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基度山恩仇记读后感
基度山恩仇记读后感(一)
我最近读了一本书,是法国名作家大仲马写的《基督山恩仇记》。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基督山恩仇记》 所讲的是一个叫爱德蒙的青年水手被坏人诬告,进了监狱。他在监狱里生活了十七年,每天和一位老神父学习知识,并挖掘通向自由的地道。最后,在老神父死时,他机灵地躲进了遗体的袋子而逃脱,并在老神父生前告诉他的基督山中找到了大量宝藏。他得到宝藏后改名为基督山伯爵,以示永远不忘那不堪回首的过去。他先是回报恩人,给他钱财度过余生,接著又从仇人身上夺回了他们掠走的一切。
当他完成了复仇后,他选择了宽恕。他宽恕了腾格拉尔,他最终认识到:宽恕比复仇更伟大。人类的一切智慧就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 等待” 和“ 希望” 。这个故事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爱德蒙。 邓蒂斯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他博大的胸怀。对于我的老师和亲人要感恩图报,对于朋友要热情帮助,对于有矛盾的人要化解宽恕。
我们在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也要知难而上,决不退缩!
基度山恩仇记读后感(二)
《基督山伯爵》是最热门的小说,最近我阅读了这部小说,跟著主人翁体会他的喜怒哀乐。《基督山伯爵》主要讲述的是19世纪一位名叫埃德蒙·唐代斯的大副在即将当上船长之时,被同船的格拉尔和爱人的哥哥菲尔南陷害,在他与爱侣的婚礼上被抓去审判,而由于假公济私的维尔福接手了这桩案子,唐代斯被判处了十几年的徒刑。在牢中,他遇到了一位囚徒神父,在与神父的交谈中,他获得了重生,并拥有了智慧与财富。出狱后,他先改名为水手山巴,报答那些施恩于他的人,再改名为基督山伯爵开始了他的复仇计划。在复仇路上,最终,所有的罪人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作者通过《基督山伯爵》这部小说向我们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同时小说也反映出了人的劣根性。为金钱、为名誉,维尔福夫妇甚至做出了灭绝人性的行为——维尔福先生为了名誉、前途不惜违背自己的父亲,为了金钱,他靠著“法官”这一身份不知冤枉了多少人;而由于维尔福夫人的拜金主义作祟,使她不惜毒死她的亲人以获得一份遗产。
而这,不正也提醒我们生活在“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年代的人们,行走在社会、人生道路时,要在身前放置一盏明灯——自我以及“出淤泥而不染,浊清莲而不妖”的品质。
基度山恩仇记读后感(三)
我认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人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时而廉价,时而昂贵,那就要看你有没有读到适合你且你喜欢的书。但总体来说,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的价格,而在于这本书深度的内涵,所以说书是人的精神食粮,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无价之宝,所以书籍对我而言就像是昂贵的麝香猫咖啡一样,喝起来是香滑无比,且极具内涵。在我所有读的书当中,有一杯具有深层的哲理,很强的社会伦理性的麝香猫咖啡,这本书就是《基度山恩仇记》。
这本书呢主要讲了年轻的水手爱德蒙从海外归来,面对著升职和结婚的美好前程,却遭到他的同事、邻居、情敌的三重嫉恨。这些卑鄙小人合谋陷害他,而一个不公正的法官也从中作梗,将它打入死牢,狱友法利亚神甫传授了他各种知识,并在临终前把埋藏在基度山的一处巨大的宝藏秘密告诉他。爱德蒙越狱后找到宝藏,成为富豪,化名基度山伯爵,他听说船主莫雷尔救助过他的父亲,并为他的出狱奔走,于是当莫雷尔就要破产时,爱德蒙替莫雷儿还请了债务。接著他向三个仇人复仇。()
复仇之后的基度山伯爵在促成马西米兰和瓦朗迪纳的婚事后,。留下一笔巨大的遗产,然后离开了喧嚣的世界。
这本书读完后,很让我著迷,我也为基度山伯爵最后悲惨的结局而惋惜。记得伯爵的一生中用的最多的两个词就是希望和等待。这同时也是我最喜欢的两个词,因为有了希望,人的一生就有了支撑信念的武器,同时也有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许正是这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让你得以活命。我认为等待和希望真的有很大关联,人生大多时间都在等待中度过,在这等待的漫长过程中,人只有寻找著自己的信念与希望才能得以支撑下去,如果人的一生没有丝毫盼望,那么人早就不复存在。这也是我之所以会喜欢这本名著的重要原因之一。
2、书剑恩仇录读后感
书剑恩仇录读后感(一)
古人常把“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合称为人生的四大喜事,我想这应该与当时的条件、环境和氛围有很大关系,因为这些在现在看来并不能算是什么特别大的喜事。我不知道古人排列这些喜事顺序的依据是什么,或许是越排在后面的喜庆程度越深,又或许是考虑了押韵吧。其实这些跟《书剑恩仇录》一点关系也没有,我想写的是讨论一下人生中最“不喜”的事。
《书剑恩仇录》是金庸的第一部小说,结果他其它的作品我倒先读了。无论从故事情节还是语言上来讲,《书》都无法与《射雕英雄传》相比,也可能是我比较喜欢《射》的缘故吧。但《书》是我看完所有金庸的小说后唯一一部有写读后感想法的作品。小说中别的情节倒不值得一提,就是陈家洛与香香公主之间的感情历程看过之后实在是让人难忘。两个相爱的人最终不能走到一起,我觉得真能算得上是人生中最“不喜”的事了。喜欢的人离开其实是件很正常的事,中间可能有误会也有感情问题,但如果其中充满了无奈,总会让旁观者都觉得惆怅。故事情节我不想多说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看看,其它内容真的没太多看点,但对于他俩之间的情感故事描写实在让人回味。我想,《罗马假日》和《北非谍影》的成功也与男女主人公无奈的感情故事有或多或少的关系,就像能成为pc游戏经典的《仙剑奇侠传》一样,悲剧容易叫座。维纳斯的美丽在于她没有双臂,的确,残缺有时是种特殊的美。
话题起得有些沉重了,呵呵,其实也是有感而发。因为现在太注重物质生活了,人们对感情可能不会像原来看得那样重吧。我从不期望能遇到琼瑶小说中的女朋友,那太不现实了,不可遇也就无法求;只期望别让我碰到人生中最“不喜”的事,那对我可真是太残酷了。
其实这篇也不能算是读后感,因为它不符合读后感的基本格式,没想到什么合适的名字就这么写了。作为我读的金庸的最后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没有给我任何启示,却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嘿嘿,就像一道好菜,有营养的前提还是需要它好吃;对于朋友而言,先别看他能为你带来多少帮助,而要看是否跟他在一起时你能感觉到快乐。
书剑恩仇录读后感(二)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金大侠的这十四部武侠小说,自打学生时代起便一直重复在看,一遍二遍三遍,有时候一年一遍,看的那会又是废寝忘食,想来生活中也极少有别的物或事能让我如此着迷。这些日子屈指算来倒也已有二三年未温了,不由得心里生痒,于是一有空就扑进图书馆,打算按作者写作的时间顺序再一一重温,看看会不会如古人所言那般又知新许多?
金大侠的第一部小说乃《书剑恩仇录》,这次读来觉得其受《水浒》,《隋唐起义》这些描写草莽英雄的小说的影响甚重,尤其是前者。君不见《书》一书人物诸多,红花会更像是清朝版的梁山泊,从陈家洛到文泰来,从无尘到余鱼同,每一个角色都是形象鲜明,凭一股子热血闯荡江湖。而且金大侠也在自己的小说中加入了被朝庭“招安”这一情节,所不同的是把〈水〉的现实主义转化为了〈书〉的浪漫主义。
与绿林好汉相比,江湖人物更为快意恩仇,以一身武艺锄强扶弱,且高手过招,多是精彩绝伦,令观者随主角的一招一式而展开丰富想象。〈书剑恩仇录〉作为一部武侠小说,除了有反清,伸张下义等传统描述外,更加入了中原人士驰骋西域一说,金庸对这一节的描写乃该书精华之所在。流沙,狼群,回回,高昌古城等无一不让人充满暇想,让人神往。
书中主人公陈家洛与金庸笔下别的主角如萧峰,杨过之类的相比颇为不足,污点在于他竟然为了所谓的国家大义而将心爱的香香公主赠于乾隆,且不说乾隆根本无反清之意,即便陈家洛的如意算盘打对了,这种顾国不顾家,玷污爱情的做法实在为人所唾弃。
虽然许多人认为金庸笔下的男性人物原比女性角色要来的生动鲜活,然而我觉得其对江湖女子的刻画并不逊色。()《书》中智慧超群的翠羽黄衫霍青桐实在是个了不起的女子,也是该书中最让我留恋的人物;另外如李沅芷,骆冰,周绮等美女皆各有特点,令读者怦然心动。至于香香公主,我一直认为这个世上是不会有此类女子,她只是一个理想人物,金庸把她放在当时的环境中,加强了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也随之顿增。同时香香公主大概也是金庸笔下最美的女子。
《书剑恩仇录》写于1955年,全书共二十回,计上这次,我大概看过三遍,这遍看的最是饶有趣味,特别推荐给大伙,看过的不妨再看一遍,没看过的更要找来看看,绝计不会错。
书剑恩仇录读后感(三)
读完金庸的《书剑恩仇录》,侠义之心、兄弟之义、男女之爱、家国之情、种种之中的种种,不由得令人感慨横生。让人悲伤、叹息、拍案呼绝、义愤填膺甚或热泪盈眶住处随处皆是,岂止“万端”所能形容,内中情由,自非只言片语所能尽述。
以前只读了上半部便已胸中侠气难抑,近来偶阅后半部,非但侠义之气横生,更多的却是悲伤哀叹。前半部之气势恢宏倒也罢了,后半部却是将陈家洛与回部二女的感情糅合在一起。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先有国后有家”而作者却将这样一个几千年来到多数人都解决不了的,二者只能择其一的难题让一个年轻的陈家洛来面对,这是在让人觉得有点残忍,而这种残忍却恰恰表现出乾隆的暴戾,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乾隆既长与宫廷,自然从侧面反映了满人的残暴(金庸初期作品汉人为中原的正统的思想,由此可见端倪)。
陈家洛的初衷并没有错,错的却是选差了依靠的对象。试问有几个干大事的人把美色放在事业的前头,以不帮对方成就大事相威胁,逼迫别人割舍自己的恋人,哪怕是自己的亲兄弟,而且其目的也仅仅是满足自己的兽性欲望。
而陈家洛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竟然仍怀着对方能帮助自己实现“还我河山”的美好愿望,继续和这个虽与他有骨肉之情而实际却无兄弟之谊的丧心病狂的兄长合作,这未免也太过幼稚了,也太过可笑了。
这场合作就像是一场赌赛,赌赛的结果将会如何,人们却很容易就想得到,结果也恰恰如人们所料。
而香香公主——一个拥有世界上一切美好品德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则成为这场不可能胜利的残忍赌赛的一个牺牲品,而且牺牲的几乎没有价值。
那些曾经抱着“尽屠夷种”“恢复中华”的美好愿望的人们,从整个赌赛中所“赢得的”,也只是众人心中的悲恸。
而陈家洛,“成就的”则是那内心永远无法消弭的失去生死兄弟及爱侣的悲伤和无尽的悔恨。
但我们不能否认香香公主是伟大的,为了自己所爱的人,为了所有像自己一样喜欢永远生活在一个和平而美丽的地方的同胞,无论是她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她都无悔的付出了一切所能付出的东西,哪怕是自己最珍贵的。
世界上所有人都将永远的赞叹这种看似柔弱的女性身上所藏有的超乎想象的伟大精神……
3、基督山恩仇记读后感
基督山恩仇记读后感(一)
这个星期,我在家看了一本《基督山恩仇记》,这本书是法国大作家大仲马的名着,讲述的是一个复仇的故事,也是一个用爱最终战胜仇恨的故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十分惊险,令我看了回味无穷。
青年水手:邓蒂斯·爱德蒙以自己诚实忠勇的品格赢得了法老号船长的重任;与此同时与他相爱已久的梅茜蒂丝姑娘也答应嫁给他,他们商议马上举行订婚宴。这双重幸福令丹特斯喜不自胜,也让一些人妒从中来。他的同伙弗尔南德暗恋着梅茜蒂丝,他为了能赢得梅茜蒂丝就诬告邓蒂斯·爱德蒙是拿破仑党员。他所写的密信落入了代理检查官威尔夫手里,威尔夫为了保护收信人——威尔夫的父亲,将邓蒂斯·爱德蒙打入了死牢,终身监禁。绝望的邓蒂斯·爱德蒙在经历了各种磨难和幻灭以后,结识了在狱中准备逃跑的法利亚长老。法利亚长老因为羊颠疯病而面临死亡,他在临终前告诉了邓蒂斯·爱德蒙自己藏在基督山岛的一笔巨宝。十四年以后邓蒂斯·爱德蒙逃离了恐怖的伊布堡监狱,他以自己的勇猛,借助金钱的帮助,拯救了濒临绝境的莫勒尔一家及其他曾救过他的人;并对陷害他的仇敌——施以严酷的报复。最后,在神的博爱的感召下他始终没忍心杀他的仇敌——弗尔南德。
读完了这本书,我感觉只有只有真正的宽恕才能获得心灵的平安,从这点来说,宽恕比复仇更伟大!
基督山恩仇记读后感(二)
我最近读了一本书,是法国着名作家大仲马写的《基督山恩仇记》,《基督山恩仇记》读后感。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基督山恩仇记》所讲的是一个叫爱德蒙的青年水手被坏人诬告,进了监狱。他在监狱里生活了十七年,每天和一位老神父学习知识,并挖掘通向自由的地道。最后,在老神父死时,他机灵地躲进了遗体的袋子而逃脱,并在老神父生前告诉他的基督山中找到了大量宝藏。他得到宝藏后改名为基督山伯爵,以示永远不忘那不堪回首的过去。他先是回报恩人,给他钱财度过余生,接着又从仇人身上夺回了他们掠走的一切。
当他完成了复仇后,他选择了宽恕,读后感《《基督山恩仇记》读后感》。他宽恕了腾格拉尔,他最终认识到:宽恕比复仇更伟大。人类的一切智慧就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等待”和“希望”。这个故事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爱德蒙。邓蒂斯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他博大的胸怀。对于我的老师和亲人要感恩图报,对于朋友要热情帮助,对于有矛盾的人要化解宽恕。
我们在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也要知难而上,决不退缩!
基督山恩仇记读后感(三)
前天晚上我终于看完了那套《基督山伯爵》,好像我已经好几年没有好好地看书了。这次真的是不容易,看了有1个月吧。看书的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让你觉得有事可干,不至于在闲极无聊时没事找事,其实好多家庭琐事都是这样造成的。所以我们家里一直都比较和睦,真真是五好家庭的典范啊!
言归正传,说一下读后感吧,基督山伯爵的原型是水手出身的唐泰斯,乃一热情四射、极富爱心的小伙子,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更有了自己心爱的女友——漂亮温柔的梅尔赛苔丝。然而上帝就是这样,往往在一个人事事顺利时,横加一道磨难,当然这次加给唐泰斯的磨难太深重了,他在与未婚妻的订婚仪式上由于小人费尔南的嫉妒被匿名诬告有罪并被警察带走了,从此竟在监狱里度过了漫长的17年。期间,未婚妻嫁给了费尔南,他的老父亲也含冤饿死。但好人终有好报,他在监狱里无意中认识了神甫法里亚,一位意大利学者,精通各种知识,唐泰斯通过他俩挖掘的地道跟神甫学习了好多知识,同时也赢得了神甫的信任,把宝藏的具体地址告诉了他。终于在神甫不幸去世的那天,唐泰斯冒充神甫被狱卒扔到了海里。后来他凭借着自己的才智和能力摇身变为人人敬重的基督山伯爵,并报恩复仇,最终赢得了属于他的爱情——美丽的公主海黛。
当然大仲马写得比较神奇,内容颇为波折,越往后越引人入胜,让人读来回肠荡气。维克多。雨果对大仲马的评价就是:他就像夏天的雷阵雨那样爽快,是个讨人喜欢的人。他是浓云,是雷鸣,是闪电,但他从未伤害过任何人。所有的人都知道他像大旱中的甘霖那般温和,为人宽厚。
现实生活肯定不会像小说里那样复杂,况且对于我这种头脑简单的人来说,书中好多人的名字我都记不住,所以我不相信真的就有心眼那么坏的人。从小妈妈就说我眼里全是好人,一点坏心眼也没有,至今依然如此,想必这就是本性难移。我真的希望世界上的人们能够心胸开阔一点,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反正阿拉是这么想的了。
4、老象恩仇记读后感
老象恩仇记读后感(一)
文/季中迅
看了沈石溪写的《老象恩仇记》后,我被沈石溪和白象大家族的感情和友情给深深的吸引住了。
自从老阿呆被孟加拉虎给撕皮啃肉后,不幸流血过多而死去,最后还带着沈石溪去了象冢。当时沈石溪也保证让他去象冢,并发生绝对不会泄露象冢的秘密,否则就让它的象蹄踏成肉末!可是沈石溪没有遵守诺言,反而还真真偷了两个足五十斤左右重的象牙,但还是被白象家族给发现了,还好有了银鼻灰的替挡,才放弃了对沈石溪的惩罚。
是啊!如果沈石溪说话算数的话,也不会让白象家族它们给惩罚了,也更不会让白象家族们抛弃他,使他更加的孤独。嗯,况且他也在自作自受着呢!哈哈!
对了,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不讲信用或失信的坏毛病呢?有的话快快改掉,小心像沈石溪一样吃亏哦!
老象恩仇记读后感(二)
老象恩仇记内容十分生动有趣,特别精彩,通过这本书我详细的了解到象群的生活习性,而且大象也和人一样是有感情的,是唯一一种会因为爱情、亲情、友情而感动落泪的动物,但是大象也是一种报复心理很强的动物,原来,凶猛的动物也有温柔的一面,温顺的动物也会有情仇。
此书共写了六个故事,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白象家族这一篇,讲的是作者下放到西双版纳插队落户,独自住在橡胶坪的箐沟里,替曼广弄寨子看守一百多亩橡胶园,四周还都是原始森林,寨子又在山外很远的地方,十分偏僻。通过一头和人差不多高的十分罕见的小白象在风雨交加的夜晚因受伤而闯入他家开始,他就注定和这个完整的白象家族牵扯上了,其中有感动、有悲伤、有愤怒。
这头小白象除半截鼻子银灰色外,身体的其余部分均为白色。所以主人公给他起了个银灰鼻的名字。这头银灰鼻在风雨中失散离群,孤独无援,挨饿受冻,感冒发烧,通过书中的主人公细心的照顾、呵护很快就退烧了。等天亮后,小象听到妈妈的呼喊,就又回到了它那个白象家庭。就因为这个,主人公从而得到了银灰鼻的信任,大象是一种很讲感情的动物,爱憎分明,有仇报仇,有恩报恩。小象后来又带着他的一大家子找到了主人公,还一一向家人介绍了它的这位恩人,通过大象家族每个成员的种种试探合格后,从此他成了这个白象家族的值得信任的朋友。
通过他们经常在一起玩耍,感情也越来越深,越来越互相信任。有一次大象发现在一棵很高的树上有一个蜂窝,大象们闻到了蜂蜜的香味,馋的口水吧嗒吧嗒的流淌下来,可是怎么也够不着,正准备放弃的时候,主人公主动爬到了树上冒着被熊蜂蜇的危险帮助它们把蜂巢捅了下来,虽然头被熊蜂蜇了两口,但为了友谊他还是那么做了。这以后,白象家族和他的关系就更亲密了。还有一次主人公到山上去捡黑木耳的途中遭遇到一只老虎的袭击,眼看就要进入虎腹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白象家族赶来了,这才算是捡回了一条命。在这场决斗中,最老的一头白象还被虎咬伤了,主人公也天天来给它消毒、上药、包扎,可必竟这头老象年老体衰,虽然被虎咬的伤口不是致命伤,但最终还是提前感觉到死亡的到来。说到这里还得先说说西双版纳流行关于象冢的传说吧。大象是一种有葬礼习惯的动物,每个象群都有自己的传统墓地,也就是象冢。除了意外横祸,亚洲象绝不愿意自己暴尸荒野。象很聪明,能预感到自己的死亡,当老象知道自己快不行的时候,就会在象群的陪同下从容地走向象冢,与祖先的尸骸埋葬在一起。象冢通常都在杳无人烟的密林深处,极难发现。不少猎人为了得到珍贵的象牙,四处寻找。然尔大象把象冢视为圣地,恪守秘密,又因为大象寿命很长,没有天灾人祸的话,平均可活到六十岁,碰到大象葬礼的机会十分渺茫,因此,尽管人人都知道有关象冢的事,但至今没人找到过真正的象冢。
就是因为这个传说,主人公想尽一切办法想随从大象们一起去象冢看看,银灰鼻的爸爸不让他跟随,可是他利用银灰鼻对他的信任骗取大家。他其实是存私心的,在来的路上他用布条做好记号,自己好顺利的到达象冢扛几根象牙。一方面是信义和道德,另一方面是解决生计问题的良机,他最后选择了后者。
可想而知,他从此失去了白象家族对他的信任。()任凭他如何呼喊,也不见白象家族的影子。
在他没有违背信任时是多么好的一个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其乐融融的团体,可是因为他的私心,这种默契这种信任从此就不复存在了。虽然他后悔莫及,但是迟了,太迟了……
真希望大象再原谅他一次,给他一个机会,最后能恢复到原来的融洽,否则他会终身不安的。
希望每个人在努力得到他人的信任时不要再轻易的失去。
老象恩仇记读后感(三)
今天我读了斑羚飞渡中的老象恩仇记。书中的波伢柬是一位猎人,糯瓦是一头公象。在糯瓦还是糼象时,猎人波伢柬射杀了它的妈妈,却把糯瓦领回家用红糖和糯米喂养,他们就像父子一样。在糯瓦长大后,头人绑了糯瓦想杀死它取出象牙,这时波伢柬冒死救了大象并把它放回了森林。四十年后,当波伢柬老人和糯瓦老象都将走到生命尽头时,他们在森林相会作最后的道别。糯瓦为了给自己的妈妈报仇将波伢柬撞翻在地,把波伢柬的衣服撕得粉碎,但它没有杀死波伢柬,还自己撞断了自己的象牙送给了波伢柬来报答主人的养育之恩。
读完这个故事,我觉得大象糯瓦聪明极了,它爱憎分明,它以独特的方式为妈妈报了仇也报了主人的养育之恩,糯瓦与波伢柬的故事令人感动。我今后要好好学习,用好的成绩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