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忙着挤进别人的圈子_不要以为自己比别人聪明

1、不要忙着挤进别人的圈子

不要忙着挤进别人的圈子

文/三月弯钩

表妹今年刚毕业,进入职场刚刚一个月。昨天给我发信息说,姐,职场的人际关系那么难吗?为什么我怎么努力,都没法跟她们亲近,总是像是在排斥我一样。然后发了一个哭的表情过来。

在我的印象里,一直是乖乖女的表妹,顺从听话,性格也活泼开朗,虽说不是人见人爱,但至少不会惹人厌。所以我听到她提到同事对她排斥觉得有点奇怪。我当下就打了个电话给她,问她怎么回事。

表妹的声音有点疲惫,跟我讲了事情的经过。

刚上班的表妹,找很多机会跟大家相处,希望跟大家尽快的打成一片。同事去茶水间,就跟着一起去,希望能听听大家聊天,能插上话就更好。实际情况是,大部分时间只能跟在旁边呵呵呵,偶尔插一句话,别人随便瞄她一眼,又继续自己的话题了。

中午吃饭时,也跟着两个同事去吃饭,打好了饭,喜滋滋跟在她们后面的,这时,她们看见了熟人,直接就走了过去,那个桌子只剩2个位置,也就是,表妹只能一个人吃饭了。这样的事情发生好几次。于是表妹觉得很委屈,感觉别人都在忽视她。

听完表妹的话,好似场景再现一般,我想起了自己刚毕业的时候。

第一次参加工作的我,自然是不敢怠慢,使出全身的力气,想要做好每一件工作,想要讨好每一个我接触的同事。

那时候,有两个同事(简称a和b)负责带我这个实习生。8点上班,我总是7点半就到了,帮她们倒好水,擦好桌子。吃饭时,等着跟她们一起吃,坐在桌子的最边边听她们聊天。她们工作有需要跑腿的,我也是随叫随到。下班了,也是等着她们一起去做班车。

两个月,在我觉得我跟她们相处的还不错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

我们公司的台湾领导5岁女儿过生日。给我们营销部大办公室拿来了一个蛋糕。当时在办公室加班,一共9个人,我们小组有3个,a,b和我。 领导的秘书在前面的桌子分蛋糕,大家一哄而上去吃。

但是蛋糕只有8块,最后有一个人没有吃到,没错,那个人是我。

我没有一起过去凑热闹,是因为当时正帮a做一份报表,她说这个报表很急,要立刻做好。我听到她们一边吃蛋糕,一边嬉笑的声音。心情却像是抛物线一样,从刚开始的翘首企盼到心里隐隐不爽到最后的失望。

是的,她们把我忘了。别的小组同事也就算了,平时在一起的我们小组的a和b居然也忘了,而且当时情况是,我正帮a做一份她说很急的报表。一块蛋糕并没有多么了不起,但那时对我来说,那至少意味着一种认可。

蛋糕吃完后,她们走到我位置,a夸张又惊讶的说,哎呀你怎么还在这,我还以为你走了呢。b顺势接上,一脸笑意望着我:“哎呀,不好意思,蛋糕都吃完了,你怎么不说一声呢。”

我努力压抑心中翻江倒海的愤怒转化而成的难过,故作轻松的说,没事,你们吃就好啦。

那天,我不知道我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做完了表格,又是怎么把表格给了a。但是那天我头一次没有等她们,东西一收,就先回去了。

那次先走,却让我遇到我职场上第一个需要感激的人—隔壁部门的主管y。

y来自内蒙古,性格泼辣,直言直语,工作雷厉风行,做事严谨细致,骂起下属来毫不留情,谁都不敢得罪她。带我的两个同事,在背后说了她很多坏话,什么爱在领导面前表现,性格太坏,容易得罪人之类的。开始我听了以后,信以为真,平常几乎不敢惹她。

那天晚上她正巧也在办公室,目睹了整件事。回家的路上,我因为有点怕她不敢乱说话,加上心情不好也不想说话。她也一路沉默,我们就这样尴尬的步行了5分钟。

分叉路口,她突然叫住我,轻描淡写的跟我说了一句话。事实上,后来她跟我说过很多如今想起来仍然很有道理的话,可是那天晚上的那句话,就像漆黑幽暗的夜空瞬间划过一颗闪耀的流星,就像大海中迷失方向的夜航船,忽然发现一座灯塔。

她说,“不要为了挤进别人的圈子,忘记自己工作的目的。”

尽管这句话,现在看来有鸡汤的嫌疑。但是对于当时伤心失望的我来说,无疑给我了莫大的勇气,让我能重新鼓起士气,继续前进和战斗。

第二天,我一如既往热情的跟a和b打招呼,然而心里却下定了决心,要以不同的面貌面对我的工作。

不再特意去打水,擦桌子,做着这些她们自己也能做的事;不再特意凑到茶水间聊天,笑着那些我根本听不懂的笑话;不再硬是跟她们坐在一起,做永远被忘记的边角料;不再特意等她们一起下班,做那个唯唯诺诺的小跟班。

后来的日子里,我尽量把关注点放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工作数据分析需要做大量的excel表格,那么,我就想办法把表格做到比一般人要好。接下的几个月里,我学到了excel处理数据很多函数。其中有y的功劳,她是excel高手。我也开始跟y学着写职业化的工作邮件,尽量做到每次邮件标题明确直观,内容条理清晰。公司经常会有一些英文邮件往来,所以闲下来的时候,我就看一些英语学习资料。

a和b自然也看到了我的变化,也经常会我耳边冷嘲热讽。我看书的时候,不冷不热的说:“哟,看什么书啊”, “哦,英语,哎哟,你还挺认真的啊。” “哎呀,公司给你钱,是让你来学习的吗?”… …我向y求教回自己座位后,a满脸“诚恳”的跟我说,”你现在跟她走的很近嘛,你当心点哦。她跟我们的经理关系不好。” b斜了a一眼,“你跟她说这些干嘛,让她去嘛。” 我发邮件仔细核对数据的时候,她们会说“哎呀,快点发出去吧,看这么仔细干嘛,赶紧发出去。”

如果以前,听到这样的话,我必然是惶恐不已。我会隐隐的害怕因为看英语,或是跟y关系好,就融不进她们的小圈子了。之前的我会为了迎合她们的口味,回去看他们喜欢的电视剧,为的是跟她们有共同的话题;研究她们聊天中提到的品牌,以便有天她们聊到时,能插上话;远离她们不喜欢的人和事,希望得到她们的认可。

但是那天我并没有原先惶恐的心情了,当我专注自己的工作时,那些之前因为害怕一句话或一件事就惹别人生气的忐忑不安的心情突然不见了。

因为我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想要什么,什么是重要的,哪些又是可以忽略的。

后来,我跟y越走越近,经常向她讨教做表格遇到的问题,工作中的一些处理方案也会请她帮忙参考。

有一天,y向我们的副理(台湾领导)推荐我做呆滞物料分析报表,发给美国的总公司。我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斟词酌句,加班到10点,完成了那封对我来说特别重要的邮件。第二天我的邮件就受到了副理的夸奖,我部门主管也过来当众表扬了我。

b到我位置上,对我说了一句,“哎哟,没想到你英文还挺好的嘛。”

让我感到诧异的是,当天中午,她们主动叫我去一起去饭堂吃午饭。过了几天,还问我要不要跟他们一起k歌。

这段经历,让我突然就明白了,职场中你之所以会无底线的讨好别人,不是因为你懦弱,也不是因为你善良,而是因为你根本不重要。

因为你不重要,所以你更渴望存在感,你竭尽全力明白别人笑话的“梗”,却不知道人家已经有了新的笑料。

因为你不重要,所以你更希望获得认同,你回去恶补他们所说的电视剧,殊不知一转眼,他们已经嫌弃这个剧。

因为你不重要,所以你更期望有归属感,你迎合她们口味学着八卦和吐槽,甚至不知道也许有一天你说的话会给自己带来灾祸。

因为你不重要,所以你不敢拒绝,害怕她们再也不理你,你日复一日在卑微的惶恐中战战兢兢的活着。

因为你不重要,所以你不敢特别,甚至连学习也会变成她们用来嘲弄你的理由,上进则变成她们眼中的要被批斗游街的异类。

职场的圈子有很多种,有的是化妆打扮八卦聊天的,有的是勾心斗角派系斗争的,有的是不惹是非秉持中庸的,有的是努力积极专业钻研的。

在你还不够重要,需要向圈内人学习知识之前,首先要明白自己要挤的是哪一个圈子。别一股脑儿扎入耗费自己精力,最后让自己没有任何成长的圈子。别让你的讨好变得没有任何的用处。别被无形的力量把你拖入平庸无聊的漩涡。

如果真的要讨好,也要去讨好那些对自己工作技能有帮助的同事,或是跟自己三观一致的同事。那时候,讨好也变成了发自内心的真诚,少了很多卑微的迁就。

但是记住,永远专注自己的工作,不卑不亢,让自己逐渐变得重要才是真正要紧的事。因为只有你自己发光,才能驱赶黑暗。只有你自己发光,才能被人发现。

昨天晚上,我把y当年跟我说的话,原封不动的送给我表妹。

“不要为了挤进别人的圈子,忘记自己工作的目的。”

2、不要以为自己比别人聪明

不要以为自己比别人聪明

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不得善终,而真正大智大慧的人,表面上都似乎有点“愚”。不败人生,“才”不外露。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普遍有一种自我优越感,而且一个人的行为、情绪往往与这一优越感有着极大的关联;一旦他意识到自己的可笑幼稚或愚蠢,那种优越感便会给自我一个爽快的奖赏。反之,优越感由于感到自我的失败,而这失败是对方造成的,因而便会产生一种近乎专横的粗暴,并通过情绪和行为或语言把这种粗暴施加于对方,甚至于是一种不挫败对方绝不罢休的厌恨。

所以,这是一个可怕的阴暗领域,然而,它又是那么普遍地存在。作为人的劣根性,它象个幽灵,缠着人类不放。我们看不惯这一可恨的家伙,但却拿它毫无办法。在此之前,我们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尽管在日常交际中,我们时常感到有某种东西在驾驭着人们的情绪,我们一不小心,它就要煽起对方的怒火与厌恨,更糟的是,有时候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因而就让对方忽然就对自己冷淡了起来。

我们之所以这么无知,全是因为我们自己也在犯着同样的毛病:自作聪明,过分相信自己。就是因为这毛病,我们时常在无意中因抓住对方的缺点或错误而没加遮拦的加以指出,而这极大的伤害了对方精心为自己构造的优越感。又或者,我们时常在无意中抓住一个显示自己聪明的地方,便迫不及待地希望对方能注意到自己的智慧,而这无疑使他的优越感感到极大的不满。(名言  )而事实上,我们的“无意”也并非真正的无意,而是我们习惯了“有意”之后从而对“有意”产生的一种淡漠的感觉。这种“无意”往往就是最为深刻的“有意”。

约翰·华纳梅克曾说:“有些人不知道,自己总是随身带着一把放大镜,当他们希望时,就用它来看别人的不完美。”其实,“有些人”是多么保守的字眼,华纳梅克对人类社会也太过温和了,因而才显得那么留情面。“别人的不完美”往往给观察者一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满足感,而同时忘记了自己身上也有着同样的不完美。而当我们看到他人的才智,看到他人的成功时,我们所兴起的就不仅仅是妒忌,甚至还会因此而对他产生一种毫无来由的厌恨与不屑,当我们看到荧屏上的这类形象时,我们打心底里发出鄙夷的哼声,而此时,我们却多么可笑地暗自认同了自我。

“你的愚笨,便是他的骄傲;你的聪明,便是他的耻辱。”

作者:694048417

3、不要透支别人对你的善意

不要透支别人对你的善意

文/陈志宏

每个人都是一部书,这书页里总会有些曲折的章节,充满晦涩,甚至阴暗,让人在尴尬或者苦痛中自省。

那时,我刚从一所学校出来,在于丹老师担任总策划的某杂志做编辑。初入行,稿源缺乏,手头上没有几个合乎杂志风格的作者,让我很是头痛。做了一段时间,我才慢慢理出个头绪来。后来,我结识了不少作者朋友,甚至还有自己也写稿的编辑同行,汤姐就是其中一位。她是一家青年刊物的骨干编辑,写得一手漂亮的文章。

有一期快截稿的时候,我主管的“看碟”栏目,连送几篇都被毙了,急缺稿,让我慌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打电话向汤姐求助,第二天她便将电影《u-571》观后文字传真过来,读后感觉超棒。送审,主编很爽快地签下“发”字!那一刻,我如释重负。

转眼新一期又要交稿了,“看碟”又没有让我满意的稿子,习惯性地我又拨通了汤姐的电话。她在电话里说:“我也要编稿子,实在抽不出时间!虽然我也写东西,但我不是专门写影评的,上次是纯粹帮你,你不能再让我为难了。你得发现甚至培养自己的作者队伍,不能老指望我对你的帮助。”她的这番话,让尴尬至极的我顿生一股莫名的火气。

不过,没过多久我便理解了汤姐,并明白了一个人生道理——陷入困顿,找朋友帮一次,无可厚非,但从此依赖上了朋友的善意,显然就不合乎常理了。

促使我发生这一改变的,是黎凡。

离开杂志社后,我跳槽到一家报社做记者。

七月底的一天,黎凡打来电话告诉我,他们正策划做“八三男人节”,邀请我们报社也一起参与,并向我打听领导的电话。到了八月,她每天两三个电话问询这事。后来,我烦了,对她说:“我只是一个小记者,这样的策划我做不了主。你这样催我,又有何用呢?”那一刻,我感觉到了深深的厌烦,并理解了汤姐当时的心情——人不应该让别人对自己的善意产生依赖!()我把汤姐的故事说给她听,她呵呵一笑,说:“下次回江西,我请你吃饭!”

也是我们有缘,后来,我们仨在南昌相逢,成了好友。

黎凡编的电视剧确实不错,我打电话向她祝贺,聊我的感受和看法,她没提要我写影评做推广。她应该知道,若我有心,必定会做;若我没感觉,强打起精神写,只会收获无趣。岁月让我们平淡下来,也成熟了不少,朋友之间的善意,大家都谨慎小心地收存着,害怕浪费一丝一毫。

这让我想起新读的美国作家罗杰·迪恩·凯瑟写的小故事《会说话的鸟儿》。故事中的“我”从小生活在佛罗里达州的维尔孤儿院,有一次回孤儿院的路上,遇见一个女人坐在自家门口吃三明治,嘴馋了,脚就拔不开。女人送给“我”一个肉馅三明治,并说:“如果想吃肉了,就到我这儿来。”第二天,“我”照例又吃到一个三明治。那次,“我”坐在她家厨房餐桌上吃,看见屋角挂着一个鸟笼,里面有一只黑色大鸟儿。她说:“这是一只会说话的鸟儿。只要你反复在它跟前说同一句话,时间长了,它就学会了。”此后半年,“我”在放学回孤儿院之前都会吃到她给的肉馅三明治。后来“我”去时,她都会提前盖好鸟笼,所以“我”从来没听过鸟儿说话。有一次,“我”再次来到她家,径直去了厨房,发现餐桌上的字条,说有事不在,三明治在桌上,让“我”走时关好门。走之前,“我”看见那个蒙着布的鸟笼,在好奇心驱使下轻轻掀开一角,布滑落下来,受惊的鸟儿尖叫起来:“那个该死的孩子又来了!”

凯瑟长大成人后,对此有深深的感悟:“无论对谁,千万不要透支别人对你的善意。”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这么一只透露秘密的鸟儿,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汤姐那样推心置腹地说出知心体己的话来,不是每个施予善意的人都是心情舒畅,不是每一个善意都通体温暖……总之,不要让别人播撒于己的善意,成了人家的负累。

4、不要盯着别人

不要盯着别人

有一个人喜欢观察别人,并且评头论足,走到哪里,凶的眼睛都在别人身上仔细打量,打量得别人非常不好意思,但他还是不肯把眼睛挪开。

甚至骑自行车的时候,他的眼睛仍然在别人身上像探照灯一样扫来扫去,别人的样子丑,别人的车不好,别人的姿势笨……他总是能从对别人的吹毛求疵中寻找到无限快意。

这一天,他又骑车上街,刚刚驶入马路,他就看到了令他兴奋的场面,他不仅看到了一个人穿的衣服太落后于时代十来年,而且还发现一个人的前后车轮不是一个牌子。

由于过于专注,他没注意到自己已经骑出人行道,迎头撞在一辆飞驶的卡车上面。

他被送到急救中心,由于抢救及时,他抢回了一条命。

但是由于车窗上的碎玻璃扎进了他的双眼,他的眼睛瞎了。

他非常后悔自己老盯着别人,挑剔别人。

以前他可()以经常审视自己,但他没有好好珍惜,现在,他连审视自己的机会都没有了。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