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孝《论语》作文1000字
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是儒家文化的起源,贯穿于中华数千年文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何谓孝?问孝《论语》,孔夫子四言以蔽之。
一曰:“无违。”何谓也?“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孝敬父母,最基本的就是对父母以礼相待。以礼事亲,方能称孝。古代二十四孝中丁兰刻木事亲,甚至因妻子对雕像不敬而将其休弃,这种做法虽然并不能为现代社会所接受,但也足见“礼”在传统孝道中的重要位置。反观今日,公务员廖天野等所谓优秀人才对年迈父母殴打辱骂,有些子女为争家产将父母逼至自杀,他们连最基本的礼都做不到,又何谈孝道?
二曰:“父母,唯其疾之忧。”挂念父母,关心父母,是孝的重要表现。曾参噬指痛心,黄香扇席温衾,古人对父母无微不至的挂念、关心令人动容。而今天,感动中国人物孟佩杰为照顾瘫痪母亲背母上大学;湖南卫视变形记主人公梁小友即使来到城市依然挂念父亲腿疾,后悔参加变形而无法替父亲分担农活,这些现代孝子故事更唤醒了人们心中孝的意识。“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方。”作为子女,如果心中能时常想着父母,行动上自然不必多言。
三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敬源于心作文中,孝敬父母,只有物质上的供奉远远不够,发自内心的敬才能给父母带来真正的温暖。新二十四孝将精神上的孝敬作为孝的重要内容,鼓励人们多回家陪伴父母。与此相反的是,忙碌的日本人无空回家看望父母,却发明出“代孝”这一职业,让他人代自己陪伴父母;我国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竟将“常回家看看”作为硬性规定写入法规。这值得人们思考,父母所需要的子女孝敬究竟是什么?我认为外在形式都是次要的,心中有孝,父母生活贫苦也感温暖;心中无孝,父母生活富足亦觉心寒。
四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心里敬爱父母,脸色自然好看,只有发自内心的孝,才能让亲子双方都体会到孝的乐趣,这是孝的最高境界。闵损芦衣顺母,即使遭后母无情虐待仍面无怨色,在父亲要把后母休掉时还极力挽留;李密为了照料生病的祖母使其善终,写下《陈情表》毅然辞绝显赫的官位。这些是心中敬爱父母长辈而将自己置之度外的发自真心的孝。尽管父母年老多病,时有糊涂,但仍然尽心侍奉,毫无怨言,这对当今的很多人来说恐怕都很难做到。
孔夫子这四言,本质在于子女对父母应怀有一颗拳拳孝心,一片由衷敬意。问孝《论语》,让我们追随《论语》的脚步,从现在起将孝道身体力行!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董佩永 | 作者年龄 | 15岁零10个月 |
---|---|---|---|
在读学校 | 永嘉上塘中学 | 在读班级 | 高一2班 |
性格特点 | 坚韧不拔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打扑克 | 平均成绩 | 97分 |
指导老师 | 艾堃 | 老师职务 | 副班主任 |
2、论语浅谈作文
一曲琴声,陪伴着行云流水,沉思开始后静静的遥望远方,曲阜竖立的石像庙碑,匀起一缕过往。
晨曦惊扰了天地,风卷起庭前落花穿过回廊,却叹落花无情。浓墨追逐着情绪流淌,染着素衣白裳,却感礼崩乐坏。
曙光微凉,争辩无双,书生意气,提周礼,谈为政,教世人,立贤人,重里仁。一笔留精华,筑中华千年的文化支柱。
风云万变,但文化未倒,北宋初年,赵普提出“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何尝不是你的精华在闪烁。那夜空中的明星,依旧因你灿烂。
岁月,奈你何?唯有你留下的精华在岁月的长河中放光。
君子之道
一百零七的君子,二十三的小人,您给我们书写了一个坐标系,在人生的两端,一段是小人,一段是君子,因此鼓励我们好学,终成君子。
那么,何成君子?君子,德为道。君子怀德,是君子之道的起点。
君子之德为根
德又为何?在今人的描述下它是一个文明人的社会责任感。它的宗旨在于对天下有利,但请注意这里的利并不是利益,而是一种服务天下的精神。
我们的孔老夫子为了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还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形象-小人。“小人怀土”便是最好的证明,那便是利益为上的观念。
但对于这个利,在生活中又要有正确的理解。因为大家都知道一句话“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并且我们在生活中也得去花钱,去消费。因此这个利在我认为是本心所表现的观念,是你用满怀利益的心去做充满利益的事。还是你用善心去做一些表面沾染利益的事。在我看来,这便是“始”,你的初心不坏,那么佛法无边,终有回头之岸。
在儒家中仁与义是最重要的两部分,仁是软性之德,义是硬性之德。这便为“君子与仁也来,于义也刚。”一柔一刚,合成道德,然后成君子。
君子怀德,半是怀柔,半是怀刚,面对广泛不一的对象。如此广德,便是大德。
君子之交若叶
“君子成人之美”。所为成人之美,也就是促成他人的好事。便为善,善方美,美便利万物。
还知晓“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生要经历的是处事,那我们要做到的便是助人为乐,成人之美。
如若世上皆为这样的话,那我们的世界就会变为一个我们都幻想的美好的世界。既然如此,那我们就人人献出一点爱,让世界变为美好的人间吧!
君子之礼为干
君子的种种思想品德,需要形之于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这便是礼。精神需要赋形,人格需要可感,君子需要姿态。这不仅仅是一个“从里到外”的过程,而且也能产生“从外到里”的反馈。那就是说,当外形一旦建立,长期身体力行,又可以反过来加固精神,提升人格。
礼谈起来,我们总能夸夸其谈,但我们又能做多少呢?古人道:礼,为态,一为敬,一为让。
敬主要表现在我们去由内心去欣赏他人,从而对他人进行尊重。让主要表现在我们去舍弃一些东西给他人。
君子对人应该对之有礼作文,我们每个人都给别人一个微笑,那么我们就不知会有多少个微笑。这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互相以礼相待,这所产生的力量是伟大的。
一个扎入深土的根,一棵庞大的干,一伞茂密的树叶,这再加些旁枝,这边造就了一棵君子之树。
碧水隐青川,潺溪环石弯衔弯,君子树一棵。墨染远秋,慢长声轻叹,梦里有谁成此树?
人仁之道
谈墨家,我们不忘“兼爱非攻”;论儒家,我们也会想起“仁”。作为《论语》为四书之一,更是少不了仁。那究竟《论语》中的“仁”是什么?
在这五千年的历史古风中,最有名的是“博爱谓之仁”。但我们的大儒孔孟荀都没给出确切的答案。我们也都明白一个道理,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所以在两千年的历史中,张老师讲的是张式孔子,李老师讲的是李式孔子。到底我们要去去哪一个呢?
但对于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仁”,我认为是可以的,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本心就带有的品质,他们要做到的就是去后天补他的不足之处,因此只看到了自己的应该之处,就写出了因该说是写出了自己的“仁”自己的论语。所以不能说谁是对谁是错,只是看到的角度不同而已。
那么,我们就要去寻找一个大家都认同的“仁”,但不能偏出《论语》为我们解释的“仁”。
我大致的总结了一下,其中有如何成仁,仁的作用,和仁与其他方面的关系。
在我个人的理解加上对君子的理解,我认为仁是一种内怀赤子之心,外交彬彬有礼,以世界上所承认的高尚道德为魂,去爱世人的大胸怀。
因为在我看来这个仁在今世是可以被大家所观赏的,但因为我这薄弱的学识在细心的研究时,发现“仁”这个东西在今天这个大环境改变的世界上,书中的一些东西已经没有大环境为之配合,好像已经处于一种虚幻的状态,无法达到完美。
就拿我自己说,我曾经去试图做到仁,但发现总是在一些地方做不到,估计是我的周围环境复杂。但我却一直去坚守我的本心,发现在这种情况下,我的道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可越发的坚守本心了。
因此,在我看来一个人他做到什么程度主要看本心,看初心。
那么这也教会了我们一个道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去坚守自己的赤子之心,去用初心去更好的服务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让我们每个人去做到不悔。
因为也唯有不偏自己的本心,方可做到世间难做的无怨无悔。
风微细落花,古人含笑的脸颊恰如隔世的画。那面见君子将愁绪作罢,我顷刻忘尘瑕。
溪水倒映月牙,晚笛萦绕古琴,我系白马等你闲来赏“仁”花,缘分不该只是牵挂,
若一世一刹那一生等一回答,我愿将这青发隐入千年云霞。
为你一人潇洒,我等你一身白衫,水阁之外一丛莲花,不比你一身高洁。
我身着一衫青衫,烟波渺渺蓑衣竹筏。你是否愿与我踏遍天下,往来几次春秋贤人又开豪宴,你沏杯清茶将万利放下,随我提笔入画林外,览尽风沙看透世间繁华。
等一君子,寻找那同世的花。
3、《论语》与我作文600字
书,对人的成长的影响是不呆估量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
自小就执著于看书的我读的书已经不计其数,书使我受益匪浅,每一本书都让我印象深刻,但最让我难以忘怀的就属《论语》了。
《论语》作为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骇、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有二十篇,其中让我体会最深的是为政篇中的“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要听各种意见,把觉得怀疑的地方避开,谨慎说出多余的,才能少犯错误,日后才不会后悔。在生活中也不要夸夸其谈,应该三思而后行。
《论语》是我的一位好友,它让我懂得人生中的一些为人处事。《论语》总是在我遇到困难作文的时候帮助我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让我明白失败的缘由,重新找回自信,并且走向成功之路。
《论语》这本书带我走进知识的殿堂,让我懂得了对美的追求,让我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在《论语》这本书中,我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的孔子;一个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的孔子。《论语》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论语》这本书让我们懂得学习是最重要的,但学习首先要培养兴趣,其次也需要正确的方法,当然还需要持之以恒的动力。不仅仅包括学习这方面,《论语》中还讲到孝道、道德……
读《论语》使我受益无穷。今后我会更加细读《论语》,细读这中华千年经典,读懂这其中的做人道理与处事方法,让我与经典继续相约吧!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戎琦 | 作者年龄 | 12岁零4个月 |
---|---|---|---|
在读学校 | 辽阳县第二高级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一9班 |
性格特点 | 无情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郊游 | 平均成绩 | 92分 |
指导老师 | 史小鹏 | 老师职务 | 副班主任 |
4、读《论语》有感1000字
在日渐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传统文化犹如滋养人心的甘泉。而《论语》这一剂儒学文化的圣品,无疑对当代人的修身为人、处世待世有着深厚的指导意义。在寒假,我有幸拜读了《论语》,虽没能深入领悟,却也获益匪浅。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约编撰于公元前四世纪初,流传到汉代,形成了“鲁论”、“齐论”、“古论”三个版本。《论语》被古人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到了今天,则是人们学习、认识、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的最可靠的权威著作。
全书分为若干个部分,有的论教育与学习,有的论仁义,有的论礼乐,有的论道德教养,有的论孝悌,有的论为政……由于全书围绕儒学之核心——“仁义”展开,所以“论仁义”部分也成了我研读的重点。其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这样的: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些仁义的人,自己想要立身成功也要别人立身成功,自己想要事业发达也要别人事业发达。读了这句话后,我深有感触,天下莫有比这种人更无私宽大、仁义高尚的人了。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发家致富、功成名就几乎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事,然而也正因为如此,一些道德教养不达标的人,为了达到作文自己的目标而不择手段。他们为了让自己立身成功,而不惜暗中毁坏比自己能干、优秀的人的名誉和事业;他们为使自己境运通达而陷害显赫,以成一己之私。这些人不仅是社会的负产品,是利欲的囚徒,还是大大违反儒学观点及精神的不仁义之辈。他们追随名利,却忽视了立人之本。诚然,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最后都会受到命运的惩罚,更不能圆了初衷和野心。可见,仁义宽厚之心是多么重要,它是做人的基础,也是成人的支柱,更是为人的良方。而这些大智慧远不是那些利欲熏心、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所能领悟和躬身践行的。成业与成人,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只有两种修为境界各不缺失,才能让二者齐头并进,让人生创造辉煌。
现代社会错综复杂,品质问题丑闻迭起,而其实刨根问祖、追溯回两千多年前,先贤智慧早已向我们阐述过这所有问题的答案。现在社会的一切尴尬局面,也都可从先秦经典寻觅到答复。
所以说,就如“读史使人明智”那句话一样,我认为传统巨著就是历史遗馈的财富,而读传统名著无疑使人明智、使人清醒、使人高尚。
如果你遇到棘手的问题或是尴尬的局面,请学会思考,请学会请教,或许《论语》中那份为你保留的答复,就将赫然呈现于眼前。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石静 | 作者年龄 | 12岁零1个月 |
---|---|---|---|
在读学校 | 东莞市大岭山镇向东小学 | 在读班级 | 六年级9班 |
性格特点 | 好心肠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游泳 | 平均成绩 | 96分 |
指导老师 | 余醉 | 老师职务 | 副班主任 |
5、关于论语的作文1000字
“能与经典对话,这是你一生的圣缘;若你把神采丢了,这会是你一生最长的错过。”最近的语文课,我们系统学习了《论语》精选。为了鼓励我们扎扎实实学经典,也惟恐我们年少懈怠,轻浅浮躁,唐某人在白板上煞费苦心地写了几句劝学的话,我也真是颇有感慨啊。
其实,我早已接触并背诵过《论语》全文,但那时的确年龄太小,完全不能理解,只能囫囵吞枣地背。
问老师和父母这样背有什么用,他们都是一句话,等你长大了就理解了。我一直对这个答案不屑一顾,直到现在又重新读过,才明白其中的微言大义,也才理解了父母的一片苦心。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这是来自百度百科的解释。简单来说,《论语》是孔子主要思想精华的合集。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孔子及其《论语》的“至圣”地位实在不需要我这个小小少年啰嗦什么。单说民间戏曲传唱,最著名的典故莫过于北宋的开国功臣,名相赵普的“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了。孔子在世博学,去世后被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可见其思想和学说对后世影响何等深远。
可如今,因为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有太多人对孔子、对《论语》、对传统美德早已失去雅兴了。我身边有的同学不无夸张地说,都9012年了(这个年代数字只是应景,只是为了夸张现在的时代大大不同了),还学《论语》有什么用?
我想说,这是有用的,因为不论哪一个时代,礼义廉耻都是不可或缺的,温良恭俭让都是不过时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多么简单的道理,却是太多人难以做到的。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讲信用应是最基础的人际交往准则,而不讲信用的人多了,这就为我们的社会敲响了警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作文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孔子不排斥做官和赚钱,但取之有道是准则。若果违背原则去追求富贵荣华,圣人宁可固守志趣也不妄为,这是名利至上的拜金社会多么需要提倡的“圣缘”啊。
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也。为了践行五常之道,或者以当下的时髦说法是构建和谐社会,孔子奔波,甘为木铎;范仲淹则登岳阳楼,愿“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面对巨大的劝降诱惑,他节义慷慨,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正是这些行“道”先哲构成了中华文化泱泱大气的脊梁风骨。
还有人质问,学这么多《论语》,高考又不考,有什么用啊?“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大丈夫不是为了炫耀而学习,而是为了明白事理,济世救民。顾炎武先生的回答多么经典。
即便不是为了“高大上”的理由而学习,那也该为自己修身养性而尽力。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告诉我们复习求思是重要的。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这告诉我们学习要追求“正义”,不钻牛角尖,当然,求异创新另当别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告诉我们在学习中要不断思考,在思考中要不断学习,如此,学习效率才能提高,人才不会成为书呆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告诉我们对待学问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切不可不懂装懂。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告诉我们特别是那些喜欢看成功鸡汤文的人,要看清楚别人成功背后的努力。
如此《论语》,如此孔子,如此智慧,如何过时?如何腐朽?如何无用?
文史悠悠,先贤已矣;阅读经典,幸得“圣缘”。作为新青年,我们首先应深入学习经典,而不是轻狂自居,鄙薄先贤。学下去,继承下去,“为往圣继绝学”,这是我们的责任。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赖馨正 | 作者年龄 | 17岁零10个月 |
---|---|---|---|
在读学校 | 上海久隆模范中学 | 在读班级 | 高二5班 |
性格特点 | 轻浮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演奏乐器 | 平均成绩 | 94分 |
指导老师 | 柏杰 | 老师职务 | 副班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