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果再让我上一次大学,我会……
如果再让我上一次大学,我会……
如果再让我上一次大学,我会选择简单,大学里看重的就是一种自我,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
如果再让我上一次大学,在大一的磨合期。忍让是要适度的,原则是要坚持的,有火就要发出来,为什么那么多女孩子喜欢安全感,有些事情是男生必须做的。但切记对打过的架耿耿于怀。
如果再让我上一次大学,对一个人垃圾了,就不要用地域的眼光来判断所有的人,那儿都有龌龊,那儿都有感动。
如果再让我上一次大学,不要再羡慕别人的班级,和谐团结是他们的。在这里不兜售友谊,自己的班级聚在一起就是血浓于水的缘分,平淡也是一种默契。
如果再让我上一次大学,还想多干几份勤工俭学,不要躲躲闪闪,没有人会嘲笑你,自卑只是你的一厢情愿。
如果再让我上一次大学,不要抱怨爱情,其实每个姑娘的心门都是虚掩着的,看的就是你的对爱情的诚意,得到了,不要松手,失去了,不要忘了自己的微笑。
如果再让我上一次大学,我会顶住出风头的风语来积极的申请一个班长,这样做一些事情都是你的分内,而无须计较那些无聊的嘲笑你无聊的人。
如果再让我上一次大学,我会选择在灰色心情的时候,多坐一下17路车,经过烟大的时候,养眼啊,纯净的心情让你会忘掉所有的忧郁。
如果再让我上一次大学,我还会碰到那个长包到膝盖的辅导员,接我们的时候还是那副可爱的卡通形象,不再摆出一幅被关怀的姿态,其实,想说,“辛苦的是you”.
如果再让我上一次大学,我还会选择我们的班级,还会碰到你们,只是我会渲染一下这种陌生的只有寒暄的气氛,这样风口浪尖的年龄平平淡淡的走过,实在是冷啊。
如果再让我上一次大学,同样的条件我还会选择滨医,滨医的朴实和烟台的魅力在大海旁全都氤氲成海平面上如雾的灵韵。
如果再让我上一次大学,我将会多找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碰到一起是一种多么可贵的快乐,就像红颜知己一样,一生能有几人让你羞涩。
如果再让我上一次大学,其实,没有如果……
挥一挥手,毕业已不再遥远。
如果让我重上一次大学,
我会在大一的时候就计划好自己大四毕业干什么,
我会在大二的时候好好学习,
我会在大三的时候考完雅思托福gmat,
我会在大四的时候不要浪费时间。
我不会在大一的时候傻b的天天谈论球鞋,
我不会在大二把时间全消耗在球场上,
我不会在大三的时候为了游戏而浪费一年,
我不会在大四的时候像这样忙碌。
还有几个月的就要离校了,看着这校园里的一花一草,看着从自己身边走过的学弟学妹那靓丽的身影,回想我曾经也是这样,可是马上就要毕业了,心理惆怅的很。
都说陌生的地方没有感情,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可我还是想最后看看我的校园,我的同学,我那熟悉的风景。让自己再疯狂一次。
还要去自习室上一次自习,因为那里是我二外最怀念的地方。
还要去上喜欢老师的课,争取一节课不落,因为走出校园,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还要做好最后一次拼搏,让自己没有遗憾,也为大学画一个句号。
我的大学最后上了我,可我还是想再上一次大学。
2、季羡林: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学
季羡林: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学
“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学”,多少年来我曾反复思考过这个问题。我曾一度得到两个截然相反的答案:一个是最好不要再上大学,“知识越多越反动”,我实在心有余悸。一个是仍然要上,而且偏偏还要学现在学的这一套。后一个想法最终占了上风,一直到现在。
我为什么还要上大学而又偏偏要学现在这一套呢?没有什么堂皇的理由。我只不过觉得,我走过的这一条道路,对己,对人,都还有点好处而已。我搞的这一套东西,对普通人来说,简直像天书,似乎无补于国计民生。然而世界上所有的科技先进国家,都有梵文、巴利文以及佛教经典的研究,而且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这一套冷僻的东西与先进的科学技术之间,真似乎有某种联系。其中消息耐人寻味。
我们不是提出了弘扬祖国优秀文化,发扬爱国主义吗?这一套天书确实能同这两句口号挂上钩。我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日本梵文研究的泰斗中村元博士在给我的散文集日译本《中国知识人の精神史》写的序中说到,中国的南亚研究原来是相当落后的。可是近几年来,突然出现了一批中年专家,写出了一些水平较高的作品,让日本学者有“攻其不备”之感。这是几句非常有意思的话。实际上,中国梵学学者同日本同行们的关系是十分友好的。我们一没有“攻”,二没有争,只是坐在冷板凳上辛苦耕耘。有了一点成绩,日本学者看在眼里,想在心里,觉得过去对中国南亚研究的评价过时了。我觉得,这里面既包含着“弘扬”,也包含着“发扬”。怎么能说,我们这一套无补于国计民生呢?
话说远了,还是回来谈我们的本题。
我的大学生活是比较长的:在中国念了4年,在德国哥廷根大学又念了5年,才获得学位。我在上面所说的“这一套”就是在国外学到的。我在国内时,对“这一套”就有兴趣,但苦无机会。到了哥廷根大学,终于找到了机会,我简直如鱼得水,到现在已经坚持学习了将近六十年。如果马克思不急于召唤我,我还要坚持学下去的。
如果想让我谈一谈在上大学期间我收获最大的是什么,那是并不困难的。在德国学习期间有两件事情是我毕生难忘的,这两件事都与我的博士论文有关联。
我想有必要在这里先谈一谈德国的与博士论文有关的制度。当我在德国学习的时候,德国并没有规定学习的年限。只要你有钱,你可以无限期地学习下去。德国有一个词儿是别的国家没有的,这就是“永恒的大学生”。德国大学没有空洞的“毕业”这个概念。只有博士论文写成,口试通过,拿到博士学位,这才算是毕了业。
写博士论文也有一个形式上简单而实则极严格的过程,一切决定于教授。在德国大学里,学术问题是教授说了算。德国大学没有入学考试。只要高中毕业,就可以进入任何大学。德国学生往往是先入几个大学,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自己认为某个大学、某个教授,对自己最适合,于是才安定下来。在一个大学,从某一位教授学习。先听教授的课,后参加他的研讨班。最后教授认为你“孺子可教”,才会给你一个博士论文题目。再经过几年的努力,搜集资料,写出论文提纲,经教授过目。论文写成的年限没有规定,至少也要三四年,长则漫无限制。拿到题目,十年八年写不出论文,也不是稀见的事。所有这一切都决定于教授,院长、校长无权过问。写论文,他们强调一个“新”字,没有新见解,就不必写文章。见解不论大小,唯新是图。论文题目不怕小,就怕不新。我个人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只有这样,学术才能“日日新”,才能有进步。否则满篇陈言,东抄西抄,饾饤拼凑,尽是冷饭,虽洋洋数十甚至数百万言,除了浪费纸张、浪费读者的精力以外,还能有什么效益呢?
我拿到博士论文题目的过程,基本上也是这样。我拿到了一个有关佛教混合梵语的题目,用了三年的时间,搜集资料,写成卡片,又到处搜寻有关图书,翻阅书籍和杂志,大约看了总有一百多种书刊。然后整理资料,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写出提纲,最后写成文章。
我个人心里琢磨:怎样才能向教授露一手儿呢?我觉得,那几千张卡片,虽然抄写时好像蜜蜂采蜜,极为辛苦;然而却是干巴巴的,没有什么文采,或者无法表现文采。于是我想在论文一开始就写上一篇“导言”,这既能炫学,又能表现文采,真是一举两得的绝妙主意。我照此办理。费了很长的时间,写成一篇相当长的“导言”。我自我感觉良好,心里美滋滋的,认为教授一定会大为欣赏,说不定还会夸上几句哩。我先把“导言”送给教授看,回家做着美妙的梦。我等呀,等呀,终于等到教授要见我,我怀着走上领奖台的心情,见到了教授。然而却使我大吃一惊。教授在我的“导言”前画上了一个前括号,在最后画上了一个后括号,笑着对我说:“这篇导言统统不要!你这里面全是华而不实的空话,一点新东西也没有!别人要攻击你,到处都是暴露点,一点防御也没有!”对我来说,这真如晴天霹雳,打得我一时说不上话来。但是,经过自己的反思,我深深地感觉到,教授这一棍打得好,我毕生受用不尽。
第二件事情是,论文完成以后,口试接着通过,学位拿到了手。论文需要从头到尾认真核对,不但要核对从卡片上抄入论文的篇、章、字、句,而且要核对所有引用过的书籍、报刊和杂志。要知道,在三年以内,我从大学图书馆,甚至从柏林的普鲁士图书馆,借过大量的书籍和报刊,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当时就感到十分烦腻。现在再在短期内,把这样多的书籍重新借上一遍,心里要多腻味就多腻味。然而老师的教导不能不遵行,只有硬着头皮,耐住性子,一本一本地借,一本一本地查,把论文中引用的大量出处重新核对一遍,不让它发生任何一点错误。
后来我发现,德国学者写()好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在读校样的时候,都是用这种办法来一一仔细核对。一个研究室里的人,往往都参加看校样的工作。每人一份校样,也可以协议分工。他们是以集体的力量,来保证不出错误。这个法子看起来极笨,然而除此以外,还能有“聪明的”办法吗?德国书中的错误之少,是举世闻名的。有的极为复杂的书竟能一个错误都没有,连标点符号都包括在里面。读过校样的人都知道,能做到这一步,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德国人为什么能做到呢?他们并非都是超人的天才,他们比别人高出一头的诀窍就在于他们的“笨”。我想改几句中国古书上的话:德国人其智可及也,其笨(愚)不可及也。
3、大学,如果再给我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
大学,如果再给我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
随着最后一节课的结束,我的大学生活也即将走道尽头。回顾走过来的四年大学生活,我百感交集,深感愧疚,这四年时间里,我没有给自己、给我周围的人带来足够的快乐,但后悔已没用,所以我只能在这所剩的不多的时间里,给大家讲讲我的大学的经验教训,希望能给你们多少带来点帮助。
我们都知道,大学是人生的关键时期,但把大学阶段重要性时刻警记在心的人却不多。我也是忽视了这一点而虚度了大学生活,痛定思痛,我常在内心深处发出“如果大学生活能重来”的声声呼唤。
如果大学生活能重来,我就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全面壮大自己。因为只有全面壮大你自己,你才能使自己处于积极的进取状态,才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只有全面壮大你自己,你才能更好地帮助别人,给别人带来真正的快乐。其实,全面壮大自己是对自己、对别人的最大负责!而我四年来却没有认清这一点,让时间在盲目中一点点消逝,消逝……
如果大学生活能重来,我要从宏观上壮大我自己。
第一,如果大学生活能重来,我要趁早向师哥师姐和老师请教文献检索的方法,有目的地多去图书馆查找资料,及时查找我感兴趣的东西,及时查找我有疑问的东西,同时多去现刊阅览室从各种报刊杂志中了解外部最新信息,胸怀整个世界和宇宙。多去图书馆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一本好书会改变你的一生,早一点找到一本好书,你就比别人赢得了更多的时间与机会。
第二,如果大学生活能重来,我要把每天收集来的信息的精华进行归类摘录,并每过一段时间复习总结,这样日积月累才有深厚的知识基础。而我以前只摘录不归类,只耕耘不收获,就好比我在电脑里输入了很多内容,却在关机时忘记了保存在哪里,这是多么的遗憾!
第三,如果大学生活能重来,我不再把大部分时间用在盲目看书上,我要勇于实践!到现在我才醒悟过来:一味地看书根本没用,因为书本毕竟是别人的东西,你脑子里装不下那么多间接经验,看过即忘,所以,如果大学生活能重来,我一定会深入生活,深入实践,生活、实践才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活书!你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能真正发现问题,那时再去看书总结才有针对性,这样得来的知识才是属于你的真正的知识,它才能融为你血液的一部分!作为师范生,我认为实践中最重要的是锻炼口才。言语是思想的反映,你不把你的思想说出来,别人就不知道,就等于你不存在!况且,我们所讲的话,可以决定我们每天的遭遇;我们一天的祸福悲欢,往往决定于我们的言语!所以,如果大学生活能重来,我会拿出勇气争取各种说话的机会,包括上讲台说,与同学多讨论,与老师多交流,参加演讲赛、辩论赛等等。我在大学的一个很大的遗憾就是大一时没有勇气参加新生演讲赛,那时心里一点底都没有,怕出丑。可是,你知道吗?那时不出丑,在以后的工作中就会出更大的丑!!!甚至是一辈子出丑!躲避矛盾是没用的,就算你暂时躲避了,可它不会消失,它在以后的时间流程中还会出来袭击你,把你击倒!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现在正视矛盾,迎头解决它。所以,今天,我站在这里,一方面也是为了迎面正视矛盾!
第四,如果大学生活能重来,我要处理好人际关系,特别是与寝室成员的关系。我要尊重他人,微笑面对他人,时刻带着我的爱心与真诚与他人交往。如果我要壮大自己,就也要让别人壮大起来。因为别人是我的无机身体,你只有乐于与人分享自己的成就,让他们壮大起来后,当我有困难时,他们才愿意才有能力帮我度过难关,人与人只有互帮互助才能互相进步!别人的进步并不意味着你的失败,而意味着你从长远上的成功!如果我们养成了一种总是设法改进我们和他人友谊的习惯,那么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也就养成了一种不停歇地追求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习惯。而我以前的心胸比米粒还小,容不得寝室成员的进步,认为“我不行,你也不行”才好。我花了四年时间才认清了这一点,付出的代价够高,但我很开心我在年轻时已认清了这一点!此外,我还要主动与更多的人交往,特别是异性朋友,因为男孩与女孩的性格有着明显不同,与他们相处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让自己有开阔的视野,让自己有更多壮大的机会,也让他人认识我、了解我,并使他们从我的爱心、思想中得到快乐。
第五,如果大学生活能重来,我要从大一时就注重自己的服装形象,对即将踏入社会大学校的我们来说,在穿戴方面应有一个过渡期,要知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达到质变。
如果大学生活能重来,我还要从微观上壮大我自己。最重要的是我要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思考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核心,一个缺乏思考力的人不可能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以前,我整天看书,完全成了书本的奴隶,成了接受信息的工具,后来才猛醒:这样死读书根本没有思考!读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通过思考来创造和应用!要知道,学过的东西一旦停止使用便在一刻不停地悄悄地离开你,只用使用过的知识才会留下来并有所增加,其余的都蒸发掉了。所以如果大学生活能重来,我要边实践边思考边看书边总结边休息!(励志电影 )如果大学生活能重来,我能要看我能思考并乐于思考的意识,我一定要改变固定、僵化的思维方式,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我要在处理问题时排除自己的固定观念,考虑各种可能情形,此路不通,马上返回,不要吊死在一棵树上,一件事有很多解决途径,我要敢于怀疑和批判,我要从上下左右,宏观、微观等多种角度看问题,我要多用逆向思维思考;如果大学生活能重来,我要尽早认清自己的真正需要,这样才能在花花世界中具有选择力和果断决策力,这样才不会迷失自己,要知道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如果大学生活能重来,我要在大一时就花时间着手思考我的终身奋斗目标,制定人生长期短期目标,并根据变化的交际不断调整。要知道,有了明确的目标之后,内心的力量才会找到方向!
如果大学生活能重来,我会像重视培养思考力一样来重视,保持一个积极乐观自信的心态。我要把保护自信像保护自己的灵魂一样卖力!我要让自信伴我每时每刻,我要时刻暗示自己: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我就是我,没人能取代。我有我自己的个性,个性是一个人的生命所在,一个人一生难道就随波逐流走一遭?当然要追求自己所喜欢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所以我要表现真诚,没有人会太在乎你!以前我很胆小,明明心里有自己想说的,就是因为太在乎别人的看法而没有勇气站出来说,于是一个个壮大自己的大好机会便小时在我的犹豫怯懦中了。虽然我在大学四年里发挥了一点点个性,那就是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始终坚持帮老师擦黑板。可是回过头来想想,这样的表现使我实在是太微乎其微了,我的大部分个性因不表现而萎缩了,甚至消失了……所以,相信自己吧,拿出你的勇气来吧,展现你的个性吧!表现真我吧!每个人心中都有无比的潜能,关键是在此刻发挥出来!不要在意别人怎么看,没有人比你更在乎自己!只要你做事光明正大,问心无愧就够了,一个人不需要像乞丐一样乞求别人给你好印象!我们不是为别人而活,我们为自己而活!
4、下一次,我会做得更好作文
下一次,我会做得更好作文
文/罗嘉琪
成长的路上就像在走阶梯一样,一步一脚印向上爬,一步比一步爬的更高,一次做的比一次更好。
记得初一那年,我兴致勃勃的参加了校园十大小歌手比赛,演唱的歌曲是《中国少年》,由我来独唱,三十名同学伴舞。在比赛的前一个月里,我每天在家里练习歌喉,听着歌曲的伴奏逐步练习;在学校里,指导伴舞的同学们动作与歌曲。在这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做一名指导员领导同学们歌曲舞蹈,更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老师耐心的教导,同学们的鼓励和关系让我更加自信,感到无尽的温暖和感激之情。每天的训练不禁让我的心情烦躁无比,有时候会因为伴舞的同学的位置和动作安排令我逐渐心烦,手足无措,但想到同学们心里的期盼和鼓励的话语使我很快振作起来,熬过了一段煎熬的时光。
弹指之间,伴随着紧张的训练就这样到了比赛时间。
我们是第二个出场比赛,很快就轮到我们上台——我和同学们迈出自信的脚步走向舞台——看着台下黑压压的老师和同学们,心里不由得紧张起来,台下的老师和同学们激动地向我们呐喊着:“加油!加油!加油!”望着台下同学们一个个殷切兴奋的神情和鼓励的话语,我紧张的心情渐渐平稳起来。
歌曲的伴奏声一响起,我和伴舞的同学们马上随着音乐的节奏做动作,子妍同学在台下中央指挥者伴舞的同学们动作。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兴旺国兴旺……”唱歌高潮部分,我心中的自豪感愈发增强——是啊!只要少年强,国家才会富强,我们的祖国才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大!
想到这几个月里同学们的辛苦训练和老师耐心的教导,我为同学们的努力而点赞,为老师孜孜不倦的指导而感谢!
虽然这次的比赛我们班没有获奖,但已经很不错了,因为它让我明白了同学们之间的团队精神更重要,也教会了我如何做一名指导员,老师肯定的表扬也给予了我们鼓励,争取越来越出色,越来越棒!下一次,我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