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泽东:菩萨蛮·大柏地
《菩萨蛮·大柏地》
作者:毛泽东
原文: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注释:
1、大柏地:乡名,位于江西省瑞金市北部,距市区30公里,素有“瑞金北大门”之称,319国道横贯南北,与宁都县、石城县相邻,是毛泽东等革命家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
2、赤橙黄绿青蓝紫:彩虹的七色。
3、彩练:彩色绢带,喻虹。
4、当空:在正前方的天空中央。
5、雨后复斜阳:唐温庭筠《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雨后却斜阳。”
6、关山:泛指附近群山。
7、阵阵:每一列战斗队形。宋赵什《和韵前人初出锁头》诗:“淮木林林脱,霜鸿阵阵飞。”是说大雁列队而飞;本词则谓群山如层层军阵。北周皮信凋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风云积惨,山阵连阴。”
8、苍:青黑色。
9、鏖战:苦战。
10、急:激烈。
11、弹洞:枪眼。洞,若视为动词、作“洞穿”解,亦通。
12、前村:前面的村庄,指战场附近的一个小村枣杏坑。
13、装点:装饰点缀。宋华岳《登楼晚望》诗:“装点江山归画图。”
14、今朝:如今。
15、看:此处读平声。
翻译:
空中有赤橙黄绿青蓝紫,
而谁又在手持这彩虹临空舞蹈?
黄昏雨之后又见夕阳,
延绵的群山正渐次变得葱茏。
想当年在此激战,
昔日的弹洞仍留在村庄的壁头。
就让它来点缀面前的江山吧,
如今看上去却更加鲜艳。
赏析:
词的上阕,诗人主要写大柏地雨过天晴、鲜丽如画的景色,寓情于景物之中。美妙的想象,引人无限的遐想。下阙联想回忆当年大柏地的激烈战斗,由过去写到现实,由叙述转到抒情。全词语句跌宕优美,气势高远,意境深邃。通过对大柏地夏天傍晚雨后晴空的山川风景才描绘,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胸襟。读者即在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气氛中受到熏陶,又在革命史诗中受到革命人生观教育。
此词一开始就描绘了当日夏天傍晚雨后晴空的山水风景,先从目前夕阳西下的晚空入笔,一来就是七个颜色字,而且每字每顿,突兀奇瑰,有破空到来之感,同时又十分形象传神地给了我们一幅斑斓的夏日黄昏图。接着第二句更加大胆灵妙。究竟是谁手持彩虹临空而舞?仿佛诗人将自己溶入其间;这如画的风景谁来描绘,谁来掌握?令人读起来就是诗人自己,他就是这样美景的绘图人,这美景的变幻者,这“红雨随心翻作浪”的真正主人。然后从空中到眼前的夕辉与青山,黄昏雨后的群山格外苍翠欲滴,在夕阳的映衬下闪烁着绮丽的暮色。这三、四句中,虽然第三句化用花间词人温庭筠的“雨后却斜阳”但并非落入花间派的婉约纤柔之中,其中一个“复”字就显得比“却”字有重量,更肯定,“却”字却更婉转、更轻一些。而且第四句的风物也呈浩然大气,尤其是“阵阵”二字,有浩荡铺展之势,“关山”二字也是从大象入手,最后一个“苍”字显得气韵悠荡,无边无涯之感回荡于心头。
下半阕起首二句才点出此诗追忆的主题,上半阕整个是写今日风景(即1933年夏天大柏地的风景)。当年的激战如今已成为烟云,只有雨后墙壁上还残留着一些弹洞。这些追忆并非随意道来,它将立即为我们创造出一个新意境:“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这的确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对美的新发现,因为在一般人的眼中,弹洞点是不好看的东西,但在诗人眼里,一切都是物随心喜。就用这些弹洞来点缀祖国河山吧,它在夏日黄昏雨后的晴空里显得分外美丽。因为它展示了一种新风景,诗人在此也预感到一个新世界。
这是一首追忆战争的诗篇,但却没有激烈愤慨或血腥的战争场面,只有江山之美跃然于目前。回忆是美好的,只要成为过去就会变成亲切的回忆,尤其是诗人要在这里凭吊昔日得胜战场,而身边的夏日黄昏的美景宁静而清翠。仿佛感恩的大自然此刻也懂得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诗人毛泽东在这里没有像写《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或那两首《渔家傲》反第一、二次大“围剿”那样以“天兵怒气冲霄汉”的壮怀激烈之情,直抒胸臆,即景写诗斥敌;而是轻松地慢慢地驻足细看,留恋光景,回首当年。
古往今来,吟咏战地的诗文,不胜枚举。如唐李华的《吊古战场文》:“浩浩乎!平沙无垠,敻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曹操的《蒿里行》:“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发出“独怅然而涕下”;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亦感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等,无非是描绘战地凄惨景象,或抒发个人感慨,或表达惆怅心情。
诗人打破以往陈旧的模式和内容,以乐观豪迈的激情,革命浪漫主义的手法,描绘战地风景,歌颂革命根据地军民携手并肩,同仇敌忾战胜敌人的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和革命的英雄气概。
2、母亲的菩萨
母亲的菩萨
文/周末星期
尽管我升了职却高兴不起来,果然在快下班时,我接到父亲的电话:今天能赶回来吗?你妈过不了今晚了。
尽管我升了职,可是我仍高兴不起来。相反,我的心里有沉重的东西卸载不掉地压着。因为我的左眼在突突地跳,母亲曾经说过,左跳灾,右跳财。
果然,升职第一天上班快下班时,我接到父亲的电话:小三,今天能赶回来吗?你妈大约是过不了今晚……终于,人生中一个大不幸的遭遇与我不期而至。仿佛横空惊起的地震,我挂电话的那一声脆响顿刻令办公室所有人的目光吸引到一处来。
车窗外闪过流萤一样的景色和影子,可我感觉到的依旧是蜗牛的速度,恨不得自己用两脚飞奔。冷风从车窗缝隙间猛烈地灌进来,直往身上冲着。邻座旁边的人不知谈论着什么,兴奋地手舞足蹈,狂笑的样子看上去十分狰狞。没有缘由,我激灵地哆嗦,忽然对眼前熟悉的一切感到陌生,对这个世界充满恐惧。各种喇叭嘈杂不止,警车的,医院急救中心的,消防大队的,间断或一齐鸣笛。我闭起了双眼。然而一句清晰的话却绕在耳边:菩萨在保佑我们,小三,拉着我的手,别怕!
印象中,在我很小的时候,在那个还没通电的小山村里,傍晚行路时我和母亲走在前面,父亲在后面摁亮手电筒把道路照得通透。入夜的万籁我喜欢聆听,但唐突蹿出的蚱蜢常让我哑然失声。我几乎不敢再挪动脚步了,不知往前走还会遇到更心惊的什么。拉着我的手,小三,母亲挨近我说,别怕,菩萨在保佑我们。
从车上下来,我看到伯父,紧接着看到他手执的黑衣。母亲一生偏爱黑色,漆黑如寺庙圆柱粉刷的那种。来不及脱下红恤衫,我拿过衣服边往身上套边朝里屋急奔。
病床上,母亲一动不动。她像我见过任何一处供奉菩萨的塑像,神情泰然,没有怨和恨。但她显然是想见我的。我仓皇地呼喊,她睁开眼,将最后的目光指向了我。只一会儿,她又合上了眼睑,连头也不歪一下。还是没有怨和恨,神情泰然。
母亲的神情是满足我的一个电话吗?想起这个,我的心便扯肝扯肺地痛。
四年前,我说我要去大城市,父亲以沉默的方式同意了,母亲却提了一个条件,要求烧过三天香火以后才出远门。我答应了母亲,可是我很快食言。在母亲第一柱香还未点燃之前,我已悄悄离开了生我养我近二十年的家。
我的离家出走,很大程度上是缘于我信佛的母亲。儿时老师讲,烧香拜佛是迷信活动,所以菩萨不离口的母亲成了我的活迷信徒。我不知道佛到底有什么不好,但我总想反对母亲。她求菩萨保佑我感冒消退,我偏躺着长卧不起,并佯装痛苦地呻吟不止。她求菩萨保佑我学习进步,我偏在考试拿错误的答案当正确地填,有时甚至故意交白卷。直到后来她求菩萨保佑我考上大学,我偏考得一塌糊涂。第二年复读,她说菩萨托梦了,我一定能考个好成绩。可一年后,我的成绩并不好,名落孙山。我这样做,无非是告诉母亲求菩萨没有意义,她丝毫不能保佑我什么。我不要迷信里的菩萨帮自己,想通过我的努力证明我与母亲常说的万能的菩萨无关。
所以我当初答应母亲,是一种缓兵之计。在偷偷离开之前,我给母亲留了一张纸条:如果混得不错,我会回来光宗耀祖;万一没达到我理想的目标,就当没生养过我这个不孝之子吧。我不知这话对母亲是安慰还是打击。因为她一直尽力让我上大学,而我死心踏地去进行所谓的独立自强。
纸条上的句子像魔咒。如果和万一的概率好似百分之九九和万分之一,我被自己的言语击中,没有如果,只有万一。那段日子,露宿街头与蚊子为伍,面朝超市望梅止渴,几毛钱的方便面成了奢侈的饱餐食品。当酒肆饭馆飘出一阵阵浓馥香味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就会一遍遍回想起母亲可口的饭菜。那是怎样的温暖啊,有夹菜深情无限的动作,有劝说语重心长的叮嘱。幸好天无绝人之路,后来在一家工厂我站稳了脚跟。
但三年后,经营不善的工厂显得僧多粥少。看不到前途,我主动请辞另觅婆家了。只是这次比刚出门时的情形还惨,连续三个月竟未能找到一份栖身的工作。整天东奔西跑,钱像流水一样泄出,到最后剩下一张孤零零十元的票子。我深知一张整钞一旦找零,便更不经用了。如何用这十元?是不是打个电话回家?三年了,没有出现如果的情况,一直不曾给母亲我的消息。怀揣着仅有的十元钱,最先想到的却是向母亲说在外面的辛酸与无奈!我想听听母亲的声音。听听而已,哪怕不说一句话、一个字。
好像是由来已久的决定,最终,我像对待一天中最重要的事一样,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是母亲的声音。是小三吗?小三,我是妈妈!母亲怎么知道是我拨的电话呢?(母爱 感恩)我一声未哼,母亲却兀自往下说着,如同我在她面前,说我就知道你今天会来电话,昨晚我还同你爸这样说,可他死活不肯相信……听着,我的泪忍不住夺眶而出。
鬼使神差地,就是在这十块钱的电话里,母亲问我工作怎样,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挺好的,快要升职加薪哩。母亲闻言更激动起来,说她前天做了个梦,菩萨暗示我要进步。母亲不说升官发财叫升官发财,从来都说成是进步。
令我吃惊的是,说不清是母亲求的神灵保佑了我,还是我真诚恳求感动了老总,放下电话后,我居然就在街道转角处的公司走上了自己梦想的工作岗位。
半年后我有机会回家,看到了几年前的母亲。她已消瘦了,视力也下降了许多,差点认错进门的我。堂屋的香炉还在,里面灰烬满堆。我的心忽地发酸。几年来,母亲她没责怪我的不辞而别和杳无音讯,反而时刻为我祈祷。看着眼前的母亲,我内心所欠的愧疚如同香炉一般赌在我的胸口。
二十多岁,我已是大人了,母亲没再勉强我为她所信奉的菩萨下跪。然而这次回家,虽然母亲没说要求的话,但当她燃起三支檀香,我默默跪下,向龛案磕了三个响头。母亲看我虔诚的样子,很欣喜,只是她不知道我近四年来的真正的工作才刚刚开始,离进步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老实讲,菩萨还是母亲的菩萨,我拜的是母亲那份拜菩萨的虔诚。
得知母亲重病在身是七个月后的事。惭愧的是,因工作脱不开身,我未能回家看望过一次病中的母亲,一直到父亲说她可能不行了。父亲是个讲原则的人,不到紧要关头他不会轻易这样通知我。为我求一生菩萨的人我叛逆她的太多,在她生命垂危的时候,还有什么理由阻止我去看上最后一眼呢?
赶在最后的时间,我回来了。母亲睁了眼,旋即又将眼睛闭上。泰然的神情,没有怨更没有恨。她就这样告别了歇斯底里大叫的我,告别了我歇斯底里大叫中流泪的亲人。因为父亲告诉我,自从那一天我起身后,母亲便改她以前拜菩萨的习惯,换到我跪拜的地方,日复一日,祈求我进步……
如今,我是真进步了,可以有不做不孝子的资格了,可是母亲却安息了。此刻我才明白,原来母亲的菩萨,从来都是她对儿子的期望和爱,这才是我们亲情的佛啊!
3、菩萨兵读后感
菩萨兵读后感(一)
今天我读了《菩萨兵》这篇文章主要写了长征途中红军来到藏民居住的地方,准备休整一段时间。藏民一听到红军要来都躲到深山里去了。谁也不敢露面,可急坏了朱德总司令派人专门进山区找也没找到。春耕已经迫在眉睫,朱总司令就带着大家为藏胞种地、打扫屋子。最后感动了藏胞。
我觉得我们都应该感谢红军。因为是红军救了全天下的百姓,是他们救了全天下的百姓。我们应该感谢他们,感谢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士。是他们给了我们一切,给了我们生的希望。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今天这美好的生活。
菩萨兵读后感(二)
《菩萨兵》是记录开国元勋朱德在长征途中路过藏区时的一段故事,故事中讲述了吃尽反动派军队苦头的藏族同胞听说有军队来就躲到深山,朱总司令带领战士们帮助藏族同胞种地、打扫院子,用对同胞的爱心和实际行动感动了藏族同胞,被称为“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了许多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诚实善良、团结爱心、勤劳互助,而我最想说的是不尚空谈,事事落实到实际行动上的高贵品格。
任何美好愿望的实现都离不开实际行动,我们心存远大理想而不依靠实际行动就会落空。我们维护班级学校的集体荣誉,平时就要在班里学习上要帮助落后的同学,大家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生活中同学们要相互关心和爱护,和不良习惯和行为做斗争。
大到国家也是一样,“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国家要实现强国富民的梦想,就需要现实生活中全国人民的长期共同努力和踏实肯干,我们的美好生活不是靠讲话讲出来的,也不是靠向别人求助求出来的,而是靠实实在在行动干出来的。
实干是成事之基,勤奋是成功之本。让我们用实际行动为实现我们的梦想而努力吧!
菩萨兵读后感(三)
这个学期我学了许多课文,其中最感动的课文是《菩萨兵》。主要描写的是朱德带领的红军来到藏民居住地,准备休整一段时间。藏胞们之前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一听说有军队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朱德总司令急坏了,因为是到了春耕的季节,眼看藏胞还没回来,()朱德就带领红军战士们一起帮藏胞们春耕,藏胞们知道了这一消息后,一个个都返回了家园。藏胞们看见了自己的家园被红军战士们收拾得非常好,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都说朱德带领的红军战士们是菩萨兵。
读了这篇课文让我觉得朱德总司令带领的红军战士们是爱护老百姓的好红军和好司令,如果没有一些这样的好红军和司令,就没有我们现在美好的祖国,如果没有他们以前的艰苦努力 ,我们今天就不会有这么美好幸福生活 。我一定会记住这位司令就是我们伟大祖国十大元帅之一朱德。我以后一定要更加努力的学习,成为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
4、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
《菩萨蛮·黄鹤楼》
作者:毛泽东
原文: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注释:
1、菩萨蛮:词牌名。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名。《菩萨蛮》原是今缅甸境内古代罗摩国的粤曲,后经汉族乐工改制而成的,于佛教语中“菩萨”无关。另有一说,唐苏鹗《杜阳杂编》说:“大中(唐宣宗年号,850年前后)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璎珞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
此说不可信。据《教坊记》载,开元年间已有《菩萨蛮》曲名。上下片各四句。《词谱》定李白《菩萨蛮》词为正体。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
2、黄鹤楼:旧址在湖北省武昌市区之西长江岸边的黄鹤矶(一作黄鹄矶)上,即今武汉长江大桥南端西侧。楼在历史上曾几经毁坏修复,一九五五年修建大桥时拆去遗留建筑物,一九八五年六月在重新扩建后开放。《南齐书·州郡志》说有个叫子安的仙人,曾骑黄鹄(即鹤,古“鹄”、“鹤”二字通)经过黄鹄矶。《太平寰宇记》说骑鹤仙人叫费文袆(huī灰),一作费祎(yī衣),每乘黄鹤到此楼休息。楼因此得名。许多文人曾题诗抒慨,唐崔颢的名句“黄鹤一去不复返”,尤为历代传诵。作者借这个题目,抒发了革命家的截然不同的感慨。
3、茫茫:广大貌,远貌。
4、九派:派,水的支流。相传在长江中游一带有九条支流同长江汇合,所以称“九派”。鲍照《登黄鹤矶》诗:“九派引沧流。”
5、中国:就是国中。《孟子公孙丑下》:“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赵岐注:“王欲于国中而为孟子筑室。”或径用通常意义来解释,亦通。那么,流中国,就是流于中国境内。
6、沉沉:也作沈沈。湛湛,深远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沈沈隐隐”,李善注:“沈沈,深貌也。”
7、一线:指当时长江以南的粤汉铁路和以北的京汉铁路。一九五七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两条铁路已接通,改名京广铁路。
8、莽苍苍:莽苍,迷茫。莽苍苍,就是莽苍的长言,多出了一个音节。
9、龟蛇锁大江:龟蛇指龟山和蛇山,蛇山在武昌城西长江边,龟山在它对岸的汉阳,隔江对峙,好像要把长江锁住一样。
10、把酒酹滔滔:酹,古代用酒浇在地上祭奠鬼神或对自然界事物设誓的一种习俗。这里是对滔滔的长江表示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滔滔,大水貌。《诗小雅四月》:“滔滔江汉。”此用作江水的代语
11、心潮:作者自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的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是那年的春季。夏季,八月七号,党的紧急会议,决定武装反击,从此找到了出路。”
翻译:
多少大河流贯中国,
而潜隐之一条铁路连接南北。
烟云细雨舒卷着迷茫,
龟山与蛇山紧锁着长江。
昔日的黄鹤已飞去了何方?
如今这儿只有些游客过往,
我将借酒浇江以表慷慨,
我的心之潮汐胜似滚滚长江的浪涛。
赏析:
上阙写景:登楼纵目,茫茫沉沉,莽莽苍苍,自远而近,宏伟壮彩。一个“锁”字,连接双山大江,不仅形象地描绘了龟蛇夹峙的形势,而且暗写出乱石崩云、惊涛拍岸的一段江景。设象意中,而象在意外。蕴藉无穷,引人入胜。
下阙言情:倚危把酒,怀古思今,应物斯感,由境及心,豪放深沉。一个“逐”字,绾合心潮江浪,不但生动地写出了浪花的滚滚催进,而且隐喻汹涌澎湃、如火如荼的革命高潮。设意象中,而意在象外。含蓄不尽,耐人寻味。
1927年正值中国多事之秋,大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北伐虽然获得了一些胜利,但军阀及各种势力依然存在,蒋介石正洋洋得意地初临王位。
可是整个中国的局面仍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扑朔迷离的烟云密布大地,是年毛泽东途经武汉,怀以苍凉悲壮之情登上黄鹤楼一吐心曲。登高赋诗是历代文人抒情言志的习惯,毛泽东,这位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修养的一代诗人兼革命家以其独有的胸襟及气概表达了他对于他所处的时代的沉郁抱负和热切期待。
全诗一开始从大处作眼,从远到近,层层展开,其中有精确的地理,这地理中暗示作者内心缜密的布局及经纬法度,这一切处理得干净简练,()仅用“九派流中国”,“一线穿南北”,“龟蛇锁大江”这几个妙巧的对称,犹如围棋高手的布局显得严密而大度,同时也显示了对祖国的山川谙熟于胸。
接着下阕一转,又透出了诗人对于世事沧桑,雪泥鸿爪之感慨,一代又一代该过去的都过去,而今诗人又作游人的一员在此低回歌咏。最后二行诗人把酒酹江以抒壮志,涌动的心潮如澎湃的波涛,越来越感受到一种急迫地想立即置身于中心的强烈愿望(因当时共产党处境维艰,国民党占有上风),诗歌在此达到一个最后的高潮,以绵绵思绪和慷慨高歌抵达诗言志的核心,几乎直逼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确是正宗汉音,苍凉慨叹沉雄俊爽。
另外,黄鹤楼自古以来为诗人咏叹,自崔颢题诗之后,写黄鹤楼要不落前人窠臼,实属不易,而毛泽东凌云之笔一下就触击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