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共享物质到共享精神作文1000字_物质与精神作文800字

1、从共享物质到共享精神作文1000字

清晨醒来,清凉的秋风拂面而来,t先生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骑着共享单车来到公园开始晨跑。沿着两旁火红的枫叶,在曲曲折折的石板小径上穿行,望着路旁各种各样的共享资源:共享饮水机、共享书店、共享棋具,t先生突发奇想:为什么只是共享物质,没有共享精神呢?

这个想法一旦在t先生脑海中闪过,便再也甩不掉了。经过一番设想,t先生决定开一家“共享成功”公司,让失败者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过了几天,t先生的门面公司在淮海路顺利开张了。各色各样的人在开业头一天涌进这家公司,寻找可以共享的成功。在底层奋斗了十几年的工人买了一个月的“共享工程师”,想感受一下统领别人的滋味;高考成绩平平的学生来这里买了一些“重点大学共享券”,蹦蹦跳跳地去享受重点大学的生活;创业失败的人买了一天的“ceo享受票”……很多未能成功的人都买到了自己想要的成功。t先生望着潮水般的人群和秋日高升的太阳,开心地咧嘴笑了。

可是过了一个星期,各种各样的投诉信纷至沓来。人们纷纷诉说这些买到成功的人根本无法胜任,把原来的好秩序搞得一团糟。甚至有政府人员前来干涉,要求t先生不要再开下去了。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使t先生不作文知所措,仿佛小船驶进了一团迷雾之中。

为了寻求帮助,t先生去找s教授谈心。t先生不解地问:“为什么不能共享成功呢?”s教授语重心长地教导他说:“大部分人的成功都是由自己的努力换来的。聪明的人也得献出汗水才能获得成功。而这些失败者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不够努力或不知正确的方法,自然不能正确地享受成功。生活中的一些物质资源是可以共享的。但成功是一定要经历一定过程的,不能直接用钱财来一步登天。就像一些人,用金钱买到一个官职或仗着后台直接飞到很高,可再怎样也没有能力把这份官职做好,最终也只能被民众赶下台。”t先生仔细思考了s教授的话,又迫不及待地问:“那我现在该怎么办呢?”s教授捻须大笑:“你现在来请教我不就是一种共享吗?”t先生豁然领悟。

第二天,淮海路上的“共享成功”公司不见了,取代而之的是“共享教导”。上门求教的人数不胜数。s教授正认真地分析这些失败者的问题并给他们正确的方向。有一名记者问t先生:“您为什么放弃共享成功,采取共享教导呢?”t先生笑着说:“钱财买来的成功只是一时的,是弊大于利的,而有了正确方向而努力奋斗得到的成功,是永久的,是真正可以共享的。”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樊哈儿 作者年龄14岁零5个月
在读学校湛江市第五中学 在读班级初二4班
性格特点滑稽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看杂志 平均成绩119分
指导老师蒋丽萍 老师职务任课老师

2、物质与精神作文800字

在日益物质化的社会中,人们重物质轻精神的现象不胜枚举。我不禁要问:有多少人还能够做到一视同仁地对待物质与精神,并找到二者的平衡点呢?

正如材料中的那只收藏阳光﹑颜色与单词的田鼠虽然重视了精神层面的富足,但是忽略了物质层面—他还是得活着,活着就得吃饭与次不同的是,其他的田鼠能够意识到物质精神的重要性。美中不足的是,他们单单认为物质的重要性高于精神。

哲学中说,物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石。通俗而言,你首先得活着,活着须要物质的支撑。管仲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的合理性就在于揭示了物质的重要性但是请看看中国还有多少地区仍受贫困的束缚。这些人食不果腹,最简单最基本的物质生活得不到切实的保障,又何谈期望那些孩子成为祖国的花朵与社会的栋梁?前段时间,各大媒体曝光的山区孩子以吃野菜为生的事件,虽说带有一点夸张炒作的意味,但其中折射出的社会问题却大同小异。

但是仅仅依靠物质作文供养现代化的人类是远远不能够的。常言说得好,终日无所事事,则必病也。人是一棵有思想的苇草。诚然,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得不去面对各式各样的抉择亦或是困难,而这些抉择与困难仅依靠物质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阅读书籍,去观赏风景,去远方阅历,去做一切有益的事情去给养自己的精神生活。

纵观如今社会,“土豪”似乎纵横天下。他们颐指气使,财大气粗,足迹遍布全世界。他们寻找一切可以发财的机会,却很少在意精神生活。对他们而言,金钱可以买来美味佳肴,娱乐设施,却买不了书籍中的智慧,对人生意义的感悟。

《圣经·箴言》中说:勤劳的小蚂蚁能够搬运阳光以备不时之需,懒惰的人却永远那么懒惰,甚至连小蚂蚁也不如。蚂蚁不及人的聪智,却懂得物质的重要性,而那些懒惰的人往往不重视必不可少的物质,只知道浑浑噩噩地吃喝玩乐,更不必说精神了。

我觉得人应该兼顾物质与精神,不偏不倚。至此,人生便不会碌碌无为地虚度吧。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石村 作者年龄16岁零1个月
在读学校莆田第二十五中学 在读班级高二2班
性格特点严厉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逛街 平均成绩103分
指导老师周平凡 老师职务副班主任

3、精神与物质作文1000字

信仰是一种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生活中那些虔诚的信徒们的所作所为常常会让我们发出这样的感慨。

据说无论是在印度还是在欧洲,教堂永远是最华丽的建筑。不同的是,欧洲人建教堂时会统筹兼顾;印度人却会为了建教堂而放弃建设,因为在他们心中,神比任何东西都重要。

身为凡夫俗子的我很难理解,在一个收入水平低下、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矛盾尖锐的国度里,人们会为了信仰甘愿在物质生活上委屈自己。据说欧洲人建造一座教堂往往需要花费上百年的间,因为他们只会用多余的财富来修建教堂,印度人却为了建教堂而节衣缩食。

有道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狂热的信徒毕竟只是少数,没有人可以仅凭信仰而活着。“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唯物主义者最基本的理念。纵观人类历史,是物质基础催生了精神文明,失去了物质的支撑,信仰也就很难维持下去。缺乏物质根基、温饱难以维持恐怕正是今天的印度犯罪率居高不下、负面新闻层出不穷、社会面貌难以更新的主要原因吧。

中华文化中有一种传统的概念叫“治世”。所谓“治世”,必须是物质财富丰富,如此方能社会和谐,国家安定。正如杜甫诗中所云:“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这才会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景象。从没有听说那个朝代能够仅凭精神力量使得国家安定和谐。从太平道到白莲教,历史上的这些宗教组织作文在遭遇许多社会问题无法解决之时,只能被迫使用暴力解决问题,而驱动百姓揭竿而起的力量恰恰不是信仰,而是贫困与饥饿!

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三武灭佛”事件,就是政府为了社会安定而采用暴力手段拆除了庙宇、道观。结果使得社会安定,国祚绵延。由此可见,一旦宗教信仰侵占了过多的社会资源,反而可能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信仰之所以成为信仰,便在于其催人向善,若是仅仅着眼于礼神之地、礼神之人、礼神之物的奢华,恐怕就是舍本逐末了……

许多宗教信仰的另一弊端就在于它的迷惑性。宗教可以给身处绝境中的人以希望,但同时也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中国的佛、儒、道三教都曾被历代统治者用作钳制思想的工具,其作用说到底就是愚民。佛教教人相信因果论,寄希望于来世;儒教教人忠君,做一世的顺民;道教则教百姓安于现状,安贫乐道。欧洲的宗教也不例外,从号称“圣战”的十字军东征到“赎罪券”盛行,宗教领袖总是依靠自己的宗教地位来聚敛财富。前者导致了百姓安于现状,社会停滞不前;后者则导致了社会的动荡,百姓的贫困。这样的信仰,就不是“催人向善”,而是“致人愚昧”了。

我不信教,但我尊重那些宗教徒。不过我绝不相信信仰可以取代一切,我只相信“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那种为了宗教信仰而放弃物质追求甚至罔顾生命的做法的得失优劣,实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施晴瑜 作者年龄17岁零3个月
在读学校郸城县第三实验中学 在读班级高三1班
性格特点热情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看韩剧 平均成绩96分
指导老师易下载 老师职务班主任

4、共享的物质·独有的精神作文900字

当今社会之发达,实非古往之能比。当科技的衍生事物——共享,刚出现在人们眼前时,人们就像犹太人看到摩西一般,不由地盲目推崇;而一旦出现问题,人们又想简单扼杀。其实,就我看来,共享之事物的利与弊是矛盾伴生的。不信?讲个例子给你听听?

某周日的一大早,我骑着很火的摩拜单车去图书馆,阳光很好,街市也很烦杂,小贩们各自吆喝生意,煞是热闹。看着市井的繁荣,不得不感叹社会发展之快。一切都很美好时,突然呜呼哀哉,链条断兮!太让人心烦了。但是,图书馆还是得赶去的,四下张望,还是叫辆出租车,比共享单车贵上不少,但明显更加靠谱,更不会出现意大利军队在二战时打不开弹药箱而被全歼的事情。

不愧是书籍的海洋啊!图书馆里老者围在中医药书籍那边驻足;几对夫妻则停留在烹饪区;孩子们面对巨大的书柜不知所措,像被鹏、鲲震撼的庄子。我一摸口袋,哎呀,完了,我没带借书证。这下白来一趟。不经意间,看见只要出示共享书店的证明,便不须带借书证。太好了!这可比以前没共享服务时方便多了。出示证明后,我也遨游在浩渺的书的海洋中了。

读完书,也接近饭点,肚子也早已不消停了作文。我走了出来,忽然间,一个篮球飞过头顶,吓死人了!这是谁丢的?怎生得这般讨厌。正要兴师问罪时,又一个篮球飞来。原来在一旁,一群男孩子在玩一个共享篮球机。手机扫一下,就会飞出一个篮球,看着是好玩,可是要是随意飞出,砸伤人该当如何啊?

制止他们后,我又想起了吃饭的事,就近找了一家餐馆。进去之后,才发现餐厅是自助点餐的,用手机一扫,选想要的菜名,确认一下就算点好了。可没有app怎么办,难不成现场下载?要不像以前一样,叫个服务员?挥手叫了服务员,没想到,他还爱理不理的。我在点单,又不是收他们钱,为何不管我?细察之下,原来在网上订餐,是有额外的回扣可拿的。迫于饥饿,我不得不多付小费换来一份饭菜,怎么用了新的科技,反而顾客更加拘束不便了呢?巨人安泰被陆地所限,我难道也就这么被共享限制了?

古往今来,矛盾常见,像陶渊明,像王阳明,像张居正,无一不在矛盾中纠结。当今之共享的种种事物,正是又方便又不易啊!

在共享的道路上,有惊喜也有困惑,我们既要上下而求索,更要扬长避短。共享物质和服务的同时,人们还需要有独有的精神,才能真正实现自由。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华素片 作者年龄13岁零9个月
在读学校塘沽区第十五中学 在读班级初一4班
性格特点腼腆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看书 平均成绩119分
指导老师段冉 老师职务任课老师

5、物质与精神作文1000字

几千年的文明古国得以传承,不仅是物质成就生活,还需要人们的智慧成就物质。换句话说:文化程度决定物质生活的水平。除温饱年代以外,每个世纪的繁荣昌盛必定伴随着诗书礼乐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形容局势混乱则称为礼崩乐坏。这正是说明,生活不仅需要适用的物质,还需要精神的追求。

不探究精神的价值,就会成为只追求物质的傀儡。当今社会发展速度加快,人的生活节奏亦随之加快,于是没有空虚岁月去注重精神生活。每一本书蕴含的奇彩世界,每一日黄昏凄美的夕霞,每一朵曼妙姿态的鲜花,每一首歌的赞叹,都没能成功挽留仓促行走的人们,停下脚步,看一看,赏一赏,问一问,人生除了学术追求,还有什么?这个问题鲁迅先生应该是给予了最好的回答。鲁迅早年学医颇有成就,赢得了藤野先生的肯定,但目睹国人对同民族之人的死麻木不仁,他决定弃医投戎,用笔来拯救民族的衰亡。药物只能麻痹神经,鲁迅的文章却能使民族精神觉醒,让中国不至于从此一蹶不振。这,就是精神的力量,就是文化的较高境界。

一个人活在世上就是不断思考与选择的过程。物质上:选择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比较容易;精神上:学什么?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就不容易了。我们幕天席地的生涯中,被追星,攀比,调侃等生活的低级趣味充斥着,于作文是安于现状不追求更高的目标。衡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不是用金钱地位,而是文明修养。陶潜独坐月下,对花品茶,一夜未眠,思考着,留下一句: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是多么清高正直的气概,若不是他崇高的精神境界,哪有这一代文豪,如今也不过是一任小小的彭泽令罢了。物质没有成为陶潜的绊脚石,然而成就《归去来兮辞》的是那一夜的思考和明智的抉择。

如果a有一个苹果,b也有一个苹果,ab交换之后,仍然都有一个苹果。但如果a有一个想法,b也有一个想法,交换之后,ab就有了两个想法。由此可见,物质与精神的区别在于:物质1*1=1;精神上1*1=2。在衰落的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认为自给自足就可以高枕无忧,实则不然。没有了与外国的联系,持续的小农经济,使号称泱泱大国的中国远远落后于完成工业革命的外国。少了物质的交流不会给生活带来过多的影响,少了精神的探讨则思维得不到进化。如果生活少了文化的进步,那么发展是缓慢的,落后是必然的。不仅古时候是这样,当今社会同样适用。一个民族在文化上能否有伟大的建树,归根结蒂取决于精神生活的总体水平。

一个智者,会将物质与精神并为同等重要,没有精神的物质是迷茫的。追求功利的同时,不妨提升一下文化境界,给中国文化的发展带来多一些希望。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潘铭允 作者年龄17岁零4个月
在读学校仲良中学 在读班级高二8班
性格特点聆听者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睡觉 平均成绩92分
指导老师白如冰 老师职务班主任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