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明珠_董明珠:吃苦的工业精神

1、夜明珠

夜明珠

从前有个国王要选宰相,他派人在全国各地张贴皇榜。

天下的有志之士闻讯后都纷纷来到了京都。

这一天,国王把他们带到粮仓里,大家面面相觑,不知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趁大家不注意,国王从怀里掏出一颗夜明珠,把它扔在了堆积如山的谷子里:“你们谁能把它找出来,就让谁当宰相。”

大家七手八脚,在里面紧张地找了起来。

但由于人多手杂,他们几乎把粮仓翻了个遍,也一无所获。

到了晚上,大家疲倦之极,都回家休息了。

第二天早晨,正当他们准备再来寻找的时候,听到了一个消息:夜明珠已经找到,宰相人选已经确定了。

大家十分奇怪,是谁这么幸运,把夜明珠找到了呢? 是粮仓的看门人。

昨天大家散去后,这位看门人一直在粮仓门口守着。

当夜幕降临,夜明珠()幽幽的光亮从谷堆里透出来的时候,他直接向那光亮走过去,轻而易举就把它扒了出来。

幸福也像那颗夜明珠,只有在极度黑暗的背景下才能显露出来。

假如你想看到幸福,不要选择白天,最好还是选择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

2、董明珠:吃苦的工业精神

董明珠:吃苦的工业精神

坐在记者面前的这位搏击商海20年的“铁娘子”从容淡泊,从普通销售业务员到知名女企业家,董明珠说,要有“吃亏的工业精神”,这在这个人人想赚快钱的年代,显得“不合时宜”。

董明珠,全球最大家用空调生产企业格力电器(下称“格力”)的副董事长、总裁。董明珠渴望用吃亏的工业精神,支撑铺设一条“中国创造之路”,她说,格力下一个十年、二十年将成为服务于全球的企业。

专业化中的多元化

几年前就有人担忧格力走专业化已经到“天花板”了。没想到,格力近几年的增长速度反而更快了。从1991年到2001年,格力的产值从4亿元做到56亿元;从2001年到2010年,格力的产值从56亿元做到600亿元;2011年格力的产值将增加200亿元至800亿元。

董明珠说:“我们发现走专业化道路,越走越宽。”别人担忧格力的业绩能否可持续增长,她却认为,关键在于能否创造新产品,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如果可以,那么企业才具有可持续性,否则多元化也不可持续。

对比于两年前,格力有了更清晰的战略定位——早日成为全球制冷领域的领军企业。不仅仅局限于空调,但仍然坚持专业化路线,谋求“专业化中的多元化”。

“现在除了飞机上的空调,在任何环境下的空调,格力都能生产,比如远洋货轮上的空调。”董明珠说,格力正从家用空调拓展到商用空调,产品从公共环境拓展到特殊环境。

另外,格力一直关注高、精、尖的产品,如空调上游的电机、压缩机。中国的电机在世界上还没有领先,恰恰格力又有能力自主创新,所以格力同时在推动产业“向前一体化”。

“我们今年可以做到800亿元,以每年增长200亿算,要做到2000亿元的规模,也还需要6~7年。所以,我们会坚持专业化方向。”董明珠说,“制定战略时,我们希望格力走向世界,用产品来改善人们的生活,我们追求的不是做强者、要打败谁。只有这样,同行之间才不是你死我活,而是相互促进。如果怀着要挤垮谁的心态,是低级的竞争;如果怀着改善人们生活的理念,企业就愿意与大家共同发展,在竞争中相互取长补短。理念不同,结果就不一样。”

有人说,专业化会使格力专卖店的产品太单一,影响经销商的业绩扩张和积极性。董明珠却认为,不是产品多少决定渠道能否活下去,销售渠道真正活下去靠的是服务意识和产品品质。“你产品好、服务好,即使店小,也会有市场。所以,关键是品质。”

核心技术是脊梁

在家电业多元化成风的环境下,格力的战略思考却很独特:由于专业化,才有领先的技术地位,进而就可以创造更大的市场。

2010年,格力在技术研发上就投入了30亿元。目前,格力有三个研究院,4000多名研究人员,在更高端的技术层面进行研发。“早几年,我们在硬件、软件、人才方面已经投入很多。有人问,投入这么多能收回吗?”董明珠说,这些并不是当年就能获得收益。“但2003年,我们与第二名相差13亿元,今年的差距是250亿元,收效已经慢慢体现出来了。”

曾经有这么一句话:“不创新就等死,创新就找死。”如何实现技术创新与业绩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董明珠认为,创新任何时候都不能急功近利,有社会责任感,心才会冷静。“比如,我看到报道说内蒙古冬天取暖缺煤,我就感到有责任,加快推广离心机组。离心机组通过废水利用,可以节省一半的使用费用。我想的不是赚钱,而是帮消费者,你的产品给消费者、给社会带来好处,消费者、社会自然也会给你回报。”

其实,董明珠对技术创新的感悟也有一个渐变的过程。早些时候,她认为产品比别人好就是创新。(创业  )现在的她则认为,只有你的产品改善了别人的生活,你有独创的产品,引领了行业的发展方向,才叫真正的创新。“乔布斯的伟大之外正是在于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格力目前已有4000多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710项,国际领先成果6项。尽管这样,董明珠并不认为格力就可以自满,更何况有的国外同行已经有上百年历史,所以应该以平静的心态,去吸取别人的长处。

人的质量是产品质量的基础

相比于技术创新,董明珠认为,产品质量好是一个基础。格力已建立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立体式改进模式,来确保产品质量。自上而下,包括六西格玛管理法、精益生产、质量整改等措施;自下而上,包括5s、合理化建议、qc小组等做法。

“生产100万~200万台空调,很容易保证质量,今年格力空调的产量将会达到3800万台,如何保证质量呢?就要有一个监督别人,同时也接受别人监督的机制。从设计、生产、销售各个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可控的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董明珠感到“人的质量更重要”。她透露,“格力一线员工年薪5万元,希望未来可以达到8万元~10万元。”格力一线员工成家都有一套40~50平方米的过渡房。

“现在通货膨胀,如果员工基本生活没有保障,怎会安心工作?”所以,董明珠认为,“管理的精髓在于,让每个员工都热爱企业。这样的管理才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

但是,这不等于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管理不能片面人性化,标准必须一致,否则8万人的队伍就会溃不成军了。”董明珠经常以“红绿灯”作比喻,如果片面地讲人性化、撤掉红灯,那么过马路就没有秩序,最终大家都不安全、没有人性化可言。

“因此相关的制度是必需的。而管理创新,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制度。”董明珠说。

谈到质量,董明珠还有一个观点:“在控制成本方面,要先把管理成本、生产成本、工艺成本抓好,材料成本放在最后。”比如,接待费可以按销售收入的0.6%来提取,格力完全可以提2~3个亿元的接待费,但事实上格力一年的接待费用只有200万~300万元。

渠道模式的核心在于“变”

除了技术创新、产品品质,格力在渠道领域也独树一帜,开创了独立于各大连锁之外的格力空调专卖店的销售渠道模式。如今,格力在全球有10000多家专卖店,格力空调90%的销量来自于自己的专卖店系统。

最近一两年,格力在渠道模式上又有创新的举动。通过增持各地销售公司的股份,进一步加强对零售终端的掌控。各地出现许多格力盛世欣兴贸易公司,它们有的已经成为格力的全资子公司,而且都开了网上专卖店。

尽管家电业内格力的专卖店模式追随者众,但是董明珠认为,格力渠道模式的核心在于“变”,即不断根据现实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以适应新的形势。“现在我们开店,更注重店员行为、开店标准,以及消费者满意度。”

在这位格力渠道模式的开创者眼里,“掌控渠道不是靠压,它们主动跟着你走,才叫掌控。你的产品好、经营思想对路,你的追随者就会越来越多。”

这种经营思路就是“诚信、共赢”。所谓诚信,就是说到的能够做到。而共赢,不仅仅是厂、商共赢,而是厂、商与消费者共赢。只有消费者这个源头保住了,渠道才能保持下去。

格力渠道模式的管理思路也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董明珠坦言,从过去的“以盈利为中心”,转变为“以服务为中心”;1997年创立这种模式之初,重在保证一级经销商的盈利,后来转变为保证所有经销商的盈利,现在是保证消费者能“盈利”。

3、明珠暗投造句

明珠暗投造句

1、又在扬州商家见有虞山客携送黄杨翠柏各一盆,惜乎明珠暗投。

2、他原本是个上进的学生,但因为交到坏朋友,明珠暗投的下场,如今是狼狈不堪。

3、他弟弟本来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后来受到同侪的影响,明珠暗投,竟成为黑道中的小流氓。

4、进入公司后,尽是做些打杂的工作,虽然是明珠暗投,但也只能盼望知人善任的长官早日出现。

5、一个人再有才干,若是无人赏识,或入错了行,也是明珠暗投,无法尽情发挥。

6、你虽然急着找工作,但也要找对公司,才不会有明珠暗投之叹。

7、古代文人遇到明主,自是遇合之美,若遇到昏君,那也只能自叹明珠暗投。

8、王经理现在虽然名噪一时,但在刚出社会时,他也曾经明珠暗投,无人赏识。

4、董明珠:刚与柔

董明珠:刚与柔

“董明珠走过的路不长草”这是坊间形容格力首席执行官董明珠强势作风的一句评价。

再见董明珠,是2011年11月份在格力珠海总部举办的“格力20年品质见证大使”的颁奖典礼上。那天,董明珠特意穿上了一袭红裙,外罩一件黑色的针织衫,脖子上戴着那串她最喜欢的珍珠项链,齐肩的卷发配上简单修饰过的妆容,优雅又不失庄重。然而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的过程中,这位女强人将从容果敢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又让记者想起那句评价。

“真正的财富不在于拥有多少亿的资产,而是取决于创造了多少社会尊重、解决了多少就业与困难这是我一直坚持的理念。”在董明珠看来,“刚”只是手腕,“柔”是情怀,而刚柔并济才能兼济天下。

刚的捍卫

在董明珠的世界里,一切都要清澈见底,她不接受任何一点点的“灰色地带”。

关于董明珠的强悍,有太多经典的桥段。2008年的一天,董明珠接到了一个老朋友的电话,他希望能够重返格力。这个人此前供职格力期间,发明众多,后被竞争者以重金挖走。然而,他得到的却是董明珠强硬的拒绝。

在格力,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如果从格力离开,就永远不要指望再被这家公司接纳;另一方面,只要是从同行其他企业出来的,无论多能干,原则上不收留。“不是说别人不优秀,但如果仅靠别人培养人才,本身就是一个贪婪的行为。”董明珠说。

在董明珠的世界里,一切都要清澈见底,她不接受任何一点点的“灰色地带”。格力电器(000651,股吧)总裁令中赫然写道“行贿、受贿者一律辞退,情节严重者交由司法机关处理”。言必信、行必果,董明珠这种强硬的作风深深地影响着格力的企业文化。

有人问董明珠,国有企业的“婆婆”多,不会有人干预你的决策吗?董明珠的回答一如继往,“我是珠海的纳税大户,我每年要缴那么多的税,我就是要将企业搞好,他们为什么干涉我?”

据说,格力某年广告招标,有一家广告公司是某政府领导推荐的,但招标第一轮就被董明珠刷下来了,董明珠还底气十足地表示,“(这个公司)连报价系统都不完善,凭什么来招标?”当时很多人替格力捏了一把汗,而后来的事实显示,格力并未因此付出什么代价。

董明珠认为,企业家发展一个企业,一定要呵护自己的员工,要舍得付出:“格力员工待遇很高,不是员工提出来的,而是由管理层提前想到,然后通过制度落实的。”但同时,严格的管理制度也是一道高压线,谁也不能碰,否则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就像行人不能走机动车道一样,否则就乱了,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董明珠说。

董明珠相信,对于一个企业、一个社会来说,制度都是刚性的,不能模棱两可,说变就变。

她常举这样一个例子:几年前上海刚刚出台了一个交通制度,如果行人闯红灯被撞,司机将不承担责任。但是制度刚出台没多久,一辆出租车撞死了某高校一位老师,由此引起争论,最后司法判决下来,还是要司机承担责任。“这就是朝令夕改的典型。”(名人名言  )董明珠认为,“既然是大家共同制定的制度,怎样规定就该怎样执行,这样才能达到令行禁止的效果。”

在董明珠看来,没有制度仅靠自觉是不行的,自觉是相对而言的。如果制度建设不到位,许多人就不得不随波逐流,结果就是好人变坏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只有这样制度才能执行下去。

“忠诚”是董明珠最爱的两个字在格力的八字厂训中,忠诚是第一位的。“忠诚不是简单地理解为"我听你的话",而是服从"规则",忠诚于这个企业,实际上是服从于大"道",正道。”董明珠这样解释。

柔的崇尚

格力坚持培养一种奉献精神,董明珠认为幸福感和价值观在于能够让更多人幸福起来。

对于当下正热的企业公民的问题,董明珠也有自己的看法。

“对一个企业来说,最大的慈善是对股东负责、对员工负责、对消费者负责,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才能有机会为社会奉献更大的价值。”董明珠说。这就是古人所倡导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理念。

2011年11月,格力电器在成立20周年之际评选出20名“品质见证大使”,他们是格力电器从在全国各地征集到的13101名15年以上老用户中,按使用年限排序评选出来的。其中,使用年限最短的空调为18年,最久的空调长达25年,生产日期为1986年6月(格力电器前身海利空调器厂生产)。对于长达25年的使用时间,董明珠坦言“没有想到”,“但这充分说明了格力服务用户,用户成就格力的共赢法则”。

在珠海格力电器总部一层大厅的一个角落里,展示着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董明珠写的两本书《棋行天下》、《行棋无悔》,及以此为题材拍摄的《行棋无悔》的电视剧碟片。书的旁边是一个“爱心助学”捐款箱,一侧的爱心提示卡片上标注了书及影碟的市场价格,并写着“您的认购将全部捐助教育事业”。

对于“爱心助学捐款箱”,在董明珠看来,自己著作的收入,本来就是应该回馈社会的。以前,董明珠受邀出去演讲,经常会把自己的书送给听众。后来,董明珠索性将“赠予”改为“销售”,然后将书款捐献给需要帮助的人。同时,有许多来格力参观学习的单位或供应商,也希望拿一些格力的资料回去学习,于是格力索性辟出这么一个角落,随人自取,并不刻意推销。“每年会有一万多元钱吧。”格力电器市场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据格力电器的员工介绍,迄今为止,董明珠已将自己两部书的稿费全部用于捐助公益事业,建设了贵州平浪小学、安徽希望小学和福建特殊教育学校3座小学,设立了山东大学“董明珠教育基金”和北师大珠海分校“董明珠奖助学金”,救助了多名白血病患儿,资助了几十名贫困儿童、学生、身处逆境中的人。

对此,董明珠认为很平常,“这是格力文化的一部分”。格力的慈善不仅是单向的外部传递,在内部更是形成了一种习惯、一种文化。

格力更多倡导文化教育,而不是经济交易。在董明珠看来,如果一个人的着眼点就是为了能挣更多的钱,以自我为中心,永远带一种贪婪的心情去做事,很难建设好企业文化。

“格力员工都有一种爱心,在格力无论谁有不幸,或者灾难,格力员工就会在小范围或者大范围,主动捐款帮助他。”格力公关部的人士介绍。

从周围的人做起,格力已经形成这样的文化:哪个分厂、部门,有人生病或者重大事件,就根据其需要或困难的大小来决定对他进行帮扶,形成帮助、关爱别人的企业文化。

“慈善这件事,靠我一个董明珠是做不了的,应该所有的人都去做,这才是有意义的。当你的行为能够感动和带动别人的时候,你就是有价值的。”董明珠说。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