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浪娱乐前总监的辞职信:再见,新浪
新浪娱乐前总监的辞职信:再见,新浪
文/张晗
导读:本文情真意切。这封新浪娱乐前总监的辞职信不仅让我们看到职场里的奋斗与成长,更让我们看到,何谓坚持,何谓梦想——这便是职场菜鸟到职场大牛的距离。梦想就是你一想就幸福,并一直努力坚持的东西。
hi,各位亲爱的朋友,我已经离开新浪娱乐。人生的下一站:安乐电影公司。
中午回到频道,满屋子的同事给我送行。事先心里默念千万不要哭,但是刚一开口,便已哽咽。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真的很舍不得你们。
还记得十年前踏进新浪万泉庄的小楼,娱乐频道在二楼一拐弯的第一个隔断,规模很小,十个人不到。当时在准备考研之余每个月给新浪写稿贴补家用,直到有一天频道领导传话来说,每个月开给你的稿费比我们编辑工资还高,要不你来新浪上班吧?
想都没怎么想,便一头扎进新浪。对于当时举目无亲想要立足北京的我来说,这个机会弥足珍贵。
于是这一呆便是整整十年。
还记得我第一次被领导训斥,那天被安排盯一个视频聊天,到点了,视频直播的链接还没挂出来,于是我非常焦急地给视频频道的总监徐某打电话。也许是我催得急了点,电话那头的声音很难听,很快便被挂断了。事后我才知道,我被投诉了,原因是我态度不好。当时新浪娱乐总监萧牧领着我给这个领导当面道歉,那时年轻气盛的我,觉得非常委屈。但这件事真的让我长了记性,以后更注意自己的举止言行。
2004年7月10日,《十面埋伏》首映庆典,我所在的电影组做图文直播,一个晚上下来,非常辛苦。但是第二天我们依然受到总编辑老沉暴风雨般的批评,因为在直播过程中,漏掉了当时献唱嘉宾凯瑟琳-巴特尔耍大牌迟迟不出场的细节。当时我们只是照本宣科的发了一条快讯:格莱美获奖歌手凯瑟琳-巴特尔登台献唱。我还记得当时负责电影组的姑娘很快辞职,因为觉得这么辛苦还没讨点好,确也委屈。这件事让我明白,做新闻,不应该忽略每一个细节。虽然,这个错误之后一直贯穿着我的编辑生涯,就在今年年初奥斯卡颁奖,因为没有安排好微博及时点评,又遭到总编辑暴风雨般的批评。
当然我干过的2b事还不止这些。也是04年南都的窦婉茹空降到新浪娱乐频道,新官上任三把火,却也把我们这些小编辑烧得够呛。愚人节那天,作为值班编辑的我被小窦姐逼着改各处新闻,疲于奔命,便点开密友小李的msn抱怨道:
“这傻逼娘们一大早就逼着我改这改那!!!”
许久过去了,msn没反应,心里还想着,怎么密友不回应我一下呢。
于是我又点开来看了一下,赫然发现,原来我把这条消息直接发给了窦婉茹。
你们可以想象我当时的窘态,我想从楼上直接跳下去,我想解释,但是解释管用吗?
小窦姐还是很大度,最后跟我说:谢谢你送我的愚人节礼物。那是我唯一一次下定决心要从新浪辞职,当然最后没有走成。那年年末,我的绩效在频道里最高,但是优秀员工没有我,当然我心里没有怨言,因为我知道我活该。从此再不愿人前说别人坏话。
就这样跌跌撞撞过来十年,在新浪学做人,学做事。很多时候外面会问,为何新浪新闻这么强,真没别的秘密,我们没别的网站有钱,也不比别的编辑记者优秀,也许多的就是一点点责任心和执行力,仅此而已。很感恩能在新浪这个黄埔军校里跟陈彤学习互联网业务。有时候我真的特别希望他懒一点,但是每每看到他半夜两三点还在线上发微博,早上六七点又开始活跃,我就心里默念,老板,怎么可以做到这么精力充沛呢?
我们最怕的就是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不是么?
承蒙老沉信任,萧牧离职后委以新浪娱乐总监的重任,这三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是,我心中萦绕的,始终是自己未完成的电影梦想。
从当年考上戏不中,到大学里的文艺骨干,再到入职新浪专职电影组,我爱电影,爱自己做的这份工作。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却也不满足仅仅记录这个蓬勃的时代,我始终梦想着有一天我能转行,专心致志做电影,但是谁能够看上我呢?在这个不太靠谱的电影圈里,谁是真正值得跟着去学习的师傅呢?
机会在今年年中悄然而至。
当安乐的江志强老板找到我,问我愿意不愿意来安乐跟他做电影,我明白,我等待十年最好的一次转行机会已经来临。我没有做过发行,我可以么?我对制作一知半解,我可以么?我对怎么卖片毫无头绪,我可以么?
只要你肯学,当然可以。真的要感谢江老板的赏识。
所以还等什么呢?请原谅一位33岁的男人对自己梦想的坚持,所以再见了,新浪娱乐,再见了,我各位可爱的同事,请多珍重,后会有期。
2、华为离职副总徐家骏给任正非的辞职信,振聋发聩
华为离职副总徐家骏给任正非的辞职信,振聋发聩
提起华为,人们自然会想到任正非,而行内人都知道,华为曾经有个徐家骏。他离职前曾是华为的副总裁,技术超级大神,年薪超过千万,名副其实的“打工皇帝”。
从一个普通的公司职员,到年薪千万的华为副总裁,再到离开华为转战百度,徐家骏的十年从业经历和经验对于任何渴望成功的人来说绝对可资借鉴,我们从中也可以一窥华为公司的运作过程和徐的职业规划。
近日,中国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将华为离职副总徐家骏给任正非的辞职信推荐给全行青年员工学习。
今天,我们将这封信全文传阅,希望对青年员工有所启发。
《华为离职副总徐家骏给任正非的辞职信》
文/徐家骏
正非兄:
转眼工作十年了,在华为的十年,正是华为从名不出专业圈子到现在成为路人皆知的大公司,高速发展的十年,见证了公司多年的奋斗历程。也投身其中,在大潮中边学边游泳,走到今天。现在我要离开公司了,准备去开始新的事业,接受全新的挑战,我将要去做的事情,风险很大,很有可能是九死一生,九死后还能不能有一生,也难说。在开始新的事业之前,想起了对过去的十年做个一个详细的总结。在一个象华为这样高速发展的大企业工作,有时是一种炼狱般的锻炼,如果我能够总结十年的经验和教训,从中学到关键的做事、做人的道理,我想对将来一定大有益处。
这些年来有些人离开公司,写一些东西或书,对公司指手画脚、评头论足、指点江山,对公司的高层领导逐个点评一番,我个人感觉除了带来一些娱乐价值,还有什么益处呢?公司照样在发展,发展的背后,6万人种种梦想、努力、贡献、牺牲、奋斗、抱怨、不满、沉淀、离去、希望、失落;发展的背后,种种机会、重大决策、危机、失误等等的内在逻辑又岂是局外人说得清楚?我不想多说公司,只是想对自己的工作经历好好反思反思,想想自己做了什么努力,做了什么贡献,做了什么自己最高兴、做了什么自己最受益、学到了什么?
总得说来,我在华为的十年是懵懵懂懂过来的,当初我好像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没有详细的规划,只是想着把一件一件事情做好。通过自己的总结和反思,将来我希望自己能够更加有规划、更加清晰一点。
大概想了想,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是这些年深有体会的经验和教训,值得今后再发扬。
一、从小事做起,学会吃亏,与他人合作
这是研究生毕业前最后一堂课,电子电路的老师最后送给我们几句话,虽然我忘了这位老师的名字,但这几句话却至今铭记。在华为的工作实践,越发感受到这简单的几条的道理深刻。从小事做起不是一直满足于做小事,也不是夸夸其谈好高骛远。学会吃亏不是忍受吃亏,是不斤斤计较于一时一地的是非得失,是有勇气关键时候的放弃。
二、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我们很多的成功,来自于敢想,敢做,就象我第一次接到问题单,根本不懂,但敢去试,敢去解决,还真的解决了;就像我们做spes,即使没人、没技术、没积累,还有cisco等大公司也在做,我们也敢做,敢推行,不盲目崇拜或畏惧权威,也取得了成功。当然,这不只是盲目的胆大,心大还意味着积极地关注广大的外部世界,开阔宽容的心胸接受种种新鲜事物。
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这句话用来形容对it人的要求,最贴切不过了。真正的成功者和专家都是“最不怕学习”的人,啥东西不懂,拿过来学呗。我们it现在有个技术大牛谭博,其实他不是天生大牛,也是从外行通过学习成为超级专家的,他自己有一次跟我说,当年一开始做unix系统管理员时,看到#提示符大吃一惊,因为自己用过多年在unix下搞开发都是%提示符,从未有过管理员权限。
看看专家的当初就这水平!当年跟我做备份项目时,我让他研究一下oralce数据库时点回退的备份和恢复方法,他望文生义,以为数据库的回退是象人倒退走路一样的,这很有点幽默的味道了,但他天天早上起来,上班前先看一小时书,多年积累下来,现在在系统、数据库、开发等多个领域已成为没人挑战的超级专家了。但是,学习绝对不是光从书本学习,其实更重要的是从实践工作中学习,向周边学习。
比如说我在华为觉得学到最重要的一个理念是“要善于利用逆境”,华为在冬天的时候没有天天强调困难,而是提出“利用冬天的机会扭转全球竞争格局”并真的取得成功,如果没有这个冬天,华为可能还要落后业界大腕更多年份;华为在被cisco起诉时没有慌乱,而是积极应对,利用了这次起诉达到了花几亿美金可能达不到的提高知名度的效果。等等这些,把几乎是灭顶之灾的境遇反而转化为成功的有利条件,对我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也对公司高层十分佩服。
四、勇于实践,勇于犯错,善于反思
很多事情知易行难,关键是要有行动,特别是管理类的一些理论、方法、观念。空谈、空规划一点用处都没有,不如实际把它做出来,做出来后不断反思改进,实实在在最有说服力。没有实践中的反复演练和反思,即使是人人皆知的东西要做好都其实不容易。
举个小例子,比如做管理者要会倾听,我想华为99.9%的管理者都很懂这一点,但实际做的如何呢?华为有多少管理者做到了不打断别人讲话?不急于下结论给定义?不急于提供解决方案?有多少管理者能够做到自然地引导对方表达?问问对方感受?确认自己明白对方?
五、要有方法、有套路,对问题系统思考、对解决方案有战略性的设计
在前几年的工作中,由于取得了一点成功,技术上也有了一点研究,就开始夜郎自大起来了,后来公司化重金请来了大批顾问,一开始对有些顾问还真不怎么感冒。后来几年公司规模越来越大、it的复杂性越来越增加的情况下,逐渐理解了很多。
西方公司职业化的专家,做任何事情都有方法论、有套路,甚至于如何开一个会都有很多套路,后来我对这些套路的研究有了兴趣,自己总结出了不少套路并给部门的骨干培训和讨论。在一个复杂的环境下,很多问题已经不能就事论事来研究和解决,非常需要系统性的方法和战略性的眼光。
对于一个组织的运作来讲,制度和流程的设计尤其需要这一点。爱恩斯坦说过:
we can‘t solve problems by using the same kind of thinking we used when we created them.
六、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
公司大了,人多了,混日子也容易了。人很容易陷入随波逐流、不深入业务的境地,而看不到问题和危险。专家有过一个研究,雪崩发生时,一般受害者都是一批一批的,很少有单个人的受害者,原因很简单,单个人在雪崩多发地会相当小心和警觉。
但一个群体,群体越大,每个个体就会有一种虚幻的安全感和人云亦云的判断,但现实是不管群体的力量有多大,雪崩都是不可抵抗的。因此我觉得在大的机构里,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尤为重要。
七、少抱怨、少空谈、积极主动,多干实事
我曾经是个抱怨很多的愤青,经常容易陷入抱怨之中。但多年的工作使得我有所转变,因为知道了抱怨是最无济于事的。世界上永远有不完美的事情,永远有麻烦,唯一的解决之道是面对它,解决它。
做实实在在的事情,改变我们不满的现状,改变我们不满的自己。实际上也有很多值得抱怨的事情都是我们自己一手搞出来的,比如社会上很常见的是高级干部退下来了,抱怨人心不古、感慨世态炎凉,如果好好去探究一下,原因很可能是他权位在手春风得意时不可一世、视他人如粪土造成的。
八、对职业负责、对目标负责,对自己负责,成功者往往自觉自律、信守承诺、心无旁骛
大企业肯定会有绩效考核、会有论功行赏、会有kpi、会有领导指示、甚至会有一点企业政治,但如果我们片面地追求考核成绩、片面追求kpi指标、片面追求权钱利益,片面地对上负责、对别人负责,而不对自己负责、不对自己的目标负责,失去工作的使命感、责任心、热情和好奇心,必将不能达到自己的最佳境界。而一个企业如何能够成功营造一个环境,让每个个体尽量发挥到最佳境界,企业也会战无不胜。
九、多点人文修养和审美情趣,看起来与工作不怎么相关,其实太相关了
杰出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对美的境界的追求,最伟大的科学发现,往往蕴涵着秩序、简洁和美。缺乏一点审美的追求,什么ugly的事情都敢做、不择手段、凡事凑合,一点都不“高雅”,必将不能长久。
十、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关注人,帮助人,真诚待人,厚道做人
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由于媒体的作用,过分渲染了人与人之间日益冷漠、诡诈的关系,但实际的社会、社区可能真的不是那么回事,起码我来华为之前,对一个大企业中工作的人事关系开始还有点未知的恐惧,但实际上在这个集体中的感觉几乎人人都能开放、真诚相待,关系融洽和谐。
所以关键是我们自己要能够真诚对待他人,在与他人互动中将心比心。当然,工作中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实际上冲突也是没有必要去避免,甚至很多冲突对组织来讲,是大有益处的。就象夫妻吵一架后感情往往更好。
只要我们掌握两大原则:
1、对事不对人。
2、与人为善。就肯定能把适度的冲突引导到对自己、对组织都有利的方向。
十一、开放和分享的态度
在一个高科技公司工作,如果报着保守和封闭的心态,成长肯定会受阻。
十二、做好时间管理
在华为工作十年,3650天,工作日3000天左右,这些时间是不是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了,有效的、有产出的工作时间究竟有多少,实在值得怀疑。时间管理是我在华为工作当中最大的教训之一,可能也是公司整体性的问题,工作缺乏计划,经常是面临不断的被打断;或者是不断去打断同事下属;或者是不断的会议、讨论,占去绝大部分的时间;或者是被自己的兴趣所牵引,花大量时间搞一些不着边际的事情;或者是花很多时间在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上,把很难很重要的事情一直拖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然后被迫仓促行事。现在回想,如果真的能管理好这十年时间,我觉得成就应该大很多。
3、我为什么要辞职
我为什么要辞职
文/一铭
“你为什么要辞职?”数月来,我已经被无数人问过。但坦率地说,我还没认真想过这个问题。或许,只是内心深处那股遏制不住的冲动,终于让我跨出了这一步。
其实我从来不是个“敢想敢干”的人,甚至还有些优柔寡断,但这一次辞职我非常坚决果断、毅然决然。辞职到现在四个多月,我觉得自己迈出了正确的一步。
先自我介绍,我来自浙江东部的一个小村庄,因为高考到了上海读大学,硕士毕业后顺利进入市级机关做公务员。也因此,我一直是父母眼中的骄傲,家族孩子的榜样。
可是在机关工作的七年里,我渐渐从最初父母的荣耀、自我的荣光,变得碌碌无为,平庸而麻木,接着是自我质疑与反省。“离开这里,到外面闯一闯”,这个声音已经在我脑子里响了三年。
然而莫名的恐惧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不安,让我不断地自我安慰、自我麻痹,把念想强压在心底。但三个月前的一场饭局,让所有的情绪都爆发了。
同学会上的“失败者”
2013年8月的一天,分别十周年的本科同学聚会。十年间,很多同学都有了非常大的进步,饭桌上意气风发、谈笑风生。
他们中有的已经做到了投行高管,有的成了大型企业的法务主管,还有外资所的知名律师、投资公司的资深研究员……谈到买房,看的都是600万以上的级别;提起股票,账户里至少七位数;聊起子女,很多读的是私立学校,接下来还准备要二胎……
席间依旧热闹、话题不断,但我望着眼前这些曾经熟悉的面孔,内心感到阵阵凉意。在读书的时候,我一直担任学生干部,是班里的团支书,是本科班级为数不多上研究生的人之一,在研究生毕业的时候,还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学生。
当年,遵照父母的意愿,我放弃了公司、律所等看起来不是“铁饭碗”的机会,进入了公务员队伍。碌碌无为过了七年,都不知道留下了什么。收入七年没涨,职级七年没变,能力是“听话加写报告”,社会关系是“领导加同事”。而人生却已步入而立之年,在那一刻,我深深感觉到自己是失败者。
骨感的现实
是自己不努力?我上班从不迟到早退,从不无故请假,公休经常到年底作废,加班总是主动争取。
市级大机关的小部门,从来就不缺人,高学历、肯吃苦的年轻人一抓一大把。唯一缺的是机会,部门的中层领导都是年轻的“70后”。所谓的发展空间,小到让人绝望。
是自己没能力?考虑到部门工作的局限,我在干中学、学中干,积极准备,参加各类选调,证券监管、国资管理等部门的笔试都通过了,但由于种种原因也没能成功转岗。
买房结婚后,生活压力陡增,职业收入增长无望,于是我将目光转向股票投资。我把大量业余时间投入到股票研究,一路坎坷但仍然坚持,取得了一点成绩并考取了多张证券方面的职业证书,一心想跳槽做专业的证券分析师。但深入了解行业之后发现,自己年龄太大,不合适了。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刚入机关时,我也曾朝气蓬勃,激扬文字,指点江山,也想奋力而为,干出一番事业。可机关就那么点事,不是收文就是发文,几乎所有工作都通过文字体现。官样文章不管你写得如何,各级领导总要修改一下,以体现他的水平高你一等。
天天写、年年写,解决问题就靠写。写了那么多文件、讲话稿,无一不是“领导重视”“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取得胜利”,可到最后,还是老样子。文章能改变什么?这种工作,一年下来人就疲了,案牍而已,有什么成就可言?机关待得越久,梦想越远,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逃离围城
这些年每每看到公务员考试大军,我难免心生感慨:公务员真的处于一座“围城”中——城外的人,千方百计、削尖脑袋往里钻;城里的人,却因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心生去意,想中途离场。
尤其是“80后”公务员这个群体,普遍自我意识强烈,非常想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不甘心默默无闻、虚度人生。但现实是,六七年过去了,只有极个别同龄人因年轻有为、善于沟通而得到了提拔;也有些人能力平庸,但踏实工作,一心等待提拔;只有少数人决然离开,更多的人留下来消耗生命。
都说三十而立,现在的我,有家庭、有孩子,压力很大,但前途黯淡,梦想渐行渐远。()当意识到这一点时,我的内心突然无比坚定:不破不立,如果什么都不去改变,不去努力,那永远只能是空想。
当然,我还是要“盘点”一下,在机关蹉跎了七年,自己还剩下些什么。我想,自己毕竟还拥有很不错的学历,内心深处有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还有始终不变的对学习的热情、吃苦干事的决心。
于是我豁然开朗——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离开这里,失去的只是枷锁,得到的却是整个世界。
从决定到辞职只有一周的时间,其间领导震惊并挽留,父母很不理解,但妻子非常支持我。如今四个月过去了,在新的岗位上我又变成了一个新丁,许多东西都要从头学起。但每天都要接触新事物、学习新东西,为自己奋斗、为理想奋斗,这让我无比欣喜,内心也充满了激情与力量。
还记得我离开的时候,有个年轻的同事曾悲哀地对我说:“公务员极像温水中的青蛙,慢慢地不知不觉被煮熟了。如果当年直接被扔到热水里头,也就跳出来了。如今被短暂的安逸消磨了奋斗的勇气,最后成为机关里那些碌碌无为的人中的一员。”是临别赠语,亦是自语。
4、谁没写过几封辞职信
谁没写过几封辞职信
文/石兵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心中有满腔热情无处释放,总是不停地与同事交谈,想尽快学到业务知识,也让对方加深对我的了解,结果却事与愿违,大多数人对我只是敷衍了事,更有甚者直接不耐烦地摆手离开,如此这般几个月后,公司同事都在背后议论我像个傻瓜一样,喋喋不休令人生厌。
受到打击的我从此一蹶不振,在公司里紧咬牙关不发一言,有人偶尔问我几句话,我便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敷衍几句便再次沉默,时间久了,我又得到一个哑巴的绰号。
这次我是彻底迷茫了,开口是傻瓜,不开口是哑巴,怎么做都让人瞧不起,在公司总感觉背后被人指指点点,终于有一天,我再也忍受不了,准备下班回家后写一封辞职信,第二天送到经理办公室。
回家后,父亲注意到了我的异样,在我写辞职信的时候,他悄悄来到我身边,看到我慌张地藏起辞职信,父亲笑了,叫我来到客厅,对我说:“第一份工作做了半年,能坚持下来就很不错了,你知道我第一份工作干了多久吗?”
我有些惊奇,难道父亲还换过工作?便问:“多久?”
父亲说:“到现在37年了吧,还有几年就要退休了。”
我顿时垂头丧气,对父亲说:“我知道您刚才看到我写辞职信了,也知道您想劝我现在找个工作不容易,可您根本不了解我在公司遇到的情况。”
父亲没有说话,然后打开家中的文件柜,从里面拿出了一个厚厚的公文包,他抽出包中的一沓纸,对我说:“这是我这些年写的辞职信,一共有一百多封了。”
我拿过信看了几封,奇怪地对父亲说:“您遇到了这么多问题,有人打您小报告,还有人故意在工作中不配合,或者有人打匿名电话恐吓家人,您居然还一直没放弃这份工作?”
父亲笑了笑,说:“你错了,事实上,我有无数次想要放弃,在辞职信上我把所有的委屈与不满都表达得淋漓尽致,那时我恨不得立刻离开,但在写完信后,我再看上几遍,心里就突然平静下来了,我觉得,工作本身其实并没有错,庸才遭人讥笑,人才遭人嫉妒,别人的嘴和心你是管不了的,但你自己的嘴和心必须要管得了,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听了父亲的话,我陷入了沉思,仔细翻看父亲的辞职信后,我发现这些信大部分是二十多年前写的,最近的一封信也是十五年前写的了,如今,工作三十多年的父亲在单位早已是骨干,并且老成持重受人尊重。看着父亲的辞职信,我想起了自己的遭遇,不禁面红耳赤,原来,造成这种窘境的源头还是自己那颗被放大的虚荣心。
那一天,我和父亲在客厅坐了许久,最后,我把自己藏起来的辞职信取了出来,工工整整地把它也放进了父亲装辞职信的公文包里,锁进了文件柜。
如今,我在这家单位已经工作10年了,早已成为了业务精英,也曾写过不少辞职信,却没有一次真正离职,恰恰相反的是,我几乎是每写一封辞职信之后不久都会升职或是加薪,因为每当此时,我都会想起父亲那摞厚厚的辞职信,然后静下心来找到了面对困难与提升自己的方法。