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香岭南作文
看着教室窗外,那淡黄色树叶,像断了翅的蝴蝶。风一吹,就齐刷刷的落了下来。仔细聆听那轻轻风声——啊!那不就是秋天的脚步声吗?
为了迎接秋天,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去百万葵园和岭南印象园感悟秋天的气息,领悟那古色古香的岭南风情。
去了葵园之后,我们来到了岭南印象园。
刚进大门,就看到了头顶上那紫色的海洋,在空中绵延了几十米。垂吊下来的万条丝缕,像紫色的龙须,长短不一,在风中微荡,又像那白发童颜的老人手中捊动的须。不时,还有阳光透过他们的缝隙映射在地上,隐隐约约的,像湿了水的光斑,路上的小石子,像在光斑中游动的小鱼,惟妙惟肖。
进了园区,仿佛闻到了岭南的古香,就像下雨后的小巷。岭南印象园是典型的岭南传统风格建筑群落,所以这里的房子是最有特色的。灰色的屋瓦,鱼鳞般地整整齐齐地布满了屋顶,毫不逊色于现代风格的琉璃屋顶,它们没有妖娆颜色,他们只有朴实的颜色,还带着泥土的湿味,它们是那古色古香岭南的象征。
有的屋顶的四角高高翘起,像是准备起舞的蝴蝶。窄窄的门,高高的屋,似乎每间房子都有着不同的故事,却都散发着浓浓的岭南韵味。
房门前是一条弯弯的小河,清澈见底,所以并不难看到河里嬉戏的小鱼,可见以前的岭南都是“小桥流水人家”,让不少游客禁不住诱惑,纷纷将这幅岭南墨画装进自己的相机里。
房子一栋紧挨一栋,这样,连大大小小的巷子,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悄悄地,像一双手,将你牵了进去。
窄窄的巷子,两面是壮观的蚝壳墙。墙上镶嵌着各种各样的满洲窗。地是用乏了黄的青砖拼成的,像一位面容作文蜡色的老人,却又有这一颗热情的心脏,将你带回刚解放后的岭南巷子里,不管你怎么走,都能到各户人家的大厅小院里。
在岭南印象园里,岭南特色小吃一应俱全,广州的鸡仔饼、沙湾姜撞奶,佛山的盲公饼、大良磞砂……其中,糖画是最有意思的。
一个五尺小地方,你先对那师傅说上自己喜爱的图案后,只见那师傅手中紧握着一把沾满糖的细勺,一会儿在石板上龙飞凤舞,一会儿又像雨点那般急促。他脸上虽神情凝重,却又不慌不忙,画的线条粗细掌控自如。最后他用勺子的柄端对“画”进行细致地修饰,不一阵子,你的图案就跃然于纸上,一幅惟妙惟肖的糖画就完成了。这糖画既可口,又精致,真让你舍不得动口。
岭南的剪影吸引了不少游客来围观,可见这又是一个亮点。
一把剪刀,一张黑色的纸,在他的手中像活了一般。剪刀在纸上来来回回,一会儿又在剪口边徘徊,起初,人们都安安静静的,但对于优秀的作品,人们都还是忍不住要赞叹的。伴随着人们的赞叹声,作品就完成了。若你细看,还真能与地上真实的影子相比。“像,像”“哇!好像啊!”人们都禁不住地评论。岭南的手艺是岭南人民的辛勤结晶,怎能不让人赞口不绝呢?
除此之外,还原传统婚嫁仪式的互动式表演“绣球招亲”,皮影,提线木偶,岭南杂耍,舞狮舞龙,广式凉茶,都能足怀旧瘾,这些我就不再写了,因为不管我怎么描述,都不能完完全全地将岭南描述得淋漓尽致,所以,为何不亲身去岭南印象园细细地体会那古色古香的岭南,到一个活生生的岭南民间故宫去感受岭南经典呢?
古色岭南,在秋意中更具魅力。秋之旅,我真正体验到了古色古香的岭南风情!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徐小宁 | 作者年龄 | 15岁零9个月 |
---|---|---|---|
在读学校 | 西南大学附属梁平实验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三9班 |
性格特点 | 深沉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逛论坛 | 平均成绩 | 114分 |
指导老师 | 韩露饰 | 老师职务 | 副班主任 |
2、旖旎花海,水墨岭南作文
一夜,几度由梦转醒,睁着眼望着再熟悉不过的天花板细数时间的流逝。叹了口气,明天就要见到在梦中浮现的葵园和岭南印象园了。一路,几次掀帘窥探,眯着眸看着远处云雾氤氲中那不曾谋面的小岛。舒展了眉,都盼了如此之久了,终究是要到了吧?直到我踩在松软而不失厚重的泥土上,闻着馨香而又新鲜的空气时,还是发出了那一直在心中的感叹:自然如画,文化似歌,花海如梦,岭南似墨。
浑然天成的水粉图——花海
真正的自然之美,不需要任何的加工与雕饰,不需要多余的解说与赞词,就能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大静大美。不论是一盆栽在室内的盆栽,还是在阳光下随风摇曳的花骨朵,不论是一片小小的绿叶,还是纵横交错的藤蔓,都将自然一种包容天地,气势磅礴之美挥洒得淋漓尽致。而这种令人震惊的美丽,却不是“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花海张开他色彩缤纷的臂膀,让你投进它的怀抱。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已久的花香随风荡漾开来。那是胜过任何一种名贵香水的清香,萦绕在你的身边,如一条条柔软的绸缎,缠绕上你的身心,却从未让人萌生想要逃离的感觉。似乎,心里一直就觉得,人本该属于这里,本该属于自然的怀抱,本该属于无尘的世界。
脚步在不经意间放慢,相机的闪光灯也停止了闪烁,时光似乎放慢了脚步,光阴好像倒退到那些童言无忌,无忧无虑的年纪,那时的我们,天真烂漫,没有升学的压力,没有手指尖握笔的老茧。天空也是蔚蓝得如一块剔透的琉璃,就跟当时我们晶莹的心一般。而此时,我们又一次卸下一年年累加的包袱,在杨柳依依,花香鸟语的小道上漫步,身边是一条潺潺的小溪,水草蓬勃地在里面生长,几只天鹅在停泊的小木船边,或低头饮水,或引吭高歌,或“顾影自怜”,在柳树的枝条后面若隐若现。引得人想掀开枝条一探究竟却不忍破坏这静谧的意境。我突然明白为什么志摩会吟“软泥上的青荇,油油地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因为“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我年少时彩虹似的梦,揉碎了沉淀在浮藻间。
大片大片在风中荡漾的花,在七彩花田中随着自己的喜好生长着,那么没有规矩没有束缚,细看却发现一切都是那么的井然有序,生机勃勃而又和谐美好。花田中央有一幢小小的房子,天蓝色的墙壁,洁白的窗子,宁静安详地立在花海之中。让人觉得当双鬓斑作文白时就应该在这个地方细数那些泛黄的美好,向大家说“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熹微的日光中,花海,小房,蓝天,共同构成一幅水彩画,浑然天成,美不胜收。
清雅脱俗的水墨卷——岭南
记得白落梅曾经对南方的古城有过这样的描述“青石铺就的长巷,飘散的古城淡淡烟火,偶有行人悠闲走过,把恍惚的记忆遗落在时光里,这是一座闻着风都可以做梦的城,我们时常会被一些细小的柔情潜入心底,忘了自己其实也只是小城的过客。”这真真就是这样的一座小城,走进它就像扣进了梦。爱上了静静地立在江边看着几度雁南飞的老旧木楼,斑驳的墙上贴着泛黄的海报。海报中珠圆玉润的女人,烫着卷卷的短发,身著旗袍,在美人靠上微笑,艳若桃李的脸并未因年代久远失去一点魅力。抚摸这些旧日的东西,让人感觉时光仿佛还留在昨天。那刻满了岁月的墙壁,那写满了故事的小城,让人觉得这就是梦中的故园罢。
岭南之美,秀气,粉雕玉琢的小楼,散发着一种别样的风情,没有皇城庭院的大红大紫气势磅礴,没有苏杭园林山水相间移步换景,那黛瓦白墙中透出一种无喻言喻的沉淀在岁月中的沧桑与静美,让人一直觉得这是一位在碧波边,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小家碧玉,她步步生莲向你走来,红唇轻启,呢喃地将那段倾城往事娓娓道来。她的声音掠过整个古城的每一个角落,玩转如天籁的尾音一个一个点在烤爆米花的火苗上,点在飞絮般的棉花糖上,点在糖画板上飞舞的糖浆中,点在正在做剪影收尾工作的剪刀尖,和粤剧的伴奏一唱一和,和皮影的台词一问一答,又在门前的流水声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绕梁的余音。
阳光照射在岭南古城上,给寂静的古城添上一分生机与活力。砖墙,玻璃被染上一片暖黄的光晕,是记忆的颜色。这个岭南的小城,在阳光的轻抚下,越发显得纯净安宁,纤尘不染有与世无争。如斯清丽淡雅的美景,使人们在红尘中行走一世,积淀一身的人间烟火后仍然能在心里保存下来的一片净土。在这里,天是蓝的,水是清的,色是纯的,如同在宣纸上铺开的大片的墨,浓淡相宜,清雅脱俗。
花海,古城,一个是大静大美,一个是恬静秀丽,都是值得在都市过惯了快节奏生活的人们在闲暇时放下工作,放下压力一步步漫游品味的地方。愿你和我一起,品味自然的大气,文化的渊远,共同展开这场文化之旅,心灵之约。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彭武长 | 作者年龄 | 14岁零3个月 |
---|---|---|---|
在读学校 | 莆田市第三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三4班 |
性格特点 | 善组织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钢琴 | 平均成绩 | 96分 |
指导老师 | 夔门 | 老师职务 | 任课老师 |
3、梦回岭南——千年历史作文1000字
三朝古都,岭南羊城,弹指间日新月异。千年历史,文化底蕴,流传于千秋万代。
——题记
来到广州,才知道什么是“现代与历史”同在。
(一)
广州塔以“世界第二高塔”的名号耸立在广州市中心。位于城市新中轴线与珠江景观轴交汇处,与第十六届亚运会开闭幕场馆—海心沙岛和珠江新城隔江相望。它的外身结构为椭圆形的渐变网格,全身呈神秘的银灰色。由于上小下大的两个椭圆圆心相错,逆时针旋转135度,所以扭成塔身中部的“纤纤细腰”。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之下,广州塔宛若一位亭亭玉立、楚腰纤细的少女。所以,广州塔又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小蛮腰”。走进电梯里,从工作人员按下按键的那一刻,直到电梯上到108层时,整个过程仅仅用了不到一分半钟的时间。上升的速度之快,而且还能透过玻璃看到电梯外的景色。看着整座城市在渐渐地缩小,整个人也随之放松了起来,似乎把所有的包袱忧愁全都抛下了。
在108层往下看时,无论是有秩序地行驶在公路上的汽车,亦或是在炎炎夏日里行走的市民,都像是一个个精致美好的模型,在缓缓地移动。我惊讶地看着这个城市的高速发展与无比的繁华,可她却仍然保留着特色的传统文化。这同时也令我想起一个传统文化的生命力逐渐衰落的城市——苏州。苏州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在明清时代最高水平的表现。苏州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同时也让大片大面积的古城慢慢地消失在人们的眼中。这无疑是人为与无意,导致了苏州这座古城的文化正一步一步地走向衰落。而广州不断地在变化,变得更美好、更和谐。她有着大都市的迷人魅力,又完好地保留着古城的质朴与传统。在广州塔的107层,我们看见了世界上最高的空中邮局,并且写上一张明信片,寄给未来的自己,以此来纪念。
(二)
参观完广州塔后,我们随之又来到广东省博物馆。新建而成的广东省博物馆,外观酷似一个透雕的宝盒,尤其是那灰红相间的格调,更是给人一种现代化的感觉。
通过安检之后,我们跟随者老师来到了“紫石凝英——端砚艺术展览”。
砚自古以来都被人们称为是“文房四宝”之一。在中华几千年古老而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为我国民族辉煌历史的延续和灿烂文化的传播交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今天,在广东省博物馆里,我有幸地见识到如此精美非凡的端砚。每一个端砚都安祥地躺在那里,向每位参观的人诉说着它们的故事。每个端砚各有各的不同。如:清朝的端石梅雀砚;梅花与雀鸟,淡雅不失情调,富有山水鸟相伴之雅意。端砚是中国名砚的代表。在中日交往史中,1978年10月,端砚曾作为礼物赠予日本首相福田赳夫。时隔三十年后,历史再次重演。2007年5月,国家主席胡锦涛访日,将我国名产——端砚带进了日本,赠送给福田赳夫的儿子,在当时同是日本首相的福田康夫。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更是毫不吝啬地对此大加赞赏。清朝的雍正帝曾叹道:“端州多才超卓,晤言一宝君子乐。”北宋的东坡先生曾赞道:“端溪岩之美,止于滑而发墨,其他皆余事也。”
砚以端为贵。可是,我却没看见那贵中之贵——千金猴王砚(镇馆之宝),颇有可惜。
砚的名贵、精致令我赞叹不已。但博物馆里还有一种艺术让我眼前一亮——潮汕木雕。展览里有着不同的生活场景,逼真地将潮汕居民的厅堂、卧室等场景复原。生动形象地向人们展示了潮汕木雕在潮汕人们的日常陈设中的应用。潮汕木雕不仅是种艺术,更多的是在雕刻着传统的潮汕文化。其栩栩如生、惟妙惟俏的神形真是令我不得不折服。
(三)
由于广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所以华南植物园里热带植物繁多。它是我国历史最久、种类最多、面积最大的南亚热带植物园。被誉为永不落幕的“万国奇树博览会”,有“中国南方绿宝石”之称。
作为“羊城八景”之一的“龙洞琪林”,来到了华南植物园,自然要去观赏一番。“龙洞琪林”意为“龙洞有一片珍奇的林子”。由棕榈园、孑遗园两个半岛及人工湖组成,景观自然和谐。一边是椰风葵林,四季常春的热带植物。一边是松杉苍劲,四季分明的温带植物。温带植物春来嫩绿、夏来青绿、秋来橘黄、冬来飘落。两带植物的不相同,却造就了一片秀丽如画,清静幽雅的园林景观。如同一副变化奇异的风景画,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感受。
此外,植物园里还有姜园、苏铁园、药用植物区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植物区。在这其中,有些植物是我们经常能在身边发现的,而有些却是名贵的物种。在观赏了这些植物的同时,也让我了解到了更多关于植物方面的知识。
随着时间的推作文移,夜幕渐渐被拉开了。天空呈现出多种变化莫测的颜色,交汇在一起就好比广州夜市的灯火璀璨,色彩斑斓。这时,大巴正将疲惫的我们送往酒店。
(四)
第二天一早,我们吃完了早饭。便被大巴送到了广州市的著名景点——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它位于广州市区北面的白云山南麓,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起义战役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的。
还没有进到陵园里,我便被墓坊上“浩气长存”四个大字给吸引住了。不仅因为这是孙中山先生亲题,而且这四个字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当时同盟会的成员们是抱着怎样的精神去勇敢地起义,推翻腐败的清政府。在通往烈士墓的路上,路两旁种满了青松,寓意为国牺牲的烈士们刚劲不屈。烈士墓屹立在冈陵上,背后是纪功坊。我绕着陵墓走了一圈,心里更是油然而生出敬佩之情及惭愧。现在我们幸福的生活都是爱国战士们用鲜血换回来的,可我们却不懂得好好学习,以此来报答祖国,将来为祖国做贡献,而是只懂得享受父母给我们带来的优越生活。
陵园内还有冯如墓,潘达徽墓等为国作出贡献的勇士们的墓碑。烈士陵园景色秀丽,繁花并茂,翠松长青,这也能让烈士们有个宁静舒适的地方安祥地长眠。
(五)
将烈士陵园游了个大概之后,我们来到了南越王陵墓。
今天的广州在古代曾隶属南越国。而今天的南越王陵墓,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眜的陵墓。南越文王墓的出土,被誉为近代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墓室。墓室的结构仿照生前宅居,分为后室、耳室、侧室和前厅后库。讲解员给我们生动地讲述了墓室里的设计用意,以及陪葬人员的身份。在这个墓室里出土了许许多多珍贵的宝贝,有人评价这是“令无数人苦苦探寻了2000多年的隐秘,中国考古史上最辉煌的发现之一”。而在博物馆里,我确实被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给吸引了。鲜艳夺目的丝缕玉衣、玲珑透顶的龙凤纹重环玉佩、以及被誉为“汉玉中的稀世之宝“的玉角杯等。这一件一件的宝物看得我眼花缭乱,赞叹不绝。让我进一步地了解到广州的历史,感受岭南文化给人的震撼。
(六)
在广州有这么一个地方,充分地体现了雕刻建筑的魅力。这便是广东省著名的宗祠建筑——陈家祠。陈家祠原称为陈氏书院,是中国清代宗祠建筑。正门门额上挂着一幅牌匾“陈氏书院”,牌匾的下方,祠堂正门两边各有一个石鼓。这对石鼓有着精美的花纹图案,是陈氏家族地位和权力的象征。中国人讲究风水建筑,陈家祠的建筑风格充分地体现出这个传统的习俗。一座镂空双面木雕大屏风摆放在大厅与庭院之间。绕过木雕,抬头往上看时,陈家祠的屋脊上的雕塑真是栩栩如生,传神逼真。作者把每个人物都雕刻得如此细致,精致,每个人物都各有神态。在踏入陈家祠的那一刻,我便感受到了一种传统文化的气息在此洋溢,游客们纷纷拿出相机拍摄出那令人赞叹不已的艺术作品,同时也惊叹着古人的聪明能干。中国人讲究风水建筑,陈家祠的建筑风格充分地体现出这个传统的习俗。一座镂空双面木雕大屏风摆放在大厅与庭院之间。绕过木雕,抬头往上看时,在陈家祠里,无论是走到哪里,总能发现某处地方有着独特的木雕、石雕或是陶塑等。处处都体现了古代的艺术品位。
每个房间里都展出着各种具有传统意义的作品,以及民间艺人们的手工艺作品。我好奇地看着这些小玩意儿,有精美绝伦的骨雕、栩栩如生的剪纸、还有可爱有趣的瓶中画等。琳琅满目的手工艺摆在眼前,还能看到民间艺人亲自制作。
郭沫若氏曾赋诗云之曰: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知。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诚此物之美也!现纳入羊城八景。
走在连接各个进的长廊里,感觉自己似江南多愁善感的女子,慢悠地走着,手里拿着一本诗集细细品琢。步入聚贤堂时,看见许多民间艺术的展览。这里没有太多的吵闹,人们都在用心地观赏者每一件作品。这里原是陈氏家族议事的地方,可是现在变成了民间艺术展览的场地。在陈家祠的后进里,我们看到了安放祖先牌位及祭祀的祠堂。紫靛色的祭祀神器有序地摆放在神龛,显得异常的庄严单调。出来的时候,我们经过青云巷,不经意地抬头,却意外发现原来这里还有一绝——砖雕。这些砖雕生灵活现,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宝。
陈家祠这个建筑艺术中的瑰宝,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流连忘返。在古榕树底下,我细细地回味着,理清我的思绪,细想岭南的风情韵味。
此趟的广州之旅,种种感受,每每景观,都让我记忆深刻。仿佛是梦回往日岭南,但仍身在现代。千年的历史,使我们有此见识。多年的文化底蕴,教我们传承至今。
4、岭南游作文800字
厌倦了繁华都市的喧嚣,故于新春之际与家人南下来到珠海远离闹市的城市新区。此处远不及海南那般人山人海,少去了喧闹。没有南昌那般寒冷,少去了萧瑟。
于薄暮之际驱车到达。不见车水马龙,灯光闪烁,但见夕阳的余晖随意撒下,不经意间染上了云彩,温柔地浮于平静的海面。行人纷纷坐看浪拍岸,静听海鸥鸣,直至闲云尽收。
碧竹满庭院,处处苍翠。温暖的气候使此处常年郁郁葱葱。属于泥土与绿叶的清香沁人心脾。鸟很多,没有车鸣干扰,歌声清晰而婉转。清晨并没有选择奔波于人山人海的旅游景点之间,而是在石桌上置一盏清茶,便于清风中悠然坐下,倾耳细听自然之声。
午后步行前往古镇。岭南旧院的黛瓦青砖夹于城镇之中诉说着时代的变迁。没有游人靠近的屋前,斑驳的古墙沉默地伫立着,与老旧的木窗一起掩于怒放的血梅后。一道古镇清风长叹了半声。
镇中古旧的寺庙仍然游人不绝,烟火不断。在人群漫无目的地走着,无意瞥见那沉默的石狮。它安静地立于作文竹叶间,烟火亦或风雨中,自岿然不动。青苔缓缓蔓延上石柱,留下岁月的痕迹。它仍然在此。不知伫立多久,亦不知身后的大门已经腐朽。
次日去往海边赶海。挽起裤腿便轻松爬下礁石,弯下腰寻找那些隐匿于海藻中体型幼小的螃蟹,笑着踩碎了一水平静,平添几分热闹。自海边归来,迎着夕阳到达珠海农科奇观院。水蒲桃,玫瑰茄,芫菁萝卜,大花蕙兰,剑麻花,大丽菊,石斛兰,灯笼椒……小小的温室里,姹紫嫣红,百花缭乱。
暮色中前往市场挑取食材,偶然见到一鱼种,五彩斑斓,唤为青衣。第一次见,颇觉有趣,又感到些许惋惜。藏于深海中的它终于还是躺在了游人之前,喘息着,放弃了挣扎。那一身彩衣,是独属于它自己的生命的色彩。
饭店里那几样常见的菜式已被大家厌倦,于是在院子中架起烧烤架,用上了自己带来的调料。沙丁鱼经过自己亲手翻烤撒料之后,也就别有一番风味了。瓶杯相碰,笑语晏晏。
五天之后,踏上归途。不再见白浪拍岸,却现落霞孤鹜齐飞。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黄琼贤 | 作者年龄 | 14岁零7个月 |
---|---|---|---|
在读学校 | 明水县第一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三7班 |
性格特点 | 散漫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羽毛球 | 平均成绩 | 92分 |
指导老师 | 王浩然 | 老师职务 | 副班主任 |
5、在笔墨古香的路上作文600字
我是一个热爱书法的人,从小学时代起,至今也算学了五六载了。
犹记初学,老师便教我们:在书法中,最难写的便是“一”字。
当时极为不解,“一”是我们最开始学的字,怎会难写?老师并未解释。
后来,喜爱老子的《道德经》。父亲告诉我“道可道,非常道”这一句最难。心下更为不解,暗自冥想。
直至那一日,忽而彻悟。
“一”字简单固然,可正因其简单,所以难写。只一笔,却蕴含起峰、回旋、缓提、收笔等好几种笔法,可不是难写。就像数学老师常说,题目篇幅越长其实越容易。实为缘起归一。“道可道,非常道”亦是如此。
简与繁,本就不曾有明显的界线。倘若执意追求复杂、追求深邃,反倒会适得其反、本末倒置。人亦如是。一味追求功名、求取成功,而没有确切的目标、具体的步骤,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
如此类,数矣。作文渐渐发觉,心中所存的知识会随着一张张墨字越积越多,人也越来越开朗、洒脱。有时,朋友会觉得我仿佛那水墨,别具风采,飘逸,素雅。
尤爱繁体字。前几天竟将姥爷收藏的20世纪已故的台湾大姥爷寄的家书逐字认出,很是欢喜。总觉得繁体字中的韵味源远流长。
喜爱诗词。对易安的“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湘黛的“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容若的“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东坡的“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都极为欣赏。有时会在网上与笔友和上几句打油诗。甚是有趣。
现在,虽然没有时间继续从师练习书法,依然恋恋不忘。沾染墨香的手从未停止书写。相信自己会投身文学,年年岁岁,弘扬这千年文明。
手在,笔在,字在。
如此,在笔墨古香的路上渐行渐远。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陈泽杉 | 作者年龄 | 15岁零7个月 |
---|---|---|---|
在读学校 | 清平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三6班 |
性格特点 | 守旧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逛街 | 平均成绩 | 116分 |
指导老师 | 黎亦乔 | 老师职务 | 任课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