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写项羽的作文
写项羽的作文(一)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的这首诗赞扬了项羽宁死不苟活的精神,但读过《史记》一书后,我对项羽有了自己的看法。
项羽是个英雄。项羽是一个武功高强的人,可以冲锋陷阵,转瞬间便可杀敌上百人。他用兵大胆,敢于破釜沉舟,置死地而后生,我佩服他的胆量和勇猛。看到秦始皇出行时,他竟然敢说自己可以取而代之。千古英雄,谁敢如他一般出此豪言,从这点看,项羽的确是一位英雄。
但项羽是一名非常失败的英雄。
其一,项羽不注重学习,只崇尚武力,甚至认为读书无用。自己的名字会写就足够了。可他没想到,不学习,有些方面就会无知,无论是带兵南征北战,还是治理国家,武学不知将成为一块巨大的绊脚石。
而且,项羽还不善于用人,不会把握时机。张良。韩信都曾经投奔于他,可他不能知人善任,使这两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为刘邦所用,自己反被大得一败涂地。总算有个范增为他效力吧,可他不执行范增的计划,连范增的才智也浪费了。项羽要么中人家的计策,要么不能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致使范增也离开了他,是自己彻底失去了谋士。
项羽在临死之前曾说过“天要亡我”,而不从自身寻找原因。项羽英雄盖世,却只会逞匹夫之勇,到死还认识不到自身的缺点,只是自欺欺人地把失败的原因归之于天,真实可悲啊!
写项羽的作文(二)
自古以来,项羽似乎都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我的一个学长说,他是一个让人惋惜的英雄,他的失败是性格使然,别人无力改变。而我的一个朋友说,他有贵族式的狭隘胸怀,刚愎自用,残酷暴烈,短于心计,最终失败具有悲剧色彩。我眼中的项羽是一个仁义而自私的霸王,有气节的英雄。
项羽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贵族后代,虽没有读过几天圣贤书,仁义的思想却也从小耳濡目染,但他却没有很好的利用骨子里的仁义,在几次重要的转折点上都因“仁义”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一点在《鸿门宴》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在当时的情况下,他有好几次机会可以轻而易举地杀刘邦,而他没有,他甚至示意别人不要这么做。深究其原因,还是项羽的仁义思想在作怪。即使项羽缺乏预见力,但是刘邦日后势必会成为他最有力的敌人,他还是可以看出来的。也许是樊哙的满口仁义道德让项羽坚定了不杀的决心,但他最终还是为自己的一时之仁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项羽虽自封为西楚霸王,具有了仁义的思想,却不懂得如何适时地使用仁义,这是可怕的。
也许很多人都读过王安石的《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很显然,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式决定战争的胜负,而项羽偏偏就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而不得民心的人。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推究项羽成败的原因,主要在于刘邦的拥护者是广大的农民特别是就秦国农民,而项羽的拥护者只是些野心的领主残余分子,两人所依靠的力量不同,因之后果也不同。”显然刘邦比项羽更明白取信于民的重要性,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而项羽既不得手下人的心,也不得天下人的心,这样看来,他最终失败是必然的了。他无法做到站在人们的立场上看问题,人们也必然无法去拥护这样一个人做王。项羽是自私的,他既不能替别人着想,也不是从政治利益出发,无论做什么都只全凭自己的好恶,最终导致了他所分封的各路诸侯纷纷造反。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李清照的《乌江》。它展示了一个有气节的英雄形象,活着要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也要死得气壮山河,这就是项羽!他在乌江岸,把爱马送给乌江亭长,却不肯过江称王;徒步杀死汉兵几百,是何等的凶悍;看见了旧友吕马童,蔑视地一笑:“听说汉王悬赏千金购我的人头,并赏万户封地,我成全你!”言毕自刎,这又是何等的悲壮!听说乌江边上有一个滚马滩,是项羽的爱马乌骓马看见项羽战死,在岸边滚地而死,因而得名。听说乌江岸边还有个抛首石,是项羽自刎时把自己的头扔给了吕马童而得名。这就是项羽,一个有气节的英雄,无论生死,都是轰轰烈烈!
这便是我眼中那个仁义,自私,有气节的西楚霸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形象的项羽,每个人对项羽的评价都是不同的。我们不能判孰是孰非,只要自己眼中的项羽能够幻化为为人景仰的形象也就够了!
写项羽的作文(三)
如果说到英雄人物,大家是否会想到西楚霸王项羽呢?
项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起义领袖,着名军事家,中国史上最强武将,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人称西楚霸王。
在我的眼中,()项羽只能做一名叱诧风云的大将军,而不具备帝王的胸怀。
其一是自满。项羽小时候“学书不成”,项梁很是生气,项羽却说“书足以姓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读到这里,我们可能会惊讶项羽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抱负。但项梁教他兵法时,他也是浅尝辄止。自满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了。
其二是暴烈。他坑杀了已降秦卒二十余万。火烧宫室。有人触怒他,他便“烹之”,却从不思考别人的话是否又可取之处。刘邦灭楚后,不诛杀项羽亲属,也与项羽的暴烈性格形成了对比。
其三是优柔寡断。这一点在鸿门宴中表现的最为充分。范增多次举玦示意项羽杀掉刘邦,但“项王默默不应”。刘邦逃脱后,范增只有叹“竖子不足为谋”,并做出一个惊人判断“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项羽的当断不断使他最终山穷水尽,死于自己剑下。
其四是多疑。范增本是项羽的得力助手,然而项羽却以为一个小小的离间计生出疑心,疏远范增,范增也离开他。在《高祖本纪》中刘邦分析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时说:“项羽有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多疑使项羽失去了身边最后有力的支持!
对于项羽的失败,我不会感到惋惜!性格决定了项羽的一生,山难改,性难移。能超越自己的又有几人呢?
2、评价项羽的作文
评价项羽的作文(一)
说到项羽,有生而发的一种敬畏和同情之感。不知为什么,刘邦和项羽之间,我更倾慕于项羽,他的神武可谓气吞山河;他的爱情,可为缱绻动人,大师,结局究竟是悲凉的,项英雄最终自刎乌江,美丽的虞姬亦是随风而逝。带给人是无限的惆怅和悲凉。
项羽,自然是一位英雄。天生神力。“吴中子弟皆惮之”其志向博大高远,一日始皇帝游会稽,项羽脱口而出这个人可以取而代之呀。其叔项梁因此奇之。气候,举拳而起,从者云集,破釜沉舟救越破秦,令诸侯莫敢仰视,及自封西楚霸王,众王反叛,更见其骁勇;讨伐手东西,往来翕手,未知疲倦,他很讲信用,只因允诺项伯善待刘邦的进言,他不顾亚夫示之者三于鸿门宴上放走了罗网中的刘邦;当吴江自刎时,他拒绝登上乌江亭长的救生船,而对身后的丛林干戈。他面对死亡,气概何其豪迈,真正的勇士是无法被震摄的,英雄项羽最终自刎死掉了。
他也是一位柔情似水的英雄,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霸王别姬的故事,无不体现到项羽柔情的一面。自古英雄爱江山,也爱美人,项羽是爱江山还是爱美人我认为他既爱江山,也爱美人。爱景山,他有南征北战,陶醉于西楚霸王的宝座;爱美人,他才随身不离虞姬。许多人觉得,项羽不应该因为美色在四面楚歌时,不开个例会,但试问,面临生死以别的边缘,谁不珍惜与爱人共度的时光,何况项羽身后有个如此乖巧的女子,难怪得到如此欢心。这处于项羽的柔情,他的重情义。
两军交战,拼死一搏,所当所迫,所击者服,未尝败北,这十二个字在项羽本纪里,项羽对自己的评价。项羽的一往直前,誓死如归的精神。如果能在如今社会中发扬,那么会多好。地震当中的,官员也秉持着这种精神,那么我想也不至于有那么多的伤亡人员。这为破釜沉舟勇往直前的前秦功臣让我感动。
项羽对士兵的友善,对部下的关系,同甘共苦的精神。历代是多少帝王所能做到的,又是多少现代人能顾及的。无良商贩为了私欲,剥削员工的事例比比皆是。为什么不能学习一下他的精神呢。
项羽,他让我叹息,让我感慨,让我伤感。他的血性和柔情,让我挥之不去,咏之不足。他虽然像流星,在历史长河中一闪而过,但他却成了一个文化符号,被人们无数次的所评价着。
评价项羽的作文(二)
当日,你见秦王出游,大胆说出“必可取而代之”。也许当时你被别人视为疯子,看作痴人。殊不知这是一种豪情,一种理想,一种男儿当存的抱负。果然,你年轻有为,迎着狂风暴雨,逆着历史的潮流,你涌上了历史的大舞台。
“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你是历史的典范。你英勇,你无畏,你威武,你战无不胜。你就是传奇。表面的光鲜,孰知背后的心酸。在无数个日落西山,你在霞光的映衬下舞到天昏地暗。累了,倦了,还要继续,始终坚持。或许连你自己也不知道何时该放下。为了成功,你执着的付出。
眼看着就要进军咸阳,岂料半路又杀出个刘沛公。你勃然大怒,扬言要击破沛公军。人们喜忧参半。沛公自然畏惧,亚父则倍感欣慰。但他们都不了解你所愤怒的不过是被信任的人出卖。那日,鸿门设宴。亚父怒斥“竖子不足与谋”。也许没人知道,你是故意放走沛公。人们说你这是没有政治远见。那是他们不知道“真情自在人间”。谁说的天下者就一定得落得个“背信弃义的美名”呢。沛公是一个威胁,但当日的兄弟情谊难不成是假的吗?为何别人无情,自己就一定得无义。做人不能有自己的原则吗?自古统治者就是不是人间烟火的代名词,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就不适合做君王了吗?不是吧!
自古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在人们说你是暴君的时候,他们却没想到你的温柔。当日“霸王别姬”,千古流传。你的柔情分明千古流芳,人们却还是昧着良心说你的残暴。其实他们不配说你。身处乱世,要么杀人,要么被杀。想必没有谁愿意被别人操控命运吧。那为何又要责怪你呢?为你的柔情不平。
最终,你还是顺了“天下人”的意。你败了,为了你的“江东父老”为了天下人,你彻彻底底的败了。无数人嘲笑你输不起。千万人责怪你不东山再起。他们不懂,不懂啊。其实,你无比勇敢。为什么打仗?为天下安宁。那战争又带给了人们什么?动荡不安。难道要说“我为了天下百姓而祸害苍生”?这不是很可笑吗?只有真正的大丈夫才能做到这样的胸怀天下。所以你不懦弱,相反你无比伟岸。
时光匆匆流逝。项羽,尽管你已化为了一片尘埃,但你的男儿气概,你的英雄本色会一直延续。人们对你的误解终将随风而去,剩下的将是不朽的传奇。项羽,我敬重的真英雄!
评价项羽的作文(三)
当他将沉重的利刃举到颈边,当他消失在滚滚东去的浪花声中,当鲜血染红了半边的云彩,英雄哀喊,乌骓悲鸣。他要完成的千秋伟业,他要把“项羽”二字刻在帝王册上,然而,四面楚歌涌过脑海,曾经拔剑举鼎的豪迈瞬间化为无奈。
可我一直固执的认为项羽应成为真正的霸王。
提起楚汉之争,大家都会欣赏刘邦,欣赏他的用人之道。我却欣赏项羽,他的锐气,他的突兀,他的彰显,让历史也惧怕三分,不仅如此,他的心直口快,有情有义也应为人们所称赞。
鸿门宴上,项羽没有杀刘邦,这是优柔寡断吗?不。是因为他答应过项伯要好好对待刘邦,以至范增再三提醒,项羽都默然不应。如此守信,难道不应为他喝彩。当樊哙闯入帐中,项羽不仅不治樊哙的罪,反而好好对待他。如此真性情,难道不应为他鼓掌。
而刘邦,在一次逃避项羽追击时,()竟狠心抛下了他的妻儿老小。项羽呢,他决不会做出这种事。在他失败后,在军帐中问他的爱妃虞姬,该怎样安置她。虞姬泪流满面,拿起项羽的刀自尽了。项羽不及阻止,只好看着曾杀敌无数的宝刀竟杀死了自己心爱的女人。在乌江畔,他不忍杀了追随多年的坐骑,一人下马与敌人斗争,身受重伤。最后,他的坐骑见主人已死,也跳入江中。如果项羽无情无义,他的爱妃、坐骑会无怨无悔的追随他吗?
只是,项羽啊,项羽,你为何不肯过那江东呢?如今,陪伴你的只有呜咽的滔滔江水,而你的业绩呢?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被你一刀抹杀,你的死,又换回了什么呢?只有江东子弟背负的辛酸与泪水罢了。
但我忘记的是你四面楚歌的窘迫,铭记下来的是你的霸气,你的大度与你的痴情。
项羽,一个英雄,一个无愧于“鬼雄”之称的英雄。
3、我眼中的项羽作文
我眼中的项羽作文(一)
在数千年前,乌江亭畔,他吻别了自己最心爱的女人,将额前的一束君王之发割去,驾着陪伴他征战多年的乌雅马,满腹豪情,一如当年,消失在萧萧寒风中…
他!项羽!绝非人们心目中的直肠汉。但也不可能与厚黑无涉。
项羽的个人品质造成了他的失败。他绝非智力低下,而是才气过人,可是那过人才气并没有帮助他,反而使他成为继秦的统治者。项羽他一生戎装,作战骁勇,是出了名的武将。但他脾气暴躁,杀人太多。在项羽攻下秦都咸阳后,没有安抚民心,反而杀了数万名投降者,者使他大失民心。以至他后来在阴陵迷失道路,问一田夫,田夫还为他指了一条死路,一条绝路。可见,项羽失民心之惨重!
项羽蔑视知识也为他的失败埋下了伏笔。在他少年时期,学书,学剑,学兵法均浅尝辙止。他认为:“书足以记姓名而已。”可见,他对知识的蔑视程度。知识在他心目中根本一文不值!作文
项羽他居功自傲,自做主张,优柔寡断,有妇人之仁,而且不善于用人,使他自己周围的一大批有才干的谋士不得尽情发挥他们的才华。有的甚至区投靠刘邦!虽然项羽威武雄壮,气势夺人,但是却过于个人主义,没有眼光。刚猛无铸却逆时代潮流而行,恢复割地分封制度使他在一度失去民心。
当然,项羽的个人英雄主义精神也是不容忽视的。垓下悲歌后的东城快战无不在体现着着一点而到了乌江自刎的那一刻,项羽的从容坦荡也值得称赞。作文
项羽失败了!因为他不懂得“名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狡诈:他不懂得“把握机遇,鸿门宴上一了百了。”的玄妙:他也不懂得“竖子,不足为谋。”的道理。他只明白“诚为基信为本”的为人之道。所以他失败了!
在史册名中,我想,项羽永远只是一个黯淡的角色,令人感到悲哀,刚到惋惜。项羽,他没有一统江山的功绩,没有气壮山河的伟业,有的也许是“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骂名。
我眼中的项羽作文(二)
知道项羽,是原于那首<垓下歌>:虞兮虞兮奈若何!,七个字,把一个深情男子的形象刻入我的脑海,成为烙印,成了所有男子的典范。
一直都在为霸王别姬的故事感动着,一直都在想,怎样的一个男子才能让虞姬那样奋不顾身的去爱,所以我开始走近了他。
慢慢的,我了解到-- --
鸿门宴上,他的不忍。范增几次向他示意,他却无动于衷,他不是没有看到,他更不是傻子,他当然知道放虎归山的后果有多么的严重,可是,在他对面坐的那个人是他的兄弟啊,他怎么忍心?在范增生气的时候,可曾看见了他内心的干净,透明?
解兵东归,他的信任,对方是和他打了那么多大大小小场仗的人,他居然可以如此的信任他,是因为黎民百姓,还是因为他相信人性的单纯?我至今仍不清楚,但是,我知道的是,他被骗了,被骗的很惨,他的离开,却换来了小人的背信弃义,项羽,你怎会如此轻易的去相信一个人?
霸王别姬,他的深情。'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每一个字,都如同鼓锤隐忍的敲进我的心中,我想,虞姬的内心一定和我一样,不然,她一个弱女子怎么会有勇气在吟完'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后引颈自刎?当项羽抱这虞姬逐渐冰冷的身体的那一刻,他的深情足以让天地动容。
乌江亭旁,他的简单。他认为无颜见江东父老,所以至死不愿意渡江,他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人,哪怕自己无罪,也要揽过所有的责任,用他自以为最好的东西去偿还。比如生命。他没有错,错的,只是他的简单啊!
乌江自刎,他的勇敢,我以为自刎就已经需要很多的勇气了,我实在想不到项羽把头抛给吕马童的那一瞬间,他又需要多少勇气的堆积,他的死,都如此壮烈,他用他的勇敢,把一群汉兵的胆怯逼得无处盾形。
这就是项羽,不忍,信任,深情,简单,勇敢的化身的他,所以,也就不用奇怪为什么虞姬那样的死心塌地了。若是我,也一定会为了这颗乱世之中干净的心心甘情愿的付出!
我眼中的项羽作文(三)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的这首诗赞扬了项羽宁死不过江的精神,但读过《史记》中关于项羽的章节后,我对项羽有了自己的看法。
项羽是个英雄。
项羽是个武艺高强的人,可以冲锋陷阵,转瞬间就能杀敌百人。他用兵大胆,敢于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我佩服他的胆略和勇猛。看到秦始皇出行时,他竟敢说出自己可以取而代之。千古英雄,谁敢和他一般出此豪言?从这点看来,项羽的确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英雄。
但项羽是位失败的英雄。
首先,我认为他不注重文化,只崇尚武力。他甚至认为读书无用,只要会写自己的名字就足够了。可他没想到,不学习,在某方面就会无知。无论是带兵打仗,还是治理国家,无知都会成为一块绊脚石。
其次,我觉得他不善于用人,不能把握好时机。()无知使他不知人,更不善于用人。张良韩信都曾在他的麾下任命,可他不能知人善任,竟使这两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为刘邦所用,自己却被打得一败涂地。总有谋事范增为他效力吧,可连范增的才智都给浪费了。他不执行范增的计划,“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多好的机会呀,可项羽偏偏错失良机,还中了刘邦的计策。不能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致使范增离开他,在忧愤和疾病中逝世,从而使自己彻底失去了这个谋士。
项羽还是一个不善于总结失败原因的英雄。
项羽临死前曾说:“天要亡我。”而不从自身找原因。项羽盖世英雄,却只是会逞匹夫之勇,不能驾驭天下英雄,到死都不认识到自身的弱点,只是自欺欺人地把失败的原因归于天,真是可悲呀!
4、我心目中的项羽作文
我心目中的项羽作文(一)
彼可取而代也。
——题记
项羽,后人心目中完美的西楚霸王、将门之后,他才气非凡,也许历史赋予了他太多的评价,但是我想,他或许在我的一生中,都会是一个不朽的英雄。
我喜欢项羽,或许是在霸王别姬时,那时的他,抛开了豪爽,抛开了战场上的威武,只剩下一份普普通通、真挚的感情,他唱起了凄美悲歌,悲伤地像个孩子。
我喜欢项羽,或许是在东城快战中,那时的他,把不畏强敌的勇气发挥的淋漓尽致。他率领二十八位战士英勇作战,这次战斗并不是最精彩的一次,却最像是在证明自己。他直到最后仍旧不服气,他唱起了英雄悲歌,倔强地像个孩子。
我喜欢项羽,或许是在“若闻汉军四面皆楚歌时”,我知道,他缺乏政治家的智慧和风度,他知道自己被包围了,他想要好好活着,他想要逃,即使大部分随从已经走散,他还是不顾一切的逃,因为他为了自己,为了八千子弟兵也要好好活下去,他唱起了无奈的悲歌,他迷茫的像个孩子。
我喜欢项羽,或许是在他凄凉的笑着说:“若非吾故人乎?”时,他的“宝马赠亭长,头颅送故人”的豪爽,那一刻,他没有了西楚霸王的霸气,没有了一气斩杀一百多人的力气,他只是想不通,那不是我的朋友吗?他唱起了慷慨悲歌,无助地像个孩子。
项羽,那个叱咤风云的霸王,那个铁骨柔情的汉子,那个像孩子一样的英雄。那一刻,英雄也没有了往日的霸气,他可以每时每刻流露出最真实的心情。他明白自己已经无颜见江东父老,他明白造福百姓为荣。他说:“天之亡我!”他是一个英雄,一个真正的男人。
我喜欢他,一点一滴。
我心目中的项羽作文(二)
说到项羽,有生而发的一种敬畏和同情之感。不知为什么,刘邦和项羽之间,我更倾慕于项羽,他的神武可谓气吞山河;他的爱情,可为缱绻动人,大师,结局究竟是悲凉的,项英雄最终自刎乌江,美丽的虞姬亦是随风而逝。带给人是无限的惆怅和悲凉。
项羽,自然是一位英雄。天生神力。“吴中子弟皆惮之”其志向博大高远,一日始皇帝游会稽,项羽脱口而出这个人可以取而代之呀。其叔项梁因此奇之。气候,举拳而起,从者云集,破釜沉舟救越破秦,令诸侯莫敢仰视,及自封西楚霸王,众王反叛,更见其骁勇;讨伐手东西,往来翕手,未知疲倦,他很讲信用,只因允诺项伯善待刘邦的进言,他不顾亚夫示之者三于鸿门宴上放走了罗网中的刘邦;当吴江自刎时,他拒绝登上乌江亭长的救生船,而对身后的丛林干戈。他面对死亡,气概何其豪迈,真正的勇士是无法被震摄的,英雄项羽最终自刎死掉了。
他也是一位柔情似水的英雄,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霸王别姬的故事,无不体现到项羽柔情的一面。自古英雄爱江山,也爱美人,项羽是爱江山还是爱美人我认为他既爱江山,也爱美人。爱景山,他有南征北战,陶醉于西楚霸王的宝座;爱美人,他才随身不离虞姬。许多人觉得,项羽不应该因为美色在四面楚歌时,不开个例会,但试问,面临生死以别的边缘,谁不珍惜与爱人共度的时光,何况项羽身后有个如此乖巧的女子,难怪得到如此欢心。这处于项羽的柔情,他的重情义。
两军交战,拼死一搏,所当所迫,所击者服,未尝败北,这十二个字在项羽本纪里,项羽对自己的评价。项羽的一往直前,誓死如归的精神。如果能在如今社会中发扬,那么会多好。地震当中的,官员也秉持着这种精神,那么我想也不至于有那么多的伤亡人员。这为破釜沉舟勇往直前的前秦功臣让我感动。
项羽对士兵的友善,对部下的关系,同甘共苦的精神。历代是多少帝王所能做到的,又是多少现代人能顾及的。无良商贩为了私欲,剥削员工的事例比比皆是。为什么不能学习一下他的精神呢。
项羽,他让我叹息,让我感慨,让我伤感。他的血性和柔情,让我挥之不去,咏之不足。他虽然像流星,在历史长河中一闪而过,但他却成了一个文化符号,被人们无数次的所评价着。
我心目中的项羽作文(三)
那在反秦战争中名声大噪的西楚霸王,那英勇又悲壮的一生,项羽,即使最后落了个自刎的下场,即使他在四面楚歌的局面下彻底失败了。但,他依然是人们心目中“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士,仍是“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英雄。纵使结果不尽人意,但没有人敢说项羽的一生是失败的。
年少时的项羽,欲学“万人敌”;那是的他,身高八尺,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却真诚的与类似于“小混混”的刘邦称兄弟。他虽年少,却敢于破釜沉舟,一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楚怀王说项羽性情浮躁,但他却以这气势威震天下。在那楚汉之争中,主角无疑是他。在那青涩岁月,他竟领着百万兵马,意欲收复天下。这样的他,怎么叫人不敬佩?
之所以说项羽是英雄,因为他仁,他义,但这却害了他自己。他本着“惜英雄重英雄”的心,与樊哙惺惺相惜;他念着旧日的情意,令刘邦与死神擦身而过,引得范增亚父失望摇头。他抓来了刘邦之父,威逼刘邦,刘邦却嬉闹着,叫项羽“分他一杯羹”。可项羽却下不了手,世人皆话他傻楞,但这就是项羽那之情的心性啊。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片净土,那充斥着世间所有的美好,而项羽则坚诚地守护者,纵使明知在这乱世中,那会成为他致命的弱点。
思项羽,思他的意气风发,()他的仁义双全,他的至情至圣,他的执着真诚……
项羽的败,是必然的。他的仁义注定了这一悲剧。刘邦出身于一市井流氓,没有项羽的义薄云天,但他却用了权利与利欲代替了那铁骨铮铮的正义。不得不说,只有这样的统治者才能延续秦始皇的统治。现实对项羽来说,无疑是“天亡我也”。如此一位有才有能的霸王,却不能登上那荣耀的胜利顶峰,不由得令人深思……世上有多少人计入项羽,有才却意欲不得志,只能抱憾而终,现实总能把人们压弯腰。
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的悲凉,但那八百骑兵仍然生死相随。是怎样的统领,令他们甘于以命相许,以血相卫?儒家有一弟子说,人分虎豹及狼样两类。然而项羽这样的虎豹之王,却被那卑鄙的狼样凭着他自刎而死的尸身到刘邦处拿封赏。世事是如此的不公,然而刘邦掌握了人们渴望利欲的心态,却践踏了项羽那英雄气概,得了天下。
可见,人们心中有着不可泯灭的贪。这人心构成了这世界,而拥有着项羽的那样的执着与真的人,注定会被这世界背叛,落得那悲戚的下场。然而,除了叹息,我们又能说什么?
至今思项羽,思那血性男儿,思那顶天立地的无畏,思那乌江边滔滔不绝却又悲悲戚戚的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