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不怕你怀才不遇,只怕你的才华配不上野心](http://www.wenzidahui.com/tu/419.jpg)
1、不怕你怀才不遇,只怕你的才华配不上野心
不怕你怀才不遇,只怕你的才华配不上野心
文/夏与至
1
很多人常常觉得自己满腹才华,遗憾没有人慧眼识珠,于是只好待在一家小公司将就,工作普通,薪水一般,活得庸庸碌碌,乏善可陈。
他们不见得很厉害,却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明明不是一匹千里马,却偏要埋怨身边没有伯乐。明明手头上的工作都没有做好,却一个劲地巴望更高的职位,觉得自己被公司大材小用。可真的有机会摆在他面前,他就像被打回原形,在曾经期待已久的工作面前慌手慌脚,束手无策。
我的大学同学小席便是这般。在他看来,自己智商过人,随随便便就能考过所有科目,要是认真起来就能拿遍大大小小的奖项。而事实是,他英语四级考了四次,直到大三下学期才勉强通过。他没参加过大学里任何的比赛,遑论奖项,临近毕业时还一度面临找不到工作的窘境。
相处了四年,谁有几斤几两,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小席好面子,总是摆着一副委屈模样向我们解释:“我英语不好是因为没动力学习,我也从没打算靠英语吃饭。”“我不参加比赛是因为我没兴趣,要是我认真起来,那一定是不会差的。”“我不是找不到工作,只是觉得很多工作不合适我……”
后来毕业了,他匆匆忙忙找到了一份工作,在一家小公司里当助理,待遇差,项目又苦又累,他没能坚持两个月就辞职了。问及未来打算,他笑笑说:“不怕,我又不是没能力,是那家公司不重用我!我迟早会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好工作!”
之后的几个月里,他每天都忙着投简历找工作,面试十几次,依然是找不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不久前,他放弃挣扎,回到老家,如今依然游手好闲,整日抱怨。
2
曾几何时,我也向朋友抱怨,自己明明能力不错却碰不到机遇。然而不久之后,我就被现实狠狠地打了脸。
那时朋友认识的老板手头正好有个项目急缺人,他便向老板推荐了我,我觉得自己终于能够大展身手了。可当我真接下那个项目时,我不管怎么努力,做出的策划都还是离公司要求相差甚远。我只能选择放弃,这也让朋友陷入尴尬。
在那之后,我认真反省,觉得自己的才华和实力确实配不上自己的野心,还需要积累更多的经验,有更多的尝试、努力与历练。我也意识到,自己根本不是怀才不遇,而是怀才不够。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释怀了很多,不再终日苦恼郁闷,不再天天祈祷伯乐降临,而是学会不动声色地努力,脚踏实地,不断坚持提升自己。毕竟,怀才不遇的最佳解决方案就是不断使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和强大。
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一匹没有伯乐赏识的千里马,那么你可能需要认真地审视自己:自己的才华真的足够支撑自己的野心吗?如果有一份大好机遇摆在你面前,你真能轻而易举地抓住吗?
3
生活中厉害的人数不胜数,每当我发现那些优秀出色的人时,我都会默默地把他们当做榜样,学习他们的自律、勤奋和思维方式。
比如,我有个很有才华的同事a,她文笔出彩,码字速度能达到每小时几千字,上班之余还在网上写连载小说,如今已经写出了超过五百万字的作品;朋友r每天都坚持看一部电影,不论什么类型、哪个国家,他都一一涉猎;同事s的脑洞极大,写的文案简洁有力,充满创意,他在本职工作之余还运营着自媒体,拥有一众忠实粉丝……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世界上永远有比你更聪明更优秀更耀眼的人存在。我们不可太自以为是,但也不必妄自菲薄,我们需要做的,永远都是脚踏实地,坚持努力,不断地提升自己,使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我相信,不管在哪个领域,总有一些真正富有才华、能力强大的人,如果你还在为怀才不遇而困扰,不妨聚焦于那些真正的“千里马们”,看看他们做出的成绩,想想他们在生活中怎样努力。
对比之下,见分晓。
来源:夏与至(id:xiayuzhi1)
2、早安心语: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所受的苦难
早安心语: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所受的苦难
1、让女人失望的不是你没有钱,而是在你身上看不到希望。真正的屌丝不是家穷人丑,而是你家穷人丑还手脚极懒。
2、“忽然想通了”,这五个字说来简单,要做到可真不容易。我佛如来在菩堤树下得道,就因为他“忽然想通了”。达摩祖师面壁十八年,才总算“忽然想通了”。无论什么事,你只要能“忽然想通了”,你就不会有烦恼,但达到这地步之前,你一定已不知道有过多少烦恼。
3、很多时候,当事人是没感觉到痛苦的,但会被围观者逼着痛。
4、我认真学习、卖力考试,辛辛苦苦打拼事业,为的就是当我爱的人出现,不管他富甲一方,还是一无所有,我都可以张开手坦然拥抱他。
5、有些话我们说了却做不到,那是我们还年轻,有些事我们做了也没有说,那是成熟了。
6、和一个人在一起,如果他给你的能量,是让你每天都能高兴得起床,每夜都能安心得入睡,做每一件事都充满了动力,对未来满怀期待,那你就没有爱错人。最隽永的感情,永远都不是以爱的名义互相折磨,而是彼此陪伴,成为对方的阳光。
7、奢华和教养的分界点在哪里?一个向外—求胜。一个向内—求安。无时无刻不在和他人相比,自然就倾慕奢华。无时无刻不在要求自己进步,自然就有了教养。一一梁文道
8、我对前任的感觉很简单,哪怕他的女朋友来我面前秀恩爱,我也不会觉得烦。就像在看别人吃一碗很香的卤肉饭,吧唧嘴巴弄得很大声,但我自己心里是明白的:我吃过那种饭,其实没那么好吃。
9、宁可真实的丑陋,决不虚伪的完美。
10、有些人恐惧父母离去,或者江郎才尽还有衰老。我比较恐惧的是怕以后会埋怨自己,就是在力所能及时没有努力做一件事,当没有机会再去做时,会责备年轻的自己。——李娜《独自上场》
11、电影里说,“你我之间本无缘分,全靠我死撑,我明白的。”以前觉得这话直抵泪点,现在却觉得,说白了,爱一个人真的就是自己一个人的事儿,得拿出过日子一样的态度。只要还想继续,就大不了哭一场,硬着头皮爱下去。世间什么缘分不缘分,都是撑来的。——七堇年
12、据说每个人需要一面镜子,可以常常自照,知道自己是个什么东西。不过,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镜子;不自知的东西,照了镜子也没有用。——钱钟书
13、在两个人的爱情里,女人多少是要一些崇拜感的,如果连一丁点崇拜都没有,女人就算爱上了,也不过是感动和将就。而两个人爱情里,男人多少要有点宠爱欲,如果连一丁点宠爱欲都没有,就算过日子,也是自私和自满。所以说,爱情有时候很简单,无非就是你崇拜我,我宠爱你。
14、把简单弄复杂是找事,把复杂弄简单是本事。
15、“做自己”很难,但更难的是遇到能接受你“做自己”的人。
16、在任何事情上都不要觉得自己受了多大的委屈,哭哭啼啼和别别扭扭改变不了糟糕的现状。()心子开一点,认真地该干啥干啥,反倒走得顺畅许多。扛得住多少东西,最后就会得到多少东西,大致就是这么个理儿吧。
17、两个人在一起,更多的不是改变对方,而是接受对方,这就是包容。如果光想着改变对方,那不是生活,那是战争。
18、你的脸上云淡风轻,谁也不知道你的牙咬得有多紧。你走路带着风,谁也不知道你膝盖上仍有曾摔伤的淤青。你笑得没心没肺,没人知道你哭起来只能无声落泪。要让人觉得毫不费力,只能背后极其努力。我们没有改变不了的未来,只有不想改变的过去。
19、困难本身毫无价值,它是生活强加给你的,但如果扛下痛苦,今天成为过去后能拥有收获,蹉跎人生,或许也能打磨出不一样的自己。
20、有一种落差是,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所受的苦难。
3、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曾经受过的苦难
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曾经受过的苦难
文/袁靖亚
我讨厌拿“外围女”、“绿茶婊”和“小三上位”说事儿。不是所有外语院校的漂亮姑娘都要去勾搭个老外;不是所有艺术专业色艺俱佳的妹子都等同于“认干爹”‘;不是所有“白球鞋长裙子爱胃疼写诗去远方”的文艺妹子都是装逼的绿茶婊。当我们满足于一个“红茶妹”的身份,毒舌着她们的绯闻,又暗暗羡慕着她们得到的一切,其实,这些嘲笑,除了承认我们不如她们,并合理化自己现在的失败与落寞,别无它用。
——题记
一、姑娘,请别总拿“外围女”和“小三上位”说事儿
上周和一个学长吃饭,聊到他本科学英语的事儿,说那时候他把砖头一样的牛津字典每一页都翻过,一本字典最后都翻黑了,破破烂烂。而且这个刻苦程度从没拿过学校奖学金——因为班里的其他人也这么刻苦。我听完勺子里的咖喱狠狠抖了一下,羞愧到想钻桌子底下——人家这才叫“英语专业”的,相比之下,以前我还觉得自己每天早晨六点起来去墙边儿练两句发音就算很上进了……原来,姑娘,其实那些原本就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刻苦。
昨天去美容院做那张大脸的护理,那个美容师比我大不了几岁,她跟我说,她妈生她的时候才十七,因为家里太穷了,只有她妈嫁给她爸爸,换的彩礼才能给她舅舅娶她舅妈。她妈当时例假都没来多久,更不会喂奶和照顾她。于是她从小就特听她妈的话,知道她妈不容易,她妈让她去学个美容手艺去北京,她就来了。三年,在其他美容师还在发微信聊八卦讨论买不起的logo的时候,她能为了练修眉,把三个本子都画满了。不到三年,她现在是这家店的实习院长。原来,姑娘,其实那些天赋没你好的人,也在用“一万小时理论”努力成为一个小领域的专家。
上个月和一个作者聊天,准确地说他就比我大一岁,拍的作品在全网已经有了5亿次的点击量,把自己捣鼓成了签约导演,客串节目主持,基本上在我的思维模式里这应该属于“不太好好上课,比较会折腾的男生”吧?可是偶然看了他的履历表,竟然一样是拿过国家级奖学金的学霸。我瞬间觉得老天爷很不公平——人家在课堂内就干完了你课内课外两耳不闻窗外事一样的学霸成绩,在课外还捯饬了那么多作品有了那么火的点击量,做导演、拍电影、出书、谈恋爱一个没耽误。
我并不是想说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只是姑娘,你自己业余时间在干点什么?你一直懒到推了周末聚会和娱乐,说自己要好好学习或好好复习或好好加班。可是结果呢?大概你看了两页书就从刷朋友圈到刷淘宝,空虚地浏览着一个又一个和你无关的“重要新闻”,以“刻苦”的名义推掉约会却发现自己依然什么也没做。其实,范冰冰穿了什么衣服真的跟你没关系,埃塞俄比亚一个犄角旮旯的“国际新闻”真的对我们的人生没任何打紧。
过了20岁,还只会用新闻当谈资,是个很low的事情——有那个时间积攒积攒自己的专业吧,无论是上学还是已经工作——聊“我有一哥们如何如何”不如聊聊自己做过什么,行业里某件事是什么样的,然后,你能帮对方什么。
我讨厌拿“外围女”、“绿茶婊”和“小三上位”说事儿。因为第一,她们毕竟是人群的少数。不是所有外语院校的漂亮姑娘都要去勾搭个老外;不是所有艺术专业色艺俱佳的妹子都等同于“认干爹”’;不是所有“白球鞋长裙子爱胃疼写诗去远方”的文艺妹子都是装逼的绿茶婊。我认识的大部分姑娘,她们或有才华或漂亮或既有才华又漂亮,我不得不承认她们确实比平平庸庸的“红茶妹”好混,但是她们同样很上进很刻苦。
当我们满足于一个“红茶妹”的身份,毒舌着她们的绯闻,又暗暗羡慕着她们得到的一切,其实,这些嘲笑,除了承认我们不如她们,并合理化自己现在的失败,别无它用。
二、别人能为你不费力地搭起彩虹,也就能不费力地把彩虹撤下来
姑娘,你看,那些没你天赋好的,她们在使劲儿地向上爬。本来就比你聪明的,她们反而更努力更刻苦。而你呢?你满足于发个状态能在朋友圈里有几个赞;淘一张2折的机票去趟200公里以内的“远方”晒微信9张大图就觉得这叫“在路上”了;没少和男人聊天没少陪男人寂寞可是依然没一个称心的男朋友;7月份换季打折的时候拎两只过了气儿的大logo就觉得可以从此挺胸抬头了。
学历在贬值,年龄在贬值,爱情如果你不提升自己的话也会贬值。姑娘,你看见那些你现在一百个看不起的一无所有的同龄男生了吗?他们在加班到12点,他们在周六日复习gre或学西班牙语,他们在一年到头一天不休地埋头创业。姑娘,十年之后变成“他们挑我们”而不是“我们挑他们”,并不是因为女生老得快或男生老的慢,而是因为,我们在这十年里凭着年轻的那点本钱,基本上没有太努力。如果到了三十岁,我们还在抱着明明是假货的价位在淘宝上希望淘到真货然后跟店主掰扯给差评,姑娘,咱们真对不住爹妈给的身段脸蛋和自己那么绽放过的青春。
谁都希望一毕业就直接坐在彩虹里,有个有房有车有学历有阅历有深度的白马王子为你铺垫好了一切,可是姑娘,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也太容易失去——别人能为你不费力地搭起彩虹,也就能不费力地把彩虹撤下来,然后搭给新一茬儿姑娘。到时候傲娇了半天又从彩虹上摔下来,没人接,岂不是摔得很难看。
微信上经常有这样的话,“有一种落差是,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曾经受过的苦难”。其实吧,有没有野心或事业心不重要,不是所有人都愿意、都适合、都有机会能成为super woman。但是,生而为人,就得能靠自己喜欢的工作养活自己,赚多赚少不重要,但自食其力很重要。否则,我们就要用其他更珍贵的东西去换一种经济上的依附关系——婚姻、自由、平等的话语权。
姑娘,我知道你现在有青春有脸蛋有身材有点小才华也有男人追,可是,十年之后,如果另一茬儿圆滚滚的萝莉长起来,那么,你是什么,你还是什么,什么还是你的。
三、没人关心你29岁之后还是什么,还剩什么
高中学的那个“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背诵默写罚抄了那么多遍,真的走心了吗?
我喜欢“居安思危”四个字。因为你自己的事儿,如果你自己不上心,没人会为你上心。趁着还年轻,姑娘,当我们鼻子眼睛冲天看,仗着自己是一棵娇脆欲滴的小油菜儿就可以为所欲为的时候,我们应该想想后面的路。
前两天听大冰的《背包客》,我也想去西藏当个牧民,文字就是我的羊,赶着它们四处流浪。我也想造一间小木屋,面朝雪山背靠着湖。可是,大冰和真正牧民的区别是,大冰不仅仅可以赶着羊去流浪,还可以去出书、写歌、做主持人、去丽江当酒吧老板,腻了还可以继续阿拉斯加或墨脱接着当背包客,只要他喜欢。可是,牧民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赶着羊去流浪。
有规划和没规划的青春,还是不一样的。
都说“20-29岁的青春,不去挥霍也是要白白浪费掉”的;都说,“趁年轻,给我走远点”;都说“既然青春留不住”,都说“你把地板擦得那么干净,男朋友会去亲地板吗?还是去做美容吧”。社会上有那么多的理由、声音、怂恿,在这个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只要你想去放纵自己,总是能招到一个绝佳绝对正宗绝对有理的理由的。
在那么多的声音怂恿我们去挥霍青春的时候,我们要想一想这些声音背后的目的是什么——青春是最大的“消费者”,我们无非是给中国移动多捐了点儿数据流量,给旅游中介多消化了点儿打折机票,给畅销书商多传播了点“靡靡之音”,等嫁不出去了再多给婚恋机构捐点中介费;给美容机构和化妆品厂家多去送点银子;如果长得正点可以给相亲节目贡献点收视率。仅此。
没人关心你经历过这些之后,还是什么,还剩什么。
在翻译meg博士《20岁,光阴不再来》这本ted最火的人生规划的时候,我陷入了一种非常不安的担忧——在读者变成“消费者”的今天,畅销书商们当然会像伺候“上帝”一样挑我们爱听的说——如果有一本书叫“就算你不努力、不漂亮、没身材也没关系,男人如果喜欢你就会一直爱你的,做你自己,不用改变”,而另一本书告诉你一个血淋漓的现实“你一生中工资增长有2/3发生在工作的头十年,而不是你想象的三四十岁之后”,你更爱听哪个?
很少有书会去冒着得罪读者的风险,去讲真话。但是《20岁光阴不再来》这本书,恰恰像《纽约时报》的推荐词写的那样——这是一本宁可得罪读者,也要说真话的人生规划。
后来接触了ted国际公开课的一群“疯子”,去站在这个平台上做了speaker,发现,原来越上进、越优秀的孩子,越喜欢听讲科学的真话,比如meg博士那样经过十几年的专业临床研究、案例分析然后得出科学结论和具体方法的规划;()而抱着韩剧和全家桶幻想着会有个全能教授爱上“除了善良一无是处的自己”的姑娘,反而对片儿汤话、讨喜的鸡汤更感兴趣。
四、4个小时,有多少可能性
是时候,收拾收拾自己了,趁年轻,我们还来得及。不用一下子想明白20-29岁之前我们都要干些什么,我们可以从眼前的4小时开始。
4个小时能干什么?
4个小时足以读完一本书,如果读得慢,至少可以读半本。
4个小时可以做完2篇bbc新闻的dictation+背下一篇英音课文。
4个小时可以上完一节瑜伽形体课+改好一份简历。
4个小时可以去和男朋友一起去听一场喜欢作家的讲座,或去一个创业团队的分享派对。
……
4个小时,也可以从寂寞的微信摇一摇,到见面到滚床单的全过程。
4个小时,有很多种可能性。但是差距,就这样一点点,一点点,一点点点地产生了。
那么,10年后呢?
姑娘,我知道这些话,不好听。因为我也只是个同样心路的23岁的姑娘。
我努力,并不是为了成为什么super girl,只是因为这个世界太精彩,得要使劲使劲才能看得过来啊。
不再拿“绿茶婊”和“小三上位”说事儿,新闻不重要,我们自己才重要。
4、迷茫就是才华配不上梦想
迷茫就是才华配不上梦想
文/蓑依
因为写稿的关系,我认识了在杂志社做编辑的女生小陆,工作三年了,依旧时不时地被领导训到叫苦连天,每当这个时候,她都会发狠地说“再训我一次,我就跳槽”,又过去了一年多,不知被训了多少次,她还是没有辞职,仍然口口声声“机会一到,马上走人。”
某一天,我问她说“如果你不做编辑了,你想好去做什么了吗?”她停顿好久回答“如果我知道我能做什么,早就辞职了。我现在迷茫死了”。我试着问“你没有什么特别想做的事情吗?比如说从小到大一直有的梦想。”她不好意思地说“有啊,我想去做导游,不是国内的这种,而是带国际团的那种。”“挺好的啊,为什么不去试试呢?”我问。她撅着嘴说“你知道的,我英语六级都没过,其他的语种一个单词都不会读,我连知道那个国家有哪些景点都不知道,还怎么带别人呢?”我想也是啊,这个梦想虽然听上去光彩照人,但实现起来确实有难度。
好奇的我接着问“为什么最后选择了做编辑呢?”她蔫了一样,说“本科学的中文,又不想做老师、考公务员,自己比较喜欢而且相对来说容易找到工作的就是编辑了吧。当时来这个小杂志社时,信心满满,想着把它作为过渡,等到能力达到了,有了一定的工作年限,就跳槽去一个大点的杂志社,大学刚毕业时,我告诉自己:做一个好编辑就是我二十岁之后的梦想,但坚持到现在,我却觉得我一点不适合做编辑,社里来了新人都比我做的好,我作为老职工,却一直遭领导批评。我很纠结,我到底还能做什么?”
最近她把自己的心情换成了“迷茫死了,什么活在当下啊,如果连自己应该做什么都不知道,你怎么就能知道自己现在坚持的就是对的。”说实话,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是挺心痛的。因为我也有过很深的迷茫,到现在也还会时不时地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怀疑,但是我也知道,迷茫是生活的常态,很多时候,它只是才华配不上梦想而已。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一点点给自己的才华养精蓄锐,在梦想的道路上,狂奔的更快一些,脚踩得更踏实一些。最可怕的不是我们行动的慢,或是才华增长的少,而是我们一直停留在一个静止的状态,每天都在抱怨和厌倦中度过,而从没有为更好的自己做出一点改变。
小陆就是如此。虽然她经常被领导批评,但是我几乎没有察觉到她在努力修正自己的错误,每次都是发心情,抱怨一通了事儿,下一次,遇到这种问题,同样的错误还会照犯不误。记得有一次,我们合作一篇人物专访的稿件,我采访完,整理好之后发给她,她告诉我字数有点超了,我说“我正好在外地,不方便用电脑,你可以帮我删一下,或者你若是不着急用,就等我回去之后再改。”她没有回复,等我过了几天,打开电脑一看,那个稿件原封不动地躺在我的邮箱里,还附上了几句话“因为临近截稿日期了,我就把稿子直接发给了主任,主任说字数太多,又把我训斥了一顿,你看到稿件之后,一小时之内一定要删改好发给我啊,我们一定要尽快,否则我就完蛋了。”我当时就惊呆了,与其让这个稿子在邮箱里放上两天,你作为一个编辑删删改改难道就不行吗?编辑难道没有这个责任吗?两天的时间足够改好一篇稿子了吧?
后来,我又听其他的作者抱怨她说“有一次,忘记了写某个旅游达人第一次出国旅游的时间,其实在网上一查就可以查到,她却非得给我打电话,让我去查,那次,正好没能及时接到电话,她还生气了。”还有作者说“我拿到样刊后,看到我的文章里有好几个错别字,虽然我有错在先,但是作为编辑帮作者改几个错别字难道不应该吗?”于是,我似乎知道了她为什么一直被领导训斥的原因,也明了了她为什么口口声声说自己迷茫的原因。
她不是被领导和其他人否定的,而是被自己否定的。既然你把做一个好编辑作为今后的梦想和事业,那就应该从点滴开始,按照好编辑的要求来训练自己啊,可是她却没有,说白了,在工作这件事上,吊儿郎当,别说是同事不尊敬她,连作者有些讨厌她了。她所谓的迷茫,就是作为一个编辑的才华,还配不上她想作为一名好编辑的梦想。这怪不得别人,有好几年的时间,可以改变自己来实现梦想,但她却没有让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哪怕增长一点点,到最后,只能给自己一个迷茫的定位,艰难度日。
我曾经以为好多人的迷茫是因为没有梦想,但后来我发现我错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有梦想的,这个梦想可大可小,都是值得自己去奔赴的东西。我有一个表弟,从小到大就是不招人待见的“坏孩子”,打架骂人,凡是和坏有关的事情他都会去做。初中毕业后做了几年的厨师之后,突然转行去学习拳击,家里人都说他不务正业,有一次,我问他为什么会有学拳击的想法,他有些腼腆地说“我从小就想当一个健身教练,上学的时候打架,觉得打得过人家,就说明自己力量大、身体棒,长大之后,才知道必须经过专业的训练才可以。我这种野路子出家的人,不知道可不可以,但我还是想试一试。”
才华也是,有大有小。有大才华的人连吃个东西都可以吃出学问来,而普通之人的才华大多数都是小才华,需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和辛劳才能取得那么一点点的进步。()但即便如此,每天能处在一点点进步之中的人,绝不会迷茫,相反地,那些看不起或者无视小进步的人,才会真正的迷茫;那些对自己的才华不自知的人,才会真正的迷茫。
所以说,克服迷茫的方法,无外乎其他,就是抓住现有的生活,狠狠地向前,努力让自己做得更好,而不是站在那里,仰望天空,抱怨未来的遥远。我想倘若小陆能够认真对待每一个稿件,即便她的起点很低,三五年的时间内,也足够完成一个华丽的转变,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如同刚刚大学毕业的学生一样,抱怨生活的艰难和工作的不适。
如果你有大才华,就去追求大梦想;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能力有限,才华也不够支撑起你的野心,那就安静下来,扎进小的失败和挫折中,汲取营养,如果不能成为豹子,那就成为一只漂亮高贵的梅花鹿也是好的,起码人见人爱。
不要迷茫了,把当下的、手头的工作做到极致,前途肯定会一片明朗。请记得:如果需要反省,一定不是在梦想上下功夫,徘徊不定,而是要在才华上卧薪尝胆,反思它为什么不能日渐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