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1、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寄李儋元锡》

作者: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释:

1、邑:指属境;

2、流亡:指灾民。

译文:

去年花开时节,

适逢与君分别;

今日春花又开,

不觉已经一年。

人间世事茫茫,

件件难以预料;

春愁昏昏黯黯,

夜里独自成眠。

身体多病,

越发思念乡田故里;

治邑还有灾民,

我真愧领俸钱。

听说你想来此,

探访我这孤老;

西楼望月圆了又圆,

却还不见。

赏析:

这也是一首投赠诗。开首二句即景生情,花开花落,引起对茫茫世事的感叹。接着直抒情怀,写因多病而想辞官归田,反映内心的矛盾。“邑有流亡愧俸钱”,不仅是仁人自叹未能尽责,也流露进退两难的苦闷。结尾道出今日寄诗的用意,是极需友情的慰勉,因而望月相思,盼其来访,正合投赠诗的风韵。这首诗的思想境界较高,“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尤最,自宋以来,倍受颂扬,即使今日,依然闪烁光辉。

2、韦应物名言

韦应物名言我有一壶酒,聊以慰风尘。—— 韦应物《简卢陟》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涧树含朝雨,山鸟鸣余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韦应物《简卢陟》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丈夫当为国,破敌如摧山。——韦应物《寄畅当》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3、韦应物:东郊

《东郊》

作者:韦应物

吏舍局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

终罢斯结庐,慕陶真可庶。

注释:

1、旷清曙:在清幽的曙色中得以精神舒畅。

2、澹:澄静;

3、虑:思绪。

4、霭:迷蒙貌。

5、庶:庶几,差不多。

译文:

整年拘束官署之中实在烦闷,

清晨出去郊游顿觉精神欢愉。

嫩绿的杨柳伴随着春风荡漾,

苍翠的山峰淡化了我的思虑。

靠着灌木丛自由自在地憩息,

沿着涧流旁任凭意愿地徘徊。

芳香的原野落着迷蒙的细雨,

宁静的大地到处是春鸠鸣啼。

本爱长处清幽屡次不得如愿,

只因公务缠身行迹十分匆促。

终有一日罢官归隐在此结庐,

羡慕陶潜差不多能得到乐趣。

赏析:

这是写春日郊游情景的诗。诗先写拘束于公务,因而案牍劳形。次写春日郊游,快乐无限。再写归隐不遂,越发慕陶。

诗以真情实感诉说了官场生活的繁忙乏味,抒发了回归自然的清静快乐。人世哲,经验谈,话真情真,读之教益非浅。“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可谓风景陶冶情怀的绝唱。

4、韦应物:闻雁

《闻雁》

作者:韦应物

原文: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翻译:

故乡遥远,模糊不清,

不知道在哪里啊?

归家的思绪正无穷无尽。

在淮河南部的夜晚下着冰冷秋雨,

我听到大雁的叫声由远而近的传来。

赏析:

古代交通不便,远飞的大雁常常引起游子对故土的怀念。本诗作者在秋雨之夜,归思正深之际,听到自远而近的雁叫声,其心中的感触较之常人又深一层。

沈德潜说:“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澹,并入化机”(出自《说诗晬语》)。古澹,确是韦应物五言绝句的风格特征。从这首《闻雁》可以看出,他是在保持绝句“意当含蓄,语务舂容”的特点的同时,有意识地运用古诗的句格、语言与表现手法,以构成一种高古澹远的意境。诗句之间,避免过大的跳跃,语言也力求朴质自然而避免雕琢刻削,()一、二两句还杂以散文化的句式句法。这种风格,与白居易一派以浅易的语言抒写日常生活情趣(如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判然属于两途。

首句直抒胸臆,一个“渺”字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悲哀、凄凉;第二句借景抒情,其中“秋雨”以绵绵不绝、淅淅沥沥的雨来衬托诗人一言难尽的愁思,渲染了一种萧瑟、凄清的气氛,“高”字更体现出诗人的孤独。全诗语言纯朴,自然含蓄,耐人寻味,主要表达了远宦思念家乡的情感,也蕴含了对动乱时代的苦闷感受,结尾留下广阔的空间,引读者自己去思考,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