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影评_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

1、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影评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影评(一)

因为这几年徐静蕾在银幕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对她的了解越多发现越喜欢她。《杜拉拉》是我看她演的第一部电影,一下子就喜欢上这个敢爱敢恨,做事认真的她。

我一直把那些在某一领域很出色的女性作为榜样,像徐静蕾、李芳芳我都很喜欢。《一》是徐静蕾自导自演的第一部电影,并且获了很多大奖。我这个人做事要有新鲜感,一部电影我一般不会看第二遍,但《一》我很认真的看了两遍。

《一》在徐静蕾有气无力的声音中拉开序幕,对姜文用了一个远景。这种处理手法,突出声音,而把画面的重要性讲到很低。这也是在暗示本电影的内容,唯一的主角就是那个陌生的女人,而姜文只是一个配角,起烘托作用突出女主角。

整个影片片中经典的配乐是钢琴与琵琶合奏曲《琵琶语》,如一个女人低低的诉说。和影片吻合天衣无缝。

《一》改编自畅销小说,我没有读过原著,不知道小说中的时代大背景。徐静蕾把故事放在了一个战争的时代,战争就有生活的不稳定,人们内心的漂浮。正因如此,才有了这个故事。大时代背景为故事的发生及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童年时期那个在在窗口一直往外看的小女孩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影片采用封闭式构图,只能从小女孩的视线里看到门里的一切。这一点也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内心的封闭。对于那时的她来说,对过的这位先生就是她所看到的外面的世界。13岁,也是她接触的第一个男人。我觉得那么小的时候是不懂爱情的,更多的应该是好奇。在这一点上,徐静蕾处理得很好,小女孩不爱说话,是个安静的人让人琢磨不透她在想什么。包括信里的内容,这一部分多是叙事而没有抒情。

小女孩借故帮仆人收被子,第一次进入那个她每天通过窗户看到的世界。她静静的欣赏着这个新奇的世界。这里外国雕像用了一个特写镜头,也与后来上学时再次相呼应。

该影片采用插叙的叙事方式,那些信事线索,不仅这一个线索还有白玫瑰。当她母亲带她离开时她说我们还会回来吗。多年后她考了北师又回到这里,可以说努力让姜文注意到她。在放学路上她直直的看着姜文,即使他也那样看着她。她都没有一点收回目光的意思。这种对爱情的勇敢,可以说是敢于面对一切。当姜文邀请她去他家时,她说:“方便,我都方便。”说这句话时她面带笑容,话语简洁而坚定。当时的姜文也大吃一惊。

然后天亮,姜文送她一只白玫瑰,可以看出姜文是一个多么会讨女人喜欢的人,即使一朵花她也送的很特别。在一起有段美好的时光,然后姜文说“我回来就去找你”。未吃完的苹果腐烂了,花也谢了,她看着他带着陌生的女人进出,却从来没有去找过她。我想如果在这之前她还存有一丝希望:他能爱她。那么现在她应该是彻底的绝望了,或许可以说真正认识到他是一个什么样的男人。

这个男人住着豪华的房子,过着上层社会的生活,但女人对他来说只是浮云。

“我爱你,与你无关。”所以她为了自己的爱放弃一切,只是为了生下那个孩子。镜头里的她坐在船里,像一名村妇。孩子出生后,她却像一名贵妇。这种强烈的对比,也是她爱的勇敢无畏的表现。她为了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生活,去做交际花。正如她所说“我怎么能让那些破烂的衣服去碰他那干净的身体。”

那个军官很爱她,她却婉言拒绝。她为了心中的那份爱孑然一身,这种潇洒不是什么人都做得出来的。

再相见,她一眼便认出了“徐先生”。而他却一点不记得她,他说我们前世定有姻缘。她沉默不语,却眼含泪水。出门时遇到头发头发已花白的仆人,仆人很惊讶的表情习惯性的说:“早啊,小姐”。此时的心情复杂到一定程度,仆人都记得,而他从来不知道,应该伤心到极点吧。

这次,她说:“能送我一枝花吗”。这些,每次他生日她送来的玫瑰。她看着他说话,期待的眼神,多么希望他会问问是谁送的呢。可是他漠不关心,她还是失望吧,或许成了一种习惯。

最后她因孩子死了,而自杀,寄出了她写给他的信。姜文拿着那些信,抽着烟,他应该会伤心吧。毕竟一个女人倾尽了一生去爱他。

很多人说,《一》是一部演给女人看的电影。那些细腻的感情,表现的人物的内心世界,只有女人才能体会。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一》很特别。以前读过一篇文章,《用一生的时间去爱你》,感觉爱的人很辛苦,被爱的人很幸福。人们都说女人是感情动物,《一》里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对于女人来说,一旦爱了,那就是一切。直到现在我也不明白,倾尽一生去爱一个人是幸福还是辛苦,或许只有女主人公才知道吧。

徐静蕾说,做导演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说自己想说的话。她的作品不多,但每一部都体现她的个性。《一》是她的成名作,她定是花了大量的投资去完成它的,通过电影说自己想说的话。我说不上来是因为喜欢徐静蕾才喜欢她的电影,还是因为她的电影而喜欢她。

《一》让我那么着迷的原因,是女主人公的勇敢及个性。她的勇敢让我敬仰,爱有多深,才能不顾一切。在女主人公的有生之年里,她有人爱,有所期待,虽然最后是悲剧,但她的一生也算幸福。每次看这部电影总感觉有种莫名的情愫隐隐约约让我琢磨不透。

看到女主人公的勇敢,我想到自己,是否有一天也会那么勇敢。伴着舒缓的音乐,徐静蕾有气无力的声音,把一个女人最内心深处的感情娓娓道来。书信语言随性的一种交流方式,能更容易表现人物的内心。仿佛女主人只是为了爱他来到这个世上,最后为爱殉葬。没有爱情的凄惨与悲壮,整个影片下来声音只有一个调。很符合女主人公的性格安静,不怎么说话。

“我爱你,与你无关”。不是我不期待,而是你给我的都是绝望。当没有了任何希望,我还在世上似乎没什么意义。所以你收到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我死了。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影评(二)

本部影片以一个女人的口吻陈述着,我们不知道这个女人的名字,影片自始至终都没有交代她的名字,只是说她是穷酸教员寡妇的女儿。

在她的青少年,抑或说是童年,她爱上了四合院的新邻居,一个在报社工作的作家,一个单身男人。他们几乎毫无交集,但是少女还是偷偷地爱着,尽管作家不是个对感情忠诚的人。一年后,女孩搬到山东,仍对作家念念不忘,买了他的所有作品,只因希望看到这个男人的名字。六年后,女孩考回北平女子师范,和男人“偶遇”。他记不得她了,但是女子接近他,并暂时“拥有”了他。临走时,男人送了女子一只白色玫瑰,他们在一起了,直到女子发现自己孕有了属于他们的小生命,她默默接受了这突如其来的一切,离开了。八年后,女人的儿子已长大,她也过着表面荣华的上层社会的日子。命运又安排他们见面了。他不记得她是谁,尽管这几年来,他一直收到女人在生日那天匿名送来的白色玫瑰花,但,他不记得这个女人是谁。女人仍旧义无反顾的爱着,和他做了多年前同样的事情,吃早餐的时候,男子说天下局势紧张,自己要去张家口一段日子,她淡淡地说:太遗憾了。……会回来,可是一回来,有什么都忘了。男人突然感到这所有的场景和对白都曾发生过,但他却将其认为是前世的一段姻缘。女人哽咽,离开。男人说:“我一回来就去找你。”女人离开时看到了玫瑰花,白色的,有些颓败了。女人出门看到了男子的老佣人,显然,老佣人认出了女人,他们只是沉默,但都或许有些激动。

这一切都是女人写给作家的信里的故事,他们的儿子去世了,当男子收到这封信的时候,女人已经不在人间了,她已生无可恋。镜头最后从看信的男人拉远,画面中的男人已经不再年轻,有了岁月的沧桑感。在拆开信之前,他在吃面条,在吃饭前,他问:“今天只有面条么?”“先生,今天必须吃面条,今天是您生日。”

女人在信中写道,以后再也不会有人在你生日的那天送给你白玫瑰了,那个花瓶只能空荡荡的摆在那里了吧。

不得不说,这是不让人心碎(本来要用“纠结”一词的,但是这个词被用滥了,那就不用了)的电影,让人慨叹女人的命运。她的一生都在爱着这个对情感并不忠贞的作家,她对于他而言终归是个陌生人,她只是曾经存在于作家的生命中,而他却是永恒于女人的生命中,只要他召唤,她即便是在坟墓里也会攒出一股力量去见他——尽管以后他可能不再记得她是谁。我将其理解为童年的阴影,她遇见他时年龄方小,爱上了就不会放下了,是属于一个小孩子的执拗与较真,是一个真实的梦境,让她小心维护,尽管对他人而言,是多么卑微。张爱玲说:“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我想这女子炙热的情感,把她变成了尘埃,虽然最后没有花开。

故事里的作家是健忘的,他甚至不记得自己的生日。他喜欢和女人们逢场作戏,然后失忆。这也是他的悲哀,他失去了最纯洁的爱,失去了他的孩子,失去了陌生的女人。或许是他太过浪漫,喜爱放浪形骸,洒脱不羁。他很博学,却无法掩饰人性中的软弱。也许这也是时代所造成的悲剧吧。

我很喜欢整部影片娓娓到来的叙述方式,因为这是再合适不过的方式,是如此,也只能是如此。背景音乐很是古典,舒缓却又不失波澜,使人感到情感的变化,与缠绵悱恻,当然还有些许说不清道不明的喜悦与悲凉。整部影片是平淡的,隐隐约约有暗流在涌动,最终在故事的结尾骤然爆发,让人酸楚。色调是发旧的,像是我们在裱画时刷过了一层浆,淡淡的土黄色——老照片的颜色,是源于影片讲的本来就是很久以前的故事。

我很喜欢本部片子,就像喜欢《胭脂扣》一样。它们很相像。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影评(三)

去年,看了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部电影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代表作之一,由著名演员徐静蕾导演,将故事搬到了中国。

故事中讲述了一个男子在四十一岁生日当天收到一封没有署名和地址的信,一个临死的女人,讲述了一个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而故事的男主人公,也就是收信的这个男人,对此却一无所知。故事始自十八年前,她初遇男人的刹那,还是个孩子,之后经历了少女的痴迷、青春的激情,按陌生女子信中所述,他们也曾有过几次邂逅,但对这位作家来讲,这仅仅是他无数风流韵事中的一桩而已,在他的生活中未曾激起任何涟漪。可这个女子却为这爱情付出了一切,还生下一个孩子。多年以后,他们再次相遇,并且再次燃烧起一段恋情,但这个男人根本没认出这是当年的她,而她也没提起往事和她们的儿子。不久,由于战争等原因,他们再次的分手。随着他们的儿子夭折,使这个女人感到绝望。她留下这封信,留下她的爱情,自己却要告别这个冰冷残酷的世界。她生前默默无闻地活过,爱过,她也将无声无息地死去,不朽的是这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

前几天,和朋友谈起这个电影,也引发一些思考。

比如:在这部电影里,谁更悲哀呢?表面看,肯定是这个女人更悲哀。她那么爱一个男人,却没有得到对方的爱,自己还至死不渝,这是多么悲哀呀!但是,换一个角度看,这个男人可能比那个女人更悲哀!

这个男人和那么多女人好过,最后连好过多少人都忘记了,他真的就爱过了吗?他知道什么是爱吗?爱不是占有,爱是一种付出,或者说,爱是一种精神的投入。他真的投入过吗?他表面上和那么多女人好过,但他其实,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他只知道占有。女主人公,表面很悲哀,但她爱了,真爱了,她始终在爱,到她死还写信给他,她的一生,始终在爱。爱情就是这样:谁爱,就是谁的!

《论语》里有个故事,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冉有另一个学生子贡:“这次事件,夫子会帮助卫国国君吗?”子贡说:“嗯,我去问一下。”他进房间见到孔子就问:“伯夷、叔齐是怎样的人啊?”孔子说:“是古代的贤人啊。”子贡继续问:“他们怨恨吗?”孔子说:“求仁而得到仁,又何来怨恨?”子贡出来说:“夫子不会帮卫君啊。”。孔子的原话是:“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爱情也是如此。求爱而得爱,又何来怨恨!()这个得爱,不是得到对方的身体,而是你还在爱着,有点愚忠的味道,但他忠的不是人,而是她对爱的理解,和她内心的理想,她要那样的爱,她爱了,她感受到了那种爱,她又有何怨恨?

这个电影的导演是徐静蕾,她肯定被作品感动了,她理解了那种爱。据说,她曾经很喜欢王朔,王朔是他偶像,王朔后来情况不好,徐静蕾就去帮助他,给予了很大支持,因为她曾经爱他,这次,她终于有机会了,她们两个后来并没走到一起,但徐静蕾也算实现了心中一个梦,所以,她拍摄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对她曾经那样疯狂的爱一个人,给予一个圆满的解释。这是我的猜想。

多年以前,我看过霍桑一篇小说,故事大致是说一个很普通的石匠,以为别人加工一些雕像为生。突然有一天,她爱上了自己雕塑的美女雕像,这个时候,美女就出现在他眼前,出现在石头里,他就努力去雕刻,那个美丽的雕像就从石头显露里出来了,后来有一天,这个石头美女居然活了,他娶了她,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随后,他就根据这个女人,雕刻了很多作品,销路非常的好。所有看过雕塑的人,都被其迷倒,感叹雕像怎么那么传神,那么美呢!他也从一个石匠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艺术大师。十多年后,那个女人突然病世,他很受打击,很长时间无法工作。又过了一段时间,他为了生存,不得不重新开始工作,继续雕刻,但是,他再也没有雕刻出受人欢迎的美丽雕像。他又变成了一个石匠,甚至无法欣赏自己过去的作品。

是爱,使他内心中的美丽被激发出来,使他从一个石匠变成了一个艺术家。同样,爱的消失也使他从一个艺术家重新变成一个石匠。

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这就是爱的缩影——谁爱了,爱就是谁的!当你不相信那爱的时候,那爱也就消失了。你甚至都怀疑,你是否真的曾经爱过,甚至无法欣赏你曾经经历的那段美好爱情岁月。但是,只要我们心中有爱,那爱就永远不会泯灭!

2、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一)

高尔基在给茨威格的回信曾写到:“以其惊人的诚挚语调,对女人超人的温存,主题的独创性,以及只有真正的艺术家才具有的奇异表现力,使我深为震动。读着这个短篇小说,我高兴的笑了起来——您写得真好!由于对您的女主人公的同情,由于她的形象以及她悲痛的心曲使我激动得难以自制,我竟丝毫不感羞耻地哭了起来。”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优秀短篇小说之一。

著名的小说家41岁生日的那天,从外面游玩回到家里,在信箱里看到一封厚的奇怪的信,他好奇的打开信封坐下来看:

一个女人,在生命以最美绽放的十八年,去守侯一份仅仅是她所珍惜的爱情。看着深爱的人周旋在香肩软腰里,一次邂逅,一次遗忘;再次邂逅,再次遗忘,心是怎样的痛?

不是没有失望,只是任失望一次次侵袭,却控制不住自己继续爱着,又或者,她根本没想去控制。从年幼的她撞到他怀里那一刻开始,爱,是那许多年一直支撑她活下去的勇气。“世间再没有比置身人群之中,却又孤独生活更可怕的了”,“我一心想着你,在心灵深处始终单独和你呆在一起。”不在他身边六年,就是这样靠回忆,不到一年的点点滴滴的回忆度日。然后,回到他的周围,希翼着能到他的身边。

“我一回来就去找你!”这是他离开前的承诺,一个男人是这样可以轻易的将承诺说出口,却又完全不留任何痕迹的忘记。可以不拥有,但是不要拥有后再失去,那种空白的痛让人难以承受。这个坚强的女人却带着深深的失望,和一个属于他们的孩子,孤身远行了,带着爱离开了。

“我希望你想起我来总是怀着爱情,怀着感念。纪念那忘却的时刻。”然而,他却不会想起,如果没有这最终的一封信。

8年,又是8年的时间,她回来了,她游弋在形形色色的男人中间,为了让他的孩子,可以过和他同样的生活,不沾染灰尘,杂质的生活。她永远接受不了任何人,在内心,她只爱一个人,一个将她遗忘的那样彻底的一个人。可以放弃自尊,放弃一切去爱他,不在乎自己会不会让他觉得低贱。又是一次离别,同样的房间,同样的话语,“我一回来就去找你。”她灼灼的看着他,希望他可以回忆起她曾经的幸福,但是,他没有,终没有记起这个女人。她知道,这又是一次永远不会实现的承诺。

她这样失落的穿戴着,即将离开那间承载着她一生梦的房间时,在镜子里看到他往她暖手套里塞进钞票时,我体会着心如刀割的感觉。在他眼中,她只是个风尘女子。是的,没有自尊的风尘女子。那一刻,她绝望了吧?疼到颤抖……

头发花白的管家都能记得的,而他却能这样忘记。眼泪终于在无人看见的地方滴落。

“可一夜之间他就残忍的撇下我走了。一去永不复回。我又是孤零零的一个人了,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孤单。”恒久以来她的爱转移的承载体也失去了,终于,内心不可承受的坍塌的了。绝望,彻底离开,结束自己的伤,自己的痛。

这样一个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女人,让我心疼,让我动容。这就是女人,为爱可以不计一切,可以飞蛾扑火,为了一点点的幸福,即使再短暂的幸福,可以用一身的伤痛去守侯。无论那是个怎么样的男人,无论是否值得。爱了,永不回头。

信终于看完了,一些零碎的片段似乎可以拼凑起来,他似乎记起当初的小女孩,记起那三天的相处,那个年轻女郎的美丽,可是他不知道她的名字!他的身体已经麻木,手上的信滑落在地,桌子上的花瓶,在今天他生日的这一天,第一次空着,他也知道已经也将空着,他似乎吻到了白色玫瑰淡淡的味道还弥漫在这个屋子!他的眼泪终于掉下!

他努力的站起来,走到门口,推开房门,望向对面的屋子,隐隐约约,那个不起眼的小房间,有依稀的灯光,窗户微微的开着一线,窗户后面是女人十八年前童年时的样子,她纯洁,美丽的眼睛,偷偷的观察着他的一切。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二)

在刚开始看的时候,我还以为整本书都是说那个陌生女子的来信,就是整封信,这么长啊,到后来看到最后时,才发现,原来不是的,就只是这本书中的一个短篇小说啊。

但我并没有感觉失望的,同时,觉得里面的故事挺精彩的,不错,描写很细腻,很深刻,很多都是内心的活动描写,无奈,悲伤,各种情感的表现都是那样描写得独到啊。看完这本书时,就发现,原来我也挺喜欢这种风格的文学作品啊,所以呢,要多看些书,才可以发现自己是喜欢啥种风格的书籍的嘛,就这样的,以后也要多接触下这种书的,所以就小小决定了一下,自己要把这个作者的书籍都去看一下的,了解下这种风格的书籍啊,就算自己不是很会形容作者,和作品的,我可以上网去搜索一下,其他人是如何评论与评价的,找出同自己意见相符的观点啊,久而久之的话,自己就会学会原来来准确评价自己的正确观点的呢。哈哈,觉得好开心啊,找到一个方向让自己去奔向啊。

这书是由一个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写的。简介说他,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流亡瑞士,由于目睹了战后人民的灾难和社会道德沦丧,开始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探求人类的灵魂。他的作品匠心独具,充满人道主义精神,也充满着对社会的批判,尤其是“以罕见的温存和同情”(高尔基语)塑造了不少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作品集:诗集《昨日的世界》《人类星辰》,散文及小说方面,着重心灵的探讨,对复杂感情的描述有神来之笔《一封陌生女子的来信》《看不见的收藏》《象棋的故事》《热望的秘密》,传记作品:《三大师》《罗曼。罗兰》《同魔鬼作斗争》《自画像的名手》《精神疗法》《玛丽亚。安托万内特》《玛丽亚。斯图亚特》。不限于史实,而着重刻画人物的心态和性格。

《一封陌生女子的来信》里有四个短篇小说:一封陌生女子的来信,看不见的收藏,一颗心的沉灭,热望的秘密。

一封陌生女子的来信:讲述的是一个女子从小就喜欢上一个邻居的男人,那人是双重性格的,风流不羁与对文学的执着,但这男人却从来都不记得这个女人,不认识她的,就算在人生中有过那么几回的相遇和相处啊,而且这个女人还帮他生了个孩子,把自己的爱都全注入到这个孩子身上,但他却死了,连同这个女人的心也一样跟着死了,所以再最后一刻写上这封没备注的信来向女人深爱的男人诉说自己的一直以来的心事。“我感觉眼前发黑,也许我连这封信都不能写完---但是我要集中所有的力量,与你谈一次话,仅这一次,与你---我的爱人,那个从来都不曾认识我的你。”

看不见的收藏:讲述的是一个已经盲的军人,很爱惜自己的收藏,但他却不知道自己的生活已经变成怎样的,是那么的贫困和艰难,他的太太和女儿,为了瞒着他,偷偷地把他的收藏拿去卖了,换些钱回来啊。但这位收藏者却还是把这本绘画作品当珍宝,每天都会拿出来看,回忆和诉说绘画上的内容,他记得是那么的清楚和诉说时,是那样的神采奕奕的。而有个古董家来找上门时,也帮忙他的太太和女儿来骗他,并表现很喜爱,就像看到真的作品一样的。“这个古怪的,可笑的小气鬼,却是个绘画作品的收藏家,他对艺术品显示出非凡的聪明,丰富的知识和精致的口味。我想到那句古老的至理名言----我想是歌德说的“收藏家是幸福的人””

一颗心的沉灭:讲述的是一个父亲的多疑,自己可爱漂亮爱护的女儿,竟然做这种事,不能容忍,自己的妻子也是如此的。自己辛苦挣来的钱,就是让她们这样的么,社交活动啊。而自己呢,就慢慢地被她们忽略啦,不再留意自己了,从而让自己把自己的心冰洁起来,孤独,变得不爱说话,怪怪的,就这样,慢慢地死去了。“不一定非得受命运强烈的打击和突来的暴力挫折,才会使一颗心产生决定性的震撼;一个匆促草率的原因而造成的毁灭,也能激起命运之神更大的乐趣。”

热望的秘密:讲述的是一个生病孩子的故事,这个孩子很想当大人,不要总让人觉得自己是孩子。其中有个怀着诡计的色狼男人,想接近他的母亲,却是先从孩子的身上开始接触来认识他的妈妈,从而让他觉得不开心,觉得被骗的感觉。而且妈妈的改变也让他觉得讨厌,所以他决定要找出他们到底藏着什么秘密的,经常搞乱妈妈和男爵之间的计划,被他们觉得讨人厌的孩子。最后自己跟妈妈吵架,不小心打了一下妈妈,因为害怕,所以逃走了,去找自己的祖母。在这个过程中,自己认识到这个世界有很多是自己不懂的,有很多秘密的,所以觉得自己是幸福的,要开始觉得自己做小孩是个好事来的。“黑暗,令人毛骨悚然的声音,多么可怕,又多令人意乱情迷!是兽,是人亦或是风?像幽灵似的使一切沙沙声,劈啪声,隆隆声全混在一起。”

哇,好努力地来写了这样一篇读后感呢,真是佩服自己呢,以后也差不多要这样啦,写写读书笔记啊,对自己易遗忘东西的人来说,是件好事啦,记住自己曾经看过的东西,和里面大概的内容是怎样的啊!感觉好好窝啦啦啦。接着就是把它发到自己的博客上啦,永远保留下来!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三)

总的来说,这篇短篇小说写得是一个少女对一个等徒浪子一见倾心,竟像妓女般地委身,最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篇文章是通过陌生女人的来信展开的。她在信中诉述她对他的爱慕,从她还是个孩子那时起,她就是他的了,一生中从未改变过,还为他生了个孩子,他给她最宝贵的礼物,然而孩子死了,她的世界也就坍塌了,她没有守护好对他们的孩子,他不能原谅自己,也没有了活下去的理由,因为他不曾记得过他,虽然她对他无所求,但孩子就是她对他的寄托,孩子死了,就更没有活下去的力量了。

“不和你在一起,我就不想幸福地、惬意地生活,我把自己埋进一个晦暗的、寂寞的世界里,自己折磨自己”,这表明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偏执的爱,在她得心里,她是为他所活的,没有了他,她的世界就不应该也不可能会是幸福惬意的,她为了他,愿意过痛苦的生活,把折磨自己当做是一种享受,她乐意折磨自己。寻求痛苦的刺激,来证明自己还爱着。()就像她自己所说的“我悲伤,我要悲伤,看不见你,我就强迫自己过着清淡的生活,并且还以此为乐。”

“我幸福地承受着你娴熟的温存和情意,并且看到,你的激情对一个情人和一个妓女是没有区别的,你纵情恣欲,毫不在乎消耗掉自己的大量元气。”“我陶醉在往日的幸福之中,我又感觉到了你这种独一无二的心灵上的两重性,在肉欲的激情之中隐含着意识的、亦即精神的激情,这种激情当年就已经使我这个女孩对你俯首听命,难舍难分了。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男人在柔情蜜意之中,在那片刻之际是如此不要命,如此一览无遗地暴露自己的灵魂。”女主人公会爱上作家,可以说是巧然,但也是必然。这是因为作家身上有深深吸引女主人公的地方—肉欲与精神的激情,他人格上得两重性。

3、闻香识女人影评

闻香识女人影评(一)

影片的精彩在于:导演选择两个截然不同背景的人,让他们的人生因为偶然交织在了一起,虽然他们在人生的观念和选择上大相径庭。可是到后来两人彼此都接纳了对方,并且从彼此的人格中找到了自己的生命意义。中校开始是一个十分骄傲自大而且很多毛病的人。他的人生中习惯了的是纽约的豪华肤浅的生活,美女高级宾馆饭店,士兵对他的遵从。他将那个繁华的纽约视为自己的家。而当他的双眼失去光明之后,他认为自己失去了一切,空虚寂寞的他生活失去了目标,相比之下和侄女住在一起的生活现状让他不能接受,痛苦让他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但是当他和查理一起度过的这几天让他因为查理的天真和那种真挚的品格感觉到了人性中的温暖。让他打开了一直封闭的心门接纳这个世界美好的东西——感情。到电影的结尾中校回到侄女的家,和自己侄女的女儿打成一片与影片开头辉映,形成了对比。这种处理是一种让人感动的转变,这标志着中校的内心从以前的浮华中走出来转而让人性的真情所充实,他找到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和意义。这不是我们一直都在寻找的吗?人生中最重要的不是外在的辉煌而是内心的那种天真纯真的感情。中校因为双眼失明而失去了自己认为的生活,但是他学会了用心去体会生活,原来他真正想要的不是那浮华的生活,而是一种自由(可以开着法拉力驰骋)一种尝试(和陌生美女在舞池探戈)和最重要的感情。

艾尔帕西诺很好的把握了这部戏所要揭示的内容,在影片中演出了一个性格复杂(自大而不失温柔,粗俗而不失风度,坚强而又矛盾)的角色,从一个追求浮华中转变成心灵的充实的转变,从原来人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世界的。我们认为失去了我们一直以来生活的东西不见得是我们真正想要的。放下沉重的包袱用心去感受才是人生的真谛。查理在面对选择时,选择了自己的原则,没有为自己前途利益而放弃自己的信仰的原则,虽然这种选择是大多数人都认为没有什么错的。成人的选择首先会是自己的利益,这和我们现在整个社会的认同都一致。

在最后学校的“审判”中,中校用他的演讲打动了大部分有觉悟的老师和学生,给了我们一则警示。我们的审判是要由正义来裁决,正义不会姑息真正犯错的学生,也不会包庇出卖朋友的人,更不会打击有高尚品德原则的人。法律应该是站在正义一方的,我们现在的审判体现了当代美国法律制度的弊端。法律不是一些规章制度,(出卖朋友的人可得保护,证据不足的犯人可以无罪释放,真正坚持原则的人却要受到打压。)更不是某个人的法律,校长对三种人的判罚明显显现出个人的意图,却表面上好像是依照了法律的事实。而实际是违背了正义的原则。

我们当代社会应该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片取名为《闻香识女人》,意义在于是要说明是讲述中校的故事,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视角诠释人生的意义。本片的寓意深刻,赖人寻味。看完之后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包括人性、道德、正义……

闻香识女人影评(二)

我有幸观看了电影《闻香识女人》,接下来我将阐述我对这部电影的理解与看法。

初闻其名以为是部爱情影片,讲的却是男人之间的故事,女人在这里注定只能成为配角。一个影片,两个故事。一个退伍的老军人,失明、万念俱灰,曾经的叱咤风云身手矫捷身居要位任性胡为都加倍的造成了他的失落寂寞与彻底的自我否定。此时他最需要的只是知心人真诚而简单的肯定。用全部的积蓄给自己安排了一个奢华的旅行,接着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一个优秀的高中生,正直、善良,在面对揭发与不揭发所谓“朋友”劣迹的艰难选择中,终于找到了真实的自我。两个男人所处的世界显然截然不同,但却同样是孤寂的心情,迷惘中偶遇,离奇的情节中形成了父子感情,相互帮助,在抢夺自杀的枪和精彩的演讲中,力挽狂澜,拯救了对方的命运,完成了各自人生十字路口上的关键抉择。这本来就是描写人内心世界的两个故事,精彩的情节再交织在一起。可爱的退役中校,脾气古怪,谈吐犀利,喜欢说脏话,有点小小的好色,有股子老顽童的劲,内心却是受过严重创伤,但是什么都改变不了他耿直的个性,纯洁无瑕崇高的灵魂。单纯的高中生,脾气温和,彬彬有礼,偶尔的笨拙也掩盖不了聪明的天赋,虽然家庭贫困,但却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保送哈佛大学的提名。

影片的精彩在于,导演使两个背景完全不同的男人因为偶然而相遇,一老一少的组合擦出了意义深远的火花。相处时间不长确又彼此重新打开心扉,重新找回了自己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大相径庭,可是后来两人都接纳了对方,并且从彼此的人格中找到了自己的生命意义。两人从最初的对彼此的不理解,到后来的试着去了解对方,再到后来为对方敞开心扉,直至最后都成为了能够影响彼此人生的忘年交。上校和查理一起度过的这几天让他因为查理的天真和那种真挚的品格感觉到了人性中的温暖,从而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接而对所有的不快和郁闷感到释怀,重燃希望。()查理则在于上校相处的过程中受到其影响,在面对选择时,选择了自己的原则,没有为自己前途利益而放弃自己的信仰的原则。

在电影的配乐方面,我认为有其独到之处,不管是影片刚开始时不知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悠扬又有点欢快的曲调,或是上校与女子共舞那段由小提琴演奏出的激情又不失优雅的探戈舞曲,显示出了上校在重新置身在美人,豪华酒店等熟悉的场景时身上所显示出的的那种自信。两种不同的音乐,表现的是这个国家人民的气质,在影片当中虽起不到什么非常重要的作用,却不失为点睛之笔。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接近末尾那段上校的演讲,直白而犀利,却给人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时间不短却句句经典。

故事绕了一圈又回到原点,上校又回到了侄女的家,但的心境却大有不同。闻香识女人,其实是对人生的期冀,是对人生生活的一种向往!这背后包含的在我看来,其实是一种生命的态度,生活是有挫折的,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是跌倒总要爬起,不管在什么时候,也要保持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一种向上的精神!

片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高雅而不熟套、朴实而不乏味,平缓而不拖沓,像一瓶刚打开的成年红酒,其中的色香味需要你的细心品味才能发现其魅力。给人以脱俗的感觉,就像沐浴在春日的阳光下。活出自己的个性吧!像影片的男主人公一样勇于正视自己的人生,好好享受生命绽放的灿烂!

4、《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

文/行云流水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代表作之一,讲述的是一位作家郊游回来的时候,收到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对这个女人他几乎一无所知,而那个女人却深深地爱着他,她了解他的全部,也许在他看来,信中所讲述的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对这女人来说,却是生命的全部。陌生的笔迹将一个女人凄凉的一生娓娓道来,她的喜怒哀乐,她的点点滴滴,零落在那几十页微黄的信笺纸上。那女人唯一的儿子死了,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她拿起了笔,蘸着墨水,落下的每一笔都是她生命和爱情的印迹,有甜蜜的回忆,也有痛苦的剧情,而她没有抱怨,没有责备。

作家是一个风流倜傥的男人,他对每个女人都那样热情,那样温柔,在他眼中,也许爱情不过只是一场场风花雪月的表演,那男人把她当作街边的妓女,把她当作夜总会招摇的小姐。在万千人群中,在歌声飘摇的剧院,在灯光暧昧的夜总会,甚至只是一只搭在栏杆上的手,那女人都能认出他。而他,只识那女人曼妙的身姿,只识勾魂的眼神,即使站在他跟前,即使躺在他身边,他的目光依旧是那么陌生,那么遥远。

那天是他的生日,他收到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而那女人已经带着她的等候轻轻地离去;那天是他的生日,他的花瓶第一次空落落的,他的心也空落落的,无所谓快乐与无所谓悲伤;那天起,却不会再有人记起,不会再有人在他生日那天送上一束清香的白色玫瑰,不会再有人给予他如此炽热而又不求结果的爱情;从那天起,那女人微弱的呼吸就此散去,那男人或许还能记起那些倏而忽逝的往昔,或许他自己也会就此老去。

我想人生就是一场充满偶然的戏剧,原本毫无瓜葛的两个人,因一次偶然的搬家纠缠在一起,就像墙角的一棵树和一根藤,藤紧紧地缠着树,顺着它高大威武的身躯蜿蜒上升,贪恋它,依偎它。而树却只识它的枝枝叶叶,只识那些慵懒的阳光,它舒展着肢体,从不肯低头看一眼盘在腰间的那株楚楚可怜的藤,它甚至不知道它。也是因为一个偶然的出现,男人恋上了她的母亲,那女人到了因斯布鲁克,在将行的那个晚上,她用尽了全部勇气,敲响了对面房间的铁门,却无人应答。

“从你的门口到我家一共四步路,我却走得疲惫不堪,就仿佛我在深深的雪地里跋涉了几个小时似的。”那四步路的距离就是他们一生的距离,她的一生也走得是那样的疲惫不堪。因为她的坚持,她回到了维也纳,每天她站在那男人的楼下,守望着他房间里微弱的灯光。某个晚上,她引起了他的注意,并最终委身于他,那三个暧昧的夜晚是那女人生命中最灿烂的时间。可那男人却总是在她最幸福的时候离开,归来就再也想不起那个爱他的女人。

如果不是那女人的胆怯软弱,如果她能说出沉积在心里的话语,如果他能在离开的时候带上她,如果……这一切的一切都将被改写。然而,生命中没有如果,那女人的儿子死了,她也死了,那根依偎在那男人躯干上的常春藤枯萎了,轻风捎来了干枯的叶子,他摊开微黄的信笺,故事也就尘埃落定了。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曾经我和你如此接近,你吻过我的发稍,牵过我的手,我哒哒的马蹄从未惊醒过你紧闭的心扉,在你繁星满天的夜空里,我只是微不起眼的一颗,在你落英缤纷的小道上,我只是一片细小分明的枯叶,或许在那男人看完那封信的时候,他会感到惋惜,他会感到自责,然而斯人已逝,早已挽不回他不曾珍惜的情谊。

那一年的寒风中,我画了很浓的妆,我以为你会看见我,关注我,然而,你只是走过,匆忙的走过,像一只没有双脚的鸟,从不肯回头,也从不肯停留。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