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铁棒磨成针读后感
铁棒磨成针读后感(一)
我非常喜爱读《铁棒磨成针》这篇文章。它是一篇十分有趣而又有教育性的故事。写的是着名诗人李白小时候的事:诗人李白小时候经常逃学,不认真读书,整天游手好闲,碌碌无为。有一次遇到一位老太婆,要用铁棒磨成针,不禁迷惑不解,听了老太婆的一名话,他恍然大悟,不再吃喝玩乐,刻苦学习,终于成为大诗人。究竟是什么话这么会激励一个人如此力争上游、奋发图强呢?那就是“只要有耐心、功夫深,铁棒也会磨成绣花针。”
多么有哲理性的话语啊,我真的从中受益匪浅,我觉得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应牢记这句意味深长的话。此时,我不禁想起了那件难以忘怀的事。
记得有一天下午,我刚来到班上,就见许多同学在折千纸鹤。望着他们变魔术般地折出一只只小巧玲珑的千纸鹤,我不禁动了心,觉得折千纸鹤挺好玩也挺简单,便拜师学艺了。
可是,纸好像跟我有仇,无论我怎么折也制服不了它,不是这边歪了斜了,就是把步骤给忘了。哎,忙了半天一只像样的千纸鹤没折成。看着他们轻轻松松地折出精致的千纸鹤,我又羡慕又生气,难道我的手很笨吗?正当我想放弃时,我的好朋友像是批评又像是安慰我说:“怎么,你的耐心就只有这点吗。这样半途而废是干不出成就的,你以为什么事情一学就会?要有耐心呀!”她故意把“耐心”两个字加重语气。是呀,哪有一学就会的东西呀!古今中外有名的歌唱家、舞蹈家……不也都是经过无数次的磨练才取得辉煌的成就吗?我似乎懂得了什么,重新认真学起来。
“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我终于学会了折千纸鹤,多么让人兴奋呀!脸上的汗珠淌了下来,望着那晶莹的汗珠,我笑了。因为这是我取得成功所付出的代价,不也值得为它而笑吗?望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我又想起那句话:“有耐心,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铁棒磨成针读后感(二)
今天,我读了一则故事 ,它讲述了唐代诗人李白小时候很贪玩,不用功学习,经常逃学。有一次,他看到一位老奶奶在磨铁棒,他感到很奇怪。老奶奶说“愚公可以移山,滴水可以穿石,我也可以把铁棒磨成绣花针。”李白受到启发,明白“读书一定要坚持的道理。”于是勤奋苦读,终于成为伟大的诗人。
故事读完了,我想起了自己学跳绳的事。刚开始学跳绳,我笨手笨脚地甩着绳,还不时抽地到自己,可疼了。更重要的事,手和脚无法配合,好多次都被绊倒在地,腿上的皮破了,还流血了,我想放弃了。妈妈说:“孩子,你要坚持啊,我相信你一定能学会的。”听了妈妈的话,我继续练习,尽量把甩绳和跳完美结合在一起。经过无数次练习,我终于学会了跳绳。在学校 组织的跳绳比赛中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绩。如果没有当时的坚持,就不会有现在的成绩。
其实,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学习上也一样,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我们要鼓起勇气,坚持到底,才能成功。
铁棒磨成针读后感(三)
当我读了《铁棒磨成针》之后,我知道了小时侯就应该套刻苦加勤劳地读书。否则的话,是成不了大器才的。
这里面的故事是这样的:李白小的时候非常调皮,常常逃课。那是因为他根本就不喜欢念书。有一天,正当小李白兴冲冲地拿这风车从屋里跑出来时,他看到了一位年龄很高的老奶奶正在磨石上正用手磨着一根大大的、粗粗的铁棒。小李白觉得挺有意思的,就走了过去问老奶奶:“老奶奶,请问您磨着这铁棒干什么用啊?”
老奶奶慈祥地对小李白说:“孩子啊,奶奶这是在把铁棒磨成绣花针给我儿媳妇用的。”小李白不禁得大吃一惊,问:“那老奶奶,要磨成这么一跟小小的绣花针可是需要很长很长,不,几十年也磨不成的呀!”
老奶奶先笑了一笑,然后说道:“孩子啊,你要明白:只要工夫深,铁棍就能磨成针!”()
后来,就是老奶奶说的这句话领导了李白。使他用心学习,最后成了我国最着名的一位大诗人。
我又不禁想到:“用心学习居然能使一个小顽皮到最后成了一位大名人,看来我现在是要学习李白这种百折不挠
因为读书最讲究的是自觉,一个人如果成绩是再好、或者是更好的话,一点都不是自觉地看书的话,那学习成绩就将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直线下跌,从而知道学习成绩是一落千丈!
记得我一年级的时候,成绩比较,差,字也写得歪歪扭扭,不太积极举手发言。但是从二年级起,我的成绩就斜线上升了。那是因为我专心听讲,举手发言了。终于,捧回了一张特长生的荣誉证书。那时候,我别提有多高兴了!于是,我就要努力努力,再努力!加油,加油,再加油。
2、铁杵磨成针读后感
铁杵磨成针读后感(一)
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叫《铁杵磨成针》。讲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小时候是个不喜欢读书、学习成绩很差,爱逃学去玩的孩子。一天,李白又丢下书本溜出去玩,他走着走着,看见一位老奶奶坐在矮凳上,手里拿着一根粗大的铁杵在磨刀石上磨来磨去,李白忍不住好奇,就问道:“老奶奶,您在做什么呀?“我要把它磨成一根针。””老奶奶回答,她头也没抬,认真的磨着手里的铁杵。
李白听了心中暗笑,说:“老奶奶,针是非常细小的,而您磨得是一根粗大的铁杵啊!”老奶奶边磨边说:“我正是要把这根铁杵磨成细小的针。”李白惊奇地问:“什么?这么粗大的铁杵能磨成针吗?”老奶奶抬起头来,慈祥的说:“是的,要把铁杵磨成针是很困难的。可是我每天不停的磨,总有一天我会把它磨成针的。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杵也能磨成针呀!”李白听了老奶奶的话,心想:只要有恒心,什么事都能做成的。读书也是这样,只要用功读,就会读好。想到这,李白高兴地说:“我懂了,老奶奶,谢谢您!”说完,李白跑回了家,拿起书本,认真的读了起来。从此李白不再贪玩,他刻苦读书,长大后成为了一名大诗人。
这说明做任何事只要肯下苦功夫,有恒心,有毅力,坚持到底,就能成功。
铁杵磨成针读后感(二)
铁杵不经过长期的磨练怎能细如针!
人们常说:人生如茶,需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一杯好茶,需经过人过采摘,提取精华,在经过一遍遍复杂严谨的程序,最后还需一个懂得茶道之人才能浸泡出一杯沁人心脾的好茶。那么人生也会像制茶一样,需要一个懂得磨练自己的人才能磨练出一个好的人生。
但是铁杵磨练成针需要比制茶更坚定的毅力,才能将大大的铁磨成小小的针。你曾想过磨练一杯茶需要多长时间,磨练一根铁杵又需要多长时间?我不懂茶道,但至少我知道,磨练铁杵要比磨练一杯差更困难,需要更多的时间,需要强大的内心和坚强的意志,才能做到。
懂得品茶的人,是高尚的人,但懂得欣赏一根针的人更为崇高。这是因为他们懂得古时候的人们将铁杵磨成细小的绣花针需要多么艰辛的劳动,是因为他们懂得怎样欣赏一个被汗水和时间磨练过的人生。
人生是应该像磨铁杵那样的坚定,不要因为一点挫折和失意就放弃了原本要追求的目标,人生没有挫折就永远不会成熟,永远都没有成功的一天。所以我们应该接受命运的洗礼,在逆境中磨练出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我想,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坚定的一面,这是中华民族一直全世界人民都存在的一个问题,但是有问题是进步和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生活中没有问题,哪里来的答案,没有答案哪里来的成功。所以历代的伟人们都用不同的方式战胜了这个问题,他们才能坚定的走向成功,走向他们理想的道路。
向来人们都非常崇拜伟人,人们都以为伟人很聪明,很耀眼,但却只有经历过的人在知道,才懂得,他们是经过怎样残酷的生活经历,怎样艰难的求学道路,在怎样不堪的生活环境中才会磨练出如此耀眼似明珠的人生。如果我们能学习伟人的这种求学精神,面对挫折勇往直前的勇气,我们也会像他们那样创造出让人赞叹的人生。
都说铁杵磨成针很难,但是不试过怎能知道没有成功的一天呢!
铁杵磨成针读后感(三)
今天我看了《铁棒磨成针》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故事的主人公是我国唐代诗人李白。小时候的李白并不天生就是个成绩优异的孩子,对读书不耐烦,十分贪玩。但有一次,他路过一个地方,听到一位老奶奶说想把粗粗的铁棒,用双手天天磨,磨成缝衣针。他觉得不可思议,可仔细一想,恍然大悟:是啊,只要有恒心,再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从此以后,他就拾起书本开始专心地读书,再也不偷懒,终于成为一个伟大的诗人。()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有恒心,再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所以,我也要向这位伟大的诗人学习,每天认认真真地学习,不偷懒,不放弃,保持恒心。我相信,再难的事也能成功。我将来一定能够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3、铁杵磨成针歇后语
铁杵磨成针歇后语
小时候如果我们做事半途而废,老师经常会用一则歇后语来教育启发我们,这就是关于一个绣花针的故事,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希望能唤起你儿时的记忆哦:
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解释】下了足够功夫,事情自然就会取得成效。
【故事】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最后他终于成为一名着名诗人。
【相关谚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中国谚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工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出处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相关
出处:《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
磨针溪地址:在眉州象耳山下
主要涉及:人物世传李太白
2、释义
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工夫,坚持不懈,再难的事也能够成功。
3、出处
<原文>
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白怪而问之,媪曰:“欲做针。”白曰:“铁杵成针,得乎?”曰:“但需工深!”太白感其意,还而终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译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间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李白)路过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为什么在磨铁杵),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李太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意志)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老婆婆自己说她姓武,现在磨针溪旁有武氏岩。
4、文言知识
得,在文言中除了“得到”“获得”解释外。常作“能”用。上文“得乎?”意为“能吗?”“行吗”。又“不得安宁”,即不能安宁。“安得丰衣足食”意为怎么能丰衣足食:“未得见面”即未能见面。
4、扩写《铁棒磨成针》
扩写《铁棒磨成针》
文/吴恩绮
连绵的群山,青翠的树木紧紧的裹住了山那土黄的皮肤,就像端午吃的粽子一般:扒开它那翠绿的粽叶,显露出白嫩嫩的糯米,中间还有一颗蜜饯。山哪,你美的太诱人了!
“父亲快点,追不上我了吗?”我转身向父亲吐了吐舌头。
父亲见状,摇了摇头,轻叹了一声说道:“儿呀,这么幽静的地方,你要好好读书,怡情养性啊。”
我憋了憋嘴,嘀咕道:“美是美,就是没有小朋友陪我抓蝴蝶,抓蝈蝈,实在是闷呀!”
过黄莆河时,我看见了位老奶奶。衣着朴素,满头银发,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镶着一对如黑宝石般的眼睛,似乎射出一道亮光。这使我很好奇:“老奶奶,你在干什么呀?”
老奶奶抬起头,挥了挥右手中的铁杵,和蔼地说道:“我在磨绣花针呢!”
突然一只棕色的小兔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呆,小兔崽子,哪里跑?”我便飞速地奔向小兔子,老奶奶看了看我,笑了笑,继续不停的磨手中的铁杵!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小兔子捉拿。抬头看了看这陌生的地方。这是哪里呀?我提着兔子四处转了转,发现了棵巨大的苹果树,树腰比我两臂还要粗。看着青里透红的苹果,我丢下兔子爬上了树,摘了一个最大最红的苹果。我用衣服将它擦干净,她害羞了似的,脸又红了几分。我咬了一口,真甜!
父亲将我寻回。我见过胡先生后,与他对了诗,感觉还不错。可父亲还是要考考我,问题是《登幽州台歌》应如何解释?
我将头高高抬起,双手负背,向前跨出一步,道:“前不见古人是指往前看不到老头子;后不见来者是指向后看不到跟来的人;念天地之悠悠,想到世间长长久久;独怆然而涕下,诗人不禁流下了鼻涕。”
“胡闹!”父亲朝我吼道。“好好读书去,仔细你的皮。”说着将手中的书砸在了墙上,转身挥袖而去……
我明明记住了嘛!哼!我还是练字去吧。我来到后院,拿出笔墨,在书纸上“龙飞凤舞”起来,不经意间,看到一旁的小池中的鱼儿在嬉戏,又不禁画起来了它们。一只蝴蝶向我飞来,好像飘然而过的仙女。嗯,很好,你已经成功地引起了我的注意。蝴蝶停在了花朵上,朝我扑闪了几下翅膀,似作娇羞态道:“直勾勾地盯着妾身,好羞涩哟。”我追着蝴蝶来到了河边,又看见原来的那位老奶奶,我不禁问:
“老奶奶,你在干什么?”
“我在磨这个铁杵。”
“我来帮你。”
“呵,我呀,想把这铁杵磨成绣花针。”
“什么?把这么粗的铁杵磨成针!要磨到猴年马月呀。老奶奶,等我,我马上回来。”说完,我似脚底抹了油,飞快地跑回了家,取回了几根绣花针。
我将手中的绣花针摊出伸向了老奶奶。
老奶奶和蔼的看着我,说:“好孩子,谢谢你。你手中的绣花针虽好,可我要的是我磨出的绣花针,虽然这件事不容易,但我相信,世间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功夫深,铁杵一定能磨成针。”
回家后我仔细体会了这句意味深长的话,似乎明白了些什么……于是我奋发图强,开始刻苦练箭。拿起手中的弓,取出箭,瞄准靶心,“嗖”在离靶前约一丈落下。我不放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看着我终于射中靶心的箭,又看看地下和靶上的箭支,我终于明白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就能成功。
长大后,我又经过了这条河,望着依旧没变的高山,妩媚多姿的柳树倒映在河面,春风吹过,这无垠的草地小草高低起伏,如同海浪一般拍打着我的心,风吹过水面,荡起了层层涟漪。看向河边的石板桥,我想起了那位使我受益匪浅的老奶奶,我仿佛又看到了她在磨铁杵,她又对我露出那和蔼的笑容。在她的眼睛里,那不同于他人的光彩又向我投来那就是毅力,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她的声音在我耳边、脑海、心里回荡……“世间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想起我今日成果,不禁点头暗叹到:“有道理!”
世间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不要放弃你的梦想,为你的梦想、未来去奋斗吧,只要你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毅力,我相信,成功就在不远处向你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