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个朋友读后感
两个朋友读后感
在翻阅莫泊桑短篇小说的过程中,翻看着目录,不知有什么题目使我感兴趣。使我联想到生活。突然,我看到了《两个朋友》,顿时,我眼前一亮。
我看到这个题目,使我想到在军训中我们与教官之间的友谊。我想在这篇小说中,作者也一定在写这两个好朋友之间的友谊吧!大概是描述这两个好朋友怎样从相识到相知,怎样了解并成为彼此的知己吧。然而,等我细读这篇文章之后,我才发现并不是我想的那么简单,这使我从新开始思考《朋友》这个词。
因为大家都喜爱钓鱼而成为朋友,因为彼此了解,大家都不用多说,往往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明白了彼此的用意,因为热爱祖国,两人在临死前选择共同进退,不肯把通行口令告诉敌人。
我很喜欢交朋友,但是光用真心待人是不够的,还要懂得别人需要什么,从言语中去体会。
看了这篇小说,让我回忆起从前,我有一个朋友,一开始,我们俩因为性格,家庭背景相似而成为朋友。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才发现,我们在一起很勉强,没有共同的爱好,在一起时,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而发生矛盾,闹得彼此很不愉快。不知如何有效地解决,我也很烦恼,试问自己:这样的朋友关系还能维持下去?
每次我都很想和她说:算了吧,咱们做普通朋友吧。”可是我不想这样,我们既然能成为朋友,说明有缘分,我不想就此放弃。
通过《两个朋友》我才真正了解“朋友”为什么会成为朋友?是因为朋友相当于我们的依靠,有着彼此的爱好与共同点。为什么面对敌人耍的手段,却没有出卖国家?是因为他们彼此坚信,彼此了解,彼此坦诚,大家都有着一颗同样的爱国之心!
2、《两个她的奇幻之旅》读后感
《两个她的奇幻之旅》读后感
文/诸葛雨烁
人生是勇敢者的朝圣,每一条未知的路都有它的神奇。——题记
在我看过的众多书中,最喜欢的书就属《两个她的奇幻之旅》了。
这本书,是以一条金色手链为主线而写下这篇小说的。主要写了相伴40载的老伴米莉安突然离世,让亚瑟十分难过,甚至一度对生活失去了乐趣。直到有一天,他收拾米莉安的遗物时,意外发现了一条镶有8颗吊坠的黄金手链:嵌着绿宝石的象轿,栩栩如生的银质老虎,可以翻开的书页,还有顶针和调色盘……一串神秘的电话号码,让亚瑟开启了一段奇妙的寻找妻子前半生的探秘之旅。
亚瑟从未想过,自己竟然对婚前的米莉安一无所知,不知道她曾去过多国旅行,曾有着丰富的冒险经历,甚至还曾计划要嫁给别人!亚瑟困惑了,惶恐了,失望了,他不知道他找寻的到底是米莉安的过往,还是对自己婚姻的全盘否定!
故事的开头是比较平淡的,一个老人过着千篇一律的枯燥的寡居生活,他一直沉浸在丧失爱妻惊涛骇浪般的痛苦之中不愿走出来。他每天都保持着严格的作息时间。与其说是习惯,不如说是一道保护墙,如同他们家高高的篱笆一样,将其他人和物一概都挡在自己的活动范围之外,以此掩盖失去妻子脆弱的感情及孤独的悲伤。
直到后来,亚瑟一心只想寻找到答案,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爱情,撇下了妻子留下来的最后一盆蕨类植物,戒掉了之前严格的作息时间,踏上了漫长而又奇妙的寻找妻子前半生的探秘之旅。
有一天,他的女儿送给他了一份礼物,并对他说了一番话:“不管你发现了什么,都无法改变你们在一起时的生活,你们有那么多年的幸福时光。爸爸,你太执迷于过去了,你一门心思去发现的,是你根本没有参与其中的妈妈的人生。你把她的那一段人生想得太伟大、太光明,把你和妈妈在一起的时间都比了下去。你看看你的生活,看看妈妈的笑容,你的笑容,你们是天生一对啊,你们的幸福都写在脸上呢。也许你们的生活中没有老虎,没有诗歌,没有去巴黎疯狂购物,没有到世界各地去旅行,但你们的人生完全重合在一起,彼此难舍难分。这样的人生难道不该高兴,不该骄傲吗?”一语点醒梦中人,亚瑟这才突然发现,原来一直以来都是他自己蒙住了双眼,过去一年他近乎苛刻地对待自己,用一种自虐的方式遮挡了生活的阳光与色彩。他果然是空虚到了极点,所以才抓住一条破旧的金项链不放。
我当时看到这一段对话的时候,也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是啊,人总是太执迷于寻找过去,而忘记了自己其实是活在当下的,眼睛如果一直看向过去,那又怎么样才能找到前行的道路呢?我想这本书作者想表达给人们的意义就在于此,不要活在过去,执迷于过去,不要蒙住了自己的双眼,用一种自虐的方式遮挡住美好的生活的阳光与色彩,要去试着去放下过去,活在当下,向前前进。
我最喜欢的地方是他在法国巴黎的那段经历。不管是与妻子好友西尔维·布尔丹的那场约会,还是跟女儿和解后的同游,一切都那么的美好,他开始慢慢打破原本对一座城市的刻板印象,而是用眼睛、用舌尖、用双手去感触它最真实的模样。我是如此的为亚瑟高兴,为一个走出自我想象,打破个人局限的老人而感到骄傲!
亚瑟探寻真相的旅途中,他也在不断改变着。开始接触周围的人、事、物,并且也逐渐地热爱上了生活。从前,逛街购物仅仅是米莉安的事情,于他而言,不过是一件毫不在意的事情,直到走遍了她的足迹,他才发现,原来生活是如此美好的事情,更不必说是你带给我的改变。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书——《两个她的奇幻之旅》!
3、两个小八路读后感
两个小八路读后感(一)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在家里观看了两个小八路这部电影。我迫不及待的坐在电脑桌前,津津有味的看着,深深的被电影中这两个小主人公所吸引,分别是孙大兴、武建华,他们小小年纪就成了小八路。
故事是这样的,1942年春天,八路军某部独立三团的小通讯员孙大兴,他在给团长送信时日本人拿枪照着孙大兴开枪,不幸打住了孙大兴的腿,组织决定派小卫生员武建华护理孙大兴,到地下党员家中养伤。孙大兴的爸爸孙连长牺牲了,大兴发誓要为爸爸报仇。赵团长教育他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爸爸的革命遗志,为解放全中国受苦受难的人们去斗争。在刘集烧粮、炸炮楼等事情让孙大兴和武建华这两个小八路迅速成长起来,他们像两只雏鹰,翱翔在高高的蓝天上。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觉得战争中的孩子更成熟。当我还在爸爸妈妈身边撒娇的时候,他们却已经为保卫祖国而战斗了。我深深地感到了和平的可贵和幸福。
两个小八路读后感(二)
暑假里,我读了《两个小八路》。这本书讲的是:八路军小通讯员孙大兴,在一次行军中腿部负伤,组织派武建华护理孙大兴,在敌占区地下党家中养伤。孙大兴的爸爸孙连长光荣牺牲了,他发誓要为爸爸报仇。党的培养教育,战争烽火的洗礼,使孙大兴、武建华这两个小八路迅速成长起来,与日本鬼子殊死斗争,立了不少战功,孙大兴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通过这本书,我不仅了解到在战争年代人们生活的艰辛和战争的残酷,更敬佩八路军队伍的勇敢精神,()尤其是两个小八路,冒着生命危险和敌人斗智斗勇,甚至贡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两个小八路生长在抗日战争年代,他们只比我大几岁,没有很好的生活条件,不能正常学习,没有幸福的童年。而我现在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有着父母的悉心呵护,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着学校老师的谆谆教导,掌握了不少文化知识,这种幸福的生活是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应该珍惜现在这美好的生活,努力学习,用知识来武装头脑,为祖国的富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两个小八路读后感(三)
寒假我读了《两个小八路》这本书,这本书讲了某独立团的小通讯员孙大兴在一次行军中腿部受伤,组织让卫生员武建华护理孙大兴,去敌战区老地下党员家中养伤,在一次战斗中孙大兴的爸爸孙连长牺牲了,孙大兴发誓要为爸爸报仇,赵团长教育他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爸爸的革命遗志,党的培养教育和战争烽火的洗礼,使孙大兴和武建华这两个小八路快速成长,他们就像两只雄鹰,高高的翱翔在祖国的蓝天上,默默的保护着祖国……
追慕崇高?何谓崇仰理想?我坚信,与今天的崇尚物欲、追逐享乐,以及许多人日渐颓靡,远离崇高的精神状态相比,昨天的那些青春的激情,那些伟大的誓言,那些美好的理想和梦想……仍然是高中和辉煌的,这让我想了一句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人生的路是八路军们用生命换来的,如果没有他们的奋斗和坚持,难道会有我们现在的新世界、新生活,人渺小的生命,只有在一种大爱和大德下才得以升华,一个人如果在以后悠长而严肃的岁月中没有失去这个馈赠,那他就会成为一位富有高尚心灵、拥有理想人生的人。
4、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读后感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读后感(一)
今天我们学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上面写的是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故事,告诉我们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全是对的。
第1段写的是伽利略上小学的事。
第2段写的是亚里士多德的事。
亚里士多德说:“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伽利略开始疑问,他反复做了很多次试验。得到的结果是:“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在很高的楼上同时扔下来,众人亲眼所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他们大吃一惊。
一个年轻的少女说:“真不可思议,居然是真的”一个小孩说:“那是真的,都一块着地了”
伽利略用事实打败了假象,他理直气壮的说:“什么事都要经过思考,不能改变事实”。
伽利略是个“不迷信权威,执着追求真理的人”。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读后感(二)
通过这篇文章我知道啊里士多德被伽利略骗了,因为那个高空落体实验根本不足以证实谁对谁错。试想,空气中存在摩擦力,不同质量的球体在真空中,而且在同一高度下落体当然同时到达同一高度的地面,但在有空气的状态下就不一样,如果两只实验球一大一小,小的球因为恒定的自由落体和较小的空气摩擦下,会比大球落得更快,相反,如果小球的质量为10磅,大球质量为1磅,那么也会是小球比大球先到地面。这也是必然的。
尽管小球落得比大球快,如果两者间相差距离不大,旁观者用肉眼根本难以观察清楚,这样的实验结果怎能接受??阿里士多德定律如果真的是对的话,在这样的高度+空气摩擦情况下,也可能是伽利略赢了。
这样的实验存在争议。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读后感(三)
我在课本一篇文章叫《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文章里的伽俐略是个十分聪明的人。
伽俐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易更改的真理。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这句话使伽俐略产生了怀疑。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到快的,落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它们拴在一起的两个球看作一个不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果,这怎么解释呢?伽俐略做了很多次实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伽俐略那时才25岁,已经当了数学教授。他向学生们宣布了试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的试验。消息很快传开了。致了那一天,很多人来看热闹。看看在这个问题上到底是谁是胜利者。伽俐略在斜塔上出现了。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一会儿,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大家看见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俐略说的一个样。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会有错。
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我们要向伽俐略学习,在生活中,在学习中都要去观察周围有什么错误,如果有错误要立马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