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关于动力,你应该知道的六件事
关于动力,你应该知道的六件事
文/kendra cherry
译/热血的可乐
你知道什么会让你动力百倍么?又或者你还在寻找到底什么才能激发你去实现目标?这里是研究者在研究人类动力背后发现的几件关于心理学的有趣事情。有些可能会让你吃惊,有些可能会给你激励自己和别人提供一些想法。
1、美国学生很多时候因为独立的工作被激发
美国人很多时候因为那些强调独立的信息而被激发而不是那些强调合作的信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的一份研究指出,美国学生对那些需要通过团队合作才能获得成功的工作不太感兴趣,课堂上强调独立的工作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
2、奖励措施并不总是最好的方法
许多动机模型都把重点放在“胡萝卜大棒”的方法上,强调奖励措施的运用可以有效激发动机。研究表明虽然在一些情况中,奖励确实重要而有效。但另外一些因素诸如对成功的渴望以及效率有时候则更重要。
3、事实上,奖励有的时候会减少动力
当奖励是有报酬的且令人身心愉悦的时候,可能会适得其反,减少动力。研究发现当人们得知会获得一些外在奖励的时候,他们的内在动力已经被激发,当真正需要参与到工作中去的时候就会兴趣缺缺。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过度合理化效应。
4、激发内在动力是最好的方式
设计一些可以激发内在动机的活动可以让整个学习过程变得简单和有效。研究指出有一些很重要的因素可以用来激发内在动机。比如,确保活动具有挑战性且不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确保活动既吸引眼球又有趣;使人们对如何实现目标有足够的控制权;对努力给予认可和奖励;也鼓励人们将自己的努力同他人作比较。
5、赞扬努力多于能力可以激发能力
赞扬能力而不是努力会减少动力。当一个孩子解决了一个数学问题,赞扬这个孩子“你真聪明”可能会使他在未来遇到难题时选择放弃。为什么?心理学家指出强调内在特征(聪明,相貌,等),会使人们对他们的性格特点等持有一个复杂的观点。而赞美努力有助于问题的进一步解决(你真的很努力!我知道你花费了很大力气,而且终于解出来了!)会帮助孩子意识到努力是可以塑造的。不是只意识到自己是聪明或笨,而是相信努力和勤奋工作。
6、仅仅依赖于意志力是一个错误。研究者发现意志力只能走那么远。
面对特别艰难的任务,你的意志力会很快消耗殆尽。在一个实验中,在第一阶段,志愿者尝试运用意志力去扮演一个不愉快的角色,然后被要求当看一部幽默电影时不要笑。两个任务都需要意志力,研究者发现参与者在第一个任务用尽意志力在面对第二个任务的时候就很难止住笑。所以,方法到底是什么?研究者指出当意志力用尽的时候,发掘内在动力就变得重要。发现内在动力的来源,人们就会重新动力满满。
2、30多岁的你应该知道的14件事
30多岁的你应该知道的14件事
文/美亚
我32岁生日时,由于工作的日理万机,和双份熊孩子的拖油瓶,一切从简,也只是到澳门随便溜一圈而已。
即使到了澳门,我都很少参与那种风险性不高(本钱少)但心理压力巨大的娱乐活动。通常我都是站在老李旁边,手心攥着他的赌资,想着隔壁四季名店,久久不愿撒手。
我很怕赌输那一刻的懊悔感:如果刚才押的是7而不是8,如果我不同时把筹码都放在同一个数字上,如果我今天的内裤是红色而不是黑色,是不是就会赢了。
然而32岁的我,却开始想通这件事:
人生就是一盘赌局,押注下去谁都不知道输赢。输得起和赢得起,都是人生的一种体验。而我从前,就算不赢,总是不想输的。
在新马路上喝港式奶茶,猛然想起10年前南京大明南路上8块钱一杯、有布丁和冰激凌的奶茶,恍如隔世。
这10年,我从南京到香港,结婚生子,从北漂到国企到无业到卷进自媒体的浪潮,都是十年前那个我用遍身器官都意想不到的事。
有美粉问我:你是我想成为的那种人,你能给我说说你的发家史吗?
呵呵,发胖史倒是有,还很惨痛。
与其说我主动发力变成了今天的模样,倒不如说我是被际遇裹挟,顺流到了今天。我并没有人中龙凤,也没有狼狈不堪。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命运,是一场编排好的剧本,我们只是在每场戏里走场。
虽然我们是演员,但一个演员的最基本素养是:为自己加戏。
这个戏,更多的是在内心,是对已过人生和已经拥有的东西,有总结和思考。这份体验的深浅宽窄,是剧本里没有的。
如果你愿意听,我可以和你讲讲我的内心戏:一个30+的女人已经知道的14件事。
1.用大牌,但喜欢的是设计
这个年纪,大牌奢侈品是要拥有几个的。但不要再是网红同款,杂志热门。背出去、戴出去的每一个包和首饰,都是你浓缩的品味和阅历,没有logo,但写着你的名字。
2.多穿高级灰
高级灰就是低纯色。波尔多红比正红性感,橄榄灰比草绿有型,还有永远的黑白灰咖,它们永远不抢戏不出挑,安安静静衬出你的笃定质地。
3.注重健康
秋裤可以取代黑丝、热茶可以取代烈酒了,偶尔为之是情趣,长久维持是病根。心态可以不服老,但身体要。
4.不要再过度使用性别优势
20岁左右即使不美,总是会有人用“算了算了小姑娘”的宽容来主动粉饰你的青涩。30+,当路上喊美女你不再能理直气壮地回头,年轻的潮水褪去,很快你就会发现自己在裸泳。
你不再是一个用撒娇啜泣就能解决问题的女孩,去掉性别优势感,学会以德服人,以理待人,以本事说话,一生受用。
5.节约你的时间
去掉无用社交,人脉是自己强大后自成一派。省掉价比三家,开源比节流更本质。把时间投资在自己身上。
保养、看书、学习、旅行。人生很多东西都有顶峰保质期,美貌、才华、智商、都需要你在30+时、保质期前,大口吃掉,往后的人生,才不会难看。
6.有自己的精神世界
把你从柴米油盐和娃屎尿屁里分离出片刻的,永远是那些没有垂败的精神花朵。笔捡起来,舞跳起来,相机举起来,书翻起来。
你看起来和其他家庭妇女一样,但是你自己知道,并不一样。
7.做什么不做什么,不纠结
30+是一个最好的年纪,是你有了阅历积累、依旧拥有精力和勇气的时候。想做什么,计算好责任和沉没成本,做or不做。
不要纠结做公务员或出国深造,其实考试还没复习,雅思6分还没过,孩子还没安排好。更不要纠结社会对30岁女人的刻板印象和社会身份强加,那没什么了不起,他们只管瞎说,并不对你的人生负责。
8.有自己的好朋友,男女都要有
闺蜜永远你是一生情绪管理的良好出口和监察者,两三个消息不用秒回的足矣。
男朋友不是谈恋爱的那种,而是可以帮你站在男人角度,思考世界和两性关系的男性朋友。这很重要,能让你跳脱出女性思维和婚恋排他关系,更理性豁达。
9.婚姻只是人生的一件小事
单身时是单身贵族,结了婚要有单身力。
如果你到了30左右还没有结婚,不要自怨自艾。按照佛教的说法,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正缘,可以步入婚姻。如果没有这种命,何不把今生独自过好?如果有这种缘分,那么遇见迟来的他时,一个神采奕奕的你,是不是比恨嫁抱怨的你,更美呢?
如果你按照人类大部分的选择,结婚生子,人间烟火,更要把它置于一隅。女人其实比男人聪明,坚韧,有灵性,但最容易阻碍女人实现自我价值的,是把家庭婚姻看得太重。
10.自私一点
老公不好,就对自己好一点。孩子太吵,就送去爸妈家一天。心情不好,就把钱挪出来去旅行。我们的人生和金钱都有限额,多拿一点来犒劳自己。一个足够“自私”的你,才有足够的热情抵抗生活的洪流。
11.权利和平等,你可以选一个,不要两者都贪
亦舒早就说过:
新式女人的自由她也要,旧式女人的权利她也要,这是一般新女性的悲剧。
想要老公买车买房买包包,就甜嗲贱贤妻良母。想要说一不二一家之主,就像支队伍去战斗。公平公正且都不丢人,男权女权都不重要,自己过得好最重要。
12.接受不同的价值观,保持沉默
30+的女人为什么更温柔?因为她懂得慈悲和共情的力量,岁月让她拥有沉默的立场和气场。允许不同价值观的求同存异,道不同不相谋,也不妨碍坐在一起谈谈天气和口红。
13.人生是综合分
不要眼馋别人月入百万,毕竟你的孩子聪明可爱。不要羡慕别人说走就走,毕竟你老公体贴温柔。不要嫉妒别人少年成名,毕竟木心说,天才,最好是大器晚成。
人生是综合分,不要看到别人的光鲜附加分,而忽视了已然握在手中的基本分。
14.接纳自己,尽管不完美
30+,你要接受自己是个平凡的女人了。没有水晶鞋和王子,没有霸道总裁和鱼塘,也没有永远吹弹可破,人比花娇的天山童姥。你依旧有很多小缺点和不如意,生活也有些枯燥和无聊。
但,正因为如此才更爱自己啊。不是投胎小能手,没有谁的加持,可依旧有头有脸有胸有腿,有朋友有对手,有底线也有温柔,能品咖啡能拼酒。
老娘30多岁了,平凡而伟大!
3、关于时间你应该知道的十件事情
关于时间你应该知道的十件事情
“时间”是英语中用得最多的名词,这仍是个迷。我们刚刚结束了一次有关时间本质的讨论激烈、卓有成效的跨学科会议,在会上,不同的观点和新问题不停地在我脑海中荡漾。我没有去总结这次会议(会谈内容将很快在网上公布),下面是我列出的十大很有启发的观点:人们必须了解的关于时间的故事。(作者注:这些都是在我深思熟虑后认为是真实的事情,尽管所有人应该认同,但是总会有人不认同的。)
1.时间无处不在。
可能我必须抛开传统来讲这个传统问题。当然,时间是无处不在的-否则我们怎么去设置闹钟呢?多亏了时间,才让宇宙成为了有序的一系列时间片段;如果现实不是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发展的,那将都乱成一锅粥了。时间是否是最基本的自然形成的才是我们需要去探求的。我们曾认为“温度”是自然的基本属性,但是现在我们知道,“温度”是由原子运动形成的。当提出时间是否也是自然属性的问题时,答案是:没人知道。我打赌说“是的”,但在确认之前,我们需要更深入地理解量子运动。
2.过去和未来是同样真实的。
这并没有被完全接受,但早晚会如此。直觉告诉我们,“现在”是客观存在的,而过去早已过去,已为明日黄花,未来还没有发生。但是,物理学教导我们:过去和未来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对现在有影射。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我们不能知晓宇宙中任意时刻发生的任意事件,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但是公式是不会说谎的。爱因斯坦认为,“要用四维世界的观点去理解物理现实世界会更自然一点,而不是用三维世界的进化论去理解。”
3.每个人都经历着不同的时间。
这在物理学和生物学上是说得通的。在物理学范畴内,我们曾用艾萨克·牛顿的观点看时间,认为时间是被全世界每个人普遍分享的。但是,从爱因斯坦解释了人们所花的时间是由他们所穿越的空间距离(尤其当接近光速时)和重力场(尤其当接近黑洞时)决定的。从生物学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时间可以用原子钟测量,但更重要的是还可以用我们内心的节奏和不断沉淀的回忆来测量。这就是非常因人而异的了,取决于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正在经历什么;这就是为什么,当人们老去的时候,总是觉得时间过得好快的原因了。
4.我们都生活在过去。
精确地说是大约80毫秒之间。你用一只手去摸你的鼻子,同时用另一只手去摸你的脚。你会感到这是同时发生的动作。但奇妙的是,你知道,神经信号从脚传到大脑要比从鼻子传到大脑用的时间要长的。( )解释很简单:我们的经验意识需要时间去组合传回来的神经信息,大脑会等待所有相关信息输入之后才会生成“现在”的体验感。实验表明,事情发生的具体时间和我们感受到的具体时间点要相差80毫秒。(大卫·伊格曼)
5.你的记忆力并不是想象的那样好。
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你的脑袋总会用及其类似的方式去畅想未来。这个过程并不是“视频回放”,更像是“从剧本到话剧”的过程。如果剧本因为个别原因没有照本宣科,大脑就会形成一个虚假记忆,就好像发生过一样。眼见为实,到头来还是不能用作呈堂证供啊。(凯瑟琳·迈克德蒙特和亨利·罗伊地格)
6.意识取决于对时间的掌控。
意识需要有多种认知能力,我们还不知道有多少种。但是,我们知道掌控时间和机遇的能力是最重要的一个。与水生生物相反的是,陆生动物的视觉感官系统可以感受到数百米的范围,有时间考虑从各种可能的动作中选出一个最好的。英语的语法体系也允许我们谈论虚无缥缈的未来。没有想象其他时间的能力,意识也不可能存在。(麦康姆·麦克伊维尔)
7.时间越长越混乱。
过去和未来有很多区别,核心就是记忆、衰老、因果、自由意志等,事实上,宇宙正在经历从有序向无序转变的过程。物理学家会说,熵在不断增加。熵值越高,无序程度越高,因此目前熵值在增长是很正常的。但为了解释过去的低熵值,我们需要追溯到宇宙大爆炸时期。我们仍不能回答这个难题:为什么在宇宙大爆炸时期的熵值很低,记忆和因果以及其他一切事物是如何让熵值增加的呢?(我们认为大卫·阿尔伯特和大卫·华莱士的演讲是最精彩的)
8.错综复杂。
如果你不是神创论者,大多数人会很轻易的看出“有序”和“复杂”的区别。熵值增加,但是复杂度是恒定值;熵值以复杂的方式增加或减小,这毫无疑问。世界的复杂结构造成了熵值的增加,例如,在生命起源时期。但我们还远没有完全理解这一重要现象。(与麦克·罗素,理查德·伦斯基,雷萨·d杜泽探讨)
9.可以返老还童。
我们都在变老,这也是走向无序的总体趋势。但只当宇宙作为一个整体,熵值才能增加,每个个体的熵值不一定要增加。(否则将不可能发明电冰箱。)扭转生物体生长的时间箭头是个技术挑战,并不是不可能事件。我们在某些尖端领域正获得进展:肝细胞、酵母以及老鼠和人类肌肉组织的研究。正如一位生物学家告诉我说,“你我都不能长生不老。但我不用打赌,我们的子孙后代肯定可以。”
10.人的寿命是十亿次心跳。
复杂有机体的死亡。尽管很令人伤心,但只是个案,这是符合宇宙发展的大方向的;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值得惊奇的是,在动物新陈代谢和体重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大型动物寿命更长;但他们新陈代谢的速度更慢,主要表现在心率较慢。如果将该因素去除,那么地鼠和蓝鲸的寿命是一样的,如果要精确的话都有15亿次心跳。从现实意义上看,所有动物都经历了“同样长的时间”。至少,在我们实现了第9条中的愿望——长生不老之前是这样的。(来自杰奥弗雷·韦斯特)
4、你必须知道的,六件小事让人未老先衰
你必须知道的,六件小事让人未老先衰
引导语:注意啦,七件小事摧毁你的身体,让健康岌岌可危。如今的生活,可谓是“亚历山大”,许多人都未老先衰了。给自己打个预防针吧,让这些小事远离你的生活,健康的生活需要自己来成全。
1、心理失衡
凡是情绪低落,郁郁寡欢,自卑的人,常常感到疲劳,心灰意冷,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不高,缺少生活中应有的乐趣。由于大脑皮层长期处于抑郁状态,有害激素随之分泌增加,抗病能力下降,从而出现衰老的症状。
有资料显示,在心理状态健康的人群中,到60岁时患老年病者仅占3%,而有消极低沉心理者,到50岁患老年病的大40%。这说明,“忧郁催人老,欢乐变年少”有其道理。
2、饮食失衡
年轻时不注意饮食平衡和合理营养,经常过飢、过饱、偏食、挑食,进餐无规律,无定量或长期酗酒,吸烟,从而导致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进而导致多种慢性病及老年病缠身和早衰的发生。
3、运动失恒
很多人因为工作和生活的快节奏,以及自认为体力和精力旺盛,故而很少能持之以恒地进行适宜的体育运动锻炼,因而体质日趋衰退。(人生感悟 )特别是很多人到中年后,运动量减少了30%-50%。运动量的减少,往往是人体各部分器官走下坡路的开始,如果每天能坚持运动半小时,器官功能的衰退就会延缓发生。
4、起居失常
良好而充足的睡眠,是保证健康的要素之一。如果因工作或因家庭生活或其它原因而起居失常,长期睡眠不足,就可造成大脑受损和机体组织细胞代谢超负荷运转而损伤,从而促使早衰。一般来说,中年人的睡眠应保证8小时左右,才能满足一天生理需要。
5、积“久”成疾
“久坐者伤肉”,是指久坐使肌肉逐渐萎缩;“久立者伤骨”,是指久立使部分骨骼长期处于压迫状态,从而导致疾病;“久卧者伤气”,是指久卧使身体发软、虚弱,新陈代谢功能衰退甚至紊乱;“久视者伤血”,指长期专注某一事物,使眼睛受到刺激性疲劳,以致伤血耗气,头昏目眩等;“久思者伤神”,是说善思是人的灵性,但久思不辍,反而造成神志混乱,甚至诱发抑郁等神经疾患。
6、有病未治,无病未防
有不少人,特别是中年人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以及生活、家庭、社会等诸多重任,往往容易忽视自己,即使有点毛病也扛着,不去就医,加上过度的劳累,使健康每况愈下,而出现未老先衰。
编后语:日常生活常遇见的七件事,你遇到了多少呢,看了危害你决定改掉它们了吗?千万注意了,情绪低落会让自己健康受损,要学会如何应对压力,生活压力大,我们要学会给自己找乐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