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毯下的尘土读后感_张晓风:地毯的那一端

1、地毯下的尘土读后感

地毯下的尘土读后感(一)

《地毯下的尘土》这个题目就很有深意,从题目上一点也看不出作者想要说明什么。通读全文便可知,“地毯下的尘土”是课文所叙故事的关节点,它暗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小姑娘米妮自觉主动地打扫“地毯下的尘土”,是表现米妮诚实的一个重要情节,也是揭示作品主旨的一个主要内容。故事的开头也不像一般的文章那样讲究扣题、点题,而是从小米妮的身世讲起,经过层层的铺垫之后,在故事的结尾部分才点明主旨,告诉读者“地毯下的尘土”是怎么一回事。文章的标题可谓耐人寻味、富有深意,却含而不露。

从小姑娘米妮离家找工作开始,就一路充满了梦幻般的色彩。她沿着一条从未走过的森林小路走,居然没有迷路,反而碰巧找到了一座神奇的“小屋”。当我们这位幸运的小姑娘在这座陌生的“小屋”里充分展现她勤劳善良和乐于助人的美德时,“小屋”的主人——恰好是“山里掌管金子的十二个快乐的小矮人”,而不是凶狠恶毒的巫婆——回来了,更为巧合的是“他们的仙女保姆去度假了”,“十二个快乐的小矮人”迫切需要一个人代替“仙女保姆”,而米妮恰恰就是最合适的人选。可是,一向勤劳的米妮又怎么会不扫“地毯下的尘土”呢?原来,这又是一个巧合。恰恰就在“仙女假期的最后的一天”,小米妮“想看看去工作的小矮人”,恰好被“窗外”“自己从未见过的美丽的景象”迷住了,“连要干的活都忘了”,以至于连“地毯下的尘土”也来不及扫了。

正是这一连串的巧合,推动了情节不断向前发展,使行文更富有情趣,也给读者带来了一波又一波阅读快感。不过,这一连串的巧合却并不让人觉得蹊跷、突兀,反而觉得合情合理。而这一效果的产生,正是由于作者莫德·林赛对情节设计的技巧已经达到圆润无痕的境界了。

米妮“急急忙忙地跑过去整理床,洗盘子”“她再也无法干得更快了”,一连串的动作刻画出小姑娘着急、慌张的心理;“我想,”米妮大声说,“今天我就不打扫地毯下面的地了。再者,地毯下面没人看得见,有点灰尘也没关系的。”声音虽大,骨子里的心虚却暴露得更明显;“星星透过窗户,向她眨眼睛”,她好像听到了星星们在说:“那位小姑娘,诚实而善良。”小米妮有些急了,但她仍抱有一丝侥幸,“米妮把脸转向墙”。但是,她心灵最深处的一个声音反反复复响起来,“地毯下的尘土!地毯下的尘土!”,“地毯下的尘土!地毯下的尘土!”。而且,“我们看到她了!我们看到她了!”所有的星星都快乐地叫着。这样,小米妮内心的矛盾和激烈的思想斗争就跃然纸上,她诚实善良的形象再一次印入读者脑海中。

这一部分没有为写人物心理而进行心理描写,而是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多角度来刻画米妮起伏不断的心理变化过程,使主人公米妮有血有肉、有声有色地“立”在读者面前。可谓“雁过不留痕”!

地毯下的尘土读后感(二)

今天,我们刚学了一篇课文:《地毯下的尘土》。我学完这篇课文后,觉得很愧疚。因为课文里的米妮,她是一个勤劳的女孩。而我却是一个懒惰的女孩。

平时,我在家里什么也不会动手去干。只是吃喝玩乐。例如:有一次,放学回家。肚子饿得要命。我看见妈妈还没煮饭,立刻大声大喊的说:“什么时候了,还不煮饭,我肚子好饿了。”妈妈没有出声,走进厨房里煮饭。妈妈一个人怎么能做那么多的事情呢!我当时为什么这么懒呢?我应该去帮妈妈煮饭,让妈妈来炒菜。现在想起来也觉得当时真的很懒。

还有一次,妈妈和爸爸出差了。只有我自己一个人在家,我每天一放学就去买饭吃,从不自己动手去做。吃完饭就放在桌上,什么也不收拾。

我现在觉得很后悔,我学了这篇课文,我一定会改正的。我一定要比课文的米妮更加勤劳!

地毯下的尘土读后感(三)

《地毯下的尘土》选自美国作家莫德·林赛的《美德书》,文章讲述了一个神奇而浪漫的故事:穷苦人家出身的小米妮,因为母亲病了,自告奋勇外出找工作,不料在半路上迷途,不小心闯进了十二个小矮人的小屋子。小姑娘的勤劳、善良打动了小矮人们,并担起了照顾小矮人的工作。直到有一天,她帮小矮人打扫卫生,因时间紧迫而没有打扫地毯下的尘土。小米妮内心矛盾,半夜起床打扫,结果意外地获得了小矮人藏在地毯下的十二枚金币,作为她诚实的奖赏。故事最后,小米妮带着金子和送给妈妈、妹妹的礼物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故事的主人公小米妮是个勤劳、能干的小姑娘,她懂礼貌、乐于助人,给小矮人们留下了愉快的印象。特别是在她忘记打扫地毯下的尘土后,表现出来的真挚和诚实,如果她不翻开地毯,能得到的只是良心的责备和永久的遗憾——正如小矮人的所说“每个小小的工作里,都藏着快乐的宝藏。”小米妮也由此受到启发,每次都认认真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特别是记得打扫那片“地毯下的尘土”。

以“地毯下的尘土”作为文章的标题,初看貌似难以理解,饶有兴趣地读完以后,才知道这是小米妮心中矛盾纠结的根源——工作的疏忽点。也正是因为小米妮的责任心强,诚实的她无法忍受“地毯下的尘土!地毯下的尘土!”这样激烈的思想斗争。在与“星星”对话之后,米妮“再也忍不住了,便拿起扫帚,开始扫地毯下的尘土”。()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或许都有过和小米妮相似的经历,有些事也许当时没有人知道,但是会让自己的心里很不安,特别是对待自己分内的工作或学习。古语有云:“君子慎独。”当人们面对自己诚实、善良、责任的拷问时,你能不能坦诚地交上无愧于心的答案?你能不能自信地承认你完成好了一切工作?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让我们先学习米妮的做法,把心中那块秘密的“尘土”倾诉出来,马上用行动清理干净吧!

读完《地毯下的尘土》这个故事,让我有理由相信:生活一定会给那些诚实、善良、勤劳的人一个好的回报,小矮人的金币就藏在每一个微小的工作之中,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找寻。同学们,请怀着一颗真挚、诚实的心,认认真真地对待自己的生活吧!

2、张晓风:地毯的那一端

张晓风:地毯的那一端

德:

从疾风中走回来,觉得自己像是被浮起来了。山上的草香得那样浓,让我想到,要不是有这样猛烈的风,恐怕空气都会给香得凝冻起来!

我昂首而行,黑暗中没有人能看见我的笑容。白色的芦荻在夜色中点染着凉意。

这是深秋了,我们的日子在不知不觉中临近了。我遂觉得,我的心像一张新帆,其中每一个角落都被大风吹得那样饱满。

星斗清而亮,每一颗都低低地俯下头来。溪水流着,把灯影和星光都流乱了。我忽然感到一种幸福,那种浑沌而又淘然的幸福。我从来没有这样亲切地感受到造物的宠爱--真的,我们这样平庸,我总觉得幸福应该给予比我们更好的人。

但这是真实的,第一张贺卡已经放在我的案上了。洒满了细碎精致的透明照片,灯光下展示着一个闪烁而又真实的梦境。画上的金钟摇荡,遥遥的传来美丽的回响。我仿佛能听见那悠扬的音韵,我仿佛能嗅到那沁人的玫瑰花香!而尤其让我神往的,是那几行可爱的祝词:"愿婚礼的记忆存至永远,愿你们的情爱与日俱增。"

是的,德,永远在增进,永远在更新,永远没有一个边和底--六年了,我们护守着这份情谊,使它依然焕发,依然鲜洁,正如别人所说的,我们是何等幸运。每次回顾我们的交往,我就仿佛走进博物馆的长廊。其间每一处景物都意味着一段美丽的回忆。每一件。事都牵扯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那样久远的事了。刚认识你的那年才十七岁,一个多么容易错误的年纪!但是,我知道,我没有错。我生命中再没有一件决定比这项更正确了。前天,大伙儿一块吃饭,你笑着说:"我这个笨人,我这辈子只做了一件聪明的事。"你没有再说下去,妹妹却拍起手来,说:"我知道了!"啊,德,我能够快乐的说,我也知道。因为你做的那件聪明事,我也做了。

那时候,大学生活刚刚展开在我面前。台北的寒风让我每日思念南部的家。在那小小的阁楼里,我呵着手写蜡纸。在草木摇落的道路上,我独自骑车去上学。生活是那样黯淡,心情是那样沉重。在我的日记上有这样一句话:"我担心,我会冻死在这小楼上。"而这时候,你来了,你那种毫无企冀的友谊四面环护着我,让我的心触及最温柔的阳光。

我没有兄长,从小我也没有和男孩子同学过。但和你交往却是那样自然,和你谈话又是那样舒服。有时候,我想,如果我是男孩子多么好呢!我们可以一起去爬山,去泛舟。让小船在湖里任意飘荡,任意停泊,没有人会感到惊奇。好几年以后,我将这些想法告诉你,你微笑地注视着我:"那,我可不愿意,如果你真想做男孩子,我就做女孩。"而今,德,我没有变成男孩子,但我们可以去邀游,去做山和湖的梦,因为,我们将有更亲密的关系了。啊,想象中终生相爱相随该是多么美好!

那时候,我们穿着学校规定的卡其服。我新烫的头发又总是被风刮得乱蓬蓬的。想起来,我总不明白你为什么那样喜欢接近我。那年大考的时候,我蜷曲在沙发里念书。你跑来,热心地为我讲解英文文法。好心的房东为我们送来一盘卷,我慌乱极了,竟吃得洒了一裙子。你瞅着我说:"你真像我妹妹,她和你一样大。"我窘得不知如何是好,只是一径低着头,假作抖那长长的裙幅。

那些日子真是冷极了。每逢没有课的下午我总是留在小楼上,弹弹风琴,把一本拜尔琴谱都快翻烂了。有一天你对我说:"我常在楼下听你弹琴。你好像常弹那首甜蜜的家庭。怎样?在想家吗?"我很感激你的窃听,唯有你了解、关切我凄楚的心情。德,那个时候,当你独自听着的时候,你想些什么呢?你想到有一天我们会组织一个家庭吗?你想到我们要用一生的时间以心灵的手指合奏这首歌吗?

寒假过后,你把那叠泰戈尔诗集还给我。你指着其中一行请我看:"如果你不能爱我,就请原谅我的痛苦吧!"我于是知道发生什么事了:我不希望这件事发生,我真的不希望。并非由于我厌恶你,而是因为我太珍重这份素净的友谊,反倒不希望有爱情去加深它的色彩。

但我却乐于和你继续交往。你总是给我一种安全稳妥的感觉。从头起,我就付给你我全部的信任,只是,当时我心中总向往着那种传奇式的、惊心动魄的恋爱。并且喜欢那么一点点的悲剧气氛。为着这些可笑的理由,我耽延着没有接受你的奉献。我奇怪你为什么仍作那样固执的等待。

你那些小小的关怀常令我感到。那年圣诞节你是来不易的几颗巧克力糖,全部拿来给我了。我爱吃笋豆里的笋子,唯有你注意到,并且耐心地为我挑出来。我常常不晓得照料自己,唯有你想到用自己的外衣披在我身上(我至今不能忘记那衣服的温暖,它在我心中象征了许多意义。)是你,敦促我读书。是你,容忍我偶发的气性。是你,仔细纠正我写作的错误。是你,教导我为人的道理。如果说,我像你的妹妹,那是因为你太像我大哥的缘故。

后来,我们一起得到学校的工读金,分配给我们的是打扫教室的工作。每次你总强迫我放下扫帚,我便只好遥遥地站在教室的未端,看你奋力工作。在炎热的夏季里,你的汗水滴落在地上。我无言地站着,等你扫好了,我就去挥挥桌椅,并且帮你把它们排齐。每次,当我们目光偶然相遇的时候,总感到那样兴奋。我们是这样地彼此了解,我们合作的时候总是那样完美。我注意到你手上的硬茧,它们把那虚幻的字眼十分具体他说明了。我们就在那飞扬的尘影中完成了大学课程--我们的经济从来没有富裕过;我们的日子却从来没有贫乏过,我们活在梦里,活在诗里,活在无穷无尽的彩色希望里。记得有一次我提到玛格丽特公主在婚礼中说的一句话:"世界上从来没有两个人像我们这样快乐过。"你毫不在意地说:"那是因为他们不认识我们的缘故。"我喜欢你的自豪,因为我也如此自豪着。

我们终于毕业了,你在掌声中走到台上,代表全系领取毕业证书。我的掌声也夹在众人之中,但我知道你听到了。在那美好的六月清晨,我的眼中噙着欣喜的泪,我感到那样骄傲,我第一次分沾你的成功,你的光荣。

"我在台上偷眼看你,"你把系着彩带的文凭交给我,"要不是中国风俗如此,我一走下台来就要把它送到你面前去的。

我接过它,心里垂着沉甸甸的喜悦。你站在我面前,高昂而谦和,刚毅而温柔,我忽然发现,我关心你的成功,远远超过我自己的。

那一年,你在受军训。在那样忙碌的生活中,在那样辛苦的演习里,你却那样努力地准备研究所的考试。我知道,你是为谁而作的。在凄长的分别岁月里,我开始了解,存在于我们中间的是怎样一种感情。你来看我,把南部的冬阳全带来了。我一直没有告诉你,当时你临别敬礼的镜头烙在我心上有多深。

我帮着你搜集资料,把抄来的范文一篇篇断句、注释。我那样竭力地做,怀着无上的骄傲。这件事对我而言有太大的意义。这是第一次,我和你共赴一件事,所以当你把录取通知转寄给我的时候,我竟忍不住哭了,德,没有人经历过我们的奋斗,没有人像我们这样相期相勉,没有人多年来在冬夜图书馆的寒灯下彼此伴读。因此,也就没有人了解成功带给我们的兴奋。

我们又可以见面了,能见到真真实实的你是多么幸福。我们又可以去作长长的散步,又可以蹲在旧书摊上享受一个闲散黄昏。我永不能忘记那次去泛舟。回程的时候,忽然起了大风。小船在湖里直打转,你奋力摇橹,累得一身都汗湿了。

"我们的道路也许就是这样吧!"我望着平静而险恶的湖面说,"也许我使你的负担更重了。"

"我不在意,我高兴去搏斗!"你说得那样急切,使我不敢正视你的目光,"只要你肯在我的船上,晓风,你是我最甜蜜的负荷。"

那天我们的船顺利地拢了岸。德,我忘了告诉你,我愿意留在你的船上,我乐于把舵手的位置给你。没有人能给我像你给我的安全感。

只是,人海茫茫,哪里是我们共济的小舟呢?这两年来,为了成家的计划,我们劳累着几乎虐待自己的地步。每次,你快乐的笑容总鼓励着我。

那天晚上你送我回宿舍,当我们迈上那斜斜的山坡,你忽然驻足说:"我在地毯的那一端等你!我等着你,晓风,直到你对我完全满意。"

我抬起头来,长长的道路伸延着,如同圣坛前柔软的红毯。我迟疑了一下,便踏向前去。

现在回想起来,已不记得当时是否是个月夜了,只觉得你诚挚的言词闪烁着,在我心中亮起一天星月的清辉。

"就快了!"那以后你常乐观地对我说,"我们马上就可以有一个小小的家。你是那屋子的主人,你喜欢吧?"

我喜欢的,德,我喜欢一间小小的陋屋。到天黑时分我便去拉上长长的落地窗帘,捻亮柔和的灯光,一同享受简单的晚餐。但是,哪里是我们的家呢?哪儿是我们自己的宅院呢?

你借来一辆半旧的脚踏车,四处去打听出租的房子,每次你疲惫不堪的回来,我就感到一种痛楚。

"没有合意的,"你失望地说,"而且太贵,明天我再去看。"

我没有想到有那么多困难,我从不知道成家有那么多琐碎的事,但至终我们总算找到一栋小小的屋子了。有着窄窄的前庭,以及矮矮的榕树。朋友笑它小得像个巢,但我已经十分满意了。无论如何,我们有了可以想息的地方。当你把钥匙交给我的时候,那重量使我的手臂几乎为之下沉。它让我想起一首可爱的英文诗:"我是一个持家者吗?哦,是的,但不止,我还得持护着一颗心。"我知道,你交给我的钥匙也不止此数。你心灵中的每一个空间我都持有一枚钥匙,我都有权径行出入。

亚寄来一卷录音带,隔着半个地球,他的祝福依然厚厚地绕着我。那样多好心的朋友来帮我们整理。擦窗子的,补纸门的,扫地的,挂画儿的,插花瓶的,拥拥熙熙地挤满了一屋子。我老觉得我们的小屋快要炸了,快要被澎湃的爱情和友谊撑破了。你觉得吗?他们全都兴奋着,我怎能不兴奋呢?我们将有一个出色的婚礼,一定的。

这些日子我总是累着。去试礼服,去订鲜花,去买首饰,去选窗帘的颜色。我的心像一座喷泉,在阳光下涌溢着七彩的水珠儿。各种奇特复杂的情绪使我眩昏。有时候我也分不清自己是在快乐还是在茫然,是在忧愁还是在兴奋。我眷恋着旧日的生活,它们是那样可爱。我将不再住在宿舍里,享受阳台上的落日。我将不再偎在母亲的身旁,听她长夜话家常。而前面的日子又是怎样的呢?德,我忽然觉得自己好像要被送到另一个境域去了。那里的道路是我未走过的,那里的生活是我过不惯的,我怎()能不惴惴然呢?如果说有什么可以安慰我的,那就是:我知道你必定和我一同前去。

冬天就来了,我们的婚礼在即,我喜欢选择这季节,好和你厮守一个长长的严冬。我们屋角里不是放着一个小火妒吗?当寒流来时,我愿其中常闪耀着炭火的红火。我喜欢我们的日子从黯淡凛冽的季节开始,这样,明年的春花才对我们具有更美的意义。

我即将走入礼堂,德,当结婚进行曲奏响的时候,父母将挽着我,送我走到坛前,我的步履将凌过如梦如幻的花香。那时,你将以怎样的微笑迎接我呢。

我们己有过长长的等待,现在只剩下最后的一段了。等待是美的,正如奋斗是美的一样,而今,铺满花瓣的红毯伸向两端,美丽的希冀盘旋而飞舞,我将去即你,和你同去采撷无穷的幸福。当金钟轻摇,蜡炬燃起,我乐于走过众人去立下永恒的誓愿。因为,哦,德,因为我知道,是谁,在地毯的那一端等我。

3、没有谁的青春,是踩在红地毯上微笑着走过的

没有谁的青春,是踩在红地毯上微笑着走过的

文/张珑耀

最近这一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能听到身边的抱怨。总的来说分为三类:我到底做了什么,我在做什么,和我要做什么。

(一)

时间把我们轻轻推远,我们已经不再是那个还可以整天做着美梦的年纪了。那时或许一个晴天,就可以和朋友们躺在草地上畅想未来多美好,前途迫不及待令人向往。那时的我们,总觉得还早,一切尚未来到,还有机会去潇洒青春,挥洒豪迈。未来是挂在天边的北极星,只要我们一股脑的朝它奔跑,就会有一场盛宴如期而至。

只可惜,不知道是盛宴太美好不忍轻易到来?还是我们的睫毛沾满了花粉?让我们误以为期待的未来只不过是眼前的萧凌破败。结果是,我们在这场追逐梦想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

我们每向前走一步,就会听说某某大神学姐,gmat考了770,雅思8分,某某学长拿到剑桥或者哈佛的全额奖学金。我们每每回首看自己走过的路,就会听见家里的人说哪个刚毕业的姐姐打败三万人考上公务员,抱着金饭碗不用愁;我们每抬头看看自己远方的路,就看见某个同龄的高中同学,大学就自己创业,没毕业公司就上百万。学校赶紧请他在学校办讲座向周围的同学传授创业经验。

别人的未来清晰夺目,自己的未来暗淡无光。

我们每发出一点声音,周围的喧嚣就会刺激到自己紧张的神经。人人上疯狂分享上万次的牛人高分托福备考经验,或者进入联合利华或者四大的学长学姐写的大学四年志。还有那些亲爱的杜拉拉,李拉拉,王拉拉们,他们的人生奋斗就像是一本职场的《九阴真经》苦口婆心,所向披靡,无往不胜。

市面上的成功学等等层出不穷。还不要说那些天资聪颖,打小就目标明确前途辉煌的少年天才。比如含着金汤匙的薄瓜瓜们,他们年纪轻轻就有一番作为,无不是在各种场合上是风生水起的人物。

牛逼人物们的神话,就像是粘在座椅靠背的图钉,时刻刺痛我们稍微放松一下的神经。我们突然感觉到,自己在他们面前好像什么都没有准备好。在别人都武装到牙齿的时候,我们还赤裸着身子红着脸四处遮羞。

脚下的路,蜿蜒又曲折,远方的梦,迷蒙而扑朔。

(二)

我们焦躁,烦闷,忧郁,彷徨。

这是一个残忍的时代,好友、同学都纷纷实习,就业,考研,出国。所以我们也拼命地不甘示弱,往前拼命地挤破头,生怕错失良机。却还是在起起伏伏的人海中还是失了方向。

长相不出众,气质不优雅,成绩不拔尖,家世不显赫,手腕不高明。这样的我们,又何去何从?

(三)

这是一个浮躁的社会,大家拼命地以为,只有速成,才是指向成功的唯一标准。我们仿佛都忘了一个词语,叫做“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从古今来最传统的成功,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坚持和执着。

俞敏洪,多次落榜,第三次才考上北大,在大学里情场失意。他的理想是哈佛,但三次都被拒签,还被老婆看不起,一脚从床上踹了下去。

我记得我在上“新东方”的时候曾经听过这样的一个故事。当时“新东方”还远没有现在的规模,只是北京地区小有名气的英语办学机构。老俞当时租的房子因为租金不高,盛夏酷暑的夜里老是停电。(励志文章  )于是老俞他们就用蜡烛点灯上课。实在热得不行了,就托人找了一米多高的冰块摆在教室里面驱热。有一夜北京高温30多度,台上的老师中暑晕倒了。在把老师送到医院后,老俞回到教室看这样的环境,学生和老师,看着看着,就哭了。

李安大学毕业后,有一段长达六年的失业期。生活的全部都是靠她妻子的工资,而他就是全职家庭主夫。每天李安能做的就是目送她的妻子林惠嘉开车去工作,然后自己独自回家写剧本做家务。终于有一天,李安实在是无法忍受这种生活,就瞒着他的妻子去当时的社区大学报名学电脑以改善自己的处境。那天他惴惴不安地送他的妻子,林惠嘉站在台阶上对李安一字一句地说,“李安,要记得你心里的梦想”。那一刻,李安心里像突然起了一阵风,那些快要湮没在庸碌生活的梦想,像那个早上的阳光,一直射进心底。妻子上车走了,李安拿出包里的课程表,慢慢地撕成碎片,丢进门口的垃圾桶。

世间不缺少一个电脑员,却缺少一个李安。

其实,不是每个人的成功,都是一剂良药,冲水即食。不是每个人的成功,都是一条咒语,默念即灵。但是,每个人的成功,都曾是在他们青春里呐喊过,失望过,彷徨过,失意过,却未放弃的对理想的坚持。他们愿意相信自己多于相信别人。他们可以摒弃一切外在的纷扰和杂念,只倾听自己内心的向往和执着。就算是痛彻心扉的失败和挥之不去的烦恼,甚至身体上的折磨都没有内心的空虚和空洞来的无力与可怕。

我想,三毛一定不会期待《哈佛女孩》的故事。我也觉得,ladygaga也不会对《黑厚学》感兴趣。因为哈佛女孩年年有,但是他们却是世界独一无二无可取代的唯一。她们的独自选择,成就和塑造了她们与众不同。他们的特立独行,另辟蹊径成就了跳脱了平庸的不落俗套。而那些,单一的模仿和简单的复制只是一条会过时的山寨生产流水线。一样的模子刻一样的人偶,这种成功,没有独自温暖的体温,没有激动人心迫不及待的回忆心跳。所以,它只能是人偶,不是人物。

它没有惨痛的过去,也自然不会迎来辉煌的未来。

(五)

龙应台的十八岁,是充满一个海边渔村里的回忆。

是零碎的对小卖部里小孩的袜子,学生的书包,老婆婆的内裤,女人的奶罩和男人的汗衫的回忆;是对窄窄马路上巴士,摩托车,把马路塞得乌烟瘴气水泄不通,又突然安静的回忆;还有飘着一股尿臊味,揉着人体酸酸的汗味风扇嘎吱嘎吱响着,孩子摇椅,歌星大声说唱的回忆。

那些十八岁的回忆,远远撑不起一个青春少女完美的梦想。但是,那个渔村,那些回忆,却成了让她从容面对黑白价值颠倒,权力更迭,帝国瓦解,围墙崩塌还有城邦兴衰的价值。让她在事物被颠倒,被渗透,被解构,被操纵到难辨真假难分是非时,让她清醒的“锚”,让她以最原始的面貌存在与面对。

那个十八岁的小渔村,没有给她足够的知识和背景,却给了她一种能力:悲悯的能力,同情的能力。“使得她在日后面对权力的傲慢、欲望的伪装和种种时代的虚假时,虽然艰难却仍旧得以穿透,看见文明的核心关怀所在。”

(六)

这是龙应台的十八岁的小渔村,我们的“小渔村”又是什么?

或许我们憎恶与焦虑的今天,会不会是奠定我们价值,给予我们力量和坚持的明天呢?我们是否又会像她一样,当回首告诉安德烈,那些你青春里的困扰而坚持,彷徨却笃定时,我们会重新认识我们的十八岁,那个纷纷扰扰的自己?是否我们也会像她一样,感谢自己当时的坚定及向往,即便是在最贫瘠的荒凉,也可以诞生最伟大的梦想?还是说,我们还是会像她一样总是觉得自己很廉价,廉价到只剩下坚持。然后回首才会意识到其实那才是我们最宝贵的拥有?

我们也大可不必在青春的舞台上叹息着明天的还未登台。或者围观,临摹着别人的精彩。因为,不是所有的成功都是急功近利的模仿,不是所有的梦想都是人云亦云的跟随。也因为青春不仅仅是一场盛大的红地毯,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毫不费力地走得步履轻盈还赢得掌声一时。青春,也是一场自编自导的独幕剧,唯有最艰苦的等待,最艰难的坚持,以及最崇高的坚守梦想,才值得获得最经久不衰的掌声。

(七)

如果是我,请允许我在我的首映之前铺一条长长的红地毯,华灯初上,让那些盛装打扮,莺歌燕舞的青春胜利者们踏上这五光十色的红毯,然后走进影院,为我喝彩。

4、珍贵的尘土读后感

珍贵的尘土读后感(一)

从妈妈手里接过《金蔷薇》这本书的时候,心里真的是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狂喜和激动。淡雅的封面一下子让我喜欢上了它,我想用清新脱俗来形容它应该不为过。

在学校的时候,就有听到老师说这本书有多么多么得好,是多么多么得深奥,并且对很多当代作家在文学创作的道上起过重要作用。现在,我终于拿到了它,于是我一坐下来就如饥似渴地阅读起第一篇文章《珍贵的尘土》。

看到题目的时候我就在想“尘土”怎么是珍贵的呢?在这个包罗万象的世界里,通过太阳的折射,就可以看到我们压根就不会注意到的正在空气中乱舞的尘土,我们不注意的时候,它们是存在的,我们注意的时候,它们也一样地存在,它们有多么得珍贵呢?

翻开第一页,没想到它的第一句话就是:“这则关于巴黎一个叫让-夏米的清扫工的故事,我是从哪儿知道的,已不复记忆。”很亲切的开头,于是我就在作者没有波澜壮阔的展开的情节的引领下,完整地阅读了这篇小说。

读完之后我深深地舒出了一口气,我似乎为里面主人公的悲惨经历所感染,我似乎已经附身于他之上了,以他卑微的身份生活在巴黎郊外偏僻得只有暗探才会来的窝棚里,以他卑微的身份替一个街区的工匠们打扫卫生苟活,也正是因为他卑微的身份,他把他对一个女人异样的情感深埋与心底,因为他卑微的身份,他偷偷把首饰作坊的尘土里的金屑筛出来,铸成一块小金锭,打成一朵为了使苏珊娜幸福小小的金蔷薇,也因为他卑微的身份,当蔷薇花终于打成的时候,他才得知苏珊娜已于一年前去了美国,并且再也不会回来。他在孤寂中逝世,在潦倒中逝世,在悔恨中逝世,在失望中逝世。他的去世并没有给别人带来任何的困扰,事实上,除了那个老工匠,没有一个人知道他去世了,没有一个人知道他曾经的过往,他这段凄惨的遭遇。

在小说的最后,终于有一位老文学家为这则不知来由的故事善后了。多亏这位老文学家的札记,人们才得以知道夏米这段鲜为人知的遭遇。似乎,这是个再好不过的结局了,而事实上,也只有这个结局可以让我们获得些许的安慰。

看完之后,心里有着一丝丝的惋惜和心痛,我才知道,这里的“尘土”指的是夏米从首饰作坊的尘土里筛出来的金屑,或许更深一步讲,尘土不仅仅指的是物质上的金屑,而是他对苏珊娜的那种别样的又搀和着一种自卑的傻傻的温情和祝福。

我觉得老文学家所说的那么一段话才是作者最想要说的精华之处:“每一刹那,每一个偶然投来的字眼和流盼,每一个深邃的或者戏谑的思想,人类心灵的每一个细微的跳动,同样,还有白杨的飞絮,或映在静夜的水塘中的一点星光----都是金粉的微粒。”

我想作者是想告诉我们,写作,需要的是从生活的许多不留意中留意到的细节,要的是火花一现的触动。我们要的不仅仅是辨别金粉的能力,而且也需要将金粉锻造成美丽的金蔷薇的能力。因此,我们需要做的是,静下心来,不断地清理自己的场地,从别人所废弃的尘土中找到自己所认为的金粉,不断地充实自己的财富。

作者是个有着牧歌情调的人,他每一句话所表现的往往只是一种情调,一种气氛,一种微妙的情绪,企图从这中间去体现性格的美和生活的美。虽然是简单的几个字,可是堆积出来的文字却是充满了对生活的美的追求,洋溢着对生活的激情。其实,我觉得他的作品没有深刻地反映现实,也没有强大的思想力量,跟鲁迅曲径通幽、隐晦曲折的行文特点完全不一样,但是他的作品却达到了一种所要表现的题材与他的心完全交融无间,可以让他的想象奔驰的艺术的峰巅,这就是我们所被其折服的地方所在吧。

珍贵的尘土读后感(二)

“每一个刹那,每一个偶然投来的字眼和流盼,每一个深邃的或者戏谑的思想,人类心灵的每一个细微的跳动,同样,还有白杨的飞絮,或映在静夜水塘中的一点星光——都是金粉的微粒。”读完《珍贵的尘土》,老文学家的这段话随即跳入眼帘。沙梅,一个普通的士兵,为了他的执着追求,以勇敢而无畏的精神,铸造了一朵属于他自己的坚强的金蔷薇。我被他的精神而感动!

总是感慨那些曾经逝去的美好,那些辉煌的片刻,但是却仿佛再也回不去。你说那是一个人的经历,是一个人的历史,历史是我们抹不去的东西。尽管那些过往的细节留给了历史,但我们依然需要前行的动力,就如沙梅一样,执着的追求。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一个平凡的幼儿教师,所以我从来也没有把名垂史册作为生活目标;我是一个普通的人,所以我从来没想过的自己要有轰轰烈烈的事业,我只是想在一个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8年的教学生涯,使我品尝了初为人师的那一份欣喜与雀跃,也从中历经了“百炼钢与绕指柔”的辛酸,勤勤恳恳,不折不挠。这其中,方有身体力行的人才能体会。曾经希冀过,也曾经彷徨过;曾经迷惘过,也曾经欣喜过;曾经踌躇过,也曾经梦想过。点点滴滴,印下了我成长道路上一步一斜的足迹。有人曾说过:感谢曾经伤害过你的人,是他磨练了你的意志;感谢曾经欺骗过你的人,是他增进了你的智慧。对待生活,时常鞭策自己:人在世上,常怀感恩。()以一颗感恩包容的豁达之心去面对你的生活,面对你周围的人,事,物。那么生活便会绽放出五彩,人生才会尽显出有如金蔷薇般的光辉。

平平淡淡才是真。不奢望玫瑰的艳丽会闪亮我的光辉,不奢望灿烂的星空会点燃我的前程,不奢望无垠的大海会掌舵我前进的方向。只求在平淡之中寻求一份安逸,一份恬然,一份舒坦。

然后,告诉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我们所难以预料的。我们不能控制际遇,却可以掌握自己;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却可以把握现在;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到底有多长,但我们却可以安排当下的生活;我们左右不了变化无常的天气,却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情。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就是给自己一个目标,给自己一点信心。只要我们不忘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我们就一定能够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

漫漫人生路,款款行路人!我愿采撷一片金蔷薇的花瓣,珍藏在记忆深处,促使我前进的动力,鼓舞我向上的斗志!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