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囫囵吞枣读后感500字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书的海洋里,我们可以收获知识。可是同学们可曾讲究读书的方法呢?
今天,我读到一篇文章,受益匪浅。这篇文章的大概内容讲有一个自以为是很聪明的人,他与朋友们聊天,有一个人说:“梨对牙齿有好处,却损害脾胀;枣对脾胀有好处,却损害牙齿。”他听了后便说:“我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咽不嚼。”大家哈哈大笑说:“吃梨只嚼不咽,可以做到。但吃枣只咽不嚼,做不到吧。”
囫囵吞枣的比喻意思就是读书不求甚解,不假思考的笼统接受。那我们应该怎么读书呢?说到这儿,我想到了一句名言:“读书要三到:心到、口作文到、眼到”就是告诉我们,读书时我们要用心去读,去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我原来读书都是走马观花,觉得这样很快,促使我读课外书时都一目十行,遇到“拦路虎”时,也不战胜它。这样,长年累月地下来,到了期末考试,看到那些课外阅读题,我怔住了,以前看的课外知识全忘了,大脑一片空白。只能靠蒙去做题。
经过那次的教训,从此以后,我每次看课外书都学会理解,不懂的请教同学。果然,效果截然不同,做题目时很轻松,得心应手。
读书时,我们不能囫囵吞枣,不然吃亏的是你自己。我们应该细嚼慢咽,仔细斟酌,就可以收获更多地知识!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汤芳新 | 作者年龄 | 12岁零7个月 |
---|---|---|---|
在读学校 | 虹口小学 | 在读班级 | 六年级1班 |
性格特点 | 无拘束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做饭 | 平均成绩 | 91分 |
指导老师 | 元妙观 | 老师职务 | 班主任 |
2、朝花夕拾读后感500字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有一个脱俗的名字,一下子就吸引了我。那犹如一朵美丽多彩的花在清晨的阳光点缀下悄然无息的绽放自己,待到夕阳时分在去摘取,花亦那花,却失去了晨时的艳丽与芬芳,但让人浮想联翩,同时味无穷。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对一个人物用了很多描写,在不华丽的文字中体现了对这个人的爱,她就是阿长。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她有这一个典型的农村劳动妇女的形象,她爱唠叨,她爱“切切察察”,愚昧迷信,但更多的是朴实善良,她踩死了鲁迅心爱的小隐鼠让鲁迅对她非常的憎恶,但她寻购赠送鲁迅渴求已久的《山海经》,又让鲁迅对她心生敬意与感激。
在书中还有一个人比较有代表特点,他就是鲁迅日本的同乡,范爱农。他是一位觉作文醒但无法在当时黑暗社会立足的知识分子,他在革命前不满社会而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看到革命的不彻底又备受打击,最后怀揣着痛苦与悲凉与这个社会妥协,在与友人游湖时投湖自杀。
从这两个人物中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社会对人民的迫害,但在《朝花夕拾》中也有美好的回忆。
细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可以爱感受到那份字里行间散发出的天真烂漫、童真无邪,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突然间,我好像看见了幼年的鲁迅跑进百草园,与他的昆虫们为伴,又采摘野果,好像又看见了寿镜吾老先生在专一的读书,孩子们却在各干各的事,而鲁迅同学正在画画。
在这本《朝花夕拾》中我们感受到了美好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也许这就是鲁迅成为名家的原因吧!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张岩雨 | 作者年龄 | 12岁零1个月 |
---|---|---|---|
在读学校 | 泰安东岳小学 | 在读班级 | 六年级9班 |
性格特点 | 常为小事动感情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饲养宠物 | 平均成绩 | 100分 |
指导老师 | 白石千 | 老师职务 | 副班主任 |
3、囫囵吞枣作文600字
“囫囵吞枣”在别人的印象里是吃东西很快,但我今天说的“囫囵吞枣”却是和真的枣有关的故事。
它的样子圆圆胖胖的,有棕红色的颜色,让人看见就忍不住想在它身上咬上一口。它的皮肤非常光滑,抚摸的时候就像是在摸冰块,滑溜溜的。但是它本身是平淡无味的,你要是用鼻子使出吃奶的力气也闻不到它的一丝丝气味。
即使你嗅不到它的味道,却也能通过味觉的魅力来了解它,倘若它的“肉”被你咬上一口,就会发出“咔咔咔”的声音,那浓浓的香气和糖果有得一拼。
刚开始认识它的时候,是有一次在菜场里,我看见了它圆滚滚的身材,以及鲜红的颜色,那时我都不知道它是什么,就被它给迷住了,于是我跟老妈介绍的时候只说“枣”这个字。
我说:“老妈,我要吃枣。”
老妈不解地问:“哪个是枣啊作文?”
我指了指那个枣,说:“就是那个枣!”
老妈就给我买了很多的枣,我一吃就上瘾了,每次都要老妈给我买。从此,我便和枣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喜欢吃它时发出的那种清脆的响声,喜欢它那甘甜的味道……有时,家里来客人了,我就拿枣当零食招待他们,他们都直夸我懂事呢!还有一次,同学来我家玩,妈妈问我们想吃什么水果,我俩异口同声地说:“枣!”接着两个人相视着哈哈大笑了。
你们想知道我今天说的是什么枣吗?哈哈,主角真正的名字登场了,它就是——冬枣!我已经深陷冬枣的泥潭里难以自拔了,它不仅味道独特,又香又脆,可以榨汁做水果沙拉,还能解酒、降血压、保肝、软化血管呢!冬枣可真是个好东西。
我爱冬枣,每次吃它的时候,我都“囫囵吞枣”似的快速吃完,一口一个,感觉很爽!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秦良玉 | 作者年龄 | 10岁零7个月 |
---|---|---|---|
在读学校 | 萝峰小学 | 在读班级 | 五年级7班 |
性格特点 | 和气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看书 | 平均成绩 | 117分 |
指导老师 | 周建萍 | 老师职务 | 副班主任 |
4、看书不能囫囵吞枣作文600字
书,就像一个知识的宝库,只要你细细品味,就能得到无数知识的宝藏。
有一次,我到书店买书,买了一本我喜欢的校园小说,回家后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就放下了,讲的什么内容很快就忘记了,也没再去看。星期天去作文辅导班上课,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写一本你最喜爱的书的读后感。我听后,心想:“我最喜爱的书?我最爱什么的书呢?《水浒传》太古不好看,漫画不够档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又不太喜欢,这本不行,那本也不行,到底哪本好呢?对了!那天我不是买了本校园小说吗?好,就写它了!”
回到家,本来很有信心、胸有成竹的我却像皮球有个小洞洞一样泄了气—那本校园小说到底写了什么呢?不记得了!唉,没办法,只好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了。这一次看,我没有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而作文是非常认真地看了一遍,因为我知道,如果不仔细看,我是写不出好作文的。当我仔仔细细地把这本书看完的时候,才感受到它的内容和描写原来这么精彩,心中满是感触,于是马上把自己的感受写到了作文本上。
我把作文本交给了老师,过了一星期,老师把批改完的作文又发了下来,看到成绩后,我高兴坏了,因为老师给我的这篇作文得了个优甲!这可是我上辅导班之后第一次得优甲呀!而且,老师还表扬我,把我的作文当范文读了呢
从那以后,我就经常读书,而且是仔仔细细地读,把好词好句都抄在本子上。当我认认真真地把《水浒传》读完的时候,才发现《水浒传》原来不是那么古,而是非常有意思的啊!
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书并不象想象中的那么没趣、没有意思,只要仔细阅读,就一定有收获。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周渝明 | 作者年龄 | 10岁零3个月 |
---|---|---|---|
在读学校 | 铜陵市建安小学 | 在读班级 | 四年级9班 |
性格特点 | 表情丰富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笛子 | 平均成绩 | 120分 |
指导老师 | 东堤头 | 老师职务 | 班主任 |
5、《囫囵吞枣》读后感500字
今天我读了一篇成语故事《磨杵成针》,这个成语是教导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毅力,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不能半途而废、虎头蛇尾。
故事里的内容是这样的:李白小时侯也不是很爱读书,经常读一会就到外面去闲逛。有一天,他读书又读得心烦了,就放下书本跑到外面去了,突然,他看见一个老婆婆拿着一根很粗的铁棒在一块石头上不停地磨。李白很奇怪,就问:“老婆婆,你这是在干什么呢?”老婆婆一边磨,一边回答李白:“孩子,我这是在磨针啊!”李白听后大吃一惊:“啊?要把这么粗的铁棒磨成针,那能行吗?”老婆婆笑了笑,说:“只要我不停地磨,作文终有一天会把它磨成针的。”
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深有感触,便跑回家去读书了。这件事给李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后凡是读书又碰到困难了,他就自然而然地想起“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教导,便又有了精神,继续坚持不懈地读书,终于成为了一位著名的诗人。
我觉得小时侯的李白和我有点像,比如说我刚上三年级时很想学日语,还想教妈妈呢!但是我没学多久就发现日语其实还是很难的,慢慢地我就对它丧失了信心,就想打退堂鼓了,甚至还想退出日语的学习。读了这个故事以后,我才意识到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不怕困难,才能做好这件事。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王大虎 | 作者年龄 | 12岁零6个月 |
---|---|---|---|
在读学校 | 合肥好的小学 | 在读班级 | 六年级8班 |
性格特点 | 慷慨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睡觉 | 平均成绩 | 94分 |
指导老师 | 王伟中 | 老师职务 | 副班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