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贫穷更可怕的 是“穷人思维”读后感

1、比贫穷更可怕的 是“穷人思维”读后感

比贫穷更可怕的 是“穷人思维”读后感

文/雨叶

比贫穷更可怕的是“穷人思维”。穷人思维,听起来好吓人,反观日常,却又发现它是那么普通的随处可见。

如何摆脱“穷人思维”?

建立“时间价值”的概念

感悟:不同的人的时间价值不一样,时间价值就是就个体而言,此时此刻你的时间用金钱来衡量的话,值多少钱。

减少做那些“时间花得多收益少”的事情。

牢记“沉没成本”不可追

沉没成本,是指以往发生的,但与当前决策无关的费用。从决策的角度看,以往发生的费用只是造成当前状态的某个因素,当前决策所要考虑的是未来可能发生的费用及所带来的收益,而不考虑以往发生的费用。 [1]

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sunk cost)。在经济学和商业决策制定过程中会用到“沉没成本”的概念,代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沉没成本常用来和可变成本作比较,可变成本可以被改变,而沉没成本则不能被改变。------------百度百科

钱已经花错了,再浪费时间,就是错上加错。

感悟:仔细想想,以前真是发生了不少这种事故,因为沉没成本,让家里堆了好多很久很久都没用过的东西。心血来潮,买了一双鞋,买来回来不喜欢了,感觉穿着不好看,想着就放在那里吧,花了钱的后面也许有一天就喜欢了,其实几年都没有穿过一次。包括衣服也是,前段时间,看了断离舍,把家里好多以前舍不得扔的东西全扔了。花了钱的东西,特别是花了钱整回来的错误的东西,应该及时改错,不能一错再错,不停的一直错下去,即浪费了金钱还要搭上时间。  a6603834

培养“目标导向”的思维

好项目永远比钱少,只要目标正确,钱总有办法解决。

感悟:无论什么事情,只要对自己来说有价值并且值得去做,就应该有“目标导向”的思维。看到这件事情带来的美好结果,不要一味的只看到过程中的各种困难。那样只会让自己止步不前,固步自封。几年的一个教训,当时周围的房价很便宜,想订一套房子,可是我没有任何现金或是资金,考虑到一次性要拿出来一大笔钱肯定拿不出来,结果放弃了。但是这个事情一直成为了一个心病。因为几年后再次出现相同的情况了,但是由开始的一分计划没有最后却直接凑出了首付。怎么一下子就拿出来了呢?这应该是以目标为导向的结果。办法总比困难多。

减少无意义的频繁决策,节省宝贵的意志力

比如说,以基金定投这种被动的、不需要决策的投资品种,为主要的投资对象;再比如说,需要意志力的活动(学外语、健身等等)只挑最重要的,多了会影响你重大决策时的判断力;

感悟:无论是购物还是消费,很多人无意中都会有一种习惯,买东西就去常去的那家店,东西就买自己常买的那个品牌。整个过程在无意识中已经节约了意志力和时间。选新的店家新的品牌需要花费很多脑细胞还不一定就先前常用的好。

减少无意义的频繁决策,在我看来就是能偷懒的时候就偷懒。马云,乔布斯,扎克伯格这些人就是长期穿着一件一样的衣服。

拓展自己的视野

适当做一些眼前“无用”的事,防止进入只关注当下的“管窥”状态,建立长远规划的战略意识。

感悟:很多时间,我们做一些事情,不一定都会有用,可能只是巧恰而已。比如你现在的爱好,现在的兴趣,可能只是一个消遣的事情,但是你会你知道你了解,什么时候会用的,你却不知道。兴趣爱好很广泛的人是什么人呢?应该就是现在说的狐狸型人才吧。比如公司里面被当成百科全书的人。拓展自己的视野就是见多识广。

2、那些可怕的弱者思维

那些可怕的弱者思维

文/李尚龙

01

讲一个朋友的故事。

朋友是亲戚介绍的,来北京半年了还没找到工作,其实不是找不到,而是眼高手低,好的找不到,差的不愿去。

我很喜欢把我的朋友互相介绍,毕竟在一个网状结构的朋友圈里相互认识,才不会在大城市下变得那么冷漠。半年前,我带着他参加一个哥们组的局,哥们年轻有为,是一个公司的ceo,刚刚26岁,就有了自己的团队,都只看到了他的光鲜,谁也不知道他的难处,于是,我希望和他的谈话能激发到这位朋友。

我像个小学生在一边取经,他也打开了话匣子,持续说着。

忽然,朋友问了一句:那你爸妈是干嘛的?

哥们说:地方的公务员。

结果朋友竟然大声的笑了:你看吧,我就说,你家要是农民哪里有启动资金?你只能跟别人打工,还怎么可能有钱创业?

他说这番话时,我很尴尬,在场的许多人都很尴尬,好在有几个聪明的哥们调侃了几句就过去了。

会议结束,他继续絮叨着:要不是他有个好爸爸,他能有今天?

我有些不满的说,人家爸爸就是一般公务员,没什么钱。

朋友说,那他肯定有个什么有钱的叔叔舅舅……我啊,也就是没有这么靠谱的亲戚。

那天我头也没回,上了车,在路上第一次萌发了拉黑他的冲动。

这早就不是第一次了。

我和他认识半年多,他的逻辑和思路永远是那么让人讨厌:一个人事业有成,那一定是因为他有个好爸爸,如果没有好爸爸,就有个好舅舅好叔叔。

一个女生开着豪车,她一定是被包养了,没有被包养,就一定有个好爸爸,没有好爸爸,就有个好舅舅好叔叔。

一个人升了官,涨了工资,他一定是有关系,她一定是跟老板有一腿,如果没有,就一定有个好爸爸,没有好爸爸,就有个好舅舅叔叔。

他从不分析别人是怎么成功的,是怎么通过奋斗改变生活的,他永远在强调客观的因素,然后用“我弱我有理”的态度去批判着这个世界上的努力,用阴谋论的眼光看着每一个进步的人。

总是强调客观原因,从来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总觉得别人运气好,自己总是怀才不遇。

总觉得世界对他不好,却从来看不到自己的问题。

一个人儿时要多么缺爱,才会觉得全世界都是好爸爸,一个人要多么没能耐,才会有这么损人不利己的弱者思维?

02

同样的弱者思维还有很多。

一次一个朋友跟我说过一段话,我印象很深,他说:每次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情爆红,你立刻会发现两批吃瓜群众:第一批忙着批判,另一批忙着研究。

忙着批判的人把别人批得一塌糊涂,用各种社交媒体换着法子去谩骂,骂完别人,自己长舒一口气,然后继续骂下一个目标,他们没有看到,自己的生活已经一塌糊涂了。可是忙着研究的那批人呢,他们脑子里在思考着一件事:他怎么红的?他有没有值得我可以学习的?我能从这件事情得到什么启发?

前者暴躁的原地踏步,后者安静的进步前行。

我的一个朋友每次见面都喜欢说自己运气不好,痛斥同事,责骂领导,鞭挞时代,一开始我还会觉得他挺有趣,敢说那么多实话,后来每次见面都像祥林嫂不停的说着,终于是把我说烦了。

有一次我问他,你这么不满意自己的现状,你有没有想过去辞职呢,或者换一个更好的环境?

他说,没钱啊!没本事啊。

我说,那你与其抱怨,还真不如想想怎么赚钱,怎么磨练出一技之长。

他说,还不都是他们把我害得没有一技之长的!还不都是这个社会害我没存款的!这个时代啊……

他又开始了,不停的说着,可是,一点用都没有。

人不思改变,又不停的牢骚,这种弱者思维必然会禁锢他,让他固步自封,难以前行,最终困在圈里飞不出去。

你可能会说那难道我们就永远不说这个世界的丑恶吗?不是,做的不对,我们一定要说,看不下去的行为,就是要评论。我们之所以要去揭示不公平,去评论这个世界的丑恶,是因为我们想要改变,可是,一味的责骂抱怨,又不提出解决方案,莫名其妙的随大流,凑热闹,批判别人,完全不思考自己的生活状态,何必呢?

可是,世界由人组成,有时候把自己变好,影响了身边的人,世界就能好那么一点点。

从自己做起,永远比指责被人要管用的多。

03

说回这个朋友。

几天后,他继续跟我抱怨,说同事升职了,自己没升职,然后他安慰自己说到:我也懂怎么升职,我只是没做而已。

接着闷闷不乐的说,他不就是运气好吗?

真的是这样吗?运气真的那么重要吗?

其实不是,运气很重要,但一定不是主导作用,那些所谓的运气好的人,无非是时刻准备着而已。

你以为你懂得道理,只是没去做而已,真的是这样?

其实不然,纸上谈兵再出色也不如带兵出征学得多,前者只是理想里的状态,而后者确是脚踏实地的行动。

你总以为别人做的事情简单,总以为你也懂这些道理,可是你就是不做,你不做,就永远不知道这些东西在实际操作起来是多么的复杂。

你总想找个最佳的状态迈出第一步,却永远不知道什么是最佳状态,然后迟迟的迈不出第一步,最后你安慰自己:听了这么多道理,还过不好这一生。

那可不废话,你从来没行动,只是听道理,懂道理。

懂道理的人,永远认为自己是完美的,但凡人开始行动,总会有瑕疵,可是,人就是在这样的瑕疵中成长起来的。

光想不做,光说别人不反思自己,光强调客观原因,不去自省反思,这种弱者思维,只会让一个人沾沾自满,原地踏步,迟早害死一个人。

3、985、211不值钱?穷不可怕,可怕的是贫穷思维

985、211不值钱?穷不可怕,可怕的是贫穷思维

文/谈心社

你一定听到过,“大学文凭不断贬值”、“名校光环已逐渐褪去”、“985、211已经名存实亡”等声音,它来自于某个暴发户,也可能出自某个亲戚之口。

大学扩招、就业难度增大,很多人认为不管是不是名校,都逃不过毕业即失业的事实。所以大学在哪读、怎样读都无所谓,大学对他们而言就是一个吃喝玩乐的天堂。

事实呢?

最近一段关于“为什么要找名校毕业生”的视频走红。

视频里大型企业的hr通过分析一个普通高校毕业生的简历,直接说明了名校和非名校毕业生在职场上的差距并不只是一纸文凭,名校和非名校文凭里的含金量更是衡量毕业生的标准。

以前的段子讲:985是软卧,211是硬卧,双非一本二本是硬座,三本是站票,专科挤厕所,其他的趴火车顶上,到了目的地,没有人在乎你怎么来的……

毕业后到了社会才发现:985是飞机,211是高铁,双非一本二本是动车,三本是直达,专升本是特快,专科是普快,其他的都是摩托车,然后所有人都在乎你同样的时间最终走了多远……

当一个学渣在招聘会上拿着那纸大学文凭苦寻无路,当他在职场上处处碰壁时才明白:平台的重要性无可代替,听信读书无用论,换来的是一生的卑微。

最可怕的是现在还有很多穷人家的父母对孩子说:“读书没用,大学毕业生还不如农民工。”

逐渐明白为什么寒门越来越难出贵子了,这就不是阶级问题,这是智商问题啊,是有多蠢才会相信读书无用论!

穷不可怕,可怕的是贫穷思维。

1、名校文凭是你初入职场最直接的敲门砖

现代人在购物时,都喜欢用“品牌”来衡量一件东西的价值,在招聘市场上,“品牌效应”也同样奏效。

即使规定凡是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举办的就业招聘活动,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但大多数大型企业在招聘时还是会有意识地筛选名校学生。

据财富中国2017年最新数据表明,名牌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成功率远高于普通大学,呈现了非常明显的“二八”分布,两成左右的求职者获取了近八成的offer:

985高校应届毕业生中有68.7%的应届生获得企业offer;211高校应届毕业生中,超过一半尚未获得offer;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则有74%尚未获得offer。

在《演说家》里面,张雪峰老师曾提过一个观点:学历越高,进入名企几率越大。

所以这就是你读不读名校的直接差距。

而当视频里一位嘉宾说:“我自己公司的员工,没有一个重点的(大学)。”

张雪峰老师一句“所以你不是世界前500强”,让他顿时哑口无言。

这就是优胜略汰的社会,如果他是世界企业500强,会愿意放弃名校毕业生来录用普通高校的学生吗?一个好的企业总会向往更优质的员工。

有人可能会说:“我可以用时间来证明自己并不比名校的毕业生差。”但是人家凭什么放着手边的优质资源不用,来等着让你证明自己?

正如“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人出生在罗马”说的那样,这个社会总有人一出生的起点就是很多人奋斗的终点。

今年北京高考状元熊轩昂也是这样说的:“像我这种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还生在北京,所以在教育资源上享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在学习的时候,确实能走很多捷径。”

但如果你再放弃高考,放弃进入名校,放弃奋斗,最怕你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名校起码提供给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虽然不能让每一个毕业生都能成为马云,但在人生的接力赛中,你已经跑赢了一程。

走出象牙塔,以后的门票只会越来越贵,你可能再也买不起入场券了。

所以不要小看这一份文凭,在别人还不理解你的时候,这张纸就成为了你最有说服力的标签。

2、名校的学习氛围将影响你的薪资起点

现在很多大学生“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一句话总结普通高校上课的状态就是:“上课有两宝,手机和睡觉”。

一位普通二本的教师,在知乎上吐槽了学生上课时没人听讲,看课外书、睡觉和玩手机成为他们课堂的主题。

《精进》这本书中就有这样一段话 :“一个成熟的人,他的标准来自他的内心,而大多数人,却受环境所左右。一个年轻人,进入一所不那么优秀的高校,对自己的标准会不由自主的降低以适应这个环境,减少自身与环境的冲突,而这种做法对他们的人生也许是致命的。”

那些考入二三流大学的学生,本身就有高考失败的挫败感,又被不称职的老师和浮躁的同学所影响,更容易让他们不断放低标准,随波逐流。

但在985、211 高校的学生,多数人在进入校园前就对自己的职业做了规划,他们大多数有了努力的目标和动力,促使他们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性和硬件条件。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下,每个人都在努力,这就形成了成为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一片向上的氛围中,周围的人都在努力,你也会用相对严格的标准来审视自己,不断自省,哪怕最后变不成最牛的,也可以优秀出众。

我们读书、工作除了为了实现人生理想,就是为了挣钱。

在赚钱这件事情上,学历绝对是决定因素之一,在财富分配标准上,全世界都保持了一致。

据最新的毕业生薪酬排行榜,名校占据了榜单的前三十,清华大学毕业生毕业5年后平均薪酬达到了14918元,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分列二三位,分别为14205元和13739元。

3、名校不仅能给你更多机会,名校思维将影响你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01. 在名校光环之下的更有自信心。

在《认真从随便开始》里有一句话:“底气不足,凭什么生气?你真的又有什么本事?积累你的底气,才能练就你的自信和勇气”

学历是知识的结果,当你行了万里路,在一个名校里学到了比别人更加丰富的专业知识时,在职场总会比别人变得有底气,这种底气让他们不论是在面试中或者工作上都有着更强的自信心。

在看《欢乐颂》的时候,经常可以听到关雎尔向安迪抱怨自己不是名校毕业,所以她在公司总感觉自己低人一筹,即使她可以用后期的努力来弥补,但是比起名校的毕业生,她这种自卑感需要用更多的时间来抹平。

在职场里,一个名校的光环往往让你得到别人更多的信任,这种信任也是你工作上自信的源泉。

02. 名校给你更多增长见识和提升格局的机会。

一个好的学校和一个好的氛围以及优质的校友资源都会对人生带来巨大的变化和不可估量的机会。

许多大型名企招聘,名人演讲和讲座都更愿意在名校里举办,知乎上有网友说:“一所普通大学的前三名才能参加一个国际交流活动,而同等级别的活动在名校里可能每月都有。”

所以在名校的学生总要比非名校的学生有更长远的眼光和更高的见识:

很多普通高校的学生还在挣扎着考四六级证书时,985、211 高校的同学都已经在准备雅思、托福、保研和申请留学了。

名校往往能够提供学生更多的名企实习机会。在《学霸是怎样炼成》里,hr说:“985高校的同学,他可能在大三、大四的时候就已经参加了大型的(金融)集团的实习,而且最少是六个月。”

并不是说上了名校就能够让你大富大贵,但是名校总能提供给你一个平台,让你有机会认识到一些厉害的人,拓宽自己固有的思维。

学识影响眼界,眼界决定格局,而格局影响人一生。

03. 就算名校光环褪去,你养成的思维和精神不会消逝。

杨宗斌曾指出,不论是否名校出生,学历平均仅会影响职业生涯6.5年,这也意味着在30岁后,之后的工作表现和职场成绩将逐渐取代学历。

一个名校出来的学生即使高学历已经不能对他的职业生涯有任何帮助,他们从名校里面带出来的积极上进的精神状态却会伴随他们一生,他们习惯了在学习上用高标准来要求自己,所以他们往往会在工作中有着更强烈的上进心。

这也造成了一些名校和非名校的学生在工作几年后差距不断拉大,当别人在朋友圈抱怨有工作多不容易时,对他们来说不过是将大学里上进的精神继续带到工作上。

威廉 · 德雷谢维奇在《优秀的绵羊》里曾提起:名校对孩子来讲是必需品,不再是改变生活的一次机会,并且精英式的生活方式是通往幸福的唯一途径。

名校带来的工作上的便利会随着时间慢慢淡去,但是你在名校里磨练成的积极向上、勤劳辛苦的工作态度却会伴随一生。

4、学历低的人可能会混得很好,但大多数学历高的人一定不会混的太差

“氛围培养习惯,视野拓展眼界,资源创造机会。”一张名校文凭虽然不能保证你让你站上顶峰,却会让大多数人免于跌落谷底。

有人会说马云没上过名校,但他同样可以成为首富,别忘了,那是20年前的事情。

有人会说王健林还讲过“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500强企业也都说学历不重要,但他们不会去三本大学开招聘会。

这个社会无比现实,受教育程度越低的人普遍越活得越辛苦。

山西的煤矿工人,每天6点去拉煤,冒着矿难塌方的风险干到天黑也只能赚到一百块多钱。

然而在互联网名企实习的实习生,就算在办公司里干坐着吹空调一天都有150块的实习工资,还不包括免费的三餐。

我们所受的教育,就是阶层,它影响到我们能不能接触最新的信息,能不能融入最前沿的圈子,这都是影响赚钱的重要因素。

所以千万别信“学历不重要”那种鬼话了,学历低的人可能会混得很好,但大部分学历高的人一定不会混得太差。

就像北京文科高考状元在采访里最后一句话说的那样:有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没有知识一定改变不了命运。

读书上名校是普通人唯一可以复制的,最便捷的提升社会阶层的途径。不要相信读书无用论,不是读书没用,是你读书没用,主要是你没用。

4、贫穷不可怕,贫穷的思维才最可怕

贫穷不可怕,贫穷的思维才最可怕

文/蓑依

我有一位大学同学,刚开始认识她时,只是觉得她这个人性格真好,会照顾人、不发脾气,关键是沉得住气。深入交往之后,她告诉我,“其实,我性格好,最主要的原因是我自卑,生怕得罪什么人,所以,只能对所有人都好。”我问:“为什么自卑呢?你学习这么好?”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家很穷,上大学来的钱都是借的。吃不好、穿不好,尤其到了大学,看到那么多光鲜亮丽的人,觉得自己卑微极了。”

也是,学校里几乎每个人都有笔记本电脑,大多数的人也已经有了智能手机,而她,电脑没有、手机没有,她联系外界的唯一途径就是道听途说。这样的好处是她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她做得也相当不错,每年都能得到国家奖学金。

第一次听到她拿奖学金的消息,我比她还要高兴,我暗自思忖,她可以把这些钱拿来买一台普通的电脑,或者买一个智能手机,这样,她就可以上网了解外面的大千世界了。但结果是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她什么都没买。

有一天,我问她:“你的奖学金怎么花的啊?”她一副惊讶的样子说:“怎么花?还账还来不及呢?除了学费以外,还有我爸妈过去借的钱都得还上。”想想也是,借钱的滋味不好受,先还上也是不错的方案。

等到第二年,发了奖学金,她的生活依旧没有什么起色,闲不住的我,又问她钱怎么花了,她有些骄傲地说:“我哥哥结婚,买房子缺钱,我把一万多块钱给他了。”我气急败坏地说:“如果你哥哥没有你那一万块钱,是不是就买不起房子了?”她说:“当然可以买得起,只不过还得借别人的,我有钱,先给他就是了,又不用还。”到第三年再发奖学金时,我没有再问她。

大四那一年,她决定考研。学习这么优秀,而其他的技能都没有,好像也只有考研这一条途径了。考研需要买报考学校的真题,因为那个学校保密比较好,所以网上的试题不多且不全,通过一些辅导机构是可以买到的,只不过价格贵很多。

她愁眉苦脸地对见到的每个人说:“怎么办,真题都找不到。”别人劝她说:“花二三百块钱买一套得了,多省事儿。”每次她都说:“太贵了,买不起呢。”于是,她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每天去学校的电子阅览室,七零八落地找全了资料。她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用一个月的时间省掉了二三百块钱!

考研结束,她的成绩在边缘上,只能等复试通知下来。按说,在这种时候,你得一刻不停地盯着电脑,刷新页面,看有没有最新的消息出现。可她没有电脑,很不方便,只能有空的时候就去学校的机房去看看。那一天,学校出了校内调剂的信息,但是下午两点出的,让四点之前就得把信息发过去,也就是说你必须在两个小时之内完成。

午睡后,我醒来时,在考研网站上看到了这个消息,当时已经三点半了,我给她打电话,她说她在自习室,没有看到。然后,我给她招生办的电话,让她直接先报上名,没想到的是,名额已满,就算分数再高,因为时间晚了,也不行了。她哭得昏天暗地,埋怨学校给的时间太短,却没有想过:在那个关键的节点,及时得到信息要比多学几个知识点重要得多。

幸运的是,因为分数高,她有好几个很好的学校可以调剂。她选择了北京的一个,然而面试时被刷了下来。我说,你再尝试几个吧,那么多好学校可以去呢,她的第一反应是:“去北京这一趟,花了五六百块钱,还失败了,白花了。再去别的学校,花了钱,再考不上,怎么办?”

这是什么逻辑?在未来和金钱面前,她最先考虑的就是金钱,此时的她,似乎忘记了一年的挑灯夜战以及白白浪费的那么高的分数。当时我想,也许她可能读研的欲望没有那么强烈吧,放弃也未必是件坏事儿。

毕业之前,她一直在准备考她老家的教师。聊天时,我说:“当老师挺好的,可以解决家里的负担了”,一向稳重的她,突然说:“我可以一边上班,一边考研吗?”我很惊讶,“你既然那么想读研,为什么当时不选个学校?或者,你就留在学校半年,全身心地备考就得了。工作了,哪还有时间复习啊?”她依旧用钱来回答我,“在学校还要花钱,当上老师后就会有工资,可以养活着自己再考啊。”想想也是,如果没有钱,毕业之后真是挺不好意思再花家里的。

后来有一天,她的钱包被偷,我问:“你的银行卡在里面吗?”她说在。我随口又问:“里面有钱吗?”她说:“有,但小偷应该取不出来。”“为什么啊?”“里面的五千块钱,我存的是定期,不容易取出来。”然后,我就瞬间石化了。

如果五千块钱没有存定期,如果五千块钱可以花,那么就不用花费一个月的时间去找资料了,用这一个月用来备考,可能分数就会多几分;就可以多去几个学校复试,说不定,能去个比第一志愿更好的学校;就可以不用跟家里要钱,在学校继续备考半年,全身心投入,一次成功了;当然,更可以买个哪怕几百块钱的智能手机,刷新一下网页,就不会错过调剂信息了。

我们老家评价这种人就是“穷怕了”。因为穷过,所以做什么事情都是先考虑钱的问题。殊不知,越是先考虑钱,越是丧失了赚更多钱的机会。

我身边还有一个比她贫困很多的好朋友,学习不如她,奖学金拿的也不如她拿得多。但是他把这些钱全用来投资自己了。那一年,他决定考北京电影学院,他把所有的钱都拿出来,去北影上了很贵的辅导班,坐火车来往于学校和北京十几次,然后一次考中。

现在,他写一篇影评的稿费至少一千多,一年以后,基本上就可以有剩余的钱补给家里了。很多人说向北影、中戏这种学校得是富家子弟才能上的,但是我这个穷得很彻底的好朋友,一点都不畏惧,硬是凭借一己之力,完成了自己的华丽转身。

贫穷的人总爱谈论这个世界的不公平,可归根结底,那都是自己一次次选择的结果。如何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做出最大的成绩,才是我们真正要思考的,而不是只想着如何去丰富物质财富。一个再富有的人,如果没有阔大的格局,也会有衰败的一天。格局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我们人生会有怎样的走向。以少胜多,才是大本事。赚钱比省钱重要得多。

“金钱至上”固然是贫困思维的一种,但还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贫困思维方式,那就是“仇富”。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着一个帖子。一个女生控诉宿舍里另一个富有的女生,列举的不满主要是:“大一时就用着苹果电脑和苹果手机,简直就是在炫富;男友开着车来接她,真是不要脸;去大商场购物后,把购物袋放在桌子上,就像是故意摆给我们看;花钱如流水,一件衣服的价钱都赶上我们一个月的生活费了……”

整个帖子里对那个女生恶语相向,宣泄着各种仇富的心情,穷人看富人什么都不顺眼,似乎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这位正在上大学的姑娘,或许还不知道,毕业之后,她会遇到更多更富有的人,有时,他可能是你的邻居、是你的同事,甚至是之前不如你的同学,那日子还怎么过?

如果你的心态是错误的,那你眼中的一切肯定也好不了哪里去。倘若,我们换种心态呢,日子是不是会好过很多。

比如,她用的是苹果电脑和手机,我们是否可以借此多了解一下乔布斯的成就,有哪些有趣的app,它和其他的品牌有什么不同,宿舍有一个人使用不同牌子的手机,在我看来是好事儿,总比大家都清一色地用三星好;比如她买衣服都是名牌,我们女孩子是否也能借此来了解一下各种女装品牌,说不定将来我们去参加晚会时,就用得上那个牌子的晚礼服;再比如她每日都化精致的烟熏妆,我们也可以跟她学一下,出了大学之后,就不太有人愿意教你这些了。

既然生活已经做了这样的安排,与其仇视,不如学习。人都有好的一面,能够在不同的人身上都能学习到对自己有营养的东西,这才是能力。

贫穷会很轻易地让一个人的眼光变得倾斜,但贫穷也很容易塑造一个人。关键是不要沉浸在贫困之中,用贫困的思维来思考一切。任何时候,都要记得:唯一摆脱贫困的方法就是学习,从各种事情、不同的人身上学习,给养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