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_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_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作者: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1、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2、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3、奇:奇妙。
4、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着名的美女。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2、饮湖上初晴后雨扩写
饮湖上初晴后雨扩写(一)
有一个夏天的早上,苏轼和他的好朋友来到西湖赏景,喝茶。
只见湖面水光又亮又耀眼,波光粼粼,像美丽的西湖里游着一条条金色的小鱼儿,又像一瓶金粉撒在了湖中,美不胜收。而美丽的“三潭印月”、“花港观鱼”、“虎跑梦泉”等景色也被照得更加光彩夺目。
下雨了,湖面好像绽放了甜甜的笑容,出现了一个个的小酒窝。只见一座云雾缭绕、若隐若现、朦朦胧胧的。雨打在荷叶上,“啪、啪”,像夏天的鼓点敲响;雨打在荷花上,荷花更加美丽、娇嫩了。轻轻细雨打在树叶上,像一颗颗珍珠放在翡翠盘里,娇嫩欲滴。苏轼惊呆了,呀!西湖太美丽了!美得真像西施,它无论淡妆还是浓抹,都是一样漂亮。
于是,苏轼写下了《饮湖上初晴后雨》,从此,西湖多了一个美丽的名字——西子湖。
饮湖上初晴后雨扩写(二)
一天,苏轼和他的朋友一起来到西湖饮酒作乐。他们各自倒了一杯酒,开始喝了起来。当时,正是晴天,西湖十分美丽,所以,他们一边喝一边欣赏着西湖的美丽景色。
在太阳的映照下,西湖呈现出了翠绿般的颜色,波光粼粼。碧水和绿树的的倒影融合在一起,有深有浅。微风吹过,送来一阵绿树的清香,那千丝万缕的柳梢儿轻轻抚摸着碧波,划出一圈圈动人的涟漪,一切都变得那么瑰丽,那么让人心醉······苏轼的朋友惊讶地赞叹道:“哇,西湖的晴天居然这么美丽啊!真是别具一番风味啊!”说完又给自己倒了一杯酒。
正当他们欣赏得十分开心的时候,天公却不愿作美了,下起了蒙蒙细雨。小雨中,对面的群山显得十分迷茫,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苏轼见了,拿起酒杯,往嘴里倒了一杯酒后,说:“西湖不仅晴天十分美丽,就连雨天也是那么奇妙啊!”苏轼的朋友听后,似乎想到了什么,但又说不出来,就在那儿思考了一番,终于说道:“西湖好似春秋时越国的美女西施呀!”苏轼听了,笑了笑,左手拿着酒杯,右手拿着酒壶,一边往酒杯里倒酒,一边说:“要是把自然美景西湖比做天生丽质的绝代美女西施的话,那就太贴切了!西湖和西施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西施不管是谈雅的装饰还是浓艳华丽的打扮,都显得十分美丽。而西湖则是不管什么天气都显得很奇特、美丽。”说完,把酒喝完,一口气做了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扩写(三)
初夏的早晨,金色的太阳冉冉升起,映照在湖面上,把湖水都染成了桔色。苏轼坐在游船上一边观赏美丽的西湖一边饮酒。这时的湖面犹如一面铜镜。一阵微风吹过,湖面上荡起层层细波,像鱼鳞金光闪闪;像丝绸光滑柔顺。多美的西湖啊!湖水的美在予它的静与幽。它既不象大海一样惊涛骇浪,变化莫测,也不象江河般川流不息,源远流长。()它象一位饱读诗书的姑娘,优雅,恬静,秀美。让他联想起战国时那充满智慧与胆略的美女-----西施
他还沉浸在这美景中时,远处传来了阵阵欢笑声把他拉了回来。太阳已高高升起,这时的西湖充满生机。湖中的荷花在阳光照耀下伴随着美妙的歌声翩翩起舞。瞧,那亭亭玉立的花骨朵,。白中透着点粉红在风中摇曳着,若大的湖面就像一个舞台。看这边,一个个碧绿的像大圆盘似的荷叶,它们像是伴舞者,主角就是那些含苞欲放的荷花,有粉白。粉红。鲜红,头顶的露珠像是一顶皇冠,把它们装扮得更加美丽。
忽然,太阳像害羞的孩子一样,钻到云层里,天也变得灰蒙蒙的。云也似乎要凑个热闹,越积越多,越积越厚。小雨滴也被感染了,纷纷挣脱天空妈妈的怀抱争先恐后地来到大地上。苏轼急忙躲进船舱里。这时的湖面好似一张蹦蹦床,小雨滴在上面跳跃,欢唱。渐渐地湖面被层层雨雾所笼罩,影影绰绰,朦朦胧胧。几艘小巧而精致的画船缓缓驶来。让人如同进入仙境般。慢慢地,雨停了,但湖面上仍荡漾着一层雾气,如诗如画。这时的西湖象一幅细致精妙的水彩画。
阳光下的西湖就象活泼,健康,充满生机的姑娘;雨中的西湖却多了几分柔弱让人怜爱。苏轼望着这人间天堂般的景色,提笔写下: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欲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3、饮湖上初晴后雨读后感
饮湖上初晴后雨读后感(一)
这首诗是苏轼描写西湖美景的佳作。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当时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这在常人眼里,定会抱怨天气的变化无常,败坏了自己的好兴致。而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读诗人的这首诗,我认为不应当只从写景的层面上来理解,更应该从诗人的内心去探究。诗人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未能充分施展他的政治才干。他44岁时遭遇“乌台诗案”,险遭不测。晚年更被一贬再贬,直到荒远的海南,食芋饮水,与黎族人民一起过着艰苦的生活。但他对苦难并非麻木不仁,也不是逆来顺受,而是以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来对待接踵而至的不幸,以一种平常心来对待一切变故,处处表现出一种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它其实是名副其实的理趣诗。在这首诗里,作者已把自然现象上升为哲理,把人生的感受转化为理性的思考:不管是“晴”也好,“雨”也好,事物总有美好的一面,重要的是你自己以何种心态去看待罢了!
饮湖上初晴后雨读后感(二)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饮湖上初晴后雨读后感(三)
想必大家都知道这首古诗吧:“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今天我就讲讲这首古诗吧!这首诗是北宋着名诗人苏轼的作品。一次,苏轼乘着船在西湖中饮酒,恰逢天晴后又下雨,景色十分迷人,乘兴而作此诗。第一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第二句描写雨天西湖的山色。这水光山色,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奇妙。“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把西湖写活了,突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是因为西施无论是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而西湖,不管是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
把西湖比作西子,是十分形象的,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其实西湖不仅“晴方好”“雨亦奇”,她的一年四季也是风景各异,美丽动人。
春回大地,走在西湖百花齐放的白堤、苏堤上眺望着湖面,只见湖面上波光粼粼、轻舟荡漾,三潭映月如宝石般嵌在湖面。柳丝时而轻拂你的脸颊,时而轻轻掠过头上、肩上,再配上轻微的摇撸声和远处动听的琴声,多么让人陶醉啊!
夏季,西湖的湖面上,荷叶、荷花挨挨挤挤。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洁白如玉的荷花,娴静、素洁,真是“出淤泥而不染”。荷叶托着那些晶莹如玛瑙般的露珠,又守护着婷婷玉立的荷花和胖胖的花骨朵,简直是一幅大画家的画卷也无法比拟的自然风景画。()
秋季的西湖,是一派成熟的景色。岸边十里飘香的桂花呀,真让人流连忘返;湖面上,荷叶像害羞的小姑娘,都低下了脑袋,躲藏了起来,她们在提醒和等待着人们去采摘那根下的莲藕呢,这时候,人们划着轻快的小船,哼着悠闲的小曲,轻轻地采下莲藕。那一只只莲藕呀,白白胖胖的,像一个个一丝不挂的小胖娃娃,让人爱不释手。你要是从筐子里随便拣上一只,洗洗干净咬上一口,脆生生的,那味儿一直能甜到你心里。
西湖的冬天也不例外,虽然花儿都谢了,但湖水还是清澈见底,盛开的梅花更是美丽无比;雪天,银装素裹,湖边的孩子们在欢乐地玩耍,欢笑声、雪飞声,融合在一起,谱出一曲美妙的交响曲。
生在杭州的我不禁感叹:西湖真美好啊,我们的家园真美好啊!我愿大家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细心呵护我们的西湖。愿诗中的美景常在,愿我们的西湖更加婀娜多姿,愿我们的家乡永远美丽动人!
4、饮湖上初晴后雨改写
饮湖上初晴后雨改写(一)
清晨,我约了几位朋友去无人不晓的西湖游玩。
我们在离西湖较近的亭子里坐下,一边欣赏着西湖,一边喝着美酒。湖面被太阳照得波光粼粼,在这平静的湖面上又有几条小船,那一条条小船就像一个个喝醉的老翁,摇摇摆摆的前进。湖中的小鱼小虾聚集在一起,在水草中“捉迷藏”,突然飞来了几只蜻蜓轻轻地点了一下水,所有的鱼虾都向四处散开,“晴天的西湖多么美呀!”我们赞叹道,本是晴空万里的天空瞬间布满了乌云,下起了连绵细雨。蒙蒙细雨中,那聚集在亭台上的雨点,恰似五线谱上的全音符,一串串地排列着;又想晶莹透亮的珠子在其间滑行,慢慢地向右边移动,倏忽又转到左边。有时左右两边的水珠同时向中间聚集,逐渐汇成一颗大水珠,“啪”地落到地上。雨越大,水珠自然就越多,降落的也越快。远处的山峰若有若无,时不时天空中飞来几只海鸟,我们有感叹道:“雨天的西湖一点也不比晴天差!”
我看着美丽的西湖便想起了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西施,把西湖比作西施一点也不夸张,因为西湖和西施的第一个字都是西,而且和西施一样无论淡妆浓抹都是那么美丽。
我回到家中,心中的激情久久不能散去,于是我题诗一首: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改写(二)
西湖——一个拥有着无与伦比美景的美丽的湖泊,就是因为它的美,所以这时候,我和我的朋友拿上酒,泛舟湖上,坐在乌篷船里,一边欣赏着西湖的景色,一边小口小口的饮着酒,真当是惬意至极。
早晨的湖面上生起了一层层薄雾,像少女的纱巾一样,穿插飘渺围绕在远处的山峦之中。这些薄雾若有若无,朦胧的山峦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把自己秀美的身姿显现出来一样。
湖面细观,看到南北走向的苏堤,它像一条玉带一样,镶嵌在清澈的湖面上。在微风的吹拂下,水面波光闪烁,堤上的柳树枝条像少女柔软顺滑的青丝一样随风摆动。
当我走在苏堤南端上的时候,在柳浪闻莺处,看见游人在向河中抛撒鱼食,那鱼极其灵巧,迅速的像一个五彩球一样团在一起,为抢食,有的鱼跳出水面。又让我想起了古时女子嫁娶时在闺阁上所抛的花球,那球抛弃时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接着又以双龙戏珠的场景在闺楼下变幻莫测。
不知何时,淅淅沥沥的下起了细雨,雨点就像一滴滴晶莹的珍珠落在西湖之上,使得原本平静的湖面荡起了一圈圈涟漪,打伞的游人急匆匆的奔向前方,把西湖衬托得更显妖娆,不禁我想起了美丽的传说——白蛇传故事。美景催人思,那么美妙的环境中催生出那么动人的故事,也在情理之中。
傍晚,当月亮从远处那山峦窜出来的时候,湖面上像洒下了一片片、一层层的鳞光一样闪烁着、跳跃着映入我的眼帘,景色非常迷人。那湖中的三潭像宝葫芦一样矗立在湖中央——真是美极了!
西湖的景色说不完道不尽,而又能把它比作袅袅婷婷的美人西施,来与之媲美,西湖的景色,真的就像西施一样,无论是晴天中的清雅西湖还是雨天中的艳丽西湖都是那么的使人陶醉,使人迷恋。
饮湖上初晴后雨改写(三)
初夏清晨,烈日依旧从东方冉冉升起,西湖的水面波光粼粼,一只只蜻蜓在水面上轻盈飞舞,荡起一圈圈小涟漪,发现一支碧绿,未展的莲叶,便躺在上面休憩,享受烈日阳光的照耀……
水面上,游来一艘小船,苏轼正坐在船上,手拿折扇,兴致勃勃的欣赏着这美丽景色,不禁赞叹,西湖就像一幅画,韵味十足,看过百遍也不觉厌。()湖面风平浪静,波光粼粼,就好似仙人在西湖的湖面上铺了一块金子。
忽的,一阵风刮来,烈日也躲到了乌云后面,似乎前方有强敌,乌云在保护烈日一般,不一会儿,雨滴就争先恐后地向西湖招手。落到湖面上,使风平浪静的湖面变得大风大浪,雨滴迫不及待的想和西湖的湖水交个朋友,和他们一起玩耍,嬉戏。落到荷叶上,惊飞了正休憩的小蜻蜓,却让荷叶显得更加翠绿了。落到荷花上,把手足无措的荷花吓了一跳,花瓣颤来颤去。
苏轼见此情景,急忙把折扇用来挡雨,却还不忘欣赏这别致的雨中景色,西湖就像美若天仙的西施,同西湖一样美丽!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灵秀美丽的西施和似“人间天堂”的西湖同为美的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