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国平:在义与利之外
周国平:在义与利之外
"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中国人的人生哲学总是围绕着义利二字打转。可是,假如我既不是君子,也不是小人呢?
曾经有过一个人皆君子言必称义的时代,当时或许有过大义灭利的真君子,但更常见的是借义逐利的伪君子和假义真情的迂君子。那个时代过去了。曾几何时,世风剧变,义的信誉一落千丈,真君子销声匿迹,伪君子真相毕露,迂君子豁然开窍,都一窝蜂奔利而去。
据说观念更新,义利之辩有了新解,原来利并非小人的专利,倒是做人的天经地义。
"时间就是金钱!"这是当今的一句时髦口号。企业家以之鞭策生产,本无可非议。但世人把它奉为指导人生的座右铭,用商业精神取代人生智慧,结果就使自己的人生成了一种企业,使人际关系成了一个市场。
我曾经嘲笑廉价的人情味,如今,连人情味也变得昂贵而罕见了。试问,不花钱你可能买到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丁点儿恻隐之心?
不过,无须怀旧。想靠形形色色的义的说教来匡正时弊,拯救世风人心,事实上无济于事。在义利之外,还有别样的人生态度。在君子小人之外,还有别样的人格。套孔子的句式,不妨说:"至人喻以情。"
义和利,貌似相反,实则相通。"义"要求人献身抽象的社会实体,"利"驱使人投身世俗的物质利益,两者都无视人的心灵生活,遮蔽了人的真正的"自我"。"义"教人奉献,"利"诱人占有,前者把人生变成一次义务的履行,后者把人生变成一场权利的争夺,殊不知人生的真价值是超乎义务和权利之外的。义和利都脱不开计较,所以,无论义师讨伐叛臣,还是利欲支配众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是紧张。
如果说"义"代表一种伦理的人生态度,"利"代表一种功利的人生态度,那么,我所说的"情"便代表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它主张率性而行,适情而止,每个人都保持自己的真性情。你不是你所信奉的教义,也不是你所占有的物品,你之为你仅在于你的真实"自我"。生命的意义不在奉献或占有,而在创造,创造就是人的真性情的积极展开,是人在实现其本质力量时所获得的情感上的满足。创造不同于奉献,奉献只是完成外在的责任,创造却是实现真实的"自我"。至于创造和占有,其差别更是一目了然,譬如写作,占有注重的是作品所带来的名利地位,创造注重的只是创作本身的快乐。有真性情的人,与人相处惟求情感的沟通,与物相触独钟情趣的品味。更为可贵的是,在世人匆忙逐利又为利所逐的时代,他待人接物有一种闲适之情。我不是指中国士大夫式的闲情逸致,也不是指小农式的知足保守,而是指一种不为利驱、不为物役的淡泊的生活情怀。仍以写作为例,我想不通,一个人何必要着作等身呢?倘想流芳千古,一首不朽的小诗足矣。倘无此奢求,则只要活得自在即可,写作也不过是这活得自在的一种方式罢了。
箫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我曾经深以为然,并且佩服他把人生的可悲境遇表述得如此轻松俏皮。但仔细玩味,发现这话的立足点仍是占有,所以才会有占有欲未得满足的痛苦和已得满足的无聊这双重悲剧。如果把立足点移到创造上,以审美的眼光看人生,我们岂不可以反其意而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当然,人生总()有其不可消除的痛苦,而重情轻利的人所体味到的辛酸悲哀,更为逐利之辈所梦想不到。但是,摆脱了占有欲,至少可以使人免除许多琐屑的烦恼和渺小的痛苦,活得有气度些。我无意以审美之情为救世良策,而只是表达了一个信念:在义与利之外,还有一种更值得一过的人生。这个信念将支撑我度过未来吉凶难卜的岁月。
2、工作之外八小时,用辛苦换幸福
工作之外八小时,用辛苦换幸福
文/一直特立独行的猫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讲工作之余八小时,再次有感于这个话题,因为最近看一本书,书名就叫做《另外8小时》。
这本书里有一句话:如果你对糊口这件事已不耐烦,你必须改变。如果你想搬出小公寓,或者买大房子,坐头等舱,想要驾驭自己的梦想之车,你就要在这剩下的八小时里,从一个全职消费者,变成为兼职的创8者。(创8者:不满于于白天的工作,希望在剩下的八小时做一些与众不同的事,创造更多的自我价值。)
很早就听到过一句话,每天晚上8点-10点的时光,将决定你过怎样的生活。回想自己每天下班后的日子,不禁颇有一些共鸣。我是在三年前开始下班后写博客的生活,那时候刚毕业,职位低,加班多,每天都要工作到10点才能下班。我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每天要写1000字,之后慢慢加到1500字,雷打不动,哪怕写到凌晨两三点。这样强逼自己一段时间,果真写字畅快了很多。之后一切与工作无关的成绩,想来想去,都是因为这个博客起家,慢慢四散开来,无论是认识更多奇妙的人,还是出书拍电影,都能慢慢推导回这个博客的功劳。
有人会说,自己下班很晚,每天累的半死,回家只想洗洗睡了,或者看看非诚勿扰罢了,哪里有精力去做别的事情?其实谁没有经历过艰苦的时光?很多时候我们会给自己找借口,比如“太累会猝死”“明天再做吧”“真的一点力气都没有了”,于是日子一天又一天的熬过去,什么都没有改变。
太多的人只会抱怨工作无聊,薪水太低,想要逃离,却从来没有逃开的勇气,其实是没有逃开的能力。我们很少会对自己下狠手,掉在万劫不复的深渊日复一日,也不愿从电视机前挪开多看一页书。
励志传奇每天都在上演,每个人都会真心的敬仰那些经过自己艰苦奋斗成功的人士,却也慢慢对励志故事中的奋斗路线内心疲软。所有的励志故事都仅仅是励志故事罢了,永远也没法和自己产生共鸣。
其实没有谁能非常幸运的做一个自己很爱很爱的工作,大部分都工作都是为了领薪水过生活,如果你有远大的抱负和自认为天赋的内容,那就要试试这八小时另外的时光,而且要对自己足够“狠”.拒绝掉饭局和k歌,拒绝掉聚会和郊游,真正坐在家里一段时间,好好看一本书,或者研究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许你会说这太不利于你享受生活的美好,但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道理总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想像成功人士一样游山玩水还能同时赚大钱,首先要走过从普通人到成功人士的那段路。
其实我一直很私密的觉得,如果能真正利用好这下班后的八小时,为自己创造更多的自我价值,是一个真正能让人静下心来的好方法。如果你现在有一份下班以后要做的事情,那么上班的时间总会很专注于工作内容,因为最大的目标就是争取按点下班不加班,也因此没有时间去参与与没完没了的明争暗斗和没完没了的同事八卦。如果有一天自己把工作以外的内容做到足够养活自己,或者足够平衡自己上班时候的苦闷,那应该是个很完美的状态。
现在的自己的生活,看起来规律有序又纯粹,每天早晨7点起床,7:40-9:00写作,之后去上班,下班后是陪伴家人的家庭时间,读书1小时候睡觉。周末家人睡懒觉时候起床写字,下午是雷打不动的家庭时间,也有足够的时间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又不会妨碍与家人在一起的家庭时光。
最重要的是,写作已经成功的变成了我的减压方式,工作压力大的时候,想到回家以后就能安安心心的写字看书,精神立刻振奋起来,而在家写字的时候,仿佛全世界就只有这一件事存在,什么工作、报告、邮件,通通都消失了。
用多一点点的辛苦,去换取未来大大的幸福,小小的副业计划则能开创你的人生。当你对自己利用剩下的八小时创作出来的成果,抱有无比的热情时,就可以挨过最糟糕的时光。
3、成功总在你工作的八小时之外
成功总在你工作的八小时之外
文/杨东红
每个上班族每天都有三个八小时,第一个八小时是工作,第二个八小时是休息,第三个八小时是业余时间。
业余时间可以造就一个人,但也能毁掉一个人。
它既漫长,也短暂;既枯燥,也有趣。
你要善于利用时间,不要把“空闲”变成“空白”.
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改变人生命运的机会,常常是在这八小时之外,你应当学会管理时间。
世界着名的管理咨询公司盖洛普曾对1000多位多才多艺的社会名流的成功经历进行调查,得出了一个令人吃惊却又极其简单的结论:他们的辉煌不过源于每天比别人多用一个小时来做有意义的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精力十分旺盛,许多人都认为他是休息得好,还有人认为他是食用了营养品。但盖洛普的调查结果却是:罗斯福每天都花一个小时的时间,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玩邮票。
世界织布业的巨头威尔福莱·康日理万机,他在中年以后却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油画家,原因是他每天早起一个小时来画画,一直画到吃早饭为止。画画让他养成了早起的习惯,因此他的身体也特别地健康。十多年过后,他所创作的油画有几百幅被人以高价买走。好心的他把那些钱全都用做奖学金,奖给那些攻读绘画艺术的学生。
罗斯福和威尔福莱·康都是工作繁忙的人,但是由于他们舍得每天花一小时来调节自己,由此造就了令人瞩目的奇迹。
20世纪70年代末,一个日本的年轻人开了间小杂货店。按照当时人们的经营习惯,杂货店一般在晚上10点钟就都关门了。一天晚上,年轻人忙着清理货架准备关门的时候,店里忽然走进几个买东西的人,年轻人接待了他们。送走他们之后,年轻人又在店里多呆了一会儿,结果又有几位顾客上门。后来,这个年轻人改变了店铺的经营时间,每天营业到11点才关门。由于比其他杂货店营业延长一个小时,他的店铺因而成了附近人们深夜购物的首选地点。一年过后,他的小杂货店规模扩大,营业总额达到了2亿日元。他趁机发展,生意越做越大。到2002年的时候,他的公司总营业收入达到了48亿日元。这个成就大业的年轻人名叫安田隆夫,日本赫赫有名的商人。
安田隆夫的成功只因为他每天多营业了一小时。奇迹的产生并不困难,就看你每天有没有多花时间来努力工作。那多花的一小时,就是造就辉煌的关键。
一个人只要每天肯花一点时间来做有意义的事,不管那是否与工作有关,日积月累,他都能取得回报。时间不必太多,每天一小时,足够了。
有个朋友曾对我说,他所从事的工作是个机械重复的过程,像钟摆一样简单。他说,平凡的生活让他在太阳升起和落下中数着度过每一天。他感叹无数的日子从自己身边一天天溜走,而他依然重复着又一个白天和黑夜。在这样的重复中,他认定自己将一直平庸地生活下去。
对此,我给他讲了这个故事。他听后恍然大悟,原来可以这样生活!不需要你过分去追求,每天腾出一小时,做你想做的事,你就会有一个别样的人生!
而有些人安于现状,每天在浑浑噩噩中虚度美好的人生岁月。要知道,不是每一名成功人士都会有一把通向成功之路的钥匙。坐在人生金字塔顶的人,也不一定是天才。人们眼中所谓的天才,他们也是在平凡中生活。平凡的生活描绘出了他们不平凡的人生。罗斯福和威尔福莱之所以成为名人,我想,就在于他们每天挤出了一小时。
4、起家于八小时之外
起家于八小时之外
文/张广歌
8小时之外诞生的首富
大多数人恐怕没有想到,相当多的亿万富豪是起家于8小时之外的。
8小时之外淘金,一不小心就成为亿万富豪首推马化腾。
马化腾的身价现在大约是20亿元人民币左右。在深圳大学学习的时候,马化腾的电脑技术水准已令老师同学刮目相看,他既可以成为各种电脑病毒的克星,又能为学校电脑网络维护提供不错的解决方案,同时又经常干些将硬盘“锁住”的恶作剧,让学校机房管理员哭笑不得。
马化腾毕业之后,进入深圳润迅公司工作。他是一个爱折腾的人,业余时间闲不住。他曾经自己投了5万元,在家里搞了四条电话线和8台电脑、承担起一个网站深圳站站长的角色,每天在工作之余忙得不可开交。通过网络,马化腾结识了相当多的朋友,例如网易的丁磊就是他的老友。这对马化腾后来走上创业之路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当年一起喝啤酒的时候,我们只是打工仔而已,都还不知道未来。丁磊后来的成功为我带来了启发,只要去做,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业余时间,马化腾还不断为朋友的公司解决软件问题。而他和朋友合作开发的股霸卡在赛格电子市场一直卖的不错。这使他不仅在圈内小有名气,而且也有了相当的原始积累。再加上业余时间炒股票挣来的70多万元,马的创业资金积累超过了100万元。而且,由于经常在网上使用国外的聊天软件聊天,马化腾动了要开发中国的聊天软件的念头。而这笔资金的积累,也让马化腾有了创立腾讯公司、像丁磊那样成为中国互联网巨富的念头。
1998年10月,马化腾辞职,接着,他创办了腾讯。在决定做聊天软件的时候,国内已经有了两家公司先做,产品比腾讯更有市场名气。马化腾没有想得更多,只是想着赶紧能挣钱,马化腾曾经想把他的项目卖给中华网,后者说要到3万用户才买。现在,他庆幸当初没有贸然行事。现在,他经常这样告诫同行:“要在互联网上掘金就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许多很有才华的网络人才往往没有注意这一点而失去了长远机会。”
身价高达102亿美元的丁磊,曾经连续3年成为中国的首富。相当多的人恐怕想不到,丁磊的第一桶金,大约50万元人民币,大部分是8小时之外写辛苦写软件挣下来的。拿着这些辛苦积攒下来的钱,丁磊在一间只有7平方米的房间,开始了自己创业的第一步。
充分利用8小时之外,还会让你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柳传志手下的干将之一,弘毅投资公司总裁赵令欢,也是在“8小时之外”与柳传结上缘分的。
赵令欢,198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1987年赴美留学。曾任美国infolio,inc.,vademltd.董事长兼ceo,u.s.roboticsinc.副总裁兼总经理。他在马雪征的引荐下,于2001年下半年,来到联想集团的老办公楼,在那里,他和柳传志第一次握手,并兼职成为联想的“战略顾问”。此后,几乎每个月,赵令欢都飞临北京,约会杨元庆、马雪征,并在北京待上一周为联想集团的国际化“出谋划策”。
现任百度公司副总裁的梁冬,目前拥有百度12万股期权,价值约1000万美元,他的这笔“横财”绝对是“8小时之外”掘来的。梁冬原来是凤凰卫视的娱乐节目主持人,后来因为偶然的一次机遇,与百度高层相识,并成为百度的顾问。在与凤凰卫视的劳动合同到期之后,梁冬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百度的副总裁,并获得了公司0.4%的股权,在百度上市之后,梁冬很快暴富。
李政道们真正吃饭的地方
李政道的主要收入来自于他的兼职,而不是他从事的科研工作。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科学家都是非常本份、老实,视金钱如粪土的人。但是,在革命不忘致富的今天,这个传统观念可要变一变了。
着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有两张名片,一张是“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会长”的头衔,另一张是“利曼兄弟股份有限公司”的职员。李政道博士在递给人们第二张名片时往往说:“这是我真正吃饭的地方。”着名的美国硅谷,也正是因为有了兼职制度,才得以成为全球科技的圣地。
目前,在中国,利用业余时间开公司,正在成为大学教授的一种选择。李卫武,华中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虽然是一位普通的硕士导师,却是学生眼中出名的“财富教授”,不仅课讲得特别好,而且拥有中国最大的民营公司--湖北畅响生物技术公司。目前李卫武的身价已经高达4000万元。
这位出身贫穷的大学教授经历了青年时“结核病”的磨难和那个特殊年代带给他的厄运,同时也把他造就为一个具有超前“赚钱”眼光的经济学者。
李卫武发现,在他周围有一批专家和教授,他们有强大的研究能力,有发明成果,却搁在实验室不能产业化,相反在美国,大学教授都以开办公司为荣。于是,他在教学之余,琢磨起开公司的事情。在他的牵头下,由美国斯坦福大学与武汉地区部分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博士共同创办的畅响公司,以强大的科技能力和运营能力浮出海面。他们研制开发的畅响em生物系列产品,将中国生物技术开发应用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据说这是一种可让稻田只长稻子不长草,可让堆积如山的牛粪不见苍蝇飞舞,闻不到一点臭气的产品。该产品在短暂的时间内畅销国内11个省市的1000块区域,每年营业额高达数亿元。
李卫武掘金的过程,并不顺利。除了曾经出现过的资金周转上的困难,最大的打击来自于他的家庭,一惯支持他的夫人改变了态度,担心他因办公司影响教学、累坏了身体,破坏其在学校的形象和名声,将来的退休金也有可能受到影响。
但是,李卫武情愿冒这个风险。他担任武大副校长、武汉华软集团董事长的弟弟帮助他解决了大部分资金问题。目前,李卫武个人占有公司20%的股份。“按10元一股市值计算,上市后我有4000万元资产。”李卫武笑道。
“钱是一个数字,重要的是人的观念转变。”回忆过去的创业经历,李卫武最大的感慨是,“在经营中学到的东西超乎想象,要否定自己许多过时的东西。许多人害怕风险,担心失败,不敢走出固有的生活模式,也就不会收获。”
李卫武大胆的8小时外掘金,不仅使他拥有了一家成功的公司,他的成功经历更被学校和同事所肯定。而他的经济学课程更受学生欢迎了。
业余写作成印钞机
国内文坛“四大金刚”,即国内四个版税收入最高的人--王朔、叶永烈、二月河和海岩中,恐怕只有海岩才会说,“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商人,而不是作家。”目前,海岩的正式的身份是:北京昆仑饭店总经理、董事长,锦江国际(集团)公司董事高级副总裁。
海岩用1/10的时间挣到了9/10的钱。在当今文坛中,海岩的版税达到12%,可以算是最高的。有媒体披露,海岩早已经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千万富翁作家。海岩的口头禅:“我写东西肯定要赚钱,如果不给稿费,肯定就不写了。”
海岩是8小时外写作。“我是比较勤奋的作家。很多人问我,怎么去安排时间。一天24小时,没有什么可安排的,也没有什么可挤的,就这么多。我一直在说,我写作时间是晚上10点以后和早上8点以前,这段时间是我自己的休息时间,我可以自由支配。”
也许海岩不是中国最好的作家,但他肯定是中国最辛苦的作家。目前海岩已经差不多连续写作10年,中间没有间断过,每年出版的字数在80万字以上。海岩如此高产的一个秘诀是追求“速朽”。“只要把道理说清了,我就不再逐字逐句打磨它。”
如此多的“产量”,并且又深受市场欢迎,但是海岩一直不愿把自己归结到文化人这个圈里来。他认为自己是旅游行业的一个企业工作者。“我在旅游行业有比较高的头衔和地位的,只不过是大众不了解。大众误以为我是一个作家。”
除了海岩这种身家千万的业余作家之外,还有许多普通的业余撰稿人,靠8小时外,“写字”赚钱。王刚是北京稿件见报较多的业余撰稿人,他从海岩身上受到了很大启发。
有一句话他经常挂在口头上,“放假的日子我最忙。”放假期间,他除了偶而打打羽毛球、下一两局象棋放松外,就是满大街跑新闻、在家伏案写文章。近三年来,他的业余时间几乎没有浪费过,一部电视剧他也没有看过。写稿、改稿,直到深夜才结束都是常有的事。他的正式工作虽然换了几个,但是业余的“写作职业”还没有间断。
王刚经常与报社有联系,还时而接到报社的任务:报社接到社会报料后出于各种原因请就近的通讯员们帮忙调查事实经过,求证事件真相,王刚就成了报社的“编外记者”。虽然报社曾经邀请过王刚“转正”,成为报社的记者,但是王刚还是更喜欢这种两栖生活,因为他目前的工作虽然收入不是很高,但是非常稳定。而成为全职记者,他感觉还不成熟,因为记者有时候很辛苦,而且现在工作也不是很稳定。
对于王刚先生而言,写稿的最大收获就是使人生的价值不断得到提升。长年累月的辛勤劳动总会有甜蜜的收获。他的稿费收入远比工资要高,为了不因为稿费的事而招致同事们的“另眼相看”,他只好将通讯地址分别留在3个地方,还用上妻子和母亲的名字。除收获数量不菲的稿费外,还获得了不少荣誉,甚至超过了本职工作的获得的成就感,工作之外他们的交往圈子扩大了,见识增加了,对社会多了一层理解。
他们为什么能够成功?
丁磊、马化腾,他们在成功之前的业余工作中,不仅仅非常幸运的掘到了第一桶金,而且从事的都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从中为自己寻找到了未来事业大发展的机会。这是他们日后成功的关键。而且他们从事的行业都是属于it,而it正是目前兼职最热的行业之一。这是因为最近人们对it的热情依然不减,近几年it业的蓬勃发展,无数创业英雄的巨大成功,令许多人定下了向it业谋求发展的方向,不是专业出身的人士在如此环境中,多多少少也会接触到许多it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励志电影 )这对他们如今喜欢和想选择it作为兼职密不可分。小到pc机发烧友、网页制作设计,大到程序编程,“掩盖身份”的it狂热分子正蓄势待发。马化腾、丁磊的8小时之外的经历告诉我们,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对于未来的成功很重要,但是,资本的原始积累、第一桶金的获取更加重要,因为这样才能在机会到来的时候能够抓住。
而教授开公司,在知识经济时代,也会越来越普遍。李卫武的成功在于他抓住了21世纪另一个新兴的高科技产业--生物产业所带来的机会。身处高校环境的他,非常清楚他缺的不是研究人才,而是如何组织这些人才,将这些人才的研究成果产业化,发挥经济效益。他的这一做法,在于洞悉中国教育资源的潜在力量,比别人领先一步对中国教育“沉淀积压”的资源进行了挖掘。另外,这类人的工作时间相对来说比较灵活,有较多的时间可以用来兼职。伴随着中国教育、科技体制的优化和完善,相信教授公司或者“兼职教授”会越来越多。
海岩的成功在于他的勤奋。他的成功再一次验证了那句古老的格言:道酬于勤。每年80万字的文字,大部分是在晚上10点以后,早晨8点之前完成,肯定不是一般人所能坚持的。如果你也有海岩这样旺盛的精力、持久的毅力、甘于吃苦的精神,那就兼职吧,你将会像海岩那样成功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有人说,一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二是从自己喜欢的事情中赚钱。
8小时外掘金,靠如下四点无可比拟的优势,帮助那些苦苦求索的人实现他们的最高境界:一、增加经济收入;二、更充分地发挥个人的能力;三、拓展人生经历,满足个人喜好;四、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职业。
如何成功
8小时外掘金,固然可能创造点奇迹。但不能胡来。以下建议对你有很好的帮助。
1、要量力而行。着名的思科公司的创始人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对教授夫妇。虽然学校允许他们兼职工作,而且在公司创立的初期,他们的兼职对公司的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但是他们明白自己的真正所长是什么,在公司很早的时候,就专门聘请了职业的管理阶层。甚至后来,他们又把自己在公司的股权出售,彻底退出,专心致志研究新的技术。说不定他们正在研究的新技术会哺育出另一个“思科”。
2、兼职工作不要唯利是图,应该尽职尽责。去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魏杰教授辞去新疆屯河独立董事一事,再次引起经济学界的轩然大波。“已经做了差不多3年独立董事,为什么在公司要倒台的时候才选择离去?”据相关媒体披露,目前北京许多知名的经济学家,业余收入高达100万元,二流的经济学家也有几十万的收入。但是他们如此高的收入,备受争议。因为相当多的经济学家已经丧失了学术上的独立性,“独立董事”并非独立,成了企业的代言人。与此同时,经济学家的社会形象未免被蒙上了阴霾。
3、员工在工作时间之外或公司之外做私活,不要影响到正常的工作绩效,更不要把私活带到公司来做。一旦被发现,有时候后果很严重。譬如联想集团就有“天条”规定:凡联想人一律不得从事第二职业,否则一经发现开除不赦。
4、从事兼职工作不能侵犯本单位的商业秘密。与本单位有竞业限制约定的员工,不能在同行业从事兼职工作,而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在与本单位没有竞争关系的企业内从事兼职工作。否则,就要向本单位承担违约责任。
5、注意保护自己的兼职劳动成果。因为是兼职,并不能与兼职单位形成劳动关系。这样自己的劳动成果有可能受不到法律的充分保护。某设计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在一家私营企业兼职从事新产品的设计工作。工作之初,私营企业老板为了支付一些报酬,就口头承诺:“等您的产品设计成功申请专利时,我把专利权分给您一半。”该设计人员信以为真,只领取了很低的一点报酬就为老板设计产品。没想到,产品设计成功后,老板却以企业的名义独揽了专利权。该设计人员要求专利权应该按约定由自己和业务共有时,却拿不出任何书面证据来,吃了哑巴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