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心灵的觉悟作文1000字
家是生命的归宿,家是心灵的港湾。童年时无知的我,却认为家是囚牢,它桎梏着我,使我不能自由飞翔;家是枷锁,它束缚着我,使我不能展开翅膀遨游世界。
童年时期,我厌恶学习,认为学习是枯燥无味的。因为经常逃课,老师批评是家常便饭,学校的门槛几乎都被父母踏烂了。渐渐地,老师对我死心了,父母也放弃了我,我在别人眼里,简直是社会的败类了。
无人束缚着,自由自在的日子似乎越来越无聊了,面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亲,我越来越感到愧疚。面对快活与愧疚的抉择,我心里充满了矛盾。
直到那一天,那一件事,我的心灵觉悟了,良心苏醒了。
那一天,我照例去山顶看风景,想用那轻柔的微风带走我心中的愧疚;想让那红花绿叶抚平我心中的创伤。正当我贪婪地吮吸着新鲜空气的同时,我看到了父亲在离我不远的山头上,弯着腰在干活。突然,他发现了我,眼睛紧紧地盯着我,也许是因为心虚,我连忙转过头去,不敢正眼看着他。为了不起他的注意,我故意哼着歌,朝父亲这边走来,想让他以为我没看见他。一切进行的很顺利,父亲慢慢低下头,正当我叹口气时,一不小心踩空了,急得大喊一声。父亲听见我的喊声,连忙跑来,跳下去,一把拉住我的手,把我往上一提。我是作文上来了,可他自己却摔了下去,整个人像的石头一样在山坡山急速向下滚落。这一幕将我吓傻了,我呆呆地望着躺在半山腰草丛里的父亲,突然,一股力量促使我叫了叛逆后的第一声撕心裂肺的“爸”。我疯一般冲下山,跪在父亲的身边,嚎啕大哭,看着父亲满脸是血的面庞,我愧疚万分。
在医院里,我头一次仔细地看过父亲,他的皱纹增多了,两鬓斑白了,看起来已不像是四十出头的人了。我知道,这都是因为我的任性,我的无知。突然,父亲醒了,他拉着我的手,带着恳求的语气说:“露,别再放纵自己了,人生只有一次,就算为了父亲,回学校吧。”“爸,你别再说了,我学!”我泪如雨下,爸爸却欣慰地笑了。
在重回学校的期间,我默默地承受一切压力,学校的同学讨厌我。有好几次,我都想放弃,但是当我回家后看到父亲那鼓励的眼神,我又重新燃起奋斗的火焰,面对同学的风言风语,我总能忍得住,因为我一直坚信父亲的一句话:几个人的议论并不代表全部,纵使全世界的人都厌恶你,你的亲人也不会抛弃你。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在期末测试时,我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大家的认可。我终于不用背负“任性”这个包袱了。
现在,我明白了,家不仅是生命的归宿,而且是心灵的港湾。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张鹤伦 | 作者年龄 | 12岁零5个月 |
---|---|---|---|
在读学校 | 乌市第一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一1班 |
性格特点 | 抑郁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瑜伽 | 平均成绩 | 113分 |
指导老师 | 金岭镇 | 老师职务 | 任课老师 |
2、最后一刻的觉悟作文
80岁的我,躺在病床上,紧闭着双眼不愿看到只有一片白花花的病房。消毒水味道从外面传来,我不悦皱了皱眉。我就要死了吗?我在心中这样问到自己。我的人生已经走到尽头,可为什么,会感觉不甘心呢?突然,我的脑海里缓缓浮现出一部名《人生》的电影。这部电影只有一个人物——一个女孩。
第一个镜头里,一个女婴呱呱落地,她眯着眼睛,似乎是对这个新的世界感到害怕。在以后的日子,她的父母无微不至地照顾她,喂她吃饭,哄她睡觉。不久,她睁开了她圆溜溜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慢慢地,女婴一天天长大,成了一个调皮任性的小女孩,进入了学校,成了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一种异样的感觉油然而生,我仿佛在这个女孩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镜头又定格在小女孩10岁的时候。她扎着活泼的马尾,正坐在教室里因为期中考试的失败而恼羞成怒,稚嫩的脸上显露出倔强与不服。“可恶!”她使劲揪着自己的头发仰天长啸,“我——不——服——”下一个画面,她又因期末考试成功获得了优秀的成绩而沾沾自喜。我的嘴角抽动了一下,情不自禁地向上扬了扬。
镜头再往下,画面上是一个悲伤的六月,明明是夏天却凉风瑟瑟。小女孩12岁了,她正站在母校的柳树下和老师同学们说最后一声“再见”。她的脸,慢慢都是不舍作文;她的眼,湿湿的都是泪。我的心像被牛毛细针轻轻扎了一下,一种细细痛痒的感觉留在那儿,移不走,抚不平……
后面的镜头飞快闪过,小女孩长成了大姑娘,步入了中学,开始新的生活,脸上多了几分青春的朝气。她总是和朋友们一起抱怨老师太过严厉,为繁重的学业愁眉不展……渐渐地,大姑娘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女人,有了自己的工作和家庭……霎时间,我觉得眼眶里有什么热热的东西想要往外流,遗憾的悲伤像一阵黑风凉飕飕地掠过了我颤抖的心脏。这些所有画面,不是似曾相识,而是我亲身经历过的。电影中的这个女孩,不是别人,正是我。
我开始自责起来,生活是如此多姿多彩,囊括了多少酸甜苦辣,而我现在才懂得去珍惜。失败与成功,是那么可贵,为何我现在才明白它象征着收获与成长?少年时期的我是如此懵懂天真,为何我现在才觉得青春是如此宝贵?成年后的我变得稳重成熟,为何我这一刻才发觉?
我自嘲地笑了笑,心里嘲讽道:“果然是失去了之后才懂得珍惜啊。”每一个细节,不管是好是坏,该哭该笑,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都值得去珍惜回味。人生的旅途,因珍惜而有意义,因珍惜而美丽芬芳,为何我现在才觉悟?如果有来生,我一定要好好珍惜生活,好好珍惜每一件小事……
我带着这样的希望,永远闭上了眼睛……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白雅雯 | 作者年龄 | 12岁零1个月 |
---|---|---|---|
在读学校 | 深圳市梅沙小学 | 在读班级 | 六年级4班 |
性格特点 | 豁达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玩网络游戏 | 平均成绩 | 90分 |
指导老师 | 马明龙 | 老师职务 | 副班主任 |
3、百年屈辱之我见——论觉悟性的重要性作文1000字
中国,从古至今,历经秦、汉、唐等朝代,五千年的文明几乎奠定了中国“泱泱大国”的身份,国民安居乐业,是一个理想化的国家。中国远超于其他国家的深厚的底蕴和繁荣的经济,也奠定了其为国人所骄傲的基础。也由于国人一直保持着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直到清朝,国人还沉浸在“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的假象之中,殊不知西方国家已经进行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经济飞速发展。
然而,此时处于清朝中后期的中国,完全没有顾及他国的发展速度,国人安于现状,国家固步自封。法国军事家拿破仑曾将中国比拟为“东方睡狮”,说明中国的影响力是无可厚非的,但却完全没有觉悟性,也从未想过居安思危。同样,若是追究中国会产生一段百年屈辱史原因,首当其冲的正是政府乃至群众的这种安于现状、不求上进。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
18世纪,清朝日益走向衰落,而英国已经经历了两次资产阶级革命,成为了一大强国。这时,英国把目标转向了封闭、萎靡的中国。英国商人向中国进行大规模的鸦片走私来牟取暴利。中国在悄声无息中白银大量外流,经济损失极其严重,而且所有吸食鸦片的国人都受到了严重的身心摧残,中国国力迅速衰退,原本自给自足的余地化为乌有。1838年,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行为触怒了英国政府,挑起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令人痛心的是,当国家安危已经千钧一发的时刻,清政府丝毫没有觉悟,腐朽衰弱、妥协退让,形成一种内忧外患的局面。比如慈禧太后,典型的反面例子,国力衰弱之时想的不是保护国家,而是贪图享受,甚至发动大量资金为自己的寿辰修园子。国人少有觉悟性强的,这些个例也基本被清政府镇压了下去。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国认准了清政府的懦弱作文,联合美俄两国,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马克思曾说:“中国人这样,并不是违背条约,而是挫败入侵。腐朽的清政府、懦弱的中国人民是在挫败入侵么?”的确,清政府对他国的还击不痛不痒,但令人欣慰的是,当时,从少部分到大部分的国人都几乎认识到了鸦片的危害性,清政府开始了抗争行动,一批爱国将领也是国家为己任,像冯子材、刘永福、邓世昌、丁汝昌这样的人士在许多战争中的英勇行为,体现了中国人有血性的一面。比起第一次鸦片战争,国人已经有了一定的觉悟性。
两次鸦片战争之后,国人对他国的斗争从未停止。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的反抗精神得以体现。1900年爆发的义和团运动,是一次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群众为捍卫民族独立而展开的反帝爱国运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在国人的觉醒之下,中国也让世界认识到了自己国家的不畏强暴的反抗精神。之后中国内部又进行了几次斗争,不得不说,这是中国当时的进步。所有人都有了强烈的觉悟性,意识到只有一次大革命才能彻底改变中国的现状。于是,孙中山、毛泽东等等革命者进行了大量革命斗争……这是后话。但是,中国人的觉悟又再一次从精神上把苟延残喘的中国重建起来。
从上面的百年屈辱史不难发现,觉悟性无论对于个体还是对于国家的重要性是不可埋没的。中国漫长历史中的这一百年,对我们来说,在回顾辛酸历史的同时,需要做的是从古鉴今,时刻保持强烈的觉悟性。现在的中国,奠定了在世界的地位,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大国”,但不要忘了在今日繁荣的背后,还有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这段历史,让我们了解了觉悟性的重要性。中国日后的发展之路还很长,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这100年的历史只会成为中国的未来的奠基石。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龙途 | 作者年龄 | 13岁零1个月 |
---|---|---|---|
在读学校 | 烟台市第二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一5班 |
性格特点 | 胆怯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足球 | 平均成绩 | 109分 |
指导老师 | 袁宝成 | 老师职务 | 班主任 |
4、青春里,觉悟中作文1000字
总觉得“青春”这个话题,是一辈子也谈不尽的。
十一二岁往往萌生出几分好奇,甚至对其有些憧憬;正处青春的时候,又迎来无限的迷茫与矛盾;而后几十余年则是用来回忆青春岁月里做过的疯狂的举动或者后悔没能做成的事情。
不得不说,对于长长长长的一生,有青春这样一个过渡期,着实意义太大。如花的年纪,稚嫩的面孔,依旧有着孩子气的言行的我们,却热衷于把自己打扮得成熟一些,语气高调或是冷漠一些,表情里常充斥着厌恶和不耐烦,好让自己看起来更像一个刀枪不入的独立体;同时,既满含着“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蓬勃清新,亦混杂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动莽撞,而心底深处却常常是孩童固有的畏缩与成年人应有的担当在日夜苦苦挣扎。因而处于青春里的我们一面渴望尽力享受这大好时光,一面也因为琢磨不透自己而些许混乱。我们都一样,年轻又彷徨。
近年来国产清新电影的一大主题就是青春。往往是一群三十好几,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翻滚得身心疲惫的中年大叔回忆起自己疯狂的青春。逃课,打架,为了与自己喜欢的人念一所大学而放弃高考的压轴题……诸类事情好像已经成为了青春里不会错过的桥段。事实也是,永远不要指望十五六岁的少男少女们会愿意坐下来安安静静做一群书呆子;在这个浮躁而又自相矛盾的年龄,心都是野的,安心做个乖宝宝又怎么可能——不断冒出来的鬼点子,过激的言语,极少考虑后果的冲动,以及一段叫做“叛逆”的时光都是一场完整的青春里少不了的。
尽管我极力否认我也正经历着或是已经经历过“叛逆”这个过程,但它悄然的就发生着。不知道从哪一天起,我突然变得情绪化,性格古怪,阴晴不定;尽管表面上敬畏着老师,其实心底里对他们没有一丝畏惧;与父母交流也常会三句话说不完就开始吼叫,或者装聋作哑不再理睬;矫情又自负,胸中装着万象,豪气冲天,觉得自己也能改变世界,觉得周围人永远不解风情,与他们永远隔着一道屏障。
现在回想起来,在无意识里,青春期里的自己好像与我的初衷叛离了太多。毕竟在进入初中以前,我曾立志要当一个“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每天沉浸与书本和知识中,两耳不闻窗外事,才是我理想的生活。然而并没有坚作文持多久,我故作矜持强装高冷的面具就被残忍地摘下,如泼猴般活泼的性格也诏谕天下。尽管在老师面前顶着“好学生”的光环,也极力伪装成最听话最受规矩的内向学生,却一样会逃课,在课堂上公然挑衅老师;也曾开着玩笑在课堂上拿面包砸向老师,或者因为坚信“解释没有意义”而被冤枉了也懒得解释,只是干脆利落地甩门而出;好像就是有着孩子气的执拗和小小的任性,我们执意要在给过于平淡的生活创造几分波澜,就好比本该上体育课的时候说什么也赖在教室里不肯去操场活动,而没有体育课的时候又变着法逃出教室耍。
那时的我天真地以为只要成绩好一切就真的都无所谓,我狂妄,我肆意妄为都可以;然而进高中的一夜之间我突然发现内心深处好像悄悄有了改变。
当我因为入学考试成绩平平被分进了平行班的时候,当我看着满教室新同伴们自然的交流,高调地展现出自己的时候,恍惚间我好似又一次重拾了三年前那种陌生而青涩的感觉。那种让人觉得自己只似一颗沙尘的渺小感,那种好像说一句话也不见得有人愿意倾听的尴尬,极大的落差足以让我恐惧担忧,甚至是厌恶——
我深知未来三年里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找到属于我的那个角落会有多么不容易;我也从心底里排斥那些刚开学就急于炫耀,拼命展示的嘴脸;却更不知道要想改变这些,我到底能做些什么,该做些什么。
或许一瞬间的反思算不上什么成长,但好像真真正正的让我意识到其实这个世界是那么那么大,根本不是,也不可能围绕我一个人转。我突然明白,过去一切的光芒都会随光阴逝去,转眼真的什么都把握不住,要是不踏踏实实认真做点事情,都没有资格去拥有该拥有的自信。
我从心底里不相信那些青春作家说的什么青春就是年少轻狂,再不疯狂就老了诸类感慨,也更加否认青春这把刀会因为生活的打磨而收敛这样的看法。
所谓青春在现实面前好似光芒与棱角被削弱,气焰和浮躁被压制,其实都不过是那个了不起的自己在苦苦挣扎,在心里悄悄劝告自己作出退步,在不断告诉自己不要再冲动任性下去了;青春应该疯狂,但不是用来挥霍。尽管胆子依旧大,野心依旧旺,却也终于慢慢开始知道拿现在的任性与放肆去赌上自己的未来,真的不值得。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许争 | 作者年龄 | 14岁零10个月 |
---|---|---|---|
在读学校 | 平江第一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三7班 |
性格特点 | 散漫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下棋 | 平均成绩 | 102分 |
指导老师 | 杜厚智 | 老师职务 | 班主任 |
5、永不觉悟作文1000字
九月了,天气转凉。喂,你还好吗?
这里的天气有些阴沉。天空灰蒙蒙的,像是老巫婆头罩下的脸,又或者说是乌鸦群盖住了天幕。我站在寝室阳台上,看着河面起雾。水边站着一群错落的飞鸟,或啄土,或踱步,或摇头晃脑。有一只,它却在河面上不断滑翔,没有人,或许也没有鸟知道它在干什么,它的每一次振臂似乎都像是无意义的动作,我忽然觉得很难过。
为了这只鸟,也为了我的初中同学破——聂行规。
第一次见这人时,他顶着一头似乎从来都不梳的乱发,一脸痞气得闯进我的生活,只随口一吟便打破了我生活的规律,把我弄得手足无措。还记得他对我说的第一句话:“你喜欢吉他吗?”那时我觉得这话甚至有些不可理解,对我一个当了家里十几年“宝贝疙瘩”,整天被灌输“读书是唯一出路”的人来说,这近乎于“离经叛道”。
我想都没想,回他一句:“那是什么?”据小聂同志回忆,那时他真的好想好想一巴掌怕死我。
不过不管怎么样,他都是我同桌了。原本我以为他会像大多数音乐人一样,时不时哼两句他的梦想,不过他没有。恰恰相反,老聂不但没丧心病狂得在课堂上哼唱,反而连下课十分钟都安静的很。他没有那些所谓志同道合丶勾肩搭背的狐朋狗友。除了同学吉他的莫学姐,他似乎孤独得很。
老聂总是喜欢跟我说一些他喜欢的乐队和歌,尽管我听不懂,但他似乎一点也不在乎。每次他说起关于音乐的事儿,我都忍不住想要别过头去,不去听。其实我也很想告诉他,老聂,你对我说这些,还不如对牛说呢,所以每次他说的时候我都只能微笑的看着他,一言不发。他似乎执着地想让我记住这些乐队和歌,美其名曰:同桌要做很久,想要把我培养成与他精神相通的伴侣——其实我非常想吐槽他的用词。
老聂喜欢在桌上刻一些他喜欢的乐队的标志或者歌名。虽屡次被班主任抓去谈人生丶谈理想,仍屡教不改,说是什么真正青春的人绝不屈服,但我还是看见当众人午间酣睡时,他一个人用尺子奋力地搓桌子。一线阳光从窗帘夹缝中溜进来,照在他不算有些帅气的脸庞。那一刻,我忽然感觉他像已经发现了长大的世界却拒绝长大的孩子。其实他只是执着于他喜欢的东西,张扬率性,锋芒毕露,像落山前用尽全身力气去明媚的太阳。他说大多数人在他的眼里都是没有色彩的,因为他们没有热情或者心,已经死了。他还用过鲁迅的诗中一句话:“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他觉得没有色彩的人,已经死了。我曾经问过:“老聂,你觉得我是哪类人?”其实,我心里已经有了判断,我估计他会说:“你小子死得比谁都早。”可是,我猜错了。他突然严肃得不成样子,郑重地对我说:“你还有的救,兄弟!我不会放弃你的!”我一拳打在他的肩膀上,问他这个问题,我自己有种吐老血的冲动。
初二,为了迎接时间已不多的生地结业考试,我们投入到更紧张的学习中去,每天不是考生物就是考地理。而老聂,只要倒数第一没来,他就永远是倒数第一。每次考完发试卷的时候,老师总会对他吼道:“聂行规,你就不能向你的同桌学习吗?你看看别人的分,再看看你自己的,有别人的一半吗?”老聂总是耷拉着脑袋,一言不发,径自拿着试卷回到座位上。若在以前,我绝不会放过这么好一个打趣他的机会,而现在,我却笑不出口。因为或许在世人看来,我应该是值得他学习的,而从心里来讲,他似乎更值得我学习。我作文永远也不会有那么一颗热情的心,仿佛置身沙漠的火红的花,鲜艳火辣;我也永远不会有追逐想要东西的勇气。我实在开不了口。
四月里,万物复苏,春暖花开。最近一段时间老聂被班主任请去“喝茶”的次数格外得多,不过这已经是他的家常便饭了。别说他,我都习惯了。而四月下旬一次班主任如往常般找老聂,这次时间格外得长。整整三天,我旁边的座位空荡荡的,他突兀地消失让我有些不安。我用尽一切办法来联系他,却了无音讯。
绛紫色的天幕仿佛一口大锅扣在头顶。青青的绿草在宁静的傍晚铺散开来,习习晚风穿过胸膛,连我的心里都沁得有些冰凉。久久无讯的老聂突然给我打来一个电话:“陪我出去走走?”我没法拒绝。我们来到一座石制的桥上,这是我们经常会来的地方,他说桥比较有意境,符合他创作需要的氛围。我,什么也感受不到。我看见他眉间萦绕着似乎驱不散的忧愁,这是印象中从来不曾见过的老聂。他依旧背着他视之如命的吉他,默默地注视着水面。我不开口,因为我知道他想让我知道的他会说。老聂小心翼翼地拉开吉他袋的拉链,用最轻的动作将吉他慢慢捧出来,他用我从未见过的温柔的眼神注视他,轻柔抚摸着光亮的外壳,仿佛这是一件易碎的绝世珍宝。“我弹了三年吉他,它也跟了我三年,我难过丶伤心丶快乐的时候都会拿起它,它让我忘掉烦劳,忘掉这个世界”他终于开口了,用嘶哑的声音说着,“可你们为什么……都不喜欢它啊?”他开始哽咽“我只是想要我喜欢的东西,难道这也是错吗?”他的肩膀不断抖动着,泪水挂在吉他银色的弦上,像清晨最晶莹的露珠。我不知道怎么去安慰他,这是我无法想象更没有过的经历。我,无能为力,只能轻轻拍拍他的肩膀。良久,老聂开始拨动琴弦,据说这是他自创的最好的歌,前半段仿佛鸟儿奋力挣扎丶冲撞铁笼,后面曲调渐弱,像是诉说,又似乎鸟儿奋力挣扎后绝望哀鸣。我想,真美。我看着老聂手指慢慢沁出的鲜血把琴弦染红,他仍不知痛觉地弹着,“没有流过血的手指,无法弹奏出世间的绝唱。”这是真的。一曲弹罢,他又用他流血的手指抚摸着他最爱的吉他。直到太阳撞入山峰,黄昏的光斜照在大地上,他说:“我,我真得很喜欢它,但是……”我看见他心爱的吉他变成碎片飞在空中,每一片被黄昏的光照射着,像破碎的阳光,太阳只剩余晖。
老聂,你也要死了吗?
老聂终于变成了所有人希望的样子,他不再说着稀奇古怪的语言,也不再在桌子上刻一些各种各样的符号。我看见班主任和他谈话时的赞赏和笑容,我看见自习课上他认真做题的模样。可他没有笑容,他,或许并不快乐。现在我当真全然不知道他需要什么了,重新唤起他的张扬和激情,还是助他在“正道”上再走远一些?我不知怎么选择,于是只好什么都不做。直到——
“小子,很惊讶我变成现在这样子吗?还记得我跟你说的灰色人群吗?”
“老聂,别……”我不知道该怎么劝他,只是有些懊丧。
他摆摆手,阻止我的话:“我不会放弃吉他的!早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的到来,虽然赖皮着假装不知道。不过是一丶两年,有什么呢?我们一起努力。”
看着老聂重新浮现在脸上的笑容,我也忍不住笑了。老聂,其实一直没来得及告诉你,重新看着这样的你,真好。
年少轻狂的我们逆着世俗的风雨傲然挺立,有过失落丶有过无奈丶有过痛苦丶有过伤心,不过,最终——老聂,你还在,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