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自我人生境界的10条建议

1、提高自我人生境界的10条建议

提高自我人生境界的10条建议

 

1、不要取笑别人

   损害他人人格,快乐一时,伤害一生。生命的整体是相互依存的,世界上每一样东西都依赖其它另一样东西,学会感恩。感恩大自然的福佑,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社会的安定,感恩食之香甜,感恩衣之温暖,感恩花草鱼虫,感恩苦难逆境。

2、不要轻易求人

   把自己当别人——减少痛苦、平淡狂喜,把别人当自己——同情不幸,理解需要,把别人当别人——尊重独立性,不侵犯他人,把自己当自己——珍惜自己,快乐生活。能够认识别人是一种智慧,能够被别人认识是一种幸福,能够自己认识自己是圣者贤人。

3、不要欺负老实人

   同情弱者是一种品德、一种境界、一种和谐,心理健康,才能身体健康,人有一分器量,便多一分气质,人有一分气质,便多一分人缘,人有一分人缘,便多一分事业,积善成德、修身养性.

4、不要乱发脾气

    一伤身体,二伤感情,人与人在出生和去世中都是平等的——哭声中来,哭声中去。千万注意,自己恋恋不舍,而别人早就去意已决,人生应看三座山:井冈山   普陀山  八宝山,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事风平浪静;牢骚太多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5、不要强加于人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人生三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人之初;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人到中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回归自然。

6、不要小看仪表

   撒播美丽,收获幸福,仪表是一种心情,仪表是一种力量,在自己审视美的同时,让别人欣赏美,心灵瑜伽——调适、修炼、超越。

7、不要自视清高

   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当别人把你当领导时,自己不要把自己当领导,当别人不把你当领导时,自己一定要把自己当领导,权力是一时的,金钱是身外的,身体是自己的,做人是长久的。

8、不要封闭自己

   帮助人是一种崇高,理解人是一种豁达,原谅人是一种美德,服务人是一种快乐,月圆是诗,月缺是花,仰首是春,俯首是秋。

9、不要信口开河

   言多必失,沉默是金,倾听一种智慧,一种修养、一种尊重、一种心灵的沟通,平静是一种心态,一种成熟

10、不要盲目承诺

   言而有信。种下行动就会收获习惯;种下习惯便会收获性格;种下性格便会收获命运——习惯造就一个人。

推荐阅读:[给教师生命着色的五条建议] [人生成功的十条建议]

2、人生的境界

人生的境界

文/冯友兰

哲学的任务是什么?我曾提出,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在这里更清楚地解释一下这个话的意思,似乎是恰当的。

我在《新原人》一书中曾说,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如此构成各人的人生境界,这是我的说法。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若是不管这些个人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已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

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它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任务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别是达到天地境界。天地境界又可以叫做哲学境界,因为只有通过哲学,获得对宇宙的某些了解,才能达到天地境界。但是道德境界,也是哲学的产物。道德认为,并不单纯是遵循道德律的行为;有道德的人也不单纯是养成某些道德习惯的人。他行动和生活,都必须觉解其中的道德原理,哲学的任务正是给予他这种觉解。

生活于道德境界的人是贤人,生活于天地境界的人是圣人。哲学教人以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人生感悟 )我在第一章中指出,成为圣人就是达到人作为人的最高成就。这是哲学的崇高任务。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说,哲学家必须从感觉世界的"洞穴"上升到理智世界。哲学家到了理智世界,也就是到了天地境界。可是天地境界的人,其最高成就,是自己与宇宙同一,而在这个同一中,他也就超越了理智。

中国哲学总是倾向于强调,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他不可能表演奇迹,也不需要表演奇迹。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有不同的意义。换句话说,他是在觉悟状态做他所做的事,别人是在无明状态做他们所做的事。禅宗有人说,觉字乃万妙之源。由觉产生的意义,构成了他的最高的人生境界。

所以中国的圣人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的哲学也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随着未来的科学进步,我相信,宗教及其教条和迷信,必将让位于科学;可是人的对于超越人世的渴望,必将由未来的哲学来满足。未来的哲学很可能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在这方面,中国哲学可能有所贡献。

3、人生的境界读后感

人生的境界读后感(一)

冯友兰先生在《人生的境界》一文里提出了人生境界的诸多问题,这种人生(即精神)境界,有高下(四级)之分,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他说,人的境界不同是由于人存在于自然和社会之中的“觉解”不同而决定的。这种提法应该说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俗话说:人分三六九等。的确,人与人是不一样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并不在于个人财富的多少,官位的高低,人的差别体现在对人生的感悟,对人生的把握,个人“觉解”的差别上。正是这“觉解”的不同造就了人的不同,人生的不同。

冯友兰先生把它分为四种,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这与传统思想中把人分为人、大人、贤人、圣人四种是一个道理。

该怎样选择人生境界呢?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他做的事对于他并没有意义或少有意义。这种就是自然境界。自然境界作为四种境界中最低一级,凡非原始人或幼童之正常人按常理来说不会停滞在该境界。而处在功利境界的人做事往往以自我利益为中心,他所做的事,其后果可以有利于他人,但其动机是利己的。在弱肉强食的社会中为了自己固然没有错,但若终身停留在该境界则难免有俗气之嫌。一个人若仅仅为利而活,那不能不说是人生的一种缺失。真正让人不同于人的在于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前两者是人本来就是的人,后两者是人应该成为的人。

道德境界与天地境界是传统文化中中国人的人格理想,即神于天,圣于地,即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统一。人的意义应与天和地一样。天地人并称“三才”。天时、地利、人和才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基础。

我认为人生的境界当以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最为高尚。贤人与圣人不同于市井之辈也就在于其人生“觉解”的不同。由感性到理性,由个人到自然,由“觉”入道达到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统一,融入自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才是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真谛。

人生的境界读后感(二)

近日读了冯友兰先生的《人生的境界》一文,于我心有戚戚焉。平日里,整日价在菜市场为一角五毛与菜贩子争得面红耳赤,为少花了一元八毛能购到菜而暗自窃喜,为一家人的衣食住行而精打细算,为班级里学生的各种违纪行为而辗转难眠、忧心如焚时,从未想过我为什么要这样去做,我做这些事有什么意义。读了冯先生的《人生的境界》一文后,仿佛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原来,平凡如我辈也可通过“觉解”而成为圣贤。文章中说,你不必建立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业绩,只需在高度“觉解状态”下把正在做的平凡小事用心做好,你就庶几接近圣贤。

即如我们教师吧!我们天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实验、考试、讲评、做心理咨询思想开导等工作……这些对一个教师来说是再平凡不过的事了。可是,同样是教书育人的工作,因了你的“觉解”程度不同,教书也可以分出境界的高下卑劣来:有的人视教书育人为一种职业,以之为养家糊口的谋生手段,挣多少钱干多少活;有的视教书育人为一种崇高的事业,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探索教育规律,不断开拓创新,力争做到游刃有余;有的人视教书育人为一种至高至上至美的的艺术境界,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勤学乐学,汲取知识的芬芳甘霖。究其实,为师的境界就是人生的境界。师德高尚者,总能孜孜以求,将“实践”和“创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出祖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所真正需要的创造型人才。

再如学生的读书吧!学生天天读书、背书、作业、考试,教室、寝室、图书馆,“三点一线”,过着如僧侣般刻板、枯燥的生活,可谓“苦”矣!如果你读书仅仅是为了光耀门楣、光宗耀祖,那你肯定吃不了这个“苦”的。原因很简单,你是在为他人而读书。有些学生一遇到挫折和困难,就辍学了,半途而废,功亏一篑,令人扼腕叹息;有的仅仅是为将来自己能有一个美好的前程而读书,那你的读书目的仍不免显得猥琐渺小,还是不能充分地调动你智慧的潜能,取得最佳的成绩;只有当你如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一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自觉地将个人的命运与整个民族的兴衰联系起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而添砖加瓦时,你潜藏在心底的巨大潜能才会被充分的开掘出来,并以常人难以企及的毅力和斗志,克服学习途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取得骄人的业绩。事实证明,许多留学海外的中华学子,正是靠了这种崇高的信仰和动机,远离家乡和亲人,飘洋过海,来到异国他乡,克服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种族的等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艰难的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学成了报效祖国的本领,在一个白种人的世界里,保持了一个中国人的尊严。

质言之,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脱离“无明状态”,做任何事都能处于一种“觉解状态”,那确实是能够极大的调动群众的工作积极性,大大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步伐。

不过,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说”却让我很自然的联想起“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极“左”口号的思想根源。今天看来,它是那么地令人匪夷所思,令人忍俊不禁。这就见得,脱离实际,片面强调主观能动性的人的滑稽可笑。须知,从古到今,中国的儒教、道教、佛教三教和泊来的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门派众多、信徒甚众,尽管门禁森严,但却殊途同归:教人忍耐向善、博爱众生确是一致的。按常理,经过几千年的说教,我们的世界应该离“大同”世界不远了吧。可是,读者诸君,环视世界,果真如此么?

较之这苍白乏力的说教,我更服膺管子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的道理。

人生的境界读后感(三)

冯友兰先生将人生的境界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的人做事完全出自“本能”,类似于原始人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至于为什么要下地干活,他们也不知道。功利境界的人做事则是归结于一个字“利”。“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出发点是为了别人,目的却是为了自己,对社会有益,是积极的功利行为;损人利己,为了自己不惜损坏别人,对社会有害,是消极的功利行为;至于损人不利己,则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害人害己,是愚蠢的功利行为。与功利境界不同,道德境界的人做事则是另一个字“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这些话语是对“义”的最好解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还有那些默默付出的人们,他们的伟大是他们对国家、对集体、对他人的那份牺牲,是那份不求回报的责任和良知。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正是由于这些人的执着追求与默默牺牲。他们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不屈脊梁!天地境界的人做事眼界更为开阔,行为更显博爱。抗战时期的加拿大医生白求恩,不远千里来到中国,手术台就是阵地,最终牺牲在中国。他的爱心跨越了国界,着眼于不幸的人类,做了天地之间更大的“人”!印度洋海啸中的国际捐助,汶川地震中的国际救援同样体现了各国具有“天地境界”人们的爱心,彰显了他们对异国生命的尊重,对自然同类的同情,活出了更高的人生境界!

人要活出自己的“境界”,也许是忙碌生活中的一份坦然,也许是人生失意后的一份旷达。人生的境界是一个不断历练,不断成熟的过程,也是一次冷静选择,认真把握的结果。幸福始终把握在自己的手中,我们会以更高的人生境界,活出自我,活出洒脱!

4、给20岁女生的10条人生建议

给20岁女生的10条人生建议

文/陈大力

我前两天去找朋友玩,临走前他在车上对我说:“大力,想清楚你要什么。或者,想清楚你不要什么,剩下的,就是你要的了。”

我用力地点头,可心里还是觉得,不容易。

人生这一路真是,抖抖索索,摇摇晃晃,探不清未来,未来永远是一片迷雾,可是能怎么办,谁都没被命运发到过指南针。还不是只能,捧好忐忑,继续向前走。

那天回家后,我认真想了想,我以后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答案并不明朗。

但我却想到了这一年的成长,从开始写作,开始考研,到开始学着当个大人,有诸多经验或曰教训。它们是我的印记,亦是我的宝藏。

挑出了自己最受用的十条,想分享给你。

1、对工作永远坚持精益求精的态度

想不到比“二十岁”更适合打拼的年纪了。我一位朋友,一年前进了广告公司做文案,没学过什么职场招数,就是闷头做事。对自己的每一份,经手的作品,都负责得彻彻底底。同事忙着拍马屁的时间,她拿来学习国外的case,朋友圈里的文章,都是专家大佬们艰涩难读的行业分析。

她的收获不单是升职快了。当上了几乎是最年轻的小leader,同时她做事的口碑也在广告圈里树立起来。想挖她的不少,开口都很慷慨,以后伸向她的橄榄枝,定只会越来越多。

我觉得,她不是在挣薪水,而是挣资源。

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资源,都是决定你发展高度的核心要素。资源怎么拿?拜托当然不是套近乎就能拿到的。资源要靠能力匹配的,能力不过硬的人,侥幸抢到了好资源,也端不住。

在工作里耍点小心眼,偷点小懒,短期看来没什么所谓,但长久下去,会拖累你的发展。

你不努力,资源就会滑到比你拼命的人手里了。

2、学习理财

我有过花钱速度无比恐怖的时期。大概是挣一万花八千的水平。

这是极其不健康的。不说花钱心不心疼的问题,对花钱不规划的习惯,会让你辛苦挣来的钱,无法发挥它最大的价值。

理财不是不花钱,而是花钱花得科学,漂亮。

糟糕的理财,一是不记账,二是购入过多消耗品,而非自我投资。

我知道二十岁开头是虚荣心旺盛的年纪,千辛万苦挣到了两万,会很想买个gucci花完算了。但这样垫高的消费其实很蠢。

想办法杜绝。

3、爱而不得是很正常的事情,哭都没必要哭

我近年来最大的进步,是不再为情所困了。

哪怕遇见了非常出众,我确实非常喜欢,非常想得到的人,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在一起时,我都会很快消解。或者说讲小一点,等不到意中人回微信时,我还是该干嘛干嘛,活得郁郁葱葱。

不去为“一己之力无法扭转的局面”操心,是成年人必备智慧。

我也曾在被喜欢的人拒绝过后,几乎终日痛哭——最后发现自己除了一双臃肿发红的眼睛,一具因为晚睡而日渐脆弱萎靡的躯体以外,什么都没得到。

所以何必呢?既然跟对方无法在一起,你花零点五分的精力是这个结果,花两百分的精力也还是这个结果。

我今天跟朋友聊,我说跟一个不可能的人纠纠缠缠其实可没劲儿了,不如乖乖挣钱。

钱是我确定能挣得到手的,你不是。

4、要有一群可以在他们面前blahblah的朋友

有一群交心的朋友真是非常幸福的。

他们会在你面对各种各样,无法缓冲的压力时,为你递送来干净的、安心的、纯粹的快乐。如同一阵馥郁的香气。

我写过“快乐才是这个世界上,真正千金难买的东西”。

至今仍然这样觉得。

而朋友们呢,除了给你快乐,还给你依赖。

非常可贵。

5、不能把快乐单纯建立在物质上

可能二十出头是很多人开始有点小钱的年纪。会多花点银子买以前买不起的一二三,是件好事。可也有潜在雷区。

你可以因为买包而快乐,但不能把你所有的快乐,都放在买包这样的事情上。当你因为买200块的包高兴过后,下一次高兴就是买2000块的包的时候,当你对2000块的包也生厌了,又会去找20000的包。

相信我,当你有一天买20000的包也不高兴了,会陷入沉重的空虚。

你的快乐应该分摊给很多件事情,比如私人爱好,比如团聚,比如深刻的自我剖析,等等等等。你是个立体的人,切莫被欲望占领。

6、除了变美和有钱,你还该有自己其他的信仰

同上。大家都爱美,也都爱财,你也爱,这没有错,但问题在于,你不能只爱美,只爱财。

你应当有自己独特的追求。

比如薛之谦一直说“我的心愿是世界和平”,一看像是玩笑话,但后来了解他更多,才觉得他的确是个有志向要疗愈人间的人。

这让我觉得他太美好了。

7、多向别人寻求人生经验

我反思自己这一年以来的经历,发现自己走了不少弯路,全部出在自己“误打误撞”的决定上。而一些并不算明智的决定,至今依然影响着我。

这个时候我会很希望,当时的我有向前辈,或者某一方面专精的人,多问问,多讲讲,多沟通沟通。

我们都是第一次做人,可有人是走在你前面的。找ta问问路,自己别走得太盲目。

不用怕丢脸,谁都年轻过,都手足无措过。没关系的。

8、能自我调节负能量,并借以反思

负能量,是间歇性的颓丧、惰怠、自我怀疑。

我说的反思,是从负能量当中汲取经验,或者将之反向利用,作为激励。

比如觉得自己“怎么这么没用”的时候,就要加油打起精神,告诉自己说“以后要做个优秀到连自己这么拧巴的人也服气的人”。

你会因此精进。

9、多读书,多读“无用”的书

多读书不用我多讲,这里形容的“无用”,参考复旦的校训“自由而无用”。

是觉得二十出头就一猛子扎进成功学里的人可没劲儿了。

不如看些“好像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用处”的书,比如科幻,比如遥远大陆的历史,比如冷门知识,甚至比如涉猎新的学科。

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应该逐渐培养起来,让它丰富、充盈、拥有抵挡损毁的能力。一个人将从此处拾得他内心秩序的柴火。

而书籍,是高贵世界的门票。

10、羡慕别人但不强求

把这一点放在最后,是因为二十岁出头的你,可能会面临很多“别人的光鲜”。

所以,很多人被嫉妒,焦虑,或者亦步亦趋而击垮。我不希望你这样。

我也有实在是很羡慕的人,也恨过自己,为什么和人家相比,显得这么弱小呢,但后来觉得,这样泛酸的比较是无意义的,只会中伤自己。

把这一条放在最后,是因为我觉得二十岁最好最好的智慧,就四个字:

专注自身。

外面怎么五光十色,外面怎么纸醉金迷,外面是哪种流行,其实都与你无涉的。

我是这样描述过自己的:

“没能活成别人家的孩子,只活成了自己。”

一点经验,作为撰写和记录。

二十岁是无限可能的年纪,或许还是个为你们将来的人生定型的年纪,别怕,别顾忌,希望你们勇敢奔跑,勇敢闯。

美好有很多,去拿过来,攥在手里。

作者:陈大力,one人气作者,浙大女同学,一个因为腿长有才,所以说什么都对的少女。微信公众号:陈大力(id:chendali1995)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