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恩寺的秋作文500字_慈恩寺之行作文600字

1、慈恩寺的秋作文500字

北国之秋,总是来的苍凉。西安却格外的特别,秋来得总是特别清,特别静。就连草木也凋零的慢,天空的颜色也显得很淡。慈恩园中,则是我认为西安秋天最好的地方。在浮躁的城区中,也只有这里有一份恬静,有一种“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感觉。

若是秋天早晨起得很早,便可以到慈恩园中转转。园子里,人并不多,偶尔能看见几个早起锻炼的人。石子路两旁的花丛都蒙着一层白亮的霜,好似昨夜月亮落在大地上的光影,高大浓密的梧桐树枝交相掩映,好像将历史在这里留下来的秘密遮盖,神秘清幽。再往深处走,就能看到寺前摆放的作文香炉,香烟弥漫,萦绕在寺的周围,让人又想起了玄奘西行的故事。

慈恩寺那四周的红墙灰瓦,也常令人浮想连翩。那红墙灰瓦很像古代宫廷的墙壁,总使人不禁想起盛唐时万国来朝,歌舞升平的景象,即便在秋天,也不会让人感到悲伤,反而有一种轻松的感觉。我曾有一个愿望,秋天闲暇时,如果能在园中,租上一椽木屋住着,早晨起来泡上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看远处打太极的老人,细数从叶间一缕一缕漏下来的日光,或是看长在墙边的野菊,要是在旁能长着几根细而长的草使作陪衬就更好了。

这就是我印象中长安的秋,古都的秋。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杜尔姆 作者年龄13岁零4个月
在读学校合肥市第一中学 在读班级初一9班
性格特点放荡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钢琴 平均成绩97分
指导老师谭晓光 老师职务任课老师

2、慈恩寺之行作文600字

西安,一个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古都,不仅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还是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的出发点和取经归来后传播经书的地方,所以这里的佛教文化非常兴盛。

这里有一座“大慈恩寺”,传说在唐僧取经归来后,就在这里讲经的。至今,这所寺庙里还保存着唐僧带回来的经书呢。

从大门进入寺院内,就可以远远的看到那庄严的大殿和高高在上的大雁塔,沿着台阶走上大殿,就会发现这里真是人山人海。尤其是燃香的莲灯前,点香祈福的人们,更把那里围的水泄不通,香炉里燃尽的香,刚插的香,占满了整个炉子。但奇怪的是,这里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和小鸟的啼叫声,有时夹杂了一阵和尚们念经的喃喃声,却没有人谈话的声音。既然来到了这佛教圣地,爷爷就要带着我烧香,去许愿祈福,求佛祖保佑平安顺遂。

大殿里的佛祖作文更是庄严,他平静而又和善的眼神令坏人一看就胆战心惊,不敢靠近半步,生怕佛祖惩罚他。

走进偏殿,就会发现它毫不逊色于正殿,同样的金碧辉煌、庄严肃静。天花板上雕刻着很多佛的金像。灯也是金黄的,在太阳的照耀下,熠熠发光。佛像也是金光闪闪的,千手观音的一只手持着一种武器,好不威武。四周的墙壁上则绘了释迦牟尼佛诞生的情景,让前来参观的人们大吃一惊——世上还有这种富丽堂皇的地方。

走出偏殿,就到了大雁塔的入口处,虽然我没有亲眼目睹大雁塔内部的风光,但在塔下仰望,就足以领略这座古塔的沧桑与庄严了。在墙上挂着的铃铛似乎在向人们倾诉着他经历的一切的危难与辉煌。

从大慈恩寺出来,我的心似乎还停留在那里。庄严的大殿,华丽的偏殿和沧桑的古塔……它永远藏在我的记忆中,难以抹去。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陈汝佳 作者年龄12岁零5个月
在读学校中方园小学 在读班级六年级5班
性格特点不灵活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看电影 平均成绩114分
指导老师莫循 老师职务班主任

3、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