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奥康集团王振滔:每一次突破式创新背后是敢想敢做的坚持
奥康集团王振滔:每一次突破式创新背后是敢想敢做的坚持
文/清如
【人物名片】王振滔,奥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王振滔敢想敢做,锐意进取,他用创新思维带领奥康完成一次又一次的蜕变,终成“中国鞋王”。
创办奥康集团
王振滔出生于浙江永嘉,家境贫寒。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成绩优异的他选择辍学打工,当了3年木匠。
之后,他发现一些做推销的温州老乡收入比自己高很多,于是改行做起了利润较高的皮鞋推销。
当时,温州鞋只能做“地摊货”,王振滔不想局限于此,他率先尝试承租国营商场柜台,自产自销。同时,为了打开销路,他细心记录每一个顾客的需求,并找厂商要相应的款式。结果,他一个月的销售额比商场10个柜台还多。
1987年,由于部分企业信用缺失,假冒伪劣产品盛行一时,一场围剿“温州鞋”的风暴席卷全国,许多鞋厂改旗易帜,用其他地方的牌子。
王振滔深受触动,决心重塑温州鞋的形象,用品质打动客户。1988年,他筹齐3万元作为初始资金,以“产品体现人品、人品决定产品”的理念,创办“永嘉奥林皮鞋厂”。
有一次,员工误将一双待返修的皮鞋装箱入库。王振滔得知后,立刻下令拆包逐双检查。后来发现这双鞋已经发往湖北商场,他马上发电报让人追回。直到亲眼看到这双鞋,他才放心。
对质量严格把控,让皮鞋厂的业绩稳步上升。到了1992年,皮鞋厂的年产值达到1280万元。
1995年,王振滔组建温州奥康集团有限公司。
推出连锁店模式
如何才能快速向全国复制呢?王振滔思考过后,创新性推出连锁店模式。
1998年1月,王振滔在永嘉县开出国内第一家皮鞋自营专卖店,引起震动。随后,他开始大规模地建立特许连锁加盟店。
王振滔通过“四个统一”策略,即统一产品、统一服务、统一形象、统一管理,迅速克隆出一家又一家的连锁店,将销售终端伸向全国各地。
同时,他还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四化”经营模式。
首先,形象标准化,所有专卖店都要统一店貌、装潢和品种,突出品牌特色;其次,经营一体化,实行配货、送货、批发、零售一条龙服务;然后,管理规范化,各专卖店都建立了人事、培训、财务、统计等方面的制度和经营计划;最后,服务超值化,努力做好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工作。
此外,王振滔也建立了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对于购买奥康皮鞋的顾客,专卖店会发放产品信誉卡,实行质量“三包”,对在限期内出现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包修、包换或包退。
到了2003 年,奥康皮鞋已在全国成功开设2000多家专卖店。
进行多元化经营
同年,王振滔决定调整战略,选择生物制药和房地产两个领域进行多元化投资,降低企业风险。
经过对重庆市璧山县的多次实地考察,王振滔认为其区位和产业优势明显,于是投资10亿元,征地2600亩,建设“中国西部鞋都”工业园区,实现东西结合、联合发展的经济格局。
两年后,浙江30多家与制鞋业相关的企业同时进入西部鞋都,解决就业2000多人。
与此同时,王振滔在四川成都建立康华生物制品公司,主要生产狂犬疫苗、流脑疫苗等多种产品,很快进入良性循环。
“生物制药一个员工的产出,抵得上制鞋企业100 个员工的产出,利润率比传统的制鞋业高得多。”
2004年,为了突破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王振滔联合温州九家不同行业的龙头企业组建中国首家民营财团——中瑞财团,在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奥康集团已经形成地产、生物制药与鞋业三大块并驾齐驱的新格局,市值达到56亿。而王振滔还在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就像他说的,年轻人要敢想、敢为,要有点野心。目光要长远一些,境界要高一些。
来源:南财专访
2、飞科集团李丐腾:每一个面容干净的男人背后都少不了他
飞科集团李丐腾:每一个面容干净的男人背后都少不了他
他说,不及时成功就是失败。——飞科集团李丐腾
李丐腾出生在温州的一个穷山沟,1993年那一年,他21岁,考上了温州大学,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无力供他上学,母亲还告诉他,“这是命,改变不了”。
李丐腾不堪被命运摆弄,书是读不成了,但他还是要到外面闯荡一番。
辗转多个行业,做过仓库管理员,修过摩托车,当过小贩,连番打击后,李丐腾决定找一个行业稳定下来,最终进入一家名为“日达”的剃须刀厂。
他脑子快,手脚灵活,责任心又强,很快得到老板的赏识,晋升为工厂主管,还常常跟着老板外出,这让李丐腾对这个行业有了深入的了解。
彼时,剃须刀行业出现一轮价格战,剃须刀的批发价降了近50%,李丐腾建议老板做品牌,但老板却认为做品牌生死未卜,而靠着批发出货量大还是可以赚钱的。
说服不了老板,李丐腾无奈只好离开日达,拿着从日达赚的两三万块钱做起了剃须刀配件生意,为剃须刀厂提供网片的小生意,到1998年底,李丐腾赚了十多万元。
此时,李丐腾也认为自己具备了做剃须刀的技术基础和资金,于是于1999年创立了飞科电器——凭借科技,一路向前飞。
李丐腾也想过失败,但他不害怕失败,“穷人家的孩子就是这点好,享得了福,也吃得了苦,反正就算最坏也不过是与原来一样。”
当时的剃须刀行业封为两大阵营,外资品牌飞利浦等占据着高端市场,用户体验好,但是价格贵;国内产商占据着低端市场,价格便宜,但用户体验极差,被消费者戏称“拔毛机”。
于是,李丐腾企图在中间插缝,做一款用户体验好,价格又能让大多数消费者接受的剃须刀。
国产的剃须刀之所以称为“拔毛机”,是因为只采用单头,像飞利浦当时的一款双头剃须刀技术含量要求极高,国内厂家的技术无法做出来。
李丐腾在日达的时候,做剃须刀的技术就已经是同行中的翘楚,这次更是在四五个月做出来9套模具,采购上等的零配件,研制出了国内首款双头剃须刀,并通过了相关部门的质量检测。
李丐腾带着第一批产品去义乌推销,每只定价37元,是飞利浦同类产品的四分之一。他觉得自己的产品这么好、价格这么低,而且是国内唯一的供货商,肯定会受到经销商追捧。
然而,却没有一个经销商愿意代理他的产品,国内当时剃须刀的批发价已经低至7元每件,经销商与供货商也是长期合作的老关系了,谁会理一个刚出茅庐的愣小子呢?
尽管李丐腾一再强调自己的产品是国内最好的的剃须刀,经销商们却始终对他抱有怀疑,无奈之下,李丐腾说出“卖不出不用付钱”的狠话,部分经销商便同意试一下。
没想到这一试,就试出了一片大好的形势,市面上飞科的剃须刀卖得火爆,经销商的电话一个接一个地打进来要求订货,态度也越来越殷勤。
局势大好的情况下,李丐腾玩起了“饥饿营销”,如果一个经销商向他订购1000个剃须刀,他就只给对方发300个,告诉对方“缺货”,通常经销商害怕断货,就会紧急加订2000个。
营销战略让飞科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前来订货的经销商也越来越多。2001年底,李丐腾买了人生中的第一辆奔驰。
初尝成功的李丐腾决定开拓新的出货渠道,大型超市、商场是都市人采购中高端日常用品的地方,飞科也必须进入这个空白市场,不能只一味靠经销商。
这之后,飞科形成了以商超为主、以经销商为辅的渠道体系。
当然,李丐腾还在品牌塑造上更是坚持高举高打,早在2001年,飞科刚刚起来的时候,李丐腾就做了一个惊人之举——投巨资到央视黄金时段打广告。
李丐腾认为如果不一开始就打响品牌,随着双头剃须刀技术的普及,飞科将陷入价格战的泥潭。
事实印证了这一点,自从在央视投放广告之后,飞科的品牌地位迅速上升。
2003年,飞科被中国五金制品协会评为“中国剃须刀十大知名品牌”;2006年,它又成为中国剃须刀国家行业标准制定的唯一国内企业。
早在创业之初,李丐腾就提出“不及时成功就是失败”,那时,他通过一款拳头产品打开了尚处于空白的中端市场,但他必须让飞科扩张得足够快才能占住这个市场。
随着2016年的上市,飞科下半场的竞技挑战又拉开了序幕,李丐腾又会给这个市场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呢?(来源: 南财专访)
3、永辉集团张轩松:一路拼搏,一路创新
永辉集团张轩松:一路拼搏,一路创新
文/清如
【人物名片】张轩松,福建永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从一家小小的杂货店起步,到区域性生鲜零售龙头企业,永辉超市已经走过了20年的发展历程。一路拼搏,一路创新,这是张轩松获得成功的两大法宝。
一、第一桶金
张轩松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通过高考实现“鲤鱼跃农门”是大多数人的选择。然而,成绩平平的张轩松觉得这并不是适合自己的道路,于是19岁的他决定辍学创业。
然而,初入社会,张轩松处处碰壁,“要学历没学历、要技术没技术,赚钱简直比登天还难。”最后,他只能先去建筑工地搬砖头,每天吃馒头、喝白开水,十分苦闷。
命运的转机很快来临。张轩松和一位远房表哥吃饭,在这位表哥的帮助下,他盘下了一个店铺,开始做啤酒批发。
当时,张轩松的商品价格、店铺位置都没有优势,他就将服务作为突破口,提供“送货上门”服务,“24小时营业,一个小时送到”。他每天5点起床,自己骑着摩托车送货,直到凌晨一两点才忙完。
凭借这股拼劲,张轩松的啤酒批发生意越做越大,5年后,他赚到了人生第一个100万。
此时,深谙经商之道的张轩松明白了,“超市才是零售业的落脚点。”
二、创办永辉
1995年,张轩松在福州创办了第一家超市,主营日用百货。通过“平价”策略,他很快就将超市经营得风生水起。1998年,他开办了首个以“永辉”命名的超市。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新华都购物广场亮相福州,大卖场迅速成为主流,作为中小型超市的永辉遭遇生存危机。
彼时,福建提出大力治理餐桌污染,张轩松灵光一现,“生鲜农产品正是市场的空白。”于是,他瞄准这个缺口,开办永辉生鲜食品超市,并且坚持生鲜自营和直采策略。
在采购上,他建立了一支三百多人的采购团队,确保第一时间将新鲜的食品输送到门店。在单品控制上,比如香蕉,通过冷库运输、统一配送等方式,大大提升商品利润。
在张轩松的精心经营下,永辉超市很快迎来大爆发。到了2009年底,全国已经有300多家永辉超市。2010年,永辉超市成功登陆上交所。
之后,张轩松加快扩张的步伐,永辉超市一路高歌猛进。但是,新的挑战也随之到来。
三、超级物种
近几年,随着“新零售”概念的持续火爆,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生鲜电商领域。面对激烈的割据战,张轩松也积极尝试零售新业态创新,“超级物种”就是一个重要实践。
“超级物种”是一种“超市+餐饮”的新型商业模式,可以为用户提供购买生鲜、熟食、到直接就餐体验的一条龙服务,以及生鲜加工和送货上门服务。
2017年1月,张轩松在福州开办了首家永辉超市超级物种门店,里面设有鲑鱼工坊、波龙工坊、麦子工坊等八大工坊。
例如,鲑鱼工坊,依托超市本身的供应链优势,主打三文鱼系列,让用户轻松享用来自大洋彼岸的新鲜美食。
这种创新性的商业模式,让永辉的超级物种门店人气爆棚,顾客络绎不绝,而企业营收也屡创新高。根据永辉超市2017年度业绩快报,2017年企业营收高达583亿元。
对于未来,张轩松的目标很明确,“这个市场的空间足够大,未来永辉超市会陆续走入国内一、二、三线城市。”
文章来源:南财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