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读《毕加索》有感1000字
无论我在失意或是高兴的时候,我总按照自己的爱好安排一切。
——毕加索
巴塞罗那,夜色正浓,夸特·加兹酒馆。
角落里有一个年轻男人,抱着胳膊,面无表情地看着身边一群人在兴高采烈地谈论着什么。他身边是一个年轻人,两人默默坐着。突然,那个奇怪的男子站起身来从口袋里掏出一支手枪,朝窗外开了一枪,整个酒馆乱成一团。
“谁再敢说塞尚的坏话,我就让他永远闭上嘴!”说完便又面无表情地扔下所有不知所措的人走了,他那位同伴跟了上去。
他就是毕加索,那朋友是毕加索一生中最重要的人之一—萨巴提斯。
说起毕加索,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的反法西斯作品《格尔尼卡》,然后是他夸张的绘画方式:看起来畸形的人体,完全琢磨不透的布局,那些所谓的乐师、吉他、美女似乎都是些胡乱堆砌的砖块,脑子里不禁出现一个又一个大问号:他是什么意思?他想画什么?想表达什么?可毕加索最讨厌别人问他这些。他只是画自己想画的,没什么意思!
其实毕加索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怪异”的。他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惊人的绘画天赋。他的父亲何塞希望儿子能有出息,便把他送往法国的学校学习。就这样,毕加索以初级班的年龄进入了高级班。起初,他会根据所学内容和身为画家父亲的引导画一些“传统”的画。并且在一次考试中,他用极其简单却又与大家都不同的方式画出了他的模特。然而这时,他的绘画风格开始出现变化,之前的油作文画风格渐渐退出他的画布,取而代之的是人们“简直无法接受与诠释”的画。人们试图让他回到正轨,但他执意走自己的路。于是,他开始接受人们无谓的批判,与此同时结识了许多朋友,而他们给毕加索带来的不仅仅是友情,对毕加索画风的影响也不容小视。
毕加索终其一生,名誉满满,可他的生活并不是一路欢歌,膝下子女因各种原因相继自杀,最后只有三个子女尚在人间。
与凡·高的命运多舛相比,毕加索艺术人生可谓是登峰造极,辉煌之极,并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活着看到自己的画作进入卢浮宫的画家。他是崇高的,善良的,虽饱受争议却也英名远扬。他的画作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接受,但他的人生态度却值得人们深思。说他的画风倾向于立体派,还不如说他是个立体的人。他是立体的,鲜活的,每一面都不缺,严肃的毕加索,开心的毕加索,认真的毕加索,愤怒的毕加索……他活的真实,并且独立。
如同那个听取自己心灵之语而归隐田园的陶渊明,如同那个宣扬自我无所畏惧的麦当娜,如同那个沉迷于科学自由天地的牛顿,如同那个黑暗中潇洒起舞的麦克尔﹒杰克逊,如同千万个活出自己的智者,毕加索也活得无愧于自己。
活出真实的自己是一种现代人缺乏的生活态度。不听信别人对自己的贬低,不管别人怎么看自己,不违心,不虚伪,为自己而活,活出个自己。
毕加索画的不是立体画,而是他自己的立体人生。
立体,毕加索,活给自己看,就是这样!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时嘉 | 作者年龄 | 12岁零5个月 |
---|---|---|---|
在读学校 | 渔溪中心小学 | 在读班级 | 六年级1班 |
性格特点 | 坚韧不拔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吃美食 | 平均成绩 | 108分 |
指导老师 | 史瓦兹 | 老师职务 | 班主任 |
2、读飘有感1000字
残阳如血,在乡间宁静的暮色中,一个女人站在空荡的房间里沉默着,无声地目送那个身影行远,没有一句苍白的语言。当她在决然中抬头仰望,希望却从她眼中星星地燃起,蔓延,漫过了一切。
她,永远相信明天!
我第一次把我的目光停留在一本书的标题上如此之久——《飘》,无论是从汉字上的“飘”与“风”,还是原文的gonewithwind,都是随风流浪,随风而逝之意。其中随风流浪的是斯嘉丽的命运,而随风而逝的是白瑞德对她的爱情。在美国南北战争的乱世风尘里,她的生命如同苇草般被风拔起,在风中飘荡。后来的电影译名《乱世佳人》,这只满足了吸引观众目光的需要,根本不如“飘”带有一丝悲哀的美感。
斯嘉丽绝对不是善良或有品德的人,她任性、自私,冷酷又不择手段。先后为了钱与虚荣心抢走艾希礼妹妹与自己妹妹的未婚夫,为了维持生活向白瑞德出卖自己,允许工头雇用犯人并折磨他们来获得利润。可她同时又是勇敢而坚定的人,在自己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帮助自己讨厌的梅兰妮平安生子,在战后满目疮痍的故乡像黑奴一样在毒辣的烈日下干农话,想尽办法,祷告上天,让家人不至于挨饿。
她是坚毅的,尽管战争推毁了她所拥有的一切,她却固执而拼命地在伤痕累累的大地上活着。她顾念着家人,能放下自己曾经的小姐身份,跟奴隶一起下田,也体现了她对人世的执着与顽强。人总是渴望生,尽管许多时候活着比死亡更需要勇气,但人本性中对未来的希望,对明天的期望永不死去。
在烽火硝烟里,第三次结婚的斯嘉丽与一直在她身边的白瑞德走到了一起,但她对艾希礼的余念以及对白瑞德的忽视却永远地伤害了他。最终白瑞德在作文女儿夭折后彻底失望与疲乏,死心地离开了斯嘉丽。
此刻她才幡然醒悟,如果她真正了解艾希礼,她就不会爱上他;如果她真正了解白瑞德,她就不会失去他。她爱的和她爱而复失的两人,她一个都不了解。她可能从未真正了解一个人,而她的错误是爱了一个虚无的幻影。
她仿佛失去了一切,因为她多年的信念在那一刻全数崩塌。回想自己年轻时是那样轻松快活,她尝到幻灭的痛苦,如同手术后麻木的疼痛。但此时她却固执地开始了希冀,她永远不知道什么是失败,即使失败冷冷地瞪着她,她也会翘起下巴。
“我明天到了塔拉再想这一切吧,明天我就能挺住了,明天,我会想出办法把他搞回来。不管怎样,明天又是新的另一天了。”
我最为触动的是“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这样的尾句,它是不可磨灭的希望,而这样的宣言近乎悲壮。她仍像流浪儿一样赤着双脚在嶙峋荆棘上鲜血淋漓地走去,一路哭泣一路寻光,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悲凉与坚强。
斯嘉丽是真正的苇草,或者说每个人活得都像野地里的苇草。每天无论是被车轮碾压还是被人践踏,当暮色的晚风吹拂时,苇草总能固执地从污浊阴暗的泥地抬起头,仰望天上寥廓的星空,开始对明天莫名的期许。
无论是残疾孩子,还是孑然一身仍在黄牛背上歌唱的老人,或是用粉笔在街头卖艺画虎的乞讨者,他们心中永远活着希望。让他们在寒风中得以站成苇草的姿态,耐寒的形状。
“活着”这两个字的意义远比实际更广博,它是一种不屈的精神,是一首坚忍之歌,而希望是流淌于歌中的每一个词句,每一个跃动的音符。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有的人只看到华美,有的人只能看到虱子。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法宣 | 作者年龄 | 11岁零3个月 |
---|---|---|---|
在读学校 | 芙蓉区实验小学 | 在读班级 | 六年级3班 |
性格特点 | 沉著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饲养宠物 | 平均成绩 | 94分 |
指导老师 | 刘怡 | 老师职务 | 副班主任 |
3、读飘有感1000字
一部伟大的作品,是能冲击心灵的封印,或给予解脱,或施与重压,令人欲罢不能。当它完整地呈现时,即便是低沉的哀鸣,也能给人一种向上的张力。你的世界与它的世界无声地融洽,其他的便都没了意义,又都有了意义。
而此刻,我的脑海又一次被它俘虏。那是在十二橡树身着翠绿色低胸礼服,魅力在空气中扩散的斯佳丽;是在几乎荒废的塔拉,用颤抖的双手扣动扳机,北方佬应声毙命的斯佳丽;是在木材厂黑暗、阴冷的财务间,倚偎在艾希礼的怀里,无声地落泪的斯佳丽;是在自己的第三个新房,眼睁睁望着真爱离去。仍然痴痴等待着“明天”的斯佳丽………这样,她的青春在风中独舞,所有幻想在风中逝去,只剩下一个希望的躯壳,伴她等待着“明天”。
她是亚特兰大最最精明的女性,在商界穿梭,巾帼不让须眉,却在爱情上单纯得可怜,她爱上了一个幻象,用自己的青春和真爱偿得了他的真面目,却也永远地失去了一切——虽然被永远停留在二十八岁的她仍然在追寻。
也许每一位读她的人都会喜爱她,即使她冷酷自私、虚荣任性的性格不可隐匿,但是她的身上散发的美丽绝不仅仅是外表,更是一种坚韧的品质,我们在书里看到了她的软弱和被逼的坚强,不由自主地都会心疼,而在她身边,离她最近的爱人却未能察觉。瑞特的爱一点一点作文地殆尽,于是最后他说,“关于你的未来,”“我才不在乎呢,亲爱的。”斯佳丽经历过肉体的残酷折磨,一次次都可以站起来与命运搏斗,但我想,这个时刻的她却是最无助。没有什么比失去一个灵魂的伴侣更痛苦。
爱可以战胜一切,同时又异常脆弱,它需要表达,它在当下。斯佳丽与瑞特,本当是历经重重磨难得以结合的一对,却是在最近的距离相离最远,终于使感情趋于干涸。瑞特希望的是事事迁就她,她就会真正属于自己;斯佳丽却从未有过安全感——虽然她住着豪宅,驾着良马。瑞特的爱在斯佳丽看来成了无所谓、放纵,致使她从未理清自己芳心何许。瑞特把爱隐藏得太深,以致斯佳丽对存在感的感知薄弱,所以她另寻出路,仍开着木材厂,把灵魂寄托于他物,却少了灵魂的根基与最坚实的依靠。
不同于《傲慢与偏见》、《简爱》等,攀越多个山峰后山回路转柳暗花明,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一部悲剧,《飘》的魅力在于有了无限多的可能性。我们扼腕叹息,同时深深希冀,在某一个平行时空,斯佳丽会追回她的所爱,让风之逝给我们的警醒,让斯佳丽与瑞特于风中曼舞,永不停止。
太多感动与震撼,于阅读闪现,难以捕捉,更无法用言语表达,姑且狭隘地将它局限于“爱”的范围,让这种无法用文字阐明的微妙关系有了某种借鉴意义吧!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爱彩网 | 作者年龄 | 11岁零6个月 |
---|---|---|---|
在读学校 | 瑞安塘下私立小学 | 在读班级 | 六年级4班 |
性格特点 | 乏味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水上娱乐 | 平均成绩 | 107分 |
指导老师 | 李堃 | 老师职务 | 班主任 |
4、读红岩有感1000字
最近,一本《红岩》放在我的案头,我这才发现“红色”原来是那样地刺眼。
翻开那血红的封面,如翻开了一段血红的岁月,那镌刻着血红印迹的壮丽画卷在我眼前缓缓展开。我不由地进入了一扇通往革命岁月的大门,看到了一个个铁骨铮铮的英雄,也看到了一个个荡气回肠的故事。
江姐,一身傲骨,面对十指连心的痛苦而坚毅不屈。
华子良,忍辱负重,利用敌人对自己的轻慢而暗送情报。
许云峰,大义凛然,面对敌人的威逼拷打而从容赴死。
……
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英雄的内心活跃着一种崇高的坚定的信念。他们都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曲最壮烈激昂的英雄之歌。
有的人,以壮怀激烈开篇,以浩气长存永恒;有的人,以屑小微步启程,以忠骨青山收笔。
人生起伏,总有共产党人的出发与经程。
成岗,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他没有做出惊天泣神的大事,也没有撼山动海的伟业。他的故事也许不那么著名,不像江姐,许云峰那般家喻户晓,但是你能从他所做的每一件事看到,他对党的热爱与忠诚。
他,是一位誓死维护党的利益的印报员,他担负着印刷《挺进报》的工作,他工作认真,意志坚定。在《挺进报》终于要运出的紧要关头,由于甫志高的叛变,一切功亏一篑,终被敌人抓获。被捕之前,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保护党的秘密。他放弃作文了逃生的机会,而是冒死销毁了《挺进报》,挂好了扫帚,然而从容被捕。
这是何等的大公无私!
面对敌人的威胁诱惑,成岗把自己对敌人的满腔怒愤化作了一篇激情昂扬的“自白书”。这篇“自白书”豪情洋溢,抒发了一个热血青年对国家的无比热爱,对党的无比忠诚。也表达了对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豪情以及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必胜信念。
这是何等的无畏忠诚!
敌人并不死心,他们给他注射了美国新研究的药水“诚实注射剂”,对他进行意志折磨。但是成岗以超强的意志力控制了自己,他利用肉体的痛感顽强地保持了一丝清醒的意识,没有泄露党的任何秘密。
这是何等的坚毅顽强!
成岗,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不是一个扯开喉咙大声喊着要反抗的人,他的呐喊藏在心底的最深处。
面对敌人,他为自己筑起最坚硬的外壳,哪怕敌人撕碎他的肉身也无法动摇他的信念。
面对战友,他柔情似水,他用亲人般的情怀去包容去爱护自己的同志。
面对党,他用坚强的意志为自己铸造出一身傲骨,他愿意用骨肉之躯去誓死捍卫党的尊严和荣耀,他愿意洒一腔热血去革命,去保护自己心底最纯粹的信仰。
这!便是共产党员的气概:舍我其谁,视死如归!
这!便是共产主义的精神:热血为国,崇高为民!
读罢掩卷,心里充盈着一种叫做“景仰“的情感,久久挥之不去……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陈宥维 | 作者年龄 | 11岁零3个月 |
---|---|---|---|
在读学校 | 成都机投小学 | 在读班级 | 六年级2班 |
性格特点 | 有趣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看韩剧 | 平均成绩 | 120分 |
指导老师 | 靳小雷 | 老师职务 | 副班主任 |
5、我们班的毕加索
“呃……嗯……”咦?这是什么声音?我循声而望,哦!原来又是我们班的“毕加索”--舒熙钧又在画画呀!现在,我们班的同学都已经养成了习惯,只要听见这个声音,就会不约而同的围在舒熙钧桌前,等待一幅“惊艳全球”的名画出现。
他,个子不高,浓浓的眉毛下有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最有“特色”的还是数他那大大的嘴巴了,他的嘴巴也有点像传说中的“香肠嘴”,就这突出的“香肠嘴”让别人一看到它,就断定他是一个十足的老实人。
你可别小瞧了他!他可是我们班的“毕加索”呢!他画画可厉害了!他画起画来,你就等着欣赏一幅绝美华伦的作品吧!他在画画时,喜欢把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在下巴上,然后用食指顺着下巴的轮廓不停的划呀划,活像是“思想者”;当他被一个难题考住时,就会紧皱眉头,呼吸变得急促而又短暂,身子不停的扭动,神情紧张,好像在思考国家大事一般,如果这个难题过了很久还是没有解决,他还会记得泪水奔腾而下,“哎呀……哎呀呀”不停的念叨着。但如果在这危急关头,这个问题又突然得以解决的话,他会无比兴奋,手不停挥舞,作文有时还会一不小心把笔扔得老远,脚也随之抖动,好像得了多动证似的,他还会仰天大笑,“啊哈哈哈哈哈!……”高兴得不得了,根本停不下来。
两三分钟后,他又会重新平静心情,又开始认真的画画。
当画画过程一帆风顺时,他有时会工笔细描,想在用小米搭房子似的,有时又会挥笔速写。此时,周围一定有不少人围观,大家议论着,评价着,喧杂声一片,有的说:“舒熙钧,你画画怎么画得这么好啊!教教我吧!”有的说:“哎呀,舒熙钧,真是看不出来你画画画得这么好啊!
调皮鬼田茂源还说道:“快来看啊!著名画家毕加索作画《名车》只卖两亿元啊!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而舒熙钧对于这些喋喋不休的评论,却无动与衰,真像个真正毕加索。
大家只看见了舒熙钧丰收的果实,而没看见他洒下的种子。他还给我说过:“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画画了,一次还要学三个半小时。”就这样,时间转眼即逝,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舒熙钧用不懈的努力,长久的坚持,才练得了一手好画技。
舒熙钧,你那坚持不懈,认真画画,我还有什么理由不敬佩你呢?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广兴镇 | 作者年龄 | 13岁零5个月 |
---|---|---|---|
在读学校 | 进贤三里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一5班 |
性格特点 | 毅力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钢琴 | 平均成绩 | 110分 |
指导老师 | 马栏山 | 老师职务 | 副班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