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几年的放纵,换来的是一生的卑微
几年的放纵,换来的是一生的卑微
1
现在的孩子津津乐道于几个文化不高、但事业有成的名人,用于堵住家长苦口婆心的嘴。
然而事实是:这样的人只是少数,大多数不爱学习的孩子,长大之后却发现,自己用几年疯狂的青春,换来了一生的卑微与底层。
现在有些孩子谈到读书,谈到吃苦,犹如谈虎色变,避之唯恐不及。
一帮不学无术的女孩聚在一起,号称所谓的姐妹,以为有了姐妹就有了全世界。他们在一起聊好吃的、聊穿的、聊化妆品、想的是网上购物、刷微信、刷微博、追韩剧;
而一帮无所事事的男孩聚在一起,号称所谓的哥们儿,以为有了哥们儿就有了天下。他们在一起逃课、抽烟、打扑克、玩游戏、看玄幻甚至约架……以为这就是疯狂,这就是该有的青春。
他们看不起那些不会化妆、不会打扮、一天到晚只知道读书的好学生。还骂那些好学生是书呆子,骂他们傻,只知道读书。殊不知,两三年后,好学生上一本,上211,上985,甚至上清华北大,而他们却要考虑去三本,去高职高专甚至考虑要不要南下打工。
有一段父子之间经典的对话,告诉了我们努力读书和不读书的大不同。
儿子刚上学不久就问当农民的父亲,人为什么要读书。父亲说,一棵小树长一年的话,只能用来做篱笆,或者当柴烧。10年的树可以做檩条。20年的树用处就大了,可以做梁,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家具;一个小孩子如果不上学,他7岁就可以放羊,长大了能放一大群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上干不了别的。
如果小学毕业,在农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术种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筑工地打工,做保安,也可以当个小商小贩,小学的知识够用了;如果初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一些机械的操作了;如果高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很多机械的修理了;如果大学毕业,他就可以设计高楼大厦,铁路桥梁了;如果他硕士博士毕业,他就可能发明创造出一些我们原来没有的东西。
“知道了吗?”儿子说知道了。
爸爸又问:放羊、种地、当保安,丢人不丢人?儿子说丢人。
爸爸说:儿子,不丢人。他们不偷不抢,干活赚钱,养活自己的孩子和父母,一点也不丢人。
不是说不上学,或上学少就没用。就像一年的小树一样,有用,但用处不如大树多。不读书或者读书少也有用,但对社会的贡献少,他们赚的钱就少。读书多,花的钱也多,用的时间也多,但是贡献大,自己赚的钱也多,地位就高。
那次谈话给儿子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从此儿子在学习上不需要威逼更不需要利诱,就会做出最好的选择。
2
马云在《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嘛》这篇演讲中这样说到:“当你不去拼一份奖学金,不去过没试过的生活,整天挂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宝、玩着网游,干着我80岁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干嘛?”
恰同学少年的你们,在最能学习的时候你选择恋爱,在最能吃苦的时候你选择安逸,自恃年少,却韶华倾负,却不知道青春易逝,再无少年之时。
什么叫吃苦?
当你抱怨自己已经很辛苦的时候,请看看在西部的那些穷孩子,他们饭吃不饱,衣穿不暖,冻着脚丫,啃着窝窝头的情形;请想一想几十年如一日起早贪黑的老师们;请你对比一下那些透支着体力却依旧食不果腹的打工者,还有你们的爸妈!
在有空调、有热水喝的教室里学习能算吃苦?在有空调、能洗热水澡的寝室里休息算是吃苦?在有爸妈当“太子伴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你能算吃苦?
著名作家龙应台在给儿子安德烈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是啊,如果你优秀,你便拥有了大把的选择机会,否则你只能被迫谋生。
3
读书虽然不能带给我们更多的财富,但它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机会!
可能有的同学会问,我现在努力,还来得及吗?我的回答是:“我说来不及,你就不学了吗?”我们应该把重心从问“来不来得及”转到用功学习上来。有时候你想的越多,越什么事都干不成。认准目标就静下心来干,总会有结果。
所以接下来的时间,无论是高一、高二、还是高三的同学们,不要问什么时间够不够,什么基础行不行。这些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你要从现在开始吃苦,开始用功。
40岁的柳传志不问来不来得及,最终他缔造了联想集团;高考三次落榜的俞敏洪不问来不来得及,最终考上北大并打造了“教育航母”--新东方;经过两次创业失败的马云不问来不来得及,最终他书写了电商传奇,改变了世界。
4
孩子,如果老天善待你,给了你优越的生活,请不要收敛了自己的斗志;如果老天对你百般设障,更请不要磨灭了对自己的信心和奋斗的勇气。
当你想要放弃了,一定要想想那些睡得比你晚、起的比你早、跑的比你卖力、天赋还比你高德牛人,他们早已在晨光中跑向那个你永远只能眺望的远方。
所以,请不要在最能吃苦的时候选择安逸,没有谁的青春是在红地毯上走过。既然梦想成为那个别人无法企及的自我,就应该选择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付出别人无法企及的努力!
所以,我们不能在该读书的时候选择放弃,要在该读书的年纪珍惜和努力!
谨以此文,规劝那些不用功读书的孩子。
2、高考状元真实身份公布:你的不上进,会带给孩子一生卑微
高考状元真实身份公布:你的不上进,会带给孩子一生卑微
文/王耳朵先生
1
全国高考成绩开始公布,这是今天最大的热点。
各地状元的身份,也被媒体陆续报道。
没有什么意外,状元依旧在大城市的超级中学扎堆,家境优渥。
比如,贵州的文理科状元,都是贵阳一中的学生;
再比如,四川的高分考生卓汐聪,不仅成绩优异,还兴趣广泛:
他爱好篮球,课余,在艺术节中担任主持,并自导自演《赵氏孤儿》舞台剧。
这很容易让人想起,去年北京高考文科第一名熊轩昂,引爆网络的一段话:
现在很多状元,都是家里厉害,又有能力的人。
我是中产家庭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这种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决定了我在学习时,能走很多捷径。
越来越多的状元,开始出现在家境超群的家庭,这到底说明了什么?
其实是两个问题:
一个是,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公平现象,仍然存在,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有更多高考优势;
另一个则是,父母的起点,可能决定了孩子的高度。
你混得怎样,你的格局和高度怎么样,可能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如果你不努力,不上进,可能带来孩子一生的卑微。
2
父母的能力和格局,到底是怎样影响着孩子的结局?
最近很火的一档综艺节目《极限挑战》,是最好的答案。
其中一个场景是:
一群学生站在操场上,他们前面被画上了六道线。节目嘉宾,依次向孩子问出六个问题。
如果有一个答案是肯定,就向前六步。如果没有,就站在原地。
这六个问题分别是:
父母双方是否都接受过大学教育?
父母是否有能力支持你学特长,一直坚持到现在?
父母是否为你请过一对一家教?
18岁前是否有过出国经历?
父母是否承诺过你出国?
父母是否一直视你为骄傲,一直在亲友面前夸耀你?
不过才短短几分钟,一起出发的学生们,开始站到了不同位置,甚至相距甚远。
你以为不努力,只是自己过得不好。但你想不到,你的不上进,也会毁掉孩子。
你不尽力打拼和赚钱,就无法让孩子接受优质的教育;
你没有好的学历,就不会提前告诉孩子读书的重要性;
你不懂得教育是一个过程,就永远培育不出适应社会的孩子。
3
半年前,老家的亲戚,来长沙找我,想托我给儿子找份工作。
所有人,对这位亲戚的印象,都非常不好。
年轻时,他在一家造纸厂上班,待遇不错,但他沉迷赌博,把孩子扔给父母,不闻不问。
后来,厂子效益下滑倒闭,他被迫下岗。
同事们都去重谋生计,他又迷恋上传销,把家里不多的储蓄掏个精光。
才上高中的儿子,天天泡在网吧,学校给他打了无数次电话,他也不闻不问。
他哥哥家的孩子,高考考取了一所排名靠前的985高校,毕业后,又被美国名校录取为硕士。
他的儿子,只能上一所民办高校,但毕业后,找不到工作。
他到处求人,最后找到了我这个远房亲戚。
我请他们父子吃饭,他一再说着求人的话,我无限感慨:
上进和不上进的父母,过的真是不一样的人生。
世界是拼爹的,你连自己的生活都没过好,怎能奢望孩子有本事。
4
网络上有个问题是:
就算你再努力,对多数人来说,还是要在一所普通的城市里,做一份普通的工作。
或为人父,嫁作人妇,勤劳奔波,洗衣煮饭。
那么,何苦折腾?努力打拼的意义是什么?
是的,这世上,条条道路通罗马,有人出生就在罗马,但这绝对不是你拒绝上进的理由。
我们之所以要认真生活,用力打拼,是为了成为稍稍和别人不一样的人。
你拼尽全力,是为了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是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会赚钱、有眼界、会思考的人。
更重要的是,你可以把自己的素养、见识和能力,打赏给下一代。
这样,就算你再普通,再铅华洗尽,你的下一代从出生时开始,他就有不一样的起跑线。
努力,有时不仅为了自己,也是为了不祸及子孙。
5
那些真正能够跑赢他人的年轻人,都拥有专业、决心和格局。
而这些东西,无一不是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
当然,我不是说,为教育出优秀的孩子,你就要去大城市,赚很多很多的钱,这是不现实的。
我强调的是,你不能懒惰,不能混日子,不能得过且过的生活。
你努力一分,孩子就会知道打拼的价值;
你从来不停止学习,孩子就会知道学习应该是一种自觉;
你三观正确、内心柔软,孩子就会慢慢成为和你一样的人,会在人群里发光。
让更多状元出现在一般的家庭,这需要教育改革,也需要你努力去示范。
这个世界,真的会惩罚不上进的父母;你的不上进,真的会带给孩子一生卑微。
如果你觉得,这是一个拼爹妈的时代,你最应该做的,就是努力做脱颖而出的父母。
你的学历,你的生活,你的三观,都是孩子飞翔的起点。
最好的学区房,是你家的书房;
最好的名校,不是让孩子独自行走,是你们共同上进,彼此成就。
作者简介:王耳朵先生,青年作家,知名媒体前首席记者,关注于职场和个人成长,多篇文章全网阅读量过千万,微信公众号: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
3、“名校毕业,工资是普通本科生3倍”:现在不吃读书苦,换来的是一生苦!
“名校毕业,工资是普通本科生3倍”:现在不吃读书苦,换来的是一生苦!
文/angela
1
最近,刚刚看到一份数据。
2018年中国大学毕业生薪酬排行榜通过对280多万以及多届毕业生调研后,计算出了各高校毕业生的薪酬状况。
虽然我们都知道名校毕业生的收入会普遍比较高,但这份榜单告诉我们,清华北大毕业生的月薪,平均近万,而普通院校的只有两三千。
也就是说,从平均值看,名校毕业生的收入就已经遥遥领先好几倍,更不用说那些高薪行业的实际收入差距了。
好的大学,不一定保证每一个人都会有高收入,但他的确能够为你提供通向高收入的第一块敲门砖。
2
开学季前几天,老家的一个远房表兄传来消息,刚满17岁的表侄小立不愿意再继续读高三,准备辍学去打工。
表兄很是着急,把家族里学历比较高的我也搬了出来,希望我能劝劝小立。
“我虽然这些年到处打工也挣了一些钱,但这样挣钱太辛苦了,我不希望他重走我的老路,”堂兄苦口婆心,一再强调,“你一定要好好劝劝他:不上学以后没有出路。”
刚开始我和这位00后表侄在微信上聊的时候,非常话不投机。
我问他:不想读书是不是觉得功课太难了?
他答道:也没有多难,就是不想太累了,高考复习很无聊。
我劝他:再坚持几个月,苦一阵子熬一熬就过去了。
他回答得很干脆:太没劲!考上又能怎么样?现在我家邻居xx大学毕业上班了,挣的还没我爸高呢!
我再问他:你爸爸现在一身伤病常年要吃药,你不是不知道吧,还有,你爸爸为了多挣点钱,一年到头在外面跑,只有过年才能回家一趟,这些你也很清楚吧?
他无话可说了。
最后,我实在忍不住,不得不扎他一句:
“如果现在你连高考都比不过别人,凭什么以后你能比别人成功?”
微信那头一阵静默。
后来,小立打消了退学的念头,告诉家人他会继续读书,备战高考。
从十八线小城出身,依靠读书这条独木桥,到如今过上在旁人眼里还不错生活的我,只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小立这样的年轻人:
在本该吃点苦的年纪,千万不能选择安逸,否则只会错过最好的改变命运的机会。
现在不读书,不吃苦,换来的是一生辛苦。
3
这个世界有许多你不得不承认,也必须要遵循的铁律,其中一条就是:
你现在不勉强自己,以后生活会勉强你。
名嘴窦文涛说过他自己的经历:
“你知道如果我不勉强自己,顺其自然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吗?
那就是我们家三个大老爷们,睡到快吃午饭再起床,中午吃一大盆饺子,吃完了躺在沙发睡一下午,晚上再接着吃,吃完继续睡!”
三十多年前的1985年,不甘心得过且过的窦文涛,放弃了接班父亲在工厂里当工人的机会,勉强了自己一把。
他苦读三年,从湖北考入武汉大学新闻系,毕业后进入媒体打拼。
时至今日,窦文涛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知名主持人,他的节目影响着成千上万人。
窦文涛以前在农村生活过很长时间,为此他也常常自嘲说小时候见识不够多。
但他无论是读书期间,还是毕业工作后,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提升自己。
有一次,鲁豫曾经问他:
“你为什么还要勉强自己去学那些建筑、历史、诗词名画呢,你本身并不那么喜欢,顺其自然不好吗?”
窦文涛回答:
“我就是想勉强一下自己。我想看看除了吃饭睡觉晒太阳,还有没有别的有意思的事情。”
蔡康永也表达过类似的看法。
他在《给残忍社会的善意短信》中这样说到: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前半生越嫌麻烦,后半生就越多麻烦,不请自来,甩都甩不掉。
4
网上一直流传着马云对年轻人的一句忠告:
干着我80岁就能干的事,你要青春干嘛?
“当你不去旅行,不去冒险,不去拼一份奖学金,不过没试过的生活,整天挂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宝,玩着网游,干着我80岁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干嘛?”
这段话的出处到底是不是马云,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说明了一个道理:
现在的不读书,不吃苦,让你轻松一阵子,但等以后堕入平庸,再无翻身机会之时,你所面对的问题和麻烦,却是一辈子的。
不读书,在现在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时代,失去的是尝试改变的机会。
我的那位表兄,他和我哥哥是初中同学,曾经信奉读书无用论,高中没读完就去上海打工了。
最初那几年,他做学徒工挣的钱都比我们家族任何一个上班族都要多,也很是让他和他的家人引以为傲了一阵子。
但几年后,他就在一次意外事故中摔伤了腰,从此再也不能干重活,工作也不固定,全国好多个地方跑来跑去,做各种小生意养家糊口。
现在,年龄大了,日子却越来越辛苦了。
而我哥哥和他们班大多数同学则按部就班完成了学业,毕业后有的去了大城市,有的继续读书深造当上了大学老师,还有的成为公务员,虽然收入也不一定很高薪,但至少能保证自己和家人衣食无忧。
没有学历背景,没有抓住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一直是堂兄的心病,所以这些年他一直不遗余力敦促自己的儿子好好读书,通过教育改变自己乃至整个家族的命运。
尝尽人生冷暖的堂兄,在吃过生活的各种苦头后才发现,人活在什么样的圈子里,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格局。
一个十几岁的年轻人,先不说能不能上名校,一旦他脱离学校,没有机会提升学历,掌握技能,一辈子也难有机会进入更高的圈子了。
考上大学,进入名校,就是融入圈子,提升层次的最好途径。
名校,给你的绝不是一张文凭,或者一份高薪,而是区别于普通人的人生轨迹,给你更多选择的机会。
这世上没有哪条路是所谓人生捷径,而读书,才是真正相对轻松的那条路。
只有它,不计较你的出身,贫富和家境,只看重你的付出和努力。
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起点,但读书和教育,可以改变转折点,让我们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权。
人生之路,方能越走越宽。
来源:读者(id:duzheweixin)
4、请告诉孩子:不读书,换来的是一生的底层
请告诉孩子:不读书,换来的是一生的底层
现在的孩子津津乐道于几个文化不高、但事业有成的名人,用于堵住家长苦口婆心的嘴。
然而事实是:这样的人只是少数,大多数不爱学习的孩子,长大之后却发现,自己用几年疯狂的青春,换来了一生的卑微与底层。
有一段父子之间经典的对话,告诉了我们努力读书和不读书的大不同。
儿子刚上学不久就问当农民的父亲,人为什么要读书。
父亲说,一棵小树长一年的话,只能用来做篱笆,或者当柴烧。
10年的树可以做檩条;
20年的树用处就大了,可以做梁,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家具;
一个小孩子如果不上学,他7岁就可以放羊,长大了能放一大群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上干不了别的。
如果小学毕业,在农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术种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筑工地打工,做保安,也可以当个小商小贩,小学的知识够用了;
如果初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一些机械的操作了;
如果高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很多机械的修理了;
如果大学毕业,他就可以设计高楼大厦,铁路桥梁了;
如果他硕士博士毕业,他就可能发明创造出一些我们原来没有的东西。
“知道了吗?”
儿子说知道了。
爸爸又问:
“放羊、种地、当保安,丢人不丢人?”
儿子说丢人。
爸爸说:
“儿子,不丢人。他们不偷不抢,干活赚钱,养活自己的孩子和父母,一点也不丢人。“
不是说不上学,或上学少就没用。
就像一年的小树一样,有用,但用处不如大树多。
不读书或者读书少也有用,但对社会的贡献少,他们赚的钱就少。
读书多,花的钱也多,用的时间也多,但是贡献大,自己赚的钱也多,地位就高。
那次谈话给儿子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从此儿子在学习上不需要威逼更不需要利诱,就会做出最好的选择。
请郑重地告诉孩子:不读书走上人生巅峰的人只是少数,多数人的生活现状却是不容乐观的。
著名作家龙应台在给儿子安德烈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
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来源:环球文摘精选(id:duzhe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