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医对联
中医对联
上联:天上有财难买命
下联:世上无药可医贫
上联:只要世上人莫病
下联:何愁架上药生尘
上联:何必我千秋不老
下联:但求人百病不生
上联:韩康利薄
下联:橘井泉甜
上联:精心炮制
下联:热诚经营
上联:聚蓄百药
下联:平康兆民
上联:露根固本
下联:仙草延年
上联:一囊春贮
下联:九鼎云英
上联:有药皆妙
下联:无丹不灵
上联:选药均须道地品
下联:好生宜体上天心
上联:药按韩康无二价
下联:杏栽董奉有千株
上联:药笼久贮长生药
下联:丹鼎惟烧不老丹
上联:一片仁心昭万古
下联:千方妙药救群生
上联:一阵乳香知母到
下联:半窗桂子防风来
上联:宜向市中求妙药
下联:须知仙山无奇方
上联:欲向市中求妙药
下联:须知海内有奇方
上联:曾有神农尝百草
下联:便留良药济群生
上联:芝草带云拈去绿
下联:橘泉和月掬来春
上联:纵使有钱难买命
下联:须知无药可通神
上联:白头翁独活度残岁
下联:使君子合欢寿延年
上联:白头翁牵牛耕熟地
下联:天仙子相思配红娘
上联:补益先天功参造化
下联:产生吉地气养真元
上联:长桑赤松导之内景
下联:身强体健养以太和
上联:帝女合欢水仙含笑
下联:牵牛迎辇翠雀凌霄
上联:红娘子牵牛耕熟地
下联:白头翁佛手上常山
上联:黄发女配得皂角儿
下联:白头翁生下苍耳子
上联:黄润紫团功殊高妙
下联:玉兰金井品重杏林
上联:架上丹丸长生妙药
下联:壶中日月不老仙龄
上联:降香木香香附满店
下联:黄药白药山药齐全
上联:金石草木性虽殊异
下联:膏丸丹散用有专长
上联:良药良医世沾幸福
下联:利人利己天赐嘉祥
上联:艾早三年蓄
下联:功堪百病除
上联:但愿人皆健
下联:何妨我独贫
上联:独活灵芝草
下联:当归何首乌
上联:青囊千古泽
下联:红杏一林春
上联:夙擅轩歧术
下联:全凭药石灵
上联:药圃无凡草
下联:松窗有秘方
上联:尽是回春妙药
下联:只开逐疾良方
上联:橘井龙吟喜雨
下联:杏林虎啸和风
上联:具备中西药品
下联:方便远近病人
上联:良药苦口益病
下联:忠言逆耳利行
上联:人期勿药有喜
下联:我自立心不欺
上联:百草回春争鹤寿
下联:千方着意续松年
上联:爆竹几声来吉利
下联:药汤一剂保平安
上联:本草药名居第一
下联:杏林上品补真元
上联:采百药医疗百病
下联:集千方广济千家
上联:参术功多回造化
下联:葫芦品贵辩君臣
上联:除三山五岳病痛
下联:收四海九州精华
上联:春暖杏林花吐锦
下联:泉流桔井水生香
上联:春日带云锄芍药
下联:秋风和露采芙蓉
上联:春晚带云锄芍药
下联:秋高和露采芙蓉
上联:丹心医疾疗人苦
下联:妙手除疴去病根
上联:但愿世间人常寿
下联:不惜架上药生尘
上联:但愿世间人无病
下联:何愁架上药生尘
上联:道上钩衣苍耳子
下联:风前聒客白头翁
上联:独有痴儿渐远志
下联:更无慈母望当归
上联:拂去白云忙采药
下联:引来明月炼金丹
上联:赋性本平和顺气
下联:济人同上古金丹
上联:红花红豆红娘子
下联:白梅白果白头翁
上联:红芽瑞茁蓝田玉
下联:金线香分紫云英
上联:花放杏林滋气血
下联:药生兰室补肢身
上联:几粒药丸除病害
下联:一副汤剂解忧愁
上联:架上丹丸能济世
下联:壶中日月可回春
上联:金丹益气增长寿
下联:国药养神保健康
上联:桔井流香三世业
下联:杏林飞雨万家春
上联:灵丹普济传千载
下联:妙药广施乐万人
上联:扪心无愧真良药
下联:举念不惭是妙方
上联:囊中悉系延年剂
下联:架上都盛不老丹
上联:能通佐使君臣理
下联:还得生枯草木功
上联:深明佐使君臣礼
下联:远萃东西南北材
上联:世界本无长生术
下联:海外岂有不老丹
上联:苏子条芩访禅友
下联:杜仲草果宴寿客
上联:五岳三山收仙草
下联:九州四海除病根
上联:喜有药材称道地
下联:更看医术可回天
上联:细致虫鱼笺尔雅
下联:广收草木续离骚
上联:着手成春,万家生佛
下联:婆心济世,一路福星
上联:正骨如正人,智元行方
下联:推拿若推心,武德为上
上联:采天地之精华
下联:除人体之浊气
上联:琥珀青黛将军府
下联:玉竹重楼国老家
上联:银针草药救死扶伤
下联:日照杏林千枝竞秀
上联:春来药苑百草争荣
下联:身体弱多锻炼便好
上联:药品精少服用为佳
下联:丸散丹膏无非良药
上联:君臣佐使吞是妙材
下联:丸散膏丹无非良药
上联:君臣佐使悉是妙材
下联:杏林日暖百花争艳
上联:桔井泉香大地回春
下联:延寿百年虔修妙药
上联:春光三月喜驻华颜
下联:禹甸医林千花竞秀
上联:神州药苑百草吐芳
下联:誉满杏林寿身寿世
上联:取深山妙药济世医人
下联:共济同舟只求人少病
上联:相和仁术不虑药生尘
下联:破故纸糊窗防风不得
上联:黑牵牛过岭滑石难行
下联:牵牛子耕遍生地熟地
上联:白头翁采尽金花银花
下联:生地变熟地常望合欢
上联:望月乘夜明定来夜交
下联:太白饮千杯千杯不醉
上联:白头翁坐常山独活千年
下联:红娘子上重楼连翘百步
上联:东山楂西杞果南桂北味
下联:春茵陈夏枯草秋菊冬花
上联:桔井香流散作万家甘雨
下联:铁炉火旺烧成济世金丹
上联:生地人参附子当归熟地
下联:枣仁南枣吴萸打马茴香
上联:携老喜箱子背母过连桥
下联:扶幼白头翁拾子到常山
上联:一药一性岂能指鹿为马
下联:百病百方焉敢以牛易羊
上联:医有秘方可使万民增寿
下联:药无凡草能教百病回春
上联:银针草药化去千门痛苦
下联:妙手丹心迎来万户健康
上联:不是本店铺扁鹊难医徽恙
下联:若非此效药华佗无奈小虫
上联:大黄体挂穿山甲不畏川芎
下联:木贼身批地骨皮何愁巴戟
上联:帝德无私,常愿寰区消疾苦
下联:神庥广布,故教世人免沉疴
上联:行不惮烦千百里
下联:技偏精到十三科
上联:曲水流觞,雅士文人擎历史
下联:登山采药,医家妙手续岐黄
上联:万里晴光闲采药
下联:春风夜月静烧丹
上联:庆生全凭三指脉
下联:寿延不属五阎王
上联:千门万户瞳瞳日
下联:总把新桃换旧符
上联:新年纳余庆
下联:嘉节号长春
上联:汇法阴阳,脏腑五行承养
下联:康君表里,纵横一脉相生
上联:百草霜天辞旧岁
下联:迎春花开贺新年
上联:春晚带露锄芍药
下联:秋高和露采芙蓉
上联:花放杏林千枝竞秀
下联:春来药苑百草争荣
上联:腊梅映雪神洲乐
下联:山药防病万家欢
上联:檀香燎绕祭先烈
下联:故纸香花慰英灵
上联:花满修园开仲景
下联:泉流丹溪汇河间
上联:报春色神州医林千花艳
下联:映朝辉祖国药苑万草香
上联:红娘合欢一见喜
下联:紫苑迎春广木香
上联:李时珍着本草承先启后
下联:叶天士论湿邪发古绳今
上联:桃仁杏仁君子仁仁心救人
下联:天仙凤仙威灵仙仙方济世
上联:中医文化源远流长
下联:祖国医学万古芬芳
上联:切三关,辨阴阳,兴中伐贼,师承仲景
下联:谙百草,定君臣,拯弱抑强,法效时珍
上联:修和虽无人见
下联:存心自有天知
上联:郁李仁行百步与红花重楼相会
下联:山木通别云母同菊花海南成亲
上联:百草霜天辞旧岁
下联:迎春花开贺新年
上联:春晚带露锄芍药
下联:秋高和露采芙蓉
上联:花放杏林千枝竞秀
下联:春来药苑百草争荣
上联:腊梅映雪神洲乐
下联:山药防病万家欢
上联:檀香燎绕祭先烈
下联:故纸香花慰英灵
上联:花满修园开仲景
下联:泉流丹溪汇河间
上联:报春色神州医林千花艳
下联:映朝辉祖国药苑万草香
上联:红娘合欢一见喜
下联:紫苑迎春广木香
上联:李时珍着本草承先启后
下联:叶天士论湿邪发古绳今
上联:桃仁杏仁君子仁仁心救人
下联:天仙凤仙威灵仙仙方济世
上联:春夏秋冬,辛劳采得山中药
下联:东南西北,勤恳为医世上人
上联:膏可吃,药可吃,膏药不可吃
下联:脾好医,气好医,脾气不好医
上联:红娘子生天仙子,一副生化汤
下联:女贞子产刘寄奴,二包指迷散
2、中医养生经典格言
中医养生经典格言
1、纵欲耗精,损伤正气。思虑烦多,心劳成疾。安然无恙,居安思危。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2、安静固然可爱,恬静尤为可贵。注重养生就要学会:“闹中求安,乐中求恬”。自然和-谐之美的安静,健身不生病;享受天伦之乐的恬静,越活越年轻。
3、调节情绪,走出低谷,方法有六,下列陈述:音乐:唱歌曲,听音乐。
4、柳颜赵欧四大圣,书法精妙传后人,挥笔潇洒情志浓,泼墨凝思又安神。动中有静静自安,静中有动动健身。书法巨匠均长寿,平均终年逾八旬。
5、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食能养生,也能丧生。合理膳食,脍不厌细。食不厌杂,滋养身体。
6、性情气暴刚烈,或多思焦虑容易衰老;性情缓慢柔和,或少思寡欲常可延年。
7、药疗食疗,神疗体疗(活动锻炼),是治疗糖尿病的“四驾马车”。降低血糖,促进代谢,行之有效,良方妙药。
8、养生先养身,养身先习动;养生先养心,养心先习静。有动有静,动静相济,一张一松,预防百病;动后血通,血通气行,气行神爽,祛病健康;静后而定,定后而安,安后神怡,无病健体。
9、老年膳食安排巧,精、兼、少来身体好。精:食物新鲜,营养全面;兼:食不厌杂,粗细配搭;少:三四五顿,七八分饱。
10、私欲要节制,冷暖要注意。体检要定期,有病要早医。
11、长吁短叹,缓解紧张。稳定情绪,血压下降;畅快微笑,解除疲劳。消除烦恼,灵丹妙药。
12、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已观其窍。清心又寡欲,乃是长寿道。
13、晨前皮包水(喝温开水),睡前水包皮(热水烫脚),健康又长寿,百岁不稀奇。
14、滋味煎其脏腑,芳甘腐其骨髓。忧怒悖其正气,思虑消其精神;清淡和其脏腑,芬香养其骨髓。笑乐蓄其正气,寡欲安其精神。
15、脏腑胃肠,常令宽舒。其气流行,其血畅通。各种器官,功能平衡。身健神安,百病不生。恣纵口服,煎炸烤烹。香甜肥腻,悦人口食。食之过多,不利肠胃,积累必塞,塞则生病。
16、高兴与悲伤,快乐与凄怆,欣慰与苦闷,安详与旁徨,振奋与萎靡,宽松与紧张,愉快与痛苦,喜悦与憎恶,欢欣与惆怅,前者促进健康,后者诱发病恙。
17、游山乐养法;对弈智养法;日光熙养法;气功意养法。
18、数好十个数,能活大岁数。
19、合理膳食,脍不厌细,食不厌杂,滋养身体。
20、吃点萝卜喝绿茶,寒冬养生好办法;葱蒜不离口,百病绕道走;多吃番茄营养好,美容抗癌疾病少;青菜豆腐保平安,水果海藻身体健;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
21、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健康。金钱和权力不一定给你带来幸福;舒适和安逸不可能给你带来健康。
22、运动能代替药物,药物不能代替运动。运动血脉畅通,增强器官功能,生理功能平衡,防治一切疾病。
23、养花诗两首:余地何妨种玉簪,芳兰移植偏中林。更乞两丛百合香。老叟古稀尚童心。盆盆鲜花绿茵茵,姹紫嫣红艳灵灵,芳香沁润人肺腑,悦目安神健心身。
24、若要身体健,走路手不闲:捶胸又敲背,旋腹又摩面;敲打两腿侧,伸指又握拳;挠首屈十指,揉眼把耳弹。
25、补药要少用,烟酒要少尝。骨折要防止,运动要坚持。
26、老人中风有规律,发生下面三时期:每天的早晨,每周的周末,每年的年底。心脑血管病人,望君慎之又慎。
27、国画大师齐白石,高寿九十又有四(周岁),淡泊名利少私欲,从不患得又患失。戒烟戒酒戒暴食,戒悲戒忧戒思虑。戒懒戒怒戒狂喜,戒空戒松戒安逸。业余庭前徒步走,终生勤勉常学习。衣食住行有制节,生活谐调有规律。勤往纸上寻欢愉,天天安详神自怡。心情畅快乐滋滋,故而长寿逾期颐。
28、老迟为性慢,无病为心宽。红杏难禁雨,青松耐岁寒。乌龟之长寿,松柏之延年,因生长得慢,凋谢得慢。故而,死亡得也慢。
29、养花添情趣,延年又益寿:养花辛苦有谁知,风风雨雨要护持,但愿来春春意浓,瑶花喜见缀琼枝。
30、三分治病七分养,八分护理十分防。忙着治病不忙防,没有忙到点子上。
31、保健四个里程碑:最反璞归真的环境;最适量有养的运动;最合理营养的膳食;最与世无争的心情。
32、快走慢跑健身操,治疗疾病是法宝,药疗食疗与神疗,三管其下疗效好。
33、读书益养法;锻炼动养法;膳食滋养法;饮茶润养法。()
34、解忧排怒松弛秘诀:冷静五分钟。于社会,看主流,想本质;于别人,看优点,想长处;于家庭,看老小,想和睦;于自己,看缺点,想身体。
35、思想要乐观,性格要开朗。饮食要清淡,起居要有常。
36、生活规律,起居有常,良好习惯,有利健康:清晨舒展活跃,白天精神饱满,傍晚神安悦志,睡前宁静致远。音乐曲调,陶冶情操。多笑少愁,有助长寿:二簧邦腔,顺口溜唱。京剧小调,哼上几段,朝气蓬勃,情绪乐观。安静调和,神清气展。
37、健康老人的特征:头脑清,耳朵灵。眼有神,血压均。呼吸匀,皮肤润。脉形小,体匀称。前门松(小便畅通),后门紧(大便一天一次)。生息和,发光泽,手脚灵,牙齿硬,底气足,身轻松。
38、活到老,学到老,知识多,身体好。不知保养不算巧。
39、阅读:看报纸,读文章。知识海洋兴趣昂;人长寿,也容易。要早睡,要早起。戒烟酒,忌暴食。无过饱,无过饥。常沐浴,勤更-衣。多运动,练身体。心要静,精要盈。勤用脑,不烦恼。抱乐观,天天笑。种花草,养鱼鸟。常书画,乐逍遥。做到此,寿必高13.养生三字经:多运动,控体重。少思虑,心安静。少吃盐,食清淡。少吃甜,多补钙。少咖啡,多吃菜。少吃肉,多吃素。常喝茶,多吃醋。多淀粉,少脂肪。少吃干,多喝汤。常吃虾,常吃鱼。重健康,淡名利。天天笑,容颜少。去忧愁,登高寿。
40、热水泡脚,舒血通窍。春日浴足,外阳固脱;夏日浴足,暑温可却:秋日浴足,肺润肠濡;冬日浴足,丹田温热。
3、中医养生格言
中医养生格言
1、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幽梦续影》
2、活到老,学到老,知识多,身体好。不知保养不算巧。
3、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丹溪心法》
4、齿,骨之穷也,朝朝琢齿,齿不龋。——《养生要集》
5、解忧排怒松弛秘诀:冷静五分钟。于社会,看主流,想本质;于别人,看优点,想长处;于家庭,看老小,想和睦;于自己,看缺点,想身体。
6、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以曰招蹶之机。——《吕氏春秋》
7、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卫生宝鉴》
8、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养生要集》
9、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苏沈良方》
10、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寿世保元》
11、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养生要集》
12、高兴与悲伤,快乐与凄怆,欣慰与苦闷,安详与旁徨,振奋与萎靡,宽松与紧张,愉快与痛苦,喜悦与憎恶,欢欣与惆怅,前者促进健康,后者诱发病恙。
13、省思虑则心血不耗,发不易白。——《医先》
14、快走慢跑健身操,治疗疾病是法宝,药疗食疗与神疗,三管其下疗效好。
15、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抱朴子》
16、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老老恒言》
17、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稍忍即歇。——《退庵随笔》
18、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壮,躁而日耗者老。——《淮南子》
19、养花添情趣,延年又益寿:养花辛苦有谁知,风风雨雨要护持,但愿来春春意浓,瑶花喜见缀琼枝。
20、牢齿之法,早朝叩齿三百下为良。——《养生要集》
21、思想要乐观,性格要开朗。饮食要清淡,起居要有常。
22、柳颜赵欧四大圣,书法精妙传后人,挥笔潇洒情志浓,泼墨凝思又安神。动中有静静自安,静中有动动健身。书法巨匠均长寿,平均终年逾八旬。
23、老年膳食安排巧,精、兼、少来身体好。精:食物新鲜,营养全面;兼:食不厌杂,粗细配搭;少:三四五顿,七八分饱。
24、安静固然可爱,恬静尤为可贵。注重养生就要学会:“闹中求安,乐中求恬”。自然和-谐之美的安静,健身不生病;享受天伦之乐的恬静,越活越年轻。
25、药疗食疗,神疗体疗(活动锻炼),是治疗糖尿病的“四驾马车”。降低血糖,促进代谢,行之有效,良方妙药。
26、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
27、生活规律,起居有常,良好习惯,有利健康:清晨舒展活跃,白天精神饱满,傍晚神安悦志,睡前宁静致远。音乐曲调,陶冶情操。多笑少愁,有助长寿:二簧邦腔,顺口溜唱。京剧小调,哼上几段,朝气蓬勃,情绪乐观。安静调和,神清气展。
28、发,血之穷也,千过梳发,发不白。——《养生要集》
29、滋味煎其脏腑,芳甘腐其骨髓。忧怒悖其正气,思虑消其精神;清淡和其脏腑,芬香养其骨髓。笑乐蓄其正气,寡欲安其精神。
30、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寿世保元》
31、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抱朴子》
32、数好十个数,能活大岁数。
33、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郁阏,可以养生。——《类修要诀》
34、保健四个里程碑:最反璞归真的环境;最适量有养的运动;最合理营养的膳食;最与世无争的心情。
35、安谷则生,绝谷则亡,饮食自倍,肠胃耐伤。——《养生要诀》
36、晨前皮包水(喝温开水),睡前水包皮(热水烫脚),健康又长寿,百岁不稀奇。
37、脏腑胃肠,常令宽舒。其气流行,其血畅通。各种器官,功能平衡。身健神安,百病不生。恣纵口服,煎炸烤烹。香甜肥腻,悦人口食。食之过多,不利肠胃,积累必塞,塞则生玻。
38、调理脾胃为医中之王道,节饮食乃却病之良方。——《仁斋直指方论》
39、养心莫善于寡欲。欲不可纵,欲纵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衰。——《养生四要》
40、纵欲耗精,损伤正气。思虑烦多,心劳成疾。安然无恙,居安思危。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41、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寿世保元》
42、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养性延命录》
43、老人中风有规律,发生下面三时期:每天的早晨,每周的周末,每年的年底。心脑血管病人,望君慎之又慎。
44、吃点萝卜喝绿茶,寒冬养生好办法;葱蒜不离口,百病绕道走;多吃番茄营养好,美容抗癌疾病少;青菜豆腐保平安,水果海藻身体健;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
45、合理膳食,脍不厌细,食不厌杂,滋养身体。
46、若要身体健,走路手不闲:捶胸又敲背,旋腹又摩面;敲打两腿侧,伸指又握拳;挠首屈十指,揉眼把耳弹。
47、嗜欲使人气淫,好憎使人精劳。——《古今图书集成》
48、人但知过怒过哀足以害性,而不知过喜过乐亦足以伤生。——《退庵随笔》
49、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备急千金要方》
50、衣服厚薄,欲得随时合度。是以暑月不可全薄,寒时不可极厚。——《养生要录》
51、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呻吟语》
52、养花诗两首:余地何妨种玉簪,芳兰移植偏中林。更乞两丛百合香。老叟古稀尚童心。盆盆鲜花绿茵茵,姹紫嫣红艳灵灵,芳香沁润人肺腑,悦目安神健心身。
53、圣人胜心,众人胜欲,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淮南子》
54、凡食物不能废咸,但少加使淡,淡则物之其味真性俱得。——《老老恒言》
55、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养性延命录》
56、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备急千金要方》
57、暴喜伤心,暴努伤肝,暴恐伤肾,过衰伤肺,过思伤脾。——《养生四要》
58、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健康。金钱和权力不一定给你带来幸福;舒适和安逸不可能给你带来健康。
59、运动能代替药物,药物不能代替运动。运动血脉畅通,增强器官功能,生理功能平衡,防治一切疾玻
60、健康老人的特征:头脑清,耳朵灵。眼有神,血压均。呼吸匀,皮肤润。脉形小,体匀称。前门松(小便畅通),后门紧(大便一天一次)。生息和,发光泽,手脚灵,牙齿硬,底气足,身轻松
61、老迟为性慢,无病为心宽。红杏难禁雨,青松耐岁寒。乌龟之长寿,松柏之延年,因生长得慢,凋谢得慢。故而,死亡得也慢。
62、、自然精华,清淑之气。不在凌晨,而在日出。天得之以清,地得之以灵。人得之以寿,物得之以宁。
63、补药要少用,烟酒要少尝。骨折要防止,运动要坚持。
64、养生先养身,养身先习动;养生先养心,养心先习静。有动有静,动静相济,一张一松,预防百病;动后血通,血通气行,气行神爽,祛病健康;静后而定,定后而安,安后神怡,无病健体。
65、性情气暴刚烈,或多思焦虑容易衰老;性情缓慢柔和,或少思寡欲常可延年。
66、私欲要节制,冷暖要注意。体检要定期,有病要早医。
67、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尊生八笺》()
68、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养心要语》
69、长吁短叹,缓解紧张。稳定情绪,血压下降;畅快微笑,解除疲劳。消除烦恼,灵丹妙药。
70、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食能养生,也能丧生。合理膳食,脍不厌细。食不厌杂,滋养身体。
71、热水泡脚,舒血通窍。春日浴足,外阳固脱;夏日浴足,暑温可却:秋日浴足,肺润肠濡;冬日浴足,丹田温热。
72、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已观其窍。清心又寡欲,乃是长寿道。
73、三分治病七分养,八分护理十分防。忙着治病不忙防,没有忙到点子上。
74、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抱朴子》
75、凡有喜嗜之物,不可纵口,当念病从口入,惕然自省。——《养生四要》
76、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医述》
4、思考中医读后感
思考中医读后感(一)
将近四个月的时间终于读完一遍《思考中医》,掩卷长叹充血的脑子里感觉总有一股憋胀的味道萦绕不散,有许多话想说,有许多想法在那儿懵懂的碰撞,此刻不是中医,是文化;不只是客观世界的一科学问,而是似乎融入自己血液的一种熟知。虽没有醍醐灌顶的豁然,却有阳气升腾的一种飞越。
西方文化90%的是研究客观世界,也就是现代科学,它必须是1+1=2,必须是无数个夸克排列组合而成一个个细胞组织。就如西方的绘画,就是一种写实。西方人想通过环境来改变主观。
中国画讲求意境美、朦胧美,那种让你产生共鸣的美感渲染的是画家自己内心的一种氛围。不同的人看见同一种事物就有不同的感悟,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境下会有不同的表现,这种种不同是因为人心的不同,每个人底蕴的不同,这是“无”又是“有”,所以,传统文化90%关注的是人文的内心世界的改变。人通过改变自己来顺应环境。
一味中草药能判定其成份,当十味中草药经过煮沸你能测出它包含的成份吗?到底是一味药重要还是一组方药重要?这个一和那个一孰多孰少?孰对孰错?
所以中医甚至传统文化就是“心”的文化,就是“火”的文化,就是“大象”的文化,就是“组方”的文化,因为这三者都“无形”!
工业文明让人对财富过度的追逐,所以对能源大肆的开采,当冰川雪山开始大面积融化,异常气温年年变幻,沙尘暴雾霾天气逐渐增多的时候,西方人开始关注环境,保护环境,而一味迎合西方、学习西方的中国官员、无赖们却重蹈覆辙,为了追求政绩,为了聚敛财富不只占山为王,恣意开采、开发,更用一些下流甚至黑吃黑的手法为所欲为中饱私囊,地球的“阳气”被凶残的外泄,下层的人们被无情的蔑视,无知的他们难道真的不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万事必定是“否极泰来”?
贪,就是对某一物事的超额累积,这种过度执着最容易破坏人体的阴阳平衡,而阴阳是中医的根本。两仪生四象后,中医生出的是六象,三阴三阳的开合枢只要在某个小环节上出了毛病就成其为“病”。水土合德、水火相依,12+2经络没有出现在解剖的世界里,所有被冠以不科学的学科,谁曾想左右蕴含的对称中的不对称,正如科学蕴涵于不科学里,真理最先就生长在无知里!贪就在口头拒贪的后面隐藏。我们可以体检出五脏的毛病,却难测其虚弱,更难测其“气数”!
被众多概念困扰,更被各种中医及传统文化的种种概念之关系纠缠,天干地支、五行八卦、三阴三阳之经脉穴位、五脏与五藏、三宫二十八宿、地球的“人相”及方位时辰之关联、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之道、中庸之道、阴阳的生长收藏、风湿暑热寒之辩证等等等等。当我们总是说不清楚“缘分”的时候,也许是我们的知识面太窄,“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伏藏的右脑”等等的纽带注定了你我会相遇相知。
就如:开方,就是开时间和方位一般。
所有这些的背后都有一股温暖支撑,那就是小肉球的存在,这种情感就像人体的“真阳命火”,得到他便可温温而生煦煦而养。上个星期天又搬家了,离小肉球的学校也越来越远了,见面的机会也少了,下个星期要去黑龙江出差一个多星期,但爱却越来越浓了,不时的想起,不时的泛起爱意,也许他不是最好的情人,但确是今生最好的爱人,那种敦厚,那种秀气,那种担当,那种纯净,那种幼稚,那种朴素,再过十天就认识九个月了,爱逐渐从血液渗入骨髓,穿透心脏。
思考中医读后感(二)
刘力红教授的《思考中医》细读了三遍,每次均有不同的感受。作为一个90后在校学生,有一点感触想跟大家探讨。
首先,《思考中医》是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的:一中医是怎样的一门的学问?如何正确认识中医?二现代中医教育模式是怎样的?中医适合什么样教育模式?三如何学习中医?四认识阴阳伤寒及中医的治疗原则五本书学术部分:三阴三阳治疗纲要。
刘力红教授在完整接受了现代中医教育后,转而拜师接受传统中医教育,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临床经验道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对中医的见地,个人觉得非常有借鉴价值。尤其是他能在摈弃中医古典的浪潮中,坚守经典的阵地,保持对经典的执着,更是让我肃然起敬。
在网上看到了许多网友的尊见,其中不乏褒扬之词,但也有许多批评质疑之声。为此,我想谈谈我的观点。
首先,最多的是认为书中刻意对西医的挖苦甚至丑化,从而提高中医的地位,这引起了许多西医同仁的不满。关于刘教授对中西医文化的见解,他曾在早年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做了《传统文化与中医》的演讲,并对中西医文化作出对比。在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认为西医在物质层面研究的很深刻,并表示西医能在众多疾病中找出共性的治疗方案实属不易,对之高度评价。相反,刘教授反对情绪化地看中西医,认为中西医文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一种是人本文化;一种是物本文化,两者各有千秋,应互相借鉴。中医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在自己的体系中挖掘精髓,能与西医找到某种契合点,并最好能指导现代科学的研究方向。
《思考中医》一书出版后,曾引起了一阵中医热,人们重新审视中医,甚至将刘教授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罗大伦教授合称为“南刘北罗”。其实行内的人都知道中医界更厉害的大师大有人在。人们记住了罗刘只是因为他们更多在公共媒体渠道宣扬中医,使民众了解中医,所以罗刘教授在某种意义上并不能代表中医的制高点。而网上许多网友对刘教授的学术观点大肆批评,认为中医博士不过如此,甚至进行了人格攻击。我作为一名中医院校大一的学生,对学术部分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评价,我只想说学无止境人无完人。更何况中医这一门浩瀚无边传统的学问?即使是博士这个群体也必然有知识不健全的地方,而恰恰刘教授让我崇敬并不是他渊博的才智,而是他在博士的名号下仍能保持谦逊的学习态度兼容并蓄并能在书出版后一一回复了批评的信函,我觉得这是任何一个学术人应有的治学态度。对于不同的学术观点,我认为更是一件好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想和观念,否则中医历史上怎会有温病四大家,金元四大家等一系列的中医名手?不都是对中医有不同的领悟么?真所谓“法门无高下,入道即是真”。
一次我在2ch(日本最大的web论坛)上看到这样一段留言,意思大致是这样的:汉字是非常了不起的文字,只不过在mao时代进行了文字简化,这真是个失败的决策。日本教育部门把汉字列为必修课,地位甚至比英文还高,日本学生学习对汉语的关注度也很高。这也难怪日本网友能提出如此一针见血的评价。在《思考中医》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环节,就是凡是对概念进行解释时,对文字必然要简变繁,并《说文解字》等书中找到对应,这一环节贯穿了所有章节。文以载道,文字是文明的载体,一个汉字包含的精义是任何其他文字无法比拟的。了解汉字承载的意义对学习任何传统学问来说都是必不可少得,这也是大家的一个共识。
《思考中医》成为近年来少有的中医文化畅销书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作者能站在“思考”的角度去审视中医,并且让大家也同时去思考“中医”两个层面的意义,一个是中医在学问意义上,一个是中医在行业意义上的。有些人说作者的观点态度过于激烈,这我也深有体会,我觉得这跟作者的写作动机相关,首先对于普通读者,刘教授非常希望他们真正认识中医接纳中医;而对于中医从业者来说,()作者则希望他们坚持自己的选择,坚定中医的信念。这也可以在侧面看到刘教授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信仰。
最后结合我的经历谈谈中医的观点。首先,刘教授是我校的老师,虽然不是他的学生,但他的演讲确是每逢必听,他的许多观点都印证了当代中医院校学生的现状。首先,现在中医院校的生源质量确实是在下降,尤其国家对中医药的重视程度提高,中医院校开始扩招,这个现象让人担忧。第二,学生学习中医的动机不明确。就拿我的专业来说,我是学针灸推拿的,许多同学认为他们是在学习一门技术,而没有把她放到文化的范畴中看待。第三学生学习中医的方式。许多同学来到大学后,受到思维惯性的影响,分数至上,毕业至上,考试前几天才开始看书,60分万岁,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应试教育带来的余毒,当然我们学生自己也要找原因,这样的学习态度是无法真正学到知识,更何况是一门治病救人的学问?
人们常说我们90后接受新鲜事物外来文化的能力高,这不能否认,问题是我们是否能转变我们的文化观去学习中医这门传统学问?目前我们生活在一个现代科学文化和互联网文化的文化环境中,这两种文化的特征就是时代性很强,日新月异,我们每天上网寻求最新时讯以免被时代狂潮甩在身后。人类大脑的可塑性是很强的,在这种文化氛围下,我们必然会改变我们认识知识学习知识思考知识的方式(就像现在你也许正在跳跃性看本文),现在的我们已经很难静下心认真阅读一本书了。高中老师教我们写作文的时一定要点题这样才可以高分,我的题目是“不患无位,患所以立”,语出自孔子《论语》,在《思》书中也出现过。我想这句话非常适合现在的中医学生,也包括当代大学生。中国正处于转型期,社会浮躁,人们急功近利,在加上毕业生就业率不高,在校大学生很容易对自己的前途倍感迷茫,我的看法是不要在意这些,不患无位,不要担心自己以后没有工作,没有市场份额,患所以立,而是你凭什么去取得工作,创立自己的事业?特别是中医院校的大学生,每天许多同学疲于兼职接触社会,当然得到一些社会经验有利无害,但是我们要清楚我们是干什么的?我们要找到自己社会定位,明确自己的目标,何况我们谋生不是靠耍嘴皮子,我们靠的是真才实学,大学一定要跟社会保持距离,大学是学术的圣地。人们常说“是金子总会发光,但是有时会被沙子掩盖”。但是掩盖的只是一时,不是一世,在拥有才能的同时,更要坚持自己的信仰。
《思考中医》是一本好书,是我中医启蒙的一本书,开启我对中医的信仰之门(至于你们信没信,反正我是信了)。最大的收获是让我明白了中医并不局限在医学层面的框架中,他承载传统文化的积淀,他有他的科学层面,哲学层面,人文层面,甚至社会层面。从这个角度看,他是一门涵盖性很广的学科,我觉得中医作为一门传统文化学科可以弥补中国教育缺失的人格教育。
国外教科书在提起中国传统文化时会有这样一句描述:“汉文化发源于中国,发展于日本”。据统计,国际中医市场百分之九十的份额是由日韩把持的。近水楼台先得月,如果我们将中医这一国粹拱手相让给日韩,我们将愧对我们的祖先。所以在此我想对同辈的朋友们说:复兴传统文化,我们青年确实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