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养轻教,病态的中国家庭教育

1、重养轻教,病态的中国家庭教育

重养轻教,病态的中国家庭教育

文/简·爱

昨天下午供应商老胡午饭后来店里坐了一会,我们一边吃茶,一边聊天,从生意聊到家庭教育。60末出生的老胡,比起80后的我,无论是从商经验,抑或是孩子教育,生活阅历等方面都是胜我几筹。听他一席话(特别是关于孩子的教育心得方面),胜读十年书。

前不久,见过老胡的儿子小胡,小胡二十出头,刚刚大学毕业。小伙子从小热爱体育,特别喜欢球类运动,据说是灌篮高手,小麦色的健康肤色,高大挺拔的身材,给人一种阳光春风般的感觉。与大家交谈时小胡也是彬彬有礼,举止落落大方,心态更是积极乐观,对未来的规划有条不紊,全然没有富家独生子的傲气与不羁。如此出色的孩子,父母肯定功不可没。

是的,老胡,浙江温州人。众所周知温州人是中国的犹太人,以敢闯着称,纵横四海,驰骋商场,但凡有买卖的地方,必有温州人。老胡虽是白手起家,书读的也不多,却有一股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夫妻齐心,厂子在他们的经营之下红红火火日进斗金,给小胡创造了特别优越的家庭条件。

但是老胡有自己的原则,教育儿子有他的一套方法,在小胡很小的时候就开始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小到吃饭穿衣叠被,大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探索欲和三观。在金钱方面更是慎之又慎,虽然小胡是家里的独生子,家财万贯,集宠爱于一身,但是从小到大对于小胡的零花钱是有限制的。每个月规定多少钱就是多少,只有特殊情况才能超支,让孩子早早懂得金钱来之不易,能够有计划的支配金钱,用之有度。他胸有成竹的说:“在孩子面前,有些原则,你必须得坚持,绝对不能妥协,尤其是在金钱方面,惯不得。当孩子对我们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我们必须坚持己见大声说 no。”

现在许多家庭条件好的同学,学样一毕业就成天宅在家里闭门不出沉迷于网络游戏,日夜颠倒醉生梦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反正家里不差钱,天塌下来有老子给顶着,成了彻底的啃老一族。

而小胡凭借自己过硬的体育才能到知名的体校成功应聘,一毕业就拿着不菲的工资,不用父母操一丁点儿心。

老胡结婚二十几年,和太太一路恩爱有加相敬如宾,从未红过脸,更别说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健康的家庭环境才能培养出如此健康,阳光,自律,有责任心,有担当的孩子。

比起胡生来,我的好朋友s的日子相当不好过。相形见绌,最近一段时间来被她的独生女儿琼折腾的痛不欲生,三番五次被学校勒令劝退。琼先是冲撞老师,目无尊长,夜半翻墙。校长打来电话对着s咆哮:“你这女儿,实在没法,马上退学。”s声泪俱下恳求校长再给女儿一次机会,并且再三保证这种事情再不会发生,校长才勉强同意琼留校观察。

岂知,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起。这件事发生后没过二周,学校又来电声色俱厉再次要求s把琼把人领走。s忐忑不安的开着她的宝马x6来到学校教导处,方才得知十四五岁的女儿控告她的班主任性骚扰,实则子虚乌有之事。班主任某男是个正人君子,琼的同学可以做证,也许老师是课堂上经过琼的座位时,无意识的停留了一下,敏感多疑的琼便一口咬定老师偷窥她的胸部,一气之下将班主任告到教导主任那儿。

诬陷教师,错加一等。女儿如此叛逆,s寝食不安,非常自责,同时也在反省自己,多年来全副精力都用在了生意上,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现代教育告诉我们女儿要富养,于是我们就浮在富字表面,物质上不遗余力的给予。

想想自己,确实也是自惭形秽,夫妻俩经常因为意见不合,当着孩子的面争得面红耳赤。对于女儿向来也是有求必应,尽量满足她的一切要求,造成了她现在得寸进尺,完全不能独立。

其实许多人跟我们一样常常误解了这个“富”字,其实它的本意并非金钱充裕的“富”,而是指精神上的“富”有。对未成年的孩子过多的金钱给予,很有可能会葬送孩子的一生,把ta们培养成一个个骄纵、挑剔、目中无人、禁不起任何打击、零抗压,完全不能自立的柔弱一代。精神上的“富”,指的是丰厚的学识,开拓的见识,丰富的阅历,智慧的头脑,阳光的精神气……才会带给孩子们一生的富足和幸福。

“未来的中国是一群正知,正念,正能量人的天下。”

晚上在朋友圈里看到这么一句话:“你的努力,决定你的孩子坐在哪里?”文字下面配有三张图片,第一张是孩子背着大大的书包挤公交车的图片,第二张是大汗淋漓的母亲用女式摩托车送3孩子去学校的图片,第三张则是2个孩子气定神闲坐在有专人司机护送上学的房车后面的图片。这是一个年轻妈妈发表的。说实话我非常不赞同这个观点,一个优秀的孩子跟坐什么车上学,关系有那么大吗?

父母的一言一行才是至关重要。每个人生来都是平等的,没有贫富之分,没有卑贱之说。

优渥家庭溺爱出来的孩子,已经有血与泪的教训。例如:李xx、房xx、张x、药家鑫…吸毒,打架,杀人,强奸……血淋淋的教训,当引为前车之鉴。他们的父母不是忙于事业,就是过于宠溺孩子,造成孩子恃宠而骄,无法无天,将父母毕生建立的荣誉与基业功亏一篑毁于一旦。

重养轻教,是目前我们中国家庭教育最大的病态。我们拼命的挣钱,给孩子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我们自以为尽力了,结果呢?孩子们并不领情……

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教育专家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心理抚养。心理抚养指的是什么呢?现在很多孩子,可能我们给ta一个很好的家庭物质条件,让ta受到一个良好的教育。整个这个过程你觉得已经塑造了一个有能力,能够自食其力,而且能够很有修养、很有礼仪的人。但是他们会有一些心理上的缺失,心理缺失来自亲子陪伴和心灵交流。

可是我们大部分家长都忽略了这一点,情感的交流和思想观念的灌输,不是吗?我们把大部分精力不是花工作上,就是花在夫妻争斗中,要不就是沉浸在智能手机上无法自拔,哪有多余的时间倾听孩子的心声。

倒是我的一个朋友k做得挺好,暑假期间,叫上老公,带上孩子,三台山地车,从广东骑行到广西,几百上千公里的路程,一路上一家三口翻山越岭,饱览大好河山之余有说有笑,累却是无比快乐着。这样的一次特别的亲子骑行,不但增加孩子与自己的感情,也增进了夫妻感情,同时也开拓孩子的眼界增强了体魄,无形之中又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性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将来走进社会,面对复杂人情世故,能够处变不惊,泰然自若,何乐而不为?

放眼一看,很多孩子成为问题儿童,多数时候,需要吃药的并不是孩子,而是我们家长。那么就从现在起,让我们一起做称职的父母,从言传到身教。

2、家庭教育:中国家长,你的身上藏着十把刀

家庭教育:中国家长,你的身上藏着十把刀

中国家长的身上藏着十把刀,家长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使用这十把刀,使孩子天生纯真的品性一步步受到伤害。

第一刀:砍去民主种下家长专制的种子

在传统的中国式家庭里,家长说一不二,强行决定孩子应该怎么样,不能怎么样。现在的孩子不用下跪了,但在家庭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做到最基本的民主呢?比方说涉及孩子利益的事情,家长有没有征求过孩子的意见?当家庭内部出现争执的时候,无论有没有道理,家长总是习惯于用简单粗暴的办法,以“都是为了你好”的名义来代替孩子做出决定。而这种行为就是一刀砍去了孩子脑子里的民主意识,而让他觉得强权就能战胜一切。

第二刀:砍去爱心种下自私的种子

当你为如何抚养年迈的父母而与你的兄弟撕破脸皮,为分父母的那点遗产与你的姐妹大打出手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有一双惶恐的眼睛正疑惑地看着你的表演?

当你看到小偷在撬邻居家的门,而你拉着儿子匆忙离去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儿子的另一只手握成了拳头?当女儿告诉你小区花园的水龙头坏了,你是提上工具去修理或者立即给物业打电话,还是告诉她别多管闲事?你假装没有看见公共汽车上站不稳的老人,当孩子想起身让座的时候,你却用眼神去制止他。你的这些表现是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的一部分,你的每一个行为都在一刀刀砍去孩子的爱心,而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自私的种子。

第三刀:砍去诚实种下说谎的种子

孩子一旦明白说谎就可以不挨揍、不挨骂,或者可以让皮肉之痛迟一些来临的时候,他就可能慢慢变成说谎专家。小孩子说谎都是被逼出来的。如果我们说实话可以得到实惠,那谁还愿意冒险去说谎呢?很多的孩子都有一个困惑——为什么大人可以说谎,而小孩就不能呢?小孩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说明他已经发觉了大人是经常说谎的。我们给孩子的解释往往在辩解说我们的谎言是“善意”的。但对孩子来讲,善意的也好,恶意的也罢,那都是谎言!

第四刀:砍去冒险种下平庸的种子

孩子要下河游泳,成人不是教会他怎样在水中保护自己,而是简单地拒绝——理由当然是危险。孩子要登高也不被允许,当然也是由于安全的原因。

孩子都十多岁了,还不敢一个人到门口去买东西,因为大街上是危险的。不会自己削苹果,因为刀子是危险的。二十岁的孩子还不会开火做饭,因为煤气是危险的。

是啊!现在的社会有些乱,出门有危险,在家也不安全。但就这样一直抱着,他们又如何能长大呢?一点点危险都不能经历的孩子肯定是平庸的。危险处处存在,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教会孩子识别危险,处理危机。

第五刀:砍去守纪种下违法的种子

孩子自己过马路很少会去闯红灯。孩子骑车也会规规矩矩地在自行车道里行驶。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就背“红灯停,绿灯行”的口诀。可是当他们跟父母一起上街的时候,总是被大人拉扯着不走人行横道,不走地下通道,也不走人行天桥,而是翻栏杆、横穿马路。大人的借口是我忙,赶时间。(励志  )殊不知这一刀让孩子体会到:规则是可以不遵守的,自己的利益大于规则的严肃性。很多人开车时带着孩子,脑子里没有交通规则,眼睛里没有交通标志,在街上横冲直撞,非得看到警察叔叔才收敛一些。这就教会了孩子:人治大于法制。在法规的执行者看不见的情况下,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肆意践踏法规。

第六刀:砍去善良种下恶行的种子

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不愿意带着孩子去为灾区捐献衣物,因为我们交过税了,那是政府的事。我们不给街角的乞丐一点施舍,因为他们肮脏。

当孩子想给交不起学费又体弱多病的同学捐款时,你问,是不是学校规定必须这样做的?还会问,规定最少捐多少?你在一点一点砍去孩子善良的本性。买东西时别人多找了钱,你拖着孩子快速离开。同事得罪了你,你指使孩子偷偷拔掉他自行车的气门芯。家里做饭少几棵大葱,你不去找邻居借,而是叫孩子到走廊去“拿”几根。你又一点点地在孩子身上播种着恶行的种子。

第七刀:砍去自然种下破坏的种子

在公园游玩时你带着孩子去攀枝摘花。离开的时候,孩子要带走垃圾,你说不用管,有清洁工干。为了让孩子高兴,违反规定向笼中的猴子投喂食物。喝完饮料,你随手扔瓶子,抽完烟,随地扔烟头。孩子的天性是热爱自然、喜欢动物的。我们却当着孩子的面杀掉了他喜欢的鱼,杀掉了他喜欢的鸡鸭。让伤心的孩子再也不愿意吃这些动物了。

我们在劝说孩子的时候用的是“万物为我所用”的逻辑。告诉孩子的是为了人类自己的生存,可以戕害一切生灵。

第八刀:砍去创新种下机械的种子

我们可怜的孩子在学校和家长的双重压力下,已经不懂得什么是创新了。当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的时候,我们或许会因为自己工作的劳累而懒得回答,或许因为他问的问题已经超出了我们的知识范围而敷衍。我们惯用的伎俩就是:“等你长大了就懂了!”“这个不要求掌握,你记住就行了!”“这个是不会考的!没有为什么!”等等自以为聪明的说辞。殊不知这会让孩子慢慢变成考试动物,脑子机械化了,不会思考了。几十年应试教育的恶果,使我们在为孩子选择学校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就是它的升学率。不管学到了什么知识,只要能上清华、北大就好!

第九刀:砍去欣赏种下嫉妒的种子

孩子小的时候总会毫不掩饰对一个人或者一件东西的欣赏,会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喜爱。孩子告诉家长某某同学多么优秀时,家长总是拿孩子的短处跟他崇拜的人比较,要么说看人家多聪明,多努力啊!哪像你这么懒!要么说要向他学习啊,给父母争光!这种批评式的比较很容易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影响孩子的自尊心。

最初,孩子会说:“我要比他还棒。”可当一次次地超越不了自己欣赏的对象,又被父母奚落之后,孩子那良好的欣赏的心态就会变成糟糕的嫉妒心了。嫉妒,这个人生的一大公害就被天真的孩子学会了!

第十刀:砍去竞争种下仇恨的种子

竞争本来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一个没有竞争的社会将失去向上的冲劲儿。人都是在这个竞争的环境中生存的。人类本身就是在动物的竞争中优胜出来的,所以人天生就有竞争意识。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就是,失败者要学会握着优胜者的手真心地向他表示祝贺。

我们都可能会在单位被同事超越,在生意场上被对手打败。回到家里,我们不是客观地分析失败原因,争取下次胜利,更多的是找客观理由,辱骂竞争对手。别以为你的孩子还小,听不懂大人的事情。他已经从你的身上学会了仇恨超越他的人。我们每个做家长的人都应该反思。在我们指责社会的不公,指责教育的失败、指责别人道德沦丧的时候,我们自己又是在怎样培养孩子?收起你手里的刀,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保留他们天生的优良品质,给社会以希望。愿幸福与你相伴!一定要支持你!

3、家庭教育文章

家庭教育文章

《父母三种教育方式影响孩子智力》

1、永远也赢不了的游戏

如果我们让孩子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难度超出孩子现有的理解能力,但我们又不向他做任何讲解,结果孩子总是不知道该怎么玩,每次尝试都失败,那么孩子的感觉会越来越糟糕,不用别人说,他也会觉得自己很笨。

若是在孩子的生活里,他很少得到“赢”的感觉,最终,他可能就会变成一个看起来笨头笨脑又畏手畏脚的孩子。

2、过早的知识传授

一些热衷于所谓“智力开发”的父母,积极地对幼小的孩子进行读写算训练。那些学业知识不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孩子虽然也能靠鹦鹉学舌的方式死记硬背下来,但并不理解,所以往往并未能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反而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降低了对学习的兴趣,挫伤了自信。

3、大量的负面暗示

有一个充满寓意的童话故事:有一位美丽的公主,从小就被一位巫婆关在一座高塔上面,每天只能见到巫婆。巫婆每天都对她说:“你的样子丑极了,见到你的人都会感到害怕。”公主相信了巫婆的话,怕被别人嘲笑,不敢逃走。直到有一天,一位王子经过塔下,看到了公主那如仙的美貌,惊为天人,救出了她。这位公主才对着镜子意识到自己原来如此的美丽。

如果你不想孩子变笨

1、让他体验成功的喜悦

当孩子获得成功,体验到快乐时,大脑里会释放出“脑内吗啡”,这种化学物质会驱使孩子想重复这一经验。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说“成功是成功之母”。

在做游戏、玩玩具、做手工、参加竞赛及做家务等等活动中,鼓励孩子大胆尝试,适当引导,让孩子可以通过一定努力品尝到胜利的喜悦。比如,当孩子跃跃欲试想帮妈妈洗碗时,不要嫌麻烦,或是怕他打碎碗而拒绝他,不妨为他搬个高度适中的凳子,为他戴上围裙、套袖,告诉他怎样轻拿轻放,怎样冲洗干净。(名人名言 )当孩子洗好一只碗时,大声夸赞他干得真棒,孩子会很快乐,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

对小孩子来说,各种探索都是学习的机会,那么,就让我们“为孩子找一棵矮点的苹果树,让孩子踮起脚,伸手就可以摘到苹果”。一次次成功的体验会让孩子信心百倍,动力十足地向下一个更高的目标迈进。

2、兴趣永远第一

凌志军在畅销书《微软小子》里讲了个故事,朱丽叶的儿子沃伦秉性聪慧,才14岁,就已完成高中学业,可以上大学了。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中国父母都会很自豪地叙述孩子的成功,朱丽叶却并不想让儿子现在就上大学,原因是想让他更多地享受童年时光,让他做他喜欢的事情。她与作者有如下的问答:

“作为老师,你觉得“成绩、兴趣、快乐童年、道德”中什么对学生最重要?”

“兴趣永远是第一。没有兴趣就没有一切。有了兴趣,伟大的成绩便随之而来。”

“那么,作为母亲,你觉得什么对孩子最重要?”

“兴趣,还是兴趣。我希望他有一个很快乐的童年。不过,兴趣还是第一位。有兴趣才有快乐。”

这位母亲的信念与一位前苏联的教育家异曲同工。一次,这位教育家给学前班的孩子们上课。他准备了一个“发言球”,一边从讲台扔出去,一边说“2+3=”,哪个孩子接到球,哪个孩子就说出答案,孩子们学得很高兴。听课老师有的就不理解,说你这不是多此一举吗?直接提问不就可以了吗?要什么“发言球”?他回答说,没有“发言球”,当然也可以提问,但是孩子们却没有了发言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已成老生常谈,却仍被很多父母熟视无睹。如果你希望孩子越来越聪明、越学越爱学,那就把激发、呵护、提高孩子对学习活动的兴趣放到每日日程上吧。

3、告诉孩子,失败了没关系

学习、活动总有胜败、输赢,怎么给予孩子评定是一门艺术。因为孩子本身不具备自我评价能力,大多数是靠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来进行自我认识。

当孩子为“失败”而难过时,父母不应以怜悯的态度对待孩子,或者在孩子面前唉声叹气,更甚至劈头盖脸地责骂孩子,正确的方法是让孩子明白,失败、错误没什么大不了的,人人都可能碰到,勇敢、聪明的人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继续努力。

允许孩子失败,也是对孩子能够成功的一种信任。

最后,让我们思考对孩子“最初的教育”是否成功的判断标准:看它是否“提供了有助于终身继续学习的动力和基础”。如果是,这种教育可以说是成功的;否则就是失败的。

4、中国家庭教育10个方面的欠缺

中国家庭教育10个方面的欠缺

      这是转载摘录一位网友的博文,虽然有点偏激但对我们的家庭教育的确有警醒作用。

      中国的家庭教育的欠缺与败笔,集中体现在10个方面: 第一:人性之爱欠缺精髓,同时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第二:心灵关怀缺失,扼杀独立人格的成长。

第三:人生观教育扭曲,( https://)成为变相拜金主义的诱发因素。

第四:教育手段单一,家长演变为应试教育的同谋者。 第五:教育方向朝令夕改,缺乏教育目标的远景性和阶段性。

第六:家庭观念淡漠,孩子是家长最熟悉的陌生人。 第七:未来定位模糊,孩子沦为家长实现未泯理想的工具。

第八:道德教育沦陷,家长和学校教育一起陷入超级空白。

第九:生活训练短缺,以近乎泛滥的物质支持来掩盖教育观念的不足。 第十:性教育近乎空白,以至于成为孩子顺利成长的绊脚石。

推荐阅读:[家庭教育必读的几则故事] [现代家庭教育理念]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