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作气造句_假如那么造句

1、一鼓作气造句

一鼓作气造句

1、还是不要。我还是一鼓作气今天就把它带回去。但是如果它发生故障呢?

2、做这种事就要一鼓作气,拖三阻四,难有成就。

3、同学们!且让我们一鼓作气攻上山顶。

4、老师提醒大家参加比赛有如作战,要一鼓作气,才能夺得锦标。

5、通过照片修复,你将拥有额外的,魔法般的暗房接触(体验)一鼓作气的调整白平衡,亮度和对比度,只需要用一个操作,随后你会看到你的杰作变得更美。

6、我就凭一鼓作气的精神,独立完成这件作品。

7、设固定绳索以方便反复地上升下降来适应高度与补给物资,他们一鼓作气爬上山顶并且平安回来,若是不能登顶就拆返。

8、可惜的是他没能一鼓作气将这一方案推广到其他税种中。

9、最后当然是一鼓作气,在梅花桩上以醒狮和坏人石坚来一个了断,()再次确立黄飞鸿的威信,和儒家价值观的胜利。除了梅花桩上的高潮外,数场武打皆精彩悦目。

10、他拿起笔,一鼓作气连写了三幅字。

11、传统上,龙舟的造型和结构都有特定规格,龙头、龙尾雕工尤为精细,其形态象徵力量和冲劲。进行竞赛时,鼓手在前,舵手在后,划手们随着鼓声的节奏,一鼓作气,破浪前进奋力划过终点。

12、大家一鼓作气,很快就把工作做完了。

13、此刻且看我们一鼓作气地冲向目的地。

14、我们干脆一鼓作气把这些事做完再休息。

15、你要一鼓作气冲过难关,一迟疑可能就气馁了。

16、山高路窄,靠的就是登山者一鼓作气的精神。

2、假如那么造句

假如那么造句

1、在书中,假如你和徐志摩在康桥上徜徉,那么你将采摘到自由的水草。

2、假如生活可以重来,那么,我们就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3、在古代,假如你和周墩颐久居陋室,那么你将体会到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的安然。

4、假如人生是一幅画,那么童年就是最亮丽的色彩。

5、在诗中,假如你和陶渊明隐居在南山下,那么你将感受到采菊东篱下的悠然自得。

6、在书中,假如你和戴望舒在雨巷中邂逅,那么你也许是那个丁香般的姑娘。

7、假如我们都对在困境中的人伸去援手,那么,我们的社会将更和谐。

3、用即使也造句

用即使也造句

1、即使明天下雨,我也要出去玩。

2、即使明天有更多的挫折,也不会挡住的前进的道路

3、即使今天约会取消,他也不会感到意外。

4、即使前面的路有多么艰险,也要向前冲。

5、在我们的成长之路中,我们理应勇往直前,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要尽力克服。

6、即使天空没有太阳,我也要快乐的生活,因为我的心中有阳光。

7、即使今天作业很多,我也要把它写完。

8、即使我遇到天大的困难,但我相信努力去做,也会取得成功。

9、即使要失败十次,我也绝不灰心。

10、即使我们老的哪儿也去不了,我也要陪在爱人身边,因为我们是互相依靠的肩膀。

11、即使今天下雨,我也要坚持上学。

12、即使前面的道路再艰难曲折,你也要勇敢地走下去!

13、即使你成功了,也不能骄傲。

14、即使这件事情再困难,我也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做好它。

15、即使天气很冷,我们也要上学。

16、即使生活抛弃了我,我也要坚强的挺着,因为我的身边还有年迈的老人和弱小的孩子。

17、他下定决心即使跑最后一名,也要坚持跑完。

18、即使她的成绩好,也不能骄傲。

19、即使今天不是劳动节,我们也应该帮助父母做些事情。

20、即使我们需要快乐,()也不能放纵自己。

21、即使这支笔不是他的,你也不能带回家。

22、即使我们在学习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不应该骄傲。

23、即使风雪再大,交通警察也坚守在岗位上。

24、即使这本书不是他的,你也不应该把它拿回家。

25、即使我不会用“即使”造句,我也要到网上问问,来体现我对学习的热情。

26、即使明天我将一无所有,我也要给你一个温暖的微笑,因为你更加需要我的微笑带给你的希望。

27、即使你遇到多大困难,也不能退缩。

28、即使明天下雨,我也要出去玩。

29、即使今天下雨,我也要坚持上学。

30、即使今天是我的生日,我也不能胡作非为。

31、即使你知道了这个秘密,也没有必要闹得满城风雨。

32、即使错了,他也总是试图固执己见。

33、即使天再冷,也不可能改变人们对工作的热情。

4、一鼓作气读后感

一鼓作气读后感(一)

最近,我怀着激情澎湃的心情读了《一鼓作气》这个故事。它发生在春秋时代,写得妙笔生花,栩栩如生,读时起伏不平,读后荡气回肠。

这个故事主要说了鲁庄公放了管仲,齐桓公便拜他为相,还派鲍叔牙出兵攻打鲁国。鲁庄公气得翻白眼,派曹刿发兵在长勺与齐兵大战。第二天,鲍叔牙让将士击鼓冲锋,而曹刿却命士兵坚守不出;第二次也一样;等到第三次的时候,齐兵已经白冲了两次,都懒洋洋的。谁知,曹刿命军士把鼓打得震天响,鲁兵像雹子打荷叶似的,把齐兵杀个七零八落。鲁兵正要追赶,曹刿查看了一下敌人的车轮子,才下令“快追”。鲁兵从齐兵那得到了好多武器、粮食和车马。事后,鲁庄公问曹刿为什么要等第三次才进攻,曹刿说:“第一、二回将士很有劲,第三回就差了,也没多大精神。趁敌人没劲时我们‘一鼓作气’打过去,怎么不赢呢?还有敌人逃跑也许是个计,看一看车轮子是不是乱的,否则就中计了,这回齐兵的车轮子全乱了,所以我才下令追。”

正因为曹刿使用了“一鼓作气”才使他大获全胜。而我也深有体会,有一次,我在做语文阅读时,有一道题太难了,我想:先放一边吧,过一会儿再做;第二次还没读完又不想做了,等我玩腻了,再去做,结果我读了三遍,足足花了半个小时的时间才完成它。我想如果我当时一鼓作气一次读完它,然后认真想一想,也许用不了10分钟就可以完成。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学习“一鼓作气”的精神,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如果半途而废,就会事倍功半。

一鼓作气读后感(二)

今天,我读了一则成语故事《一鼓作气》,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准备攻打鲁国,曹刿用一条妙计击退了齐国大军的故事。齐军在第一次击鼓时曹刿不出军,齐军第二次击鼓时曹刿还是不出军,齐军第三次击鼓时,曹刿才出军。鲁军大获全胜,打败了齐军。后来丞相鲁庄公很奇怪,问道:“是怎么回事?”曹刿说:“他们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正旺;第二次减弱;第三次士气全没了,胜利当然就是我们的了。”

读完这则成语故事,我为古人的智慧感到惊叹,这则故事对我们也同样有很大的启示和帮助。比如做事不要拖沓,要干脆果断,在学习方面也是一样的,不可以懒惰,不可以把今天的事放到明天做,如果养成这样的习惯,就会造成我们学习上怠慢,对学习失去兴趣。

一鼓作气读后感(三)

中国的历史故事很多,但最令我难忘的是《一鼓作气》。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齐桓公拜管仲为相国,鲁国知道后,非常生气,觉得他不把鲁国放在眼里,准备和他斗一斗(打一仗),看到底谁厉害,并且鲁国还请了一位高人,帮他出主意,告诉他该不该打,该不该击鼓,战士们也一鼓作气,不停地向上冲,最后把他打败了,别的国也向着鲁国,最终当了首领。

读完后,我知道了干什么都要一鼓作气,不停地向上,也许你是个小国,但别人看到你们那么勇敢,也许就不敢打了,而且鲁国并没有为此而很生气,一直想办法,所以非常顺利,但我却没有象他们一样一鼓作气,比如我以前看书时,每一本总看一点,有些带漫画的就只看漫画,不能一鼓作气的把内容全部看看,所以,如果书是敌人的话,那时侯我就打不败它。()还有一些事也是一样,如果你不把它坚持干完,就不能得到其中的快乐。

这篇故事虽然短,但告诉了我深刻的道理,让我知道做事要坚持做完,一天比一天进步。

一鼓作气读后感(四)

这个故事讲的是春秋时代,齐国想灭掉鲁国,鲁国的皇帝带了一个机智的大臣曹刿一同去作战,齐军连续击战鼓两次,鲁军都不动声色,齐军击第三次战鼓时,鲁军才击第一次战鼓,鲁国的士兵们进行了猛烈攻击,打败了齐军。当皇帝问曹刿为什么要在齐军第三次击战鼓时,才击第一次战鼓进攻呢?曹刿说打仗靠的是士气,齐军击第一次战鼓时,齐国的士气正旺,第二次士气低了一半,第三次士气全无,鲁国才击第一次战鼓,士气正旺的士兵们当然能赢。

读了这个故事,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我们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事,都要学习鲁国这种一鼓作气的精神,做什么事情都要鼓起劲儿头,一下子把事情做完,千万不要错过了最佳的时机。

以前,我写作业总是玩一会儿写一会儿,从来没有一口气写完,结果每次都写到很晚,才能把作业写完。以后,我放学回家,应该趁着老师上课时讲的内容记得还清楚,一鼓作气把作业写完,然后再高高兴兴的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论是学习知识,还是在生活中做事情,都应该一鼓作气学好做好,不能拖拖拉拉的让最好的时机失去了!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