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你得承认世界上有全面超过你的人_全面回忆影评

1、首先你得承认世界上有全面超过你的人

首先你得承认世界上有全面超过你的人

文/卢硕岩

最近遇到很多事情,感触良多,写给有相似感受的人们。

(一)

我一个朋友上大学开始学钢琴,自己从生活费里挤出钱报了个学习班,虽然一直水平不高,但热情不减,一有空闲就去琴房练,总跟我说假如钢琴弹得不错,以后就去做个钢琴老师。所以我一直认为她是把钢琴当成爱好,单纯的享受这个过程。

昨天她突然很低落,神情沮丧。原来是她想去学校军乐团,面试的时候让现场弹曲子因为生疏弹的不流畅,问她一些乐理基础也不很清楚,被刷了。

她说这学期开始,学习班人多了,琴房只允许每个人一周练两次,想去校军乐团因为可以有一个随便练琴的地方。但是原本熟悉的曲子练的少就弹不好了,又加上没接受过系统的音乐课程,所以乐理知识也说不清楚。她觉得自己学的很快,也很热爱钢琴,钢琴老师也说她有天赋,但,还是被一大堆人轻易的超越了。

她在台上有想哭的冲动,别人小时候就开始练琴,自己家里没条件,大学了自己能学琴了,再努力却还是跟别人差一大截。

我安慰她既然把钢琴当成终身的爱好,不一定现在要比谁厉害,只要喜欢就好了。但她坚持要开始自己攒钱买一台电钢琴,我也再没说什么,因为一些外界因素被别人比下去的确很难受。

(二)

前些天在看bootstrap的时候,发现了这个个人网站,www点dandyweng点com忽然眼前一亮,不但是因为出色的设计,更因为它的主人是一个17岁的孩子,一个优秀的摄影师,一个几乎游历了全中国的旅行家,接受homeschool教育,英语水平很好,编程对于他来说只是一个业余爱好。自己折腾这么久的web,连一个随便玩玩的孩子做的网站也比不上。

我叫过实验室其他的几个人过来看,在称赞他的设计和摄影之余,有人说不上学那些基础文化知识怎么办?但人家的语言表达能力似乎比很多大学生都要好;有人说不经历学校生活,会不懂沟通,不成熟。但他在社会的经历足够丰富,比同龄人也要成熟很多;还有人说小时候去那么多地方也没啥感受的,10岁去长城和20岁去长城完全不一样。我说非得有感受才去旅游吗。

这些为那男孩的辩解,只是想掩饰内心压不住的混着自卑和酸味一个念头,我想找到一个比他强的点,哪怕一个也好,这样用谁都有长处和短处敷衍过去了。

他网站最下面一行写着“谢绝一切商业性摄影、设计或web开发相关工作的邀请,我从不为他人进行创作,与费用无关,望理解。”

对我们这种整天对着电脑,天天码代码,还在为一份稍微工资高点的工作而不停投简历的人来说,是种嘲讽。

他说自己只是个普普通通家庭的,我想这个“普通”至少也是中康吧,可又能怎样,家庭和背景也是实力的一部分,更何况人家的确很优秀。

(三)

今天晚上看知乎的时候看到一个帖子,一楼的回答让我很惊叹,也只有16岁的高中生,除了丰富的阅历,咄咄逼人的气势和文字功底,更让我看到一个精英世界的人和我们的想法是有多么大差距。虽然最后也说自己在一个很一般的家庭里,可他经历,接受的教育和接触的人物,是我们一辈子也达不到的,我已经完全没有想比较的意图了。又庆幸自己在搞编程,无论多么屌丝,无论是什么学校,还是培训机构,至少容易入行,自己的努力能起到作用更大一些。

忽然想到,高中时候跟同学们说将来要从事it方面的工作,理由是it是能赚钱的行业里门槛最低的。

(四)

大一在acm待了一阵子,嫌算法看不到实在的东西,大二去学asp net了。后来遇到同一届坚持下来到大四的,聊起来却颇多对我的不屑。他一边自嘲我们这烂学校说出去都丢人,一边用怀疑的语气问我做那些项目有多少收获。一边因为被超越而懊恼,一边寻找一个自己可超越的对象。

我也认了,被超越了就超越了吧。当时的确走了很多弯路,为了给团队赶一个一个项目,疯狂的投入了全部精力(通宵过好多次),好多都是陈旧而粗糙的技术也没多改进就接着去做下一个了,没有时间去认真雕琢一段代码,没去思考本质,重复了很多东西。大三下学期离开团队,意识到这些问题,嘴上又不肯承认,用了一年半的webform和ext才丢掉,在自己接的项目里去尝试mvc,easyui,ef这些东西。数据结构,编译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这些本该在大学学好的理论也很薄弱。

即将找工作面试了,感觉时间不够,天天得回头补基础,又得抓紧手头的项目。

我是努力了,很努力的做这件事情,但也被超越了,因为有很多弯路,很多坑,甚至走错方向,费了好大劲,也没多少提高。

你就得相信并承认,人和人会有差距。

有些人就是比你强,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媳妇,相貌,身体素质,思想,眼界,甚至道德水平等等等等,全方位,360度,无死角的被完爆,原因有很多,家庭比你好,基因比你好,教育比你好,机遇比你好一大堆,这些都不重要,比你全方位的强已经是事实,就不用再找什么借口了。

(五)

高中一个班的同学都大四了,我们班是县里中考成绩最好的一批人,在教育落后的西部高考情况还算能看的过去。好的有去北大,西交的,不好的在省里的二本,最差的也是个三本,至少都上大学了。我属于中间那一部分,一个不知名的一本学校。

从那个小县城里出来的这一批今年基本该找工作的找工作,该考研的考研,该出国的出国,最近陆陆续续都能听到大家关于前途的消息。

很可能从此人生的路线各有不同,不论是努力不努力,能否抓住机遇,还是做事细节等等各种因素的结果,生活水平层次会慢慢拉开,拉大。我们的起点差不多,终点可能差很多。

但自己最后变成最差的那个情况了又如何,已经是一种生活了,不也在过吗?

(六)

代码写多了,不会如何表达和总结思想,只是最后把标题补全。

首先你得承认世界上有全面超过你的人,然后你才能肯定自己努力的成果。

2、全面回忆影评

全面回忆影评(一)

一部翻拍电影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老版电影的好坏,二是新版能否在老版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有所突破。对于《全面回忆》来说,翻拍的难度是比较大的,首先是90年的施瓦辛格版已然名列经典,相当一部分设定和镜头至今被人津津乐道;其次是原著小说本就是寥寥数页的短篇,无论是人物还是剧情都不存在深入挖掘的空间。因此,相对老版,改哪些地方?怎么去改?效果如何?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就总体质量而言,导演怀斯曼交出的这份答卷还算是不错的,至少没有掉进“糟蹋经典”的窠臼。在故事架构上,新版基本没有大动斧凿,只在三处花了些功夫:地点(将老版的火星换成地球殖民区)、人物(对老版的人物进行了删减整合,显得更加精炼集中)、矛盾(用“居住空间”替代了老版的“空气与自由”)。由此可以看出,新版的改编还是比较保守务实的,这三个方面都属于对剧情影响不大的地方,不论换成什么都无伤大雅。这么一来,新版虽不会上演荒腔走板的杯具,但亦必然丧失了增加新意的可能,颇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意味。

个人看来,新版之于老版的最大区别在两个地方,而且恰好是一优一劣、各擅胜场。优点当然在于视觉效果,两部作品相差二十多年所带来的特效鸿沟是毫无争议的,在如今强大的电脑特效支持下,新版所描绘的世界呈现出一种极具真实性的科技感,而非老版的那种科幻味,显得更现实、更令人身临其境。另外,怀斯曼对节奏的一贯把握以及出色的剪辑使得新版更加凌厉紧凑,加上贝金赛尔和贝尔两大“御姐”(实在对我胃口)的加盟,让影片在商业味儿更浓的同时也更符合目前大多数观众的观赏取向。

至于缺点,则在敌对双方矛盾的渲染和描写上。既没有体现出“英联邦”与“新亚洲”对居住空间争夺的迫切性,也看不出前者对后者所谓的“在政治与经济上的镇压”有多么残酷,说白了就是坏人不够坏。这便导致了反抗军在观众面前得不到什么同情分,以至于使主角的思想转变也相应缺乏足够的动机,难道只是为了梦中的“前女友”?虽然也照样解释得通,但在立意上显然落了下乘。

可以这么说,综合新老两部来看,施瓦辛格版奎德更像是拯救人民的英雄,而法瑞尔版奎德更像是一个寻回旧爱的普通人。

全面回忆影评(二)

本片说是翻拍的1990年阿诺·施瓦辛格的同名科幻电影,其实也就是借鉴了原著的一个大框架,里面的内容基本是能换的都换了。最明显的不同就是把老版的火星和地球换成了新版的英联邦和澳洲殖民地,另外的不同就是哪些是真实发生的哪些是梦境。

按照宣传材料的话说,这是充满了政治隐喻,充满了乌托邦式的科学幻想,其实这些就是一个宣传噱头,为了拔高而拔高。但凡电影的设定扯上了政府和殖民地,那么反抗就是必然存在的,而想要说政治的人肯定可以以此为由头展开去巴拉巴拉说很多。但就影片本身来说,拍的还是一部披着科幻外衣的动作片。

影片中阶级对抗是有的,但是只是个例,没有发展成为全阶级斗争,就像一个被压迫久了的工人进行的一次反抗,甚至连救赎都算不上。如果douglas发动了更多的抵抗组织成员进行反抗,规模变大,影响变大,那么可以算成阶级斗争。但现在不是,现在只是表现了一个个例,这个主角发挥了他的超级能力,只身对抗了整个政府军队。这不是乌托邦式的科幻,这就只是动作片嘛。

这太明显是recall的一场梦,最明显的证据是结尾hauser发现胳膊上没有注射孔,隔壁大厦的recall广告,同时还有一句话外音,提醒大家,该醒醒啦。

按照影片设定,recall公司提供的美梦就像是精神鸦片一样,美丽的梦境很容易让人上瘾。很多人会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因此recall的名声也不会很好,recall公司的社会地位也不是很高。从片中recall公司所处的位置也可以看出,公司位于妓女混堆、犯罪从生的贫民窟,这可不像个主流大公司的做派。既然是精神鸦片,那么口碑肯定不好。妻子lori不赞成丈夫体验recall也是情理之中,但这种反对就让心生叛逆的丈夫潜意识里对妻子有了一种抗拒。潜意识的抗拒就让妻子在梦境中变成了敌人,这是影片首先打下的伏笔。

有人和douglas说过,有一些参加recall的人脑前额叶被切除了,很可能就是因为这些人沉溺于梦境,用药太多中毒太深无法自拔,最后只能切除脑前额叶保命,可见这种精神鸦片的危害还是很大的。

影片中途有一次harry试图唤醒douglas的情节,我觉得有两种可能,一个是妻子lori发现了douglas进行recall活动,请求harry帮忙唤醒douglas,也就是说“douglas,你老婆喊你回家吃饭”;另一个可能就是douglas潜意识里还不想从美梦中醒来,假借干掉harry,继续留在酣畅淋漓的间谍梦里。

影片动作戏份占了绝对大的比例。导演对动作戏的把握也是恰到好处,既推进剧情,又不掩盖剧情,既突出了动作戏份地位让人过瘾,又不盖过整个框架让人迷糊。影片在前面花了一点点时间给整个影片定基调,然后就把douglas弄进了梦境。从梦境开始到结束,douglas就一直没闲着,不是他找麻烦,而是麻烦找上他了。谁让他想要玩间谍梦呢。

片中的枪战戏、公路追逐戏、格斗戏都极力营造一种未来的氛围,凡是可以沾点未来气息的东西全部换成了未来作品。公路追逐一段、电梯追逐一段以及最后大战传送通道一段,将原本只在幻想中的搬入荧幕,让观众赞叹未来科技,赞叹影片视觉效果。地少人多的设定让未来公路、未来建筑都极力的探求空间,错综复杂的道路和鳞次栉比的建筑让人眼花缭乱,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的打斗便显得更加惊心动魄了。

凯特·贝金赛尔katebeckinsale和杰西卡·贝尔jessicabiel两大美女让影片增色不少。katebeckinsale举手投足之间还带着《黑夜传说》的感觉。jessicabiel和她一比,略微逊色。看惯了《黑夜传说》里的kate,再看她的反面角色还是不大习惯,更喜欢kate,感觉两个人角色互换一下就好了。片中看着两个大美女互博,绝对是足够吸引眼球的一件事。

美丽的梦境固然值得留恋,但现实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归属。把握现实,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

全面回忆影评(三)

相比《记忆碎片》和《记忆裂痕》两片的男主角所面临的记忆问题,施瓦辛格这次面临的是彻底的失忆。他所扮演的奎德被人洗了脑,彻底忘记自己的过去,成了截然不同的另外一个人。影片讲述的是有关火星殖民时代的问题,想象力和动作场面俱佳,构思巧妙、气势恢宏,并且具有相当的思想内涵和反思意义。

公元2084年,人类已成功地开拓火星,并建立了殖民基地。尽管科技发达,但由于资源匮乏,火星殖民一直受到独裁者高压统治。

身处地球工作的普通人奎德一直被自己的噩梦困扰,似乎他自身中隐藏着重大的迷团。为此,奎德来到火星上寻找自己的记忆,这才发现,他原本是一个火星人,是一个被移植了地球人记忆、安排了地球人身份的火星间谍。

他的任务是为试图彻底统治火星的暴君科哈根刺探火星上地下抵抗组织的情报,找出抵抗领袖的行踪。有了地球人思维的奎德重返火星后发现火星上的专制、残暴与罪恶,于是反戈一击,最终毁灭了科哈根的妄想。

这是一部耗资6000万美元的高成本科幻动作巨片,由当红明星施瓦辛格主演。()影片不仅动作场面火暴,而且特技场面极大,尤其最后整个星球改造的场面在大银幕上绝对是效果惊人。片中勾勒了一幅虽然先进,但乏味阴暗的未来图景,开头一段奎德生活的段落对未来世界的日常生活有富于想象力的描绘。奎德登上火星之后,那个先进与野蛮同在、繁华与罪恶同行的火星社会似乎也是人类未来的一个阴暗面,令人不寒而栗。还未成名的莎朗·斯通在片中饰演反派动作打女,从容貌身材到演技都没什么特色,很难想象她将在维尔霍文的下部影片中一举成名。

施瓦辛格在动作片领域里佳作不断,与荷兰着名导演保罗·范霍文(paulverhoeven)合作的科幻英雄片《宇宙威龙》不仅以场面宏壮、气魄非凡着名,而且还捧红了另一位演员——莎朗·斯通。影片讲述了一个美国政府特工(施瓦辛格饰)丧失了记忆,经过一系列刺激才找回了自我。他发现已被人类开发的火星上生存着另一种“人类”:由于缺氧而发育不完整的人类。他来到了火星,与畸形人协力打败了妄图统治火星的霸权势力。这部电影英文原意为“全面回忆”,拍的是这个英雄在与自我、与敌人的斗争中怎样找回自己的记忆。该片的特技在当时的好莱坞首屈一指,成功地将电脑影效和数码音响引入电影制作,有极高的观赏性。

3、他,是什么时候开始承认不如你的

他,是什么时候开始承认不如你的

文/司忠业

刚刚和一位堂叔通完电话,堂叔是70年代人,比我大7岁,但因为结婚早,大女儿已经在读高三准备高考了。说起来他女儿准备报考的学校和专业,堂叔一口一个“我也不是很懂,她说起来一套一套的,比我懂得还多”。

想起来我读小学的时候,读初中的堂叔算是远近闻名的棒小伙子:长得精神,学习也好,文笔好,体育好,不光乒乓打得好,标枪成绩也能参加县里的比赛还取得过名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崇拜的偶像。可惜机缘巧合时运不济,中考失利后由于家庭原因他早早踏入社会,放下钢笔拿起铁锤,继承了祖传的铁匠手艺,然后成家立业,娶妻生女、生子。

随着我外出读书,见到他的机会越来越少,但在我印象中,他始终是那个充满书卷气又意气风发的帅气堂叔,帮我们解应用题,教我们英语发音,借给我们武侠小说,带我们打球,教我们骑摩托车,总之是无所不能的人。

然而,也许是时代的冲击,也许是信息的闭塞,也许是轨道的改变,当年的少年郎如今面对逐渐长大成人的女儿,终于开始承认自己不行了,而且是发自内心地承认,一点翻盘的想法都没有。

想起来自己刚读大学时,父亲写信过来还经常通篇大大小小的道理,教导我出门在外学会忍让学会接纳学会与人相处,但对我选专业选二专考英语等决定,都一语不发;后来刚刚工作时也面临一些压力,与母亲电话里抱怨了几句,当晚就接到父亲电话,又是一番道理和“指点”,我不置可否,但之后再也没有向他们抱怨过什么,他也识趣地再没有提起过这类话题。

最近几年每次回家和他们相处,可以和母亲唠一些家长里短,但和父亲之间话题就少很多,总感觉他的有些观点已经老旧,而他也总是一听出我有不屑一听的语气,就马上停止。

时间,都去哪儿了?当初缠着父亲问这问那的日子去哪儿了?当初那个对父亲充满崇拜认为他无所不能的少年去哪儿了?当初那如山一样保护我们养育我们教导我们指点我们,甚至棍棒教育我们的男人哪里去了?当他目光不再如炬,身材不再魁梧,腰板不再挺直,思路不再清晰,眼界不再开阔,打也打不动你,讲也讲不过你,开始事事征求你的意见,甚至开始在你面前小心翼翼谨小慎微唯唯诺诺,是你变强大了,还是他变弱小了?

回到家里看看我自己的女儿,还处在刚刚学会问“爸爸,这是为什么呀”的年纪,眼神里还充满着崇拜,还会由衷地拍手称赞“爸爸你好棒啊”这类话语。

不知道会在哪年哪月,她会毫无耐心地说出“这个你不懂”、“不是这样的”、“你懂什么呀”这样的话,也许那一天来临时,我的抗争会显得毫无意义,也只能承认自己不如她了。

在这之前,且行且珍惜吧。

4、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