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吴文英: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
《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
吴文英
渺空烟四远,
是何年青天坠长星。
幻苍崖云树,
名娃金屋,
残霸宫城。
箭径酸风射眼,
腻水染花腥。
时靸双鸳响,
廊叶秋声。
宫里吴王沉醉,
倩五湖倦客,
独钓醒醒。
问苍波无语,
华发奈山青。
水涵空阑干高处,
送乱鸦斜日落渔汀。
连呼酒上琴台去,
秋与云平。
赏析:
本词是吴文英怀古名篇,奇情壮采,却又婉转低徊。上片写景吊古。“渺空”二句写登灵岩四望所见之长空浩渺,烟云远布景象,借空定实,映衬灵岩之高耸,想象灵岩乃自青天坠落的一颗长星,遂成此人间之奇境,添染了一层奇异色彩。“幻苍崖”七句以一“幻”字总领,由现实之奇想转入往古的幻象之境。下片抒情感慨。“宫里”三句以醉、醒二字跌宕生情,感慨吴王夫差沉醉自惑于西施之美貌而为越王勾践欺诳、颠灭,独有范蠡大夫能独醒自明,不迷权恋势,急流倦退。词人显然以“倦客”自况,笼罩了江山兴亡之恨,深寓了身世羁旅之感。“问苍波”二句词意跌进,词人怅然而悲:谁人是醒悟者而不蹈吴王覆辙呢?暗讽当世醉者众而醒者稀!“水涵空”四句以景结情,写出词人琴台远望之景。最后“连呼酒”二句复振势兴情,于凄绝之中透出词人豪旷气概,堪称奇情壮采,格高境远,沉郁而宏阔。
2、张炎: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
张炎
辛卯岁,
沈尧道同余北归,
各处杭、越。
逾岁,
尧道来问寂寞,
语笑数日,
又复别去,
赋此曲,
并寄赵学舟。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寒气脆貂裘。
傍枯林古道,
长河饮马,
此意悠悠。
短梦依然江表,
老泪洒西州。
一字无题处,
落叶都愁。
载取白云归去,
问谁留楚佩,
弄影中洲?
折芦花赠远,
零落一身秋。
向寻常野桥流水,
待招来不是旧沙鸥。
空怀感,
有斜阳处,
却怕登楼。
赏析:
本词为追念北游,寄怀老友之作。全篇一气旋转,哀绪纷来,声调激越,情感却又缠绵悱恻。词写北游归来的失意惆怅,和独处别友的离愁,反映遗民对故国沦丧的隐痛。篇首为我们展开了一幅苍苍茫茫的北地长卷,正冰封雪飘之时,两位老友却冒雪出游,饮马长河。由“记”字领起五句,追忆北行情景和心态。踏雪冒寒,匹马劳顿,严寒冻裂貂裘,心神恍惚不定。见出北行心怀惴惴,迫不得已。“短梦”四句,转为归来情怀的陈述。燕都写经,俨然噩梦一场,身归江南,泪洒故土。欲倾苦恨,触目牢愁,无从下笔。足见遗民失国,北去南来,俱无佳致。下片写独处念旧怀友之情。友人来访,又复归卧白云。“问谁”二句,化用《九歌》捐玦、遗佩掌故,写惜别情。“折芦”点化“折梅寄远”故实,寓留别意。一就行者言,一就居者说。向野桥招沙鸥,喻知己难得,反衬一笔,愈见故交情深。末以“怕登楼”收结,无限失国隐恨、思乡怀友之情,曲折宣出,最耐体味。本词将挚友聚散之情与家国兴亡之痛一并打入,词情起落有致,令人悲慨不尽。
3、柳永: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
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凝望,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
正恁凝愁?
赏析:
此词抒写羁旅悲秋,相思愁恨,大约作于游宦江浙时。上片写景。以暮雨、霜风、江流描绘了一幅风雨急骤的秋江雨景:“潇潇”状其雨势之狂猛;“洒江天”状暮雨铺天漫地之浩大,洗出一派清爽秋景。“霜风凄紧”以下写雨后景象:以关河、夕阳之冷落、残照展现骤雨冲洗后苍茫浩阔、清寂高远的江天境象,内蕴了萧瑟、峻肃的悲秋气韵。而“残照当楼”则暗示出此楼即词人登临之地。“是处”二句写“红衰翠减”的近景细节,词人情思转入深致低回,以“物华休”隐喻青春年华的消逝。“长江水”视野转远,景中见情,暗示词人内心惆怅、悲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为由景入情的过渡,引发下片抒情。“不忍登高”乃是对登楼临远的反应,词人便层层揭示“不忍”的原因:一是遥望故乡,触发“归思难收”;二是羁旅萍踪,深感游宦淹留;三是怜惜“佳人凝望”,相思太苦。层层剖述,婉转深曲,特别是“想佳人”,揭示出“不忍”之根,更悬想佳人痴望江天,误认归舟的相思苦况;不仅如此,还转进一层反照自身,哀怜佳人怎知我此刻也在倚栏凝望!这篇《八声甘州》,早被苏东坡巨眼识得,说其间佳句“不减唐人高处”。须知这样的赞语,是极高的评价,东坡不曾以此许人的。
4、辛弃疾: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
作者: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
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
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
移住南山?
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
汉开边、功名万里,
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赏析:
汉“飞将军”李广的故事广为人知,在古代诗文中也多所咏及。辛弃疾的这首《八声甘州》,便是其中的名篇。我们知道,辛弃疾二十三岁即起兵抗金,南归以后亦所至多有建树。但因为人刚正不阿,敢于抨击邪恶势力,遭到朝中奸臣的忌恨,不仅未能实现恢复中原的理想,且被诬以种种罪名,在壮盛之年削除了官职。他的这种遭遇,极似汉时名将李广。这首词即借李广功高反黜的不平遭遇,抒发作者遭谗被废的悲愤心情。辛弃疾在题语说“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可见他当时的情绪是非常激动的。后边说“戏用李广事”,则不过是寓庄于谐的说法罢了。
本词上阕聊聊数语,约略叙述了李广的事迹。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罢官闲居时,“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开篇至“无言”数句即写此事。这里特别突出“故将军”一语,以之居篇首,表现了作者对霸陵尉势利人的愤慨。同时,词中直接把司马迁对李广的赞辞“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当作李广的代称,表示对李广朴实性格的赞赏。一褒一贬,爱憎分明。传文又载:“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射虎”二句即写此事。单人独骑横山射虎,可见胆气之豪;弓弦惊响而矢发裂石,可见筋力之健。李广如此健者而被废弃,又可见当时朝政之昏暗。传文又载李广语云:“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辛词中“落魄”二句即指此事。劳苦而不得功勋,英勇而反遭罢黜,进一步说明朝政之黑暗。一篇《史记·李将军列传》长达数千字,但作者只用数十字便勾画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生平主要事迹,且写得有声有色,生动传神,可见作者不愧为一代文豪。
与上阕不同,词的下片专写作者自己的感慨。唐代诗人杜甫《曲江三章》第三首“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诗句。作者在题语云“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此处即以杜甫思慕李广之心,隐喻晁、杨亲爱自己之意,盛赞晁、杨不以穷达异交的高风,与开头所写霸陵呵夜事形成鲜明的对照。其中“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一语,上应“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句,表现了作者宠辱不惊、无所悔恨的坚强自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一句,借汉言宋,感慨极深沉,讽刺极强烈。
具体说来,它大致有以下几层含义:一是汉时开边拓境,号召立功绝域,健如李广者本不当投闲,然竟亦投闲,可见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乃古今之通病,正不必为之怅恨;二是汉时征战不休,健如李广者尚且弃而不用,今日求和讳战,固当斥退一切勇夫,更不必为之嗟叹。以上皆反面意,实则是痛恨朝政腐败,进奸佞而逐贤良,深恐国势更趋衰弱。作者遭到罢黜,乃因群小谗毁所致,故用“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之景作结,隐喻此辈之阴险和卑劣,并以点明题语所云“夜读”情事。此语盖用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惊风乱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诗意,但换“惊风”为“斜风”,以示其谗毁之邪恶;改“密雨”为“细雨”,以示其谗毁之琐屑;又益以“轻寒”一事,以示其谗毁之虚弱。这样一来,使其更具有表达力。
辛弃疾的这首词,其句子隐括了不少前人的诗文。但是,他决不是简单地照搬古人语句,而是在隐括前人辞句时加进了生动的想象,融入了深厚的情感。如上阕写霸陵呵夜事,加进“长亭解雕鞍”的想象,便觉情景逼真;写出猎射虎事,加进“裂石响惊弦”的想象,更觉形神飞动。下阕“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一问,气劲辞婉,几经顿挫才把意思说完,情真意切,充满了无限悲愤。总之,这首词不仅抒情真切感人,而且语言上也多所创新,是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