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规规矩矩的一天
规规矩矩的一天
带着丝丝凉意的微风登时杀气腾腾,让人忍不住打了个寒颤,一声暴喝突然从耳边传来“一队”。
我的初中生活开始了。
被阳光照的暖洋洋的校园是个占地面积大些的“监狱”,里面的“犯人”时不时都会被“狱警”修理一顿,这不,我刚一进校门,就被时刻警惕着的值周“警官”逮了个正着。正当我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欢欢喜喜的打量着新学校时,一个不注意,脚步偏离了运行轨迹半米。自然,那双架着一副擦得雪亮的眼镜下的眼睛立即发现了我,嗷的一嗓子吓得我一激灵,老老实实地停了下来。“走一队。”“嗯,嗯,下次一定走一队。”说完,赶紧转过身,心里暗自庆幸道:“还好没被记,还好没被记。”快步赶上前面同学,小心翼翼地往前走。
好容易在这种高压环境下熬到了午休,又被“狱警“修理了一顿。
我在小学时就有个习惯,中午吃完饭必去厕所待会儿,吹吹风,吃个苹果什么的。厕所里虽说味道不太好,但只要把窗子打开换换气也没有太大味,而且厕所里还安安静静的,比教室又热又吵强多了,好好利用利用也是个不错的好地方。
不过,我们有些坚持“宽于律己,严于待人”原则的值周警官再一次用行动告诉大家“学校是个大监狱,厕所是个小牢房。”(当然,是对“犯人”而言。)
第一天中午,我又习惯地拎着一个桃子进了厕所,先觅个好窗口,然后趴在窗台上一边享受微风拂过的感觉,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桃子。甜蜜蜜凉丝丝的感觉让我不禁开始了畅想(应该说是在做白日梦)。正当我陶醉在这种美妙的境界中时,突然感觉好像被人拍了一下,一转头一个值周生正手里拿着一个小本和一支七厘米长的油笔(小虽小,但威力大着呢!)笑眯眯的递到我眼前,那张本来就很叫人烦的脸配上那双带着无比得意的眼睛完美的诠释了“狗仗人势“这四个字是怎么写的。
“喂,把名字写在这儿。”
“嗯,你说什么,我没听清。”
“把名签在这儿。”值周生提高音量答道。我莫名其妙,我一没走错路二没说话又犯什么规矩了?
“我怎么了?”我问道。
“不能在厕所逗留。”我正要分辨,忽然间脑海中浮现出早上的那一幕,目露凶光的表情让我不自觉地多了份胆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极不情愿的咕哝着签了名。用力的把桃核扔进垃圾桶里,使劲按下水龙头洗手,愤怒的看着那个值周生:专注的把脸贴近镜子拨弄整理着头发,然后趾高气扬的大踏步走出了厕所,转身的一刹那,那满足的眼神仿佛在说:终于抓到一个了。我心中忿忿不平的想道:这种吃饱了没事干,专会找人茬的家伙······
但不平总归不平,规矩制定出来还是有它的道理的,再不尽人情也是要守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多是多了点,慢慢来,习惯就好了······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沈含枫 | 作者年龄 | 13岁零3个月 |
---|---|---|---|
在读学校 | 定山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一2班 |
性格特点 | 搞笑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看韩剧 | 平均成绩 | 115分 |
指导老师 | 吉小安 | 老师职务 | 副班主任 |
2、规矩作文800字
路旁停着的共享单车,给予了人们在出行上的便利,我们时常可以看见放学了的学生们三五成群地骑车回家,或是已经工作了的成年人拿出手机轻轻一扫,就能享受这方便而又快捷的“共享单车”。
这明明是件好事。可为什么还会发生以下这些事呢?调皮的学生在单车座椅上放了钉子,导致下一个使用者苦不堪言;上班归来的大人乱停放单车,导致交通秩序被破坏。
我不常享受这些共享资源,但却确实看到了许多问题。
不禁想起一个冬日的早晨,那天天色阴沉沉的,乌云仿佛马上就会滴下雨来。我考完试后,就正好与同学顺道回家。
同学迅速地将停在路旁的“小黄车”推了出来,兴许是用力过猛,一旁的另一辆车也有些摇摇欲坠。她骑上了车,我顺手扶起那辆旁边的单车。
“你刚刚怎么没用手机扫就能开锁了?”我不太了解共享单车的具体使用方法,但多多少少知道一点,发觉有点不对劲,于是问道。
同学扬起脸,颇有些自豪:“嘿嘿,这你就不懂了吧,这辆车就是我早上作文骑来的,我还没还呢!”
听到这里我不禁皱起了眉:“这符合'小黄车'的使用规则吗?
“这……反正也没多久嘛,而且好像要下雨了……”
我看着那一排各色的单车,心中默默叹了口气,劝同学以后别再这么做了。她不情不愿的应了一声,随后就没了下文。
真不知道诸如此类的事情在全国各地会发生多少起。确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些惰性,但这并不是破坏秩序的理由。顺手扶起路旁倒下的单车很难吗?在使用完后及时归还并好好停放,又能用去多少时间?
“共享”并不代表人们就可以随心所欲,不要抱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幻想。不要破坏应有的章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希望人们都能合理地利用共享资源,当别人因为你的举手之劳减轻了麻烦,当冒着暴雨的人因为你的遵规守矩而能快些得到温暖,当你发现再也没有恶性事件发生。那就说明“共享时代”真正到来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其中的一分子,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这个美妙的新时代中愉快地生活。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丁璇 | 作者年龄 | 12岁零3个月 |
---|---|---|---|
在读学校 | 重庆市大足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一6班 |
性格特点 | 好表现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滑板 | 平均成绩 | 98分 |
指导老师 | 曾琼慧 | 老师职务 | 班主任 |
3、当老规矩遇上什么作文
【篇一:当老规矩遇上新世界】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规矩。有的规矩已经很老了,但只是现在我们仍在使用,而我们的世界在不断更新,当老规矩一场新世界又会是怎样一番景像呢?老规矩中蕴含许多智慧。不断更新的世界,也在不断更新和扩充着老规矩中的范围。老规矩中的智慧也在新世界也有很多的体现。
老规矩在新世界的体现,在中华5000年文明的沉淀之中,有许许多多的老规矩,在这些老规矩之中蕴含着许许多多的智慧,而新世界是在解出这些老规矩奥秘,老规矩在有些人看来是陈旧的,是迂腐的。但有的老规矩却蕴藏着智慧!并不是他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作为生活在新世界的人,我们更加应该了解和遵守老规矩,当然,对于其中迂腐,陈旧的内容,要予以改进,总而言之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有的老规矩中有丰富的智慧,我们应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去了解它,以帮助我们在新世界中遇到的某些问题,当老规矩遇上新世界,我们既不应该一味的排斥了老规矩,也不应该盲目的信从老规矩,而是应该带着疑问去运用老规矩。这样才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就,尽量少些失败,因为老规矩中富有许多失败的理由,也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老规矩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一些基本规律,所以并不代表新世界不需要老规矩。我们更需要结合老规矩来创造一些新规矩。使这些新规矩,更加符合我们新世的价值观。
我们需要用老规矩。创造出一些新规矩。来符合我们新世界的规则,把那些陈旧的。迂腐的,变得适应我们的新规则,积极汲取老规矩的智慧,来解决在我们新世界中的问题,作为新世纪的人民,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创造新世界和创建新规矩,这样能把我们的新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才能更好的适应新世界带来的变化,。这样才能更好的符合中华民族勇于创新,乐于创新的精神。才能使我们中华民族更加繁荣昌盛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乐于创造的民族,愿中华民族在我们新的世界中,我们的创新下,能够变得更加繁荣昌盛!更加开放自主。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民族。
【篇二:当老规矩遇上新秩序】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魅力无穷。
当提到“老”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想到“新”,是的,这也是我想到的。
世界自从诞生以来就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因而许多事也都在“新”与“旧”之间交替、改变。
在五千多年前,禹建立了夏,奴隶制度确立,为也曾辉煌的原始社会画上了句号;可是在经历了夏商周进两千多年的历史后,又有一个崭新的王朝——秦朝建立了,它结束了奴隶制度的延续,又开始了一个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
可是,千年的封建统治还是在爱新觉罗·溥仪的口中覆灭。但是,此时又开始了另一个时代,中华民国的时代,直到一九四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纵观历史,每一个社会都有其独特的特征,也有着其不可磨灭的辉煌,因而伴随着各种老规矩与新秩序的交替。
商鞅变法,打破国家专有土地的现况,为秦国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科举制度的出现,打破了平民做官难的问题。这些无一不是在历史上起到重大作用的变革,打破了老规矩的束缚,建立起了新秩序,并推到动了社会的进步,赋予了社会生机。
然而,并非所有的改革都是正确的,纣王昏晕无道,秦王焚书坑儒,宋太祖重文轻武,明太主的文字狱,以及清代的闭关锁国,无一给我们的文化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老规矩也好,新秩序也罢,但一切都以人民的生活,发展,息息相关。当二者相遇时可能会碰撞出火花,也可能会相融合,诞生更耀眼的光芒。
旧的,不一定是老规矩;新的,也不一定是新秩序,时光流逝,岁月如梭,新秩序总在不断地诞生,老规矩不也在传承吗?
【篇三:当老规矩遇上熊孩子作文】
“叮叮叮叮……”闹钟如时响起,老规矩又该叫去孙子起床上学了。
“熊孩子、熊孩子,快起床了,再睡的话上学该迟到了。”看看这屋里四处散落的玩具再看看那乱丢的书本,老规矩心里好一阵叹息。“昨晚不是叫你收拾好你房间吗?今天要上学怎么都没个准备?”“爷爷,每天收拾干嘛?简直浪费时间,你让我再睡会儿。”熊孩子眼都没有睁开,又睡熟过去。
只听“砰!”的一声后熊孩子的惨叫声随即响起,老规矩连忙跑向那房间,原来熊孩子被那些个杂物给绊倒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不是叫你记住的吗?”老规矩揉了揉孙儿的头。“那不都是古人说的大道理吗?我才不喜欢那些老掉牙的规矩,现在我们追求的是新思想好么?”熊孩子眼里强忍着泪水,固执地说道。“要吃了亏你才会明白啊。”老规矩摇了摇头。
“未雨绸缪”这也是老规矩常说的,他出门总是要带伞的。而熊孩子看着这万里无云的天气总是嫌带伞麻烦,将其丢在家里便走了。没错,上学的路上,大雨对这熊孩子进行了洗礼。“你的新思想已经出错两次了,那么现在起该听我的老规矩行事了。”老规矩意味深长的看着孙子。熊孩子虽有不甘,却也无话可说。
中午爷俩在外边吃饭,熊孩子看着别人插队也想要去,不料被老规矩一把揪回来了。作文“先来后到,别忘了。”看着爷爷那一脸严肃,熊孩子只得作罢。
下午放学,熊孩子一脸委屈走出校门“爷爷,这次考试我不是第一名,那原本是属于我的,第一名他作弊了,我真的都看见了……呜呜呜……”“没事儿,君子坦荡荡,你永远要记着。”老规矩擦干了孙子小脸儿上的泪珠。
在这个不走寻常路的时代,规矩似乎就是用来被打破的,但“新思想”不总是进步的,反而许多“因循守旧”的老规矩才是值得我们践行的传统。
是的,老规矩带不来增加的gdp;带不来一栋栋的高楼大厦;带不来升官发财的政绩……但它滋养的却是人的心灵。“老规矩”的回归带来了真善美的回归,呼唤着民众灵魂与人性之美,让踏实、上进、礼貌、诚实等如一泓清泉,去洗濯外界的焦躁和污浊。
为什么要做一个遵守规则的“老规矩”?你是否也怕你的“熊孩子”在某天冲你问:“为什么我排半天的队,那人插队只用了一秒?为什么我复习这么久,别人一张小抄就可以比我成绩好?”
那你可以告诉他:因为守规矩,才是世界上最平稳的路。
【篇四:当老规矩遇上新招牌】
古老的西城,流淌的西江,吆喝声在繁杂的香味中萦绕在繁华的西城街市。一家店面,不大不小,两个男人,一老一少。少年正红着脸对老者喊道:“我没错,在秘制酱料莉加点糖,味道更好了,不是吗?”
老者将手中的茶杯重重按在桌上,茶水洋溢出来,顺着老旧的木桌在地上淌成了一条“河”。他嘴里的烟斗抽搐着,说:“不准就是不准,老祖宗传下来的,凭你,就能坏掉吗?”
少年扯着喉咙喊道:“我没错!”头也不回地跑出老店。下午的街道愈加繁华。安乐椅在秋风中独自摇曳,不知名的青藤缠上老梧桐,誓要争一个高低上下。杯盏茶凉,夕阳余晖映着远方山黛的脸庞,苍老的手指在木桌上敲出一曲只有他能听明月的调子。
八年后,当初的少年已然功成名就——家喻户晓的作家。他喜欢游览各地,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不知是天意的驱使,还是当初的不甘,他又回到西城。城角的那家老店,紧闭着,没有人站在门口迎接这个风尘仆仆的流浪者。招牌沾满灰尘,他用衣袖小心拭着。推开吱嘎响的店门,灰尘扑面而来,一切都因阳光的重新眷顾变得有生气起来。他找寻着,又不知自己在找寻什么。安乐椅安静地躺在静谧的小院,阳光暖暖。
“小纪,是你回来了吗?”与他同龄的兄弟拍打着身上的灰尘,笑着看他。
“你可是走有八年了吧?真够久的,你看这店,又老了吧!”
“小凡哥,我爸——爸,他还好吗?”男人小心地问道。
“老纪先生,他三年前过世了,是街坊邻居帮忙下葬的。”
男人明显一怔,向后退后了几步,幸好扶住安乐椅才不至于跌倒。他哭了,这是他在第二次老店流泪。
“走,你爸还有话要对你说呢!”
男人再次踏入父亲的房间,当初就是在这里第一次让父亲尝了他的新菜,却遭到了父亲大骂,因为他往祖传秘制酱料莉加了糖。床头放着父亲的照片。照片里的人和蔼可亲,他记得父亲是从不拍照的,他担心相机会将人的魂儿吸了去。床头还有一封信,写了什么,他已忘记,只是最后一句,让他又哭了起来。
“儿子,你是对的,我太遵循先祖的规矩了,其实,加了糖的秘制酱料更好地去除了食材本身的苦涩。”
“你爸生病后,坚持让我们带他去照相馆,他得让他儿子知道他一直在等他儿子回家。”照片中的父亲露出这生罕有的笑容,留给终于回家的儿子。
繁杂的香味添了一丝甜甜的滋味,吆喝声此起比伏。西城街角重新开了一家店,店主很年轻,据说还是某知名作家。
【篇五:当老规矩遇上老规矩】
在青葱岁月里誓死捍卫尊严,在草木摇落之际把酒言欢。
——题记
第一次见面是相遇,而后是相知,相离,重逢,再叙,然后,当老规矩遇上了老规矩,就褪却了年轻的光环,那再也嚣张不起来的模样。
听说毕业是转折,或许就是兜兜转转的让我们奔向四方。我一直做着这么一个梦,上一堂曾经的课,哪一天我们又出现在熟悉的座位上,预测这个老师进入教室是哪分哪秒,讲起了哪一个长篇大论,课后又按老规矩写下哪里的作业。那时我们不用多看都知道你是否打起了瞌睡,耳畔又传来了一句“至理名言”。由着青春的小性子,我们之间形成了不成文的默契。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时光它快得让人猝不及防,当你们都老了,我又怎会独自年轻。唱一曲高山流水,学着伯牙鼓琴,盼着子期倾耳享受,虽未有只言片语,又有难得的和谐。几十年之后,我将抚着一头的霜花依旧思念旧友,一抹相思,半点离愁。
我愿意扎进老人堆里,看他们围坐在象棋桌旁,哪怕是有一席之地也会来一场大战,输了的人按照规矩接受惩罚,相约来到屡次不醉不归的酒馆,互相揭短取笑,把年轻时的糗事泄与欢声笑语,叫着一辈子的绰号不曾改变,偶尔聊到先一步故去的朋友已经不能应约,又毫不在意来路还有多远。当老规矩遇上老规矩,不需多言。
我们都不知道下一秒是个什么样子,或许走着走着就迷失了自我,我们忙着完成青春的旅行,残年也是一首慷慨的悲歌。每一个日子都不可能是有说有笑的,但有说有笑的日子总会被明天代替。我们见着不同的人,说着不同的事,我们有新朋亦有旧友,当遇上了知己请不要轻易错过。我们忙着捡拾,却因此借机错过,直到最后,只能期待无法预计到的相遇。
社会为我们制定了不少规则,我们战战兢兢地防止逾越。而当初形成的约定,不用强调也烙印心头。酌一杯好酒,阔别当年的好友。说一句老话,唤回那日的时光。
哪天,当老规矩遇上了老规矩。
4、奇怪的规矩
有时候,看似淳朴平静的地方,却经不起一点诱惑,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结局……
小李是个年轻的白领。到了周末,他经常会开车到农家乐住两天,呼吸点新鲜空气。
这天下午,小李从农家乐返程时,觉得时间还早,就把车拐进了一条陌生的乡间小道上。往前开了几里路,发现前面山脚下有个村子。
下了车一打量,小李大感奇怪,这个村子离他常去的村子也就几里路远,隔着个山头,可看起来简直就不是一个时代的。那边的村子大搞农家乐,家家富得流油;可这个村子里却是清一色陈旧的砖瓦房,贫富差距至少十年以上。
小李远远地看见,村头一户人家有个老汉正在劈柴,他想借点水洗个手,就走了过去。山里人就是热情,老汉连说好好好,笑呵呵地带小李进屋。
进了院里,却没见水井或者水龙头。小李正四处寻找呢,却见老汉端来了一把椅子。小李以为是请他坐的,连说不用不用。哪知老汉把椅子一放,双脚就踩了上去。
小李抬起头一看,奇了怪了,老汉站在椅子上,原来是要开水龙头。那水龙头就装在房檐上,底下接着一根管子。老汉把水龙头一拧,说:“注意,水来了。”
小李一边洗手一边问:“老叔,怎么把水龙头装得这么高啊?多不方便。”
老汉笑着说,没啥,就是怕小孩玩水。小李往四处一看,这屋里哪有小孩子?他觉得老汉把水龙头装这么高肯定有其他原因,但人家不愿说,他也就不好问了。
洗完手出来,小李惊喜地发现屋外晾着一些金银花。抓起来一嗅,就知道是野生的好东西。小李特别喜欢用金银花泡茶喝,忙问老汉,能不能卖点给他。
老汉爽快地说:“都是山上长的东西,你喜欢就拿去,别说什么卖不卖的。”
小李忙说:“我可不能白要你的东西,这东西值钱着呢。”他硬是塞了二百块钱给老汉,又说,“这样吧,老叔,你以后就多采一些回来,我每个星期来买一趟,你看行不行?”
老汉没想到会遇上这样的好事,忙不迭地答应下来。
过了一个星期,小李径直先去买金银花。哪知到了村子,找到老汉一问,他这几天却没有上山去采。小李正失望呢,老汉却说:“我家虽然没采,但有人采了,我带你去。”
小李转忧为喜,忙跟着老汉往村里走,进了一户人家,果然看见院里正晒着一竹匾的金银花。主人是个四五十岁的汉子,正在院里忙活呢。小李赶紧问他:“金银花卖不卖?”
汉子高兴地说:“卖,卖,当然卖了!我先洗个手。”说着端了张凳子放到房檐下,接着站了上去。小李抬头一瞧,傻眼了,这家的水龙头竟然也是装在房檐下的。小李纳闷极了,这儿的人咋就喜欢把水龙头装得那么高呢?
汉子洗完手,拿了个袋子把金银花装起来。小李一看跟上次差不多,就说:“给你二百块吧,行吗?”
“行,行。”汉子连连点头,眉开眼笑地接过钱,“二百足够了!”
打这以后,小李每逢到乡下,都不忘到这个村子里去买金银花。每次去,他都会先找那个老汉。可奇怪的是,自从第一次买了他的金银花后,老汉却再也没有采过了。好在村里总有人上山采回来,每次老汉都热情地带小李去买。
这天,小李又来到老汉家,一眼就看见屋外晒着一竹匾的金银花,他高兴地说:“老叔,你终于又上山采了,来来来,把这些装起来给我。”
哪知老汉却支支吾吾地说:“这……这些我不卖的,我要留着自己喝。”【星火作文网 www.easyzw.com】
小李一愣,心说放着二百块钱不挣,居然要留着自己喝,这老头可真怪!
老汉接着说:“别人家也有,我带你去买吧。”
小李只好又跟着他去买。这回人家采的比较多,小李不想占便宜,就给了三百。谁知道,山里人就是厚道,说要二百就是二百,多一分也不肯要。
回到老汉家,小李感慨地说:“老叔啊,这次我本来想多买一些的,有好几个朋友都托我给他们买。你们就放心地上山去采吧,我负责给你们带人来,有多少要多少。人来得多了,你们还可以发展旅游,这可是一条致富之路啊!”老汉听得两眼发光,连连点头。
小李又看了看他晾的金银花,说:“老叔,你把这些卖给我吧,我几个朋友都等着要哩!”
“不行哟……”说到买他的金银花,老汉却又吞吞吐吐起来,“我真的不能卖,这次不能卖,你下次来吧,我给你留着,一定卖给你……”
小李听得一头雾水:“为什么这次不能卖,非要等我下次来啊?”
老汉急了,脱口而出:“这次还轮不到我家卖!”小李愣了,卖东西还要轮着卖?
老汉显然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一张黑脸涨得红红的,犹豫了半晌,叹了口气说:“唉,我们村就这样,有些规矩不守也得守。”
小李还是不明白,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老汉朝四处看了看,一跺脚说:“我也不怕你笑话了,你进来看。”
小李疑惑地走进屋,只见老汉指着房檐上的水龙头说道:“谁喜欢开个水龙头还要站在椅子上呀?说怕小孩玩水,那是怕外人笑话,不这么装不行呀!”
“为什么?”小李来了兴趣,“为什么非要装这么高?”
老汉用手在空中画了一条线,说:“我们村家家户户的水龙头,都在一个水平线上。这样可以保证公平,有水的时候,家家都有水;没水的时候,家家都没水。谁也占不了便宜,谁也不吃亏,我家是村里地势最矮的,所以装得最高……”
小李听了,简直有些哭笑不得。尽管他知道把水龙头装这么高,肯定有什么原因,但绝对想不到竟然是因为这个。
“没办法,我们村的规矩就是这样。”老汉难为情地说,“你上次买了我的金银花,村里人都知道了。山上金银花树的土地是集体的,大家就商量出这么个办法,轮流采,轮流卖,再到下次就轮到我家了……”
听到这里,小李总算是明白了,他苦笑着摇摇头,心想:我终于知道你们村比山那边的村子落后十年的原因了。
过了一阵子,小李再来时,老汉果然把金银花卖给了他。小李觉得比较多,就给了三百。老汉犹豫了一下,把钱接过来放进口袋,说:“老板,以后你不用来买了,我们这里也没有金银花了。”小李怔住了,忙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
老汉叹了口气,说:“本来以为轮流卖是个好主意,谁知渐渐地就出了乱子,不光是你来买,还有许多城里人听说后也来买。可是,有的人给的钱多,有的人给的钱少,于是村里就有些人觉得吃亏,觉得不公平,结果大闹一场,大打出手,现在还有两个人躺在医院里呢。后来,有人干脆拿了刀上山,把金银花树都砍光了……”
小李听罢,半天回不过神来,最后一拍脑门:“这都怪我……”
5、徒弟的规矩
宣州城里有一家“刘记”铁匠铺,铺主名叫刘大柱,他很小气,铺子里的几位伙计受不了,都离开了。于是,他决定收个徒弟,可以让他干活,还不用付工钱,比雇佣伙计合算多了。
真是瞌睡有人送枕头,这天,一位名叫杨小勤的小伙子来到铁匠铺中,要求学手艺。刘大柱一问才知,杨小勤家住乡下,他爹让他上宣州城里来,找个师傅学手艺,谋个出路。刘大柱见杨小勤长得壮壮实实,料定他有把子力气,便一口答应收他为徒。
转眼,杨小勤在铺中干了一个多月,每天使着大锤打铁,毫无怨言。刘大柱乐得嘴都合不拢,心说这个徒弟算是收对了,可他万万没想到,杨小勤竟要做他的主。
这天,师徒俩正在铺子里干活,一个男子走了进来,说自己姓周,想在“刘记”铁匠铺中定制八只马掌。说好尺寸、谈好价钱后,那男子走了,说明天上午来取走马掌。
师徒俩打制起马掌来,工夫不大,便打好了六只。这时,刘大柱放下铁锤,在一堆铁料中仔细翻找起来。不一会儿,他找出了两块边角料。刘大柱量了量那两块铁片的大小,满意地说:“行,就用这两块铁片打制剩下的两只马掌!”
杨小勤听明白了:边角料留着没用。可它们那么小,怎么够用呢?
杨小勤连忙把自己的担心说给刘大柱听了。刘大柱胸有成竹:“把铁片锤薄,它们的尺寸就够大了。”
杨小勤吃了一惊:“这样做成的马掌必然厚度不够、不耐磨,哪能卖给人家?师父,您这是在占人家的便宜啊!我爹说,人在世上,不能占别人的便宜,这是规矩!”
刘大柱眼一瞪,示意杨小勤给他打下手,用那两块铁片打制马掌,可杨小勤就是不肯上前,并说愿意用自己的盘缠买下那两块铁片,就是不能占别人的便宜。
刘大柱见杨小勤如此固执,只好放弃了自己的打算,因为他担心自己如果继续坚持,杨小勤会一气之下离开铁匠铺,到那时,上哪里去找干活不拿工钱的壮小伙子?
刘大柱重新找了两块大些的铁片,杨小勤这才走上前去,帮着刘大柱,敲敲打打起来。
第二天上午,周姓男子又来到了铺中,他仔细观看那八只马掌,脸上露出了满意的表情。他告诉刘大柱说,他是一位掌柜,在城郊开了一家“周记”马行,需要大量的马掌。昨天,他之所以只定制了八只马掌,是想试一试“刘记”铁匠铺是否靠谱。周掌柜还说,他已经决定,以后马行里的马掌都在“刘记”铁匠铺里购买。
周掌柜走了,刘大柱抹了抹额头上的汗,心说:好险啊!杨小勤那不能占别人便宜的规矩,还真是个好规矩呢!
两个月后的一天早上,周掌柜又来到铁匠铺中,刘大柱忙问他这回想定制多少马掌。周掌柜却说这回不定制马掌,来打制一把大砍刀,价钱好说,但刘大柱必须立即为他打制,他等着急用。
刘大柱立马找来一块大铁料,招呼杨小勤为他打下手。杨小勤却把他拉到一旁,小声道:“师父,咱不能为周掌柜打制大砍刀啊!”
刘大柱不解道:“傻小子,这银子为什么不赚?”
杨小勤接着说:“师父,我看周掌柜的脸色不对啊!以前,周掌柜进了您的铁匠铺,是眉开眼笑,可是今天他气鼓鼓的。他来买大砍刀,恐怕是为了去与别人拼命!如果他闹出人命来,我们可就害了他啊!我爹说,人在世上,害人的事情不能做,这是规矩!”
刘大柱见杨小勤又说起了规矩,顿时想起上回杨小勤所说的规矩给他带来了不少的生意,于是觉得再听从一回杨小勤的,倒也不见得是件坏事,便拒绝了周掌柜。
周掌柜失望地走了。当天傍晚,刘大柱正准备关上铁匠铺的大门,周掌柜与另外一位男子闯了进来,双双向刘大柱深施了一礼。刘大柱正在纳闷,周掌柜指着那位男子,激动地说:“大柱,这位是许老板,今天,你算是救了我与许老板两条性命啊!”
原来,许老板开了一家“许记”杂货铺,“周记”马行里的马缰绳都是在“许记”杂货铺里购买的。昨天,“许记”杂货铺里的伙计一不留神,竟将几捆已经有些腐朽、准备扔掉的麻绳卖给了周掌柜。不料,昨天夜里,周掌柜有十匹马挣断了缰绳,不见了踪影。周掌柜连夜找许老板理论,许老板却说,他的杂货铺根本不可能卖出腐朽的麻绳。两人言语不合,大吵一架,不欢而散。
周掌柜越想越生气,一夜未眠。今天一早,他竟然恶向胆边生,于是匆匆赶到“刘记”铁匠铺,想打制一把大砍刀,劈死许老板。不料,刘大柱竟然不肯为他打制砍刀。
回到马行后,周掌柜的气慢慢消了。这时,许老板忽然走了进来,告诉了他一件事情。
今天上午,许老板一觉醒来,想起了昨天晚上与周掌柜吵的那一架,觉得可能事出有因,于是在自家的杂货铺里查了起来,这一查,便发现伙计误将那几捆有些腐朽的麻绳卖给了周掌柜。许老板连忙领着伙计,出城四下里找起马来,并终于在一片树林里,发现了那十匹正在吃草的马,然后将马牵到了周掌柜的马行。
周掌柜十分感动,后怕似的将他今天早上去买大砍刀一事说给许老板听,许老板大吃一惊。接着,两人一起来到“刘记”铁匠铺,感谢刘大柱。
刘大柱也很后怕:“周掌柜,如果我为你打制了砍刀,出了人命官司,不仅你要偿命,我肯定也会被官府追究……说到底,是杨小勤的规矩,救了我们三个啊!”
半个月后的一天,周掌柜再次来到“刘记”铁匠铺,与刘大柱一阵嘀咕,然后,刘大柱冲着杨小勤说出了一番话来。
原来,许老板有个独生闺女,还未嫁人,许老板正要给她找婆家。那天,许老板见杨小勤长得壮实,人也实在,并且有“规矩”,就产生了将闺女许配给杨小勤的想法,于是,他请周掌柜、刘大柱做媒说合。
听完刘大柱的话,杨小勤抓了抓头皮,说他找媳妇有个规矩,那就是不管对方美丑、贫富,但一定要对脾气、合心意。
从次日开始,一位年轻的姑娘,经常来到“刘记”铁匠铺里,购买火钳、锅铲之类的小铁器。一个月后的一天,刘大柱问杨小勤:“那位姑娘便是许老板的闺女,她对不对你的脾气?合不合你的心意?”杨小勤红了脸。
半年后,杨小勤与许老板的闺女成了亲,并去“许记”杂货铺当起了少掌柜。刘大柱重新收了两位徒弟。两位徒弟来到铺子里的头一天,刘大柱便一脸郑重道:“你们的师兄为咱们的铁匠铺立了三条规矩,这三条规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