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的拷问 观《巴黎圣母院》有感900字

1、人心的拷问 观《巴黎圣母院》有感900字

看完《巴黎圣母院》我感受到了完全深刻的现实,为什么人的外表和人心会有如此天翻地覆的差别?我不禁审问自己的内心,我们该坚信上帝掌握着一切,还是遵从自己的本心?很显然没有什么上帝,只是我们虚化的神罢了,人都是有七情六欲的,一味地违反人性,遏制劣根性,只会让本善的人变得更加邪恶。

一个美丽的吉普赛女郎因为卖艺被抓,回教堂的副主教克罗德路过将她救下,这位道貌岸然德副主教竟对埃斯梅拉达一见倾心,可是因为自己的身份,不敢直接表露爱意,只好让自己收养的“怪胎”卡西莫多去为自己把她抓来,卡西莫多长相极其丑陋,内心却十分善良,他毫不犹豫的听从了这位从小跟随的副主教的命令,打晕了前去救埃斯梅拉达的贫穷诗人格兰瓜儿,劫持了她,皇家弓箭队队长闻声赶来抓住了他,埃斯梅拉达因此获救,她被菲比斯挂着的闪亮宝剑、帅气的外表深深吸引,她认为他就是她的白马王子,殊不知,菲比斯与副主教一样也是一个外表光鲜亮丽,实则到处欺男霸女的万恶的皇室成员。自此,一场悲剧的故事上演,卡西莫多最后为救埃斯梅拉达而死,可是电影却和原著有着较大的改动,在《巴黎圣母院》原著之中,埃斯梅拉达因为副主教以及菲尔斯迫害,深受牢狱之灾而死,电影之中却成功的逃脱,而卡西莫多成了替罪羊,无路可逃跌下教堂惨痛的死去,我认为,电影可能撒了一个谎,一个善意的谎言,让埃斯梅拉达逃脱,不至于让观众感到无比悲痛,无法改变原著,便设计一个尽量美好的结局,虽然不足以显示出高高在上的皇室宗教人士的罪恶,也给美丽的埃斯梅拉达留下了最后的尊严。

《巴黎圣母院》反映了底层人民的善良,揭露了宗教的虚伪,痛斥了统治阶级毫无人性,不把平民百姓的生命放在眼里,同时它也陈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没有任何人是完美的,即使是看起来高尚的主教,或者是英俊帅气的弓箭队队长,更不谈天生丑陋的卡西莫多,但是在电影中似乎有一个人接近完美,那就是埃斯梅拉达,不论是对刚要劫持自己的卡西莫多心生怜悯给他喝水,还是接纳格兰瓜儿使他免于一死,这些行为都表现了她发自内心的善良,高尚的人格魅力,难怪卡西莫多愿意把从吊绳上救下来,守护着她,他说她美,是他看到了埃斯梅拉达外表以及内心双重的美,他虽拥有一副天生丑陋的外貌,也拥有一颗纯净无杂质的心灵。电影有一个细节,当副主教最后又一次想要侵犯埃斯梅拉达时,卡西莫多听到钟声赶去阻止,被推开后,犹豫了一会儿后,副主教朝他扔挂在墙上的埃斯梅拉达给他的水壶,他才彻底被激怒,将副主教杀死,他很丑陋,也很强壮,但是他知道感激恩情,经历了现实之后也知道是非好坏。没有绝对的丑陋,也没有绝对的完美,需要的是我们去深入感悟人的灵魂。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王立山 作者年龄12岁零10个月
在读学校新鹏职业高级中学 在读班级初一6班
性格特点缓慢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二胡 平均成绩112分
指导老师易索 老师职务任课老师

2、读《巴黎圣母院》有感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作文1000字

《巴黎圣母院》虽然说是是一部哀婉的悲剧,但是它同时也是一部探讨人性的著作。很多问题是值得人们深思的。为什么伽西莫多奇丑无比却善良纯真,肯为所爱的人献出一切?为什么克洛德主教原本向善,十年的清心寡欲却因爱斯梅达拉的出现毁于一旦,以致做下伤天害理之事?为什么爱斯梅达拉对无情的卫队长始终痴心不改,直到生命尽头?为什么伽西莫多对收养自己的主教,在最后一刻下了狠手?

这一切的问题,从《巴黎圣母院》中,都能找到答案。

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伽西莫多了,他虽然长相丑陋,独眼、歪鼻、驼背、跛足,还因长期敲钟导致了耳聋。因为丑陋,没人肯接近他,就这样被社会无情的抛弃。然而爱斯梅达拉却在他身受重刑,口渴难耐时为他送去了水,还送去了来自一个受害者的谅解与关心。这一口水滋润了伽西莫多干裂的心灵,使他由“兽”成功地变成了一个“人”,一个好人。

另一个让我有印象的人物是克洛德,他是一个令人痛恶的人物,因爱斯梅达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原本是有善心的人,可怜伽西莫多而收养了他。然而自从被爱斯梅达拉迷住后,他让自己的爱情变得扭曲了,不顾一切地去占有她,玷污她,在得不到她之后用匕首刺向与她幽会的卫队长并嫁祸于她,最后亲手将她送上了绞架。但恶有恶报,当克洛德狂笑着看他喜爱的姑娘吊在空中时,被气愤的敲钟人推下了塔顶。这是一个道貌岸然而内心阴暗的人最终的下场。

也许连作者自己也被伽西莫多感动了吧,他成全了他的爱情,让他抱着心爱的姑娘的尸体死去,最后他化为了灰烬。这样的结局多少有些夸张,但这正是浪漫主义的精髓所在。

同时,书中对巴黎底层人民也作了许多描写,即乞丐居住地“奇迹王国”。在那里有爱,有正义,有勇气,有善良,是任何上层社会中所没有的,也是作者所追求和推崇的。除此之外,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巴黎市民浓重的市井气息,这也是书中一大亮点。在全书开头就描写了观众等着看圣迹剧的场景,从几次大闹与停歇的交替中,从乞丐的出现引发的小乱子中,19世纪巴黎风味的一幕幕场景活灵活现地跃然纸上。小小的美与丑接连涌现。

雨果用他辛辣又浑厚的笔,表达了对在教会压榨下苦苦挣扎的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的悲天悯人,对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弗比斯队长的嘲讽,对苟且偷生的潦倒诗人格兰古瓦的鄙夷,对虚伪狡猾又残酷的路易十一的憎恶,和对卡西莫多和爱斯美拉达——这一对外表有天壤之别,内心却如一善良纯洁的悲剧人物的褒扬与惋惜,把美与丑的对比推倒了极致。

现如今,巴黎圣母院已被熊熊烈火毁灭,很遗憾,我未曾到过法国巴黎,去瞻仰一下这座美丽教堂的魅力。不过,从这本书中,已是足够可知。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吴桐 作者年龄11岁零8个月
在读学校滨海城西小学 在读班级六年级5班
性格特点严格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跑步 平均成绩98分
指导老师万家康 老师职务任课老师

3、雨果与巴黎圣母院

许多人知道巴黎圣母院,都是因为读了雨果的小说或是看过改编的同名电影。此刻,当我穿过时间的隧道和空间的距离站在巴黎圣母院前,举首仰望这座已历经八百余年的风雨沧桑,但仍气势雄伟、丰韵犹存的宏伟建筑时,我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巴黎圣母院坐落在巴黎市中心的西岱岛上,它最早动工于1163年,由当时的教皇亚历山大和路易七世共同主持奠基,直到1345年整个工程才最后完成。此后在17世纪和19世纪又进行过两次重大修复,于1864年才重新开放。作为一座由罗马式建筑到哥特式建筑过度的典范,巴黎圣母院在欧洲建筑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据介绍,在这之前,欧洲及世界各地所建的都是罗马式教堂,建筑造型几乎千篇一律,粗笨臃肿、低矮抑郁、幽暗沉闷。巴黎圣母院则完全打破了前人的藩篱,创造了一种崭新的哥特式的教堂结构。有关资料显示,无论是建筑的外观还是内部的空间都追求一种轻盈、飞升的强烈动感,这是哥特式建筑最大的特点。巴黎圣母院在西方建筑史上之所以能成为哥特式建筑的经典,并成为后来欧洲许多教堂的范本,就因为巴黎圣母院在哥特时期是第一座追求高耸向上的动感的教堂。整个建筑完全用石头砌成,所有屋顶、塔楼、扶壁等的顶端都用尖塔作装饰,拱顶轻,空间大,一改罗马式教堂建筑那种拱壁厚重、空间狭小之弊。使得整个建筑虽然错落参差,但却庄严、和谐,倔傲与灵秀巧妙搭配,浑然一体,从而在宏大和巍峨的主体造型中透出一种庄严的神圣感和神秘的奇幻性。如果说,这样的解释还略显抽象的话,我们这里不妨借助雨果的如椽之笔来认识一下巴黎圣母院的真实面貌,他是这样描绘的:“正面的那三个尖顶拱门,雕刻着齿形飞檐浪花浮雕的神龛里立着二十八座诸王的塑像;那中央的巨型花格窗户的两侧有两面侧窗,使之如同祭祀执事的身边的两名助祭;那高挑而单薄的梅花形拱廊内,细小的圆柱支撑着相对笨重的平顶;还有那两座巍峨的、黑沉沉的钟楼连同它们的石筑前檐,上下重叠为雄伟壮观的六层,构成了一个和谐宏伟的整体——这一切,既是先后地,又是同时地拥挤着,但丝毫不紊乱地尽情地展现在你的眼前,连同无数浮雕、雕像和细部装饰,强劲地结合为肃穆安详的整体,简直是一曲石制的波澜壮阔的交响乐。这是人类和一个民族的卓越作品,它的和谐整体既复杂又毫不缺乏统一……它的每一块石头上都呈现着艺术家们的天才奇想和工匠们的娴熟技能。”

当然,巴黎圣母院的魅力,并不仅仅来自于它建筑的宏伟、历史的久远和它在建筑史上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其中更重要的一点还在于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雨果所写下的那一部传奇的巨著。可以说,是雨果给这座冰冷的石头的建筑物注进了血液和灵魂,是雨果在莫种意义上光大了巴黎圣母院的美学意义。

不可否认,巴黎圣母院与雨果之间有着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天然的缘分。据1831年出版的《巴黎圣母院?原序》记载:雨果在一次造访巴黎圣母院时,偶然发现圣母院两座塔楼之一的一个暗角上,有人用手在墙上刻了两个大写的希腊字母“命运“。这两个字顿时使雨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引起了他深沉的思考:是谁会在这样的地方刻下这两个字,这两个字里究竟蕴含了怎样的悲哀和不幸?于是,始终处于激动之中的雨果根据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运动的主旨,以巴黎圣母院为背景,展开了大胆的想象,终于为世人塑造出美丽热情而且心地善良纯洁的吉卜赛少女埃丝梅拉达,面容丑陋但心灵高洁、敢跟邪恶与阴谋作斗争的圣母院敲钟人卡西莫多以及看似道貌岸然、一表人才实际上却被淫欲唤醒、卑鄙无耻的副主教克洛德?富洛娄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正是通过这样一些独具魅力的艺术形象,雨果充分揭示了欧洲中世纪教会的黑暗,并在其中寄寓了自己对理想与正义的不懈追求,从而使《巴黎圣母院》成为道义与良知的象征,成为纯洁与善良的所在,成为信仰与追求的寄托,成为对“恶”的鞭挞和对“美”的讴歌的形象化的见证。

教堂,在非教徒的心中并非圣地,而是一个神秘的,值得尊敬的地方。站在庄严华丽、宽敞幽深的大厅里,一种敬畏感顿时油然而生。抬头仰望着那高深莫测的穹顶和渺远深邃的圣堂,置身于四周无数烛光的映照和袅袅升腾的香火烟雾的缭绕中,让人心中升腾起一种无法抑制的感动。特别是那柔和明媚的阳光,透过古老而精致的彩色玻璃,射照在堂前祭坛中央供着天使与圣女围绕着殉难后的耶稣大理石雕塑时,更使教堂平添了几分神秘和肃穆。毫不夸张地说,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间,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里,你可以什么都不看,什么都不听,但你的眼前却会情不自禁地幻化出吉卜赛姑娘埃丝梅拉达那美丽善良的形象,以及紧随其后的那头充满智慧的山羊;你的耳际会不由自主地响起钟楼上那13吨大钟所撞击出来的钟声,以及钟楼怪人卡西莫多面对埃丝梅拉达所发出的“美、美、美……”的赞叹;你的内心会下意识地感觉到,克洛德?富洛娄副主教那阴郁的身影,正怀着内心难以忍受的情欲的煎熬,一步步地向埃丝梅拉达逼近、逼近。当然,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此时此刻,最让我充满好奇,也最让我无法不去想象的,就是当年雨果面对那块隐隐刻着“命运”二字的石块,心中所涌起的那无限的惊奇和所掀起的汹涌波澜。

走出巴黎圣母院,已是夕阳西下的时候。记得曾有人说过,夕照下的圣母院是最美的,是巴黎著名的一景。这话看来确实不假。只见在灿烂的晚霞映照下,高高耸立的巴黎圣母院正面那两座雄伟的塔楼,就像两座山峰直插云端,更显得英俊挺拔、气宇轩昂。联想到广场上熙熙攘攘的人们眼中所流露出来的那种肃穆和崇敬,此时我的脑海中不禁映现出法兰西杰出的传记大师莫洛亚当年在给雨果写传记时,所说过的一句话:“时间可以淹没大海,但淹没不了高峰。”是的,作为建筑史和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巴黎圣母院和雨果之间实现了一次伟大的交互辉映,他们彼此因为对方而不朽,并同时都载入了人类不朽的史册。【星火作文网 www.easyzw.com】

4、读巴黎圣母院有感600字

巴黎圣母院的钟声敲响了,带着些许沉重和悲伤,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美与丑,善与恶的故事。刚开始读《巴黎圣母院》时,我就被他给深深的吸引了。这种书讲述的故事和对人性价值观的讲解,让我深有感触地,这不仅仅是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累积,还有他对人性诸多美好的品质鉴赏与歌颂。

在这本书中,卡西莫多有着四面体的鼻子,马蹄铁型的嘴巴,生来就被视为怪物,遭到亲人和社会的遗弃。其实他丑陋的外表下面却隐蔽着一颗极为纯洁美丽的心。他对有过错的少女以德报怨,促使他开始变得人性光芒渐渐显露出来。他开始不再愚忠的听人指示,而是勇敢而执着的抗罪恶,他用最纯洁的爱保护着艾丝美拉达,试图使她远离伤害与危险。

为了让她开心,他甘愿漂流在浮比斯,即使是揉了一脚,也不动声色地隐瞒事实。雨果从这篇文章中深刻的刻画了卡西莫多的形象,塑造了一个充满正义感,善良的人。

这本书中的女主人公名字叫做艾丝美拉达,她是一个柬埔寨少女,不仅长得好作文看,更有着普通人无语伦比的善良的心。她不计前嫌,给劫持过自己的卡西莫多送水,为了挽救格兰古瓦的性命,她按照帮会规矩嫁给他。但是她对自己的爱情有着绝对的坚定。而面对克鲁德的变态要求,她勇敢抗争,服绞刑……从她身上散发出来的人性光芒,使那些丑恶的灵魂,无地自容,黯然失色。

她的毁灭之后,唤起了人们人性的本质,从而使人们争相学习真善美的品质。她的这种人性之美,使卡西莫多感受尤为深刻,更是让其它的人都露出了自己卑鄙丑陋的本性。也向我们传着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爱和宽容。

其实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没与丑,善与恶并不是简单的一种对立关系,关键在于你怎样去看待他。一个内心善良,外表丑陋的人,即使外貌不堪入目,但是却能认识到内心的美,并认为这是一种美的,那就是好的。

雨果用他辛辣又浑厚的笔触,创作出这部经典之作,希望我们大家都有一些反思,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我们每个人的看法不一样,得到的答案就有所不同。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米谷 作者年龄11岁零6个月
在读学校信孚祥景小学 在读班级六年级5班
性格特点贤慧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看韩剧 平均成绩113分
指导老师徐建中 老师职务任课老师

5、读《巴黎圣母院》有感900字

高耸矗立的教堂顶尖,是扭曲的灵魂在诘问上天;阴森冷寂的深墙院内,是爱情圣徒的生死训练场。

——题记

一直以来,我不太喜欢读外国的小说,纵使我在世界文化史上知道很多外国名著都是人类艺术上的瑰宝!但偶尔一次机会,我在朋友家的书房里翻到了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开始只是抱着打发时间的念头,随手翻翻。后来,被主人公所吸引,干脆借回家去一睹为快。

卡西莫多有着丑到极致的相貌:几何形的脸、马蹄形的嘴、参差不齐的牙齿、独眼、耳聋、驼背……似乎上帝将所有的不幸都降临在了他的身上。雨果塑造的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丑八怪,他赋予了卡西莫多一种“美”。他集人类的一切丑恶于外表,集人类的一切美德于内心。他的内心很是高尚,他勇敢地从封建教会的“虎口”中救出了爱丝梅拉达,用“圣殿避难”的方法保住了姑娘的性命。在圣母院中,他无微不至的照顾爱丝梅拉达。最后,卡西莫多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戴上了“丑人王”的花环;他誓死保护爱丝梅拉达,却成了道貌岸然的克洛德的帮凶;他刚在钟楼上目视着自己心爱的女人嫁给了“绞架”,却又不得不将自己的“再生父母”送入作文地狱,这是他的一生。

不美的人生来就有错,美只爱美。在这部小说中,没有谁是一定丑恶,也没有谁是一定圣洁。这部小说中的每个人,都是孤独的,独自一人来到这世上,又独自一人离开这世上。生活在那样的年代里,没有人开心,也没有人不开心。卡西莫多应该是这个世上最孤独的人了吧?因为阳光从不光顾他的生活,只有清冷的月光才偶尔带给他一丝温暖。那么,卡西莫多痛苦吗?这个问题恕我无法回答,因为极端的痛苦,像极端的快乐一样不会经久,因为它过于猛烈!正如冰心在《谈生命》中所说“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而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美与丑也是相互并存的,没有美就没有所谓的丑,有了丑才会更显现出美的存在。美不可能美的十全十美,丑也未必丑的没有一点闪光点,美与丑只是相对而言。外表美的东西,不一定有内在的美;外表丑的东西,也许他的内心才是美的。美与丑,不像真与假、对与错那样昭然若揭、泾渭分明,所谓“丑到极致就是美”。

读完了雨果的这本名著,我最深刻的感悟是:看惯了一个人,就会模糊他的美与丑,可他心灵的“美与丑”才是第一位的。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杨朵兰 作者年龄12岁零3个月
在读学校镇海中心小学 在读班级六年级1班
性格特点激励性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练字 平均成绩104分
指导老师郭宁宁 老师职务任课老师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