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把优越感让给男人_有教养的人,懂得给人留点优越感

1、罗兰:把优越感让给男人

罗兰:把优越感让给男人

近代新女性常反对男人的优越感。“五四”以后的知识妇女曾着意把头发剪成男子式样,脸上不施脂粉,衣服宽袍大袖,以表示自己并不逊于男人。

其实,站在女人的立场,我倒不反对把优越感让给男人。因为有了这份优越感,男人才会负起上天赋予他的那份责任心,与保护者的职务。以一个国家来说,无疑的,是男性负着保卫的责任;以一个家庭来说,男性也是主要的支柱。日常生活中,偶遇意外情况,也多半是体力较佳男性来对女性施以援手。

由于在先天上,男人较女人身强力大,较女人多具理智而少动感情,较女人多具果断力,而少不必要的担忧,因此逢到“涉外”事件时,大可让他们去出面解决或承担。他们既可胜任愉快,女人也正好借此藏拙,把心力用在自己擅长的事情上。只有当他们因过分勇往直前而把事情弄僵,以致无法转寰时,才用得着女人们以女性的婉转柔和,与那一份可被允许的先天的“不讲理”,去为他们做善后或打圆场的工作。

我认为这是上天极好的安排,也是对女人的一份厚赐。老子说“不敢为天下先”,“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贾宝玉曾比女人为水。女人之可贵处在于柔,因此不必去与男人争“强”,而要给他这份强,让他去做保护者,你去做被保护者。这样不但彼此可以相安无事,皆大欢喜,而且许多事情也都可赖以推动。

丈夫是男人,因此,做妻子的要给丈夫这份优越感,好让他去支撑门面,发挥男人的威力,做你的避风港,何乐而不为?

在男人面前,你与其滔滔雄辩,不如微笑倾听。不过,假如你不赞成他的意见,却绝对可以阳奉阴违,按你自己的主张做去。或者索性来个不问是非黑白——随你怎么说,“我就是不讲理”。他对你会无可奈何,但并不会真的动气,因为这无损于他的优越感。

当然,这里所谓“不讲理”并非真的不讲理。而是在他面前,你与其想把他完全说服,以争取你的胜利,不如把你实际上的理由隐藏一些,而以“不讲理”的方式来表示你的坚持。男人能够容忍你的“不讲理”,却不大能容忍被你的理由所说服。

因此,你尽可在表面上让胜利归他,而实际上,胜利属你。即使到了后来,他发现了你的阳奉阴违或蛮不讲理,他也会以宽容的心情一笑置之——“女人嘛!真掌她没办法!”其词若有憾焉,实乃深喜之也。

相反的,假如你不知趣,一定要在当场驳倒他,以表现你的理对,而他的理错,那么你看吧!他会和你争论到底。结果不是给你下不了台,就是他拂袖而去。原因就是你损害了他的优越感。

曾在一部电影里听到一个男人说:“我最讨厌发号施令的女人!”写这句台词的人或可代表绝大多数的男人。

当然,女人也照样讨厌发号施令的男人。不过,女人更应该知道,“让他以为是他在发号施令”和“真正让他发号施令”的不同之处。顺应各人先天秉赋,以被保护者的姿态出现,可以减少冲突,而获得真正的优惠。

曾见到一个家庭中,太太抢尽锋头,一应事务都没有丈夫参加意见的余地。但背后这位太太却又抱怨丈夫懦弱。可见即使领袖欲再强的女人,也并不真正希望丈夫屈居被保护的地位,此之谓天性。

满足男人的优越感,不但可以使他对家庭多负责任,而且也可以增强他的自信心与拓展力,有助于他在事业上的成就。

举个最有名的例子:当初影坛艳后伊丽莎白·泰勒横刀夺爱,自黛比雷诺手中把爱迪费雪抢来,据为己有。费雪在歌坛的声望固然已经很高,但和泰勒的声势与锋芒相比,则显然相差远甚,且泰勒的美艳与才华处处凌驾费雪之上。偏偏泰勒想让费雪夫以妻贵,提拔费雪,两人合演了一部影片,在片中,费雪简直瑟缩自卑,一无是处,大大的失败。而他在歌坛的表现,也一落千丈。直到泰勒弃他嫁了李察波顿,他才渐渐重振声威。而波顿在最初和泰勒合演的几部影片中,成绩也不见佳,其(石叔)碏自卑的心情显而易见。只有一部《浮士德游地狱》,有位朋友看了说波顿表现不错。我就问他:“是否片中没有伊丽莎白·泰勒?朋友说:“有是有,不过镜头很少,只是偶尔出场,点缀一下而已。”

这似乎真的可以证明,没有了那位锋芒迫人的太太在旁威胁,大演员的才华也才有机会显露。一般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女人较丈夫在才干方面表现得逊色些,无妨心理。男人如自觉在才干上逊于太太,自卑感一旦产生,则必定一事无成了。

更应注意的是:对丈夫如此,对儿子亦然。

儿子幼小的时候,当然处处需要母亲呵护,但当他到了十七八岁,个子也高了,声音也变了,偶尔穿上一件西装上衣,俨然是大人了。尽管事实上,他尚未真正成熟,和同学还是打打闹闹,零食摊上的不洁食品还是照样光顾,他还是喜欢和弟弟妹妹吵架,关心热门音乐演唱会的时间……但是,他毕竟长得比妈妈还高,甚至比爸爸都高了。在他心理上,他已觉得自己是个大人,而不希望别人再拿他当小孩子了。在父亲面前,他或许还不得不承认自己高大有余,而内涵不足。但在母亲面前,他却不再肯屈居被保护的地位。

对这个时期的儿子,做母亲的与其成天对他发号施令,谆谆晓以大义,不如先给他建立一份男性的优越感。使他觉得他已经是个男人(而不再是个“男孩子”)。他不但有责任使自己整洁优秀,而且有责任维护这个家庭。他不但有责任让自己身体强健,而且有责任保护家中妇孺。在这时候,母亲在表面上,有时不妨退居“妇孺”地位,遇事偶尔向他要要主意。(当然你事实上,还是保留最后决定之权。)家中“涉外”事件,让他帮他父亲跑跑。

为训练他的勇敢,你要装点怯懦。

为加重他的责任心,你遇事要慢点挺身而出。

为增强他的自信,你要多多向他咨询。

为鼓励他的求知欲(),你不妨多找问题向他请益。

在朋友面前,你尤其要注意建立他的地位。不要忘记郑重地将朋友向他介绍。朋友们告辞时,你更要注意暗示朋友们,不要忽略他的存在。

外出时,尤其要给他机会负起他那保护者的责任。

闲谈时,更不妨逐渐让他了解家庭生计、产业状况。银钱往来等等,让他有机会参加意见,襄助处理。让他知道,这是他的责任和权利。这样他会觉得自己在家中地位重要而优越,因此不得不格外注意修身与求知。

太能干的母亲往往诸事攘臂而先,无形中使儿子永远停留在弱小的被保护阶段。这种过错,轻则使儿子养成懦弱与不负责任的习性,重则影响他今后在社会上的成就与地位。

把优越感让给丈夫和儿子,而事实上,你掌握那无形的取决之权,安享被保护者的优惠,这并不是“无为”,而是“无不为”。能了解这分际,才是成功的女性。

2、有教养的人,懂得给人留点优越感

有教养的人,懂得给人留点优越感

1

很多年前,我坐火车回老家,坐在一个小帅哥旁边。

一转眼,我们相识了五年,伴着雨声,又想起了曾经的点点滴滴,想起深夜你因为害怕而让我陪你聊天时的喜悦,就这样一条短信两条短信直到你不再回复,直到你已睡下我才安心;想起那时你的一句熄灯了没有热水洗漱,我便在寒冬腊月的深夜拎着一保温瓶开水走过几个站台,就为了送给你一份温暖,不知道你有没有感受一丝丝温暖;想起毕业那晚你哭的稀里哗啦,我们拥抱着说再见,那些的画面历历在目,去永远的飘在了身后。毕业了我们俩来到了同一个城市,在这遥远而陌生的城市班里只有我们两个来了这里,你每天忙碌着工作,我在陌生的校园继续深造,很久一段时间没有了联系,也没有了相聚,很想知道你的生活是怎样的,直到有一天因为一个同学出差路过我们才有了再次相聚,你的笑容依旧那样甜美,我们还是那样的熟悉。仿佛即使隔着屏幕,依旧能感受到微风、河流、阳光和杏花。在这部片子的每一帧里,中国的每一寸山河都美到炸裂。

我们的对面,坐着两个长得很可爱的年轻女孩。由于旅途漫长,我们四个人打牌、聊天,很快就熟络起来。

小帅哥表现得很热情积极,一会儿卖萌耍宝,一会儿炫耀见识,似乎赢得了两个女孩不少好感。

后来,这小帅哥又说要表演个拿手魔术给大家看。那两个女孩眉开眼笑,连忙使劲鼓掌,显得特别激动。

我心想,当年意大利情圣卡萨诺瓦,就是凭着变魔术这一手,俘获了不少女人的芳心,这小子是要效法先贤的节奏?

小帅哥说要变个心灵感应的魔术,大致套路是让女孩抽出一张牌,独自记下,然后他把牌插进牌堆里,再让女孩洗牌。无论女孩怎么洗,最后小帅哥都能把那张牌迅速变出来。

小帅哥变完魔术,果然把两个女孩唬得一愣一愣的。不过他这套把戏,可瞒不过我的火眼金睛。

为了彰显我目光如炬、机智过人,我很不识趣地揭穿了他:“插入牌堆那张牌,并不是她们看到的那张牌。原来那张牌,应该一直都留在你的手里。”

说完之后,感觉空气顿时凝固了,其他人都觉得很尴尬,一直没有再说话。

再后来,我将这件事当做将装逼人士成功打脸的伟大事迹,向不少朋友大肆宣扬过。

但是朋友们不但不夸赞我的机智,反而都掉过头来指责我情商不够。

其中一位朋友,还拍拍我的肩膀,语重心长地告诫我:“静静地看别人装逼,也是一种美德。”

2

我有一个朋友小杭,毛病可能比我还严重得多。

这位小杭君,学了些半吊子的心理学,自觉可以看穿很多问题,特别喜欢拿心理学的知识出来显摆。

他动不动就去分析别人的内心隐秘,然后很不厚道地大肆宣扬。

他有一位朋友,自视甚高,觉得自己聪明绝顶,又博览群书、博学多才,上知天文地理,下懂生理卫生,再加上审美有品味,言谈有格调,所以他总是喜欢强调自己精神世界丰富,而且发誓要靠自己的修养去赢得异性的青睐。

最要命的是,此人目空一切,动不动就给人打上“内在很low”的标签。

小杭觉得此人太过装逼,终于忍耐不住,有一次当着他的面脱口而出:“外观不行,所以要靠内在嘛!心理学上这叫‘补偿’。”

对方一下子脸色铁青,目露杀气。

一转眼,我们相识了五年,伴着雨声,又想起了曾经的点点滴滴,想起深夜你因为害怕而让我陪你聊天时的喜悦,就这样一条短信两条短信直到你不再回复,直到你已睡下我才安心;想起那时你的一句熄灯了没有热水洗漱,我便在寒冬腊月的深夜拎着一保温瓶开水走过几个站台,就为了送给你一份温暖,不知道你有没有感受一丝丝温暖;想起毕业那晚你哭的稀里哗啦,我们拥抱着说再见,那些的画面历历在目,去永远的飘在了身后。毕业了我们俩来到了同一个城市,在这遥远而陌生的城市班里只有我们两个来了这里,你每天忙碌着工作,我在陌生的校园继续深造,很久一段时间没有了联系,也没有了相聚,很想知道你的生活是怎样的,直到有一天因为一个同学出差路过我们才有了再次相聚,你的笑容依旧那样甜美,我们还是那样的熟悉。仿佛即使隔着屏幕,依旧能感受到微风、河流、阳光和杏花。在这部片子的每一帧里,中国的每一寸山河都美到炸裂。

原来这人相貌上确实十分有碍观瞻,他肯定打小就注意到了自己的缺陷,但是一直很避讳去谈这点。小杭君没管住这张嘴巴,一下子戳破,结果搞得大家不欢而散。

可惜小杭一直都没醒悟,始终觉得自己专治各种装逼,并为此嘚瑟不已。

小杭厌恶别人装逼不假,可其内在的原因,恐怕他自己都没搞清楚。

心理咨询师丛非从说:“当你讨厌一个人的时候,恰恰因为你也是这样的人。当你沾沾自喜的时候,恰恰自我中心到别人受了伤。”

看不惯别人那种以自我中心的装逼腔调,根源在于自己也是个自我中心的人。因拆穿别人装逼而沾沾自喜,那不过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装逼。

3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幼年患上了软骨病,直到四岁才学会走路,而且还得了佝偻病,长得又丑又矮,和身体健康的兄弟们对比起来,经常感到自惭形秽。

也正是由于有这样悲催的经历,他对于心理学有了深刻的领悟。他提出了“自卑情结”的概念,认为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带点自卑。

阿德勒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

要超越自卑,得让自己变得优秀。然而优秀不优秀,牛逼不牛逼,不是你自己说了算。在很多世俗之人看来,优秀是和人比较出来的,而比较的结果必然还需要别人的认可。

所以装逼也好、显摆也好,不过是希望找点自己的存在感,让更多的人对其进行认可。

一个穷人突然发了一笔横财,摇身变成暴发户,往往要买几大条金链子挂在脖子上,恨不得闪瞎大家的狗眼,这就是告诉别人:“看!老子现在有钱了!”

在大家眼里没有啥存在感,太需要别人认同了,往往显摆得过头,装逼手法太过拙劣,引起其他人的反感在所难免,被别人认为是装逼也不意外。

而我们反感别人装逼,是因为一旦认可了对方的装逼行为,会映衬得自己不那么优秀,不那么牛逼,反过来会伤害到我们本来就很脆弱的自尊心,否定了我们的自我价值。

所以,装逼和打脸装逼,常常是两个自尊心都很强的人玩的“零和游戏”。

4

林宥嘉在《说谎》中唱道:“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

一转眼,我们相识了五年,伴着雨声,又想起了曾经的点点滴滴,想起深夜你因为害怕而让我陪你聊天时的喜悦,就这样一条短信两条短信直到你不再回复,直到你已睡下我才安心;想起那时你的一句熄灯了没有热水洗漱,我便在寒冬腊月的深夜拎着一保温瓶开水走过几个站台,就为了送给你一份温暖,不知道你有没有感受一丝丝温暖;想起毕业那晚你哭的稀里哗啦,我们拥抱着说再见,那些的画面历历在目,去永远的飘在了身后。毕业了我们俩来到了同一个城市,在这遥远而陌生的城市班里只有我们两个来了这里,你每天忙碌着工作,我在陌生的校园继续深造,很久一段时间没有了联系,也没有了相聚,很想知道你的生活是怎样的,直到有一天因为一个同学出差路过我们才有了再次相聚,你的笑容依旧那样甜美,我们还是那样的熟悉。仿佛即使隔着屏幕,依旧能感受到微风、河流、阳光和杏花。在这部片子的每一帧里,中国的每一寸山河都美到炸裂。

人活一世,总是面临那么多困境和苦难,需要反复确认自己存在的价值,给自己足够的勇气和自信,才能帮助自己安然度过人生一个又一个难关。

无论别人怎么装逼,那不过都是他自己的事,与我们并无太大的关系。我们本应该带着同情与悲悯,静静地观赏这一切,然后发出由衷地赞美。这也算是行善积德。

而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我们却不需要通过扩大别人的认同,来获得自信和满足。

古希腊德尔菲神庙中有这样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我们应该更多地转向自己的内在,从自我中窥见并相信自己的价值。

然后在与人交往的时候,谨记老子的“卑下守弱”的处事原则,放低自己的姿态,送他人一份廉价的优越感,这又有何不可呢?

3、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