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道算术题,唯有掌握自己,人生才能更精彩

1、人生是道算术题,唯有掌握自己,人生才能更精彩

人生是道算术题,唯有掌握自己,人生才能更精彩

人生是一堂课,其中的各门学问需要悉心研究,可是换了角度来看,它还是一道算术题,真让我有点不可思议。想要弄懂这道算术题,唯有掌握自己,人生才能更精彩。

人的一生从某一个角度来看,其实就像一道简洁的算术题。

加法:中年以前做加法。当你呱呱落地、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上后,随着年龄的不断渐长,你的学识和社会活动就会不断增加,生活天地也会不断地扩展,且不断地向大自然、向社会索取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从而使你拥有的家当越来越多,有了家、有了钱、有了名、有了权等等。与此同时,你也有了对家庭和社会的义务和责任。加法,也许会使你担负的东西越来越重。

减法:过了中年,你就得开始做减法了。放弃生活中已经成为负担的东西,终止你已经无力从事的劳累,放弃你已经无法实现的梦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如果一定要强自己所难,失去的可能就是草原、大海和天空,而抓到手里的也许仅仅是一缕清风。纷繁复杂的人事关系的调理,千头万绪的事业纠纷的排解,无休无止的商业应酬的打扰,使你身心疲惫,体力透支。而减法,实质上就是要你学会放弃,既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也是对人生负责任的态度。实践证明,把自己的目标定在一个高不可攀的高度,不可能达到的长度,是对生命的残害,也是对人生的亵渎。

乘法:面对幸福,则不妨大胆地施以乘法,让其等值越大越好。提及幸福,也许一百个人就会有一百种不同的诠释。但就其实质而言,更多的时候就是一种主观对客观的感觉,是一种良好心态下的理解,是心理上的一种满足感;是只为拥有而喜,不为失去而忧。所以,这个时候,就应该放大你所感觉到和所得到的;缩小乃至忘却你的忧伤和烦恼,让微笑和幸福永远照亮你的阳光人生。

除法:则是把幸福做分子,将生活中的烦恼做分母。分母设置得越大,幸福感就会越强。至于将幸福的分子设小些,把不幸的分母加大些,与其说是一种方法,倒不如说是一种良好的心态更为合适。多想人生的幸福和快乐一、二,少为烦恼八九所伤。辛弃疾曾言:“叹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非阿q的精神胜利法,也不是鸵鸟的埋头战术,而是宠辱不惊、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平衡:当然,在人生算术题的运作过程中,还须认真把握和取舍,求取科学的平衡。不然,就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有一个年轻人想要得知“幸福”的秘诀,于是不惜跨越千山万水,横跨大沙漠,终于来到智慧老人居住的美丽城堡。年轻人进到城堡里,眼前商贩来来往往,人们在街上交谈,广场中央一支交响乐队正奏着动听的音乐,还有一桌的美食飘香。年轻人见到老人,即刻道明来意。(人生感悟 )老人便叫年轻人拿起一个汤匙,盛两滴油,然后到城堡各处走动。他嘱咐年轻人绝不能漏掉一滴油。年轻人回来后,老人一看,果然一滴油都没有漏掉。但是,他问年轻人看到了些什么?年轻人却什么印象也没有。

老人叫他再走一遍,这次留意城堡内的一草一木。年轻人回来后,对四处所见汇报得很详细,可匙中的油却一滴不剩。智慧老人这时对他说:“真正的幸福在于你可以看遍全世界,但却永远不能忘记你手上的两滴油!”

这是个深谙人生哲理的故事。“两滴油”价值虽小,却是掌握在我们手中的东西:事业、家庭、亲情、朋友等等;而两边的风景有可能是人生当中的艺术、修养、信仰等精神追求。它提醒我们在操作人生算术题的过程中,除了科学地运用加、减、乘、除的方法之外,还须考虑到在不同方面力求完美。

最近,在澳大利亚召开的世界老年大会将人生的要素和概念全部重新进行了排列,原来是金钱第一,现在是健康第一,知识第二,家庭第三,金钱排第四。生活无忧,老之将至,将健康排到第一。此等简单而又深谙内涵的数字排列,的确很值得我们认真借鉴和深思熟虑一番。

人生苦短,算法由人。运算之妙,存乎一心。

2、唯有割舍,才能专注;唯有放弃,才能追求

唯有割舍,才能专注,唯有放弃,才能追求

文/王凡文

身边有个朋友,她从不翘课,积极参加活动,还做了某社团的团长。有一天半夜她突然找我聊天,说过两天要去主持迎新晚会,除了主持还要表演节目,可又要准备论文,这两天累的半死还不得不牺牲睡眠时间。后来晚会效果不错,她却说以前会很有成就感,现在除了累就是累,想抽身而退又有点舍不得。

另外一个朋友,只能用忙碌来形容他。他的电脑里放满了各色各样的公开课和电子书,假期又马不停蹄地去上海念托福,书桌上必有gre的红宝书,成绩也很优秀。有一天他说,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学什么,不知道现在学的专业在将来有没有用,再忙心里也填不满。

我问他那有没有想做的事情,他说有,可是想做的太多了反而不知道应该从何开始。他想去考研,又想要在国内先考几个证,想出去旅游,又想要待在家里把新买的书看一下。

这样子的人在我们身边屡见不鲜,看似忙碌的生活却不一定热爱自己做的事情,喜欢做的事情太多反而力不从心。出去旅游却迟迟决定不了目的地,书店买书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目踌躇不已。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选择像是要把一个人压垮,忙碌的生活未必充实,专注的生活才能追求。

好友去日本留学前的谢师宴,他在台上说这几年来其实他一直很纠结,他喜欢摄影喜欢画画又不想放弃自己的专业。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有的时候必须选一个。后来他想为什么他可以是a,可以使b,却偏偏不能是他自己。如果选择画画在别人眼里是那么不靠谱的一件事情的话,那我就尽我全力把这件他们看来不靠谱的事情做到最好。

人如果能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这句话我在阿信的浪漫的逃亡中看到过,在大c写给我的同学录里看到过,听起一个朋友这么说起过。

可是如果想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不知道怎么衡量它们之间的重心的时候,又该怎么办呢?后来赖明珠老师在写给阿信的序里这么说:就怕多才多艺的人,想做的事,实在太多,偏偏每件都还做得不错,还真烦恼。然而不管是放弃,割舍还是背叛,却都是不但不得不,而且必要的选择。唯有割舍,才能专注。唯有放弃,才能追求。

我承认很多情况下我都是个随便的人,但对于某些事情,我很执着很倔强甚至固执倔强得很可怕。我对于很多事情都很好奇抱有兴趣,却只对某些事情达到了热爱的程度。曾经我也以为自己可以在很多事情中衡量的很好,可以既做着这件事情,又能在另外一件事情游刃有余,可是越到后来越发现,有些事情是不得不全心全意去做的。我们的生命有限,人这一辈子会做很多事情,有几件事情能做到想要的完美呢?

选择做一件事情,做你最喜欢的事情,把其他的都抛开。把这件事情做到你想要做到的极致,把这件事情做到你梦想中的最大化。永远不要害怕梦想太大,只有很大的梦想才拥有着你向上的无限可能性。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梦想这东西,也一样。从另一种角度上来讲,永远要相信自己可以比现在走的更远,永远不要因为现在所取得的一点点小成绩而沾沾自喜。

选择本身,就意味着要放弃另外一些东西。有时没有选择反而是更好的选择,没有退路反而是更好的出路。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以为生活在别处,所以我们轻易地放弃一份工作,一份兴趣,我们总认为我们可以在很多事情上做的很好,这件事情不行换件事情做就行了,所以两天打渔,三天晒网。可即便你可以在很多事情上做的很好,也做不到无可替代的程度,到头来你也只是在average上下徘徊,怎么也没能到你想要的层次。

所以试着去听从内心的声音,不要在乎外面的掌声。选择最喜欢的一件事情做,把它当成你最重要的事情来做,在这件事情上做到最好,而不是去不断尝试着别人看来很好的。还是那句话,唯有割舍,才能专注。唯有放弃,才能追求。

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永远是成功道路上的不二法则。

3、简单而又心酸的算术题:我们还能陪父母多久?

简单而又心酸的算术题:我们还能陪父母多久?

在这繁忙和快节奏的社会,我们常常计算房价、利息、生活花费等一道道算术题,但又有多少人能慢下来,仔细计算我们还能陪父母多长时间呢?

也许很多人跟我一样在大城市为事业而努力奋斗,但我们是否能停下来,抽空探望远方的父母,哪怕是隔三差五的给父母打一通电话呢,其实,算一算还能陪父母的日子,深深地触动我的内心,心存愧疚。

以父母都已经40岁计算,按照现在发达城市的平均寿命八十岁计算,大约还有40年的时间。按照每月回家2天计算(实际每年平时一年才能回去1—2次),2天x12个月=24天,576小时,减去睡觉的时间10小时/天x24天=240小时,每年实际陪伴父母的时间576小时—240小时=336小时。40年陪伴父母的时间336小时x40年=1344小时,也就是560天。而我的父母日夜陪伴了我18年,供养了我整整22年,我能回报他们是却只是1/20,甚至还远远不到。而且有时候有的人甚至不2年都不回家一次。假如说我们再除去拜访亲友的时间,我们真正能陪在父母身边的时间到底是多少天?

即使我40年如一日的每月回去探望父母,真正陪伴他们的时间只有短短一年零一个月零二十四天。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而许许多多不在父母身边的子女根本做不到每月去看望父母一次,工作、带孩子、应酬、社交、考证等等理由让他们一拖再拖,直到父母已年老不堪,体弱多病才后悔不已。

我极其羡慕和父母在同一个城市的子女,在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有家,有父母,有最浓的亲情。我也是幸运的,因为不久的将来父母就会回来,陪伴我,我陪伴父母。

人的一生就如此简单,父母耗尽一生的积蓄买房买在和子女同一座城市,只为和最亲的人近一点,再近一点,互相守望,相依为命。

4、人生算术题,算算我们还能陪伴父母多久

人生算术题,算算我们还能陪伴父母多久

文/阿毛

两岁之前我们家住的是白墙红瓦的平房,每到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我就很害怕,即使开了灯还是觉得阴森森的,妈妈在哪儿,我就要跟到哪儿。

厨房和客厅之间隔了一个小院子,妈妈在厨房做饭,我就在厨房门口等着,妈妈去卧室,我就在卧室门口等着,有时候嫌我跟着碍手碍脚,妈妈会让我去别处玩儿,不过我还是会站在院子里能看见她的地方。后来,妈妈买了只小兔子陪我玩儿,可我还是每次跟着她,这样,我跟着妈妈,兔子跟着我在后面笨拙地一跳一跳。

上大学以后,我去了隔壁的城市。离家也就三个多小时的车程,很多同学周六周天都会回家,可我觉得上大学就是应该体验独立的生活,不该那么恋家,于是只有放寒暑假和节假日才会回去。

大学毕业后,我去了更远的城市,从南到北来了北京。在天天点外卖想念妈妈做的饭菜的时候、在被烦心事缠身想和父母倾诉的时候,我发现回家已经成了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有电视台做了一次统计,中国人的平均年龄在75岁左右,算下来是900个月,他们把这900个月做成一张表格,人的一生也就在这张表格上面了。然后让受访者用蓝色的笔划掉自己已经度过的月份。

划完之后,有人惊觉,整张纸已经唰地过去一半了,他们说:“怎么这么快,什么都还没做时间就过去了。”

电视台又让他们说出母亲的年龄,看看距离平均年龄75岁还差多少个月,然后用红色的笔划掉母亲剩下的月份。

而看到这个结果的人无一例外哭了起来,记者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因为害怕。”

“从来没想过时间会这么快,总想着他们还年轻,还能活很久。”

而成年之后,人们忙于工作,有的一周回去一次,有的一个月回去一次,有的一年才能回去一次,回去还有各种朋友聚会和事情,完完整整待在家里的时间并不多。记者让他们用绿色的线划出能完完整整陪伴父母的时间。

绿色的时间少得可怜。

画画你的人生九百格,多点时间回去陪伴父母吧。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