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是东亚病夫_文化随笔集《东亚三国志》读后感

1、我们不是东亚病夫

我们不是东亚病夫,我们不是!!!我相信每个中国人都不希望听到别人说自己是东亚病夫,因为这是个耻辱的称号!!!今天,我干了件大事,很自豪!!!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杨政 作者年龄13岁零10个月
在读学校立发中学 在读班级初一5班
性格特点贤慧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逛论坛 平均成绩110分
指导老师张天柏 老师职务班主任

2、文化随笔集《东亚三国志》读后感

也许,在生产比较文化“产品”的作者群体中,金文学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兵”,但就是这个专攻中、日、韩三国文化研究的学者,使普通读者也走近了比较文化研究。金文学何许人也?名字听起来,倒颇有几分朝鲜族风味,而他本人,也确实是出生在中国大陆的朝鲜族第三代,儿时起便以汉语、朝鲜语为双料母语。经过四年的日本文学专业深造后,又一路东渡至日本,修成博士。这样一个任教于日本高校,以比较文学、比较文化及人类文化学为专攻方向的朝鲜族中国人,绕过了学界流行已久的中世纪欧洲与唐宋文明的学理性比照,抛开了对古典主义、文艺复兴、明清诗学的不休纠结,一路直杀回“老家”,写出了他学术生涯中的第十一本比较文化研究专著《东亚三国志:中、日、韩文化比较体验记》(中信出版社2006年1月版)。 【星火作文网 www.easyzw.com】

做比较文化,一如写长篇小说,最忌闭门造车。而金文学的“特殊身份”,加上他四十几年之中于三国间不断奔走迁移的感性生活经验,以及京都大学、广岛大学的两度博士求学历程铸就的理性分析研究能力,使得这本《东亚三国志》以近五十个主题,涵盖了中、日、韩三国从文化、历史到生活,甚至性爱观等几大类内容的比较解读,林林总总,不一而足。韩国年轻人为什么能领导化妆着装时尚?为什么日本人会给世人留下吝啬冷漠的印象?三国民众在面对卡拉ok这一大众娱乐时,表现出怎样不同的性情与姿态?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刻,三国之人有怎样大相径庭的反应?翻开《东亚三国志》,似乎每一篇随笔的题目中便隐藏着一个言简意赅的答案,比如《化妆美的差异》《“aa制”文化赞否论》《玩儿文化的力学》《生的美学、死的美学》等等。

如果你还有那么一点点“文化实用主义”的倾向,这本书倒可让你不时会意一笑。金文学以他独特的比较技巧,教你一眼认出三国人的绝招,传授与三国的陌生人打交道的套路——当然,如果你正在商海遨游,那么,深入详尽地了解日韩民族的国民性,则是于东亚商战中立足的重要法宝。

身为教授的金文学创作《东亚三国志》,并不是站在一个客观的视角去综合、分析、总结,而是亲身参与,处处有“我”,以第一人称写三国、谈三国、侃三国,不时伴随着一些个人化的情绪、感触。因了作者的现身说法,更因为那些具体可感的真实遭遇,将这本书说成是一本游记随笔也不为过。比如《与三国女性的恋爱体验》中,作者不但大方“贡献”出了自己与三国女友交往中略带伤感的小故事,并戏将中、日、韩三国女子性格特征中的火爆气质以“大蒜”、“芥末”、“辣椒”做比。一句“日本女性服务好,没有怨言;韩国女性服务好,有怨言;中国女性服务不好,又有怨言”虽只是玩笑之言,却也道破了三国女性脾性上的迥异。由于在三国的高等学府中均有游学经历,作者的关注视野,也便超越了人们的日常经验。于是,便有了《东大、汉大、北大厕所文化考》这看似“不登大雅之堂”的“小道文化”研究:说日本人,厕所里所谈的政治与性往往纠缠在一起;说韩国人,直率袒露,想说就说,厕所里有“汉江大桥倒了,永丰百货塌了,泳三(金泳三)何时垮台呢?”的“大逆不道”;而一些中国同胞“秉承”现实主义的人生信条,于是北大的厕所里,便出现诸如“不管黑女白女,抓住老外就是好女”的揶揄之言。

为了更形象化地说明三国人的差异性,《东亚三国志》还配以二百多组精挑细选的图片,既有历史资料图画,也有极富设计感的现代摄影。而其排版使用的字体也不能不提:2004年初创的博雅宋,拉宽了文字,在视觉上大有将汉字从方块的禁锢中释放出来的愉悦感,看起来十分舒服。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姚姓 作者年龄11岁零5个月
在读学校重庆莲光小学 在读班级六年级8班
性格特点任性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水上娱乐 平均成绩106分
指导老师何芸 老师职务任课老师

3、变化作文500字 "东亚病夫"变成"东亚巨人"

伟大始于渺小,我们的祖国像一条冲天腾飞的"东亚巨龙",像一只昂首挺胸的"雄鸡",傲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曾经的祖国,在经历那多么沧桑,那么多风雨后,终于见到了彩虹,从"东亚病夫"到"东亚巨人"。

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人民走过漫长而艰难的道路如: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杨靖宇、赵一曼,为建立新中国英勇献身的方志敏、董存瑞,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黄继光、邱少云……他们付出了巨大惨痛的代价。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千百万革命者前仆后继。他们用自己的血铺成了新中国的道路。中国从此站起来了!

就在这短短的60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1969年第一条地下铁道,1985年第一个南极考察站……祖国以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

中国商品在海外,特别是非洲、东南亚等地区广受欢迎。现在即使在消费水平较高的北美和欧洲,中国商品也占有相当的地位,"中国产品风靡世界"绝非夸张之词。

走出国门中国商品从工艺品、丝绸、服装、玩具,到水果、海鲜、酱醋,应有尽有。近年来,还增加了dvd、微波炉、手机、电脑、打印机、吸尘器和电熨斗等家用电器。这些商品以过硬的,质量和合适的价格赢得了国外消费者的信赖和喜爱。

红包"走"进了手机,妈妈的网购生活,智能手机腾空出世,菜市场和超市。这些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姜馨田 作者年龄11岁零3个月
在读学校彭家坪第二小学 在读班级五年级3班
性格特点规范型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十字绣 平均成绩109分
指导老师李泽言 老师职务任课老师

4、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