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冥王星读后感_《再见了,诺顿》读后感

1、再见冥王星读后感

再见冥王星读后感

这是一本有关青春的读物,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它向我们展示了宇宙的另一面。这本书不单单只是叙述年轻时的美好,也让我学到了有关天文方面的知识。

冥王星,曾经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之一,离太阳平均距离5,913,520,000千米,直径却只有2274千米。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大会的决议,冥王星被视为是太阳系的“矮行星”,不再被视为行星。从此它将失去名字,定义小行星,序列号为134340;单影,一个平凡的成绩中下的高二女生,被老师嫌弃,被同学排挤,被父母忽视,连唯一的朋友也是一直在利用她,她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孤单的影子。而这两者,却有着千丝万缕般的联系。

初触这本书,如果不看内容介绍,一定会误认为是一本天文书,但是看过内容介绍和目录之后,便会明白这是一本有关成长的书,教会我们怎样从困难挫折中成长。女主角单影,作者刻画的很细腻,她也是许多人的真实写照。她渴望得到父母、老师和同学的爱,可是偏偏有人排挤她,有时候真的觉得自己其实和她很像……不过,并不像她那么柔弱,不想要做的事从不会说“不”,直到顾鸢的出现。

顾鸢是个优秀的男生,不但学习好,人也好,对单影也是一样,他并不像其他同学一样去排挤她,反而是鼓励她,告诉她自己不想做的事就要说“不”,不要一味的只是去顺从。他还帮她补习,使单影这个名字听起来不再是那么孤单。

曾经的我们也有过这样的想法:无法得到父母、老师的理解,觉得自己很孤单,需要有个人来陪陪自己。往往这个时候也是心理发育最不健全的时候,所以出现了叛逆、顶撞、犯罪等一系列问题。这个时候,父母就是孩子的支持的定点,单影只是因为得不到父母的谅解,才会觉得自己像冥王星一样,没有任何对于这个世界的价值。

整本书的基调是悲伤、沉重的,但是读起来却含幸福,也道出了我们这一代人所肩负的任务。作者是一个88年出生的北大才女,年龄和我们相仿,所写的文字也和我们相符合,这也是我当初去读这本书的原因。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在抨击90后,认为他们什么都不懂,对于时代所赋的历史使命无法完成,社会舆论也越来越大。但是我想说一句: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点,当初的80后不也是被别人说的一无是处?如今风水轮流转了,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读完这本书,对于人生的思考我感触颇深。人,果然是因为无知,才会无谓。单影在高中校园里中有寥寥无几的朋友,但到了大学校园,不但朋友多,连追求者也多,这是为什么?原因就在于她在高三时努力学习最后考上了一所好的大学,从原来的矮个子变成了大眼睛、高挑的美女。改变的不单单只是环境,而是人。所以很多人在高中时期只是一味的读书,到了大学便开始自己人生的另一段征途。

到了最后,单影变的坚强起来,因为她相信,就算自己与冥王星的命运很相似,可冥王星还有卡戎的陪伴,而她也有父母和朋友的陪伴,所以她并不孤单,她很幸福。

我是一个对青春文学充满兴趣的人,席慕容说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郭敬明说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也许就如同很多人所想,青春的确是一杯值得细细品味的茶。本书的作者说青春是转瞬即逝。再美好也只能是曾经。

“再见,冥王星”听起来是一个悲伤的词,但在绝望之后仍有希望存在,虽然冥王星失去了名字,但它依然属于太阳系中的一颗星体,仍然在坚守自己的位置。被踢出九大行星不是它所愿也不是它所想,但这就是宿命,每个人都逃脱不了宿命。

“冥王星并不孤单,如果你相信卡戎与它的相恋。”()

“无论是作为冥王星的冥王星,还是作为序号为134340的冥王星,都有唯一的卡戎相伴左右,不离不弃。”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最特别的存在,都有对于自己的意义,而我们很幸福、很幸福,因为有家人、朋友的陪伴,有你、有我……

“等你学会在漫天尘埃中微笑起来,我多想指给你看,在那悲伤的彼岸有幸福存在。”

2、《再见了,诺顿》读后感

《再见了,诺顿》读后感

文/富平站 刘蓓

自己平时不怎么喜欢猫,所以也不太关注有关猫方面的信息。一次偶然的翻阅休息区的书籍时被这本书的封面吸引了,一只黑猫蹲坐在远处,注视着对面的城市,不知到它在看什么?就这样,我随手拿起这本书翻阅了起来,看着看着还竟然入迷了……

《再见了,诺顿》是美国作家彼得·盖泽斯根据自身的经历撰写的一本小说,是关于一只不平凡的苏格兰折耳猫诺顿的故事。诺顿是史上最了不起的苏格兰折耳猫,有趣又聪明,了解沉默是力量,享受追逐的快感,乐于接受男人和女人的奉献。即使最顽固的恨猫人士也不得不拜倒在诺顿的魅力之下,连奥斯卡最佳导演罗曼·波兰斯基、奥斯卡影帝、《沉默的羔羊》主演安东尼·霍普金斯、《夺宝奇兵》主演哈里森·福特都争相一见的神奇小猫。

这本书是诺顿三部曲最终篇章。本书讲述了诺顿最新的奇异冒险、名人经历,以及它遍及世界的旅行足迹,并以它那温暖人心,又令人心碎的最后跨国之旅作为终结。随着年龄的增长,诺顿在身体的病痛和不便中挣扎。它帮助它的人类朋友彼得学会如何面对死亡和悲痛,并珍惜人生在世的种种快乐时光。

书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就在我搬进梦想居所的那天,我的猫得了癌症。我想你一定知道这有多好用。我是说,这绝对会吸引人们的注意,而且,就像所有我曾经写过的关于诺顿的事一样,都是真实无欺的。然而我还是拒绝这么做,太悲情,太自怜了,实在是腻死人的多愁善感。而且根本不是这本书所要传达的讯息。诺顿才不是这样的猫呢。我希望你将要读到的内容,是悲伤之外的一切事情。这并不是关于生病,而是关于健康的;不是关于疾病所产生的伤痛,而是关于随着我们年纪渐长,学会关怀彼此、进而得到的满足和归属感——并学会接受其他人的这种关怀。”

读到此处,我很感动,很感谢,感谢这只猫让我懂得了身体的康健比一切都重要,身边的亲人,关爱你的朋友,他们的对你付出都是无价之宝,要珍惜,在当今这样快节奏的生活了,除了不断的努力,更重要的是珍惜,珍惜自己的身体,多锻炼;珍惜身边的亲人朋友;珍惜每一次的挑战与失败,这些都是你成长的营养素。

3、再见了可鲁读后感

再见了可鲁读后感(一)

看完了《再见了,可鲁》这本书我有很多感想。

这本书精确讲了我国爱护动物明显不够;可鲁是一只狗,水户太太是它的主人,水户太太让可鲁当导盲犬为其他人做贡献……

我觉得我国爱护动物的人的确很少,因为今天到处都有吃肉的,肉是从哪来的?肉是从动物身上割下来的,我们应该保护动物。

不过,在战争时期,“保护”动物的日本人居然是侵略国家,他们把狗练成军犬,利用狗,让狗成为他们的助手,这样也很可恨!

妈妈今天回家时看见一只狗,饭店里的老板要杀那只狗,狗不“汪汪”叫,而在“eng——eng——”叫,可能在哭,我讨厌那个老板,为什么不保护动物?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我们要保护动物,让我们珍惜生命。保护动物就是保护自己,珍惜生命就是珍惜自己。爱护美好的家园吧!

一只狗,12年,比作为人的我,还要有意义,他不仅是对主人忠诚,他是对全人类忠诚,作为一只导盲犬,它不仅克服了心理的障碍,还把他完成的如此出色,这是他的尽职敬业。看完这本书,很难让我不联想起那些为许多人服务,却不求更多利益回报的人。

我介绍身边的人看,他们也就只是把书上的图片看完了,却几乎不懂“一只狗的一生”这句话的意义。他们跟我说:“这很正常埃”

是啊,这只狗的如此尽职是正常的,并非难以见得,而人做出的尽职,就一定会被赞颂了,是很难得的——在人们眼里,狗几乎从一出生就同奴隶一样的忠诚了,但对于狗来说,那真的是一出生就有的感情么?——我读了这本书,终于看到了这只狗的内心、

或许,不是每个人都十分喜欢宠物——但是,我相信,世界上一定有不少人喜欢宠物吧!我也是这个行列中的一员,包括我的家人也是如此的。

再见了可鲁读后感(二)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书名就叫做——《再见了,可鲁》。这本书写的是一只狗的一生。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的石黑谦吾,书中所有照片的拍摄者是日本的秋元良平。《再见了,可鲁》这本书2001年出版后,短短8个月内即创下了13刷的惊人记录,以破竹之势销量超过百万。在韩国和我国台湾,该书甫一出版即成为超级畅销书。21世纪伊始,温柔、诚恳的可鲁就成为全亚洲人心中的最爱。

米兰·昆德拉说:“狗是我们与天堂的联结。它们不懂何为邪-恶、嫉妒、不满。在美丽的黄昏,和狗儿并肩坐在河边,有如重回伊甸园。即使什么事也不做也不觉得无聊——只有幸福和平。”

单纯、信任、爱与关怀,可鲁带给我们的就是这种最深切的感动。

这本书中,写了:可鲁诞生、养父母及寄养生活、开始训练、导盲犬的生活、新的工作、再见了,可鲁等等许许多多有关可鲁的故事。

可鲁是一条拉布拉多猎犬,这种狗多是黑色或是淡淡的黄色的纯色猎犬,但这只狗身上却有一块纯黑色的如胎记般的十字型花纹图案,可以说是非常罕见。它马上就11岁了,是一条雄性导盲犬。可鲁离开主人,准备当导盲犬的时候,是在它出生只有43天的时候。

狗,是最通灵性的宠物,让我们携手,保护所有的动物!

再见了可鲁读后感(三)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摄影师用镜头一一记录下一只小狗感人的一生。

可鲁是一只纯种的拉布拉多犬,出生在1986年6月25日清晨、日本东京水户太太的家里。它是妈妈“月馆”这一胎的第四个孩子,左腹部一块像海鸥飞翔的黑印,和它沉稳、内向的性格,跟它总像在询问“你在干什么?”的眼神,成了可鲁的标志。

被选中当导盲犬的小可鲁,离开了妈妈,离开了水户太太的家。在“养父母”仁井夫妇家八个月的生活中,可鲁将小狗的天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可鲁也渐渐长大……

从严酷的训练到正式成为导盲犬,可鲁都很顺利。它用无比的信任、细致入微的关爱、默契的配合,与失明的渡边先生建立起融洽的关系,成为一对心灵相通的搭档。它让失明的渡边先生“仿佛又重新看见了蓝天”。

可鲁随渡边先生走过平静、快乐的五年,一直陪伴他走完生命中最后的一段路。可鲁也开始步入它的晚年……

晚年的可鲁回到“养父母”温馨的家,在仁井夫妇的悉心照料下,踏向通往天国的路。

单纯、善良的可鲁,是我们与天堂的联接,它的心中从来不曾有过邪恶、嫉妒和不满,默默地干着高尚的工作,并与失明者从中共享快乐。在金灿灿的夕阳下,和可鲁并肩坐在美丽的小河畔,就恍如重返伊甸园,即使就这么默默地坐着,也不会觉得无聊,只有幸福平和。

在繁忙的马路边,在街心公园的休闲木椅上,在细雨迷蒙的林畔小径……可鲁和渡边先生形影不离,一幅幅质朴无华的黑白照片,沁入我们心底的,却是深深地震撼。

忠诚、信任、无私、关怀和永恒的爱,可鲁带给我们的,就是这最深切的感动。

再见了,可鲁。

4、再见了亲人读后感

再见了亲人读后感(一)

《再见了,亲人》讲述了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用鲜血凝成的友谊,以及在离别的时表现出来依依不舍的深情,深深的感动了我。

这故事让我想到了自己小的时候,每次回老家,都玩得很高兴,当我要回去时,奶奶总是依依不舍的一直送到村南头,还不停地嘱咐我们路上一定要小心,骑车慢点。每次都对我们说再见。最后,目送着我们走老远,直到看不见才回去。从这里可以看出,奶奶是多么的关心我们、爱护我们啊!

《再见了,亲人》教会我依依惜别时的深情,懂得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

再见了亲人读后感(二)

读了《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感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之间那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珍贵友谊。

文中讲了朝鲜人民给志愿军洗补衣服,为他们失去了双腿,甚至为了志愿军而牺牲了……我们都能感受到朝鲜人民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还给了志愿军慈母般的温暖。这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世间最美好的亲情。

其中,让我最受感动的是小金花的妈妈为了志愿军而牺牲这一段。这段使我感受到了小金花是那么的坚强,自己的妈妈牺牲了,他却能忍住心中的悲痛;可是和志愿军叔叔分别时,却落下了眼泪。这说明了:小金花把志愿军叔叔看最比自己亲人还要亲的人。在分别时,她流下了依依不舍的眼泪。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知道了:只有无私的爱真诚的爱,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再见了亲人读后感(三)

今天,我们学习了《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课文描述了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了朝鲜,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

志愿军与大娘话别,特别令我感动,大娘是一位年过60岁的老奶奶,她曾经为志愿军洗补衣服,几夜没合眼,大娘这么大年纪了,身体也很虚弱,能支持得住吗?有一次志愿军被敌人挡住了去路,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好几天没有吃饭喝水的志愿军眼看就要支撑不住了,大娘便与全村妇妇为志愿军送去打糕,没想到老奶奶在回来的途中昏倒在了路旁,()读到这里我真为老奶奶担心啊!老奶奶却又做出了令我意想不到的事情,一位伤员在老奶奶家养伤,敌机来了,老奶奶顾不得照顾小孙子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老奶奶再回来救小孙子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老奶奶为了志愿军失去了唯一的亲人,这种精神不值得我们敬佩吗?

朝鲜这片土地啊!人们为你做出了多大的牺牲啊!朝鲜人民对志愿军这比天还高,比海还深,让人怎能忘怀?中朝军民,虽然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

再见了亲人读后感(四)

前两天我们学了《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课文讲述了1958年最后一披中国人民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国。中朝两国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场面。

里面的大娘为了让志愿军吃好穿好不辞劳苦,真是一位善良的大娘呀。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真是万里挑一,更不用说我了。在家里就是一个“小皇帝”整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天天发号施令、自享自乐,想让我做点事简直痴心妄想。而这为大娘却能不顾自己,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更何况她还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呢。我羞愧得满脸通红,心中暗暗下定决心要向大娘看齐。否则在以后的世界里根本没有我的立足之地。

还有,大娘在敌机来的时候仍旧临危不乱,他丢下自己的小孙孙竟然先把在她家修养的伤员背进了防空洞。我一下被大娘无私、舍己为人的精神震撼了。如果换成胆小如鼠的我在这种危在旦夕的时刻早就吓得魂飞破散了。抱着小孙孙早就逃到十万八千里远去了。更没有什么闲工夫去管那个跟我素不相干的伤员了。但这位大娘却能办到。我很惊讶:到底是一种什么力量再鼓励着大娘这么做呢?虽然我现在搞不明白,但是我知道大娘有着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读完这篇课文我觉得我跟这位朝鲜大娘比起来是那么渺小,看来我还要好好改进呀!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