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当今最流行的话
当今最流行的话
1、上天决定了谁是你的亲戚,幸运的是在选择朋友方面它给你留了余地。
2、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
3、生活可以将就,生活也可以讲究。
4、美丽让男人停下,智慧让男人留下。
5、喜欢一个人,就是在一起很开心;爱一个人,就是即使不开心,也想在一起。
6、你以为最酸的感觉是吃醋吗?不是,最酸的感觉是没权吃醋。
7、成熟不是心变老,而是眼泪在眼里打转却还保持微笑。
8、人生有两大悲剧:一个是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另一个是得到了不想要的东西。
9、漂亮只能为别人提供眼福,却不一定换到幸福。
10、有时候,不是对方不在乎你,而是你把对方看的太重。
11、地球是运动的,一个人不会永远处在倒霉的位置。
12、人之所以活得累,是因为放不下架子,撕不开面子,解不开情节。
13、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14、天使之所以会飞,是因为她们把自己看得很轻……
15、说真话的最大好处就是你不必记得你都说些什么。
16、爱情就像攥在手里的沙子,攥的越紧,流失的越快。
17、女人的眼泪是没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没用。
18、当我们搬开别人架下的绊脚石时,也许恰恰是在为自己铺路。
19、不要见一个爱一个,爱的太多,你的爱就要贬值。
20、付出真心,才会得到真心,却可能伤的彻底;保持距离,才能保护自己,却注定永远寂寞。
21、不是每句“对不起”,都能换来“没关系”。
22、说有上辈子的人是在骗自己;说有下辈子的人是在骗别人。
23、把不忙不闲的工作做的出色,把不咸不淡的生活过得精彩。
24、就算不快乐也不要皱眉,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谁会爱上你的笑容。
25、如果你为自己定的所有目标都已达到,那么说明你定的目标还不够远大。
26、真坏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假好人。
27、常常告诫自己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结果……在树林里迷路了。
28、幽默就是一个人想哭的时候还有笑话的兴致。
29、当别人开始说你是疯子的时候,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30、试金可以用火,试女人可以用金,试男人可以用女人。
31、同样的一瓶饮料,便利店里2块钱,五星饭店里60块,()很多的时候,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所在的位置。
32、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幸好还有差距,不然,谁还稀罕理想?
33、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底气。
34、问候不一定要郑重其事,但一定要真诚感人。
35、在事实面前,我们的想象力越发达,后果就越不堪设想。
36、当大部分人都在关注你飞的高不高时,只有少部分人关心你飞的累不累,这就是友情。
37、忙碌是一种幸福,让我们没时间体会痛苦;奔波是一种快乐,让我们真实地感受生活;疲惫是一种享受,让我们无暇空虚。
38、任何人都可以变得狠毒,只要你尝试过嫉妒。
2、当今学生思想之怪现状
当今学生思想之怪现状
前几天,有个家长忧心忡忡地来找我,说她的孩子撒谎严重得很,能镇定自若,就是被戳穿了,证据摆在眼前,她还能为自己辩解开脱,一脸无辜的样子。
闻言,心中沉甸甸的。这个孩子在学校里看上去很文静乖巧,还有点弱不禁风的样子,一说她眼圈就红红的,让人不忍心再要去说她什么。我其实早觉察,只是没想到会这么严重。家长说,她和一些所谓的好朋友交谈的内容无非是什么名牌、好吃的、好玩的。曾带她和同事的孩子一起去看《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曾经感动多少代人的美丽忧伤的童话故事,却在他们身上遭遇了尴尬:几个孩子根本静不下看,只顾在下面玩荧火棒。当小女孩在划火柴取暖时,一个孩子插话说:“怎么还不死啊?”多么无情的话!
现在的孩子怎么了?
纵观教过的几届学生,孩子的言行怪异的越来越多,感觉孩子越来越无法理解,是代沟吗?不是这么解释和理解的。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相当优越,享受惯了,对身边的人为他付出的一切认定是理所当然的了。感恩?无从谈起。抱怨倒是多多,抱怨妈妈没有给自己买漂亮衣服好玩玩具,没有在他生日时让他和好朋友大快朵颐,抱怨家人没给他创造更舒适的环境,抱怨爸爸开的车不够档次……是的,起码我看到的好多孩子就是这样的。我曾试着给班里的孩子讲一些励志故事,给他们讲偏远地区的孩子生活多么艰苦,讲患重病身残疾的孩子怎么坚强地生活,讲一些名人怎么成功的,讲身边优秀学生的故事,可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出有的无法理解想象,有的一脸不屑,有的表示怀疑,期待的感动和感触只在少数孩子眼中闪动。再看身边,有在老师面前和父母公然口战,有老师说一句就往校外跑的,有稍有不如一就躺在地上大哭大叫的……太多的不理解。
前几天,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叫孙新卯的老师,70岁了,返聘任教,可在课堂上竟被自己教的学生打了!更令人心寒的事,坐着的那么多学生,竟报以哄然大笑!看着这篇报道,心颤抖,为孩子,为70高龄的在教海奉献一生的可敬的孙老师,为所有在教坛上殚精竭虑的老师们。
我们的孩子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教育当然不是万能的,但教育确实问题严重。这教育,不是仅指学校教育。社会、家庭,在其中起的教育影响作用大于学校教育。他们给了孩子一个怎样纯净正直的环境?再说说现在孩子看的书,孩子从中吸收到的是什么营养?有一个家长说,她给孩子买了好多儿童小说,可孩子没有从中得益什么,倒从中学会几招“歪招”:对父母的提醒置之不理,甚而公然在耳内塞棉花以示抗议,学会了一些不该孩子说的话……再翻翻一本相当经典的伴着两三代人成长的优秀儿童期刊,里面的文章其实说白了,都是情啊爱的(不是说涉及到这就不可以,但得有个度,得有针对性,有个正面引导作用),看这书的一个孩子坦言这其实就是爱情小说。孩子的领悟理解能力有限,需要我们的引导,但也不能不看出所谓适合孩子看的书籍并非真得适合孩子阅读。
现在的教育,是不是只要培养高学历的人就可以了?幼儿园开始学一二年级的,初中学高中的课程,高中学大学的,那大学学什么?学幼儿园的不随地大小便,学尊敬师长,学诚实不说谎
这就是我们需要的教育,我们期待的教育成果吗?
推荐阅读:[励志教育:中国的孩子尤其需要挫折教育] [励志教育:培养成功心态]
3、当今富豪七大创业类型
当今富豪七大创业类型
一、逼上梁山型
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后期,长达10年的时间内完成创业的中国富豪大多属于逼上梁山型。在20世纪90年代一直到今天,此种类型曾有出现。其典型代表是连续数年位居《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前列的李晓华,以及创办广东七喜电脑有限公司的易贤忠。李晓华的第一桶金是靠在北戴河贩卖所谓“美国冷饮”掘得,当时投入资金是3500元,收获则达10万元人民币。后李又在秦皇岛放录像,获利百万。李真正暴发是后来东渡日本,成为章光101毛发再生精在日本的总代理。李以拥有中国内地第一辆法拉利跑车闻名,时间为1993年。
在创业前则属广州一家国有制药集团属下企业厂长,因女儿患脑疾,为筹集医药费被迫下海。易的第一桶金是为停业装修的广州南方大厦制作500只节能电子镇流器,资本金为从广东中山小揽镇一个小老板处赊销的价值5000元的电子原材料。易以自己50平方米住房做工厂,获得千元,后易据此成立白云节能电子电器厂,3个月获利14万元,易将之视为自己真正的第一桶金。易在筹得为女儿治病的钱后,又继续回原厂上班,后因工厂衰败,才不得已第二次下海,创立广东七喜电脑有限公司,目前个人资产过亿。
二、争气型或受刺激型
其典型代表是重庆小天鹅集团董事长廖长光。
廖家境普通,曾下乡做过8年知青,回城后在重庆城建局当电工,娶何氏七妹何永智。何出名美丽,当时在一家鞋厂当设计师,并擅长服装设计。何氏七姊妹,6个嫁得如意郎君,只有廖身份“低微”,因此备受众人挤兑,境况难堪。廖受此刺激,发誓创业,以出人头地。
廖辞职下海后,以出卖住房所得3000元为本金,租得16平方米小店面一间,开始经营火锅,初时生意颇为不顺,不赚反亏。廖在妻子理解与帮助下,坚持不懈,专力创新,数月后开发出迥异于传统重庆麻辣味火锅的荔枝味火锅,开始扭亏为盈。继而又开发出后来风。
靡大江南北的重庆鸳鸯火锅,事业开始独上层楼,由小店到大店到企业集团。廖于1982年发愤下海,第一桶金便价值百万,目前个人资产1亿元。
三、顺理成章型
其典型代表为鲁冠球、沈爱琴、李桂莲等,因所属企业均由原乡镇企业或集体企业转制而来,历史悠久,发展顺遂,符合政策,顺理成章。一般来说,在创业者个人的第一桶金问题上,此类企业大多概念模糊。
四、顺时势、倾家博弈型
代表是有“中国鸡王”之称的大连韩伟企业集团创始人韩伟。
1956年,韩伟出生于大连三涧堡镇东泥河村一户农民家庭。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被招为三涧镇畜牧助理员。1984年韩辞职下海,创业本金为从亲友处借得的3000元,养蛋鸡50只,同年底,韩从银行贷得15万元,开始兴办养鸡场,一举成为大连最大的饲养专业户,同时亦成为大连负债最多的个体户。
韩之所以能在无抵押的情况下从银行贷出如许一笔巨款,原因在于当时大连市正在大搞“菜篮子工程”,韩的鸡场扩建计划正是“急政府之所急”。(创业 )在政府支持下,韩很快又贷款集资208万元,建起一座占地44亩,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饲养8万只鸡的现代化养鸡常韩白手起家,其鸡场第一年产值便达210万元,这也是韩掘得的第一桶金。
五、热血型或冲动型
张思民、吴志剑均属于此类。张思民尤为典型。此类创业者大多以失败告终,偶有所成者,也大多历经坎坷,并且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屡经反复。
吴志剑的第一桶金,是承包原深圳物资公司华东商场在半月内获利的17万元。吴的创业资本乃写作所得2000元稿费。
1999年3月,吴志剑因所属政华企业集团欠债2亿元,被深圳市政府在新闻媒体通令不得进行高消费,不得坐高级车住别墅。
张思民的海王集团在1992至1997年之间,也曾遭遇极大风险,企业险些翻船。后通过上市,其因盲目投资而险些断裂的资金链得以续接,才生存下来。
民的第一桶金当是来自澳大利亚投资家的投资,这笔投资达100万美元,张在股份中占大头。张用以创业的原始资本只是3000元的日常积蓄。
六、因缘际会型或无心插柳型
此类创业者的典型特征是本来没想发财,只是想解决一下生存问题,后来竟不期而遇地发了财。其典型代表为张果喜。
1972年,张果喜受在江西余江当地下放的上海知青的影响,怀揣200元,到上海找生路。偶然的机会,在上海四川北路的上海雕刻艺术厂发现,一个雕刻樟木箱竟可卖200多块钱。张顿时灵机触发,立刻返回老家按照上海生产樟木箱的程序“依葫芦画瓢”。半年后,张氏第一只雕刻樟木箱出品。通过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张自己制作的第一只产品参加了广交会,并幸运地拿到了20套樟木箱的订单,赚了1万多元。这是张掘得的第一桶金。张的创业资本为变卖家产所得1400元以及江西余江当地盛产的樟木原料。
七、知识型
此类型具体而言又有种种不同:
一类是拥有自有专利技术,靠自有专利技术发达的,如中宜环能(ceco)董事长吴桐。
吴桐在北京创办中宜环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吴擅长发明,名下拥有多项专利技术,仅其“城市垃圾处理综合集成系统”一项专利,据估计无形资产就达12.5亿元;一家美国名牌杂志估计,吴的专利加起来,价值超过100亿美元。在进京创办中宜环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之前,吴曾在深圳创业,获利数千万,因遭欺诈,资产荡荆2001年3月,吴携2000元进京二次创业,3个月后,仅向韩国某著名企业出售“城市垃圾分类焚烧技术”15年使用权,获利即超过2000万美元。
用友软件王文京亦可视为靠技术起家的一类。这类创业者除了自家技术外,在创业过程中还更多地借助了外部力量,特别是政府力量,所以有时也会给人因人成事的味道。第三类是以王志东、张朝阳、丁磊等为代表的一类,是属于被时代潮流硬推上富豪坐席的一类。这类富豪被称为“知识英雄”、“知本家”,但实际上除王志东曾开发过一个中文平台软件,丁磊曾开发过一个简单的163电子邮件系统以外,其他人并未见得有多少技术可言。而王志东和丁磊的第一桶金,都是从各自所开发软件中获得,数目达数十万和百万不等。一般而言,这类“英雄”因为缺乏基础,起得快,下得也快,正所谓“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者是也。
4、当今励志教育的弊端
当今励志教育的弊端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只有自己弄清楚“成功是什么”,才能引导学生开发自己的潜能。我们明确了“成功是一种精神状态”,“成功是快乐工作,积极生活”,那么我们要引导学生的就是调整最佳的精神状态面对每一天,学生在学校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未来“快乐工作,积极生活”做准备的。明白了这一点,教师在推行励志教育的过程中,才能找准前进的方向,不至于“剑走偏锋”。因为没有理性的认识,在教育实践中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方向,就不可能做一个自觉而清醒的教育者。
一、界定目标较为功利
2001年,湖南省株洲市某重点中学的高中语文教师尹健亭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我要明确地告诉你———读书考大学,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别人……将来能找到一个好的工作,挣下大把的钱,从而有一个美丽的个人生活,比如生活愉快,人生充实,前途美好,事业辉煌,甚至找一个漂亮的老婆,生一个聪明的儿子。所以,我强调读书应该是为了自己!”报纸披露了这件事,有人将尹健亭的观点概括为“(人生的目的就是)挣大钱,娶美女,生一个聪明的儿子”。于是,网上网下一片哗然,人们议论纷纷。
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也许我们不能说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知识改变命运”,很多人渴望通过读书走出大山,改变命运。很多人也确实走通了这条路,离开了大山,走进了城市,谋得一份好工作,有妻有儿,有房有车。但是,这并非读书的唯一目标,甚至对很多人而言,这只是人生奋斗过程中顺带而来的“结果”,水到渠成的“结果”。
哲学家冯友兰曾在《人生的境界》一文中,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
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已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 https://)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
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
如此说来,尹健亭读书的“目标”虽然合理,但只能算“功利境界”,但是,如此,那世界就是“人人为我”的自私自利的世界了。人们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幸福感也会打折扣的。
那么,你为何读书?这是学生应该深思的问题,也是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你为何教书?我想,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制订目标脱离实际
我第一次听到“垃圾时间”这个词是在看nba的比赛时,当时两队的比分差距太大,球被领先的一方控制着,比分领先的一方慢慢地磨蹭着时间;落后的一方已失去了斗志——距离太远,追也追不上,也在磨蹭时间。当时的解说员用的就是这个词:“比赛已进入垃圾时间……”
今天,我却在教室里听到一位学生如是说:“这垃圾时间,真难挨啊——”我停下即将走出教室的脚步,本能地回头看他,他的目光和我接触的一瞬,吃下了“啊——”的后半截。我没说什么,步履沉重地走出教室。
“逝者如斯!”几千年前,先哲站在河边道出了时间的无情:一去不复返!从那以后,“时光如流水”这样的比喻曾被无数人用了无数次。“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多少人为这年年岁岁相似的花,岁岁年年不同的人而伤感;“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匆匆中,花已凋,美景逝,人易老!多少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一切伤时伤春的语言都未曾留在他的脑海,为什么?我心情沉重。
看着楼下那块倒计时牌:“离高考仅有43天”!只要一走出教室,站在走廊往下看,就能看到这个数字。但是,对于他而言,这只是一个毫无意义的摆设而已。为什么?
回到办公室,顺口把学生的这句话说给同事听,一位同事的惊人之语让我心头一震:“他都觉得没希望了,那当然是垃圾时间了!”“再说,在挨时间的学生又何止他一个?多着哩!”
是啊,看不到希望,只能是“熬”!可是,是谁让他们觉得没希望呢?想起距离高考50天的动员会上,上去表决心者说:“天道酬勤,在流火的六月,一定圆我大学梦!”可1500多人中真正考上大学的又有多少人呢?能榜上有名的,只是三四百人,而有一千多人在高考之后是要么回家务农,或者南下打工,或者再来复读的。但是,我们大会小会上提得最多的就是:“2004年,圆我大学梦!”本想激励人的话却让多少人心生失望,在一次又一次的模拟考之后,那再也无法提高的分数,又让多少人失望乃至绝望!于是,这珍贵如金的时间就被他们视为“垃圾”了!
脱离实际的口号啊,到底是激励人还是打击人?学生无法登上珠穆朗玛峰,却要对学生说:“珠峰不可怕,只要肯登攀。”学生无法“抟扶摇而上”“九万里”,却要对学生说:“振动翅膀,定能蟾宫折桂。”全校能“跨长江过黄河”读大学的只有寥寥数人,却要对学生说:“乘风破浪,定能跨长江过黄河挥师北上。”有时想想,这是多么可笑又是多么可悲啊!当我们的口号只剩下声音而没有实际内容时,学生的心中只有失望的漫漫黄沙而没有希望的绿洲,我们的教育是怎样的失败?!
我想,我们明知道他们不能“上九天揽月”,不能“下五洋捉鳖”,倒不如激励他们去摘那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葡萄”,去捞那努一把力就能得到的“小鱼”。
前苏联有一个笑话:一位老人听农庄主席作报告,农庄主席说美好的生活已经出现在东方地平线上了。老人不理解,回家问上学的孙子什么是地平线,孙子对爷爷说:“地平线就是遥远的天边的一条线,我们能看得见却摸不着,你越是靠近它,就觉得它离你反而越远。”老人叹了口气说:“完了,没有希望了。”
在我们的校园里,这个笑话并不是“笑话”。
目标的提出是为了勉励学生,当“目标”成为“遥远的地平线”时,它不仅没有激发他们的斗志,而且还让他们失去信心。我们在引导学生树立目标时,不能仅仅为了目标之高远而忽略眼前的现状,合理目标,立足于每一天的“修炼”,激励学生克服眼前的困难,一步一步往前走,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是“成功”。
三、追求目标急功近利
现在的校园不是没有“励志”,而是太多“励志”:早晨,响亮的口号响彻校园:“头悬梁,锥刺骨,拼搏100天,幸福一辈子”;校园里,励志标语处处有:“挥师北上终有日,成功折桂会有时”;教室里,连“我以我血祭高考”这样的横幅都上墙了……但细细读之,我们不难看出,这些标语的背后都只立足于一个目标——“高考”!但,高考不是人生的全部。勉励学生心志,如果只为着眼于眼前三寸地的这丁点利益,学生就很容易被“考试”打倒,被“名次”击败。老师,也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名次的提升和成绩的进步上,而忽略甚至否定学生的努力过程和其他方面的品质。高三的备考,周周小测,月月大考,学生很容易被一次次的考试击中,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头颅刚刚昂起三五日或者三五个星期,又因无法达成目标而失去信心,重新成为“沉默的羔羊”。老师也很容易因为某些学生的“毫无长进”而失去信心和耐心,一次月考上不去,还耐心地教育;第二次月考又来了,学生成绩还是提高不快,老师的信心发生了动摇,耐心也在接受考验;第三次月考又如约而至,成绩依然如故,老师终于发话了:“没戏了,也就这样了……”我们只有认清了“励志”的本质,才能有耐心允许学生在一次一次地考试打击中调整自己,而且也会接受“考试只是学校生活的一小部分内容”的现实。真正的励志,不是看那个“结果”,而是看学生努力的过程,看他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德性。
《小故事,大道理》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富翁想培养好儿子以继承父业,可儿子快成年了,富翁总觉得儿子将来难以支撑自己苦苦刨下的家业。尤其令他烦恼的是,儿子拘谨胆小,见了生人竟脸红心跳,甚至瑟瑟发抖。正当富翁为这事一筹莫展时,他的一个练拳击的朋友提出,愿意尝试教育富翁的孩子。朋友只向富翁提一个要求,三年培养期中不得与孩子见面。很快三年过去,朋友约富翁领回儿子。那天,他特地为富翁安排了一场儿子的拳击赛,以展示三年培养的结果。朋友让富翁的儿子跟教练对抗,比赛过程中,富翁的儿子被对手击倒了20次,但他都勇敢地爬起继续搏击。
比赛结束,当朋友和教练为富翁的儿子喝彩时,富翁却一个劲失望地摇着头,不住地喃喃:“被击倒了20次,20次……”朋友看着富翁的表情,听着富翁的唠叨,恍然大悟地对富翁说:“我终于明白你教育儿子失败的原因了。”随后朋友反复和富翁剖析这了不起的“20次爬起”,富翁也终于领悟到了教子的正确方法。回去后,在富翁的正确引导下,儿子很快成了一位出色的企业家,实现了富翁的愿望。
生活中,我们很多人就是那个“富翁“,只看到学生跌倒下去的次数,没有看到学生爬起的次数。很多学生在考试的征途中,一次又一次地摔倒,但他们一次又一次地爬起来,迎接下一次考试……
阅读了本文的用户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
[励志教育,生命成长的必修课] [感恩励志教育与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