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回来的母亲
回来的母亲
文/张抗抗
【一】
那天清晨6点多钟,书房的电话急促地响起来。我没接,翻身又睡了。过了一会儿,铃声又起,在寂静中响得惊心动魄。我顿时惊醒,跳下床直奔电话。一听到话筒里传来父亲低沉的声音,我的脑子嗡的一下,抓着话筒的手都颤抖了。
在这个秋天的早晨,年近80岁的母亲突发脑出血,被送往医院抢救,准备手术。放下电话,我浑身瘫软。当天晚上,我乘坐最后一班飞机回到了杭州。
走进重症监护室的最初那一刻,我找不到母亲了——仅仅一天,脑部手术后依然处于昏迷状态的母亲,整个面部都萎缩变形了,口腔、鼻腔和身上到处插满管子,头颈上敷着大面积的厚纱布。那时我才发现母亲没有头发了,那花白而粗硬的头发,由于做手术完全被剃光,露出了青灰色的头皮。没有头发的母亲不像我的母亲了。
手术成功地清除了母亲脑部表层的淤血,家人和亲友们都松了口气。我们在重症监护室外的走廊上整日整夜地守候,焦虑而充满希望地等待着母亲从昏迷中苏醒过来。我无数次俯身在母亲耳边轻声呼唤:“妈妈,妈妈,您听到我在叫您吗?妈妈,您快点儿醒来……”
两天后的那个上午,母亲终于睁开了眼睛,却不能说话。许多时候,我默默地站在她身边,长久地握着她冰凉的手,暗自担心苏醒过来的母亲也许永远不会说话了。苏醒后的母亲意识依然是模糊的,只能用茫然的眼神注视着我们。
【二】
母亲开口说话,是在呼吸机拔掉后的第二天晚上。那天晚上恰好是妹妹值班,她告诉我们母亲一口气说了好多话。
清晨我赶到医院病房,悄悄走到母亲的床边,问:“妈妈,认识我吗?”
母亲用力地点头,却叫不出我的名字。
我说:“妈妈,是我呀,抗抗来了。”
由于插管子损伤了喉咙,母亲的声音变得粗哑低沉。她复述了一遍我的话,可那句话却变成了:“妈妈来了。”
我纠正她:“是抗抗来了。”
她固执地重复说:“妈妈来了。”
我的眼泪一下子涌上来。一个熟悉的声音从我遥远的童年时代传来:“别怕,妈妈来了。”在母亲苏醒后的最初时段,在母亲依然昏沉疲惫的意识中,她脆弱的神经里不可摧毁的信念是:妈妈来了。
是的,妈妈终于回来了。
【三】
从死神那里侥幸逃脱的母亲,重新开口说话的那些日子,会奇怪地冒出许多文言文的句子。探望她的亲友对她说话,她常常反问:“为何?”要是问她感觉怎么样,她回答:“甚感幸福。”那些言辞也许是她童年记忆中接受的最早教育,也许是她后来的教师生涯中始终难以忘却的语文课文。
母亲的语言功能开始一天天恢复正常。每一次医护人员为她治疗,她都不会忘记说声“谢谢”。她开始使用一些复杂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却又常常词不达意,让人忍俊不禁。她常常把我和妹妹的名字混淆,我们纠正她的时候,她会狡辩说:“你们两个嘛,反正都是我的女儿。”
离开重症监护室之前,爸爸对她说:“我们经历了一场大难,现在灾难终于过去了。”
母亲准确地复述:“灾难过去了。”
母亲的意识与语言功能的康复是十分艰难与缓慢的,但她天性里的那种纯真、善良和诗意,却始终被她无意地坚守着。若是问她:“妈妈,你今天有哪里不舒服吗?”她总是回答说:“我没有不舒服。”有亲戚去看望她,在她床前站成一排,母亲看着他们,微笑着说:“亲亲爱爱一家人。”那是我小时候母亲给我买的一本苏联儿童读物的书名。听见不知从何处传来的音乐声,母亲说:“敞开音乐的大门,春天来了。”医生带着护士查房,在她床前嘘寒问暖,母亲说:“这么多白衣天使啊……”
母亲刚刚苏醒的时候,我妹妹的儿子阳阳扑过去叫外婆的那一刻,母亲还不会说话,但她笑了,笑容使她满脸的皱纹一丝丝堆拢,像金色的菊花那样在微风中舒展,那是我见过的最灿烂的笑容。
母亲永远都在赞美生活。在她的内心深处,没有怨恨,没有忧郁。即使遭受如此病痛,她仍如同一生中的任何时候一样,坦然承受着所有磨难,时时处处为别人着想。即使在她大病初愈、脑中仍然一片混沌之时,她依然本能地快乐着,对这个世界心存感激。
【四】
也许是得益于平和的心态,母亲在住院几个月之后,终于重新站立起来,重新走路,自己吃饭,与人交谈,生活也逐渐能够自理,几乎奇迹般地康复了。
我为自己有这样一个美好的母亲而骄傲。在思维逻辑尚未完全恢复的状态下,母亲让我看到了她最本真、最纯粹、绝无矫饰伪装的童心和善意。母亲在健康时曾经给予我的所有理性的教诲,都在她意识模糊而昏沉的那些日子里,得到了最诚实的印证。
(摘自《张抗抗散文》)
2、离开,就不会回来
离开,就不会回来
文/纸卷
毕业三年,阿泉终于决定辞掉着名搜索网站的java工程师的工作,打包行李离开北京。阿泉从java的助理做到工程师,薪资从实习时的两千,飙涨到两万,他从地下出租室搬到了有阳光的楼房里,但是他依然在这座城市里找不到归属感,他可以花两千块去听一场音乐会,可以和朋友到国贸三期吃一次烛光晚餐,俯瞰不夜城市的灯火,每当此时,他心里总是充满忧伤,这座城市没有一盏灯是为他而亮。
恋爱五年的女朋友因为户口与房子,在泪流满面的告白后跟着一名北京郊区的拆迁户走了。女友说,她不想自己的孩子生下来没有户口,打不了疫苗,上不了学。她不想像候鸟一样,随着房东的变化一次又一次地搬家。阿泉无话可说,他不甘心因为外在的因素结束这段感情,可是这些外在因素又是他致命的软肋。接下来的日子,阿泉不再坚定最开始的信念,他偶尔会冒出为什么要留在北京的想法,随后便是一番纠结与挣扎。
春节,阿泉租了一辆车回家,带着北京烤鸭,家乡的亲人与同学对阿泉的“衣锦还乡”表现出一种怯意与热忱。阿泉笑得不自然,他没有告诉朋友,其实在北京,他是没有资格买车的,他更不好意思说出,这辆车是租的,根本不是公司配备给他的坐骑。
春节回来后的第二个月,阿泉接到舅舅的电话要来北京看病,让阿泉在医院拿个专家号,阿泉有些哭笑不得,“拿个专家号”,家里人从来不知道,阿泉生病是不舍得去医院的,而是自己依照症状到药店买药。碍于父母的面子,阿泉彻夜排队,终于拿到最后一张专家号。在回程拥挤的地铁上,舅舅有了怨言,哟,你这回家都能开车,在北京城倒不能开车了。阿泉闭上眼,阿泉不能告诉他,因为要陪他看病在公司请假,阿泉的工资每天要被扣700块,阿泉也不能告诉他,为了陪他看病,阿泉要把手上的工作完成,已经熬了两个通宵,阿泉不能告诉他,他在北京,连只宠物狗都不如,阿泉什么都没有说,他只能假装睡着。
送走舅舅之后,阿泉发起了高烧,在租住的房间里,阿泉昏睡了两天,他实在没有力气爬起来烧水吃药,阿泉想家,想父母,想哭,但是他烧得连眼泪都没有了。
大病初愈,阿泉回到公司,接踵而至是他生病期间积压的工作,没有人过问他的病情如何,没有人问他是如何度过发烧的日子的。大家都忙,耳边不时有人要求阿泉做技术支持。阿泉抬头看了看外面阴霾的天气,他突然想结婚了,要两个孩子,养一只苏牧,陪在父母身边,一家人在一起。阿泉哑然失笑,他之前觉得自己是一只雄鹰,觉得只有在大城市才有属于自己的天空,而现在,他觉得自己只是一只小小鸟,他开始想念小巢。年轻时,他希望逃脱父母的羁绊,他之前要逃离的,而现在,他是如此渴望。
阿泉回到生他的三线海滨城市,凭着在北京的工作经验,阿泉进了一家不大的科技公司,对于阿泉来说,这家公司无法与在北京的公司比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机会,随后的一年里,他的能力与行业视野使他很快崭露头角,他不但是公司的技术大咖,随着业务的熟悉,他开始涉猎公司的管理与发展,他一步一个台阶,两年时间成为公司副总。()2014年阿泉带领工作团队开赴北京,他要与之前的老东家签一份合作协议,那间熟悉的办公室,之前从没有机会发言的阿泉成为主角。会议之后,阿泉与老同事吃饭,他们依然抱怨着雾霾、堵车、高房价,但是他们改变的是对阿泉的看法,阿泉不再是逃离北京的一个懦夫,而成为众人口中最勇敢的人。
阿泉开始觉得,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归属,雄鹰需要辽阔,燕雀只恋旧巢,这并不存在对与错的问题,也不存在高与低的问题,而是选择适合自己的。阿泉很庆幸,他听从自己的内心,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
3、我等着你回来作文
我等着你回来作文(一)
孝心,我等你回来
在大千世界中,有一种美,隐藏在繁华的都市中,它苦苦的等待人们的发掘,等的天也昏了,地也暗了,一切都变得那么陌生。于是,它开始渐渐的远离人类,独自漂泊。它就是孝心。
虽然社会的发展水平提高了,可是在这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些美德已悄然离去。孝,是我国古人早已领悟的道理,都说中国人在“孝”这一方面做得最好,可是我却不这么认为。
在我生活的地方,这样的孝顺孩子有几个?
前阵子农忙之时,仅仅为老人农活干得少而吵架的也有不少呢!
我家邻居平时看起来脾气很好,为人也行,办事也挺公正,但是在“孝”这一方面做得很差劲。她家有十五六亩玉米地,也有一位七十岁的婆婆。平时收掰来的玉米,全往她婆婆那里放。她婆婆年纪大,手脚也不方便,扒玉米的速度也慢,我邻居看见了,骂道:“你个老东西,光吃饭不干活,谁养你啊?”她婆婆却一声不吭地继续干活,有谁知道她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呢?
在我们小的时候,父母无怨无悔的付出,他们为的是什么呀?难道是为了等自己老了后挨你们的骂吗?还是等你长大,找个好工作,好把自己接到新家享福?
都不是,父母无怨无悔的付出,只是为了让你有好日子过,受的累少点。
现在,我们是朝气蓬勃的少年,有着充沛的活力和精力;而父母,不知何时,几根白发已悄然而生,几条皱纹也已爬上面庞。
新一代的我们啊,莫让孝心再离我们远去,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同样也是我们回报父母的唯一方式!
我等着你回来作文(二)
小鸟,我等你回来
几个月前,我们家里飞进了一只非常漂亮的金色的小鸟,我把它养了起来。我对它照顾得十分细心周到,每天给它洗鸟笼、倒小米、换水……连晚上都要给它的笼子盖上一层床单,让它不受外界的影响。我认真细心地照顾着它,它也用美丽动听的歌声报答着我,我和小鸟就这样快乐地生活着。
转眼,寒冷的冬天到了。一天,我放学回家,看见小鸟在笼子里瑟瑟发抖,我想它肯定是觉得冷了。于是,我赶紧做完作业,就动手给小鸟做了一个可爱的硬纸板小房子。小房子前面还开了一个圆圆的小洞,方便小鸟进出,房子底下还铺有一层厚厚的棉花。费了好大的功夫,小屋也终于完成了,挺漂亮、挺温暖。现在就差把温暖的小屋放进鸟笼了,我打开鸟笼……啊!不好,就在我打开鸟笼的一刹那,小鸟飞了出来,从窗口飞向了天空,我呆呆地看着小鸟越飞越远的身影,愣住了。好一阵子,我才渐渐地清醒,看着空空的鸟笼,我心里才明白,小鸟已经真的飞走了,它真的已经离我远去了……我的眼睛一酸,眼泪不由自主地夺眶而出……
小鸟!你在哪里了。每次放学后,我都会站在窗口,望着远处的天空,思绪着:小鸟,外面天寒地冻,你不冷吗?温暖的房子我已经放进了鸟笼,那些水和小米我也已经给你添满了,就等你回来了。小鸟,你还认识回家的路吗?无论天气怎么冷,风再大,我都会为你开着一扇窗户,等着你回来……
我等着你回来作文(三)
毛毛,我等你回来
在一个雨天里,雨水滋润了大地,一个弱小的身躯躺在了泥土里,也许,这是上天为你安排的葬礼……
那天,下着如酥小雨,我们没有意识到你的离去。
小雨过后,我们才想起你,开始满世界的找你,在桌子下找到你,可是那时的你,已经失去了活力,已经离我们而去。我抱起你那弱小的身躯,不情愿地把你埋到了土里。这时的我,已是泪流满面……
毛毛,你听见了吗?我在呼唤你,你听见了吗?
你在天国并不寂寞,因为你有朋友陪着你。你知道吗,在你走后不久,你的好伙伴狗狗也离开了这美丽的世界,也许,是老天不忍心你孤独……
也许,你是上天送给我的礼物,给我快乐,你完成了使命,就该走了,为什么?你为什么可以走?我想让你陪着我,让我们的快乐没有尽头,可是,上天却偏偏夺走你的生命,夺走你美好的生活……
每天中午,我放学回到家,打开门,你总是第一个扑上来高兴地迎我,并用双蹄抱住我的腿。有时,我们还玩捉迷藏:我打开门,立即去躲起来,你一出门,准会扑个空,接着又开始找我,找到了我,就会露出得意的神情,好像在说怎么样,我很聪明吧。
可是现在,我回到家,好像也在和你()玩捉迷藏似的,不同的是,扑空的是我,我永远都不会看到你快乐的身影了。
有好多次,我在梦里遇到你,醒来时,便知道,那只是一场梦,我希望,那场梦永远永远不会醒来。
毛毛,我最最喜欢的小狗,我会等你回来,永远,永远……
4、故乡,等我回来
故乡,等我回来
文/淮北王二小
凌晨,天气有点冷,街上有点静。偶尔能听到一阵阵急促的鸣笛声,那是早起或晚归的人们。
关掉电脑,却怎么都睡不着,我找不到原因,唯一的可能是:8点多的时候,犯困,困得要命,喝了4碗咖啡,盛米饭的大碗!
迷迷糊糊地半睡半醒着,大约到了5点,外面还是一片漆黑,东方并没有出现书本上写的鱼肚白。我便起床穿衣出门下楼,准备回姥姥家,出了小区的大门,一阵风从斜对面刮过来,突然,我打了个寒噤。
街上的路灯低垂着头,马路对面一片待拆迁的房子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扎眼,空气中到处都是粪便的味道,街上人迹稀少,一片死寂。
从一间破败不堪的房子里溜出的零星灯光,倒是不算扎眼,房子里传来锅碗瓢盆的撞击声,我想那一定是卖早点的摊贩在准备着自己的行当。
依稀听到有人说道:“他爹,要是实在疼得很的话,咱今天就不出摊了吧?外面那么冷……”
“现在啥都需要钱,咱哪能歇着?等咱家娃子大学毕业了,出息了,咱就可以跟着享福了,就再也不用摆摊喽……”
听完这话,不知道为啥,我心里特别的难受,难受的很。
庆相桥旁边的电线杆上贴满了广告,富婆征婚…办证…寻狗启示……
不远处,几个衣衫破烂的男人在寒风吹打的马路旁熟睡着,那是拾荒的人儿。我突然觉得我和他们一样,只是吃住的地方不同罢了,我们都是这座城市的流浪汉,不是么?
这就是我们所生活的城市么?这就是我们朝思暮想的城市么?这就是我们挤破头哭着喊着都要成为其中一份子的城市么?
电厂的大烟囱和往常一样,总是在没人的时候,冒着滚滚的浓烟。这是一座千奇百怪的城市,繁华与贫穷,美丽与肮脏,微笑与诅咒,真诚与虚伪……望中有种逃离的冲动,我知道我终究还会回来,但美好的片刻已然成为永恒,只不过是在记忆中罢了。
远处升起了袅袅炊烟,那是附近的庄户人家在生火做饭,我在外环上急速地前行着,两旁的树儿飞快地朝我身后的方向跑去,炊烟躲在了树的后面,踩在了河水的上面,打在我的身上,那感觉,真好!
我想,这才是我向往的生活么?
我便继续加速前行,狂奔了40公里,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来到度过了我整个童年的地方。
推开院子的门,姥姥正在喂羊,一声吱嘎的响声打乱了院子的宁静,姥姥回过头看到了我,惊诧地说:“我的老天爷呐,小二,你咋不打招呼就来了?”
我说:“昨晚做的梦不好,我心里放心不下,来看看您和外爷。”
姥姥看着我浑身疲惫的样子,心疼地埋怨道:”打个电话不就行哩?还大老远地专门跑一趟干啥?”
我说:“顺道给您送点东西。”
啥东西?媳妇给老人家买的几双雪地靴和棉袄,码数大小不是非常的确定,怕不合适,时间长的话,不好调换,便让我亲自跑一趟,让老人家试穿一下。
我最感谢媳妇哪点?每次去逛街,总会有意无意地给俺家人买点东西,这点我比较感动。即便她平时花钱再大手大脚,我也会默许的。
眼前的村庄也变了样,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留下了一些老弱病残,自然也就没有以前热闹了。
“外公呢?”我问道。
“一大早就去西南地晃荡去了。”姥姥说。
“大冷的天,现在地里又没啥活,去那干啥?”我问。
“还不是因为去年豆子收成不好! 他老是念叨着今年小麦的收成,整天放心不下,隔三差五地就跑地里瞅瞅,都快魔怔了!”姥姥说。
刚说罢,就看到一个老头迈着‘外八字’步从村东头向我走来。老头穿着不算合身但还算干净的老式中山装,头顶一个鸭舌帽,两只手反背在身后,叼着烟袋的嘴里还哼着民间小调,烟雾伴随着老头的咳嗽声一颠一颠,忽闪,又忽闪,再忽闪……
这个老头便是我的外公,一个普普通通的庄稼人,一个一辈子只愿意生活在农村的老头。
“外公……”我朝着外爷的方向大喊道。
外公虽然聋,但离老远就看到了我,他压根就不管我说什么,嘴里一个劲儿地埋怨道:“你个龟孙,来了咋也不提前打给电话!”
“地里小麦咋样?”等外公走近了,我问。
“强的很,就差一场大雪了!”外公一脸兴奋地说,继而又有点失落地嘀咕着:“眼瞅着这天儿慢慢转暖喽,不知道这雪还能不能下来!狗日的老天爷!下吧,越大越好!小舅子的!”
“没事儿,收成不好,大家都不好,如果粮食歉收,政府会给补贴的。”我说。
“补贴个屁!2亩多地就见了50多斤豆子,也没见着一分钱的补贴!”外公忿忿地说。
这50多斤的豆子咋分配的?除了留了点种子,其余全部给我了,原因就是因为媳妇说了句:想喝豆浆!为这事我还和媳妇拌了几句嘴,我嫌媳妇事多,想喝豆浆,咱自己可以买,媳妇嫌我管得太宽,而实际上,我是心疼姥姥外公,忙活了一季子,就收那几十斤豆子,全让媳妇拿来打豆浆了。
想到这,我满心的惭愧,便想安慰外公几句。
“收成不好,粮食的价格也会涨上去的,这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我说。
但当说完这句话,我就后悔了,什么乱七八糟的市场供求关系!外公压根就不关心这些,在他看来,粮食丰收,心里就踏实。如果欠收,他老人家心里就会觉得发慌,吃不香,睡不着,甚至还有可能落下病!
外公并未发现我满脸的不安和尴尬,自顾拉着我的手,来到里间,从抽屉里拿出一个苹果,催促着先吃点水果。
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还依然是个孩子,还是20年前那个围着外公转来转去成天哭鼻子的小胖子。
可能是睡眠严重不足的原因,我开始犯困,困得很,我便从包里掏出咖啡,冲了一杯,想提提神。咖啡的味道在这个农家小院里蔓延着,多多少少显得不合时宜。
“你那喝的啥?”外公问道。
“咖啡……”我说。
“噢,听说过。”外公说道。
“尝尝?”说罢,我便把咖啡端给外爷。
外公尝了一口,‘噗’的一声全吐了出来。
“这是咖啡?”外公一脸惊诧地问。
“是的。”我说。
“咋一股尿骚味?城里人就喝这个?”外公一脸不解地问。
“我觉得蛮好喝的。”我说。
“好喝个屁!还没刷锅水好喝哩!”外公说道。
我便没有回答,自顾尴尬地笑着敷衍了一下。
中午,咋吃?
老样子!水饺!
外公坐在锅灶前拉着风箱,这么多年过去了,锅灶还是从前的那个锅灶,风箱还是从前的那个风箱。只是,我再也不会经常围着灶台打转了!我想以后更加不会了吧?
“你现在的生意咋样?”外公问。
“挺好的。”我说。
“小二,咱人老几辈子都是正儿八经的庄稼人!你可不能走歪门邪道!”外公说道。
“知道的,您想哪去了?您是从小看着我长大的,还不了解您外孙嘛!”我说。
外公想再多安排几句,姥姥插嘴道:“小孩子都长大了,比你学识高,比你知道的道理多,你成天瞎操心啥?”
外公马上就急了,说道:“咋啦?!再大,也是我的外孙,我说啥,他都得听着,还能反了他不成?”
眼瞅着二老马上就要拌嘴,我赶紧把话题扯开。
我说:“今年过年,俺姐和妹都不回来了。”
外公生气地说:“不回来,拉倒!一辈子都别回来!等我死了,也别回来!”
姥姥瞪了外公一眼,说道:“小孩子不回来,自然有她的道理,你老叽歪啥?真是越老越魔怔!”
我知道,姥姥这话是‘言不由衷’的,外公被数落的径自闷着头抽着他的宝贝疙瘩——旱烟袋,发出吧嗒吧嗒的声音。
整个一天的时间都是在这种聊天的氛围中度过的,我想外公说的一定是气话,他内心是多么希望能看到他两个常年在外的外孙女。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变得很忙碌,我们总是没时间,我们总是在忙,甚至连给家里打个电话的时间都没有。但我们永远不知道,电话那头有着多么漫长的等待。
傍晚的时候,天气变得更加冷了,我也该返回城里了,眼前的故乡再也不是儿时的那个村庄了,两层三层的钢筋混凝楼房零星散落在村庄的各个角落,早年间的泥土路也变成了村村通公路。
可是,人,都去哪儿了?
毕业这几年,在城市奔忙之余,偶尔也会想起故乡,但仅止于偶尔,更多的时间还是在为生活忙碌,有时候从哪里看到‘故乡’这个词,我也会觉得既熟悉,而又陌生。
夜幕降临,故乡开始不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我,而我也走在了回城的路上。
向东,往西,奔北,在我以为我早已把故乡彻彻底底地给丢了的时候,却发现,故乡一直都在我的身边,那里有着无数的期盼和等待。
故乡,等我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