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励志文章:把握时机,方能成功
励志文章:把握时机,方能成功
居里夫人说:"弱者等待时机,强者创造时机。"这真是一句至理名言。《台北民族晚报》上,有一次记述林语堂博士当年的一段故事说:
"有一天,一位先生宴请美国名作家赛珍珠女士,林语堂先生也在被请之列,于是他就请求主人把他的席次排在赛珍珠之旁。席间,赛珍珠知道座上多中国作家,就说:\'各位何不以新作供美国出版界印行?本人愿为介绍。\'"
"座上人当时都以为这是一种普通敷衍说词而已,未予注意;独林博士当场一口答应,归而以两日之力,搜集其发表于中国之英文小品成一巨册,而送之赛珍珠,请为斧正。赛因此对林博士印象至佳,其后乃以全力助其成功。
"据说,当日座上客中尚有吴经熊、温源宁、全增嘏等先生,以英文造诣言,均不下于林博士,故在事后,如他们亦若林氏之认真,而亦能即日以作品送诸赛氏,则今日成功者未必为林氏也。"
由这段故事看来,一个人能否成功,固然要靠天才,要靠努力,但善于创造时机,及时把握时机,不因循、不观望、不退缩、不犹豫,想到就做,有尝试的勇气,有实践的决心,多少因素加起来才可以造就一个人的成功。所以,尽管说,有人的成功在于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但认真想来,这偶然机会的能被发现,被抓住,而且被充分利用,却又决不是偶然的。
机会是在纷纭世事之中的许多复杂因子,在运行之间偶然凑成的一个有利于你的空隙。这个空隙稍纵即逝,所以,要把握时机确实需要眼明手快地去"捕捉",而不能坐在那里等待或因循拖延。
西谚说:"机会不会再度来叩你的门。"这并非说它架子大,而是它也被操纵推挤在万事万物之间,身不由己。
因循等待是人们失败的最大原因,所以说:"弱者等待时机,强者创造时机";所谓"创造时机",不过是在万千因子运行之间,努力加上自己的这万千分之一的力量,希图把"机会"的运行造成有利于自己的一刹那而已。林语堂博士的故事,可以说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励志日志:我为成功而生] [励志教育:培养成功心态]
2、创业,需要把握时机
创业,需要把握时机
编者按:此文来自hunch和founder collective创始人chris dixon,他曾对skype和foursquare做过前期投资。
我从来没有机会投资youtube,但是我必须承认,如果当初有这个机会,那也可能会错过(如若果真如此,那么必将是一个巨大的错误)。我见过许许多多在youtube之前做视频服务的公司及其失败的案例,由于“思维定势”这种心理,我对这个领域表示深深的怀疑。
对于先前的大多数类youtube视频服务网站,归结它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我的结论是:它们当时的想法和产品超前了那个时代,也就是生不逢时。而等到youtube时,一切市场条件都已成熟。到2005年,所有支撑流媒体视频服务的条件皆已成熟:足够的家庭带宽、数码摄影机的流行、flash技术的进步、具有版权的网页内容可以方便的导入youtube、博客作者们都希望在其博客页面嵌入视频。而同时youtube建立了一个非常棒的产品,更重要的是,它击中了那个正确的市场时机。
你会发现,网络上的很多东西都已经被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尝试过,互联网泡沫以后成功的企业诸如google、facebook、groupon以及几乎所有其他取得成功的创业企业都有很多失败的前身。
企业家们应该时常问自己一个问题:“当别人都失败时,为什么我会取得成功?”如果你的答案仅仅是“我正在做正确的事”或者“我更加聪明”,那么你可能低估了你的前辈们了,因为他们可能是你的竞争对手,也可能是比你更厉害的企业家,在其他任何领域,他们可能都比你成功。(创业 )相反,你的答案应该解释为什么你选择的时机正确:那些使你的创意最终成功的社会基础设施是否已经成熟。如果那些必需的条件都已具备,比如说,一年以前,那么你的创意就可以实施。youtube就发生在万事俱备,只欠实施的时刻。当然,如果他们当时不做,也会有其它人能在此领域取得成功。
然而,那些必需的条件往往处于快速发展中,要预测何时具备这些条件则非常困难。我们都知道互联网将变得更加社会化、个性化、移动化、交互化以及lbs化,成功的创业企业最终将会在这些领域成长起来,但是要知道这样的时刻何时发生却是非常困难的。
一个减少创业时机风险的方法就是管理好你的现金流。如果你想尝试已经存在的成熟发展模式,那么你的投资就要更加激进大胆一些;如果你想追逐那些正在快速发展中的一些模式,那么你最好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这需要你具有足够的尝试训练和耐心,但是这也是你取得成功的必备因素之一!
因此,很多时候,你的失败并不代表你不优秀,而是你成功的时机未到。俗话说的好,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创业,需要把握时机!
3、经典励志文章:什么是成功
经典励志文章:什么是成功
提到成功,人们想到的是财富、名誉、地位……青年学生对于成功的渴望更甚,而且定的目标很高,希望成名成家成事业,光宗耀祖出人头地。因此有的人把成功看得“遥遥而不可及”,但成功真如学生们想像的那样吗?上周我到华宇学院演讲,与学生进行了关于“成功”的交流,也许可以给大家一些启示。
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过挫折吗?怎么面对?
黄鸣:创业过程中肯定会遇到挫折,而且做的越大挫折越大。面对挫折时我怎么办?认命!当我摔了一个跟头的时候,我想本来是该摔两个跟头的,真幸运!当我踢球碰到眼睛的时候,我想我脑袋没摔着,真幸运!从来不去抱怨。你不认为碰到的事是倒霉的事它就不是个事!如果你认为碰到的是倒霉事,你认为你经受的是挫折的话,你以后遇到的倒霉事、经受的挫折还会更多。
挫折对于年轻人而言是财富。我们经历的挫折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人遇到的最大的灾难莫过于天塌下来,中国有句老话,天塌下来有大个子顶着,反过来大个子接不住,谁都接不住了,那么全人类都倒霉了,你也不算最倒霉的。大家想想,比起那些失去健康的残疾人,比那些非洲难民,比那些在黑砖窑里被卖的童工,你现在能坐到学堂里学习,不知道要幸运多少倍?读读战争时期的难民营生活,你受过那些苦吗?哪有那么多挫折啊?哪有什么难以承受的灾难?改变一种心态,把挫折当成财富,有了这些心态,什么挫折能压倒你?学生:当你遇到挫折麻烦时,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黄鸣:首先想到的是我妈妈。我妈妈在她三十几岁的时候,我爸爸就瘫痪了,在她四十几岁的时候,我奶奶病重,她一个人照顾两个病人,还有两个未成年的孩子,还要给我叔叔家寄钱,一个普通的妇女她有多大的力量?今天我来得稍微晚了一会儿,就是因为陪她吃饭,刚才看着她那永远的笑脸,我就想母亲身上承载着全人类,承载着中国女性最伟大的品德和人格。其实你们所有人的母亲都是这样的,她们都经历了你们想像不到的挫折和苦难,她们都挺过来了,她们都非常不简单,所以遇到困难的时候,想想家中胸怀豁达、不畏困难、执着追求的妈妈们,就没有什么不能克服的了。
学生:一个人想成功应准备什么样的条件?你有哪些动力?
黄鸣:如果我算是成功,之所以成功的原因,就是我不怎么想着成功,不天天想成功。我想的是:我怎么把每天该做的事情做好。
实际上每个人都有梦想,都想着好一点强一点。我小时候梦想当科学家,当教授,当制造飞机的工程师,但是梦想仅仅是梦想,不会成为撕心裂肺、百爪挠心的压力。“我要发财,我要出名,我要这个我要那个”,欲望越高越倒霉,越经不起打击。梦想只是梦想,梦想成了好事,不成也是生活的一个点缀。我追求当科学家当教授之梦想,到了四十岁也没有当成科学家,这样我是不是得天天愁眉苦脸呀?从来没有过!我还是继续做我应该做的事情,把今天的事情做好,比昨天强一点,该出力的出力,一份付出一份回报。想清楚了这一点,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本来已经放弃了的那个梦想,结果经过积累实现了:我是多家大学的客座授,常被邀请讲课。我想当科学家没当成,却成了科学家的领导,组织他们进行项目课题的研发……只要你心态平衡,你就永远在梦想的路上,但如果你经常在抱怨,就会失去求知欲和上进心,结果什么也干不成。
我有一个理论,人之初,性本上。没有一个人不想上进,人一旦不想上进了,是因为他气馁了,是因为他被挫折打败了。学生:你在没有成功之前,是否想到过有什么大的成就?
黄鸣:什么时候我没成功过?我在上小学的时候,我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算成功;我当儿子,爸爸让我干什么我都做得很好;我在学徒的时候,三个月之后我就带徒弟了……我怎么不成功啊?
什么叫成功?每个人用社会的标准来定自己的标准,你就成了别人的奴隶。其实只有你当主任当得成功,你才能当厂长当得成功,当厂长当得成功你才当总经理当得成功。没有小成功的积累,何来大成功的降临?前面的那些都不成功,后面的成功是挂在天上的月亮。
学生:你有什么梦想吗?怎么对待梦想?
黄鸣:我曾经有过梦想,当科学家,当文学家,想出国……
人做梦是有的,至于成不成那无所谓,没有一个人所有的梦想都能成真,但是要保留着这种有梦想有追求的秉性。一个梦想破灭了,他还会有新的梦想诞生,这一生当中永远有梦想,并且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不断付出努力。
做科学家的梦,我努力学习数理化,认真地做实验;做教授的梦,我就开始练“嘴皮子”,试着把自己的想法准确到位地表达出去,希望对他人有实用价值;梦想出国,我就开始学英语。( https://)追梦的过程是很美丽的,但是一个人不要对自己的梦太“认真”,非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不可,达不成也没什么,我在追寻的过程中积累经历了:我的外语水平提高了,我的数理化好了,我读了很多名著,你能说学识基础不是你美丽人生中的心理路程吗?如果一生中产生梦,追梦,或者弃梦,那么一生中将是充实的、丰富的、绚丽的。学生:人最主要的品质是什么?成功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黄鸣:又是成功,又是最重要的,干吗要那么多成功呢?你开心地过好每一天,天天踏踏实实的,是多么充实、多么有品质的事情!品质是什么?它是一种感觉,一种充实的、有意义的感觉。如果整天失落、抱怨、后悔,那么将错过昨天,晃过今天,还有什么明天?你扎扎实实地过好每一天就是成功。
学生:你是如何理解“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
黄鸣:无论一个人当尾巴也好当头也罢,当不了尾巴就当不了头。有这样一句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大家根本就不要讨论这个简单的问题。每个人一开始都是当尾巴的,你是小弟弟小妹妹的时候,你在你哥你姐的身后当尾巴;在学校当学生的时候你在老师后面当尾巴;你进厂当学徒的时候,你是你师傅的尾巴。等你终于爬到头当了领导的时候,你是当好了尾巴才有了当好头的能力。道理很简单,所以说我们现在很多人,世上复杂的道理他们都懂,但最简单的问题现在还要探讨。
学生:要想成功,怎么做人,做好人容易吗?
黄鸣:做好人容易,做老好人难!我们经常想做老好人,谁也不想得罪,但最后谁都得罪了,在单位上经常碰到这样的人,谁也不想得罪结果得罪了最多人,到死他都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当好人的时候,该出手时就得出手,该说句公道话的时候就要说句公道话。说公道话的时候,好人认为你好,坏人不认为你坏。实际上,坏人他也有是非评判标准,坏人他也想当好人,正因为坏人他坏,所以在遇到事情时他更敏感,他比好人都明白。你是否当了好人他心里非常清楚,虽然有时候坏人他恨你坏了他的事,但实际上从心里他是敬你的。一句话,要想成功就做自然人。
学生:请问你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黄鸣:活着!好好活着!
【阅读了本文的用户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你也看看吧!】
[陈安之:下定决心,成功第一秘决] [成功励志:坚持是成功的秘诀]
4、励志文章:把握好自己的人生
励志文章:把握好自己的人生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也是稍纵即逝的。一个人看上去从生到死几十年不算短,但却用尽一生精力也难写好一个“人”字。人们常说,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我觉得,这句颇具哲理的警语,其重要意义在于给人以自信,鼓舞我们去奋斗、去争取、去拼搏,写下人生最壮丽的诗篇。其实,你若仔细想一想,认真观察一下现实,仔细推敲推敲,就会发现,这句话本来就是错的,正确的答案是命运掌握在他人手中。
你本来就是偶然地稀里糊涂来到这个世界上,你不能事先拟定诞生计划,你小时候树立理想,想当科学家、画家、作家、诗人,那是你“想”,最后为你安排工作的是别人,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并不是说人生一点主动权也没有,我是说,人生的主动权是十分有限的,我们常常体味到的是身不由己,想干的事不能干,不想干的事干不完,人的一生,总是处于被动之中。要说主动,只是相对而言。弄清人生的被动状况并非自我放弃,听天由命,而是树立一种人生的达观态度,不应由于自己命运不济而怨天尤人,也不可自渐形秽,妄自菲薄。积极做好自己的事情。当你一个人,没有别人干扰的时候,你可以静静地想:自己到底干了些什么?能否做到问心无愧。
人生是不断的自我否定的过程。当我们漫忆往事的时候,往往感到过去的自己是那样的愚蠢,那样的傻、那么无聊,似乎觉得现在的自己和原来的自己截然不同。但事实上,你在别人眼中,过去和现在没有什么两样,你还是你。这就出现一个问题,我们到底信别人还是信自己?窃以为,别人看自己和自己看自己往往走两个极端,别人总是用不变的眼光看你,你的印象在别人的大脑中形成后,往往不易改变,即使你真的判若两人了,由于思维惯性的作用,别人也很难接受。而自己往往也走极端,往往夸张地肯定现在的自己,而否定原来的自己。比如,作家写东西,往往是这样,认为过去写的东西都不满意,满意的是手中正在写的东西,实事上,手中写的东西未必比过去写得好,但自己总是固执地相信现在。其实,很多人即使不写稿也有这种心态,过于喜欢现在的自己,而鄙视过去的自己,从而走入形而上学的怪圈。因此,哲人说:认识自己是一件最难的事情。
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如果把这句话中的人解释为自己的努力,把天解释为机遇、形势、巧合等客观存在,那么这句话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唯物论,在现实生活中,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事司空见惯。我们常常拥有美好的理想和愿望,但费尽千辛万苦,也未必能实现,这导致了很多人陷于失落和忧心忡忡的境地。
当你认真地读《老子》时,你就会弄明白,人本来是一种自然的东西,我们的所有的烦恼都是自己找的。我们拥有过多的欲望,而迷失了自己,使我们离真正意义上的人生越来越远。当我们蓦然回首,重新审视品味人生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人没有满足,就没有欢乐,记住“知足常乐”这句古语是多么的重要。人往往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知道珍惜,而对自己设计的所谓宏伟蓝图心驰神往,这本来就是本末倒置。当你换一种目光,看到自己的富有,那么你就会找到真正的幸福。当然,知足的实质是乐观态度,而不是小富即安,满足现状,不求进取的消极人生态度。
“生死有命”,是唯心的;而命有生死,却是每个人都要严肃思考和认真对待的。只有生命之炬的热情燃烧,才能绘出生的彩卷,才会谱下死的壮歌。生前无私奉献并不断创造财富的人,死后他的精神就会成为更可贵的财富。生是漫漫人生的开始;死,是短暂人生的终点,但作为生命的价值,却不该有也永远不会有句号。
人生,就意义而言,一般生更重要,就价值而言,死更关键。一个有价值的生命,死后比生前更悠远。人类的历史,不仅是生与死的相衔,而且是死与生的接力。因此,生与死都是人生的里程碑。生是乐章,但人生仅只一次;死是憾事,但这是大自然的法规。而真正可悲的,是不死的苟活和厌世的浮生。惟有珍惜生命,生命才有价值;惟有奉献生命,生命才会永生!
不朽,不是用碑石筑成;心灵的纪念,才是不朽的丰碑。生着,如果不活在活人的心里,那他就早已经死掉了。诞生,每个人所处的位置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生存,使每个人在运动中渐渐拉开距离;而死亡,有的人甚至可以一下子冲到最前面。人,战胜了死,便有辉煌的生。生是播种,死是储藏,人生就是耕耘与收藏。不管谁的生,总会有种种莫测的变幻;有的人的死,却在一瞬间铸就了一生。患者只知道死的可怕,却把生看得特别轻松;智者把死看得十分严肃,因此更懂得妄生的可悲。( https://)死是教会人类认识生之宝贵的最好教师。对生而言,死并非结束,而是一种改变;死亦非死,而是一次新生。这样,人类才可以洞穿死亡的阴影,从而更加强烈地感受生的光亮。生,总有一死;死,有时却意味着永生。正像诗人臧克家曾经概括的那样:“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就是生与死的辩证法。
生是一支歌,死是一把火。英雄用生命的第一声礼赞和死的最后一团烈火来谱写人生。从死的角度思索生,才可能把生说透;从死的视角审视生,才可能把生悟彻;就生论生,往往流于肤浅,正像柏拉图所说:“求知是学生和学死。”死,于不同的人,其内涵往往也是不同的。有的人,死即意味着肉体与灵魂的一并消逝;有的人,死只是肉体的消亡,而灵魂却可能成倍地延长甚至不朽。生与死,人们津津乐道的常常是生,但真正震撼灵魂、牵动人心和耐人寻味的却是死。生原本是死的畅想,死要成为生的绝唱。有的死,是生命不朽由有限通向无限的驿站。死,有时是生的诠释,有时是生的飞腾,有时是生的升华,甚至有时是生的转折。生,展现着比出生更丰富的内涵;死,包容了比死亡更深刻的内涵。人,只有把信念作为人生的支点,把精神作为生命的支柱,才可能战胜甚至超越死亡。
英雄,视死如归。因而,诗人赞美英雄气贯长虹,哲学家却赋予死美学价值。珍惜生命所得到的,忽略生命该得到的,忘记生命没得到的,人才会活得无愧、无怨和无悔。丰子恺先生曾经将人生比作“三层楼”。认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衣食无忧,这样的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里头,这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这样的人,在世界上也很多,即所谓的“知识分子”、“艺术家”。还有一种人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楼去,这就是宗教徒了,他们做人很认真,满足了“物质欲”、“精神欲”还不够,必须探求人生的究竟。而在他看来,弘一法师的人生就很好地贯彻了这个理论,他做人,一定要做得彻底。他早年安住在第一层楼中;中年专心研究艺术,便是迁居在二楼,强大的“人生欲”不能使他满足于二层楼,于是,爬上三层楼去,出家、修净土、持戒律这是当然的事,毫不足怪……
想想自己走过的这半生,现在也只不过是住在第一层楼里,虽然有时会登上楼梯到二楼看看,转转,但终归因为惰性或不专心,不能久居其中,顶多是去“玩玩”,而至于更深奥的“探求人生的究竟”之类的东西则不曾想过。但正如丰先生所说,住在一楼和二楼的人占了绝大部分,所以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能将“一楼”经营好,闲暇时登上“二楼”陶冶一番,也算不虚度年华,如果人们都能做到这点,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也会更多一些温馨和可爱。由此可见,只有饱蘸心灵之墨才能写好人生,走好人生路,唱好人生这首歌。
阅读了本文的用户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你也看看吧!
[高中生励志作文:把握人生,改变命运] [励志文章:把握时机,方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