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命题作文第二次

1、半命题作文第二次

半命题作文第二次(一):《第二次争吵》

当我从家里跑出来时,我已泪流满面。妈妈的吼叫随即被我重重地关在门内。

这是我第二次与母亲争吵了。

前几天,他来向我借书。这本《挪威的森林》是我推荐给他读的。说句实话,从农村里来的他,理科的成绩远远在我之上,而我唯一的优势学科语文我也仅仅是稍胜一筹而已。但是,在年级中名列前茅的他在我面前总是很谦逊。听我介绍了村上春树如何如何之后,他便央求我借书给他。

趁着星期六放学回家,我答应在小区门口把书给他。那天,不知怎么搞的,我们俩在门口聊了好多事情,从文学到数学,我还趁机请教了几个困惑着我的理科问题。

走进家门,我发现妈妈的目光充满了狐疑。原来,刚才妈妈趁着到楼下超市买东西时,已经“侦查”到了我和他的“第一次约会”。妈妈不经调查,就劈头盖脑说我心思野什么,还拼命追问他是谁。我第一次遭遇了信任危机。

今天早上,妈妈竟然又向我提起他的名字。看来,妈妈在上个星期“调查”了好长时间。我恼火地要命,故意说:“如果他是我男朋友,我还求之不得呢!”

妈妈呆了一下,说:“啊,一切都被我说中了!怪不得进入初三以来成绩就下降了!”

“原来你老早就怀疑我?我是你女儿,你怎么不相信我?”我更恼火了。

妈妈吼道:“只要你能考上一中,我什么都相信你!!”随后,妈妈恨恨地瞪着我;而我则摔门而去。

现在,我一个人闲逛在街心花园。我慢慢回想今天的一切,妈妈说:“其实你们俩应该互相学习“

”我突然醒悟,这两次“母女冲突“,表面的导火线是“他”,而实质是我进入初三后的成绩下滑。或许妈妈是想说我在初三的学习状态?我曾经希望妈妈能坐下来,听我说一说,帮助我分析一下初三的学习现状啊,提供一点学习方法。而我的确需要学会应试,因为当许多同学反复做题时,我可能还在看小说,可能还在谋划文学社活动,可能还…

“丁令令”

”我的手机响了。估计是妈妈急了。不过如果她再烦,我就不理她。

“女儿,我们坐下来谈谈好吗?其实我是希望”

我的眼泪又不争气的流了下来。

这第二次可能是最后一次了。至少我这么希望。

半命题作文第二次(二):《第二次做饭》

人生有无数的第一次,也有着无数的第二次。第二次也许是第一次的重复,但也可能有全新的发现。第二次也许会趋于平淡,但更可能绽放精彩。

回想我第一次做饭时,那简直是糟糕透顶了。而第二次却与第一次截然不同。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中午都十二点了,妈妈还没回来。于是我决定自己做饭。可是想起第一次做饭时的情景我又不想做了。可是我又想,不多多尝试又怎么能成功呢?所以我决定这顿饭我做了,我先抓了一把米淘了淘,然后到锅里再到两碗水,开大火,等水沸腾的时候,用小火慢慢地熬,熟了以后,盖着盖闷一闷。然后我开始炒菜,我先把土豆洗一洗,刮了皮,切成一片一片的,然后把土豆片叠起来,竖着切成一条一条的,不过片要切得薄,条要切得细,这样炒的时候才好熟了,并且切完后要把土豆倒在水盆里洗一洗,不然土豆会变红。然后往炒锅里到点油,等油热了,把切好的土豆倒进去,赶快翻炒,再放点辣椒,根据上一次的经验,我先少放点盐,尝尝咸甜,然后根据咸甜再放盐,等熟了以后再盛出来。

通过这次做饭,我知道了,做什么事都要多尝试,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就当老师傅。”有些事请第一次可能做的不好,但是,只要多加尝试,就会做好。

半命题作文第二次(三):《第二次感动》

看着眼前鲜红的获奖证书,我的思绪倒回到两年之前……

两年前法院把我判给了妈妈,由于生活拮据,经人介绍,他——我的新爸爸,走进了我们的家。但我对他一直心存反感,即使看起来他显得斯文,我总觉得他不怀好意。而他,总是默默地承受着我的冷淡,似乎在试图感动我。

第一次被他感动源于他的细心。那天早晨,我因为前晚赶作业熬夜而没听到闹钟响睡过了头,没顾上吃早餐而背起书包就往外走,是他喊住我,递给我一个塑料袋,我无言地接过,头也不回地朝门外冲。到了教室,我掏出里面的东西看,原来是两个尙有余热的肉包子和一袋早餐豆奶,还有一个苹果。顿时,我心中觉得暖暖的……

第二次感动发生在一年前的初春。那天,我背着小提琴匆匆地赶往市里参加第一届文化艺术节。当我一踏进准备室时,我惊呆了,因为来的不只是参赛的选手,还有他们的家长。家长们祥和地鼓励着他们的孩子,那是多么温馨的场面啊!我被冷落在无人的角落里,暗自悲伤。妈妈出差了,而我又没告诉他。终于,我按捺不住那强烈的虚荣心,拿起了电话:“喂,是姨夫吗?我现在在市府礼堂参加小提琴比赛,你能来吗?”当电话那头传来肯定的回答时,我安心了。

轮到我了,我怀抱小提琴,忐忑不安地上了台。台上的灯光射下来,一个熟悉的脸庞出现在我眼帘里,我蓦然一惊——是他,真是他,就在第二排正中的座位上,只见他脸庞泛红,身子略向前倾。一见我上台,便微微地向我点头微笑,那微笑里满含着对我的鼓励与期待……

在他温暖的目光中,我舞动着弓弦,开始了我的克莱斯勒的《伦敦德里小调》演奏。一个个纯朴动人、充满温馨情调的音符在琴弦间悠扬地流泻出来,在我的手指间流泻出来,荡漾在礼堂里,荡漾在观众的目光里,荡漾在我的心田里……我忘怀了身在何处,忘怀了观众……在一片掌声中,我结束了我的演奏。当我重新抬头望向他时,我看到了他那迎着我的喜悦目光和那依然通红的脸。顿时,一股暖流涌向我的心底,流遍我全身……

回家路上,他背着我的提琴走在我前面。虽然,彼此依然无言,但我的目光里已经盛满感动。

后来才知晓,那天姨夫刚要出门,便遇见了要上班的他。但当他明白情况后,便决然代替姨父匆匆赶来。

是的,这是我第二次被他感动。()而正是这次,让我从心底里完全接受了他。

……

手捧这红色的获奖证书,我告诉自己,要学会感恩,要把点滴的感动珍藏在心中!

2、第二次鸦片战争读后感

第二次鸦片战争读后感(一)

鸦片战争,历史上鲜明的一页,记下了中华民族的艰苦创业,也刻下了动人心魄的英雄故事。

列强入侵,山河蹂躏,不但没有扑灭人们斗争的火焰,反而使反帝反封建的星火燃烧更旺,虎门硝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与伦比的伟大形象;三元里抗英,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入侵的勇气,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这些闪着光芒的爱国主义动向,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不可欺!

是的,中国人民不可欺!中国人民自古以来有志气,虽然出现了鸦片战争,如此血淋林的事实,但这不能表明中华民族的柔软,林则徐。关天培不正在我们中间广为传颂吗?难道我们不应该为祖宗在如此境况下有如此气概而自豪吗?

但也是这一页,带着软弱,带着污点,给中华民族以奇耻大辱;割地赔款;奴颜媚骨;屈膝投降;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是清政府的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它规定中国割让香港,赔偿2100百万银元,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口岸城市对外通商,此外,英国还享有协议关税。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美国。英国。法国随之也接踵而至,先后胁迫清政府与他们签订不平等的条约,道光29年,葡萄牙驱逐中国在澳门的官吏,停付租金,公然强占了澳门。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使中华帝国自守五千年的古老大门,从此被英国的尖船利炮打开,许多弹丸小国排队而来,他们一一和中国签订了条约,我泱泱大国五千年来从未受此侮辱。

当我翻开这一页历史,心情是沉重的。 但现在,我们的国家再也不会退回到这条路上了,中华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香港。奥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现在,奥运健儿在赛场上拼搏,不正在扬我国威吗?!

第二次鸦片战争读后感(二)

发生在1856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那时候的中国出于封建社会的末期,清政府腐朽不堪,国家面临四分五裂的危险,清帝国对内残酷镇压,对外一味割地求和。有一丝复兴希望的天平天国,在南京建都后就变质了,统治阶层相互倾压,统治者为了权利自相残杀,终究没有挣脱旧式农民起义的模式,结果是失败了,清军在剿灭太平军的立场上是坚定的,可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就显得弱懦不堪,只要西方列强能够保证清帝国在中国的决对统治,清帝国就可以牺牲任何权益。

从中我们可以思考,为何西方列强对中国不像印度和非洲那样直接侵占,初沙俄外其他列强对中国主要采取的是经济政治上权益上的侵占,在我看来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1、第一中国是世界上仅存的一个文明古国,经过五千多年的发展,国家的凝聚力在世界上的任何国家是空前的,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英国国会讨论是否对中国进行用武力征服进行讨论时,就提出过,“中国的疆域面积比欧洲还要辽阔,一个国家用一种统一的文字,说一种共同的语言,这是非常可怕的”,尽管它正如马戛尔尼所说中国正如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如果没有精明强悍的驾驶员这艘船将会沉没。但国家的凝聚促使国家面对外敌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共同对外,明朝的大顺军与大西军抗清就能从中体现出来,列强谁也不想弄如此大的牺牲,还不如在经济政治上占有最大优势,以政治经济的方式从侧面侵占中国,开放港口,强占租界,夺取军港形成威慑。2.列强之前的权衡关系,列强的权衡中心主要在欧洲,当时欧洲强国林立,互相勾心斗角,当时美洲除了加拿大都相继独立,列强的侵略中心放在了非洲,非洲的大部分地区没有国家形式,主要都是以部落的形式构成,面对这种对手,欧洲列强更乐于接受,拥有着钢炮来复枪的西方帝国,可以说对非洲是唾手可得,除了苏丹、埃塞俄比亚等几个有国家观念的国家在英勇抗击,其他地区可以说不费吹灰之力就占占领了。而中国就完全不一样,中国是集权国家,国家的凝聚力空前强大,虽说出于封建末期,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欧洲如果对中国采取侵占,毕竟劳师远征,必会深陷其中,加上列强谁也不会让其中一方最大最强,在这种利益的驱动下,列强形成了一个共识,与其侵占,还不如让清帝国成为工具,保证其最大利益。

再从我们自身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不可避免又失败了,以小农帝国对抗工业帝国,如同绵羊对狼群的对决,很多史学家觉得第二次鸦片战争让中国的国家主权进一步丧失,民族危机更加紧迫,从我个人理解中,正是这场战争真正打醒了中国天朝上国的美梦,让中国理解到科技的力量,并以此开启了三十年的洋务运动,或许说到这里,很多会联想到书本上对洋务运动的看法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里我想表示的是哪个国家革新不是为了维护统治,日本实行明治维新不是为了维护统治,俄罗斯彼得大帝推行西化不是为了统治,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西化改革不是为了统治,维也纳女皇特雷西亚改革不是为了统治,不同的是统治者对改革的态度,清朝统治者对改革的消极态度,中国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仅仅是依靠着士大夫的意志在坚持着,再加上本上固有制度的阻扰,最终导致了失败,而相反的欧洲与日本,统治阶层却自身做起,以强硬的姿态进行变革,结果显而易见,他们成功了,成为近现代世界的主宰者,而清帝国成为了一只随时待宰的羔羊。

历史已成往事,如同江水不能倒流,但 “我们回首历史,才能面对未来”这句话有一定道理,我们何曾不是历史的一部分,如果我们不去还原历史,发现历史,探索历史,我们就不知道我们存在的意义,我们不知道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同理1856年-1860年是历史的一部分,我们不应它的失败而刻意回避它,应公正的姿态去理解它,思考它,找到其中的原因,去还原他,这才是历史。

第二次鸦片战争读后感(三)

最近有幸拜读了端木赐香的《那一次,我们挨打了: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全景解读》和《这一次,我们又挨打了:中英第二次鸦片战争始末》,可以说对以往的认知有了颠覆性的认识。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新知,也得到了解惑,更激发了进一步思考的兴趣,在此仅就几个问题与大家分享一下。

1﹒对历史叙述的困惑

鸦片战争,顾名思义,是由鸦片引起的战争,但深入了解了这一时期的历史事实以后,却发现鸦片在两场战争的作用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仅仅是文明碰撞过程中的一次蝴蝶振翅而已。一直以来,在官方历史叙述中,中国的形象是典型的受气包,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被迫赔款、开放口岸、割让土地等。历史是破碎的片段,这一点被我们发挥的淋漓尽致,在这些记述中不可能产生些许怀疑,或许这就想要的结果吧。

抛开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文化中心论,以现代的眼光来看,鸦片战争不同于传统意思上的内外战争,传统的战争要么是灭国战争,要么是评判战争,要么是掠夺战争,但鸦片战争不同,之所以不同在于:1、鸦片战争是两种文明(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和两种制度(民主宪政体制和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碰撞;2、战争双方的实力对比和心态对比反差极大,清政府在传统的儒家文化圈中一直处于天朝上国地位,四方蛮夷来朝无不三跪九叩,这当然也是实力对比的结果,但相对于已经工业化的大英政府,无论是坚船利炮的物质实力,还是政府组织能力的软实力,清政府低的可不是一两个档次,但这并不影响双方进行战争的美好愿望,处于弱势一方的清政府想要维持四方来朝、天下共主的高高在上的地位,而处于强势一方的英政府却是想要得到对等的国家关系和贸易关系,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3、战争过程虽极具中国特色,但战争结果却是史无前例的损失极小。说极具中国特色,是因为每一次战斗过程都和王朝末期的灭国战争极为相似,战斗开始之前,政府官员个个打过鸡血一样亢奋,战争开始要不提前开溜,就脱裤子上吊或投井投湖,战死者少有,但每次战报都是毙敌无数。说战争结果史无前例的损失极小是因为相对于传统的灭国战争、平叛战争和掠夺战争,两次鸦片战争的物质损失是极小的,但精神损失却是极大的,这也是我们到现在都念念不忘的原因所在。

2﹒不同文明的碰撞

文明的产生是以其主体的生活方式为基础的,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文明类型,如农业文明、游牧文明和工业文明等,在工业文明没有产生之前,以农业文明为主,产生大量的物质财富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不同的文明具有不同的特点,农业文明因为其庞大的人口和辽阔的土地面积,社会的组织能力极弱,因为物质财富的积累和文化的繁盛,无论是统治阶层还是被统治阶层长期处于一种相对安逸的生活状态,积极性、应变能力差,金字塔式的权力结构容易滋生腐败,社会处于一种动乱—稳定—动乱的螺旋下滑状态。游牧文明,人口少,生存环境恶略,生活必需品匮乏,为了生存常常需要进行掠夺,而掠夺的对象经常是临近的农业文明国家或地区。工业文明作为 一种现代文明类型,现对于前现代文明类型,优势是无法比拟的,主要表现在物质财富的积累和社会组织能力上。

文明的碰撞与交流的主要方式是战争,这是无法否认的历史事实,前现代文明时期,主要是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的碰撞,这是一场持久战。战争是物质财富的比拼,也是社会组织能力的比拼,农业文明虽然有庞大的人口和物质财富,但在于游牧文明的碰撞过程中,往往因为统治者的组织能力低下而处于被动防御或挨打状态,更有甚者游牧文明会凭借其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对农业文明国家进行灭国战争。

在前现代文明与现代文明转型过程中,会出现前现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碰撞,而鸦片战争就是这样,中国无论是物质财富的积累还是社会组织能力的对比中都处于劣势,战争的失败当然是不可避免的了。当然前现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与前现代文明之间的碰撞是不同的,前现代文明之间的碰撞更多的是为了族群或个人的生存,而对文明本身的影响影响不大,而前现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碰撞过程中,族群的生活方式、社会生活和组织都会产生很大变化,更多的是前现代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化。

3﹒儒家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自从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文化在中国一直处于天下一统的地位,直至现在还余迹未消。与西方政教合一的国家相类似,儒家的思想更多的是借助于统治权力施加于个体的,如男尊女卑、重男轻女,“君君,臣臣”、重农轻商的社会等级观念,“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官本位思想等,这些无不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刻的影响。

犹如前人所说:自汉以来,犹行秦制。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霸王强盗逻辑过于野蛮、丑陋,而儒家文化恰好充到了遮羞布的角色,更是一种精神鸦片,使人安于现状、失去反抗意识。但我们不应该过分强调儒家文化的负面影响,其实这些负面影响只是儒家文化与统治权力媾和所产生的,并且更多的是统治权力的腐蚀作用产生的影响,儒家文化更多的起到的是维护政权统治的作用。

4.愚民政策真的有用吗

自从先贤随口说了一句“下民可由子,不可使知子”后,愚民政策成为后续统治者的基本国策,而有幸通过读书一跃龙门进入统治阶层的只是少数中的少数。愚民政策的现实原因是统治阶级过于无能、腐败、没有自信心,主要目的是阻塞民众获取知识的途径,使之处于浑然无知的状态,而人区别于动物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理性,理性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约束欲望和思考分析问题。愚民政策就是阻断臣民获取理性思考的能力,使之仅靠着动物的本能苟且的活着,这样的臣民可保一个王朝作威作福两三百年,但最终也会把王朝的子孙后代送入地狱。

5.民族主义是后国家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民族主义在民族国家建立过程中产生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借此建立的国家无所例外的成为专制国家,并借此对抗、排斥普世价值,但这样的政府却是相当虚弱的,他们只能依靠传统的专制政策维持统治,但现代发达的通信手段在铁幕上撕开了一道裂缝,并最终会开拓出一条通向民主宪政的大道!

3、人生没有第二次选择

人生没有第二次选择

几个学生向苏格拉底请教人生的真谛。

苏格拉底把他们带到果林边,这时正是果实成熟的季节,树枝上沉甸甸地挂满了果子。“你们各顺着一行果树,从林子这头走到那头,每人摘一枚自己认为是最大最好的果子。不许走回头路,不许作第二次选择。”苏格拉底吩咐说。

学生们出发了。在穿过果林的整个过程中,他们都十分认真地进行着选择。

等他们到达果林的另一端时,老师已在那里等候着他们。

“你们是否都选择到自己满意的果子了?”苏格拉底问。

学生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不肯回答。

“怎么啦?孩子们,你们对自己的选择满意吗?”苏格拉底再次问。

“老师,让我再选择一次吧!”一个学生请求说,“我走进果林时,就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好的果子,但是,我还想找一个更大更好的,当我走到林子的尽头后,才发现第一次看见的那枚果子就是最大最好的。”

另一个学生紧接着说:“我和师兄恰巧相反,我走进果林不久就摘下了一枚我认为是最大最好的果子,可是以后我发现,果林里比我摘下的这枚更大更好的果子多的是。老师,请让我也再选择一次吧!”

“老师,让我们都再选择一次吧!”其他学生一起请求。

苏格拉底坚定地摇了摇头:“孩子们,没有第二次选择,人生就是如此。”

4、龟兔第二次赛跑作文

龟兔第二次赛跑作文(一)

大家都知道,龟兔第一次赛跑时,骄傲的小白兔在半路上睡着了,被跑得慢腾腾的乌龟超过了,失去了第一名。

兔子很不甘愿,心想:“我可是无人能比的‘飞毛腿’啊!怎么能让乌龟赢了我呢?真丢人,我这次再和它比一比,我不偷懒,看它这把老骨头比得过我这‘新世纪少兔’吗?哼哼!”于是,当天晚上,狮子大王亲自发了请贴,邀请全森林的小动物都来观看,并且请小猴来当裁判,把场地定在要通过一条小河的草地上。

第二天,随着小猴的一声口号:“预备……跑!”地上便扬起了尘土。四条腿飞奔,四条腿挪动,兔子一下子赢得了优势。

跑着跑着,兔子跑到了小河边。它不会游泳,急得团团转。

正在这时候,那慢腾腾的乌龟追了上来,看到那气急暴跳的兔子在河边打转,便起了一种同情心:“我要不要帮它呢?”

不过,同情心胜过了一切。乌龟不容分说,便把兔子往身上背,游过河去。

上了岸,它把兔子放下。兔子正想冲去,突然想到了什么,又停了下来,把乌龟背了上去,带着乌龟,飞奔到终点。

小猴裁判说:“这一盘比赛平局!因为大家都体现了对朋友的帮助。”

最后,比赛在动物们的掌声中结束了。

龟兔第二次赛跑作文(二)

小白兔第一次赛跑时输给了小乌龟,它总觉得自己没脸见人,决定第二次和乌龟比赛,它就去找小乌龟说:“咱们再比一次吧!”小乌龟同意了,并请来了大象做裁判,比赛的内容是翻过一座山顶,再趟过一条小河先到终点的胜利。

比赛开始了,一开始小白兔一直遥遥领先,小乌龟非常着急,紧追慢赶。站在山顶上的小白兔得意的大笑并且挖苦小乌龟像个蜗牛。但小白兔吸取了第一次比赛的教训,没敢大意,急急忙忙往河边赶去,小乌龟终于爬过了山顶,却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小白兔来到河边,却发了愁,因为没有桥它过不了河,小白兔很丧气,急得连眼睛都红了,心想,这次比赛又要输了。此时,小乌龟也在想,这次可完了,一不留神被一块石子绊了一跤,小乌龟一直滚到山脚下都没有停下来,身体漂浮在河中央,它竟然超过了小白兔,这时小乌龟没有继续往河对岸游动,而是游了回来,对小白兔说:“小白兔,我背你过河吧!”就这样他们一起过了河,手拉着手一起到达了终点。

通过这次比赛,小白兔终于明白了:要互相帮助,才能战胜困难,一起到达胜利的彼岸。从此,它们成了一对最要好的朋友。

龟兔第二次赛跑作文(三)

当天夜里,乌龟想:硬拼不行,我得智取。乌龟想了大半夜,还是没有想出办法来,它没办法,只好向上帝求救,上帝听了,十分恼怒,说:“虽说兔子跑的快,乌龟跑的慢乃自然规律,但是,如果你好好锻炼,就不至于这样,你自己想办法吧!”上帝说完,觉得这样太便宜乌龟了,便又把乌龟的腿变的更短。()哎,乌龟非但没有得到上帝的怜悯,反而使自己的腿变的更短,没办法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家了。第二天早上,乌龟眼珠一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因为终点站就在它家旁边,而乌龟的妻子,跟乌龟长的的一模一样,可以让妻子去冒充它呀!乌龟高兴的又蹦又跳。

中午小动物们都来看热闹,上次,兔子因为贪睡,使乌龟取胜,这会,看乌龟怎样应付。枪声一响,两位选手都跑起来,兔子跑的飞快,而乌龟慢的不得了,可以说,比兔子走的还要慢,然而乌龟并不为此着急,反而十分高兴呢!它走到森林深处,见四处无人,自己昨晚一夜没睡,就躲在小河里睡觉去了。兔子跑呀跑呀,当它到达重点时,乌龟的妻子已经在那里等它了,它装出一副傲慢的样子,说:“你怎么才来,我等你半天了。”就这样,奖杯就到了乌龟的手里。

有些人也许会问:“终点站不是有人吗,它们怎么,没有看见乌龟的妻子到终点呢?”这一点乌龟也想到了,它让妻子先到终点站前面一点的地方,然后直奔终点。有些事情只要动动脑筋,坏事就会变成好事。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