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读后感_咏雪的名句

1、咏雪读后感

咏雪读后感(一)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围绕亲情这个主题进行写人叙事的,现代文如此,古文也不例外。今天来说说我对《世说新语》的其中一则故事——《咏雪》的感悟与见解。

亲情是人间一种美好而真挚的感情,亲情与家庭密不可分,家庭自然和幸福密切相连。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来说,理解这种亲情的快乐的角度和含义也不相同。少年儿童理解可能会比较浅显,或许认为只要自己开心快乐就好。中年人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代表群体,肩上的责任沉重,他们或许认为能养家糊口,父母孩子身体康健就是上天给予他们最大的恩赐。而老年人这个群体对亲情的理解可能是最深刻的,老了,什么都不重要了,时间也在愈发减少,我认为他们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安享天伦之乐,自己的子女、孙子孙女过得幸福快乐;整天一群小孩子围在老人身边,他们最开心最幸福的事恐怕莫过于此吧。

而《咏雪》这篇小短文也是从一个家庭聚会中体现了和谐、美好、融洽的家庭环境。课下我了解到,谢太傅非常爱雪,这也正是他在家庭聚会时看到突然雪骤高兴的原因。在一个寒冷的冬日,一家人坐在家里,团圆在一起,多么温馨的场景,多么和谐的家庭!

众所周知,谢太傅饱读诗书,在一个下雪的日子里,往往人们都会在家里唠唠嗑,娱乐娱乐;而谢太傅一家却不同于他人,()这家人可谓学富五车,个个文采了得。这样一个日子里,太傅借雪发挥,巧妙地让子侄辈们来形容纷纷白雪。子侄辈们也都随机应变得十分迅速,回答的各有千秋:

“撒盐”一喻好就好在盐与雪的颜色、下落之态都十分相似,写比喻句形似是一个基础,把雪花比作盐符合了这一点。而把雪花比作柳絮又是另一种感觉了,雪是白色,柳絮有些浅灰,在颜色和下落姿势与雪花不太相同,但代表着有一层意思——柳絮在春天飞舞,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是春天的象征,是春意盎然的萌芽,是勃勃生机的代表!

两个比喻句有着各自的特色,也有不足之处。从文末一句再次介绍谢道韫身份,这是个暗喻,可以看出作者更倾向于把雪花比作柳絮,也很钦佩谢道韫这一才女。

这就是我读《咏雪》的感受,懂得了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学会了用分分妙妙来积累学习语文,更明白了一个家庭的和谐幸福是最重要的。

咏雪读后感(二)

读完咏雪这篇文章,了解到本文主要写了下雪的场景。

但主要事件咏雪。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主讲人何以有此雅兴?原来是天气发生了变化:“俄而雪骤”,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于是“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录下了两个:一个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兄子胡儿的比喻更多的是形似,而兄女的比喻则是神似,两人的比喻各有好处。

本文通过写咏雪,表现了谢道韫的聪明智慧,才华出众。

在最后的公大笑乐,表示谢太傅欣赏谢道韫的才华而最后还特别介绍谢道韫证明他欣赏谢道韫的才华。

2、咏雪的名句

咏雪的名句

1、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

2、三千世界银成色,十二楼台玉作层。

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都城十日雪,庭户皓已盈。

5、寒川消积雪,冻浦渐通流。

6、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

7、夜深知雪骤,时闻折竹声。

8、瑞叶飞来麦已青,更烦膏雨发欣荣。——范成大《雪后雨作》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0、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11、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12、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罗隐

13、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冒。——柳宗元

14、雪岭无人迹,冰河足雁声。

1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6、漫踪江野,蝶舞飞扬一片白。

17、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罗隐

18、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19、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吕岩《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

20、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2、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23、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卢梅坡

24、云横秦岭千秋雪,雪拥蓝关马不前。

25、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26、雪霁山疑近,天高思若浮。

27、夜深知霄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

28、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

29、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0、烟蓑春钓静,雪屋夜棋深。

3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32、开门枝鸟散,一絮堕纷纷。——司马光《雪霁登普贤阁》

33、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3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3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6、对琼瑶满地,与君酬酢。——辛弃疾《和廓之雪》

37、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

38、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

39、雪树银花,燃烧红唇一瓣怒。

40、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吕本中《踏莎行》

41、朝来试看青枝上,几朵寒栈未肯消。——徐渭《梨花》

42、雪花鹰背上,冰片马蹄中。

43、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44、玉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元稹《南秦雪》

45、月从雪后皆奇夜,天向梅边有别春。——范成大

46、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李贺《十二月乐辞·十一月》

47、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

4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

49、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5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1、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

52、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53、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54、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华幼武《春雪》

55、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雪惊笋欲抽芽。

56、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谢道蕴《咏雪联句》

57、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58、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郑燮

59、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6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

62、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63、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杨万里《观雪》

64、大雪纷纷何所有,明月与我何相见。

65、千里黄云白日,北风吹雁雪纷纷。

66、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67、玉花飞半夜,翠浪舞明年。——苏轼《和田国博喜雪》

68、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祖咏

69、玉阶一夜留明月,金殿三春满落花。

70、画堂晨起,来报雪花飞坠。——李白《清平乐》

71、寒波踏歌,浪舒潇洒一江止。

72、黄昏门外六花飞,困倚胡床醉不知。——楼钥《谢林景思和韵》

73、天街飞辔踏琼英,四顾全疑在玉京。——裴夷直《和周侍洛城雪》

74、江山多娇,嵌缀冬月一轮俏。

75、三巴春霁雪初消,百折千回向东去。

3、咏雪诗词

咏雪诗词

1、《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2、《咏雪》

李世民

洁野凝晨曜,装墀带夕晖。

集条分树玉,拂浪影泉玑。

色洒妆台粉,花飘绮席衣。

入扇萦离匣,点素皎残机。

3、《子夜四时歌》

南朝民歌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

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4、《逢雪宿芙蓉山》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5、《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6、《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7、《野次喜雪》

李隆基

拂曙辟行宫,寒皋野望通。

每云低远岫,飞雪舞长空。

赋象恒依物,萦回屡逐风。

为知勤恤意,先此示年丰

8、《咏雪》

裴子野

飘洒千里雪,倏忽度龙沙。

从云合且散,因风卷复斜。

拂草如连蝶,落树似飞花。

若赠离居者。折以代瑶华。

9、《学刘公干体》

鲍照

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

集君瑶台上,飞舞两楹前。

兹晨自为美,当避艳阳天。

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

10、《喜雪》

李世民

碧昏朝合雾,丹卷暝韬霞。

结叶繁云色,凝琼遍雪华。

光楼皎若粉,映幕集疑沙。

泛柳飞飞絮,妆梅片片花。

照璧台圆月,飘珠箔穿露。

瑶洁短长阶,玉丛高下树。

映桐珪累白,萦峰莲抱素。

断续气将沉,徘徊岁云暮。

怀珍愧隐德,表瑞伫丰年。

蕊间飞禁苑,鹤处舞伊川。

傥咏幽兰曲,同欢黄竹篇。

11、《鹧鸪天·雪》

韩元吉

山绕江城腊又残。朔风垂地雪成团。

莫将带雨梨花认,且作临风柳絮看。

烟杳渺,路弥漫。千林犹待月争寒。

凭君细酌羔儿酒,倚遍琼楼十二阑。

12、《水调歌头·雪》

袁去华

云冻鸟飞灭,春意着林峦。

姮娥何事,醉撼瑞叶落人间。

斜入酒楼歌处,微褪茅檐烟际,

窗户漾光寒。

西帝游何许,翳凤更骖鸾。

玉楼耸,银海眩,倚阑干。

渔蓑江上归去,浑胜画图看。

三嗅疏枝冷蕊,索共梅花一笑,相对两无言。

月影黄昏里,清兴绕吴山。

13、《蝶恋花·观雪作》

吕胜己

姑射真仙蓬海会。驭气乘龙,作意游方外。

冬后翦花飞素彩。腊前陨璞抛团块。

幂幂绵云相映带。川谷林峦,混一乾坤大。

白玉装成全世界。江湖点染微瑕颒。

14、《清平乐·咏雪》

程垓

疏疏整整。风急花无定。

红烛照筵寒欲凝。时见筛帘玉影。

夜深明月笼纱。醉归凉面香斜。

犹有惜梅心在,满庭误作吹花。

15、《如梦令·雪》

张□

人在骖鸾深院。误认落梅疏片。

零乱舞东风,云淡水平天远。

帘卷。帘卷。飞上绣裀不见。

16、《南乡子·春雪》

张□

翠袖怯春寒。对雪偏宜傍彩阑。

弱骨丰肌无限韵,凭肩。共看南窗玉数竿。

羔酒莫留残。更觉娇随饮量宽。

小立妖娇何所似,风前。柳絮飞时见牡丹。

17、《菩萨蛮·喜雪》

郭应祥

当年瑞雪多盈尺。今年仅有些儿白。

天欲兆丰年。须教趁腊前。

南枝初破萼。风味浑如昨。

快与泻银瓶。寒醅醉易醒。

18、《东风第一枝·咏春雪》

史达祖

巧沁兰心,偷黏草甲,东风欲障新暖。

谩凝碧瓦难留,信知暮寒轻浅。

行天入镜,做弄出、轻松纤软。

料故园、不卷重帘,误了乍来双燕。

青未了、柳回白眼。

红欲断、杏开素面。

旧游忆着山阴,厚盟遂妨上苑。

寒炉重暖,便放慢春衫针线。

恐凤靴,挑菜归来,万一灞桥相见。

19、《龙吟曲·雪》

史达祖

梦回虚白初生,便凝冷月通窗户。

不知夜久,都无人见,玉妃起舞。

银界回天,琼田易地,晃然非故。

想儿童健意,生愁霁色,情频在、窥帘处。

一片樵林钓浦。是天教、王维画取。

未如授简,先将高兴,收归妙句。

江路梅愁,灞陵人老,又骑驴去。

过章台,记得春风乍见,倚帘吹絮。

20、《清平乐·申中吴对雪》

卢祖皋

朔风凝沍。不放云来去。

稚柳回春能几许。一夜满城飞絮。

羊羔酒面频倾。护寒香缓娇屏。

唤取雪儿对舞,看他若个轻盈。

21、《木兰花慢·赋雪》

卢祖皋

洒窗声未定,怪襟袖、峭寒欺。

渐邑界空明,山河表里,玉幻琼移。

天边占春最早,万花中、不遣一尘飞。

清想吟鞭瘦倚,醉怜歌锦红围。

谁知。未去心期。慵酒更慵诗。

算可人惟有,光浮茗碗,香浸梅枝。

长安又惊岁换,笑吹来、空点发成丝。

一舸沧江浩渺,几回归梦参差。

22、《蝶恋花·北津夜雪》

刘学箕

灯火已收正月半。一夜东风,吹得寒威转。

怪得美人贪睡暖。飞瑛积玉千林变。

道是柳绵春尚浅。比着梅花,花已都零乱。

漠漠一天迷望眼。多情更把征衣点。

23、《贺新郎·再韵赋雪》

刘学箕

晓听儿曹说。道前村、疏梅莫与,蔽萧缠葛。

急与呼童诛翦尽,趁此江天暮雪。

唤小艇、渔翁鹤发,凛冽寒风吹酒面,

与何人、共泛山阴月。

归浩叹,御琴瑟。

世寰恍惚山川别。

望琼楼、玉宇相映,烂银环合。

冰柱雪车新句就,不疗饥肠病骨。

奈野鸟、千山飞绝。

我笑书生贫亦甚,诵布衾、岁久寒如铁。

儿恶卧,踏里裂。

4、咏雪的读后感

咏雪的读后感(一)

《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言语》,它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文章第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相当多。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主讲人何以有此雅兴?原来是天气发生了变化:“俄而雪骤”,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于是“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录下了两个:一个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欣赏及赞扬谢道韫的才气。并写出了谢道韫是“咏絮才”。

这部小说中像这类“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典故,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我认为其重要价值就在于它原生态地记录了“魏晋风度”。魏晋是一个喜欢追求美的时代,欣赏形体、神态之美,追求名士风度成为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魏晋时期对男性美的要求和追求超过任何一个时代 最令人景仰的是他们身上的那种诗性傲骨。他们纵酒放诞,蔑视礼法,张扬个性,狂放不羁,超然物外,笑对生死,蔑视富贵,不就官职……他们是那个时代身上的龙骨,让我们在千年之后,仍然怀想起他们:名士本色,独立特行,傲视万物,潇潇洒洒。

咏雪的读后感(二)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中有一篇选自《世说新语》中的《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笔者读后有以下几点感想。

一、即兴教学,联系生活

文中说太傅给侄子们讲诗文,他并没有正襟危坐、严肃刻板地按即定计划进行教学。而是即景生情,设疑、引导学生设喻描写当时的雪景,把所学的知识用在生活实践中。

其实,我们可以想象:在他们学习的过程中,一下子雪下大了,孩子们可能把注意力转向了门外的雪景。他没有批评孩子们的不专心,而是接着讲他的诗文,因情设疑,让孩子们用刚才学的知识描写此情此景。学用结合,以用促学,以用深化所学的知识,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把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教学。在新课程标准指导的背景下,我们应有所启示:教学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不一定要死板地只教教科书上的内容,可以联系生活进行教学。课中可以停下来随机引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使教学生动有趣,生活与教学联系起来、结合起来,学以致用。教学要因势利导,即景教学,即兴提问,即兴作答,既开发学生思维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就是一个让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教学实例。在新课程标准下指导的教学,就需要我们改变过去那种只注重教科书,而忽视学生主体和学生的已有经验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个体差异及当时的教学情景进行教学。

二、自由讨论,平等对话

在太傅出题后,胡儿与道韫都回答了问题,他们各自从自己的内心出发,自由的讨论,这样的回答也许很多,但作者只录下了这两个,太傅对这两种回答,只是“大笑乐”,并没有明确表示谁对谁错,谁优谁劣,十分耐人寻味。在学生回答意思基本正确的前提下,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辨别优劣,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让他们平等对话,自由表达,自然地发展,自豪地做人,不要人为地给孩子划分优劣的等次。特别是在学生答错的时候,不要怒目呵斥,更要耐心启发、悉心引导。报之以微笑,鼓励学生再来一次,重试一次。

三、问题开放,自由回答

文中的问题:“白雪纷纷何所似?”就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有无穷无尽的答案,而学生可以自由的回答,只要符合生活实际就行了。我们以往的提问往往只设定一个“标准答案”,把学生往自己设好的圈圈内引,把学生往一个目标带,限定学生的思维,打击学生的创造力,把许多天才扼杀在摇篮中。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我们在教学中更应该深入反思自己,尽力设计开放的问题,多角度、多层次训练学生的思维。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