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龙应台:黄昏
龙应台:黄昏
秋天的黄昏,叶子铺得满地,厚厚一层美丽的金黄。空荡荡的枝桠映着清冷的天空,彩霞的颜色从错综的枝桠缝里透过来。小河的清水流着凉凉的声音。
妈妈骑车载着华安往回家的路上,看见一道古旧斑驳的小木桥,横枕着悠悠的流水,心里有点凄凉,于是侧脸对华安说:“小桥——”
“小桥——”安安用脆脆的声音回答。
“流水——”
“游水——”
“人家——”
“鸭鸭——”
“古道——”
“五道——”
“西风——”
“蜜蜂——”
“瘦马——”
“狗狗,妈妈()你看,狗狗——”
※※※
脚踏车上两个影子,沿着小河渐行渐远,渐渐融入了天的颜色,就看不见了。
2、关于黄昏的句子
关于黄昏的句子
1、黄昏就像是我们生命的隐语,它引导着人们去领悟人生那一份平静与淡泊。日暮的宁静如一束星光让人心灵寂寞而平和,黄昏不代表哀伤。我喜爱黄昏,它的光芒,它那柔和又充满希望的光芒,它以最美的景致结束了一天。
2、黄昏中,一对人影映入我的眼帘。人影手拉着手,缓缓地迈着步子,一步一步,和谐却不知疲倦。我抬头一看,眼前闪过一片银白色。是一对老夫妇。老头老太太和初恋时一样,手挽着手,只是满脸的皱纹在风中颤动着,只是满头的银发在风中呼应着。他们蹒跚地迈着脚步,早不如以前的健步如飞,但他们脸上依然笑着。甜蜜、安详的笑,笑过了人生的种种磨难,笑过了生活的种种煎熬,最后笑在了这夕阳映照的黄昏美景之中。
3、望着黄昏,感受黄昏,让我忧郁的心一次次在夕阳下放开,天渐渐暗淡下去,然而我却发现这时的夕阳更加红,像火烧一般,啊!黄昏,是否你不认输,即使自己已没有了当初的光彩,但还期待着努力挥洒自己的心梦。
4、一丝愁绪,几抹悲凉,日落黄昏晓。温一壶酒,在冬日的黄昏里,把心事付诸瑶琴,唱弹一曲渐黄昏,千丝万缕,点滴凄凉意。
5、在匆匆世俗,千姿百态,万千竟风流谁能笑到最后,谁能登上成功的舞台,谁能被众星捧月般围绕。世俗之事如棋,也许只有独倚黄昏,才能为心灵减压,才能抛去一切烦恼,抛去一切无奈与追逐,人生是残阳余风的黄昏,明天又是曙光的黎明将至。
6、黄昏的残阳真是一绝,但是属于黄昏的都不自私,这凄美的残阳也将自己的独特时光交给了晚霞,使晚霞拥有残阳的凄情,将黄昏应有的情感表露无遗。也许因为残阳的奉献才使得晚霞在灿烂外表的掩护下更能透出点点哀愁,给人以无限沉思。也使黄昏在忧愁下能够别有一番风姿。
7、现已是黄昏。残阳依山,夹杂着片片鳞波的湖面,显得那么优柔缠绵。柳叶在这凄凉的背景下,也变的沉默,水中的鱼儿更是婉转,回缠。我喜欢黄昏,不仅是因为它有优美的画面,更是因为它对忧愁的惜连。
8、乡村的黄昏似乎是从树木的影子开始的。西去的斜阳,还在或有或无地烤炙着人的面颊、肌肤,细碎的汗珠仍旧汩汩地从毛孔中渗流出来,夏日的炎热仍然弥漫在周身,黄昏就来临了。树木稀稀疏疏的影子,好像在不知不觉间从斜刺里掩盖过来,悄无声息洒落在你的脸上、身上,疏疏落落的,斑驳陆离,笼罩在人的上方,空间瞬时狭小起来,低沉下来,有一种局促之感,像清风一样地游走、穿梭,于是,你真真切切地理解:黄昏的脚步已经一点一点地向我们靠近了。
9、南风时常光临黄昏,也带来它的厚礼--丝雨;丝雨的柔;沾衣欲湿,丝雨的凄,落无声,行无语,丝雨的美,便是无情也有情。()凄美的画面里突然有了雨水的浇灌。使黄昏愁更愁,美更美。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不言中。
10、太阳终究要没入黑暗的,原本的金光此时也幻成了暗红的血光,稍微靠近的流云此时也升起通红的火光,映照着粼粼闪着波光的大海,把大海也映成一片通红。大地上升起一股朦胧的淡烟,萦绕在萋萋芳草、潺潺流水边,暮鸦停在枯枝上,时不时地发出一声寂寥的鸣叫,远处的大山,沉默着,在金光中渐渐暗淡下去。而人们看着黄昏,希翼着梦的来临,却终究把黄昏关在门外了。而门外,依然是朦胧飘虚的暮烟,栖息在枯树上的暮鸦,和渐渐暗淡的金光……
11、黄昏也许不都代表哀伤,我现在仍喜爱黄昏,但喜爱的是它的光芒,它那柔和又充满希望的光芒。它以最美的景致结束了一天,不就又以精致的色彩启示明朝吗?
12、黄昏,可能是一抹云霞受了夜的嘱托,悬挂在西方的天穹,也可能是温馨夜降临的前幕,但是无论怎样,黄昏都是那么的迷人,不仅因为它的彩云朵朵,更是它能抱一一种毁灭自我来阐释夜的真谛的决心。
13、红红的太阳挂在西天,围着它的是一大片云。云们上面拉着下面托着不让太阳下坠,以至于累的脸上泛出了红晕。太阳不能为此而不落,只有面有愧色的让黄昏长一点,让天气更清凉一点。其他的云儿高兴了,舒展了,穿上了最白的衣裳,两个一组,三五成群,你推我拥的逛到了天边,然后在蓝蓝的苍穹中静静的看着下面。
3、家乡的黄昏
家乡的黄昏(一)
夏日,家乡的黄昏,让我沉浸在美丽的大自然——霞光万丈之中。
日落西山时,太阳像个火球,余辉铺就大地,房舍、池塘 、田野、山岗……啊!家乡的黄昏也绚丽多彩,俨然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我步入昔日稻浪翻滚的田野,不见荷锄而归的农民,却看到奔走的野生动物,家乡的田野荒芜了。
落日余晖洒在池塘水面上,水面被涂上了一层铁锈似的颜色。鱼儿觅食掀起阵阵涟漪,一圈又一圈的波纹荡漾到岸边,波光粼粼像金子一样闪闪发亮。
山峰层峦叠嶂,远看像一群归来的骆驼静静躺在大地上;近看天岭像巨人一样矫健、挺拔。晚风劲吹,凹凸地面上展现的参错树木一摇一摆,似乎在挥手向暴虐了一天还想缠绵的太阳说“去去去!”
我抱着怀旧的心情来到夕阳照耀下通往社背村山路上的古亭。古亭周围草木丛生,亭顶有个大窟窿,亭内有掉落的瓦片,墙角上倒挂一只蝙蝠,供人休憩就坐的长条石还在,但蒙上了厚厚的尘土。地面到处是青苔,亦可见野兔的丸状粪便。
古亭虽然破旧,有的褪色脱落,但古亭飞檐和脊角的浮雕与壁画依然栩栩如生,给我留下了家乡凝重而深远、繁荣与沧桑的历史记忆。昔日地主老爷坐轿停在这里休息,游击队在这里设哨,民兵在这里站岗放哨……
今日交通发达,古亭也就被冷落,也许她将永远与历史一起沉睡。古亭下面巨石上留下仙人拍掌的手迹还历历在目,社背、天岭等地名的由来也给家乡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
霞光渐渐散去,阿!黄昏只能延缓昼夜变化的步伐,却难以挽留美丽的夕阳。我独处久违的家乡,看日落西山仍然光芒万丈绚丽多彩的景象,自觉不自觉地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家乡的黄昏(二)
家乡的黄昏是最美的。
我始终想把家乡黄昏最美的那一刻描摹出来,因为它一直在我眼前呈现,在我梦中萦绕,可惜我根本不会画画。我也想通过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可是我的语言根本达不到那水准。我寻觅许久,发现“残阳如血”是最贴近那动人的黄昏美景的词语,但它无疑太过简略。
我只能在脑海里为这个笨拙的词语补充更多的意象,让它具有丰富的内容。然而当它具有丰富意象的时候,我又觉得,它的字面已经深深地破坏了家乡黄昏的美感。
家乡的黄昏之所以让我印象如此深刻,是因为我孩提时见得多,想得也多。小时候常常在放学后,拿着一本书走到田野中去,直到夕阳湮没于暮色中才会回家,因此黄昏成为我一天最后的景色。我在回家的路上常常回想起刚才的景色,在渐渐模糊的视线里,它譬如圣殿。
拿书到田野中去,一多半是为了等待黄昏。
直到现在,我对那时候的情形依然记忆犹新:我,一个拿着课本的小小少年,面对西天,红得有点老的夕阳挂在西坡的上方,没有一丝光芒。西坡上立着几座雄壮的土坟,其中一座坟长着一颗很矮却异常茂密的柳树。我曾见过几次,在黄昏的时刻,披了一点金光的喜鹊在柳树梢上喊“客到”的样子。我的背后是高大的绿树,绿树的背后是我的村庄,绿树的前面,墨绿墨绿的庄稼和野草铺满了大地。
风,没有;声音,没有;天空,微蓝,飘着各种形状的白云。我常常沉醉在这黄昏里,紧紧地盯着无光的夕阳,看它悄悄地慢慢地下挪,看它的颜色逐渐为暮色所侵蚀,看墨绿的植物一点点地增加着墨色。
每到这个时刻,该算是我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神圣的时刻。在这个时刻,我不在贴地长着软软青草的田埂上踱步,也不看书,只是静立,注视着西天,脑袋有时候发呆,有时候胡思乱想,如果是想,那便是想着如何和这世界融成一片。
长大离开家乡后,我总是无福消受这样的时刻。偶尔回家,在黄昏的时候走进田野,但不管是否有人打搅,我都进入不了以前或者发呆或者冥思的境界。
以前的境界,黄昏是我的,我也是黄昏的。
我现在的精神世界里,灌输了太多的包含自己在内的各色人等的生存状态,看着同样的夕阳,看着同样的绿色,我的心里却已是杂草丛生。有时候便想,我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内心荒芜呢?我无法像对自己电脑的硬盘一样,来一次格式化。
于是,我只能在田埂上踱步。此刻黄昏中的追寻仿佛已经成为一种仪式,但这仪式也仅仅是一个草草的过场。
夕阳,无光;风儿,不吹;绿树,高耸;植物,墨绿……
我已失去这世界。
自从知道已经很难融入这世界开始,我便发现,我脑中的这世界何尝不是一个人为的世界?我周期性梦见的家乡的黄昏,是一个单调的景象,只有深春时节,其他的时令,其他的变化,都被我过滤掉了吧。
我只找到“残阳如血”来形容和安慰我梦中的幻境,对于那世界,这样的语言多丢份呀,我多自卑呀。
家乡的黄昏(三)
黄昏是美丽的,而我家乡的黄昏尤其美丽。
傍晚,落日就像是喝醉酒的醉汉摔在了山的另一边,把蓝天和碧水映得一半儿红一半儿金黄,将家乡的黄昏点缀得格外宁静、秀美。
路边五彩缤纷的花儿啊、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儿啊,都在徐徐晚风地抚摸下,安静地睡着了;夜来香们却精神饱满地化妆打扮,准备迎接黄昏的音乐盛会。她们用绚丽的晚霞做胭脂水粉,涂红娇嫩的脸蛋;用灿烂的夕阳余晖做长裙,套上柔韧的丝带;向小河弟弟要 一朵水花,插上自己色彩斑斓的秀发。河边亭亭玉立的柳树姐姐则散开高高的发髻,取下艳美的蝴蝶结,俯下身子,让她的长发垂入潺潺的流水里,静静地梳理着。顽皮的小河也不再跳跃了,安分守己的流淌着,为这盛大的音乐会做伴奏。河里的睡莲闭上了眼睛,()弯弯的睫毛上还挂着水珠儿,聆听那动人的乐章。那平日嬉戏玩耍的鱼儿们也都不再喧哗淘气,陶醉在黄昏的音乐中。
形形色色的鸟儿都忙着往家里赶,只是有一些贪玩的小鸟还在不仅不慢地边飞边聊天,这真是“日落西山鸟飞林”啊!放牧的牧童们也横坐在牛背上归来了,有的闷声不响;有的大声说笑;有的唱着欢快的歌儿;甚至有人信手拈来一枚芦苇的叶子,做成了一支笛子,吹奏起动听的乐曲,好一幅“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的自在景象啊!
不一会儿,家家户户的烟囱里冒出了缕缕炊烟,厨房里响起了锅碗瓢盆交响曲。
吃过晚饭,一些老大爷提着烟斗坐在一起谈古论今,这时,一轮明月慢慢地升上了天空。
4、龙应台:为谁
龙应台:为谁
我不懂得做菜,而且我把我之不懂得做菜归罪于我的出身我是一个外省女孩;在台湾,外省其实就是难民的意思。外省难民家庭,在流离中失去了一切附着于土地的东西,包括农地、房舍、宗祠、庙宇,还有附着于土地的乡亲和对于生存其实很重要的社会网络。
因为失去了这一切,所以难民家庭那做父母的,就把所有的希望,孤注一掷地投在下一代的教育上头。他们仿佛发现了,只有教育,是一条垂到井底的绳,下面的人可以攀着绳子爬出井来。
所以我这个难民的女儿,从小就不被要求做家事。吃完晚饭,筷子一丢,只要赶快潜回书桌,正襟危坐,摆出读书的姿态,妈妈就去洗碗了,爸爸就把留声机转小声了。背《古文观止》很重要,油米柴盐的事,母亲一肩挑。
自己做了母亲,我却马上变成一个很能干的人。厨房特别大,所以是个多功能厅。孩子五颜六色的画,贴满整面墙,因此厨房也是画廊。餐桌可以围坐八个人,是每天晚上的沙龙。另外的空间里,我放上一张红色的小矮桌,配四只红色的矮椅子,任谁踏进来都会觉得,咦,这不是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客厅吗?
当我打鸡蛋、拌面粉奶油加砂糖发粉做蛋糕时,安德烈和菲利普就坐在那矮椅子上,围着矮桌上一团新鲜可爱的湿面团,他们要把面团捏成猪牛羊马各种动物。蛋糕糊倒进模型,模型进入烤箱,拌面盆里留着一圈甜软黏腻的面糊,孩子们就抢着用小小的手指去挖,把巧克力糊绕满了手指,放进嘴里津津地吸,脸上也一片花糊。
我变得很会有效率做菜。食谱的书,放在爬着常青藤的窗台上,长长一排。胡萝卜蛋糕的那一页,都快磨破了;奶酪通心粉、意大利千层面那几页,用得掉了下来。我可以在十分钟内,给四个孩子那是两个儿子加上他们不可分离的死党端上颜色漂亮而且维他命abcde加淀粉质全部到位的食物。然后把孩子塞进车里,一个送去踢足球,一个带去上游泳课。中间折到图书馆借一袋儿童绘本,冲到药房买一只幼儿温度计,到水店买三大箱果汁,到邮局去取孩子的生日礼物包裹同时寄出邀请卡然后匆匆赶回足球场接老大,回游泳池接老二,回家,再做晚餐。
母亲,原来是个最高档的全职、全方位ceo,只是没人给薪水而已。
然后突然想到,啊,油米柴盐一肩挑的母亲,在她成为母亲之前,也是个躲在书房里的小姐。
孩子大了,我发现独自生活的自己又回头变成一个不会烧饭做菜的人,而长大了的孩子们却成了美食家。菲利普十六岁就自己报名去上烹饪课,跟着大肚子、带着白色高筒帽的师傅学做意大利菜。十七岁,就到三星米其林法国餐厅的厨房里去打工实习,从削马铃薯皮开始,跟着马赛来的大厨学做每一种蘸酱。安德烈买各国食谱的书,土耳其、非洲菜、中国菜,都是实验项目。做菜时,用一只马表计分。什么菜配什么酒,什么酒吃什么肉,什么肉配什么香料,对两兄弟而言,是正正经经的天下一等大事。
我呢,有什么就吃什么。不吃也可以。一个鸡蛋多少钱,我说不上来,冰箱,多半是空的。有一次,为安德烈下面是泡面,加上一点青菜叶子。
汤面端上桌时,安德烈,吃了两口,突然说:青菜哪里来的呀?
我没说话,他直追,是上星期你买的色拉对不对?
我点点头。是的。
他放下筷子,一副哭笑不得的神情,说:那已经不新鲜了呀,妈妈你为什么还用呢?又是你们这一代人的习惯,对吧?
他不吃了。
过了几天,安德烈突然说:我们一起去买菜好吗?
母子二人到城里头()国际食品最多的超市去买菜。安德烈很仔细地来来回回挑选东西,整整三个小时。回到家中,天都黑了。他要我这做妈的站在旁边看着,不准走开喔。
他把顶级的澳洲牛排肉展开,放在一旁。然后把各种香料罐,一样一样从架上拿下来,一字排开。转了按钮,烤箱下层开始热,把盘子放进去,保持温度。他把马铃薯洗干净,开始煮水,准备做新鲜的马铃薯泥。看得出,他心中有大布局,以一定的时间顺序在走好几个平行的程序,像一个乐团指挥,眼观八方,一环紧扣一环。
电话铃响。我正要离开厨房去接,他伸手把我挡下来,说:不要接不要接。留在厨房里看我做菜。
红酒杯,矿泉水杯,并肩而立。南瓜汤先上,然后是色拉,里头加了松子。主食是牛排,用锡纸包着,我要的四分熟。最后是甜点,法国的soufflé。
是秋天,海风徐徐地吹,一枚浓稠蛋黄似的月亮在海面上升起。
我说:好,我学会了,以后可以做给你吃了。
儿子睁大了眼睛看着我,认认真真地说:我不是要你做给我吃。你还不明白吗?我是要你学会以后做给你自己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