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牥:南乡子·题南剑州妓馆_黄升:南乡子·冬夜

1、潘牥:南乡子·题南剑州妓馆

《南乡子·题南剑州妓馆》

潘牥

生怕倚阑干,

阁下溪声阁外山。

惟有旧时山共水,

依然,

暮雨朝云去不还。

应是蹑飞鸾,

月下时时整佩环。

月又渐低霜又下,

更阑,

折得梅花独自看。

赏析:

此词为词人重访旧地怀思之作。上片写景抒怀。当年朝暮相处,一同玩赏溪山云雨之景,共享云雨缱绻的欢情密爱,全已云消雨散,一去不返,抒写了词人重访南剑的冷寂与失落之痛。下片借想象以自慰。“应是”二句乃是词人生发的美好幻想,想象她像秦穆公小女弄玉乘鸾凤仙去,想象她像王昭君远嫁匈奴,魂归故里。“月又”三句回至眼前,写词人独居空阁,一夜无眠。词人哀苦痴情,折得梅花赠所爱,却无所寄托,唯有独对梅魂,如伴恋人幽洁秀逸之香魂,流露出痴恋与深哀交织的悲怆、凄艳的情怀。全词上片以实景起,过片转入幻景,歇拍又回至眼前,前后回环,别致精巧。周颐则说:“小令中能转折,便有尺幅千里之妙”,这些说明本词在命意谋篇上的特点。

2、黄升:南乡子·冬夜

《南乡子·冬夜》

作者:黄升

原文:

万籁寂无声,衾铁棱棱近五更。

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

只有霜华伴月明。

应是夜寒凝,恼得梅花睡不成。

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

起看清冰满玉瓶。

赏析:

黄升是一位着名的词选家,其词如“晴空冰柱”,今读此词,颇有此感。

上片写夜寒苦吟之景状。词人生在南宋中期,早年放弃科举,遯迹林泉,吟咏自适,填词是他精神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这首词看,即使夜阑人静之时,他还在苦吟不已。起二句云:“万籁寂无声,衾铁棱棱近五更。”夜,是静极了,一点动静也没有。只有深夜不睡的人,方能有此体会。“棱棱”二字,使人感到布衾硬得好像有棱角一般,难以贴体。至“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二句,词人则把注意力从被窝移向室内:炉中沉香已尽,残灯如豆,昏暗异常,凄清异常。至“只有霜华伴月明”,词人又把注意力转向室外,描写了明月高悬、霜华遍地的景象。五句三个层次,娓娓写来,自然而又逼真。“吟未稳”者,吟诗尚未觅得韵律妥贴、词意工稳之句也,三字写出词人此时之所为,可称上片之词眼。由于“吟未稳”,故觉深夜寂静被子寒冷,香断灯昏;又由于“吟未稳”,才觉霜华伴月,碧空无边。而“凄清”二字,则烘托了本文的整个氛围,不贯穿整文,随处可以感到。由此可见,词的结构是井然有序、浑然一体的。

下片词人从自己的“吟未稳”联想到梅花的“睡不成”。冰寒大地,长夜无眠,词人居然不说自己感到烦恼,却为梅花设身处地着想,说它该是烦恼得睡不成了。此语奇警,设想绝妙。接下去二句说:“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此句点明不仅他在想着梅花,梅花也怜念起他来了。他们竟成为一对知心好友!

这种构思,确实是奇特异常;这种格调和意境,确实是空幻的。它非常形象地勾画了一个山中隐士清高飘逸的风采。它的妙处尤其表现在将梅花拟人化。

结句“起看清冰满玉瓶”,跟以上两句不可分割,互为联系,词中句断乃为韵律所限。因为词人关切寒夜中梅花,于是不顾自己冷暖,()披衣而出,结果看到,玉瓶中的水已结成了冰。至于梅花呢,他在词中未提及,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蕴意深远,饶有余味。如果词人在词中将梅花说尽了,说梅花冻得不成样子,或说梅花凌霜傲雪,屹立风中,那就一览无余,毫无诗意了。由此可见词人手法之高明。

从整个词来说,晶莹快洁,恰似玉树临风;托意高远,说它的风格如“晴空冰柱”,不是很相宜么?

3、纳兰性德:南乡子·捣衣

《南乡子·捣衣》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鸳瓦已新霜,欲寄寒衣转自伤。

见说征夫容易瘦,端相。

梦里回时仔细量。

支枕怯空房,且拭清砧就月光。

已是深秋兼独夜,凄凉。

月到西南更断肠。

注释:

1、捣衣:古人洗衣时以木杵在砧上捶衣,使之干净,故称。明杨慎《丹铅总录·捣衣》:“古人捣衣,两女子对立执一杵,如春米然。尝见六朝人画捣衣图,其制如此。”

2、鸳瓦:即鸳鸯瓦。

3、支枕句:谓空房独处,将枕头竖起、倚靠,不免生怯。

4、清砧:即捶衣石,杜甫《溟》:“半扇开烛影,欲掩见清砧。”

翻译:

屋外的瓦当上已结了一层薄薄的清霜,

屋内孤灯下,

我对着准备为他寄去的寒衣暗自心伤。

都说戍边在外的人受尽苦寒,

相貌容易消瘦,

真想再好好地看他一眼啊,

细细打量。

如果今夜梦中可以相遇,

一定一定要紧紧握住执手相望。

孤单单衾寒,孤单单的空房,

不如趁着月光再来到河边浣洗一遍他的衣裳。

深秋寒意重,孤单独夜长,

月下捣衣,声声清砧,

敲打着思念与凄凉。

蓦然回首,发现月已挂上西南方向,

想着天下多少有情人早已相拥而眠,

不由得更加让我欲断肝肠!

赏析:

“捣衣”是古诗词中常见的题目,所写都不离征夫怨妇的内容。本首词也是如此,词从怨妇的角度写来,()写她的“自伤”、“怯空房”、“凄凉”,以至“断肠”的怨恨之情。层层写来,情致幽婉凄绝。

4、黄庭坚:南乡子

《南乡子》

作者:黄庭坚

原文:

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

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

戏马台南金络头。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

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

白发簪花不解愁。

注释:

1、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金奁集》入“黄钟宫”。二十七字,两平韵,三仄韵。

2、戏马台:一名掠马台,项羽所筑,今江苏徐州市南。晋安帝义熙十二年,刘裕北征,九月九日会僚属于此,赋诗为乐,谢瞻与谢灵运各赋《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一首。金络头:精美的马笼头,代指功名。

翻译:

在诸将都谈论封侯之事的时候,

我独倚高楼,

和着竹笛,放声长歌。

世事在风吹雨打中悄然而逝,

刘裕在重阳登临戏马台,

与群臣宴会的盛景已一去不复返了。

快快畅饮不要留下,

酒味醇香依旧。

花在老人头上羞笑,

白发簪花不消解忧愁。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的一首绝笔词。词的开头两句就描绘了一组对立的形象:诸将侃侃而谈,议论立功封侯,而自己却悄然独立,和着笛声,倚楼长歌。对比何等鲜明,大有“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渔父》)的意味。

封建社会中,封侯显贵历来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但作者眼中,这一切都只是梦幻一场,所以他此时只一边冷眼旁观,沉醉音乐之中。这一组对比用反差强烈的色调进行描绘,互为反衬,突出了词人耿介孤高的形象。此词借助笛声与歌声把读者带入了一个悠长深远的意境中,超然之情蕴含于这不言之中,自有一种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吹笛倚楼”用唐赵嘏《长安秋望》诗中的名句“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正切此词写重九登高远望之意。

“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一切的是非得失、升沉荣辱,都淹没时光流逝的波涛中。“休休”,算了吧,还有什么可说呢!即使是像宋武帝刘裕彭城戏马台欢宴重阳的盛会,也成为历史的陈迹而一去不复返了。用“戏马台”之典正切重阳宴集之题,而“金络头”,用鲍照《结客少年场行》“骢马金络头,锦带佩吴钩”,既切戏马台之马,又照应开头说封侯的“诸将”。作受受佛老思想的浸润,人生观中有着消极虚无的一面,随着政治上的连遭打击,这种思想时有流露。这里表现的就是这种思想感情,但更为含蓄深婉。

下片遂转而为开朗达观。词人举杯劝酒:“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一作“酒似今秋胜去秋”)。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还是开怀痛饮,莫辜负这大好秋光和杯中酿。以功名之虚无,对美酒之可爱,本于晋人张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之语(见《世说新语·仕诞》)。古人咏重九,常由美酒而兼及黄花,作者沿用此法,却又翻出新意。他运用拟人手法,借花自嘲。()词人老兴勃发,插花于头,而花却笑他偌大年纪还要簪花自娱。其造语则是脱胎于苏轼的两句诗:“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吉祥寺赏牡丹》)词人热爱生活的不服老精神跃然纸上,他并不因处境的拂逆和年事的增高而消沉,相反觉得秋光和美酒都与去年不殊,表现出开朗豁达的胸襟。

这首词“以诗为词”的创作方法,从遣词造句到意境格调都体现出诗的特点。这首词不借助景物渲染,而直抒胸臆,风格豪放中有峭健。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