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不悲观,不颓废,不抱怨:人生是一棵向上的树
不悲观,不颓废,不抱怨:人生是一棵向上的树
文/曾祥伍
2013年4月,盲人郑建伟被英国名校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录取的消息,很快传遍了重庆黔江区的大街小巷。郑建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双目失明,却能考上英国的名校,其中有什么秘诀吗?一时间,郑建伟成为人们热议的中心。
郑建伟今年30岁,是重庆黔江区中医院针灸科的一名普通的医生。他属于先天性失明,自打出生以来,没有见到过一丝光明,更不知道这世界是个什么样子,但这并不影响郑建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7岁开始,小小年纪的他就离开父母,一个人到重庆盲校就读。初中毕业后,他又辗转来到山东省青岛盲校读高中。2001年,考入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成了黔江区第一个盲人大学生。
2006年大学毕业后,郑建伟进入黔江区中医院,成了一名医生。在医院里,郑建伟工作很努力,也很出色。院里考虑他是盲人,行动不方便,在分配工作任务时,尽量照顾他,但郑建伟坚决不同意。通过努力,他的针灸技术十分出色,推拿手法,更是深受患者的欢迎。
在医院工作的3年里,有一个想法始终在郑建伟的大脑里挥之不去,并且越来越强烈,那就是读研究生。但是,国内没有招收盲人研究生的学校,要读研究生,唯一的办法就是出国。而出国呢?最大的拦路虎是英语。这时郑建伟的英语水平只达到会说“我的名字叫郑建伟”这样的程度,能行吗?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2009年10月,性格倔强不服输的郑建伟决定辞职,在家自学英语准备考雅思。
郑建伟的辞职引来周围人们的不理解,有人说:“一个盲人,能找到一份固定的工作,已经不错了,瞎折腾什么呀!”也有人说:“真是自不量力,想出名吧!”面对人们的冷嘲热讽,郑建伟不做任何解释。他只要认定了的事,就会义无反顾。
对于郑建伟来说,学习英语遇到的困难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得到的。不说别的,找到合适的学习材料就颇费周折。他拿着《新概念英语》,四处寻找可以将教材打印成盲文的地方,但都碰了壁。没有资料,学习就无从谈起,那一段时间,郑建伟因为着急上火,嘴里都起了泡。
有一天,他听说重庆图书馆能够做这方面的工作,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打了电话。重庆图书馆在了解了郑建伟的情况后,深为感动,爽快地答应免费为他打印学习资料。这让郑建伟十分感激,无形中也给他增添了力量。
走进郑建伟的家,就会看到在他的床头两侧,摞着两摞半米多高的英语学习材料,翻开来,厚实的牛皮纸上打印着密密麻麻的凸点和凹点。凸出的小圆点是盲文,郑建伟就是日复一日地用手触摸凸点,进行英语学习,时间长了,手指头竟起了一层厚厚的老茧。
除了牛皮纸自制的学习材料,郑建伟还得依靠读屏软件。但读屏软件只能读取word文档或者文本文档文件,对于图片格式和pdf格式,郑建伟是一窍不通。可是最新的雅思练习题和参考书只有纸质版,郑建伟只得请家里人用扫描仪一页一页地扫到电脑中,再从pdf格式转换为读屏软件可以识别的word文档。转换的过程中会经常出错,郑建伟的父母就成了“校对员”,这事做起来尽管很麻烦,但是一家人没有一个有半句怨言。
就这样,从2009年底开始,郑建伟依靠摸和听,每天用五六个小时学习,英语水平有了质的提高。从2011年9月到2012年9月,他三次走进雅思考场,成为西南地区首位雅思盲人考生。雅思考试满分为9分,郑建伟首考成绩为6分,第二次为6.5分,第三次为6.5分,按照规定,凡是成绩在6分以上的考生,就可以申请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大学与学院的课程。于是,郑建伟向利兹大学、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等六所国外大学递交了入学申请,并最终如愿以偿。
当有人问郑建伟,医生工作看起来挺不错的,为什么会想到要辞职考雅思,去国外深造呢?郑建伟的回答出乎人们的意料,他说:“人生是一棵向上的树,尽管树会有弧度,会倾斜,有时甚至会面对狂风暴雨的摧残,但它始终是努力向上的。”
“人生是一棵向上的树。”说得多好啊,一个双目失明的残疾人,不悲观,不颓废,不抱怨,心中充满了正能量,始终努力向上,此等境界令人钦佩,也值得学习。
2、不抱怨的人生读后感
不抱怨的人生读后感(一)
来到丰海工作已经七年了,在这里,我养成了每天睡前读书的习惯。这几天,睡前的我总会拿起床头那本《不抱怨的人生》,看两篇小故事,学着豁达自己的心胸,书中的每篇小故事都给我很多的启示,总会感觉那故事中的内容都是自己的真实写照。在我们的身边,恰恰有很多人无时不在抱怨生活,抱怨身边的人和事。当然,我也抱怨过,我抱怨没有一个很好的工作环境,抱怨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同事的认可,抱怨工资拿得太少……然而,读了这本书后,我才发现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应保持一种平衡的心态,工作环境的好与坏要取决于你对工作付出的多与少,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能力有限就不去做某件事,而面对一件困难的事情,你做了没有做好只是能力问题,但你如果根本没有去做,那就是态度问题了。总是想要有一番成就,可是却害怕工作,怕被那些无聊的,烦琐的小事拖住,耗尽精力,磨灭心志。当内心的矛盾升级时,我选择了逃避。逃避我眼中所谓地无聊,枯燥的生活,其实则不然。我明白,生活就是由这些乏味的,一再重复的,繁琐的小事情组成,只是我心里不愿意接受罢了。我想,我之所以选择,是因为我知道,我终究会融入这样的生活,而我不愿面对。当内心感觉不到满足时,便产生了一些抱怨。我们抱怨,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抱怨是简单的,改变是痛苦的。许多时候,自己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是不愿意面对,并且积极做出改变。
人生的责任无法逃避,我必须面对现实,我要积极的改变,只要改变心态去愉快的工作,开心的生活,那么枯燥的工作会变得让人愉快,新的一天会有好的心情,每一天都要提醒自己,勇敢面对人生,正视自己,我想收获一个更加开阔的人生。
最后我想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和同龄人分享,“要努力把每项工作做到完美,让自己成为不可多得的人。”朋友们,请不要再抱怨你的人生了,去努力工作和生活吧,现在的努力终将成为你最美好的回忆!
不抱怨的人生读后感(二)
人生,是有很多不愉快的;人生,是艰难的;人生,是不公平的;人生,是残酷的!面对人生中所有的不愉快,你是如何做的呢?以前的我,一定会抱怨。抱怨我家的经济条件不够优越,抱怨自己为什么当不上班长,抱怨父母不够宠爱我,抱怨考试题目太难,抱怨……但现在的我,不会抱怨,只会用自己很好的心态去面对!只因为我阅读了《不抱怨的人生》。 我们在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遇到的事儿,其实,都可以有很多的解决方案,有很多的方式和方法去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和我们周围的人相处。每一种方式方法都有利有弊,用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这些事和人,其实也就是一个“选择”的问题!人的一生,有太多的选择,有时候被称为抉择。“选择比坚持更重要!”选择走什么样的道路,也就是选择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面对未来,那么这种选择,决定了我们的明天和未来。
其实没有什么不能是我们抱怨的对象。生活、工作上不顺利时,发发小牢骚、吐吐苦水,似乎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我们喜欢躲在喋喋不休的抱怨后面,从中获得一种自我膨胀的优越感。我们难以且不情愿意识到,所厌恶的种种问题,譬如身边人无休止的抱怨,同样也可能存在于自己身上。
《不抱怨的人生》通过讲故事,摆事实讲道理,为处于成长之路的职场新人们提供一个似乎真实的职场生存体验,也让职场新人们了解职场中的成长之痛,并以何种心态去对待,去看待。这些书,其实,都是在教给我们,当我们遇到在某种情况下自己认为的生活和职业中“问题”的时候,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进而成长和上升。然而,这些我们在某种情况下认为的是“问题”的问题,当我们以另外一种心态去看待,去思考的时候,这些问题,似乎看上去已经不再是什么让我们痛心疾首的问题,而是我们生活中最最正常的一部分,是我们迈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没有哪个人的成功是一帆风顺的、是没有付出的。我非常相信英语中的一句话:“no pains, no gains!”并且,时时以中学的时候,让我永记心中的一段古文:“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而鲁迅先生的一段话:“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敢于在寂静的黑夜中奋勇前行。”也一直是我遇到苦难和身处困境之中的激励!
我记得美国史上最伟大的心灵导师之一威尔?鲍温曾在《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中不留情面地指出,“我们抱怨,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然而这个世界存在”吸引力法则“:你如果大声喊”痛“,伤害就会出现;如果抱怨,就会遇上更多抱怨的事。书中作者鲍温现身说法,讲述自己13岁参加中学舞会,因害怕邀请女生跳舞,转而抱怨自己太胖,女生是不会接受他的邀请的,从而引发同学们的同情并避开了这件害怕的事。自此他犯上了”抱怨上瘾症“,以后的日子,无论是工作上,还是人际关系上的问题,他都归因于他的体重。可能我们也曾有类似的经历。比如,事情失败了,习惯归结于他人的不体贴、不配合或不努力,从而逃避责任。这些负面思绪不只成为我们最大的敌人,还影响着别人。其实这些都是自己假想出来的对手。如果我们会抱怨不断是因为我们为把注意力放在它上面,被它指引着,心被它占据着。那么我们要怎样逃离抱怨的泥潭呢?
佛曰:”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有人去概括佛家的思想精髓:”自觉——自我觉悟“。那么”觉悟“,其实也是一种对待世间事物的心态。有健康良好的心态,我们就可以超凡脱俗,继而优秀卓越!
在人一生的学习和工作中,使我们学习到很多面对人生,面对学习所应该具备的心态,比如:”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和优秀的人在一起,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包括国内外大学的校训,共产党的”八荣八耻“、”三个代表“,其实也都是在讲一种心态。有了好的心态人才会在不断总结中前进。
态度决定人生!——心态决定人生!用正确的心态去看每一天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儿,让我们每一天都成长和进步!
3、激励向上的人生格言
激励向上的人生格言
1、问候不一定要慎重其事,但一定要真诚感人。
2、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
3、愚者用肉体监视心灵,智者用心灵监视肉体。
4、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预备着。
5、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
6、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
7、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
8、每一件事都要用多方面的角度来看它。
9、把你的脸迎向阳光,那就不会有阴影。
10、“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11、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成欢乐。
12、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13、有勇气并不表示恐惧不存在,而是敢面对恐惧、克服恐惧。
14、漫无目的的生活就像出海航行而没有指南针。
15、得意时应善待他人,因为你失意时会需要他们。
16、爱的力量大到可以使人忘记一切,却又小到连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纳。
17、生活若剥去理想、梦想、幻想,那生命便只是一堆空架子。
18、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
19、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20、能把在面前行走的机会抓住的人,十有八九都会成功。
21、学做任何事得按部就班,急不得。
22、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
23、因害怕失败而不敢放手一搏,永远不会成功。
24、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25、世上最累人的事,莫过于虚伪的过日子。
26、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
27、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
28、经验是由痛苦中粹取出来的。
29、成功者具有强烈的成功企图心。
30、如果你曾歌颂黎明,那么也请你拥抱黑夜。
31、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
32、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33、人总是珍惜未得到的,而遗忘了所拥有的。
34、一个人几乎可以在任何他怀有无限热忱的事情上成功。
35、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36、如你想要拥有完美无暇的友谊,可能一辈子找不到朋友。
37、为了向别人、向世界证明自己而努力拼搏,而一旦你真的取得了成绩,才会明白:人无须向别人证明什么,只要你能。
38、少一点预设的期待,那份对人的关怀会更自在。
39、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在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
40、为了不让生活留下遗憾和后悔,我们应该尽可能抓住一切改变生活的机会。
41、要纠正别人之前,先反省自己有没有犯错。
42、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43、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
44、相信就是强大,怀疑只会抑制能力,而信仰就是力量。
45、把自己当傻瓜,不懂就问,你会学的更多。
46、成功的人做别人不愿做的事,做别不敢做的事,做别人做不到的事。
47、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
48、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弃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界的真正财富。
49、人生最大的错误是不断担心会犯错。
50、只要有信心,人永远不会挫败。
51、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
52、青春一经典当即永不再赎。
53、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必须能耐得住寂寞单干。
54、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
55、要铭记在心;每天都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日子。
56、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
57、发展历程就像爬山,每登上一个高度都能看到更远更美的风景。()很多人留恋眼前的风景,不愿继续努力前行。只有一少部分人,才敢于向上攀登。只有这些人才能到达那些更高更远的风景,也只有这些人才能体会到如果当初停下脚步会留下多少遗憾。只有他们能够居高临下地看待下面的登山者。
58、觉得自己做的到和不做的到,其实只在一念之间。
59、人的价值,在遭受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60、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61、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62、上帝从不埋怨人们的愚昧,人们却埋怨上帝的不公平。
63、人若软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64、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
65、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能转变你的心情。
66、成功的人是跟别人学习经验,失败的人只跟自己学习经验。
67、一个人除非自己有信心,否则带给别人信心。
68、获致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视你所拥有的、遗忘你所没有的。
69、快乐要懂得分享,才能加倍的快乐。
70、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
71、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
72、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
73、你的选择是做或不做,但不做就永远不会有机会。
74、你可以用爱得到全世界,你也可以用恨失去全世界。
75、明天的希望,让我们忘了今天的痛苦。
76、孤单寂寞与被遗弃感是最可怕的贫穷。
77、没有了爱的语言,所有的文字都是乏味的。
78、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
79、要克服生活的焦虑和沮丧,得先学会做自己的主人。
80、在这个世界上取得成功的人,都努力去寻找他们想要的机会,如果找不到时,他们就自己创造机会。
81、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82、年轻是我们唯一拥有权利去编织梦想的时光。
83、不如意的时候不要尽往悲伤里钻,想想有笑声的日子吧。
84、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
85、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会失去自己。
86、不论你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悔恨。
87、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做自己该做的事。
88、没有播种,何来收获;没有辛苦,何来成功;没有磨难,何来荣耀;没有挫折,何来辉煌。
89、家!甜蜜的家!天下最美好的莫过于家。
90、所有欺骗中,自欺是最为严重的。
91、游手好闲会使人心智生锈。
92、乐观者在灾祸中看到机会;悲观者在机会中看到灾祸。
93、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
94、一个今天胜过两个明天。
95、人生最大的成就,就是能从失败中站起来。
96、如果你想成功,那么请记住:遗产为零、诚实第一、学习第二、礼貌第三、刻苦第四、精明第五。
97、肯承认错误则错已改了一半。
98、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99、当你能飞的时候就不要放弃飞。
100、当你无法从一楼蹦到三楼时,不要忘记走楼梯。要记住伟大的成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学会分解你的目标,逐步实施。
101、不大可能的事也许今天实现,根本不可能的事也许明天会实现。
102、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
103、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满足是最真实的财富。
104、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105、当你能梦的时候就不要放弃梦。
106、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块土地,因它充满了希望。
107、成功呈概率分布,关键是你能不能坚持到成功开始呈现的那一刻。
4、向下的人生和向上的人生
向下的人生和向上的人生
这是我认识的两个男孩子的故事——我认识他们的时候他们还是男孩子,未来还有多种可能性,现在他们都是30+的老男人,人生的前半段已经基本定型。这样的故事太多、太普通,也太容易被忽略。写下他们的成长,主要是用来自勉当前的我,因为我也需要反思自己的人生。
之所以选择男性来做参照,是因为男性不能像女性那样能退回家庭、相夫教子(我本人是feminism的,这里绝不是对女性的歧视,只是客观事实如此),所以能更清晰地看到一个人是失败还是成功。
第一个故事:
昨天满嘴塞着晚饭的时候,突然手机响了。打电话来的是一个多年不见的熟人。
这是我的一个校友同乡。出身于一个穆斯林家庭,家族中的长辈对比较优秀的男孩看得非常重,对他寄予了非常深切的厚望,希望他能够在仕途和钱途上熠熠生辉,光宗耀祖。他考上硕士之后,人生理想也变得很混乱。一会儿想当“著名学者”,一会儿想当“政要人士”,一会儿又想当“房地产商人”。其实,与其说这是“理想”,不如说是对名誉、权力和金钱的欲望。这些宏大的“人生目标”,把他已经压了个半垮。
他是学考古的硕士,但宿舍的桌子上除了放着《老子》之外见不到一本专业书籍。
研三时别人都在找工作或者考博,但这货却几乎不去教室,也不去图书馆。大部分时间都窝在宿舍上网聊天看电影打游戏。
在离毕业还有一个多月的时候,他离校出走了,跟周围的人招呼也没打一声。——离校出走,什么概念??据他同专业的人说,他毕业论文写不出来,被导师骂,然后他就卷铺盖走人了。
作为一个真心为他着想的朋友,我好不容易才打通了他的手机,发现他已经跑到了南方的一个寺院里住了下来。我建议他赶紧回来,延期毕业都没关系,拿到学位再出去闯荡。
但是他似乎很淡定,说他看不上这学位,这限制了他的人生创造力。他要去寻找他自己的“事业”和"方向"。
既然这样,那我只好没话可说了。学位学历不见得一定对应着一个人的能力,但这里关键不是学位怎样,而是他虚妄之下的软弱。
在寺院待了半年多之后,他又跑到了更南方的一个清真寺,在清真寺办的穆斯林女中里教语文和历史。平时也会在当地的图书馆读宗教、民俗、教育类的书籍。还曾经让我帮他列过一个文学类的书单。我以为宗教的熏陶、清真寺的戒律、边地民风的淳朴,以及有书可读的环境,已经让他的精神境界变得从容一些、也更踏实一些了。我以为他从此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好下去。
结果大概一两年之后,他给我写邮件说,他以为自己“韬光养晦”够久了,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还是那种熟悉的妄自尊大的口气。
我心想,坏了。
果不其然。昨天打电话来,正是他说要跟着一个建筑队去搞设计,做cad制图。
cad,这个跟他之前的考古专业、以及后来读的宗教、民俗、教育,都没有一点关系。我问他学了多久,他说“边做边学”,他的潜台词,应该就是没怎么学。
我问,那你还回清真寺吗?他说:这辈子都不会回去了,不喜欢那个地方。
我想了想,还是忍不住说:这次认准的事情,一定要坚持下来,不能半途而废。因为超过三十岁的人,时间和精力都已经没有太多试错的余地了。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一个年轻人。我亲眼看着他最好的年华,在他缺乏清晰的理想、又缺乏自律和定力的惨淡经营下,坍塌成一堆齑粉。我看到了什么是没有担当的人生。
第一个故事:
要讲到的第二个人,是我本科时的一个学长。毕业之后回了老家的地级市,在一个四流高校做行政工作,跟专业毫无直接关系,一直到现在。
他出身于一个看似条件不错的家庭,然而他的童年虽然物质生活充裕,家教环境却无比糟糕,在亲情上充满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错乱和缺失,用“命运多舛”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具体不详述了,经历过他那种童年生活的人,如果没有严重的心理障碍,那简直是奇迹了。
然而学长就是这样一个奇迹。不但精神健全,人格完善,而且成为了一个诗人,不夸张地说,有天才般的光芒。与他交往过的人,无不为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当然,我更倾向于认为,文学和诗歌拯救并升华了他原本十分苦难的精神创伤。
他在一个民间诗歌小圈子里很有名。同时这个小圈子由他本人一手打造。他在学校时就写得一手好诗,而且经常组织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写作交流。诗歌圈是一个很边缘化、但是又很自得其乐的特殊场域(当然实际的生态状况也很复杂,背后往往纠缠着各地文联、作协、党政机关和企业的宣传部门、附庸风雅的达官显贵之类)。出了那个圈子,是没人认识他的。但这不妨碍他乐此不疲地经营自己的那个小圈子,做得风生水起。
学长的另外一个事业是组织学生剧社。除了能接触到更多年轻漂亮、有灵气的女孩子之外,他更重要的目的,还是离不开“艺术理想”。他排演过很多先锋戏剧,在当地的商业场所尝试上演过,票房不用说了,肯定是很惨淡。但为了学习观摩,他还是会一次次驱车到200公里外的省城去看那里巡回演出的话剧,再连夜赶回他所在的小城市。
(相比之下,我感到非常惭愧。我住的地方,离保利剧院和首都剧场都可以骑15分钟自行车抵达。但我一年看一次话剧就就算不错了。)
学长还利用业余时间拍了家乡水库库区生态环境的纪录片。但据说由于涉及敏感问题而不能在电视台播放,只能作为独立纪录片存在于网络上,但这不妨碍他对这部片子的喜爱和重视。
我一直替学长的才华和抱负而深感惋惜。如果能像我辈这样花一点工夫考研考博,从而有机会更深地接触一些“高端”的”文化人”,那么以他的优秀(而不是学历学位这些东西),在京城小小聚敛一把人脉、找个更高的平台待着,从而享受到更多他喜欢的文化资源,更充分地发挥他在创作上的优长,大概不成任何问题。(励志故事 梦想)
但直到有一次,我从学长的博客上看到了他和诗友聚会的照片:是在一个农民诗友的家里。两个三十岁左右的女诗人(确切地说是两个农妇),笑容却像小女孩般无比纯真灿烂,没有受到"知识"、"学问"的污染,有藏不住的满足和幸福感,背景是起伏的群山,面前一口大黑锅,锅里是野菜馅儿的饺子,野菜是他们一行人刚上山采下来的。——我看清楚了自己的“志向”之于学长的“诗生活”来说,是怎样的鸱之于鹓雏。
按照自己的内心去生活,这是听起来简单但很难实现的事情。因为“文化”往往一层层覆盖在了我们的精神之上,形成了厚重的“人格面具”。这些民间诗人的生活绝不轻松自在,但他们的灵魂是自由的,生命没有被消耗和稀释,反而增加了密度和容量。那绝非虚幻的繁华所掏空的灵魂所可比拟。他们的生活状态有点像《立春》所描述的那样,但精神状态远比《立春》中热情饱满。
这是我要讲的第二个年轻人的故事。当有一种真正的精神生活,活泼地、也是深刻地植根于一个人的生命之中,那么无论周围的土壤再怎么瘠薄,生命本身都显现出一种挺拔向上的姿态。这种人生才是真正值得羡慕和尊重的。它并不靠怎样恢弘的外部目标,而是靠充盈、内敛的张力,人生有着这样的底子,才不会被轻易压垮。
lz吐槽:
1、小时候我妈妈经常说两句话,一、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二、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妈妈没什么高深玄幻的思考,就是普通人面对生活时的态度。所以其实“真理”都很朴素。
2、曾经看到一个藏人说过:你们汉人出家信佛,大多是因为在世上受了打击、不如意、感觉痛苦,才想到逃避遁世,我们藏人信佛都是快快乐乐、高高兴兴的,因为我们生下来就是属于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