你知道吗?有人正在偷偷地羡慕你_有人说富二代值得羡慕,我说你大错特错了

1、你知道吗?有人正在偷偷地羡慕你

你知道吗?有人正在偷偷地羡慕你

文/清秋

1

小a是我大学时的室友。

一到周末或寒暑假,室友们都会欢快地收拾着自己的包裹准备回家,只有小a若无其事地躲在床铺上看书。

相识两年多,小a很少谈及自己的父母,也几乎没有家人来看望过她。

有一次临近寒假,寝室里只剩下了我们两个人,我随口问道:“小a,你哪天回家啊?”

她漠然地抬起了头,完全没有任何归家的迫切和期待,反而有些失落地回道:“宿舍就是我的家啊!”

“其实,我没有家的,父母离婚后,他们都各自开始了新的生活,我从小是轮流寄住在亲戚的家中长大的,相比在别人的同情和可怜中度日,我更喜欢躲在宿舍里的踏实和安稳。”

“你知道吗?只有这个时刻,我才感觉到自己是一个人,可以完全直面自己内心里的悲喜,不必讨好谁,不必担心被人嫌弃,不必害怕自己做错了事情被人斥责,也不必时时刻刻面对自己生命里无力改变的残缺和尴尬。”

“你不知道,其实我有多羡慕你们,有父母爱,有家可回,有所期待……”

那一刻,我才知道,原来有父母爱,有家可回,是值得被人羡慕的,是有些人倾尽一生的努力也无法得到的。

2

有一次,独自去山东旅行。

在李清照的故居中,认识了一位年近六十岁的张阿姨,和我一样,她也是自己一个人出来旅行的。

两个不同年龄的陌生人,竟然因为拥有着相似的爱好,有了相见恨晚的感觉。

“你怎么一个人出来旅行了呢?自己一个人不怕孤独吗?”她问我。

“我吗?我想趁年轻,看看这个世界的样子,您呢?”我微笑着望着她。

“你好勇敢,我年轻时才不敢一个人出远门呢,几年前我得了一场大病,是乳腺癌,后来我切除了一个乳房才保住了性命,生病那段时间我天天躺在病床上,以为自己再也不能活下去了,可是一想到这世界那么大,我竟然哪都没有去过,内心里不免充满了自责和遗憾。那时我发誓,如果老天能够让我活下去,我一定会换一种态度去生活,多走走,多看看,多些感恩,少些苛责。”

“说实话,我以前一直忙着应对生活,忙着攀比,忙着成为一个被人所羡慕的人,很长一段时间,我已经忘记了自己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活,大半辈子虽然积攒了一些积蓄,但却觉得自己活的很不快乐,直到我生了病,才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以前觉得能够拥有健康的身体,能够拥有生命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直到我得了癌症之后才知道,原来这些并不是理所应当的,也是需要感恩的。”

那一刻,我才知道,原来能够活着,能够拥有健康的身体,是值得被人羡慕的,是有些人散尽一生积蓄的财富,想买也买不到的。

3

许多年前,在养老院认识了一位年近90岁的李奶奶。

她一生无儿无女,老伴过世后,独自一人住进了养老院,每年过年时,所有的老人们都被儿女接回家了,只剩下了她一个人无处可去,好在院长每年都留下来陪她一起吃年夜饭。

奶奶虽然年事已高,但是她很要强,自己能做的事情从来不麻烦别人,她说她年轻时会弹钢琴,看过许多书,去过很多地方。

“像你们年轻多好,丫头记住了,要是心里想做什么事,想见什么人,趁年轻就赶紧去做,别害怕失败,别害怕被拒绝,别总往后拖,千万别像奶奶这样,到老了身体不听使唤了,想去的地方永远也去不了了,想见的人永远也见不到了,每天只能困在这十几平的房间里,就连出门晒晒太阳,都得需要人帮忙!”

那一刻,我才知道,原来年轻,拥有能够自主的未来,是值得被人羡慕的,是有些人永远也回不去的曾经。

4

问过了身边的许多人:你们对自己满意吗?

大部分人,都失落地摇了摇头。

他们有些人事业有成,但是还有更高的目标没有完成;他们有些人积攒了一定的财富,但是却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整日要吃药来维持生命;他们有些人拥有年轻和健康的身体,但是却居无定所四海为家;他们有些人虽然有家可回,有事可做,却只能在梦里与父母相聚;他们有些人被父母呵护,被人羡慕,但感情路上却不顺人意……

这人世间,每一个人都渴望拥有完美无缺的人生,每一个人都在不由自主地羡慕着别人,每一个人却也在毫不自知地被别人所羡慕着。

没有腿的人,会羡慕别人像风一样可以奔跑的自由;

没有手的人,会羡慕别人可以自食其力的能力和尊严;

双目失明的人,会羡慕别人能够看遍世间美景的幸运和潇洒;

听力有障碍的人,会羡慕别人能够听到潮起潮落时的喜悦和惊叹;

没有家的人,会羡慕别人有家可回、身有所栖的安稳和幸福;

没有父母的人,会羡慕别人有父母陪伴的美好和暖心;

没有伴侣的人,会羡慕别人妻儿围绕在身边的欢乐和温柔;

没有积蓄的人,会羡慕别人有车有房、生命有所保障的安全感;

久卧病床即将告别人世的人,会羡慕别人能够继续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幸运和美好……

这其中被别人所羡慕的人里,一定也有你和我的影子,然而我们自己可能并不知道。

命运和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开了一个玩笑,它给我们惊喜,却也给我们打击;它给我们生命,却也让我们必须要经历衰老;它给我们富足,却也给了我们不知满足的欲望;它给我们幸运,却也给了我们不幸……

于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本能地羡慕别人,用自己没有的去对照别人拥有的;用自己失去的去对照别人得到的;用自己匮乏的去对照别人富足的……

当我们停下了追逐的目光,静下心来数一数自己人生的篮筐时,或许我们就会知道,自己现在所有拥有的,自己现在所挑剔的,自己现在所不满的,或许是许多人一辈子努力也永远不可能得到的。

原来,那个一直被自己所嫌弃的自己,也许正在被许多人偷偷地羡慕着。

原来,我们都是幸福的!

来源:初来世间的旅人(id:doralovewonder) | 作者:清秋,著有长篇小说《初来世间的旅人》

2、有人说富二代值得羡慕,我说你大错特错了

有人说富二代值得羡慕,我说你大错特错了

文/左航道

前不久,我听见郭敬明说自己不是富二代,钱是自己赚的,凭什么大家针对他?我突然发现富二代有一个作用,那就是挡箭牌的作用。有一些“性工作者”和为他们打抱不平的人也经常用这样的说辞反驳其他人,他们说用自己的身体换钱,比富二代强多了,有啥可耻?所以,假如别人因为某件事情都不喜欢你,你完全可以用这句话反驳他们,很好用的。当然,这些事情还得是关于钱的,大都是你用某些还称不上大家都满意认可的方式赚钱。比如性工作者那种方式,比如郭敬明赚脑残粉的钱这种。

前两天,大家都知道的搞笑视频达人张全蛋,也就是暴走漫画的演员发表了出道两年感想,文中提到自己没有那么成功,没有富二代那么有钱,所以自己的人生还不太成功。可是,他从一个暴漫的实习生到今天这个高度,其实已经很牛逼了,拿自己和富二代比,我倒觉得有些比错对象,显得轻飘飘了。

这么一看,我发现很多小有成就的人都喜欢把自己和富二代比,他们可能已经是中产阶级了,但好像欲求不满,还想要富二代不用工作、到处旅游、吃住豪华,我不知道这算什么?是有追求?还是欲望太多了?可是,你看他们的人生,其实比太多人幸运,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幸运获得了比同龄人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收入,过程非常正能量。但你看他们小有成就后的思想:喜欢和富二代比,把最奢侈的生活当成成功的标志;羡慕富二代不劳而获的生活,对奋斗的感觉有些厌倦了;喜欢和富二代比思想道德水准,认为比他们强就不错了。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或许人一旦见识了上层社会的生活,就容易飘飘然吧,也可能是上层社会裙带关系很强,搞奋斗那一套不太行了,人一旦到了那种高度,想上升就必须得攀高枝,结交高官或者大资本家啥的。

事先声明,我这不是装逼,我不是中产阶级和富二代,我是标准的无产阶级。我只是按逻辑道理来讲话。马云前些日子说:“我觉得一个月两三万的生活最幸福。”人家虽然是亿万富翁,可能仗着说话不腰疼,但我觉得这话是很道理的。这个收入的人基本也算个实打实的中产阶级了。虽然现在房价猛如虎,但我觉得也不会很妨碍个人的小日子,虽然说不上财务自由,但财务轻松倒是说得上的。

我再说几点这类收入的人群的优点,供大家批判:

1、现在大家都仇富,富二代名声其实是差的。他们和你们相比,你们的社会声誉要比他们高。别看富二代这么光鲜,背后被人指指点点的地方多了去了。富二代要是惹了什么大事,媒体上一准写上:某某富二代如何如何,一次就能搞臭他们。

2、富二代的钱毕竟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比你的钱来的踏实。大富大贵之家一不小心也可能万劫不复,这种落差得把人逼上绝路。你们就没有这些顾虑。除此之外,人家富二代一不小心容易有个兄弟之间的财产纠纷啥的,钱上的事真是剪不断,理还乱。

3、富二代的生活大多是名利场生活,别人喜欢他们可能就是因为他们有钱,所以爱情、友情方面,富二代其实是很吃亏的,一不小心,就可能碰上几个不怀好意的吸血鬼。

4、中产阶级其实是最自由的人群,有点钱,可以到处浪,但又不会太有钱,所以也会节制。人呐,欲望太多,反而容易迷失,受制太多。当然人太穷,可能失去骨气。所以,中产阶级有条件过比较理想的生活的。

5、富二代的生活远没有很多人想象得丰富多彩,人要是老吃山珍海味是会厌倦的。中产阶级不一样,底层的生活度过,顶层的生活也可以体验一下,人生体验十分丰富,要想文艺一把也不会显得矫揉造作,这叫有的放矢。

6、人是需要追求意义和价值的自我实现的,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马斯洛需求理论的最高阶。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说,中产阶级更有条件去实现自我价值,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的思想和物质的所受的局限性比较大,很难有这种突破,除非你是释迦牟尼,一下子看破红尘。

7、我老觉得奋斗的人生是值得骄傲的,这恐怕不会有人反对吧,中产阶级很多都是靠奋斗实现的,这种人生值得炫耀。其他的人生恐怕不值得炫耀吧,一炫耀,准招骂。

……

我的理想也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也是当中产阶级,然后去实现人生梦想啥的。我想很多人都是这样想的,所以,不要羡慕什么富二代了,相信奋斗、梦想不是一个很棒的人生吗?

3、世上有人知道你牛过,我算一个

世上有人知道你牛过,我算一个

之前的文章《真正牛逼的,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凡人》,使我们认识了“牛逼程浩”,一个自1993年出生后,便没有下地走过路,医生曾断定活不过五岁,没上过学但热爱读书,坚强乐观的年轻人,许多人被他的“牛逼”震撼和感动。不幸的是,几天前程浩去世了,希望他能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牛逼下去。

2013年8月21日,20岁的程浩离开了人世。那天,他让妈妈去买饭,他说“你走吧,你回来时帮我买一瓶脉动、一盒薯片、一盒旺旺牛奶。”二十分钟后回到病房,看程浩就像睡着了一样,闭着眼睛,手还放在电子书上,但书已经变成屏保……牛逼程浩背后,是陪伴儿子无数次收过病危通知单的母亲——李哲。

牛逼程浩背后的母亲,妈妈再爱你一次

现在,李哲还觉得儿子程浩在睡觉。“我昨天晚上去殡仪馆给他穿衣服,太冷,给他穿上羽绒服。他的身体已经有些变形,不太好穿。我把他抱起来的时候还觉得他的身体是软的,还没有僵硬。真的就跟睡着了一样。前几天他还在说,我们十月中旬就回石河子了。”

在过去的20年,她陪伴儿子无数次收到病危通知单。两天前,没有病危通知单,但那一刻终于来到。

“他吃饭慢,一顿饭要一个多小时,我边喂饭边教他多音字的用途。”

生程浩时,李哲25岁。孩子6个月的时候,家人发现他躺在床上不太动,也站不起来,就把他带去石河子检查。“当时石河子二医院说是脑瘫。我看着不像,孩子看起来很机灵。他们让我放弃掉,打一针,不要他了。到乌鲁木齐检查,医生说最多养到五岁。我不相信,孩子看着也挺胖的,也会说妈妈我们回家吧。孩子一说‘妈妈’,我就觉得我不能不要他。”

带到八个月,程浩一直不动弹。但他却说话说得早。快一岁时,李哲带他去北京和天津看病,北京的医院给出一个检查结果:脑瘫,打个问号。“如果是脑瘫,语言能力会特别差,有点呆傻,不可能这么早就会说话。”天津的医院给出一个检查结果:肌无力,打个问号。“如果是肌无力,立起来抱着也不可能,只能躺着抱起来。”

看病看到两三岁,一直没有结果。后来又听说了气功大师郭志成,李哲就带着程浩去石家庄住了半年,天天扎针,不见效果。三四岁时,把他带去乌鲁木齐空军医院扎针,也没有效果。“孩子受罪,从头到脚没有一个地方不扎,哭得厉害。”后来李哲也就不带他去看病了,“那时候他看起来胖乎乎的,没什么不正常。”

5岁之前,他奶奶管得多一些。到6岁之后,基本是李哲带。程浩6岁时,李哲教他拼音,还给他买小学生字典。“那时他还能坐。他坐在沙发上,我做饭,他就翻字典。碰到不明白的多音多义字,他会在吃饭的时候问我。他吃饭慢,一顿饭要一个多小时,我边喂饭边教他多音字的用途。”那时的程浩爱问、爱说,自己把字都认全了,李哲就给他买标注拼音的故事书。“只要我回来了,把他放在沙发上,他就开始看书。”

程浩小时候收了好多小车模,大部分都是李哲给他买。他对玩具很爱护,没有玩坏的。大了之后,他把车模全送给家里亲戚的孩子。用过的东西,他都放得好好的。“买回来的东西,他连盒子都不让扔。电子书的盒子、网友寄礼物的盒子,他都不让扔,总说有一天还要装进去的时候就能用。”

李哲还曾花220块给程浩买过一个遥控摩托车,程浩坐在轮椅上,也能让摩托车跑很远,碰到障碍还能自动掉头。“他经常在广场上坐在轮椅里玩它,好多孩子围着他看。他可高兴了。”后来小摩托车出了点故障,程浩就不让送人,一直在家里放着。

电脑刚出来时,李哲给程浩买了一台。“那时他也就八九岁。我每天上班走时把他放在床边,让他玩电脑。旁边用被子挡起来,害怕他歪到床底下。他累了会给我发短信,说妈妈快回来,我累了。我就赶快回去帮他躺下,或者换个姿势。”

“我拿了一个医院的小木头凳子,趴在他床头,坐了三天三夜,没吃没喝没动。最后他醒了,我自己来月经都不知道。去商店的时候,因为坐的时间太长,直接从楼梯上摔下去。”

程浩第一次病危是11岁,病危通知书上写的是心衰。之后,基本一年病危两次。感冒会引起他的肺部感染,诱发心脏衰竭。有一年,程浩有三个月都在医院。这三个月,李哲每天的生活线路就是办公室到医院,回家只是换个衣服。“医院上上下下没有不认识我的。清洁工见了我都打招呼。有好几次他看起来已经不行了,但他看着你,像在跟你求生,嘴里不停地喊着妈妈,妈妈……你能怎么办呢,只能想尽一切办法救他。”

还有一次病危,程浩整个人昏迷不醒,只能靠着输氧打液体。“整整9天,不喝水,不吃东西。我拿了一个医院的小木头凳子,趴在他床头,坐了三天三夜,没吃没喝没动。最后他醒了,我自己来月经都不知道。去商店的时候,因为坐的时间太长,直接从楼梯上摔下去。”

平时程浩的血管不难找,但只要身体一出状况,他的血管就变得根本看不见,扎针特别困难。“他也不吭气,就忍着。都不知道要扎多少下。有时候我都看不下去,扭头不看了。后来实在没办法,只能扎到脖子上的动脉血管。一扎就是好几天,每天24小时输液。”

程浩十四五岁的时候,一到双休日,李哲就推着轮椅带他出去转。冬天,还带他去滑过一次雪。在西公园里、游憩广场里、新世纪广场上有人看他,他会转过头跟李哲说:“你看我长的多帅,人家都看我。”

这几年,程浩连轮椅都不能坐了。出去得很少。他身上的肌肉都在萎缩,整个人变得又瘦又小。

为了不让程浩受委屈,去别的城市看病,李哲都会选在气候比较温和的三月四月。“从家里出门就上车,送到机场。去之前也会跟医院联系好。下飞机直接坐车去医院。看完之后直接上飞机回家。”他们跑遍了全国有名的大医院,却一直没有确切的诊断。程浩经常跟李哲说,“妈妈,我要是死了,把我的眼角膜捐出去。把我的遗体捐出去做解剖。解剖了我,找出病因,找到疗法,能救好多人。不然你把我埋掉,跟扔垃圾有什么区别?”

“我每天都在害怕。他晚上睡觉会翻身。如果他好长时间不翻身,我就赶快摸摸他。”

程浩非常爱干净,穿的衣服都是白色的。这两年,他喜欢在网上看衣服,买艳一点的衣服,红、黄、绿、蓝。但他每次付钱都要征求李哲同意。“以前都是我给他买衣服,要圆领、纯棉的t恤。虽然他已经二十岁,但身形还是像十二三岁,别人给他买的衣服一般都穿不进去。”

平时,程浩穿衣服和睡觉都要特别注意,特别怕感冒。晚上睡觉,李哲都会在脚边给他准备三个被子,上半夜盖个薄毯,夜深了换个小毛巾被,后半夜换成小被子。“别人看都觉得我很累,但自己觉得习惯了。他带给我不少快乐,每天晚上我们两个躺在床上,聊很久的天。十点半躺下,都要聊到十二点以后才睡觉。他性格很开朗。我有什么话都直接告诉他。”

程浩每个年龄段的聊天内容都不一样。小时候他会跟母亲聊郭敬明和韩寒,现在,母子之间关于偶像的话题变少了,更多在聊程浩下载的电影、写的文章。李哲跟他开玩笑:“哎,你写好了赶快发,不然哪天就发不出去了。憋着发不了多难受,你眼睛都闭不上。”生与死,都成了母子间常用的玩笑题材。

有时候李哲也会在抢救过来后逗他:“你看,老天爷都不收你,又把你送回来了,你就好好活着。”有时候李哲又跟程浩说:“你可别丢下我,我受不了。”早前程浩会回答她:“第一年你难受,第二年还难受,第三年第四年慢慢就好啦。”后来,程浩会说:“你放心,我会陪你活到80岁的。”

李哲抱怨活着太苦太累,程浩就让她不要胡说八道:“你笑着也是过一天,哭着也是过一天,不要去想那些不高兴的事,多想点高兴的事,你不是就不苦了吗。咱们指望不上别人,咱们就不指望。真过不去的时候再说。”“我一个人在房间里躺着我不累,我可以坚持。你哪一天真正面临死亡的时候,你的想法立刻就会改变。”

每一次程浩病危,李哲都会觉得他能挺过来。“程浩带给我的幸福是什么,我说不上。别人都觉得我累,我自己不觉得,只觉得特别开心。每天回家可以跟他聊天,开玩笑,逗逗他。他一听到门响就问谁啊。我就回他,我啊。如果回来晚了他就问,你干吗去了回来这么晚,不能早点回来吗?”

由于身体的萎缩,程浩的心脏离皮肤很近,就像只裹着一层皮。有时候李哲逗他:“我说程浩,拿个针在上面撵一下,看你啥感觉?看你会不会痛撒。”程浩说他头痛,李哲就说:“你是不是长脑瘤了啊你,你这样你再长脑瘤就完蛋了你,一天都多活不了撒。”程浩也贫着嘴回她:“你不要胡说八道了你,就不能盼我一点好吗?就不能安慰安慰我吗?”

程浩会在文章里想象自己的死亡,却从不告诉李哲,害怕她难过。“我每天都在害怕。他晚上睡觉会翻身。如果他好长时间不翻身,我就赶快摸摸他。”由于长期卧床,程浩的肾与胆上都有结石。在医院里,几乎没有他能做的检查。“让他拍胸片,根本什么都拍不出来。里面都是雾蒙蒙的,什么都看不见。做ct,整个左肺都没有发育,只是一个扁条。只要一感冒,他就有呼吸困难。我只有给他备个小氧气瓶,不舒服了马上吸氧。”

2013年春节,程浩得了感冒,马上就不行了,李哲叫来120,把他送进石河子人民医院。进病房之后,隔壁两个床位的病人接连去世。程浩很平静。

“每天都睡在他旁边,觉得踏实。如果睡在另外一个房间我就不踏实,也睡不着。我睡觉轻,他点鼠标的声音我会听见。”

程浩给自己定了一个详细的计划,每天必须阅读十万字。这十万字,基本是在网上和电子书上看完的。纸质书他看起来很费劲,需要李哲帮着他翻页。李哲也跟他开玩笑:“天天看看看,本来就不能动,哪天再把眼睛看瞎了,我看你躺着怎么办。”

上午阅读,下午要写作。因为坐不起来,程浩只能用鼠标在软键盘上点一下点一下地打字。“他打起字来你会听见嗒嗒嗒的声音,速度很快。”但李哲中午睡觉时,程浩不写。“晚上要照顾他,我睡不好,就每天中午睡上一小时。每天都睡在他旁边,觉得踏实。如果睡在另外一个房间我就不踏实,也睡不着。我睡觉轻,他点鼠标的声音我会听见。所以他中午就看电影,等我醒了再写。”

程浩替别人想得多。他只会要求李哲来帮他翻身、换个姿势、掉个个。“我要是不在,别人问他你有没有事啊?他总回答啥事没有。再累他都扛着,我一回来他就跟说我,他都快累死了。”

从小到大,程浩没进过学校,唯一能面对面聊天的同龄朋友是他的表姐。“他姐姐学中医,在武汉实习,两个人经常关起门来视频聊天。她想得多,有什么事情都喜欢找程浩商量。他总是在开导别人,我问他都聊些什么,他说你管那么多干吗。”

前阵子他问,能不能给一个女孩送玫瑰花;李哲说,可以啊,你支付宝里有钱,这是你的权利。程浩说,我就跟你讲一下,最起码我要经过你的同意啊。但是究竟有没有女朋友这件事,他没有确切地跟李哲讲过。

程浩比同龄的孩子成熟很多,说话做事根本不像二十岁。“他接触的基本都是成年人,看书也看得多。他看问题看得透。因为自己的身体情况,他特别看别人脸色,特别害怕看到一些异样的眼神。害怕被人讨厌。吃饭时,他不能让自己嘴角沾一点东西,身上不能有一滴油点。”

他说:“你走吧。你回来时帮我买一瓶脉动、一盒薯片、一盒旺旺牛奶。”

2013年8月21日中午,程浩看起来状态不错,等着明天出院。

程浩在病床上也就是看看电子书,拿着手机上上网,跟妈妈聊聊天。他说,“妈妈,我在家光忙着在网上写东西,没时间看书,书都看得少了。我在这儿,这几天我把这部书第一部都看完了,能看第二部了。”程浩一直想要个电子书,却觉得七八百太贵,不好意思问李哲要。手里的那个,是他用稿费买的。

他让李哲去买饭,还让她帮忙把电子书拿过来立好。李哲走时他还开玩笑,说:“妈妈,你快点回来,别一去好久等我吊瓶打完,血都冲到瓶子里了。”我说“好好你放心,流出来了我给你打进去。”我说“那我走了”,他说“你走吧。你回来时帮我买一瓶脉动、一盒薯片、一盒旺旺牛奶。”

李哲去了二十分钟,去时都是跑着去的。一进病房,看程浩就像睡着了一样,闭着眼睛。手还放在电子书上。但书已经变成屏保,程浩已经很久没有触到屏幕。

“我说儿子,我出去不到二十分钟你就睡着了,怎么回事啊?把饭放到桌上我就去摇他,但他没有反应。他的左胸,几乎就是皮包着肋骨,心脏的跳动都能从皮肤上看到。我把他的衣服掀开,看不见跳动。我出去把医生喊来。但是再抢救都没有用了。

我估计他就是痰卡着,因为我不在,硬是憋着。有一次内出血,从胃里反上来的血,他就一直憋着,硬是等着有人拿来玻璃杯才吐出去。

夏天,我每天都给他洗澡换衣服。所以他可能也习惯了干净。

我真的应该在他身边。我不该那时候走。

程浩不喜欢照相。但在8月21日早晨,李哲拿着手机说要给他照相,他没有拒绝。“你照吧。照一张脸上的,再照一张胳膊上打着针的。不要照身上。”照了四五张,李哲说要发到qq说说里去,他也同意了。“一般他是不愿意的。但那天早上他说,你想发就发吧,没事。我没有想到,这是他最后的照片。”

程浩家里总共有三台电脑,两个笔记本,只有他用的是台式机。李哲害怕他躺着把眼睛看坏,给他买了最大的显示屏。程浩把所有的注册信息都记在了记事本上。以前李哲跟他开过玩笑,“儿子,你能不能把所有密码都给老妈一份?万一你哪天突然闭眼了,老妈连个找的地方都没有。”

跟他关系好的网友信息,他也全部详细地记在上面。他的网友来自全国各地,这两天,李哲都在不停地接电话。“有一个男孩,说着说着就掉眼泪,‘我是被他从病魔里拉回来的,让我觉得生活还有意义。我没想到他竟然走在我前面。’”

李哲找到了程浩每天都在写的日记,最后一篇写于5月20日。“我在不停地解答别人的问题。别人迷惘时,我在不停地指路。我要顾及到所有的问题、所有的人,我这样也很累。但我也很充实。”而这些话,他从不告诉母亲。李哲也不明白为什么在这之后,程浩没有再写一个字。

程浩很少用李哲的手机上网。以前只要用完了,也马上让李哲把qq退出。但在8月21日早晨,程浩用李哲的手机上qq,也没要求她退出。中午,程浩去世,李哲之后看到他的qq,“当时我一进去,就看到有20多条留言。他只回复了两三个……”。

2013年8月21日,新疆博乐市,晴。日出于7点27分,日落于21点10分。正午时分,二十岁的程浩停止了呼吸。

他出生的小城,是西北边疆的一片绿洲。这里人很少,树很多。一年四季的天空,都是蓝到变态。在长达半年的冬天,有零下三十度的低温,和厚度到膝盖的大雪。奢侈的夏天不长,早晚凉爽,雨水罕见,阳光普照。

在这个安静简单,一成不变的小城市里,最不缺的就是阳光。漫长的日照给了这里的孩子一个关于光明的执念,程浩也不例外。

“我会将自己的遗体捐献,包括眼角膜。用我的灵魂,为你们开拓另一个人间。我要让自己的眼睛代替我,继续照亮这个美丽的世界。”

“幸福就是一觉醒来,窗外的阳光依然灿烂。”

4、你以为是重在参与,但总有人在偷偷使劲

你以为是重在参与,但总有人在偷偷使劲

文/老杨的猫头鹰

1

涛被大家戏称为“三太子”,因为他拼命挣钱的架势,就像是长了六条胳膊的哪吒。

涛比我大一岁,有着我羡慕的成熟、冷静和自信。

但熟悉涛的人都知道,刚上大学时他无比的自卑,甚至可以说是绝望的。那时候,他爸爸因为吸毒败光了家财,而且还欠了很多债,多到亲朋好友都不敢再和他有往来的地步。为了上大学,涛的妈妈硬着头皮求了娘家人,这才凑齐了学费。在大学里,涛既要保证优异的成绩,以期获得最高的奖学金,还需要兼很多份职,以承担自己的生活费。

那时候的涛,连生病都不敢。也正因为如此,“国家奖学金”、“优秀大学生”等好事接踵而至,他还被学校保送,去美国公费学习了一年。再后来,涛又被教授举荐成了某大公司老总的得力干将。

你看,人生中那些最凶猛的好运气,最初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往往是一幅穷凶极恶、青面獠牙的模样。它让你觉得全世界都在跟你作对,全人类都在拼命地愚弄你。

但实际上呢,那或许是惊天逆转的开始。

我曾问涛:“很多人都有绝望的时候,他们有的说熬,有的说挺,你呢,你是怎么过来的?”

他想了一下,平静地说:“我是盯着结果过来的,比如说奖学金,我就很看中它的分量,因为它至少可以让我少做两份兼职;比如说被教授举荐的机会,我就看中这次机会的意义,因为它可能彻底改变我的人生。所以我会比别人更拼命地去争取。当然也有不如人意的时候,但我的策略是,在尘埃落定之前,奋力一搏。”

我又问:“那你是觉得结果比过程重要了?”

他语气坚定地说:“当然是!你看大家只知道是爱迪生发明了灯泡,但谁记得很多前人们做出的贡献?”

2

在我们身边,有多少人是在考试前一个月心想“争取第一”,在考试前一星期变成了“努力就好”,最后在考完过后自我安慰说“重在参与”。

有多少人,在初入职场的时候胸怀大志,在工作期间默默无闻,最后变成了碌碌无为?

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相信同一种论调:“只要过程努力了,结果并不重要。”这样的人,看似不在意结局、成败,他们总觉得自己输得起。

可实际上,是他们不作为、不努力,然后自我催眠,说一切现状都是正常合理的。

等到青春所剩无几的时候,他们又开始忐忑不安起来,开始害怕来不及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一旦当你人为地降低了结局的重要性,你就会比别人少一分努力,你以为没差多少。可正是这看似不多的区别,会造就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

更要命的是,没尽全力的努力,意味着你既不能随心所欲地玩耍,又要对未来提心吊胆,纯粹是吃力不讨好的事。

3

世上只有成功了的人才有资格说结局不重要。如果你无法呈现出一个让人满意的结果,那么,无论你如何强调过程中多么辛苦、多么努力,都不会有人同情你。

任何事,唯有把它做完了,才能显示出你做得有多好。

试想一下:

如果你是一个设计,你说你为了完成这个策划案,已经一个礼拜没回家,已经48小时没合眼,那么老板会因为你已经很辛苦而放过你吗?

还是觉得你能力不行而怀疑你呢?

如果你是一个文字匠,你说你为了一个句子段子而绞尽脑汁,以求让文章以你最满意的样子呈现,这有什么意义呢?

你觉得煎熬的过程,读者是不会在意的。就像你去买西红柿,你只会在乎它的外观和口味,才不管它是如何栉风沐雨长出来的。

而且你的挑选和评论会很苛刻,因为你只在乎吃得爽不爽。

所以说,千万不要相信旁人对你说“结果不重要”这种话,因为你一旦真的搞砸了,批评、嘲讽、蔑视……会源源不断地朝你袭来!

4

别人在熬夜学习的时候,你躺在被窝里玩手机。

我问你怎么不去看书,因为考研已经迫在眉睫了。

你用被子捂住脑袋,低沉地回了一句:“今年考不上,明年再考呗,考试不就是重在参与?”

别人为了找工作,努力准备各种证书,做简历,总结实践成果,你在认真地看连续剧。

我问你怎么不出去试试,因为你身边的人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

你被剧集感动得泪眼模糊,哽咽地回了一句:“这次没赶上,下次再去,面试不就是重在参与?”

别人加班、吃泡面,工作没完成的时候折腾到一两点,你心安理得地把工作留到第二天,吃得好、睡得好,效率比别人差了不知道多少……

我问你怎么不加把劲,因为领导正准备提拔一两个人。

你专心致志地刷着朋友圈,回了我一句:“今年选不上,明年再选呗,评优不就是重在参与?”

一定有人曾经跟你说过这句话,他们志在参与,他们不要求自己付出多少,他们只想看看到底发生什么事、以及会发生什么事,他们想当个局内人,但是又不愿投入太多,于是抱着重在参与的心态,来当奇迹的见证者,而不是创造者!

我好奇的是,“重在参与”不是那些已经成功了、已经竭尽全力了的人才有资格说的话吗?什么时候变成了不作为、不努力的借口?

请醒醒吧,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比赛从来都是强者的游戏,只有弱者才整天把“重在参与”挂在嘴边。

重在参与的人,大部份从来没有想过完全投入一件事。他们是“差不多”先生或“来得及”小姐,总是觉得参与过就好、有经历过就好,他们觉得时间有的是,任何想要的东西都会自然而然地来到。他们以“分享别人的荣耀”为乐,却忘了自己一无所获。

这倒也验证了纪伯伦的那句话:“对安逸的欲望扼杀了灵魂的激情,而这种浅薄的欲望还在梦想的葬礼上咧嘴大笑。”

很多时候,正是因为你的要求太低,欲望太浅,或者语气太温顺,所以命运才索性什么都不给你,结果你一无所有。

人生不能抱着重在参与的心态去敷衍,而是应该抱着竭尽全力的心态去拼。如果自己喜欢某件事,就百分之百投入,否则就不要轻易答应别人,也不要轻易答应自己只会付出一点点、只会做一半的事,因为这样既无法与别人好好合作,又浪费了自己的时间。

重在参与的心态会毁了你的热情,还会抹杀你的努力。它让你既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所受的苦难。

5

那么你呢?

有多少人提醒你说“重在参与”?

你乒乓球比赛没进决赛,他安慰你说“不要紧,重在参与”;

你辩论赛第一轮就出局了,他对你说“没关系,重在参与”;

你送去参赛的照片被退回来了,他安慰你说“被退回来的很多,重在参与嘛”……

也许说“重在参与”的人是在关心你,但也有可能无形中伤害到你。

因为他没有看见你的渴望、你的努力、你的用心。他忽视了你在这次“参与”里有多少浓烈的渴望。

6

前阵子,我和公司的一个姑娘侃天。她突然对我说:“我在这个公司里,没有一点儿存在感。”

我问她:“这种想法怎么来的?”

她说:“上个星期我请了病假,有三天没来上班,回来之后,大家也没谁问我一句,好像我上不上班,也没人知道一样。我要是离开这里,不到半个月,就会被忘得一干二净了。”

确实,她是那种不爱说话、不太漂亮的姑娘,办事马马虎虎,接人待物也是不咸不淡的。

我对她说:“存在感不是你每天和大家打了几次照面刷出来的,而在于你的出现有没有价值!大家在微信群里聊聚餐的事宜,你一声不吭地看着,看了半天发了几个表情图像出去,以示自己在看,你让人怎么接你的话,又如何能给你存在感?大家在会议上争相提建议,你闷声坐在一边,听了半天也还是面无表情,然后再跟着大伙鼓鼓掌,以示自己在听,你让别人如何了解你的想法?你在所有能够展现你价值的时候,都给人一种‘重在参与’的姿态,那你说这事怪谁?”

决定存在感的,从来都不是你那没意义的喧嚣和参与,而是你的能力,你被人需要的实力。

7

大多数的失望难过,不是因为你真正丢失了什么,而是感觉自己不被重视。

为什么别人一张嘴就能得到大家的附和?

为什么别人发一条朋友圈就能获得满满的赞和满屏的评论?

即便是无聊的一句“今天喝水塞牙了”,也会被点赞无数?

而你,即便是期待别人安慰而发的朋友圈,也犹如石沉大海,无人问津。

你困惑不已,为什么会这样呢?

为什么就刷不出存在感,明明自己给别人点了无数的赞,而到自己这里什么都没有?

你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世界:“我周围的人都怎么啦?他们都不关注我吗?没人关心我了吗?是我哪里不对吗?大家对我有意见吗?大家不喜欢我吗?

不是的,存在感不是你参与了就会有的,它的本质是:你不争,也依然有你的位置。

因为不被重视而觉得失落、难过、委屈、不公,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你不值得被高期望,不值得被更认真对待。所以,渴求重视的最好方式就是经营你自己,而非仅仅是参与。

如果每次任务你都把自己定义为一个被动者,一个需要别人指示、动员、催促的人,那么你活该被轻视。

如果每次聚会你都是被通知、被安排,那么你活该坐在聚会的角落里发霉。

既然你只是以配角的心态出场,又凭什么想要享受到主角的待遇?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