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有多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_为什么别人看起来总是毫不费力?

1、我要有多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我要有多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1

《奇葩说4》播出结束后,有人总结了蔡康永说过的金句:

他说爱情:

一个好的爱情,要有一个深刻的结尾;一个好的人生,要有一个像样的结束。

我们常常不够爱自己,常常是透过爱我们的人,才能发现自己有多么好,我们最后是依赖了那个人,才让我们相信了自己值得被爱。

他说成长:

长大就是一个扫兴的过程。

上进心卡住的时候,你要转弯。我们力争上游,是为了争夺更多的选择权。

他说人际交往:

我对麻烦的定义很简单,就是你要拿捏你跟那个人的人际关系,超越那个人际关系,你就给别人添麻烦。

人情是你麻烦了人家,你懂得还人家,那才叫人情。

我们文明人绝对不会谈根究底,我们一听就同意了。

他说人生:

我衡量幸福有一个简单的标准,是不是有能力对自己不喜欢的事物说不。

人生当中有什么重要的抉择和事情时,我通常只问自己说:你最后想不想把这句话这件事刻在你的墓碑上。

某些让人难以释怀的事情,随着时间流逝越来越淡了,但这不是“原谅”,这是“算了”。

2

蔡康永会说话,众所周知。

有人形容蔡康永讲话,有“名士”风范,具有蜜汁温暖的优雅气息。

他的说话方式,如绵绵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温婉、谦和、得体,吸引着你,也打动着你,具有温和却坚定的力量。

蔡康永曾经说过:推己及人,是最普通的同理心。

有了这份坚持在心中,他的说话方式,温润如玉,睿智但不尖刻,诙谐又不落俗套,知轻重识大体,给别人留情面,也给自己留余地。

多年的阅历与学识积累,让他对人生、对人性都有着深刻的见解,因此,对于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看得透彻,想得明白。

“听说有人在电视里面找深度。我好诧异,电视很方便,但也很肤浅,它就是陪你打发时间的东西,”对于荧屏上的主持人身份,他有着清醒而深刻的思考。

有了这份放松与豁达,《康熙来了》在他的主持和带动下,才能以最轻松愉快的呈现形式,陪伴观众12年。很多人的压抑,都在这一档嬉笑怒骂、颇不正经的娱乐节目中,得到了释放,甚至疗愈。

当年,蔡康永停录正当红的《康熙》时,引起很多人费解。

但是他心如明镜,想得很清楚:这个播了多年的节目,上升空间有限,观众们有些倦怠,收视率也在下降。

“与其最后悲凉地被观众抛弃,不如自己先体面地告别,”他说。

懂的适时退出,是对自己的尊重,也留给了所有人最大的体面。

这就是蔡康永的人生哲学。他懂得取舍,才能在人生一些重要节点上,适时转身,将自己切换到更合适的跑道上。

告别了《康熙》,他开始《奇葩说》的录制,作为其中辩论资历最悠久的主嘉宾,他时而出口成章,时而倒戈反击,玩得恣意开心,完美担当了亦师亦友的人生导师角色。

他说,

“辩手的任务,不是替自己说话,而是替那些想说话但却说不出口的人说话。”

因此,他知道怎样说话,观众才会听,他也知道怎样玩,大家都开心。

有时,他一本正经讲道理,有时,他又风趣幽默讲笑话,无论以何种形式呈现,他的言语,总是能恰如其分,戳到你的心里。

3

他的童年:原生家庭给你的,会用才是真本事。

蔡康永的成长历程,是独特的,也是幸福的。

1962年,他出生于台湾,祖父是上海自来水公司老板,父亲蔡天铎是著名律师,吴宇森电影《太平轮》中的那艘沉没巨轮,就是他们家的。

所以,蔡康永是名副其实的富二代,他出生时,父亲已经51岁,老来得子,因此将他视作掌上宝,悉心栽培。

蔡康永曾经回忆起小时候的生活,虽然因为沉船事故,家中一度受到影响,但父亲能干又有魄力,快速转换人生跑道,当上了律师,并功成名就。

他的家中,访客川流不息,饭局与牌局是生活日常,因此小时候的蔡康永,过得是豪门生活,受的是贵族教育。

他6岁开始学唱京剧,11岁登台献唱《四郎探母》,剧照登上主流报纸头版,并制作成录影带播出。

从幼儿园到高中,他都是在台北知名私立学校度过,同学们也都是清一色非富即贵。

而蔡康永也不负众望,学习成绩遥遥领先的同时,也身兼多职,还是学校里获奖无数的写作、演讲和辩论高手。

有人夸蔡康永见多识广,思维开阔而缜密,纵观他的成长历程,你不难发现,他的积累,非一朝一夕,少年时代业已开始。

大学毕业后,在父亲的计划里,蔡康永应该子承父业,去做律师,但蔡康永没有走父亲为他铺好的路,他决定去美国留学,体验不一样的人生节奏。

1986年,24岁的蔡康永,去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念电影系。

在美国,是他独立生活的开始,他从有人伺候左右的富家少爷,变成需要自己煮泡面吃的孤单学生。

“我来美国前,家人曾经跟我说过煮面要先烧水,但我真的开始自己煮了以后,才发现,煮面的水是要沸腾后,才可以下面入锅的,”他曾经在节目中回忆过自己的留学囧事,也揭示了他的少年时代,过得是如何锦衣玉食,无忧无虑。

但很快,蔡康永就学会了独立,适应了新生活,留学生涯也开始过得有滋有味。

他在《la流浪记》中写道:

“我遇见跟我很不一样的人,我有时被轻视,有时被重视;有时被耍,有时耍人;有时狡猾,有时天真。”

一个人的成长,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但首先你要敢于踏出第一步,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将自己置于挑战的环境中,才会有所收获,才是真正的成长。

留学生涯结束后,蔡康永学有所成,回到台湾,开始了电视电影编剧的新身份。

他爱看书阅读,思维敏锐,擅长将所思所想写成文字,渊博的学识和独特品味,很快就引起了电视人的注意,他开始受邀主持节目。

从《真情指数》、《两代电力公司》、《康熙来了》,他一步步稳扎稳打,直到加入《奇葩说》,充分发挥特长,将好好说话这件事,做得炉火纯青。

现在依然有人喜欢拿蔡康永的家庭背景,来讨论他今天的成就。

但“富二代”这个身份,不是他一个人独有;从小衣食无忧的家庭环境,也非他一人独享。

重要的是,那些从小就有幸拿着金汤匙的人,如果没有学会好好使用它,最后摆在饭桌上的,不一定都是山珍海味,也可能会是残羹冷炙。

所以,无论你是谁,拼完了背景,最后还是要论实力。

4

他的友情:我懂你的不容易,所以珍惜你。

前段时间,蔡康永导演的电影《“吃吃”的爱》上映。

有康熙死忠粉感叹:带给我最多欢笑的两个人,拍了一部电影。

不幸的是,这部电影票房和口碑都没有想象中那么亮眼。有人评价是康熙二人在借助节目余温,贩卖情怀。

但我却在其中,看到了另一种深情。

这部电影,在一定程度上,是蔡康永在停掉《康熙》后,送给小s的礼物,而且是量身定制。

女主从一个小谐星开始,一路在娱乐圈打拼,正是小s从无厘头的牙套妹开始,一路厮杀至综艺一姐的星路历程写照。

他在很久之前,就答应过小s,要为她写一个剧本,女主就是她本人。

记者曾经问蔡康永:因为太爱小s,牺牲了更多的追求,明明可以有更好的表现机会,这样做值得吗?

他答道:这当然值得,因为我对人生的定义,是你在别人的人生里,留下过什么样的痕迹。

他是小s在深夜醉酒后,能够打电话吐槽甚至放声大哭的人。

当年,小s与前男友分手,蔡康永也与他划清了界限,他用行动,陪她一起,将人生中的某个人,当做过客,慢慢忘记。

有段时间,小s被爆遭遇家暴,她否认后,媒体不死心,去找蔡康永求证。蔡康永坚定地告诉记者:

任何真的认识小s的人,都会把她当宝贝,我从不怀疑这件事。

美剧《六人行》的主题歌《i will be there for you》里,唱到:

no one could ever know me, no one could ever see me

没有人可以了解我,没有人可以看透我

seems you're the only one who knows what it's like to be me

似乎只有你知道我该是什么样的人

someone to face the day with, make it through all the rest with

你是那个和我一起面对明天,一起坚持到底

someone i'll always laugh with

一起纵情欢笑的人。

这也是对朋友的定义:无论你过得好不好,我会一直在这里,无条件支持你。

这样一种爱,深情动人,叫做蔡康永爱小s,无关情欲,却不离不弃。

5

他的人生态度:任何标签都比不过做自己。

除了会说话,蔡康永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耀眼的成绩。迄今为止他已版了20多部作品,而且,他还是出色的设计师、配音演员、以及导演。

同时,他还有一个最为引人注目的身份—公开出柜的同性恋者。

蔡康永是娱乐圈为数不多,能够顶住巨大压力,敢于公开自己身份的人。

他的那本《那些男孩教我的事》中,编号60号的男孩,就是在写他的同性爱人。他在书中大胆表白,将自己的浓情蜜意昭告天下人。

去年,在《奇葩说》节目中,蔡康永再次就同性恋身份,开腔直言:

“我唯一能够做到的事,就是向爸爸妈妈证明我们不是妖怪,我们可以很好地活在世界上。”

不同的人,对于他的发言,可以有不同解读。

有人说他炒作,有人说他装腔作势。但无论出于什么样的目的,他敢于开口说真话的勇气,应该得到认可。

人生很多事,都没有明确的对与错的定义,而每个人,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更没有非黑即白的既定标准。

蔡康永成熟练达的人生态度,为山九仞,非一日之功。

这就是蔡康永,自己的路,自己选择,脚下的水泡,自己磨过,方才记忆深刻。

如今的他,看起来游刃有余,毫不费力,但其实,他一直都在努力。

2、为什么别人看起来总是毫不费力?

为什么别人看起来总是毫不费力?

文/霍老爷

刚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都会发现一件事情:

身边会有很多比你有钱,比你颜值高,比你有才华,甚至比你更有趣的人,而且,他们在工作中还比你更努力。

有些人会因此发愤图强,把“比你有钱的人还比你努力”类的鸡汤文转发到朋友圈,信誓旦旦地昭告天下自己要更努力;

他们开始制定严格的计划,五点起来读书,白天拼命工作,晚上健身房打卡,朋友圈里满是他矫健的英姿,运动榜上连续几天排名第一。

可很快,他们的生活就崩溃了。

早起读书导致精力不足,工作中频频出错;效率低下导致频频加班,于是健身计划也不能坚持。

满满的时间表成为了一张废纸,任何一个环节不能完成,那努力的结果到底是什么呢?

那些时间表上的项目,没有成为他的动力,反而成为一种负担。

更令人不平的是,当初那个自己对标看齐的对象,依然云淡风轻。工作游刃有余,七八个小时不嫌累;健身计划依旧坚持,马甲线越来越轮廓分明;书也读了一本又一本。

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是自己天生懒惰吗,你也一遍遍在心底拷问自己。

1

天赋,让人更易坚持

知乎上有个很厉害的健身教练,是个深蹲220公斤、卧推157公斤、硬拉218公斤的猛男,多年来带出学生无数。

他发现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能坚持健身多年的人都是有天赋的人。

这与大众的观念迥然不同。在我们看来,健身成功,体型好的的人都是勤奋的人,以为只要努力练习就可以成功。

但这位教练告诉我们:这些能长期保持好体型的人都是有天赋的人,是天赋促进了他们的努力。

他认为,只有有天赋的人才会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才会乐意坚持健身这一个长期投入才能看见产出的习惯。

没有天赋的人,在健身的过程中,需要投入更多的努力和时间才能看到回报,因此他们受到的阻力也远大于有天赋的人。

而有健身天赋的人则不然,因为他每次运动都会有所提高,他的产出反过来也会激励他继续投入。

听了他的话我恍然大悟,他的理论可以适用于解释很多问题:

为什么坚持化妆的女生本身都是颜值高的女生?为什么爱打篮球的总是篮球打得好的人?

2

意志力不足,正向反馈来补

有一个一万小时定律,只要你工作够一万个小时,就能够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所以,很多人前仆后继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希望能够靠坚持获得成功。

但人们忽略了一个问题,谁能够坚持一万个小时?

意志力是一个消耗品,如果长时间投入一个没有产出的事情,即使是铁人也坚持不下去。

读书也好、工作也好、健身也好,你眼里的艰苦,在别人看来都是轻松。

天赋或自身优越的条件,会为积极的正向反馈提供帮助,更有利于他们在自己选择的路上坚持下去。

一个长辈在体制内组织部门工作多年,他发现,能够走到更高岗位的人,通常出生于家境优裕的家庭。

很多出身草根家庭的年轻人,最开始都非常拼命,但是很快就颓废了,对未来产生了动摇。

而富裕家庭的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笃定,这点在他们做选择的时候,最能体现出来。

因为已经拥有优越的条件,所以他们不会仅仅把钱作为自己的正向反馈,任何经历上的丰富和能力提升都会让他欣喜。

因此他们在考虑发展问题时,目光也相对长远。

同样是一个偏远地区的有潜力的岗位,草根家庭的年轻人通常不敢去,因为怕去了就回不来了,这样几年下来,差距就很明显了。

即使有少部分草根家庭的孩子走上去,也会到某个阶段犯错误,因为他们会产生一种想法:我辛苦多年,付出该有回报了。

而这样的错误通常是致命的。

这个结论确实令人沮丧,那么怎么改变这种先天的禀赋差距,扭转劣势呢?

答案是建立一种积极的反馈机制。

3

想成功,先承认差距

201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随手写下一篇文章发在网上,没想到这篇文章飞速飙升到千赞,后来很快破万,关注者也跟着飙升过万。

这时我觉得,写文章太有意思了,于是一发不可收拾,不到半年的时间写了几十万字。

我的成功就是在无意中建立了这么一个反馈机制,写作——得到赞赏(关注)——继续写作。

这是一个正向的反馈,而且非常及时,尽管并没有现实的物质奖励,但确实得到了自我认同。

一无所有的年轻人,最需要建立的就是这种积极、及时的反馈机制,要正视自己的差距。

请杜绝与那些家境优越、颜值高身材好的天才们的比较,这会干扰你的反馈信息,让你产生焦虑和挫败感。

承认自己是一个普通人可能有点艰难,但必须要承认差距,转变认知方式转而专注自己。专注当下,这是第一步要做的。

试着分解任务,分解越细越好。攀登一座高峰总是艰难的,但攀登一个小山包会容易很多。

丢掉那些一小时读完一本书、一年跑2000公里、三个月成就人生这些不切实际的目标,丢掉那些“快速成长宝典”,全力攀登你眼前的小山包,达成你的小目标。每一个小目标的达成,都会带给你愉悦感。

重新构建你的人生地图。每一个小目标都会让你产生动力投入这种长期目标的坚持中。

完成一个目标,再完成一个目标,会让你形成一个“我有天赋”的感觉,往复循环,会形成一个路径。把成功变成一种习惯,积小成功为大成功。

这就是王健林老师教给我们的,“赚他一个亿”,完成一个小目标。当然我们的“一个亿”要小得多。

通过这三步,目标就是建立一个正向反馈机制,积极寻找奋斗路上的乐趣,才是支持你坚持走下去的源动力。

愿每个努力路上的人都有平常心。

3、别为了看起来毫不费力,而抹去你非常努力的那一面

别为了看起来毫不费力,而抹去你非常努力的那一面

文/徐温婕

感慨是从一则微博开始的。马伊琍贴了自己和爱马的手,涂着红指甲,美滋滋地写“爱马同学亲自挑的圣诞红,大小妖怪一起美起来。”然后就有人开始评论说,孕妇不能涂指甲,小朋友接触指甲油更是危害甚大……

翻翻这些评论者的微博,在爸爸去哪儿森蝶暖心地帮王诗龄提食材篮子的时候,他们说,田亮身上有中国式家长所有的缺点,他会把女儿教育成女汉子……辣妈韦雪跟两个宝贝上镜,他们说,孩子就是你赚钱的工具你根本不爱他们……

我身边也常常有这样的人,我贴一张狗狗刚剪完毛的照片出来,背景露出一点点美容师男友的侧脸,就有人留言说,背景有亮点;我说好久没有亲近自然,违背节气,人就不合时宜,依旧有人说,现在外面全是pm2.5;我说吃了好多水果好开心,还是有人说,糖分超标……

这世界的任何人任何事当然都允许有不一样的声音,正是在诸多声音里我们才获得全方位的观感,可是问题是,如果每个人都是发声器,那我们应该调动自己身体里好的情绪和坏的情绪一起共鸣。我们的声音本身应该是多元的,有赞美、有褒奖、有质疑、有批评,可是有的人像专业差评师一样,永远从主流价值的背面找落脚点,不看s面也不看b面,殚精竭虑地挑人家sb的那一面。

这样的人真的很扫兴。

还有一类人。

我中学时代有个同桌,每次发试卷就爱跟我比分数,有一次她考了140分,她说,哎呀好低啊!然后我141分的卷子发下来了,她说,哎呀好高呀!我说你考的也好啊,她说差死了差死了……我当时觉得她丫就是个白痴。后来她跟我说,她小时候每次考了满分,都会把试卷藏起来不给家长签字,她觉得满分让她很有压力,家长的表扬和奖励更是很刺耳。

上大学以后认识了几个学霸,天天泡在图书馆里不挪窝,刻苦程度比高考都不逊色,每次考试我们学渣求罩的时候她都说,哎我复习的可烂了一遍都没看完,求不挂……然后可以考年级第一。

后来打了辩论,不知道为什么总是碰到从来不准备比赛、从来没有时间训练、不查资料不写稿子,却老赢我们的对手……真的是太奇怪了。

这些人存在在各行各业,我们身边总是有自称球技很差却拿mvp的得分手,总是有自称很穷却存款超过六位数的隐形土豪;总是有纯素颜却化了妆的人,总是有无辜眼绵绵声的伪白兔和绿茶婊。

最初我讨厌这些人是因为他们不实诚,好就是好,为什么要伪装成弱者,把成功掩盖地像一笔不义之财。不是有那么一句话,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这样的人让我害怕。

后来我觉得,我说得上述两类人,有一种共性疾病,我称它为,享受无力。

前一类人是对面前呈现的美好享受无力。就像社会每次曝出行业丑闻,他们叫嚣着媒体调查真相,而当媒体把真相公之于众的时候,他们开始质疑真相的真实性……总之,对于现实的一切,从来不能抱有享乐的态度,永远在质疑、发问、诘难,打破砂锅,没朋友。

我总觉得这些人或多或少有过艰难的人生,一针一线对他们来说都得来不易,所以他们总是要绕弯,舍近求远,总不接受唾手可得。别人分享的美食,他要看到添加剂;别人分享的美景,他要找到污染物;别人晒的工资卡,他要核算隐性收入。

可是,如果他们有一天走出门看看冬天的雪花,他就相信了偶尔不戴口罩也不会死;如果他肯掏腰包吃顿大餐,就要全部光盘忘了他之前批评别人照片里的地沟油。可是,他们没有的时候,他们总觉得别人也不应该那么轻松的拥有;别人若有,都是狗屁。

别人的成果,不拿来欣赏和共情,只用来诋毁和怀疑。在自己辛苦做到之前,绝不受用别人的。享受无力。

第二类人的享受无力是不能接受赞美,相应的,也不会由衷地赞美别人。夸赞让他们如芒在背,觉得一旦成为大家公认的三好生,考第一名不但理所当然,万一失手考砸更是万劫不复,所有总把自己打扮成平民百姓的样子,出其不意。每次成功就享受别人前呼后拥的贺喜。可是你总是出其不意,我们就不和你玩儿了。

他们往往表面上严苛的要求自己,谨言慎行,对别人宽容大度;私底下放纵自己所有妒忌的想法,耿耿于怀每一个中伤过他的人。看上去很温和,其实很恼怒;看上去与世无争,其实每一次竞争,都精心准备想拔得头筹。还死不承认。

享受无力的人大多对自己和对家人都不会很好。他没有勇气接受别人的赞美,就不知道怎样自然地赞美别人;不接受表面的美好,就纠结于深藏的昏暗;不相信世界的善良,就不会慷慨;不肯定别人的成功,就不懂慈爱。

一直以来我们都只关注不能吃苦的人,说他们是懒汉。吃草挤奶埋头苦干的生活方式被过多的表扬,造就了很多享受无力的人。

费力地从对方的笑脸里找到能逼哭你的东西。

兢兢业业地工作,不动声色地争强好胜着,却不知道钱用来干什么。

笑话土豪挥金如土换了土豪金,低头按着自己掉漆的破手机心想,你们这群傻逼都不知道我卡里的钱够买一百个土豪金……

“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可是如果不改变享受无力的心态,我们永远会被一群仇富的人紊乱了心情。

这个富,跟财富无关。

别为了看起来毫不费力,而抹去你非常努力的那一面。

别因为你没有心情,而破坏了别人的心情。

能享受、让别人享受、分享、共享,实在是善良。

4、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你身边有一群“他们”,他们努力工作,尽情享乐。或许你只看到了后者,但事实是: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收起你的懒散,吃苦,享福!

有一群人,他们积极自律,每天按计划行事,有条不紊;他们不张扬,把自己当成最卑微的小草,等待着人生开出花朵的那天。

他们早晨5点多起来健身,你在睡觉;7点开始享受丰盛的早餐,蛋白质维生素淀粉粗纤维样样俱全,为新的一天起了一个好头,当他们收拾妥当准备开始一整天的工作时,你还在睡觉;他们用上午的高效时间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任务,甚至发现的新的商机,发现了有可能给人生带来改观的机遇,当午餐时间临近,他们伸了伸腰,准备稍作休息,此时你终于起床。

他们的午餐不铺张浪费,却营养全面,他们有选择的进食,因为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你也在起床之后但觉到了饿意,你草草的洗了把脸,甚至连牙都没刷,打开冰箱,拿出了昨晚跟朋友high过之后带回来的薯条以及可乐;午睡之后,他们重新积极的投入工作,而你也终于吃饱喝足,坐在了电脑前。是的,你的一天开始了。

晚上回到家里,他们也打开了电脑,也许是为了完成白天没来得及做完的工作,也许是因为前两天刚报了一个网络课堂,此时你还沉浸在dota中,你发的贴子还不够有人气,你发现空老师又更新微博了,电视剧里男女猪脚还没有最后在一起,作恶多端的女二号还没有得到应有的报应。

终于,22点到了,他们停下了工作,或许去满满的书架上拿下了一本书,或许拿起了自己心爱的乐器打算练练手,或许已经上床睡觉。当然,睡之前他们会想一想,自己在这一天都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又有什么教训。(人生感悟  )最后,他们又重新提醒了一下自己那个埋在内心深处的梦想,然后满意的睡去了。此时的你还在等待升级,还在顶贴子,还在刷微博,还在为了男一号女一号哭哭啼啼,你的一天才刚刚开始精彩。

后半夜,你隐约感到了困意,依依不舍的关掉了电脑,身上已经很臭,你却懒得去洗一个澡。你走向了乱糟糟的床,钻进了肮脏的被窝,掏出了手机——是的,手机党伤不起。

你隐约知道自己的身边有那么一群“他们”,可是你却没有办法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他们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你和“他/她”终于浪漫的相见了……

他/她是老总,你是普通的打工仔;

他/她是主任,你是弱爆了的小职员;

他/她游历各国,念着你想念的大学,拍着你想拍的照片,过着你想过的生活;

他/她各种恣意的小清新,而你,是的,我知道你恨小清新,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

事实已经如此,你就是那个电脑荧光照射下的普通人。

如果你再不改变的话。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