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孙犁:“古城会”](http://www.wenzidahui.com/tu/879.jpg)
1、孙犁:“古城会”
孙犁:“古城会”
一九三八年初冬,敌人相继占领了冀中大部县城。我所在的抗战学院,决定分散。在这个时候,学院的总务科刘科长,忽然分配给我一辆新从敌占区买来的自行车。我一直没有一辆自行车,前二年借亲戚间的破车子骑,也被人家讨还了。得到一辆新车,心里自然很高兴,但在戎马倥偬、又多半是夜间活动的当儿,这玩意儿确实也是个累赘。再说质量也太次,骑上去,大梁像藤子棍做的,一颤一颤的。我还是收下了,虽然心里明白,这是刘科长在紧急关头,采取的人分散物资也分散的措施。
我带着一个剧团,各处活动了一阵子,就到了正在河间一带活动的冀中区总部。冀中抗联史立德主任接收了我们,跟着一百二十师行军,当天黄昏站队的时候,史主任指定我当自行车队的队长。当然,他的委任,并非因为我的德才资都高人一筹,而是因为我站在这一队人的前头,他临时看见了我。我虽然也算是受命于危难之时,但夜晚骑车的技术,实在不够格,经常栽跤,以致不断引起后面部属们的非议。说实在的,这个抗联属下的自行车中队,是一群乌合之众。他们都是些新参加的青年学生,他们顺应潮流,从娇生惯养的家里出来,原想以后有个比较好的出路。出来不多两天,就遇到了敌人的大进攻,大扫荡,他们思家心切,方寸已乱。这是我当时对我所率领的这支部队的基本估计,并非因为他们不服从或不尊重我的领导。
一百二十师,是来冀中和敌人周旋打仗的,当然不能长期拖着这个掉动不灵的尾巴,两天以后,冀中区党委,就下令疏散。我同老陈同志被指令南下,去一分区深县南部一带工作。
一天清早,我同老陈离开队伍往南走,初冬,田野里已经很荒凉,只有一堆堆的柴草垛。天晴得很好,远处的村庄上面,有一层薄薄的冬雾笼盖着,树林和草堆上,也都挂着一层薄薄的霜雪。路上没有一个行人,也遇不到一只野兔。四野像死去了一样沉寂,充满了无声的恐怖。我们一边走着,一边注视着前面的风吹草动,看有没有敌情。路过村庄,也很少见到人。狗吠叫着,有人从门缝中望望,就又转身走了。一路上都有惊魂动魄之感。
我和老陈,都是安平县人,路过安平境,谁也没想到回家去看看。天快黑的时候,我们到了深县境内。
“我们在哪里吃饭住宿呢?”一路上我同老陈计议着。
“我二兄弟国栋,听说在大陈村教武术,这里离大陈村不远了,要不我们去找找他吧!”老陈说。
老陈兄弟三人,他居长,自幼读书,毕业于天津第一师范,后在昌黎、庆云等处执教多年,今年回到家乡参加抗日,在抗战学院任音乐教官。
他的三弟,听说在南方国民党军队做事。他的二弟在家过日子,我曾见过,是个有些不幺不六的愣小伙子,常跟人打架斗殴,和老陈的温文尔雅的作风,完全不一样。
天很黑了,我们才到了这个村庄。这是个大村庄,我们顺南北大街往前走,没遇到一个人。我们也不敢高声喊问。走到路西一家大梢门前面,老陈张望了一下,说:
“我记得他就在这个院里,敲门问问吧!”
刚敲了两下门,就听得有几个人上了房,梢门上有像城墙垛口一样的建筑。
“什么人!”有人伸出头来问,同时听到拉枪栓的声音。
“我们找陈国栋,”老陈说,“我是他的大哥!”
听到房上的人嘀咕了几句,然后说:
“没有!”
紧接着就望天打了一枪。
我同老陈踉跄登上车子,弯腰往南逃跑,听到房上说:
“送送他们!”
接着就是一阵排枪,枪子从我们头上飞过去,不过打的比较高。我们骑到村南野外大道上,两旁都是荆子地,我倒在里面了。
我们只好连夜往深南赶,天明的时候,在一个村庄前面,见到了八路军的哨兵,才算找到了一分区。
在一家很好的宅院里,很暖和的炕头上,会见了一分区司令员和政委。并见到了深县县长张孟旭同志,张和老陈是同学,和我也熟。他交给我们一台收音机,叫我们每天收一些新闻,油印出来。
从此,我和老陈,就驮着这台收音机打游击,夜晚,就在老乡的土炕上,工作起来。
我好听京剧,有时抄新闻完了,老陈睡下,我还要关低声音,听唱一段京戏。老陈像是告诫我:
“不要听了,浪费电池。”
其实,那时还没有我们自己的电台,收到的不过是国民党电台广播的消息,参考价值并不大。我还想,上级给我们这台收音机,不过是叫我们负责保管携带,并不一定是为了听新闻。
老陈是最认真负责,奉公守法的人。
抗战胜利,我又回到冀中,有一次我在家里,陈国栋来找我,带着满脸伤痕,说是村里有人打了他。我细看他的伤,都是爪痕,我问:
“你和妇女打架了吗?”
“不是。有仇人打了我。”他吞吞吐吐地说。
我判定他是自己造的伤,想借此和人家闹事。我劝他要和睦邻里,好好过日子,不要给他哥哥找麻烦。最后,我问他:
“那次在大陈村,你在房上吗?”
“在!”他斩钉截铁地说。
“在,你为什么不让我们进去?”
“黑灯瞎火,我知道你们是什么人?”
“你哥哥的声音,你也听不出来吗?”
“兵荒马乱,()听不出来。”
“唉!”我苦笑了一下说,“你和我们演了一出古城会!”
1981年11月4日上午
2、苏雪林:彭贝依古城的凭吊
苏雪林:彭贝依古城的凭吊
自罗马到彭贝依,火车程为四小时又半,到达以后,已到下午一时左右了。我们并不知古城遗迹何在,想搭公共汽车,又不知到何处去搭。恰有一马车来兜揽生意,车夫告诉我们古城遗址离这个火车站共有四个基罗米突,步行太吃力,不如乘他车子去。车价初索八百利耳,尤君同他讲之再三,三百成交,上车后弯了许多路,果然相当远。
古城系建在一小山上面,马车到了城脚山坡便不能上去。我们沿坡而上,先到古物保存院。这院建筑于一八六一年,后归国家管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战火亦曾波及这古城,竟遭炸毁。战后重建,规模较前略见扩大。一九四八年,恰值古城发现二百周年纪念日,这个院还举行了一次相当隆重的重新开幕典礼,其实不过平屋数间,制度简朴,里面分为数室,依古物的时代先后而陈列之。最古的是古人殉葬的铜器陶器,都是破铜烂铁,古色斑斓。最令人注意的是几具火山热灰淹死的尸体,已成石灰质,也可以说是化石吧。那尸首有一个是年轻人,伏卧于地,两手扶头,腹部破裂,肠子一段拖于腹外,也已成为石质。又有大狗一条,颈有皮圈作为系链之用。那狗前两脚高撑向天,后两脚蜷屈向腹,缩成一团,嘴巴大张,牙齿外露,可见它受热灰烧灼痛极,临死尚在狂吠。有几只玻璃橱收藏许多妇女珍饰:胸链、戒指、手镯、耳环,大都纯金所制,也有纯银的。更有卷发针、发夹、粉盒、脂盒。几千年前的妇女生活,同现代并没有什么两样,看了颇使人感觉兴趣。
又有一橱,收藏各种玩具,有一种是骰子,引起我极大的考古趣味。这种骰子作方形,比中国现在的骰子大几倍。骰上所镌的一二三四五六的形式,与中国无异,不过颜色都是黑色的。今日意大利民间仍有此种博戏,法国也有,称为“顶针戏”。《楚辞·招魂》有这样一段:
蓖蔽象棋,有六馎些。
分曹并进,遒相迫些。
成枭而牟,呼五白些。
晋制犀比,费白日些。
这一段所描写的都是博具。象棋本属外国传来,现暂不论,枭庐五白是樗蒲的采名,樗蒲据《国史补》之所述,其制甚繁,今久废,莫得而详。但其中也有骰子五枚,凭掷而得采,故骰子也有樗蒲之称。中国从前骰子上的点,原亦黑色,今有红色者乃唐明皇所赐。可见中国这种博具实由外国传入,而且战国时代便入了我们国土。
各种工艺品中,玻璃器皿占了不少的分量。虽然没有现代炼制得那么晶莹细致,却已相当透明了。可见玻璃发明原很早,后来不知为什么失了传。西洋什么时候知道再行炼造玻璃,我未能细考,只知很晚。初由某国宫廷工场秘制,被人偷了方法,才流传天下。中国以前镜子系用铜制,民间屋宇糊窗以纸,或用贝壳薄磨,鱼鳞连接,以透屋外天光。清代诗人袁枚在他随园用广州海舶贩入的五色琉璃嵌窗户,当做一件了不得的豪举;又有大官赠送的西洋大穿衣镜也认为罕物,做了许多诗歌以记其事。其实中国古代已有玻璃这件东西,字书有时写作“颇黎”或“颇梨”或“玻琍”,地名有“玻璃江”、“玻璃泉”,酒名有“玻璃春”,前人以为系天然生成的玉之一种,我认为即是玻璃,乃由外国传入,故为用不广,且误认为珍宝。而这个外国,恐怕便是古罗马,汉代与罗马已有交通,而琉璃——即玻璃——亦始见于汉代。
有一室陈列人家日用各物,吃的穿的,无所不有。吃的东西里有馎■数方,虽已烧焦,形状仍可辨认。又有豆类、五谷,大半变成焦炭。最奇怪的是鸡蛋四五枚,置于一盘。蛋本脆物,不知当时何以竟未压碎,也未受火灼。蛋的形体与颜色与今日普通鸡蛋相同。有蛋一枚,外壳穿一小孔,露半透明薄膜,其中黄白隐隐可辨,好像还可供食用一般,但计算时间已差不多有二千年了。二千年来历史事迹不知几度变迁,人事上也不知几许星移物换,而这几个鸡蛋尚新鲜得像才从鸡埘里检出,这不太叫人感动吗?穿的东西,则有好几叠衣服,差不多糊成一饼,有几件较完整,质料乃系枲麻,经纬甚粗。中国古代普通衣服也系麻制,富贵人则着丝织品。棉乃系后来方知道种植和应用的。
我们出了古物陈列所,由“主要城门”进城,遇见一老翁用法语和尤君兜生意,愿任向导讲解之责。普通人酬资二千利耳,学生减半。我们还他五百,居然答应。这五百利耳果然花得值,因为他讲解很详细。
向导告诉我们彭贝依古城,历史甚久,原建筑于一高丘之上。这座高丘乃无量世纪前火山口喷出的熔浆热灰凝结而成,高约海拔四十米突。周城有堡垒十二座为御敌之用。公元六十三年,此城突遭强烈地震,损失惨重。但它是一个工商业发达的城市,恢复也很迅速。地震后经过了十六年,它的第二次大灾难又来了。它对面的“维苏威火山”,居民本认它为安全静谧者,突然在浓密的森林和遍布的葡萄园囿之下,复活起来。初则浓烟成柱,直上天空,继则自火山口喷出大量的热灰、火砾和熔岩汁,把意大利最皎洁的蓝天都遮黑了。城中居民本有二万五千,火山爆发时,有二万三千人逃出,死于城中者仅二千左右。不过彼时大气中充满了毒气,逃出的人民窒息而死的,沿途相望。彭贝依城从此便深深埋葬在七米突深的热沙和火灰之下。这事发生系在公元七十九年八月间。
到了十六世纪时,意大利工程师某氏,奉政府命令打算在沙诺(sarno)岩间开运河,迂回引天泉以供民用,即在古城高丘下凿一水道。忽发现一大宗铭刻及若干建筑物,墙壁绘画及屋宇装潢甚为精美。十七世纪时,又有人从事古城的发掘,工程发展很快,一路开掘下去,从未中断,到十八世纪初年,已将大部分重要建筑物,和比较宏大的私人屋宇,显露于天光之下。一八六○年在非倭里督导之下,用合理的,精密的方法,一市区一市区慢慢挖掘过去。掘出的古物,保存与修整,也是双管齐下。整个彭贝依的幅员约四公里,开掘了三个多世纪才开出了五分之三,其余二部分还埋葬在地中。向导说因为政府经费支绌,现在暂时不打算开它了。
入城后又上了一道很高的斜坡,转一弯便上了街道。街面并不宽阔,两边都是居民和商铺,虽然屋顶都失去了,一堵堵的墙壁还很完全。每间房的面积很小,与中国贫民区住宅相似。每条街的街口正中置大石一块,突出地面有尺把高。向导说,彭贝依古城没有阴沟的设置,倘遇大雨,则街面积潦可从大石两侧流过,以便行人。古时交通器具,无非马车,车行至街口则略为停顿,使两马左右傍石而过。这是什么意思,他未解释,我想这或是减少车辆磕碰的方法,与今日马路上的红色灯光的作用是一样的吧?
我们第一次所看见的公共建筑物是委娜斯大庙,据说尚未完工,便遭火山淹没。于今但见方石所铺地坪,面积甚大,云母石柱,两行屹立,假如建筑成功,规模真是不小。
过去是从前法院,有一石像,手持天平,称为公平之神。再过去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庙,有云石柱四十八根,又有祭坛一座。有一日晷仪安在一根柱子上。庙之两侧,有铜像两尊,一便是阿波罗,手执弓矢;对面是月神岱雅娜,也手执弓矢。这两尊铜像,虽制作精工,富有生气,但听说系由古代名刻翻版而来,并非原雕。
我们又见了彭贝依的议政厅,前面有一长廊,进内则有许多柱子,并有许多残留的石座,据向导说从前这些石座安置铜像云母石像,大都是罗马名人,即对于这个殖民地的统治者,所谓“高等市民”者是。像座中有一座较为高大,以前不知何用,现经研究,始知乃是演讲坛。
再过去,便是朱比特的庙了。入口处置有凯旋坊两座,虽然已残缺,穹窿仍是完全,气象很雄壮。坊口的内外竖大石三块,外二内一,作品字形,阻止车马入内。想到中国文庙和比较庄严的公共建筑,大门口竖立“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的石碑,古今中外,如出一辙,觉得很有趣。朱比特乃罗马最高神道,地位与希腊宙斯相似,他的庙也算是彭贝依的主庙,在建筑观点上来看,他的庙宇的规模当然在一切庙宇及公共场所之上。这庙的建筑属意大利型,庙中旧供三位重要的神道,一个是朱比特,一个是雅典娜,一个是约诺。现在都不见了。但据说古城初开掘时,尚见朱比特的头颅一颗,现陈列在拿波里古物保存所里。庙的附近便是所谓罗马公所,这是一城宗教、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一切公私建筑都集中于此,算得全城最重要的区域。
果然过去不远,便见古城所遗的市场,入口处新建铁栅一道,里面也有许多残留的石柱,从前一城所需的食粮如五谷菜蔬之类,均在此贩卖,此地曾掘出一大宗瓶罐及各种陶器。
不远是公共戏院。彭贝依城在希腊时代便在这地点建立戏院了,后来又依照罗马戏院的形式加以扩大,可容观众五千人。还有竞技场及露天剧场,形式与罗马城内的高里赛相似,我们未曾去参观。我们只在温泉浴场消磨了一段时光。洗浴是罗马人最大的享受,彭贝依也不能例外。大部分富贵人家,皆有浴池的设备。彭贝依城大约是靠近火山的缘故,有很多温泉。城中筑有大型温泉浴厅三所,供市民之用。我们那天所见的是“公所温泉”。因为原来建筑比较坚实,保存得很完整,古城开掘后又加以修缮,所以气象显得更为壮观。我们一进门便见一条长长的甬道,细工嵌石嵌成,图案悦目,又全作白色,俨然近代浴室的规制。温泉浴池作正圆形,绕池是一排更衣室,浴客入室,卸除衣服,才跃下浴池洗浴。这池亦不甚大,一次仅可浴四人。转身由一门入内,则为暖室一间,屋顶作穹窿式,绘画精美。四壁下端嵌有一排石像,上端是壁画。屋子一头是一浴池,另一头置铁栅一道,栅内是一座长方形镌刻精细的石池。向导先生对我们说这座屋子的建筑很是讲究,它的四壁及平地都是嵌空的,屋外有炉子一座,可烧柴炭之类,暖气通入壁内和地下,自然满室生春,可是,你不感觉一毫烟火气。彭贝依人洗浴也同罗马人一样是一种学问,先用热水洗,继用温水冲,后又到冷水里一浸。冷水浸过之后,身上岂不感觉寒冷了吗?于是到这间屋子来取暖。奴隶们替他们细细擦拭,按摩。浴室内也陈列有化石尸体数具,腰部系有铜钉带一条,据说这是奴隶的钤记。这几个死人恐怕都是这个浴堂的侍役。
浴厅外面一条街都是酒食店,浴客洗浴之后,便来这里,大吃大喝,尽情享受物质的娱乐。向导说,彭贝依市民一般都讲究喝酒,所以酒店生意特别兴隆,不但是这条街酒店特多,满城都是。我想大约像中国茶馆和法国咖啡店,上街三步便可以碰见。
我们参观了许多公共建筑,觉得已是满足,又想去看私人的。向导先生把我们带到一条街上,大概是富贵人家的住宅区。屋宇建筑形式千篇一律,大都是四合式,走进大门,当中总是一座方池,云石砌成,池的中间置石像之类作为喷泉。这池也并不为洗浴用,不过储蓄一点水,以为建筑点缀而已。池的四面都是房间,每间面积也不大,仅一门通出入,并无窗户的设置。不过每间房子都有狭长的通气孔,空气是否易于流通不去管它,光线总是不够的。据说古代罗马天气炎热,屋子不辟窗牖,可免得把外面热气引入室内,这种建筑倒是很合于当地的需要的呢。屋子第二进是一座花园,作四方形,虽不甚大,但在寸金地的繁盛地区居然每家都有一园,当然不容易。园中新种花木与错落安置的石像互相掩映,景象幽茜可爱。园的二面,靠墙筑披屋数间,大约是供厨房仆室之用。
有一家进门处有甬道,碎石嵌成。嵌一黑狗卧于门外,颈系铁链,狗下有文字一行。向导说这是“当心此狗”四个字。这家主人倒有相当幽默趣味,我们都笑了。
我们转了多时,又踏进一家,屋子阔大,壁画甚多,也保存得很完整。堂上置有大铁箱二口,烧得半焦。向导说这家主人乃兄弟二人,恐怕都是金融巨头,拥有极大财产。这箱子两兄弟各主其一,从前里面装满珍宝和金钱及各种契据。不过掘出时,两箱均无一()物,想必在大灾难发生前,主人已将其中所有,携带逃走了。我们又见许多巨家壁画,多希腊神话故事,亦有园林之景,所画人物,神态生动,已可与近代作品并驾齐驱。更奇怪的是古城湮没已二千年,当时又埋没于火山热灰之下,热度当然很高,但壁画色彩,竟鲜艳如新。据说颜料如何配合,现代已有许多人在研究,还没有研究出一个究竟。我们见有画家数位,在这些屋子里临摹壁画,每幅索价四千利耳或二千利耳。
因为时间的限制,还有许多地方已不及去看。但仅这一部分,我们已感到莫大的满意。意大利古代文化之高,于这座古城已可尝鼎一脔。古城开掘的方法,也大可感谢。他们对于壁画和嵌石细工,保护周密,不使有丝毫损坏,掘出各物即置原处,每一人家,每一店铺,每一工场,都布置得宛似从前原有的景象。游客徘徊于外部颓垣断址间,或者看不出所以,一到内部则觉得时光倒流,俨然回到二千年前的古城时代。我们进门时,恍惚听见一阵狺狺的狗吠,旋觉有秀美可爱的小奴来替你开门。到了厅堂,又觉得有雍容华贵,裙屣风流的主人来同你周旋款接,同你娓娓谈论二三千年前的史事。彭贝依是消灭了,但彭贝依的生命还在继续存在着呢。
我们循原路出城,走不到几步便到车站,才知初来时受了马车夫的欺骗。到车站附近一咖啡店叫了几杯冰水,将罗马带来的食粮取出吃了,当做午餐,即搭车回拿波里。因为来时耽搁一点钟火车,在古城又盘桓过久,到拿波里已下午五时。所有各艺术陈列所、博物院都已关门,不能去看。听说拿波里天然风景也十分美丽,我们到一海滨休息甚久,觉得还比不上香港九龙的海景之可爱。尤君问一过路人,知道有一山谷名为“地上乐园”,搭公共汽车三刻钟可到。那个山谷果然好看,不过亦不见得胜过瑞士。尤君却大为欣赏,说将来必须重来好好玩几天。我们回到罗马已下午十二时左右。
3、荆州古城导游词
荆州古城导游词(一)
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将参观著名的荆州古城。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一提起荆州,您一定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小说《三国演义》中刘备借荆州、鲁肃讨荆州、吕蒙袭荆州、关羽失荆州那些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一百二十回《三国演义》,就有七十二回的内容涉及荆州。千百年来,到荆州古城探询三国历史烟云陈迹的凭吊者、访古者、探幽者络绎不绝。作为大家的实地导游,我很荣幸能够借这样一个机会把荆州古城逾两千年来演变和发展的历史画卷展现给大家。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荆州城东门外,大家面前的这条几十米宽的河流就是护城河,在打仗之时,它是抵御敌人攻城的一道天然屏障,而如今在这条河上,每年都会举办隆重的国际龙舟邀请赛。入城之前,首先请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荆州古城的历史背景。
荆州城,又名江陵城。是目前我国南方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也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6年,荆州古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时,以荆州古城为中心的荆州市又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回顾荆州的历史,可以说与华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紧密相连。大家都知道,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黄帝和炎帝部落合并统一华夏后,“割地布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荆州即为这古老的九州之一。
“荆州”这个名称,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典籍《尚书·禹贡》中的“荆及衡阳惟荆州”,当时荆州的区域面积是很大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便是兴起于荆州域内。据史料记载,周庄王八年(即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将都城迁往今天荆州城北五公里处的纪南城,楚国在此建都长达411年,前后经历了二十个国王,创造了与黄河流域中原文化辉映 并重,并可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相传楚成王(公元前671至525年)在位时,为了毕览长江胜景,在荆州城区营建了“飞楼百尺照湖水、上有燕赵千娥眉”的诸宫和宫船码头,这诸宫和宫船码头就是今天荆州城的雏形。秦昭王二十九年(即公元前278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兵攻打楚国,占领了江汉之间的地域,秦随即在楚都设南郡,为当时全国三十六郡之一。后来,秦又在今天荆州城的地方设立江陵县,“以地临江”、“近州无高山,所有皆陵阜”,故称“江陵”。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建立荆州刺史部,为全国为十三州之一,从此,荆州开始成为行政区划的名称。
自秦汉以后,荆州成为历代王朝封王置府的重镇,一直是州、郡一级治所,有的朝代还曾在此建都立国。三国时,这里是争霸的要津,孙刘联合在赤壁一战大破曹军,刘备遂于次年向孙权借得荆州,并以此为根基迅速发展蜀国势力。此后,东晋末年的安帝,南朝时的齐和帝、梁元帝、后梁宣帝,隋时的后梁王以及唐末五代十国时的南平国王等,先后有11个纷争王侯在此称帝(王)建都,长达100余年。唐代的荆州是陪都,称“南郡”,与长安城南北呼应。宋朝建立后,于此置江陵府。元初改江陵府为上路总管府。明初又改设荆州府。清代则沿用明朝制度。民国时,荆州属湖北省第四行政都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荆州城是湖北省荆州地区专员公署和江陵县人民政府机关所在地。1994年,原荆州地区和沙市市合并成立荆沙市,1997年更名为荆州市,荆州城为荆州市六县市二区的荆州区所在地。
荆州城地处天下之中,江湖之会,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诸葛亮曾说:“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汉代以耿直忠烈闻名的宰相李固,三国名将关羽、周瑜、吕蒙、陆逊,晋代文武双全的大司马陶侃都曾镇守过荆州;晋代诗人谢灵运、鲍照,唐代开明宰相张九龄、张柬之,大文学家韩愈、元稹以及宋代大政治家王安石等著名历史人物,也都曾在荆州担任过大小不同的职务。此外,历代的许多次重大农民起义,也都把荆州作为重要的攻夺目标,如西汉末年的王匡、王凤,唐末的黄巢,元末的陈友谅,明末的李自成和张献忠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都曾攻占过荆州城。
除了是军事要地,古代荆州城的经济与文化也是非常活跃和繁荣的。由于交通便捷、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早在西汉时期,它已发展成为全国十大商业中心之一,名列南方五郡之首。南北朝时,便成为“长江中游第一城”,与下游著名的商业城市扬州齐名,史称“江左大镇莫过荆、扬”。虽然在西魏时期曾一度毁于战难,但到中唐又逐渐恢复繁华且其规模约十倍于以前,所以荆州城在当时被定位“陪都”,与长安、洛阳并称。
荆州是楚文化的中心,是“钟鸣楚天”的音乐、舞蹈之邦,享有“惟楚有才”的盛誉。千百年来,这里文化昌盛,人才辈出,孕育有楚国著名爱国诗人屈原、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宋代“小万卷”朱昴等一大批江陵才子。在政坛,从荆州走出的宰相有唐代刘洎、段文昌和“一门三相”的岑之本、岑长清、岑羲祖孙三代,最为著名的是明代宰相张居正,他力主革除弊政,发展经济,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为后人所崇敬。同时,荆州城旖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吸引了历代众多知名文人志士前来观光游览、咏诗会友,汉代的司马迁,魏晋南北朝的王粲、陶渊明,唐代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刘禹锡、李商隐、杜牧,宋代的苏轼、陆游及明清的袁宏道、王士祯等都曾游历过荆州城,并留下大量的诗文佳作,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李白《下江陵》一诗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绝句了。
好了,说了这么多,大家对荆州古城的过去一定有了进一步地了解吧。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来看看现在的荆州城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请大家紧跟着我沿着右边的人行道上城,左边是马道,如果您留意的话,就会发现砌成马道的砖上刻有文字,这就是荆州古城墙上极为珍贵的铭文砖,又叫文字砖,它们记载了历代修建荆州城墙的漫长历史过程,反映了荆州所管辖的行政区域的变迁状况,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相传在汉代荆州就筑有正规的城墙,后经蜀将关羽、东吴守将朱然和东晋荆州刺史桓温及梁元帝等12次维修扩建,使荆州城更加坚实壮阔,但这都是土城墙。据史料记载,荆州最初的砖城墙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出于割据荆州自立为王的目的,于公元912年动用十几万军民大修荆州砖城墙,筑城的砖不够,就下令四处挖取墓砖,方圆五十里内的坟墓尽遭挖掘。据说城墙筑成后,每到深夜,墙上便游荡出无数的磷光,看上去像“鬼火”,令人毛骨悚然。北宋末年,因“靖康”战火焚烧,城墙大毁。到了南宋时,荆州安抚史赵雄为了加强荆州防御,上奏淳熙皇帝准许,于公元1187年大兴土木,在11个月的时间内重修起砖城墙,还在城墙上建造战楼一千余间,这次筑城的砖为政府下令烧制的“专用城砖”,砖上有责任铭文,但没有年号记载。后来,元兵攻占荆州城,忽必烈下令将城墙全部拆除。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再次依旧基修复,并在城周开掘护城河。明末张献忠率领农民起义军攻进荆州城后,城墙又被愤怒的义军所拆除。直至清顺治三年(即公元1646年),第三次在旧基上筑起城墙,这就是留存至今的荆州古城墙。城池构筑十分坚牢,为了防止城墙因水侵腐蚀而下陷,城墙基脚全部用条石垒砌,墙面均用石灰糯米浆灌缝,尽管曾遭三毁三建,且历经三百多个春秋寒暑,该城墙依然保存完好。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和当地政府对荆州古城进行了重点保护,对荆州城及周边环境加以改造、整治、修缮和扩建,修建了内环道和外环道,疏通治理了护城河,在东门外和新北门分别建起了凤凰广场和天问广场,使荆州古城更加美丽、雄伟、壮观,这就是各位今天看到的荆州城古老而新鲜的面孔。
另外,据专家考证指出,到目前为止,荆州城墙上发现最早的、有年号的文字砖是明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此砖比新华社报道的、在万里长城上发现的万历年间的文字砖要早207年。更令人称奇的是,从文字砖上记载得知,这些砖不仅仅出自江汉平原,还有的来自省内其他地方及省外的湖南、陕西、江西等地,由此可见当时筑城工程之巨大。古代筑城,还体现出一种质量管理的思想,历代建筑或维修城墙所留下的或详或简的责任铭文,实际上都是一种公开的责任状。从城砖上文字记载的内容看,是十分细致严格的,除了记录有制砖的时间和地点外,还有关于监造人、制砖人、烧窑人、制砖费用、承担者姓名和具体负责的地方官员的详细铭文。可见在当时修筑荆州城墙时采取了“全民动员、上下动手、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做法。荆州之所以在古代一直被誉为“铁打的荆州”,与这种“责任制”是分不开的。这也是我们今天需要从先贤那里学习和借鉴的。
大家仔细的观察这些文字砖,细心的朋友还会发现在文字刻法上,既有阴刻,也有阳刻,还有阴阳兼刻;在书法字体上,既有行书,也有楷书;在字的写法上,则既有繁体字,又有简化字。因此,这些文字砖还有重要的艺术研究价值,值得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现在,我们登上了东门城楼,凭栏远眺,遥想关羽当年,朱颜长髯,手握青龙偃月刀,您是否也壮心勃发,能够体验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豪情呢?
从空中鸟瞰,荆州城墙就像一条游龙绵亘在水泊湖沼之中,呈不规则的椭圆形。整个城墙东西长3.75公里,南北宽1.2公里,周长10.5公里,城内面积4.5平方公里。城墙高8.83米,顶面宽3至5米不等,底座宽10米左右。城墙上建有城垛4567个,炮台26个以及藏兵洞4个。这些都是古代战争防御进攻的工具。
荆州古城共建有六座城门,东北各两座,西南各一座。东门名叫寅宾门,小东门名叫公安门,大北门名叫拱极门,又名柳门,小北门名叫远安门,南门名叫南纪门,西门名叫安澜门。每座城门的名称都与荆州的地理、历史和习俗有关,如小东门,当年刘备把油江口改为公安,迎娶孙夫人后乘船回荆州,在此门下舟登岸进荆州城,故名公安名;又如大北门,古时候城北有通往京都的大道,仕宦迁官调职时,皆出此门,官员友朋送行时,在此折柳相赠,故又称柳门。为什么古人不折桃李,却偏要折柳相赠呢?这可是有来由的,据史书记载,我国自汉代起,亲友临别时折柳相赠渐成习俗,是因“柳”是“留”的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留恋”之意。除小东门之外,其他五座城门均有闾门,为二重门,二门之间有瓮城,二重门各设一个木质对开门,木门内还有一道10厘米厚的闸板,以防水患。此外,六座城门上原来都建有城门楼,东门城楼叫宾阳楼,小东门城楼叫望江楼,大北门城楼叫景龙楼,小北门城楼叫朝宗楼,南门城楼叫曲江楼,西门城楼叫九阳楼,由于朝代更替,历史变迁,加上战火的破坏,原有的城楼除大北门上的景龙楼为清朝道光十八年(即公元1838年)重修保存至今外,都已不复存在了。我们现在所在的东门宾阳楼,是国家为了发展荆州旅游事业,修缮和保护荆州古城于20世纪80年代拨款仿古重建的。
荆州城内外还零星散落着一些历史遗迹,也是值得大家前往一游的地方,如城内的开元观、玄妙观、铁女寺、文庙、关帝庙,城外的太晖观、关公点将台、张飞一担土等,除了城墙和这些历史遗迹外,在荆州城内再难看到古老的建筑,取而代之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随着时间的推进,昔日荆州城内的小街小巷也有宽阔的马路代替,形成纵横交错、井然有序的公路网。为了适应现代交通工具的需要,在东、南、北三面的城墙上又开凿了适合公交车辆通行的三座新城门,使今天荆州城的城门变为了9座。荆州古城内四处透射着现代气息,商业氛围非常浓郁,大型的商场有荆州商场、荆州百货大楼、荆州华联商厦、荆州楚天大楼等,在这些商场里各类商品应有尽有,如果您想购买一些荆州的土特产品带回家作为纪念或馈赠亲朋,我在此可以如数家珍地把荆州风物介绍给大家,请大家用心听好喽:在聚珍园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老饭店里可以买到正宗的江陵八宝饭,在荆州百货大楼里可以买到香酥可口的江陵九黄饼,在荆州丝绸厂里可以买到称心如意的织锦缎、仿古绸等丝绸产品,在荆州工艺美术厂还可以买到品种各异的仿古漆器……
好了,荆州古城的有关情况就给大家介绍到这儿了。现在给大家一刻钟的时间自由活动,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念。
荆州古城导游词(二)
江陵,古称荆州,远在太古,中国方圆九州,荆州就是一个州的中心之地,春秋战国时,楚国把楚国都迁到江陵,这里便成了楚国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的中心,楚在此建都400多年,历经20代。
江陵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有古城墙的城市之一。相传为“刘 备借荆州”时关羽所筑。秦汉以来江陵北至长安、洛阳,南下两广,西去四川、云贵的陆上通道必经之路。城南又有长江水运之便,向有“自古兵家重荆州”之说。据《三国演义》 载:赤壁之战以后,曹操退回黄河流域,孙权为巩固长江下游的统治势力,占领荆州。孙刘之间的联盟本来就出于一时利害关系上的考虑,双方为了夺取荆州这一块地方,展开了激烈的明争暗斗。孙权采纳了部下鲁肃的主张,把荆州借给刘备,以便联合抗御曹操。刘备取得四川后,不归还荆州,派二弟关羽据守,关羽出兵襄樊,威逼曹操,孙权乘荆州空虚,派吕蒙袭取荆州,俘杀了关羽。历史上“刘备借荆州”、“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关羽大意失荆州”等故事都发生在这里。孙刘联盟破裂后,刘备、张飞兴兵伐吴,张飞未曾出兵,被部将张达、范疆所杀。“头葬云阳,身葬阆中”。刘备兵败“彝陵”,白帝城托孤。
荆州古城又保存完好的护城墙,成内东西直径3.75公里,南北直径1.2公里,总面积4.6平方公里。()
荆州护城河,又称水域,时古城的第一到防御线,护城河全长10500米,宽30米,水深4米。护城河西通太湖,东连长湖,与古运河相连,驾舟从内河可直达武汉。
位于荆州城内的“荆州博物馆”,又出土文物和传世文物12000多件,其中最稀世的珍宝是越王勾践剑和西汉男尸。越王勾践剑,剑厂68.8厘米,剑身饰满菱形花纹,近柄处刻有鸟篆铭文“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八个字,剑柄两面分别镶嵌有三色玻璃和绿松石。虽然在底下埋藏了三千多年,仍剑刃锋利,青光闪烁,换然如新。西汉男尸,据墓中竹简记载,该人葬于汉文帝十三年(前167年)五月,死者名“遂”,江陵县市阳里人,终年60岁,生前为五大夫(相当与或略高于当时的县一级官员),身高1.678米,体重52.5公斤。
4、描写边塞古城的诗句
描写边塞古城的诗句
1、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2、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3、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5、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7、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8、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9、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0、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11、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12、渭城春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3、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14、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5、河远上白云间,孤城一片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6、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17、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
18、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0、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