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快的捷径,是慢慢来_慢慢来才是人生那条可走的捷径

1、世界上最快的捷径,是慢慢来

世界上最快的捷径,是慢慢来

文/宁静

人生不怕慢,怕的是太快。

1

周末去看表妹,一家子聚在一起闲话家常。

表妹的儿子丁丁刚九个月,抱着有点沉,放下就到处爬,爬到了床边也不知道转身。一会儿吃,一会儿尿,还只缠着妈妈不肯找别人。

表妹像电视里快放的镜头一样,在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到处穿梭,我们看着都有点晕。

表妹说,什么时候,丁丁大点了,自己能安安生生地坐下来,好好唠几句,该有多好。

这些兄妹的孩子,都比丁丁大些,可也盼着,要是孩子能再大点,钱能再多点,能进重点的小学,能顺利小升初,该有多好。

仿佛就是站在日子的这一程里,盼着早点穿梭到未来的某一站。那些困难可以被甩在身后,快一点越过千沟万壑,眼前就是一马平川了。

三姨说,你们都别盼,盼来盼去就老了,日子还是要慢点过。

曾经看过一个视频,《30秒看人的一生》。

人从出生就开始一路狂奔,一秒钟,眨眼之间,小婴儿就变成了小学生,再转眼就是结婚生子,然后两鬓微秃,老年到来了。

只是,从出生到最后,都一直在跑,眼睛里都是急吼吼的。

也许跑到老年,就会问,日子都去哪里了。

人生不怕慢,怕的是太快。

眼前虽说有点艰难的事,可若是能定住心,慢慢去品,就会发现,甜有甜的味,苦有苦的味,人生不怕有多少酸甜苦辣,就怕囫囵吞枣,食不知味。

慢点过,才能活出滋味。

2

真的想,人生像品茗一样,浅斟慢酌细细品,每一口,都从唇齿到胃肠,荡漾在全身,越慢越好。

可是,生活里总是被名利裹挟着,总想跑得快一点。

早上上班怕来不及,街边买了早点,一边追着公交车一边狼吞虎咽,到了公司,给自己灌进一杯咖啡,就想自己的脑子和双手,可以快过时间,这一秒,可以拿到下一分的收益。

搞定客户想快点,老板加薪想快点,房子快点变大,贷款快点还清,车子快点到位,孩子快点长大……

可是,要想钱财提速,就要拼了命地往前跑。

身体受不了了,脚步踉踉跄跄,脑子里还在指挥着,能不能快点。

武汉的刘凌峰,湖北地产界的“工作狂”。即便在身体不适,连续拉肚的情况下,还连续出差,从武汉到济南,从济南赶往成都,病到受不了了,才飞回武汉看病。

没想到,检查之后,就进了icu,一纸诊断书告诉他,你跑得太快,到终点了。

刘凌峰说,自己的全部心愿就是:

“拥抱每一个认识的人;跑一次马拉松;回一次母校;陪着孤独的父亲安享晚年;带儿子去钓鱼、野营、夜读,开家长会;照顾好自己的身体,陪妻子走更长的路;……”

跑得太快,再想慢点活,上帝不肯点头,却也只能匆匆做别这个舍不得的人间。

可是,更多的人,也还在如他一般地狂奔着。

加班、熬夜,不眠不休。脑子里还在盘算着,怎么能再快点,身体却已亮起了红灯。逼着你慢下来,不然就报废给你看。

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该睡觉的时候睡觉。人生的路,不能太快,错过了就无法回头。慢慢走,才能走更远的路。

3

二十岁的时候,总想快点,三十几岁了,就想守着日子慢点。

慢一点才能让拥有的长久一点,日子快了,就发现自己禁不起流逝。

父母的年龄一点一点变大,去医院的时间比去公园遛弯的时间还多,每天都在吃药,每天都在琢磨吃点啥药能不难受。治好了胃病,肠炎又犯了,肠炎没弄明白,血压又升上去了,生活就像一首交响曲。

真的不敢把日子过快了,怕走着走着,父母就跟不上了,一回首,就找不到他们了。

最近两个月,有三个朋友家的老人离世。

小影的妈妈几年前脑梗,之后半身瘫痪。家里住在五楼,没有电梯,小影和老公每天把妈妈背上背下做康复治疗。

刚见点成效,又发生了第二次脑梗。

以后,就是越来越重,不能行走,到活不下去。

小影说,那种感觉就是万念俱灰,耗尽了全身力气依然是无用。

就想着,日子慢一点,慢一点,自己就还有妈妈在。

明明的公公在重症监护室住了半个月,昏迷不醒,儿女们每天祈祷着,盼着最后一丝希望变成奇迹。可,最终奇迹还是没能到来。

琳琳的公公胰腺癌走了,婆婆说,走就走吧,看着他遭罪实在是不忍心,以前平平安安的日子多好。

老人渐渐离去,孩子渐渐长大,日子若是飞起来,转眼就是满眼空空。握住今天的尾巴吧,能慢一分是一分,能慢一秒是一秒。

慢一点,才能更真切地拥有。慢一点,才握得住那些拥有。

4

日月穿梭,每个人都活得好匆忙,身边的人和事,就像是地铁窗外不停闪过的广告。不期而遇,匆匆而别。

人在这些急流之中,或许看不清别人,也丢了自己。

脚步慢一点,才能走得对路。

前几天,刘青离婚了。

刘青说,日子长了就发现,自己和老公不是一种人,本就过不到一块去。可是,当初被父母催婚,感觉自己再不嫁出去,就是害了父母的晚年。

结婚不是想嫁,而是没找到不嫁的理由。

公婆是爸妈的老熟人,两个人看起来也相当,而且年龄都大了,慢不起。

可是,领了结婚证,并不是意味着王子和公主从此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是,匆忙地赶往下一站的错误。

急着结婚,然后急着生孩子,急着赚钱。

叮叮当当,吵吵闹闹,最后连吵的力气都没有了。

如果当初肯慢一点,也许就会知道,选择的对与错。

那么现在,双方父母也还是朋友,两个人也许还能遇到幸福,更重要的是,孩子不必在单亲的家庭长大。

慢一点,好好恋爱,好好过日子。每一步,都踏踏实实,真真切切,多好。

木心说: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看了就觉得很美好,慢慢地涵泳,微风吹细浪,涵淡澎湃,慢慢浸润。

慢一点,就是通向幸福最快的方式。心慢下来,世间就能寻到桃花源。

慢慢走,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看看朝阳升起,等等夕阳落下,看看春回大地,等等风吹落叶。

和这个世间的每一点美好都热情拥抱,把手言欢。

人生没有来不及,慢慢来就是“最快”。

愿你慢慢走,慢慢幸福。

关于作者:宁静,有书签约作者。专栏作者,用文字给你温暖和力量。有书,让阅读不再孤单,2000万阅读爱好者都在关注的公众号,有书。欢迎关注有书,转载授权请联系有书主编,微信号:youshuzhubian。

2、慢慢来才是人生那条可走的捷径

慢慢来才是人生那条可走的捷径

文/夏苏末

近两年,身边很多朋友都跟我说过同样的话,他们说,苏末,真羡慕你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每次遇到这么说的人,我只能以微笑回应,我们都一样,眼光总盯着别人的光鲜,却从不在意这光鲜背后的努力。当然,听到这样的羡慕,我都会肯定地告诉对方,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你也一定行。

然而,他们却没有这样的自信,要么怨天尤人,要么苦笑认命,当然也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积极份子,有很多想法,也在努力为自己做规划,我打着鸡血去行动,可惜事与愿违,收获甚微,反而感到更疲惫。

对此,我想说,做更好的自己,选择和努力固然重要,但学会对自己有耐心比选择和努力更重要。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经历迷茫和痛苦,会有危机感,因为这种危机感而焦虑着急,一刻都不敢让自己停下来,反而因此走了弯路,其实真的大可不必,当你慢下来,耐心对待自己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很多时候,不是生活辜负了我们,而是我们误解了自己。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做才能一步一步成为更好的自己,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呢?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下我的三个经验: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学会对自己有耐心。

1、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

我是名作者,从大三在杂志发表文章到今天出版了两部个人作品,应该算取得了一些成绩。因此有人猜测我应该是中文或新闻系毕业,并不是的,我的专业与写作完全没关系,我大学读的专业是会计学。

活泼好动爱写字的我在毕业后做着枯燥严谨的财务工作,算是生活中的不完美吧?可是,在我生活里,有太多的不完美要比这件事严重多了。

我出生的时候差点被弃养,为什么呢?因为我不是男生,让父母的期待落空,所以我被辗转送人,在别人家流浪了几天,又被爸妈接回来寄养到我外婆家,直到初中毕业。

五岁那年,外婆去市里帮舅舅带孩子,外公忙于生计常常忘记家里还有个我。六岁,我随外婆去了舅舅家,读了小学,舅舅和舅妈很疼爱我,这是我童年里最幸福的一段时间,每天放学后,我总是吃着点心,趴在阳台上看部队新兵操练。幸福感却并未持续很久,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大人们再次开始商量领养,在舅舅试图商量让我改口的时候,我因这样巨大的转折吓得大哭,最后这件事在我的强烈排斥下不了了之。但是,这件事却让我们彼此产生了距离和隔阂,这件事也让小小的我意识到,原来我是个不被世界欢迎的孩子。

初三那年,外婆以玩笑的方式跟我详细描述了我出生时发生的一切,我无法形容心底的震惊,忧伤无法排解,成绩迅速下滑。母亲每次来外婆家,我都躲在房间里沉默,当她试图让我听从老师的建议选择复读的时候,我找到了宣泄口,态度坚决的不肯复读,而是去了外地一所中专就读。

在外地,一个人的生活特别自由,我终于离开了彼此嫌弃的那个家。我在学校的日子很忙,忙着读书培训,忙着参加各种比赛,演讲,写作,写小品,办校刊,这种被关注被在意的刷存在,极大程度地满足了我的虚荣心。现在看来,实际上我做的这些事,只是一种变相的逃避,我想以这样的方式证明自己是独立优秀的,想让父母承认忽视我是错误的抉择。

中专临近毕业,班里的同学在学校的安排下先后去了外地的车间实习,当轮到我的时候,我才开始发慌,感觉到现实的残酷,想想十八岁的年纪就要从此沦为流水线的工人,我真的没办法接受。所以,生平第一次,我主动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我跟父母说,我不要去实习,我想继续读书。

两周后,我请假回家,与父母谈话,并再三确认想法写下保证。

就这样,班里同学都去实习的时候,我去了高中借读,选择重新开始。

纵然父母在这件事上费尽心力,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之间已经和解,曾被放弃抛弃的真相令我心生倒刺如鲠在喉。

我也不喜欢会计学,一想到毕业后要与数字和钱打交道就浑身不自在,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让我痛苦而暴躁。有天我在室友的哀求下陪她去操场跑步,围着操场跑得大汗淋漓,心情却是难得的轻松。从此以后,我学会了用运动的方式去纾解心底的负面情绪,每天除了上课,剩下的所有时间都用来读书,我有强烈的好奇心,阅读让我解开了心里的很多疑虑和困惑。

书读得多了,想法也越多,我试着把一些感悟写成文字并试着投稿,然后收了无数退稿信,一直到大三暑假在爱人杂志发表了人生中的第一篇文章。

大学毕业后,我去了湖南一家企业做会计,后来因为承受不了自己在工作上的失误,以自以为体面的方式回了家。在父母的强烈要求下,我参加了事业编制考试去了本地的计划生育办公室,编制内的生活懒散堕落,就这样我重新开始写作,写字带来的快感支撑着我熬了快两年,我把微薄的稿费一点点积攒下来,然后背着父母辞了职去了北京。

在父母眼中,写字这件事根本就是不务正业,他们对我做出的选择特别愤怒。的确,因为我刚到北京的前两年混得很惨,稿费寥寥生活清贫,为了不被饿死,我靠当枪手养活自己,后来在朋友的引荐下去了一家图书工作室做策划编辑解决了生存问题,两年后我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生活也逐渐稳定下来。父母的态度随着我生活的稳定也越来越宽容和理解。其实,所有的父母都一样,有时候之所以站在我们的对立面,并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而是我们没有表现出让父母可以信任的行动和态度。

这些年,我走了这么多弯路,直到从心底肯正视与父母之间的问题,承认我们在彼此生命里缺席了十九年的事实之后,我才看到在这份缺失之外,我的父母是很爱我的,他们一直在努力弥补自己的错误。所以,面对命运里的不完美,我们都不必去刻意反抗或讨好,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才能得到真正的安全感。

ok,说了这么多自己的成长故事,我想表达的是,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我的幸福感是来自认命。认命,不是被动承担,而是主动接受你成长经历中所有伤痛的,不愉快的事儿。在心底真正接受了这些不完美的存在,你会变得坦然,也会理性去面对它带给你的伤害并与之和解。

2、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接受生活里的不完美,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而是为了取悦自己。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该如何取悦自己,去寻找自己的兴趣点呢?而且,有很多朋友会说,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我的答案是,去寻找,去尝试。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找不到乐趣,并不是迷茫,是因为太懒。利用好自己的好奇心,你会发现这真是一件低成本高收益的事。将我们的好奇心具体化来说,其实有很多:外向化,你可以利用空闲的时间去参加一些免费的讲座,换书活动,读书会活动,或者逛逛画展,看看舞台剧,听听音乐剧;内向化,你可以去旅行,学做手工,品尝一道美食,或者参加ngo公益组织……通过这些方式,你会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会发现世界并不同于想象,与外界交流越多,你的格局和眼界也会被拓宽,汲取了外部力量的你会感觉到充实和愉悦。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参与,你会筛选出自己兴趣点,愉悦自己,或者发展成为志向,还能把自己发展成一名有资本、有实力的斜杠青年,给自己多一些生活上的选择。

每一条通向未来的路都是走出来的,而不是从最开始就看到终点,有了方向感,再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坚定地往前移动,就是对生活最好的天使投资。你付出的汗水不会白白流失,你做出的努力不会白费,时间会是最好的证明。

3、学会对自己有耐心

接受生活瑕疵,找到了兴趣所在。接下来,我们聊聊在设定目标后的态度问题。

我知道,我们身处的是个讲究效率的时代,想要寻找的追求的东西,都能以便利的方式迅速获得。你找工作有专业的招聘网站,你想旅游分分钟就能搜到资深的攻略分享,甚至你想恋爱发个征友贴就能收获回应无数。满世界都在以效率说话,每个人被这样的节奏裹挟着,着急着买房买车嫁人生子,像高铁一样不断提速再提速。

所以,我们渴望有所成就,为了这份渴望甚至超负荷加班。

我跟你一样是认同如今的社会观的,只是我不赞同以高效率作为定成败的标准。

曾经我特别焦虑,才华撑不起梦想,什么都想要,什么都要抓,结果过得狼狈又疲惫。后来在一位广告总监身上学会了分解目标,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这个方法很简单,就是给自己要做成的事设定一个具体时间,然后做个简单的分析,现在的我与要做的这件事之间的距离,具备什么,缺少什么,然后将缺失的部分具体化分解到每月每天中去。最初我不以为然,真正去做的时候,才明白这种看似缓慢的方法才是真正的捷径。

这个方法其实是运用了心理学的“低球技巧”理论,说的是通常情况下,人们一旦做出决定,即使条件改变,也很难半途而废。许多的业务员特别擅长运用这个技巧,他们在跟客户推销的时候,常常会先介绍价格较低,在客户预算之内的东西,等到客户深受吸引,不会随着价格的变动而动摇购买决心时,再顺势推出价格更好的商品。简单说,就是“由低至高”循环渐进,尽量避免第一时间让客户自觉负担不起而萌生退意。

这个概念放在生活里何尝不是一样的道理,无论是人生大事还是生活小节,从身材管理到内在提升,从职场打拼到情场博弈,如果我们缓一点,慢一点,追求速度也该给自己留出足够缓冲足够弹跳的空间,以更稳妥的方式避开可能存在的风险,收获的幸福反而更丰盈饱满。

每天一点点的进步看似缓慢,日积月累的结果却不容小觑。

人生那么长,我们都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慢下来做事,关注内心的快乐,才能享受这美好时光。我们要做的任何一件事都没有捷径,有时候,慢慢来反而比较快。

3、孩子,你慢慢来

孩子,你慢慢来

好了,先来做道选择题吧!

a、男生:18岁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后进入美国爱荷华大学物理与天文系攻读研究生。28岁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

b、男生:贫寒农家子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级重点高中,高中期间成绩优异,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全国物理奥数二等奖,后考入省属重点大学攻读生物技术专业……

c、男生:初中体育成绩优异,凭借长跑特长,进入重点高中,高一时七门功课不及格,从学校退学……

d、女生:七岁父母离异,随母亲生活,成绩优异,组织能力强,顺利升入省级重点高中,从初中起担任班长,一直到高中毕业,高中学校辩论赛最佳辩手,省级优秀学生干部,与同学老师关系融洽,考入澳门科技大学……

e、男生:4岁选入申奥形象大使;4岁学习钢琴,师从中央音乐学院着名钢琴教授韩剑明;8岁学习书法,师从清华大学方志文;获奖无数,10岁加入国家冰球队,读人大附中并留学美国……

这几个学生你最喜欢哪一个?按照你喜欢的程度做一下排列?为什么?站在什么角度排列的?

这几个人都是真实的案例,这只是一个简况,有一点需要说明:这仅仅是个案,并不是所有有这样经历的人都是这样,我只是凭借这几个案例说明我们要说明的问题。

第一位是卢刚;(1991年11月1日就读于美国爱荷华大学的中国博士留学生卢刚开枪射杀了3位教授和副校长安·柯莱瑞以及一位和卢刚同时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山林华,在枪杀五人之后,卢刚随即当场饮弹自尽的枪击事件)。

第二位是马加爵;

第三位是韩寒;

第四位是一所重点中学的学生,也是一个真实案例,一个非常优秀的女生,组织能力非常强,很会与人相处,人缘也很好,是全校老师和家长公认的好学生,当时高中毕业时她妈妈是做为优秀毕业生家长在全校做发言的。谁都没有想到,在外人眼里这个优秀的孩子居然跳楼自杀,当这个消息传到学校以后,孩子的任课老师、校长等都非常受打击,都觉得他们的教育很失败。

第五位就是李双江之子李天一。

让孩子提前学习,避免“输在起跑线上”,但是违背规律的学习,最后带来的不仅仅竞争中快和慢的问题,而是跑偏方向或者跑反了的问题。

孩子,你慢慢来。你独一无二,与众不同,你有权以自己的思想主宰成长。

孩子,你慢慢来。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成熟需要时间。小神童和小超人的人生,并不样样领先。

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长跑,是一场马拉松——马拉松从来没人抢跑,因为绝不会“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孩子,你一定要慢慢来!

允许孩子慢慢成长,别再相信“赢在起跑线上”的谎言!这恐怕是当前最着急,最不能慢慢来的事。

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规律,比如3岁是直觉思维期,5岁才有形象思维,大班的孩子才开始出现逻辑思维的萌芽,8—12岁是记忆力最好的时期。

一项研究表明,在学前班认识较多汉字的孩子,一年级的语文会领先其它孩子,但是到了二年级,水平就与其它孩子持平了。

再以画画为例,8岁的孩子才能按大人的视角观察临摹,在这之前孩子画画只是直觉思维的自我表达。让太小的孩子学习绘画技巧,告诉孩子太阳应该是圆的,云朵应该是白的,且不说这是对想象力的扼制,至少是一种浪费时间。

“美术教育中深受其害的就是社会上的这些考前教育。8笔画苹果,几笔调色彩,目的是为了应试,”清华美院教授方晓风在一次学术会议上说,直接的后果是学生临募能力强,表达能力弱,当然产生不了大师。

幼教专家说,现在很多孩子三岁开始学轮滑,其实孩子的骨骼并没有发育好,轮滑会伤害到身体。太早学芭蕾也是一样,对孩子的骨膜等等都是挑战。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精明的商家发明出来的一句广告语,”专家说,“家长被高考绑架还可以原谅,但是如果被广告左右就太不合格了。”

兴趣班的使命就是把孩子送进名校。孩子们多才多艺,但却并不享受自己的爱好。“很多钢琴十级的孩子发誓再也不碰钢琴,他们不觉得音乐是终生的伴侣,因为音乐夺走了他们玩乐的时间。”一名专门教授钢琴的老师无奈地说。

“有时候仅仅是因为太早,太急,家长反而把孩子的兴趣扼杀了。”一所小学校长讲了一个学生的亲身经历,“这个孩子来报名的时候,问我,你们学校要不要学奥数的,我说不学。她拍着手说太好了,我听到奥数就想吐。到了初中,老师发现她的数学天分,开始让她接触奥数,最后这个孩子对奥数非常着迷,拿到了大奖。”

同样学奥数的孩子,一批孩子曾参加国际奥数比赛并获得一等奖,载誉归来时,主管基础教育的教育厅副厅长请孩子们谈感言,有一个孩子说,“我这辈子再也不要碰奥数了。”

教育界已经认识超前教育和强化教育的严重后果。最近,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指南》很具体地列举了各个年龄段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目标。例如,5——6岁学龄前儿童,只需“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并没有标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须认字,只说明“在阅读图书和生活情境中对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

专家认为,《指南》的主要目的,是遏制“拔苗助长”。

事实上,在许多国家,超前教育都是被禁止的。学者杨佩昌最近撰文《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别把孩子大脑当硬盘》。他说,欧洲许多国家都有相似立法,德国甚至把这一条写进基本法里,禁止家长在幼儿园的教学之外给孩子补课。

“让孩子一开始就进入快跑通道,非常不人道。”杨佩昌介绍说,德国的教育是一种逐渐加速的做法:幼儿园不学专业知识,而是教一些基本的道德伦理,学会与人相处,重要的任务是玩得开心;小学也只是学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对中国小学而言),到了中学才开始进入跑步通道,但依然还是慢跑。由于德国没有统一的高考,所以学生压力并不太大。只有到了大学,真正成年了,才开始进入快跑通道。到了这个时候,终于有了竞争,也才显示出每个人之间的差异。

“如果从幼儿园就开始快跑,需要跑几年的幼儿园、12年的中小学,那么到大学就精疲力竭了,大家都想休息喘一口气。所以,你看看中国大学生发展后劲不足,原因就在此。”杨佩昌说。

最后,我们再来回答几个问题:

1、我们为什么生孩子?

2、做为父母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3、我们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也就是对孩子最重要的教育是什么?或者说教育的核心是什么?

4、目前孩子最缺失的教育是什么?

让孩子快乐幸福是每一位父母共同的心愿,但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随着我们的功利心不断的膨胀,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寄托到孩子身上让孩子替你完成;因为你的工作不如意,就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将来要超过你;看到邻居家孩子考上重点高中,你就忙着给孩子报奥数班,看到同事家的孩子考上清华大学,你又开始忙找老师给孩子补习。让孩子失去童年,失去快乐,失去自由,失去健康,最终不堪重压,采取最极端的做法:毁灭自己!等到那时候一切都悔之晚矣!

所以,让孩子幸福快乐,健康成长是我们对孩子的希望,所以考试考得怎么样不重要!让孩子珍爱生命,不仅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样要珍惜别人的生命,所以活着是最美好的事情,不论什么样的事情和生命相比,一切都是“浮云”,健康快乐的活着是最重要的事情。

4、年轻人,最快的升职方式就是慢慢来

年轻人,最快的升职方式就是慢慢来

文/海碧

前段时间人明日报在微博上发布了一则消息,说80后已经被称为中年人,霎时间,消息传遍各大网络媒体,一拨80后看完消息脸都方了。

80后已经遭遇中年危机,跟在后面的90后也开始紧张不安。

好不容易平息了一段时间,刚从“中年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紧接着一拨年轻人又陷入了“拖城市后腿”的深坑中,全国各大城市平均工资出炉,许多年轻人工资都达不到水平。

于是,在年龄、薪资、买房买车、找对象等生活压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变得急迫、焦虑、不安,我用一句流行的话来概括,你急了!

对,当一个人的能力提升赶不上欲望的膨胀时,他就会着急,然后野心也会越养越大。

特别是在工作上,不满现状的年轻人比比皆是,才二十出头就着急迫切地想成为“人生赢家”。

升职想加薪甚至走上人生巅峰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可很多人都不知道,最快的升职方式就是“慢慢来”!

1、慢慢来,减少无用内耗

“这份工作给的薪资太低了,做到什么时候才能发财啊!不行,我要换工作!”

“这个行业太没钱途了,干下去都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买车,我要跳槽。”

年轻人的通病,估计就是“缺钱”!每个月拿着微薄的薪资却要应付高额的输出,升职加薪是大家最大的需求。于是,很多人开始盲目地跳槽,换工作,希望以此来提升自己的薪资和待遇。

可经常想通过跳槽换工作来升职加薪的你,有没有发现,其实跳槽并没有给你带来预期的结果!

为什么你总是觉得自己的人生很失败?答案就是:因为你的内耗太重!

有句话叫“跳槽穷半年,改行穷三年!”说归说,很多人都不知道这其实是一个内耗的原理,盲目跳槽,频繁换工作,着急着登上人生巅峰的人往往比别人要损失得多。

当你“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朝三暮四想要跳槽的时候,你会感觉到迷茫、着急,这是一个情绪内耗,情绪不佳,干什么都觉得不顺心意,运气背到傻。这时心情不佳,精力就会不充足,则为精力内耗。

再者,换工作,找工作这是最耗时间的,多少人把时间浪费在一场又一场盲目的面试中最后却也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工作。最后,找工作换行业还会让你损失金钱,期间当你从头来过,再在另外一个岗位从零开始,薪资也不会很高,实为金钱内耗。

内耗太多,损失更加惨重,那些频繁跳槽的人几乎都很难有所作为,更别谈升职加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着急并没有用,与其在众多公司与行业之间频繁切换,不如专注地做好一份工作。

减少无用内耗,把情绪调为最佳,把精力保存到最旺盛,减少时间跟金钱的消耗,才是我们升职加薪最快的方法,着急真的没用!

2、慢慢来,增益其所不能

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要想做好一件事,必须先做好准备工作。

很多人在工作上面,急功近利,在一个职位上待了几个月就以为自己掌控了全局,刚到一家公司还没对其进行深入了解就开始一番品头论足。

北大高材生向华为总裁任正非写万言书被辞退的事情可还近在昨日,以为洋洋洒洒进谏自己的独到见解就可以得到上级的赏识,

却不曾想自己最想走的捷径最后都变成了埋葬自己的坑!

姜还是老的辣,这说明,年轻人总归是嫩了点。只有经历过岁月的洗礼和经验的沉淀,我们的能力才会逐渐提升,谈吐间才会更加有内涵和底气。

所以,在你没有能力的这段时间,你就没有话语权,但这段时间就是你的增值期。增值期里,切勿着急,增益其所不能者,能够卧虎藏龙,急功近利者,难以作为!

磨刀不误砍柴工,想要升职加薪,就在单位里慢慢磨,努力学习工作上的技能,提升工作上的能力,积累工作上的经验,当你有实力了,大家都要听你发言!

3、慢慢来,经受得住考验

这是一个鼓吹年轻人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能力的社会,因此,年轻人居多心高气傲,不甘心屈居人下被人指手画脚,于是,除了创业单干做老板,升职才是他们满足野心的最快途径。

但很多人在单位上干了一年半载,升职却总是迟迟未来,面对着自己遥遥无期的升职理想,很多人选择了离开。

蓦然回首,才发现,是自己的心高气傲变成了心浮气躁,有时候,你只要再熬下去,领导下一个提拔的人就是你!

《华尔街日报》有一则报道,在问到“在一家公司工作多久才算是最忠诚的员工?”的时候,现年98岁的华尔街理财经理费尔德给出自己答案:80年。

80年!好吧,说实在,这个世界上,在一家公司干过80年的人真的是屈指可数了,但是“忠诚度”却是从古至今,帝王考验群臣,老板考验员工的标准之一。

有时候你在一个岗位上发挥了你特有的价值了,还没有升职加薪,并不是领导看不到你的能力,而是领导还要再考核考核你,毕竟提拔一个公司的内部骨干,忠诚度是必不可少的。

智联招聘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很多人在岗位上连一年都待不下去。36% 参与调查的求职者在当前这份工作不满 1 年,干满 5-10 年的员工只有 10%,仅 4% 的求职者在当前工作中干满 10 年以上。员工的忠诚度真的是一个堪忧的问题。

总之一句话,上升期间,若你那个期望的职位仍然悬而未决,空缺着,你大可不必着急,可以再等等。若你老板另选他人,那你觉得委屈了大可一走了之。

天下好事都要靠慢慢磨,欲速则不达,先立足于慢而不败,才能快。

但愿每个年轻人都能入职期间最大程度减少职业上的无用内耗,增值期间慢慢磨刀,增益其所不能,上升期间承受得住领导的忠诚考验,慢慢的稳扎稳打,最后变成最快的升职加薪!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